fbpx
维基百科

静海寺

静海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狮子山西南麓的建宁路288号,原是15世纪明朝皇帝为表彰郑和下西洋的功绩而建立的佛教寺院。1842年,清朝英国在寺内进行了有关《南京条约》的谈判。静海寺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顶峰和衰落的双重见证,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静海寺曾三次被毁又三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于1988年。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经过1996年和2005年两次大规模扩建,静海寺现为南京静海寺纪念馆,设“郑和下西洋”和“《南京条约》议约”等展览陈列。静海寺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静海寺遗址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正门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南京市鼓楼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登录1992年

历史

 
“静海沧桑”牌坊

建寺

1405年(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间,郑和先后奉明成祖明宣宗的命令,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为了表彰他的这一功勋,明朝皇帝下令在南京兴建寺院并赐名“静海”,寓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和文人笔记大多认为静海寺始建于永乐年间,具体年代有多种说法[1][2][3][4][5][6]。第一种说法认为静海寺建于1411年(永乐九年),即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第二种说法认为该寺建于1419年(永乐十七年)南京天妃宫完工后,即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归国的时候[7]。还有文献记载静海寺建于1425年(洪熙元年),即郑和第六次和第七次下西洋之间,是明仁宗为纪念明成祖下令航海而建造的。[8][9][10]

明代静海寺刚建成时规模宏大。《白下琐言》记载静海寺用“直径数围”的钟山楠木为柱,柱础色如苍玉,有车轮般大小[6][11]。《金陵梵刹志》记载寺内建筑包括“金刚殿三楹、左钟楼一座、右井亭一座、天王殿三楹、正佛殿三楹、左观音殿三楹、左伽蓝殿二楹、右轮藏殿三楹、右弥勒殿三楹、右祖师殿二楹、潮音阁五楹、左华严楼二楹、回廊二十楹、玩咸亭一座、方丈一所十六楹、公学三楹、僧院四十房、禅堂正门一座、华严楼三楹、禅堂左右两堂共六楹、十方堂三楹,茶厨房、旧禅房一所,此外公产田地、塘二百余亩”[12]。当时静海寺内供奉着郑和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郑和洪熙元年守备南京时铸造的铜鼎以及郑和塑像等,其中铜鼎和塑像直到清代中叶依旧保存在寺内。静海寺还种植了郑和带回的西府海棠等珍稀植物和药材[13][14]。16世纪中叶,李时珍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曾在静海寺考察乳香没药血竭等海外药材,后来在《本草纲目》中增补番药、夷果2部。[15][16][17]

静海寺曾于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年间三次重修[11]。《静海寺重修记略》记载,正德年间重修后,静海寺有四殿、六堂、四亭,还有方丈室、楼、阁、画廊等建筑[18]。乾隆年间,静海寺号称为“金陵律寺之冠”[19]、“金陵八大寺之最”[20][7]。1832年(道光十二年)二月,静海寺被大火焚毁,仅剩山门和天王殿,后来得以重建。这是静海寺第一次毁而复建。[21]

议约

 
中英双方在“康华丽”号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国对清朝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7月,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威廉·巴加率舰队攻破吴淞镇江,溯长江而上[15]。8月初,英舰队进逼南京下关仪凤门外草鞋峡江面,扬言攻城。道光皇帝杭州将军耆英乍浦副都统伊里布钦差大臣,连同两江总督牛鉴作为谈判代表向英军求和。经过交涉,8日英军答应暂缓攻城。11日,英军在南京城东北的燕子矶登陆,分兵占领迈皋桥钟山,在钟山上架炮威胁城内。自12日起,中方盛京佐领塔芬布、张喜与陈志刚,同英方小马礼逊罗伯聃(Robert Thom)、巴夏礼连续三天谈判条约内容,谈判地点就在不久前重建的静海寺内。20日,耆英、牛鉴等与英方在静海寺进行更高级别的谈判,接受了英方提出的全部条件。24日,耆英、牛鉴等在静海寺设宴招待璞鼎查等人,并向舰上的英军送酒食“慰劳”。29日,耆英、牛鉴等登上英舰康华丽号在《南京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并赔款2100万两白银。9月6日,条约得到道光皇帝批准[15][22]

衰败与复建

 
重建的静海寺内建筑

1853年(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天国军队从静海寺挖地道炸塌仪凤门北侧城墙后攻入南京,静海寺遭清军炮击起火被毁,后来由静安和尚募款重建[23][21]。1937年12月日军围攻南京,12月10日,战火中的静海寺第三次被毁,只剩方丈室6间、念佛堂5间以及绥远路大门上的“静海禅寺”题额幸存[2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静海寺址曾一度作为建宁路小学校舍。1982年,南京在大规模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残存的静海寺遗址,当时遗址仅剩残缺的东配殿共2楹6间,其中3间建于100多年前,另3间建于200多年前,临街的一间被街道工厂占用,其余被下关区土杂公司租为仓库[11]

