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阿姆利則慘案

阿姆利则惨案,又稱札连瓦拉园屠殺,是1919年4月13日在英属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札连瓦拉园中因英國人指揮的軍隊向印度人民開槍而引发的屠殺事件。事件造成上千人伤亡。英属印度政府方面的数字是379人死亡,1100人受伤[1],而印度国民大会党方面的说法是伤亡者约为1500人,其中约1000人死亡[2][3]

札连瓦拉园内的墙上屠杀留下的子弹痕迹

背景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雖然英國在戰爭初期曾經擔心印度人會叛變,不過印度的主流政治領袖一開始就支持大英帝國。在戰爭期間,英属印度供應英軍大量的資源和人力。約125萬印度軍人和劳工在歐洲非洲中東服役,同時印度的政府和王公們亦輸送大量糧食、資金和軍火。然而,孟加拉旁遮普仍是印度獨立革命運動的溫床;當時孟加拉的連串革命,加上旁遮普的動盪,幾乎令整個地方行政陷於癱瘓。[4][5]

 
1919年,屠杀发生后数月的札连瓦拉园

1915年2月,英属印度军队中的印度人策划发动的加达尔兵变英语Ghadar Mutiny,是更大范围的印德密谋英语Hindu-German Conspiracy中一系列密谋里最著名的计划,印德密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到1917年发动泛印度造反以推翻英属印度统治的密谋。革命者包括印度、美国德国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此外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及德国外交部也提供帮助。印德密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便开始酝酿,酝酿者有美国的加达尔党,德国的柏林委员会,英属印度的印度革命家,德国外交部通过驻美国旧金山的领事馆也参与酝酿。英国派情报人员渗透进入加达尔运动,最终挫败了计划中的1915年2月兵变,主要领导人都被逮捕。在驻印度军队中的兵变图谋也被粉碎。

 
2010年的札连瓦拉园

自从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在印度的官员们就惶惶不可终日,总害怕当地人造反。这些官员们相互提醒道,表面上无辜的当地人其实最可疑。[6]当时的调查人员及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认为,阿姆利则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之间并没有密谋联系,但是英国人的恐惧转化为行为——戴尔将军相信正有一个颠覆英国统治的阴谋,之后他在英国被赞扬为预先制止了一场恐怖袭击。1919年《罗拉特法案》通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是受加达尔兵变英语Ghadar Mutiny的影响。英属印度军队从欧洲美索不达米亚撤回印度,经济萧条。[7]

 
阿姆利則慘案中军队开枪射击之处

1915年的加达尔兵变以及拉合尔阴谋案英语Lahore conspiracy trial仍在导致英国人的恐惧。有关为土耳其哈里发而战的旁遮普人青年的谣言,随后是有关俄国内战红军的谣言,在英国军队圈子里流传甚广。俄国十月革命也对印度人产生了影响。[8]对英国人来说不祥的是,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甘地在印度号召人民起来抗议《罗拉特法案》获得了空前热烈的响应,开始了一连串骚乱和抗议。旁遮普的形势迅速恶化,铁路、电报、通信系统中断。

许多英国军官相信骚乱可能发生,他们为最坏的情况做了准备。在阿姆利则,超过15000人聚集到札连瓦拉园。据说英国旁遮普省督迈克尔·奥德怀尔英语Michael O'Dwyer相信了这是要为5月造反而密谋的迹象,5月是英国军队暑期撤往山区的时间。英属印度当局的阿姆利则屠杀以及其前后的反应,却都表明这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为响应旁遮普省政府镇压这一所谓“密谋”而实施的协调一致的计划。[9]据说詹姆斯·乌斯迈纳·杜布莱英语James Houssemayne Du Boulay认为旁遮普日益紧张的形势中对加达尔起义的恐惧与英国人以屠杀作为反应有直接关系。[10]

 
札连瓦拉园内的墙上布满屠杀留下的子弹痕迹

1919年4月10日,在阿姆利则副警察长住处爆发抗议示威。示威要求释放两名知名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萨蒂亚·帕尔(Satya Pal)、赛义夫丁·克其鲁英语Saifuddin Kitchlew,他们此前被政府逮捕并被关押在一处秘密地点。他们是甘地领导的真理坚固(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支持者。政府派出军事警戒队向人群开枪,杀害若干示威者,引发了一连串暴力事件。同日晚些时候,若干银行及其他政府建筑,包括市政厅、火车站在内,都遭到袭击和纵火焚烧。暴力持续并升级,最终有至少5名欧洲人死亡,包括政府雇员和平民。当天军队向示威人群展开报复性射击,8到20人被军队打死。

