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从明朝中晚期到清朝早期(16至18世纪)的经济现象,中国大陆的历史学家把它视为类似于工业化前的欧洲的发展阶段,本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先驱。朝鲜民族主义史学也采用这个说法,同时也可以指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主义早期阶段。

历史 编辑

资本主义萌芽论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史论战。据现有文献,最早的相关论述是1935年邓拓的研究,他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产生“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此后吕振羽在1940年明确提出明末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的手工业工场的雏形”,清朝则已“培养着资本主义的因素”。[1]

1952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加入了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一段话:“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1954年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的讨论,引发了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傅衣凌、侯外庐、吴晗、尚钺、翦伯赞、吴大琨、黎澍等中国历史学家相继撰文,后来汇编为1957年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和1960年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2][3] 他们确定了一些发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经济进步,包括农业进步和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市场的改善和扩大,以及工资和劳动关系的变化。[4][5]

文革结束后,讨论继续。值得注意是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于1985年出版,集中反映了中国学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学术成果。1990年代后,相关讨论在中国学术界沉寂下来。[6]

内容 编辑

 
陶瓷和丝绸业工作人员(18世纪初)

如何定义“资本主义萌芽”:吴承明提出,“第一,应把资本主义萌芽如实地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第二,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不能举例论证;“第三,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将导向新的生产方式[7]

研究者已经指出,晚明和清初,雇傭勞動在纺织品、纸张和其他行业增加。[8][9]然而,他们缺乏欧洲工厂中生产的会计方法。[10]

中国出口到西方,来自美洲的银流入,扩大货币供应量,驱动商业化、市场和税收。[11][12]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是区域专业化和农村市场的一体化。[12]

评价 编辑

  • 日本的中国史专家在20世纪50年代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尽管他们总结说,决定性的转变是不可能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晚明史学家护雅夫说这项工作“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理论成果,虽然它发现了丰富的迄今未知的历史事实”。[13]
  • 西方的经济历史学家倾向于否认这些发展预示着朝资本主义转变。[3][14] 罗兹·墨菲则评价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把明代的这些发展趋势称为‘资本主义早期的萌芽’,这些见解是非常合理的。”[15]
  • 李伯重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问题”,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由“别人有,我们也有”的“争气”心态引起的,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年轻学者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兴趣随之减弱。[16]
  • 经济学家菲利普·黄和李伯重抨击“资本主义萌芽”理论。他们质疑这一基本假设仅仅基于欧洲的发展经验,并认为这种类比是以欧洲式的方法扭曲地研究中国历史。[17][18][19]
  • 王学典认为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内的“五朵金花”问题是“假问题”,但蕴含着“真学术”。
  • 黄仁宇认为需要把资本主义看成一种组织和运动。说中国已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实无意义,就像是把小孩子叫做“预备成人”。[20]

其他 编辑

朝鲜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接受萌芽论,以反对认为朝鲜工业化是日本工业化的结果的观点。[21] 根据这一理论,17世纪的劳力短缺下,农民采用更有效耕作方法,导致商业化和原始工业化,这被日本19世纪后期的干扰截断。[22] 这成为南、北朝鲜的学校教科书的正统理论。[23] 然而,自1980年代以来,韩国历史学家对这个理论失望。[24]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仲 (2003),第224-225頁.
  2. ^ Feuerwerker (1961),第327頁.
  3. ^ 3.0 3.1 Brook (2002),第150頁.
  4. ^ Myers & Wang (2002),第643-644頁.
  5. ^ Faure (2006),第16-17頁.
  6. ^ 仲 (2003),第227頁.
  7. ^ 仲 (2003),第234頁.
  8. ^ Faure (2006),第17頁.
  9. ^ Rowe (2002),第526頁.
  10. ^ Faure (2006),第18頁.
  11. ^ Myers & Wang (2002),第589–590頁.
  12. ^ 12.0 12.1 Von Glahn (1996),第2頁.
  13. ^ Brook (2002),第151–152頁.
  14. ^ Pomeranz (2000),第217頁.
  15. ^ 墨菲 (2004),第296頁.
  16. ^ 李 (2000),第23頁.
  17. ^ Huang (1991),第313–314頁.
  18. ^ Li (1998),第161–163頁.
  19. ^ Ma (2004),第261頁.
  20. ^ 黄 (2008),第295頁.
  21. ^ Eckert (1996),第2頁.
  22. ^ Cha (2004),第279–280頁.
  23. ^ Cha (2004),第278頁.
  24. ^ Cha (2004),第278, 288–289頁.

