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陳景崧

陳景崧(1903年1月16日—1999年12月22日),臺灣彰化廳武東堡田中央庄(今彰化縣田中鎮)人[1]:231,醫師,在田中開設景崧醫院,長期替病患看診。

陳景崧肖像

生平 编辑

陳景崧1903年1月16日出生[2]:58[3]:67,祖父陳紹年[4][3]:67[5],父陳芳輝,母李歲[1]:231。田中公學校(今彰化縣田中鎮田中國民小學)畢業後,考進臺中高等普通學校(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1]:231,1921年畢業[6]:68,旋即前往日本留學,原攻讀法學,然因其父舊病復發,延醫就診遭拒,感受到醫德及醫術之重要,故轉讀醫科[1]:231[5]。1929年自日本大學專門部醫學科畢業,專攻小兒科、內科,回臺灣後在田中開設景崧醫院,為當時田中僅有的兩位醫師之一(另一位為許尾)。1930年任田中庄協議會[1]:231,1933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7]:39,1942年獲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8]:111

除行醫外,其亦為當地詩社蘭社成員,1923年曾隨父一同參加在詩人魏國楨自宅舉辦的擊鉢吟會,1939年蘭社課題〈水仙花〉是陳景崧已知最早的作品。蘭社吟會曾在其宅邸舉行,亦當過《詩文之友》社務委員,並提供自家作為田中棋社活動場地。現存詩作均為蘭社課題,數量較少[3]:367[1]:231

《彰化縣志:人物志》稱其:「懸壺濟世一甲子,醫術高明」[1]:232,僅觀察患者舌頭便能預知麻疹病症,有「麻仙」之稱[5],一天時常需要替上百名病人看病,至92歲時仍在替老患者診治[1]:232。此外其遇窮人一律不收費,見人賒張也不追討,曾表示:「我只看病,不會收帳。」每年送神時會將病人賒欠之帳本隨金紙一同燒掉[1]:232。其孫陳自諒回憶,年幼時向陳景崧要零用錢,他總是不給,但碰到病人就會資助[5]

1999年12月22日,陳景崧過世[3]:367

紀念 编辑

2014年1月25日田中景崧文化教育園區落成,以陳景崧之名命名[1]:232

家庭 编辑

妻魏素,育有7男3女,長子陳時英、次子陳時宰、三子陳時慧、四子陳時培、五子陳俊夫、六子陳俊孝、七子陳時澍、長女陳玉霜、次女陳節子、三女陳睦子[1]:232-233、四女陳如莞、五女陳如瑾、六女陳如勻[9]。家族有30多人從醫[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李毓嵐. 〈陳景崧(1903-1999)〉. 周馥儀、黃秀政、李毓嵐、顧雅文、張素玢、李昭容、王靜儀、王振勳、郭秋君、邱錦模、張林傑、楊薇萱、孫志雄、李貞宜、陳湘玫 (编). 《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社會人物篇》. 彰化縣政府. 2018-10. ISBN 978-986-05-7009-0. 
  2. ^ 林進發. 臺灣官紳年鑑 第四版. 民眾公論社. 1934-10-08. NCID BA67435943. 
  3. ^ 3.0 3.1 3.2 3.3 林翠鳳. 〈田中蘭社百年史——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 (PDF). 《東海中文學報》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04-07, (第16期) [2023-06-11].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4-04). 
  4. ^ 陳冠備. 〈彰化古蹟「壽山堂」破牆 子孫鬧內鬨拖延修復〉. 《自由時報》. 2016-05-22 [2023-06-11]. (原始内容于2019-06-06). 
  5. ^ 5.0 5.1 5.2 5.3 5.4 〈陳景崧行醫助人 子孫30多人效法〉. 《人間福報》. 2014-01-26 [2023-06-11]. (原始内容于2023-06-12). 
  6. ^ 卒業證書授與(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21-03-30. 
  7. ^ 卒業證書授與(臺北醫專).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33-04-11. 
  8. ^ 學位授與.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42-04-18. 
  9. ^ 戶籍謄本. 田中戶政事務所. 