1987年,南京市在静海寺遗迹偏西处按明代庙宇风格将其第三次重建,1988年建成,修复了僧房并新建过殿和正殿[7]。工程由东南大学潘谷西主持设计[15],过殿在前、大院居中、正殿在后,正殿前还设抱殿,占地面积628平方米[7]。由于修建的是仿古建筑,因此称“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静海寺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5]。1996年11月,为迎接来年的香港回归,江苏省和南京市对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进行了扩建,工程仍由潘谷西主持,扩建后的静海寺占地近3000平方米,在配殿后设主副五个展厅,新馆于1997年6月1日落成,并在香港回归当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15]。陈列馆当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将静海寺扩建为“南京静海寺纪念馆”,由东南大学杜顺宝主持设计[24]。这次扩建后的静海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新建郑和纪念堂、潮音阁等建筑,于6月28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当天落成开放[25]。扩建后的静海寺包括山门、郑和纪念堂、潮音阁、香港回归厅、戏台等建筑,通过回廊与原建筑构成一个整体。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郑和纪念堂壁画(局部)
 
纪念堂内的郑和铜像


静海寺1988年复建以后,经过1996年和2005年两次扩建,现为“南京静海寺纪念馆”,馆内设有以郑和航海为主题的郑和纪念堂、潮音阁(内设“郑和航海史料展”),以及以《南京条约》议约为主题的“静海寺与《南京条约》史料展”、议约场景复原等陈列。2008年3月1日起免费开放。[26]

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包括郑和纪念堂与潮音阁两部分。郑和纪念堂正中设郑和铜立像,铜像正上方悬孙中山题词匾额“超前轶后”。郑和铜像由南京大学吴为山制作,材质为白铜,高2.6米,风格简练写意。铜像取自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时的场景:郑和身着明代官服,左手持海图,迎风站立在海边礁石上[27]。纪念堂四壁设有36幅大型壁画,由南京师范大学林青设计,采用扬州漆画工艺制作。壁画每幅长1米、高2.3米,分为京师起航、上货出海、天妃护佑、重栅小城、生擒海盗、水上贸易、传播文明、暹罗礼遇、睦邻友好、建寺立功等10组展现郑和航海与静海寺历史的场景。[28][29]

潮音阁是古静海寺内最高的建筑,因在此处可听到长江潮声而得名。复建的潮音阁是三层的仿明风格建筑,内有多功能展厅,设“郑和航海史料展”。展厅内陈列5艘高1米至1.5米的船模,分别是郑和船队中的宝船、战船、马船和粮船。展厅还陈列有精美的古静海寺木构件,以及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金锭、象牙等展品。除实物展品之外,展厅中还陈列了60多幅反映郑和航海以及当时中外交流场景的图片[30]

郑和纪念馆中还陈列着《静海寺郑和残碑》拓片的放大照片。1936年,郑鹤声在静海寺厨房墙壁上发现了残碑并拓印、拍照。残碑碑文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郑和下西洋船型确切大小的文字记载。碑文还证明静海寺建于南京天妃宫建成之后。残碑1937年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被毁,拓片也在战乱中丢失,现仅有一张拓片照片存世。[31][32]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中英南京条约议约场景复原

静海寺内设《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复原了《南京条约》议约时的场景。1842年8月,中英双方在静海寺东配殿先后四次议约,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2001年,英国学者菲利普·布鲁斯(Phillip Bruce)将他收藏的三幅有关议约场景的速写捐献给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这三幅速写是当时参加议约的英军的作品,第一幅描绘英军在下关江面放下舢板,然后在静海寺的牌坊前登陆;第二幅描绘清朝官员在静海寺宴请璞鼎查一行;第三幅描绘清军在静海寺外迎接英国谈判代表。根据这些速写以及《抚夷日记》、《缔约日记》、《在华作战记》等当时记录谈判的原始文献,静海寺购买仿制了一组晚清家具,在当年议约的东配殿旧址上重现了议约场景 [22]

其他

 
天妃宫碑,现存于静海寺
 
警世钟
天妃宫碑

静海寺北院安放有天妃宫碑。天妃宫碑全名“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由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1416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归来时立于南京天妃宫,以纪念船队在航行中所受到的妈祖庇佑,是直接反映郑和下西洋事迹的明代碑刻之一[33]。清咸丰年间天妃宫毁于战乱,唯存此碑。碑以青石刻制,高5.48米,宽1.5米、厚0.5米,原龟趺头部已断裂,为今人修复,碑额为阴刻篆书,两面均刻双龙缠球纹,碑文为阴刻楷书,四周刻缠枝莲纹,全文共699字,现已风化严重、日渐模糊[34]。另于重建的天妃宫碑亭内存有该碑的复制品[35]