1919年4月11日,英国传教士玛塞拉·舍伍德(Marcella Sherwood)小姐担心她的学生们的安全,乃关闭学校,将大约600名在该校学习的印度儿童送回家。[11][12]当在一条狭窄的街道Kucha Kurrichhan内骑车通过时,这位小姐被一个暴民抓住,暴民拉着她的头发把她拖到地上,撕扯衣服并踢打。一些当地印度人从这个暴民手中救了她,其中一个是她的学生的父亲。随后他们把她送到戈宾加尔堡的安全之处。[12][13]在4月19日看望舍伍德小姐之后,英属印度的地方指挥官戴尔将军签署命令,强迫每个印度人在通过那条街道时都要用双手和双膝爬行。[11][14]戴尔将军随后向一位英国视察员解释说:“一些印度人在他们的神前脸朝大地爬行。我想让他们知道一位英国女士就如同一个印度教大神一般神圣,因此他们必须也在她面前爬行。”[15]他还授权对靠近英国警察棍棒所及范围内的当地人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公开鞭打。舍伍德小姐后来曾为戴尔将军辩护,将他描述为“旁遮普的‘拯救者’”。[14]

此后两天内,阿姆利则归于平静,但暴力事件在旁遮普其他地方仍在继续。铁路被切断,电报站被捣毁,政府建筑遭纵火,3个欧洲人被杀。到4月13日,政府决定在旁遮普大部分地区实施戒严。立法限制大量公民自由,包括集会自由,四人以上的集会被禁止。[16]

屠殺 编辑

 
進入札連瓦拉園的狹窄通道

1919年4月13日(星期日),英國雷吉纳德·戴尔將军听说有一个大规模暴动正在酝酿,于是他发出禁令,取消所有集会。但该禁令没有传开,很多人不知道有禁令。[17]大批锡克人群眾不理會當局禁令,在札連瓦拉園举行群众集會,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已经实施的《罗拉特法案》。[18]由於當天是锡克教的主要節日光明节(Baisakhi英语Vaisakhi),所以有一些不是參加集會的人也來聚集觀看。[17]

 
札连瓦拉园内的“殉难者井”,阿姆利则惨案中大批群众掉入该井身亡

当天下午,戴爾率领50个廓尔喀步兵抵達札連瓦拉園,封鎖主要出口,在该园四周的高处架设機關槍,沒有先行警告在場群眾散去就下令士兵以機關槍向人群掃射。[17][18]扫射持续大约10分钟,直到子彈差不多耗盡才停止。事后戴尔认为總共射出約1650發子彈,这似乎是根据部队捡拾的空弹壳统计出来的。[17]

札连瓦拉园内,有成百上千的群众被子弹击中。受伤群众被送往医院後得不到及时救治。札连瓦拉园仅有两条通向市区的狭窄道路,其中一条路上堆放着机器,另一条路的中央有一口水井。[18]不少人跳進这口水井躲避子彈,結果溺斃,事後在井裡找出超过一百具屍體。[19](另有说法认为有数十人死在该井。[18]

事后 编辑

札连瓦拉园的屠杀震惊了整个印度。[18]仅仅2天后的1919年4月15日,古吉兰瓦拉就爆发了抗议此次屠杀的示威,政府派出警察和飞机镇压示威群众,打死12人,打伤27人。[20]札连瓦拉园的屠杀不仅激起了印度民众的强大反抗,就连本来支持英国的一些印度上层人士也转而反对英国。比如尼赫鲁的父亲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将家中含英国印记的物品焚烧殆尽。[21]印度独立运动之父甘地曾表示,这起屠杀事件动摇了英帝国的根基。[22]此次屠杀激发了包括锡克人在内的印度人民参加印度独立运动。锡克人此後组织了各种社团,反抗英国统治,後来这些社团发展为阿卡利党。[18]

 
如今“殉难者井”被井亭保护,亭上写有“殉难者井”的字样

1919年5月22日,印度诗人泰戈尔获悉这次屠杀的消息。他试图在加尔各答召开一次抗议集会,但最终决定放弃英国爵位以作为“象征抗议的行动”。[23]1919年5月30日他致信切姆斯福德勋爵英语Frederic Thesiger, 1st Viscount Chelmsford宣布放弃爵位,并严厉谴责此次屠杀。[24]

1919年10月14日,在印度事务大臣埃德温·塞缪尔·蒙塔古英语Edwin Samuel Montagu发布命令后,英属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骚乱调查委员会”(Disorders Inquiry Committee),对该事件展开调查。该委员会主席为威廉·亨特勋爵英语William Hunter, Lord Hunter,所以该委员会后来被俗称为“亨特委员会”(Hunter Commission)。[25]1919年11月19日,戴尔将军被传至该委员会接受调查。尽管戴尔在军队中的上级曾建议他最好让法律顾问代表他出席,但戴尔拒绝了这个建议并独自出席。[26]经过问询,戴尔被委员会同意离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委员会撰写了最终报告。同时,鉴于屠杀的规模之大及对英国统治印度造成的损害,再加上对戴尔在委员会问询中所持强硬立场不满,英国媒体以及许多国会议员转而敌视戴尔。[26]1920年3月8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公布,委员会一致谴责了戴尔的行为。[27]报告原文为:“他随心所欲地持续射击,在我们看来,戴尔将军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28]“戴尔将军认为他是在镇压叛乱,迈克尔·奥德怀尔先生也持相同观点。(但)并不存在需要镇压的任何叛乱。”该委员会没有作出任何处罚,因为戴尔的行动受到其不同上级的纵容(后来军事委员会也支持戴尔)。[29]