陳景崧, 1903年1月16日, 1999年12月22日, 臺灣彰化廳武東堡田中央庄, 今彰化縣田中鎮, 醫師, 在田中開設景崧醫院, 長期替病患看診, 肖像, 目录, 生平, 紀念, 家庭,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1903年1月16日出生, 祖父陳紹年, 父陳芳輝, 母李歲, 田中公學校, 今彰化縣田中鎮田中國民小學, 畢業後, 考進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1921年畢業, 旋即前往日本留學, 原攻讀法學, 然因其父舊病復發, 延醫就診遭拒, 感受到醫德及醫術之重要, 故轉讀醫科, 1. 陳景崧 1903年1月16日 1999年12月22日 臺灣彰化廳武東堡田中央庄 今彰化縣田中鎮 人 1 231 醫師 在田中開設景崧醫院 長期替病患看診 陳景崧肖像 目录 1 生平 2 紀念 3 家庭 4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陳景崧1903年1月16日出生 2 58 3 67 祖父陳紹年 4 3 67 5 父陳芳輝 母李歲 1 231 田中公學校 今彰化縣田中鎮田中國民小學 畢業後 考進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1 231 1921年畢業 6 68 旋即前往日本留學 原攻讀法學 然因其父舊病復發 延醫就診遭拒 感受到醫德及醫術之重要 故轉讀醫科 1 231 5 1929年自日本大學專門部醫學科畢業 專攻小兒科 內科 回臺灣後在田中開設景崧醫院 為當時田中僅有的兩位醫師之一 另一位為許尾 1930年任田中庄協議會員 1 231 1933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 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7 39 1942年獲臺北帝國大學 今臺灣大學 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8 111 除行醫外 其亦為當地詩社蘭社成員 1923年曾隨父一同參加在詩人魏國楨自宅舉辦的擊鉢吟會 1939年蘭社課題 水仙花 是陳景崧已知最早的作品 蘭社吟會曾在其宅邸舉行 亦當過 詩文之友 社務委員 並提供自家作為田中棋社活動場地 現存詩作均為蘭社課題 數量較少 3 367 1 231 彰化縣志 人物志 稱其 懸壺濟世一甲子 醫術高明 1 232 僅觀察患者舌頭便能預知麻疹病症 有 麻仙 之稱 5 一天時常需要替上百名病人看病 至92歲時仍在替老患者診治 1 232 此外其遇窮人一律不收費 見人賒張也不追討 曾表示 我只看病 不會收帳 每年送神時會將病人賒欠之帳本隨金紙一同燒掉 1 232 其孫陳自諒回憶 年幼時向陳景崧要零用錢 他總是不給 但碰到病人就會資助 5 1999年12月22日 陳景崧過世 3 367 紀念 编辑2014年1月25日田中景崧文化教育園區落成 以陳景崧之名命名 1 232 家庭 编辑妻魏素 育有7男3女 長子陳時英 次子陳時宰 三子陳時慧 四子陳時培 五子陳俊夫 六子陳俊孝 七子陳時澍 長女陳玉霜 次女陳節子 三女陳睦子 1 232 233 四女陳如莞 五女陳如瑾 六女陳如勻 9 家族有30多人從醫 5 參考資料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李毓嵐 陳景崧 1903 1999 周馥儀 黃秀政 李毓嵐 顧雅文 張素玢 李昭容 王靜儀 王振勳 郭秋君 邱錦模 張林傑 楊薇萱 孫志雄 李貞宜 陳湘玫 编 新修彰化縣志 卷九 人物志 社會人物篇 彰化縣政府 2018 10 ISBN 978 986 05 7009 0 林進發 臺灣官紳年鑑 第四版 民眾公論社 1934 10 08 NCID BA67435943 3 0 3 1 3 2 3 3 林翠鳳 田中蘭社百年史 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 PDF 東海中文學報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04 07 第16期 2023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4 04 陳冠備 彰化古蹟 壽山堂 破牆 子孫鬧內鬨拖延修復 自由時報 2016 05 22 2023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6 5 0 5 1 5 2 5 3 5 4 陳景崧行醫助人 子孫30多人效法 人間福報 2014 01 26 2023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12 卒業證書授與 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21 03 30 卒業證書授與 臺北醫專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33 04 11 學位授與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42 04 18 戶籍謄本 田中戶政事務所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陳景崧 amp oldid 7941074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