警世钟

1997年,经一位南京市民提议,南京市大中小学生及各界市民共同捐资铸造青铜大钟一座,安放在静海寺内,命名为“警世钟”。该青铜大钟由南京铸造艺术家王钟泉铸造,重3.5吨。钟体正面铸“警世钟”三个大字,两侧是原下关区区长俞明撰写的共572字的《警世钟铭》,背面镌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钟体高1.842米,寓意《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钟的顶部有一7.1厘米高的火球,寓意7月1日香港回归;钟的肩部有12只和平鸽,象征当时的12亿中国人民;钟裙上有两条龙,代表黄河、长江,又象征着“龙的传人”;两条龙的龙头相对,之间是南京市市花梅花;梅花下方是一道环绕钟体一周的回纹,象征香港与祖国不可割断的血缘。警世钟1997年6月落成,于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举行了隆重的撞钟仪式。警世钟现在安放在静海寺钟楼上,每年的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日)都会举行撞钟仪式作为纪念。[24][13]

三宿岩

静海寺内有一处名为三宿岩的岩洞,又名三宿崖,高十米,占地数十平方米,因岩石奇峻又称“真假山”。南宋时的长江河道比现在偏东,三宿岩当时是卢龙山(幕府山)延伸至江边的一块礁石。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南宋虞允文采石大破金兵后,率水师沿江而下前往京口(今镇江),路过建康(今南京)时在这块礁石前系舟停宿三天,三宿岩由此得名。“三宿名岩”在清代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3][36][37]

纪念活动

1997年6月30日,静海寺是庆祝香港回归的重要场所之一。自6月30日23时30分至7月1日0时正,静海寺共撞响警世钟155响,以纪念香港割让155年之后回归中国。首先撞响警世钟的是林则徐六世孙林纲和邓廷桢六世孙邓源。[38]