戴尔起初受到英国保守派的称赞,但1920年7月却被英国下议院谴责并强迫退休。[30]1920年7月8日,温斯顿·丘吉尔督促下议院惩罚戴尔。[31]丘吉尔成功劝说下议院强迫戴尔退休,但丘吉尔其实更想看到戴尔受处罚。[32]戴尔成了绝大部分和英属印度有联系的英国人眼中的英雄[33],例如英国上议院[11],但在下议院则不受欢迎,下议院两次投票反对戴尔[34]。这起屠杀引起了英国对英属印度军队职责的重新审视,并推出了新的“最低武力”政策,军队也接受重新训练以学习如何适当应对需要控制人群的局面。[35]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屠杀是终结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关键一步。[36]

1912年到1919年担任旁遮普省督的迈克尔·奥德怀尔英语Michael O'Dwyer支持戴尔将军,声称这次屠杀是一次“正确的”行动。[37]如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奥德怀尔策划了这次屠杀并令戴尔将军执行。[38][39][40][41]许多印度人指责奥德怀尔。由于奥德怀尔在这次屠杀中所起的作用,1940年奥德怀尔在英国伦敦锡克人乌德哈姆·辛格英语Udham Singh报复性刺杀。

屠杀后不久,金庙锡克教神职人员便授予戴尔将军“萨罗帕”(Saropa)头衔(代表对锡克教信仰乃至对整个人类作出杰出贡献),这引起了锡克人的极度震惊。[42]1920年10月12日,阿姆利则哈尔萨学院(Amritsar Khalsa英语Khalsa College)的师生召开会议,要求马汉特们立即交出各个谒师所。结果1920年11月15日成立了最高谒师所管理委员会英语Shiromani Gurdwara Parbandhak Committee,统一管理所有谒师所,并推动锡克教机构的改革。[43][44]

纪念 编辑

 
札连瓦拉园纪念碑

1920年,在印度国民大会党通过决议后,一个基金会成立,以在札连瓦拉园建设一座纪念碑。1923年,该基金会购买了土地。1961年4月13日,由美国设计师本杰明·波尔克(Benjamin Polk)设计的纪念碑在这块地上树立,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为纪念碑揭幕,尼赫鲁等印度领导人出席。后来这里还增设了火焰。

 
札连瓦拉园内的“不朽之火”(Amar jyoti)

在1961年、1983年对印度的国事访问中,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对这起屠杀没有发表任何看法。1997年10月13日,她在访问印度期间,在印度举行的国宴上致辞,首次谈及这次屠杀。1997年10月14日,她首次访问札连瓦拉园。[22][45]在该园默哀30秒。她还在瞻仰札连瓦拉园纪念碑时赤足献上花圈。当天她穿了一身藏红花色衣服,这是锡克教中带有宗教意义的颜色。尽管她表现出的哀思受到一些印度人欢迎,但其他印度人则批评她没有道歉。印度总理因德尔·库马尔·古杰拉尔不得不出面为英国女王缓颊称,事件发生时女王还没出世,她对此事没有责任。[45]

2013年2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札连瓦拉园,这是卡梅伦对印度的三天正式访问的最后一站。他形容这起事件“非常可耻”,但未就此事向印度民众公开道歉。卡梅伦是历史上第一位到访札连瓦拉园的英国首相。[22][46]

參考文献 编辑

  1. ^ Home Political Deposit, September, 1920, No 23, National Archives of India, New Delhi; Report of Commissioners, Vol 1, New Delhi
  2. ^ Amritsar Massacre - ninemsn Encart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1). 
  3. ^ Brian Lapping, End of Empire, p. 38, 1985
  4. ^ Gupta 1997,第12頁
  5. ^ Popplewell 1995,第201頁
  6. ^ Steven Patterson, "The Imperial Idea: Ideas of Honor in British India," Journal of Colonialism and Colonial History (2007) 8:1
  7. ^ Sarkar 1983,第169–172,176頁
  8. ^ Sarkar 1983,第177頁
  9. ^ Cell 2002,第67頁
  10. ^ Brown 1973,第523頁
  11. ^ 11.0 11.1 11.2 Jaswant Singh. . The Tribune. 13 April 2002 [16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Tri13040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 12.0 12.1 Ferguson, Niall. 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3: 326. ISBN 0-7139-9615-3. 
  13. ^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Hambledon Continuum: New Edition. 2006: 234. 
  14. ^ 14.0 14.1 Banerjee, Sikata. Muscular Nationalism: Gender, Violence, and Empire. 2012: 24. 
  15. ^ Talbott, Strobe. Engaging India : Diplomacy, Democracy, and the Bomb. 2004: 245. 
  16. ^ Townshend, Britains Civil Wars. p137
  17. ^ 17.0 17.1 17.2 17.3 Collett,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pp 266,337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高建章,锡克·辛格·阿卡利:锡克民族与锡克教,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218-219页
  19. ^ . The Independent. 2013-02-20 [2015-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3). He was told about a well into which 120 people perished trying to escape . 
  20. ^ (PDF). 1. Spring 2008 [24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6月6日).  |issue=被忽略 (帮助)
  21. ^ .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2. ^ 22.0 22.1 22.2 . [2015-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3. ^ Rabindranath Tagore; Sisir Kumar Das. . Sahitya Akademi. January 1996: 982– [17 February 2012]. ISBN 978-81-260-009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4. ^ . The Times of India (Mumbai: Bennett, Coleman & Co. Ltd.). 13 April 2011 [17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2). 
  25. ^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Amritsar (India):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33–334. ISBN 9781852855758. 
  26. ^ 26.0 26.1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36–337. ISBN 1-85285-575-4. 
  27. ^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44. ISBN 1-85285-575-4. 
  28. ^ Cyril Henry Philips, "The evolution of India and Pakistan, 1858 to 1947: select documents" p.21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9. ^ Winston Churchill.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8 July 1920 [1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于2010-10-19). 
  30. ^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Winston S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1932). Little, Brown. 1983: 694. 
  31. ^ Hansard (House of Commons Archives). Hansard. 8 July 1920: 1719–1733. 
  32. ^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1932). Little, Brown. 1988: 694. 
  33. ^ Derek Sayer, "British Reaction to the Amritsar Massacre 1919–1920," Past & Present, May 1991, Issue 131, pp 130–164
  34. ^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1932). Little, Brown. 1983: 694. 
  35. ^ Srinath Raghaven, "Protecting the Raj: The Army in India and Internal Security, c . 1919–39," Small Wars and Insurgencies, (Fall 2005), 16#3 pp 253–279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6. ^ Brain Bond, "Amritsar 1919," History Today, Sept 1963, Vol. 13 Issue 10, pp 666–676
  37. ^ Disorder Inquiry Committee Report, Vol II, p 197
  38. ^ The Massacre that Ended the Raj, London, 1981, p 78, Alfred Draper
  39. ^ Rajit K. Mazumder, The Indian army and the making of Punjab (2003) pp 239–40
  40. ^ John Keay, India: a history (2001) p 475
  41. ^ Lawrence Jam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1997) p 417
  42. ^ Ajit Singh Sarhadi, "Punjabi Suba: The Story of the Struggle", Kapur Printing Press, Delhi, 1970, p. 19.
  43. ^ .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44. ^ Indian critiques of Gandhi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2003 [1 February 2011]. ISBN 978-0-7914-5910-2. 
  45. ^ 45.0 45.1 Burns, John F. . New York Times. 15 October 1997 [12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46. ^ . The Times Of India.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0). 

延伸阅读 编辑

  • Brown, Emily, (in Book Reviews; South Asi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32, No. 3. (May, 1973), pp. 522-523, Pacif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73 .
  • Brown, Giles, The Hindu Conspiracy, 1914-1917.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Vol. 17, No. 3. (Aug., 1948), pp. 299-3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8, ISSN 0030-8684 .
  • Cell, John W, Hailey: A Study in British Imperialism, 1872-196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521173 .
  • Gupta, Amit K, Defying Death: Nationalist Revolutionism in India, 1897-1938.Social Scientist, Vol. 25, No. 9/10. (Sep. - Oct., 1997), pp. 3-27, Social Scientist, 1997, ISSN: 09700293 .
  • Hoover, Karl., The Hindu Conspiracy in California, 1913-1918. German Studies Review, Vol. 8, No. 2. (May, 1985), pp. 245-261, German Studies Association, 1985 .
  • Hopkirk, Peter, Like Hidden Fire: The Plot to Bring Down the British Empire., Kodansha Globe, 1997, ISBN 1568361270 .
  • Popplewell, Richard J, Intelligence and Imperial Defence: British Intelligence and the Defence of the Indian Empire 1904-1924., Routledge, 1995, ISBN 071464580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arkar, B.K.,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36, No. 1. (Mar., 1921), pp. 136-138, The Ace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1921, ISSN: 00323195 .
  • Sarkar, Sumit, Modern India, 1885-1947, Delhi:Macmillan, 1983, ISBN 9780333904251 .
  • Strachan, Hew, The First World War. Volume I: To Ar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1, ISBN 0199261911 .
  • Tinker, Hugh, India in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after.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Vol. 3, No. 4, 1918-19: From War to Peace. (Oct., 1968), pp. 89-107, Sage Publications, 1968, ISSN: 00220094 .

外部連結 编辑

  • Amritsar Massacre a Fresh Memory for Last Witn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hurchill's spee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fter the incident.
  • Amritsar Massacre at Jallianwala Bag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sten to the Shaheed song of the Amritsar Massacre at Jallian Wala Bagh.