2005年6月28日,静海寺举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首发仪式暨静海寺纪念馆落成典礼。[39]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杨波. 静海寺始建年代小考. 郑和研究. 2005 (1).
  2. ^ 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卢龙山静海寺,在都城外,南去仪凤门半里,所统天界寺二十里,西城卢龙山之麓。文王命使海外,平服诸番,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静海。”
  3. ^ 俞彦《静海寺重修疏序》:“文皇帝践祚,海夷西洋,尚逆颜行,爰命专征,艨艟千计,战士帅属以万万计,乃折鲸鲵飓涛弱浪之外,楼帆无恙,获所贡琛异以归,岁奉朝朔,皇灵震荡。说者奇其绩,谓为神天护呵,合建成寺酬报。诏可,赐今额,遂为名刹焉。”
  4. ^ 《静海律寺同戒录述事》:“明永乐初年,越南平伏告功,特圣创建此寺。”
  5. ^ 康熙年间《江宁府志》:“静海寺在仪凤门外卢龙山之麓。明永乐年间,命使海外,风波无警,因建成寺,赐额静海。”
  6. ^ 6.0 6.1 清甘熙《白下琐言》:“仪凤门外静海寺,明永乐间建。规模宏阔,础石大若车轮,润如苍玉,柱皆数围,或云沉香木为之,其实钟山南木耳。”
  7. ^ 7.0 7.1 7.2 7.3 . 国家交通部,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8. ^ 严中. 静海寺为明仁宗敕建并赐额. 郑和研究. 2005年第3期.
  9. ^ 南京礼部侍郎杨廉《静海寺重修记略》(正德己卯四月):“永乐间,命使航海,往来于粘天无壁之间,曾未睹夫连山排空之险。仁宗皇帝敕建此寺,而因以名焉。盖以昭太宗皇帝圣德。”
  10. ^ 天顺五年官修《大明一统志》:“静海寺,洪熙元年赐额”。
  11. ^ 11.0 11.1 11.2 江苏南京静海寺. [2009-07-20]. [永久失效連結]
  12. ^ 《金陵梵刹志·卷十八·天界寺所统·静海寺》
  13. ^ 13.0 13.1 13.2 静海寺——景区简介.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2009-07-20]. [永久失效連結]
  14. ^ 顾起元《客座赘语》:“静海寺海棠云,永乐中太监郑和等自西洋携至,建寺植于此。”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南京静海寺. 凤凰网. [2009-07-20]. (原始内容于2019-12-18). 
  16. ^ 《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清道光时人潘德舆作《静海寺》诗,有“更看铜鼎万钧重,雷纹古篆追商周,洪熙元祀郑和造”句。
  17. ^ 《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清咸丰、同治年间人张汝南作《江南好》一词,自注:“静海寺在仪凤门外,明内监马三宝使西洋回建护法,塑三宝像,殿柱以碧玉石为础,最有名。 ”
  18. ^ 《静海寺重修记略》:“狮子山之阳,有静海寺焉,鼎创岁深,蛊坏日甚。用浮图故事,费出募缘经营三载,厥功告孱,凡为殿四,堂六,亭亦四。若门,若阁,若楼,若方丈室各一,若画廊以间计则四十……”
  19. ^ 清甘熙《白下琐言》:“仪凤门外静海寺……乾隆间,住持浩清,重为修整,创造石戒台,苾刍来归者日众,为金陵律门之冠。”
  20. ^ 清《静海律寺同戒录述事》:“敇名静海,永镇南天。地当江海要津,云水往来,挂单极广,郡志称为八大寺之最。”金陵八大寺指钟山灵谷寺、凤山天界寺、聚宝山大报恩寺摄山栖霞寺鸡笼山鸡鸣寺、卢龙山静海寺、天竺山能仁寺、牛首山弘觉寺。
  21. ^ 21.0 21.1 21.2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下)》编者按:“南京静海寺,自永乐初创筑后,至正德、万历、乾隆间三经重修,于道光十二年被火焚毁。嗣后再经重建,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即在此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静海寺再度被毁,事后又由静安和尚再行募修。……一九三七年冬,日军进攻南京,此寺于是年十二月十日大半被毁。据寺僧讲,计焚去头门韦驮殿三间,二门天王殿五间,毗卢殿三间,地藏殿三间,观音殿三间,大客堂三间,老大殿地基平房三间,影堂三间,祖堂三间,斋堂三间,库房四间,云水堂三间,大厨房五间,楼房五间,共四十九间。仅存方丈室六间,念佛堂五间,其临街(绥远路)大门‘静海律寺’四字,亦尚存在。”
  22. ^ 22.0 22.1 . 南京日报. 2003-09-03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6). 
  23. ^ . 中国江苏网.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24. ^ 24.0 24.1 . 龙虎网. 2005-12-17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5). 
  25. ^ 肖姗,冯智勇. . 南京日报. 2007-04-13 [200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26. ^ 静海寺昨起免费开放. 南京日报. 2008-03-02.
  27. ^ 吴为山力作郑和塑像年内落户静海寺. 南京日报. 2005年3月11日 [2009-07-20]. (原始内容于2019-10-30). 
  28. ^ 36幅壁画再现郑和航海史 静海寺片区下月开放. 龙虎网. 2005年6月13日 [2009-07-23]. (原始内容于2019-10-22). 
  29. ^ 杨波. 静海寺郑和纪念堂的陈列布展. 郑和研究. 2005, (4). 
  30. ^ . 龙虎网. 2006-03-10 [200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9). 
  31. ^ 《静海寺郑和残碑》:“……帝敕建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于都城外龙江之上,以……帝复建静海禅寺,用显法门,诚千古之佳胜,岂偶然之……一、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清海道。永乐四年,大[舟宗]船驻于旧港海口,即古之三佛齐……首陈祖义、金志名等,于永乐五年七月内回京。由是。……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其国王阿烈苦奈儿谋劫钱粮船只,事……阿烈苦奈儿并家……”
  32. ^ 郑宽涛. 南京静海寺郑和下西洋残碑发现始末. 东方收藏, 2011(12)
  33. ^ 《天妃宫碑住上了“阳光房”》. 柳扬. 新华报业网. [2012-07-15].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34. ^ 《596岁天妃宫碑将穿上“保护衣” 今后游客只能远观》. 王慧. 新华报业网. [2012-07-15]. (原始内容于2018-02-15). 
  35. ^ 《南京天妃宫》. 东南网. [2012-07-15]. (原始内容于2018-02-15). 
  36. ^ . 南京下关.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0). 
  37. ^ . 南京地方志网站. [200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8). 
  38. ^ 10年前的那个7月1日 千人欢呼声沸腾静海寺小院. [2009-07-20]. [永久失效連結]
  39. ^ . 现代快报. 2005-06-29 [200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1). 