阿姆利則慘案, 阿姆利则惨案, 又稱札连瓦拉园屠殺, 是1919年4月13日在英属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中因英國人指揮的軍隊向印度人民開槍而引发的屠殺事件, 事件造成上千人伤亡, 英属印度政府方面的数字是379人死亡, 1100人受伤, 而印度国民大会党方面的说法是伤亡者约为1500人, 其中约1000人死亡, 札连瓦拉园内的墙上屠杀留下的子弹痕迹, 目录, 背景, 屠殺, 事后, 纪念, 參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雖然英國在戰爭初期曾經擔心印度人會叛變, 不過印度. 阿姆利则惨案 又稱札连瓦拉园屠殺 是1919年4月13日在英属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中因英國人指揮的軍隊向印度人民開槍而引发的屠殺事件 事件造成上千人伤亡 英属印度政府方面的数字是379人死亡 1100人受伤 1 而印度国民大会党方面的说法是伤亡者约为1500人 其中约1000人死亡 2 3 札连瓦拉园内的墙上屠杀留下的子弹痕迹 目录 1 背景 2 屠殺 3 事后 4 纪念 5 參考文献 6 延伸阅读 7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雖然英國在戰爭初期曾經擔心印度人會叛變 不過印度的主流政治領袖一開始就支持大英帝國 在戰爭期間 英属印度供應英軍大量的資源和人力 約125萬印度軍人和劳工在歐洲 非洲和中東服役 同時印度的政府和王公們亦輸送大量糧食 資金和軍火 然而 孟加拉和旁遮普仍是印度獨立革命運動的溫床 當時孟加拉的連串革命 加上旁遮普的動盪 幾乎令整個地方行政陷於癱瘓 4 5 nbsp 1919年 屠杀发生后数月的札连瓦拉园1915年2月 英属印度军队中的印度人策划发动的加达尔兵变 英语 Ghadar Mutiny 是更大范围的印德密谋 英语 Hindu German Conspiracy 中一系列密谋里最著名的计划 印德密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到1917年发动泛印度造反以推翻英属印度统治的密谋 革命者包括印度 美国和德国的印度民族主义者 此外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及德国外交部也提供帮助 印德密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便开始酝酿 酝酿者有美国的加达尔党 德国的柏林委员会 英属印度的印度革命家 德国外交部通过驻美国旧金山的领事馆也参与酝酿 英国派情报人员渗透进入加达尔运动 最终挫败了计划中的1915年2月兵变 主要领导人都被逮捕 在驻印度军队中的兵变图谋也被粉碎 nbsp 2010年的札连瓦拉园自从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 英国在印度的官员们就惶惶不可终日 总害怕当地人造反 这些官员们相互提醒道 表面上无辜的当地人其实最可疑 6 当时的调查人员及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认为 阿姆利则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之间并没有密谋联系 但是英国人的恐惧转化为行为 戴尔将军相信正有一个颠覆英国统治的阴谋 之后他在英国被赞扬为预先制止了一场恐怖袭击 1919年 罗拉特法案 通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是受加达尔兵变 英语 Ghadar Mutiny 的影响 英属印度军队从欧洲和美索不达米亚撤回印度 经济萧条 7 nbsp 阿姆利則慘案中军队开枪射击之处1915年的加达尔兵变以及拉合尔阴谋案 英语 Lahore conspiracy trial 仍在导致英国人的恐惧 有关为土耳其哈里发而战的旁遮普人青年的谣言 随后是有关俄国内战中红军的谣言 在英国军队圈子里流传甚广 俄国十月革命也对印度人产生了影响 8 对英国人来说不祥的是 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 甘地在印度号召人民起来抗议 罗拉特法案 获得了空前热烈的响应 开始了一连串骚乱和抗议 旁遮普的形势迅速恶化 铁路 电报 通信系统中断 许多英国军官相信骚乱可能发生 他们为最坏的情况做了准备 在阿姆利则 超过15000人聚集到札连瓦拉园 据说英国旁遮普省督迈克尔 奥德怀尔 英语 Michael O Dwyer 相信了这是要为5月造反而密谋的迹象 5月是英国军队暑期撤往山区的时间 英属印度当局的阿姆利则屠杀以及其前后的反应 却都表明这不是孤立的事件 而是为响应旁遮普省政府镇压这一所谓 密谋 而实施的协调一致的计划 9 据说詹姆斯 乌斯迈纳 杜布莱 英语 James Houssemayne Du Boulay 认为旁遮普日益紧张的形势中对加达尔起义的恐惧与英国人以屠杀作为反应有直接关系 10 nbsp 札连瓦拉园内的墙上布满屠杀留下的子弹痕迹1919年4月10日 在阿姆利则副警察长住处爆发抗议示威 示威要求释放两名知名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萨蒂亚 帕尔 Satya Pal 赛义夫丁 克其鲁 英语 Saifuddin Kitchlew 他们此前被政府逮捕并被关押在一处秘密地点 他们是甘地领导的真理坚固 即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的支持者 政府派出军事警戒队向人群开枪 杀害若干示威者 引发了一连串暴力事件 同日晚些时候 若干银行及其他政府建筑 包括市政厅 火车站在内 都遭到袭击和纵火焚烧 暴力持续并升级 最终有至少5名欧洲人死亡 包括政府雇员和平民 当天军队向示威人群展开报复性射击 8到20人被军队打死 1919年4月11日 英国传教士玛塞拉 舍伍德 Marcella Sherwood 小姐担心她的学生们的安全 乃关闭学校 将大约600名在该校学习的印度儿童送回家 11 12 当在一条狭窄的街道Kucha Kurrichhan内骑车通过时 这位小姐被一个暴民抓住 暴民拉着她的头发把她拖到地上 撕扯衣服并踢打 一些当地印度人从这个暴民手中救了她 其中一个是她的学生的父亲 随后他们把她送到戈宾加尔堡的安全之处 12 13 在4月19日看望舍伍德小姐之后 英属印度的地方指挥官戴尔将军签署命令 强迫每个印度人在通过那条街道时都要用双手和双膝爬行 11 14 戴尔将军随后向一位英国视察员解释说 一些印度人在他们的神前脸朝大地爬行 我想让他们知道一位英国女士就如同一个印度教大神一般神圣 因此他们必须也在她面前爬行 15 他还授权对靠近英国警察棍棒所及范围内的当地人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公开鞭打 舍伍德小姐后来曾为戴尔将军辩护 将他描述为 旁遮普的 拯救者 14 此后两天内 阿姆利则归于平静 但暴力事件在旁遮普其他地方仍在继续 铁路被切断 电报站被捣毁 政府建筑遭纵火 3个欧洲人被杀 到4月13日 政府决定在旁遮普大部分地区实施戒严 立法限制大量公民自由 包括集会自由 四人以上的集会被禁止 16 屠殺 编辑 nbsp 進入札連瓦拉園的狹窄通道1919年4月13日 星期日 英國的雷吉纳德 戴尔將军听说有一个大规模暴动正在酝酿 于是他发出禁令 取消所有集会 但该禁令没有传开 很多人不知道有禁令 17 大批锡克人群眾不理會當局禁令 在札連瓦拉園举行群众集會 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已经实施的 罗拉特法案 18 由於當天是锡克教的主要節日光明节 Baisakhi 英语 Vaisakhi 所以有一些不是參加集會的人也來聚集觀看 17 nbsp 札连瓦拉园内的 殉难者井 阿姆利则惨案中大批群众掉入该井身亡当天下午 戴爾率领50个廓尔喀步兵抵達札連瓦拉園 封鎖主要出口 在该园四周的高处架设機關槍 沒有先行警告在場群眾散去就下令士兵以機關槍向人群掃射 17 18 扫射持续大约10分钟 直到子彈差不多耗盡才停止 事后戴尔认为總共射出約1650發子彈 这似乎是根据部队捡拾的空弹壳统计出来的 17 札连瓦拉园内 有成百上千的群众被子弹击中 受伤群众被送往医院後得不到及时救治 札连瓦拉园仅有两条通向市区的狭窄道路 其中一条路上堆放着机器 另一条路的中央有一口水井 18 不少人跳進这口水井躲避子彈 結果溺斃 事後在井裡找出超过一百具屍體 19 另有说法认为有数十人死在该井 18 事后 编辑札连瓦拉园的屠杀震惊了整个印度 18 仅仅2天后的1919年4月15日 古吉兰瓦拉就爆发了抗议此次屠杀的示威 政府派出警察和飞机镇压示威群众 打死12人 打伤27人 20 札连瓦拉园的屠杀不仅激起了印度民众的强大反抗 就连本来支持英国的一些印度上层人士也转而反对英国 比如尼赫鲁的父亲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 将家中含英国印记的物品焚烧殆尽 21 印度独立运动之父甘地曾表示 这起屠杀事件动摇了英帝国的根基 22 此次屠杀激发了包括锡克人在内的印度人民参加印度独立运动 锡克人此後组织了各种社团 反抗英国统治 後来这些社团发展为阿卡利党 18 nbsp 如今 殉难者井 被井亭保护 亭上写有 殉难者井 的字样1919年5月22日 印度诗人泰戈尔获悉这次屠杀的消息 他试图在加尔各答召开一次抗议集会 但最终决定放弃英国爵位以作为 象征抗议的行动 23 1919年5月30日他致信切姆斯福德勋爵 英语 Frederic Thesiger 1st Viscount Chelmsford 宣布放弃爵位 并严厉谴责此次屠杀 24 1919年10月14日 在印度事务大臣埃德温 塞缪尔 蒙塔古 英语 Edwin Samuel Montagu 发布命令后 英属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 骚乱调查委员会 Disorders Inquiry Committee 对该事件展开调查 该委员会主席为威廉 亨特勋爵 英语 William Hunter Lord Hunter 所以该委员会后来被俗称为 亨特委员会 Hunter Commission 25 1919年11月19日 戴尔将军被传至该委员会接受调查 尽管戴尔在军队中的上级曾建议他最好让法律顾问代表他出席 但戴尔拒绝了这个建议并独自出席 26 经过问询 戴尔被委员会同意离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 委员会撰写了最终报告 同时 鉴于屠杀的规模之大及对英国统治印度造成的损害 再加上对戴尔在委员会问询中所持强硬立场不满 英国媒体以及许多国会议员转而敌视戴尔 26 1920年3月8日 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公布 委员会一致谴责了戴尔的行为 27 报告原文为 他随心所欲地持续射击 在我们看来 戴尔将军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28 戴尔将军认为他是在镇压叛乱 迈克尔 奥德怀尔先生也持相同观点 但 并不存在需要镇压的任何叛乱 该委员会没有作出任何处罚 因为戴尔的行动受到其不同上级的纵容 后来军事委员会也支持戴尔 29 戴尔起初受到英国保守派的称赞 但1920年7月却被英国下议院谴责并强迫退休 30 1920年7月8日 温斯顿 丘吉尔督促下议院惩罚戴尔 31 丘吉尔成功劝说下议院强迫戴尔退休 但丘吉尔其实更想看到戴尔受处罚 32 戴尔成了绝大部分和英属印度有联系的英国人眼中的英雄 33 例如英国上议院 11 但在下议院则不受欢迎 下议院两次投票反对戴尔 34 这起屠杀引起了英国对英属印度军队职责的重新审视 并推出了新的 最低武力 政策 军队也接受重新训练以学习如何适当应对需要控制人群的局面 35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这次屠杀是终结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关键一步 36 1912年到1919年担任旁遮普省督的迈克尔 奥德怀尔 英语 Michael O Dwyer 支持戴尔将军 声称这次屠杀是一次 正确的 行动 37 如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奥德怀尔策划了这次屠杀并令戴尔将军执行 38 39 40 41 许多印度人指责奥德怀尔 由于奥德怀尔在这次屠杀中所起的作用 1940年奥德怀尔在英国伦敦被锡克人乌德哈姆 辛格 英语 Udham Singh 报复性刺杀 屠杀后不久 金庙的锡克教神职人员便授予戴尔将军 萨罗帕 Saropa 头衔 代表对锡克教信仰乃至对整个人类作出杰出贡献 这引起了锡克人的极度震惊 42 1920年10月12日 阿姆利则哈尔萨学院 Amritsar Khalsa 英语 Khalsa College 的师生召开会议 要求马汉特们立即交出各个谒师所 结果1920年11月15日成立了最高谒师所管理委员会 英语 Shiromani Gurdwara Parbandhak Committee 统一管理所有谒师所 并推动锡克教机构的改革 43 44 纪念 编辑 nbsp 札连瓦拉园纪念碑1920年 在印度国民大会党通过决议后 一个基金会成立 以在札连瓦拉园建设一座纪念碑 1923年 该基金会购买了土地 1961年4月13日 由美国设计师本杰明 波尔克 Benjamin Polk 设计的纪念碑在这块地上树立 印度总统拉金德拉 普拉萨德为纪念碑揭幕 尼赫鲁等印度领导人出席 后来这里还增设了火焰 nbsp 札连瓦拉园内的 不朽之火 Amar jyoti 在1961年 1983年对印度的国事访问中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对这起屠杀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1997年10月13日 她在访问印度期间 在印度举行的国宴上致辞 首次谈及这次屠杀 1997年10月14日 她首次访问札连瓦拉园 22 45 在该园默哀30秒 她还在瞻仰札连瓦拉园纪念碑时赤足献上花圈 当天她穿了一身藏红花色衣服 这是锡克教中带有宗教意义的颜色 尽管她表现出的哀思受到一些印度人欢迎 但其他印度人则批评她没有道歉 印度总理因德尔 库马尔 古杰拉尔不得不出面为英国女王缓颊称 事件发生时女王还没出世 她对此事没有责任 45 2013年2月20日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札连瓦拉园 这是卡梅伦对印度的三天正式访问的最后一站 他形容这起事件 非常可耻 但未就此事向印度民众公开道歉 卡梅伦是历史上第一位到访札连瓦拉园的英国首相 22 46 參考文献 编辑 Home Political Deposit September 1920 No 23 National Archives of India New Delhi Report of Commissioners Vol 1 New Delhi Amritsar Massacre ninemsn Encart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1 01 Brian Lapping End of Empire p 38 1985 Gupta 1997 