外部链接

  • 連結目前失效

坐标32°05′39″N 118°44′28″E / 32.09417°N 118.74111°E / 32.09417; 118.74111

静海寺,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外狮子山西南麓的建宁路288号, 原是15世纪明朝皇帝为表彰郑和下西洋的功绩而建立的佛教寺院, 1842年, 清朝与英国在寺内进行了有关, 南京条约, 的谈判, 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顶峰和衰落的双重见证, 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曾三次被毁又三次重建, 最近一次重建于1988年, 1990年被辟为,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经过1996年和2005年两次大规模扩建, 现为南京纪念馆, 郑和下西洋, 南京条约, 议约, 等展览陈列, 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国爱国主. 静海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外狮子山西南麓的建宁路288号 原是15世纪明朝皇帝为表彰郑和下西洋的功绩而建立的佛教寺院 1842年 清朝与英国在寺内进行了有关 南京条约 的谈判 静海寺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顶峰和衰落的双重见证 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 静海寺曾三次被毁又三次重建 最近一次重建于1988年 1990年被辟为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经过1996年和2005年两次大规模扩建 静海寺现为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设 郑和下西洋 和 南京条约 议约 等展览陈列 静海寺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静海寺遗址南京静海寺纪念馆正门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南京市鼓楼区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明 清登录1992年 目录 1 历史 1 1 建寺 1 2 议约 1 3 衰败与复建 2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2 1 郑和纪念馆 2 2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2 3 其他 3 纪念活动 4 相关条目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 静海沧桑 牌坊 建寺 编辑 参见 郑和下西洋 1405年 永乐三年 至1433年 宣德八年 间 郑和先后奉明成祖和明宣宗的命令 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为了表彰他的这一功勋 明朝皇帝下令在南京兴建寺院并赐名 静海 寓意 四海平静 天下太平 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和文人笔记大多认为静海寺始建于永乐年间 具体年代有多种说法 1 2 3 4 5 6 第一种说法认为静海寺建于1411年 永乐九年 即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 第二种说法认为该寺建于1419年 永乐十七年 南京天妃宫完工后 即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归国的时候 7 还有文献记载静海寺建于1425年 洪熙元年 即郑和第六次和第七次下西洋之间 是明仁宗为纪念明成祖下令航海而建造的 8 9 10 明代静海寺刚建成时规模宏大 白下琐言 记载静海寺用 直径数围 的钟山楠木为柱 柱础色如苍玉 有车轮般大小 6 11 金陵梵刹志 记载寺内建筑包括 金刚殿三楹 左钟楼一座 右井亭一座 天王殿三楹 正佛殿三楹 左观音殿三楹 左伽蓝殿二楹 右轮藏殿三楹 右弥勒殿三楹 右祖师殿二楹 潮音阁五楹 左华严楼二楹 回廊二十楹 玩咸亭一座 方丈一所十六楹 公学三楹 僧院四十房 禅堂正门一座 华严楼三楹 禅堂左右两堂共六楹 十方堂三楹 茶厨房 旧禅房一所 此外公产田地 塘二百余亩 12 当时静海寺内供奉着郑和带回的罗汉画像 佛牙 玉玩 郑和洪熙元年守备南京时铸造的铜鼎以及郑和塑像等 其中铜鼎和塑像直到清代中叶依旧保存在寺内 静海寺还种植了郑和带回的西府海棠等珍稀植物和药材 13 14 16世纪中叶 李时珍为了编纂 本草纲目 曾在静海寺考察乳香 没药 血竭等海外药材 后来在 本草纲目 中增补番药 夷果2部 15 16 17 静海寺曾于明正德 万历 清乾隆年间三次重修 11 静海寺重修记略 记载 正德年间重修后 静海寺有四殿 六堂 四亭 还有方丈室 楼 阁 画廊等建筑 18 乾隆年间 静海寺号称为 金陵律寺之冠 19 金陵八大寺之最 20 7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二月 静海寺被大火焚毁 仅剩山门和天王殿 后来得以重建 这是静海寺第一次毁而复建 21 议约 编辑 中英双方在 康华丽 号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参见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1840年 清道光二十二年 英国对清朝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7月 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威廉 巴加率舰队攻破吴淞 镇江 溯长江而上 15 8月初 英舰队进逼南京下关仪凤门外草鞋峡江面 扬言攻城 道光皇帝以杭州将军耆英 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钦差大臣 连同两江总督牛鉴作为谈判代表向英军求和 经过交涉 8日英军答应暂缓攻城 11日 英军在南京城东北的燕子矶登陆 分兵占领迈皋桥 钟山 在钟山上架炮威胁城内 自12日起 中方盛京佐领塔芬布 张喜与陈志刚 同英方小马礼逊 罗伯聃 Robert Thom 巴夏礼连续三天谈判条约内容 谈判地点就在不久前重建的静海寺内 20日 耆英 牛鉴等与英方在静海寺进行更高级别的谈判 接受了英方提出的全部条件 24日 耆英 牛鉴等在静海寺设宴招待璞鼎查等人 并向舰上的英军送酒食 慰劳 29日 耆英 牛鉴等登上英舰康华丽号在 南京条约 上签字 条约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 开放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五口通商 并赔款2100万两白银 9月6日 条约得到道光皇帝批准 15 22 衰败与复建 编辑 重建的静海寺内建筑 1853年 咸丰三年 二月十日 太平天国军队从静海寺挖地道炸塌仪凤门北侧城墙后攻入南京 静海寺遭清军炮击起火被毁 后来由静安和尚募款重建 23 21 1937年12月日军围攻南京 12月10日 战火中的静海寺第三次被毁 只剩方丈室6间 念佛堂5间以及绥远路大门上的 静海禅寺 题额幸存 2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静海寺址曾一度作为建宁路小学校舍 1982年 南京在大规模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残存的静海寺遗址 当时遗址仅剩残缺的东配殿共2楹6间 其中3间建于100多年前 另3间建于200多年前 临街的一间被街道工厂占用 其余被下关区土杂公司租为仓库 11 1987年 南京市在静海寺遗迹偏西处按明代庙宇风格将其第三次重建 1988年建成 修复了僧房并新建过殿和正殿 7 工程由东南大学潘谷西主持设计 15 过殿在前 大院居中 正殿在后 正殿前还设抱殿 占地面积628平方米 7 由于修建的是仿古建筑 因此称 古静海寺旧址 1990年 静海寺被辟为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5 1996年11月 为迎接来年的香港回归 江苏省和南京市对静海寺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进行了扩建 工程仍由潘谷西主持 扩建后的静海寺占地近3000平方米 在配殿后设主副五个展厅 新馆于1997年6月1日落成 并在香港回归当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 15 陈列馆当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南京市将静海寺扩建为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由东南大学杜顺宝主持设计 24 这次扩建后的静海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 新建郑和纪念堂 潮音阁等建筑 于6月28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当天落成开放 25 扩建后的静海寺包括山门 郑和纪念堂 潮音阁 香港回归厅 戏台等建筑 通过回廊与原建筑构成一个整体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编辑 郑和纪念堂壁画 局部 纪念堂内的郑和铜像 静海寺1988年复建以后 经过1996年和2005年两次扩建 现为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馆内设有以郑和航海为主题的郑和纪念堂 潮音阁 内设 郑和航海史料展 以及以 南京条约 议约为主题的 静海寺与 南京条约 史料展 议约场景复原等陈列 2008年3月1日起免费开放 26 郑和纪念馆 编辑 郑和纪念馆包括郑和纪念堂与潮音阁两部分 郑和纪念堂正中设郑和铜立像 铜像正上方悬孙中山题词匾额 超前轶后 郑和铜像由南京大学吴为山制作 材质为白铜 高2 6米 风格简练写意 铜像取自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时的场景 郑和身着明代官服 左手持海图 迎风站立在海边礁石上 27 纪念堂四壁设有36幅大型壁画 由南京师范大学林青设计 采用扬州漆画工艺制作 壁画每幅长1米 高2 3米 分为京师起航 上货出海 天妃护佑 重栅小城 生擒海盗 水上贸易 传播文明 暹罗礼遇 睦邻友好 建寺立功等10组展现郑和航海与静海寺历史的场景 28 29 潮音阁是古静海寺内最高的建筑 因在此处可听到长江潮声而得名 复建的潮音阁是三层的仿明风格建筑 内有多功能展厅 设 郑和航海史料展 展厅内陈列5艘高1米至1 5米的船模 分别是郑和船队中的宝船 战船 马船和粮船 展厅还陈列有精美的古静海寺木构件 以及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金锭 象牙等展品 除实物展品之外 展厅中还陈列了60多幅反映郑和航海以及当时中外交流场景的图片 30 郑和纪念馆中还陈列着 静海寺郑和残碑 拓片的放大照片 1936年 郑鹤声在静海寺厨房墙壁上发现了残碑并拓印 拍照 残碑碑文记载 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 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郑和下西洋船型确切大小的文字记载 碑文还证明静海寺建于南京天妃宫建成之后 残碑1937年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被毁 拓片也在战乱中丢失 