第12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upta1997 help Popplewell 1995 第20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opplewell1995 help Steven Patterson The Imperial Idea Ideas of Honor in British India Journal of Colonialism and Colonial History 2007 8 1 Sarkar 1983 第169 172 176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rkar1983 help Sarkar 1983 第17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rkar1983 help Cell 2002 第6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ell2002 help Brown 1973 第52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rown1973 help 11 0 11 1 11 2 Jaswant Singh Bloodbath on the Baisakhi The Tribune 13 April 2002 16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引证错误 带有name属性 Tri130402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0 12 1 Ferguson Niall 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3 326 ISBN 0 7139 9615 3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Hambledon Continuum New Edition 2006 234 14 0 14 1 Banerjee Sikata Muscular Nationalism Gender Violence and Empire 2012 24 Talbott Strobe Engaging India Diplomacy Democracy and the Bomb 2004 245 Townshend Britains Civil Wars p137 17 0 17 1 17 2 17 3 Collett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pp 266 337 18 0 18 1 18 2 18 3 18 4 18 5 高建章 锡克 辛格 阿卡利 锡克民族与锡克教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4年 第218 219页 David Cameron makes no apology for Amritsar massacre The Independent 2013 02 20 2015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13 He was told about a well into which 120 people perished trying to escape Royal Air Force Power Review PDF 1 Spring 2008 24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年6月6日 issue 被忽略 帮助 阿姆利则惨案 印度之窗 2012 07 16 2015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22 0 22 1 22 2 卡梅伦访印度阿姆利则 未就1919年大屠杀道歉 中国新闻网 2013 02 21 2015 04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Rabindranath Tagore Sisir Kumar Das A miscellany Sahitya Akademi January 1996 982 17 February 2012 ISBN 978 81 260 0094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Tagore renounced his Knighthood in protest for Jalianwalla Bagh mass killing The Times of India Mumbai Bennett Coleman amp Co Ltd 13 April 2011 17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2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Amritsar India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33 334 ISBN 9781852855758 26 0 26 1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36 337 ISBN 1 85285 575 4 Collett Nigel The Butcher of Amritsar General Reginald Dyer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6 344 ISBN 1 85285 575 4 Cyril Henry Philips The evolution of India and Pakistan 1858 to 1947 select documents p 21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Winston Churchill Winston Churchill s speech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8 July 1920 1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0 19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Winston S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 1932 Little Brown 1983 694 Hansard House of Commons Archives Hansard 8 July 1920 1719 1733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 1932 Little Brown 1988 694 Derek Sayer British Reaction to the Amritsar Massacre 1919 1920 Past amp Present May 1991 Issue 131 pp 130 164 Manchester William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 