现仅有一张拓片照片存世 31 32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编辑 中英南京条约议约场景复原 静海寺内设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复原了 南京条约 议约时的场景 1842年8月 中英双方在静海寺东配殿先后四次议约 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 南京条约 2001年 英国学者菲利普 布鲁斯 Phillip Bruce 将他收藏的三幅有关议约场景的速写捐献给静海寺 南京条约 史料陈列馆 这三幅速写是当时参加议约的英军的作品 第一幅描绘英军在下关江面放下舢板 然后在静海寺的牌坊前登陆 第二幅描绘清朝官员在静海寺宴请璞鼎查一行 第三幅描绘清军在静海寺外迎接英国谈判代表 根据这些速写以及 抚夷日记 缔约日记 在华作战记 等当时记录谈判的原始文献 静海寺购买仿制了一组晚清家具 在当年议约的东配殿旧址上重现了议约场景 22 其他 编辑 天妃宫碑 现存于静海寺 警世钟 主条目 天妃宫碑和三宿岩 天妃宫碑静海寺北院安放有天妃宫碑 天妃宫碑全名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四年 1416年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归来时立于南京天妃宫 以纪念船队在航行中所受到的妈祖庇佑 是直接反映郑和下西洋事迹的明代碑刻之一 33 清咸丰年间天妃宫毁于战乱 唯存此碑 碑以青石刻制 高5 48米 宽1 5米 厚0 5米 原龟趺头部已断裂 为今人修复 碑额为阴刻篆书 两面均刻双龙缠球纹 碑文为阴刻楷书 四周刻缠枝莲纹 全文共699字 现已风化严重 日渐模糊 34 另于重建的天妃宫碑亭内存有该碑的复制品 35 警世钟1997年 经一位南京市民提议 南京市大中小学生及各界市民共同捐资铸造青铜大钟一座 安放在静海寺内 命名为 警世钟 该青铜大钟由南京铸造艺术家王钟泉铸造 重3 5吨 钟体正面铸 警世钟 三个大字 两侧是原下关区区长俞明撰写的共572字的 警世钟铭 背面镌文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钟体高1 842米 寓意 南京条约 签订于1842年 钟的顶部有一7 1厘米高的火球 寓意7月1日香港回归 钟的肩部有12只和平鸽 象征当时的12亿中国人民 钟裙上有两条龙 代表黄河 长江 又象征着 龙的传人 两条龙的龙头相对 之间是南京市市花梅花 梅花下方是一道环绕钟体一周的回纹 象征香港与祖国不可割断的血缘 警世钟1997年6月落成 于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举行了隆重的撞钟仪式 警世钟现在安放在静海寺钟楼上 每年的8月29日 南京条约 签订日 都会举行撞钟仪式作为纪念 24 13 三宿岩静海寺内有一处名为三宿岩的岩洞 又名三宿崖 高十米 占地数十平方米 因岩石奇峻又称 真假山 南宋时的长江河道比现在偏东 三宿岩当时是卢龙山 幕府山 延伸至江边的一块礁石 1161年 绍兴三十一年 十一月 南宋虞允文在采石大破金兵后 率水师沿江而下前往京口 今镇江 路过建康 今南京 时在这块礁石前系舟停宿三天 三宿岩由此得名 三宿名岩 在清代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3 36 37 纪念活动 编辑1997年6月30日 静海寺是庆祝香港回归的重要场所之一 自6月30日23时30分至7月1日0时正 静海寺共撞响警世钟155响 以纪念香港割让155年之后回归中国 首先撞响警世钟的是林则徐六世孙林纲和邓廷桢六世孙邓源 38 2005年6月28日 静海寺举行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邮票首发仪式暨静海寺纪念馆落成典礼 39 相关条目 编辑郑和 郑和下西洋 南京天妃宫 龙江宝船厂 中英南京条约 香港回归参考资料 编辑 杨波 静海寺始建年代小考 郑和研究 2005 1 明葛寅亮 金陵梵刹志 卢龙山静海寺 在都城外 南去仪凤门半里 所统天界寺二十里 西城卢龙山之麓 文王命使海外 平服诸番 风波无警 因建寺 赐额静海 明俞彦 静海寺重修疏序 文皇帝践祚 海夷西洋 尚逆颜行 爰命专征 艨艟千计 战士帅属以万万计 乃折鲸鲵飓涛弱浪之外 楼帆无恙 获所贡琛异以归 岁奉朝朔 皇灵震荡 说者奇其绩 谓为神天护呵 合建成寺酬报 诏可 赐今额 遂为名刹焉 静海律寺同戒录述事 明永乐初年 越南平伏告功 特圣创建此寺 清康熙年间 江宁府志 静海寺在仪凤门外卢龙山之麓 明永乐年间 命使海外 风波无警 因建成寺 赐额静海 6 0 6 1 清甘熙 白下琐言 仪凤门外静海寺 明永乐间建 规模宏阔 础石大若车轮 润如苍玉 柱皆数围 或云沉香木为之 其实钟山南木耳 7 0 7 1 7 2 7 3 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 国家交通部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4 严中 静海寺为明仁宗敕建并赐额 郑和研究 2005年第3期 南京礼部侍郎杨廉 静海寺重修记略 正德己卯四月 永乐间 命使航海 往来于粘天无壁之间 曾未睹夫连山排空之险 仁宗皇帝敕建此寺 而因以名焉 盖以昭太宗皇帝圣德 天顺五年官修 大明一统志 静海寺 洪熙元年赐额 11 0 11 1 11 2 江苏南京静海寺 2009 07 20 永久失效連結 金陵梵刹志 卷十八 天界寺所统 静海寺 13 0 13 1 13 2 静海寺 景区简介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2009 07 20 永久失效連結 明顾起元 客座赘语 静海寺海棠云 永乐中太监郑和等自西洋携至 建寺植于此 15 0 15 1 15 2 15 3 15 4 15 5 南京静海寺 凤凰网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18 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 清道光时人潘德舆作 静海寺 诗 有 更看铜鼎万钧重 雷纹古篆追商周 洪熙元祀郑和造 句 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 清咸丰 同治年间人张汝南作 江南好 一词 自注 静海寺在仪凤门外 明内监马三宝使西洋回建护法 塑三宝像 殿柱以碧玉石为础 最有名 静海寺重修记略 狮子山之阳 有静海寺焉 鼎创岁深 蛊坏日甚 用浮图故事 费出募缘经营三载 厥功告孱 凡为殿四 堂六 亭亦四 若门 若阁 若楼 若方丈室各一 若画廊以间计则四十 清甘熙 白下琐言 仪凤门外静海寺 乾隆间 住持浩清 重为修整 创造石戒台 苾刍来归者日众 为金陵律门之冠 清 静海律寺同戒录述事 敇名静海 永镇南天 地当江海要津 云水往来 挂单极广 郡志称为八大寺之最 金陵八大寺指钟山灵谷寺 凤山天界寺 聚宝山大报恩寺 摄山栖霞寺 鸡笼山鸡鸣寺 卢龙山静海寺 天竺山能仁寺 牛首山弘觉寺 21 0 21 1 21 2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下 编者按 南京静海寺 自永乐初创筑后 至正德 万历 乾隆间三经重修 于道光十二年被火焚毁 嗣后再经重建 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即在此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 静海寺再度被毁 事后又由静安和尚再行募修 一九三七年冬 日军进攻南京 此寺于是年十二月十日大半被毁 据寺僧讲 计焚去头门韦驮殿三间 二门天王殿五间 毗卢殿三间 地藏殿三间 观音殿三间 大客堂三间 老大殿地基平房三间 影堂三间 祖堂三间 斋堂三间 库房四间 云水堂三间 大厨房五间 楼房五间 共四十九间 仅存方丈室六间 念佛堂五间 其临街 绥远路 大门 静海律寺 四字 亦尚存在 22 0 22 1 清政府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日报 2003 09 03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26 郑和与静海寺 中国江苏网 2012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1 24 0 24 1 被搬进新建钟楼 静海寺警世钟缘何 束之高阁 龙虎网 2005 12 17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5 25 肖姗 冯智勇 南京静海寺片区下月正式开放 南京日报 2007 04 13 2009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0 静海寺昨起免费开放 南京日报 2008 03 02 吴为山力作郑和塑像年内落户静海寺 南京日报 2005年3月11日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30 36幅壁画再现郑和航海史 静海寺片区下月开放 龙虎网 2005年6月13日 2009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22 杨波 静海寺郑和纪念堂的陈列布展 郑和研究 2005 4 袖珍郑和船队进静海寺潮音阁 五一前与游人见面 龙虎网 2006 03 10 2009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4 29 静海寺郑和残碑 帝敕建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于都城外龙江之上 以 帝复建静海禅寺 用显法门 诚千古之佳胜 岂偶然之 一 永乐三年 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 清海道 永乐四年 大 舟宗 船驻于旧港海口 即古之三佛齐 首陈祖义 金志名等 于永乐五年七月内回京 由是 永乐七年 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其国王阿烈苦奈儿谋劫钱粮船只 事 阿烈苦奈儿并家 郑宽涛 南京静海寺郑和下西洋残碑发现始末 东方收藏 2011 12 天妃宫碑住上了 阳光房 柳扬 新华报业网 2012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596岁天妃宫碑将穿上 保护衣 今后游客只能远观 王慧 新华报业网 2012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5 南京天妃宫 东南网 2012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5 下关大事记 南京下关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1 20 三宿岩 图 南京地方志网站 2009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18 10年前的那个7月1日 千人欢呼声沸腾静海寺小院 2009 07 20 永久失效連結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南京静海寺再现恢宏 现代快报 2005 06 29 2009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9 11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静海寺静海寺纪念馆网站連結目前失效坐标 32 05 39 N 118 44 28 E 32 09417 N 118 74111 E 32 09417 118 7411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静海寺 amp oldid 7666599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