1932 Little Brown 1983 694 Srinath Raghaven Protecting the Raj The Army in India and Internal Security c 1919 39 Small Wars and Insurgencies Fall 2005 16 3 pp 253 279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in Bond Amritsar 1919 History Today Sept 1963 Vol 13 Issue 10 pp 666 676 Disorder Inquiry Committee Report Vol II p 197 The Massacre that Ended the Raj London 1981 p 78 Alfred Draper Rajit K Mazumder The Indian army and the making of Punjab 2003 pp 239 40 John Keay India a history 2001 p 475 Lawrence Jam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1997 p 417 Ajit Singh Sarhadi Punjabi Suba The Story of the Struggle Kapur Printing Press Delhi 1970 p 19 About SGPC SGPC accessed 2015 04 20 2015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28 Indian critiques of Gandhi Google Books Books google com 2003 1 February 2011 ISBN 978 0 7914 5910 2 45 0 45 1 Burns John F In India Queen Bows Her Head Over a Massacre in 1919 New York Times 15 October 1997 12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5 Jallianwala Bagh massacre British PM defends decision for not saying sorry The Times Of India 2015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20 延伸阅读 编辑Brown Emily in Book Reviews South Asi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32 No 3 May 1973 pp 522 523 Pacif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73 Brown Giles The Hindu Conspiracy 1914 1917 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Vol 17 No 3 Aug 1948 pp 299 3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8 ISSN 0030 8684 Cell John W Hailey A Study in British Imperialism 1872 196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521173 Gupta Amit K Defying Death Nationalist Revolutionism in India 1897 1938 Social Scientist Vol 25 No 9 10 Sep Oct 1997 pp 3 27 Social Scientist 1997 ISSN 09700293 Hoover Karl The Hindu Conspiracy in California 1913 1918 German Studies Review Vol 8 No 2 May 1985 pp 245 261 German Studies Association 1985 Hopkirk Peter Like Hidden Fire The Plot to Bring Down the British Empire Kodansha Globe 1997 ISBN 1568361270 Popplewell Richard J Intelligence and Imperial Defence British Intelligence and the Defence of the Indian Empire 1904 1924 Routledge 1995 ISBN 071464580X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rkar B K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36 No 1 Mar 1921 pp 136 138 The Ace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1921 ISSN 00323195 Sarkar Sumit Modern India 1885 1947 Delhi Macmillan 1983 ISBN 9780333904251 Strachan Hew The First World War Volume I To Ar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1 ISBN 0199261911 Tinker Hugh India in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afte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Vol 3 No 4 1918 19 From War to Peace Oct 1968 pp 89 107 Sage Publications 1968 ISSN 00220094 外部連結 编辑Amritsar Massacre a Fresh Memory for Last Witnes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urchill s speec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fter the incident Amritsar Massacre at Jallianwala Bag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sten to the Shaheed song of the Amritsar Massacre at Jallian Wala Bagh A description of the Jallianwala Bagh Massacre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阿姆利則慘案 amp oldid 760196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