来源 编辑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 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上、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
  •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 赵, 晓华,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学术研究与论争,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6477687. 
  • 黄, 仁宇, 中国大历史,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ISBN 9787108030153. 
  • 李, 伯重,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 历史研究, 2000, (2): 22–24 
  • 仲, 伟民,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学术界, 2003, (4): 223–240 
  • 杜, 丽红,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讨论, 兰州学刊, 2016, (2): 65–75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范式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
  • 墨菲, 罗兹, 亚洲史, 由黄, 磷翻译,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4, ISBN 978-0-312-17529-0. 
  • Brook, Timothy, Capitalism and the writing of modern history in China, Brook, Timothy; Blue, Gregory (编), China and Historical Capitalism: Genealogies of Sinological Knowledge, Studies in Modern Capit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0–157, 2002, ISBN 978-0-521-52591-6. 
  • Cha, Myung Soo, Facts and Myths about Korea's Economic Past (PDF),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04, 44 (3): 278–293 [2018-12-03], doi:10.1111/j.1467-8446.2004.00122.x, (原始内容 (PDF)于2021-01-02). 
  • Dirlik, Arif, Chinese Historians and the Marxist Concept of Capitalism: A Critical Examination, Modern China, 1982, 8 (1): 105–132, JSTOR 188834, doi:10.1177/009770048200800103. 
  • Eckert, Carter J., Offspring of empire: the Koch'ang Kims and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Korean capitalism, 1876–1945, Korean studies of the 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6, ISBN 978-0-295-97533-7. 
  • Faure, David, China and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 Understanding China: New Viewpoints on History And Cultur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962-209-784-1. 
  • Feuerwerker, Albert, China's History in Marxian Dres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61, 66 (2): 323–353, JSTOR 1844030, doi:10.2307/1844030. 
  • Huang, Philip C. C., The Paradigmatic Crisis in Chinese Studies: Paradox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Modern China, 1991, 17 (3): 299–341, JSTOR 189244, doi:10.1177/009770049101700301. 
  • Kwan, Man Bun, Chinese Business Histo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ardella, Robert; Leonard, Jane Kate; McElderry, Andrea Lee (编), Chinese Business History: Interpretive Trends and Priorities for the Future, M.E. Sharpe: 35–64, 1998, ISBN 978-0-7656-0346-3. 
  • Li, Bozh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 1620–1850,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ISBN 978-0-312-17529-0. 
  • Li, Lillian M., 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97, Harvard Univ Asia Center, 1981, ISBN 978-0-674-11962-8. 
  • Ma, Debin, Growth, institutions and knowledge: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18th–20th century China,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04, 44 (3): 259–277, doi:10.1111/j.1467-8446.2004.00121.x. 
  • Myers, H. Ramon; Wang, Yeh-Chien, Economic developments, 1644–1800, Peterson, Willard (编), The Ch'ing Empire to 1800,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63–647, 2002, ISBN 978-0-521-24334-6. 
  • Pomeranz, Kenneth,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691-09010-8. 
  • Rowe, William T.,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change, Peterson, Willard (编), The Ch'ing Empire to 1800,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73–562, 2002, ISBN 978-0-521-24334-6. 
  • Von Glahn, Richard, Fountain of fortune: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1000–17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978-0-520-20408-9. 


资本主义萌芽, 是从明朝中晚期到清朝早期, 16至18世纪, 的经济现象, 中国大陆的历史学家把它视为类似于工业化前的欧洲的发展阶段, 本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先驱, 朝鲜民族主义史学也采用这个说法, 同时也可以指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主义早期阶段, 目录, 历史, 内容, 评价, 其他, 参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历史, 编辑论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史论战, 据现有文献, 最早的相关论述是1935年邓拓的研究, 他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产生, 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 此后吕振羽在1940年明确提出明末已经, . 资本主义萌芽是从明朝中晚期到清朝早期 16至18世纪 的经济现象 中国大陆的历史学家把它视为类似于工业化前的欧洲的发展阶段 本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先驱 朝鲜民族主义史学也采用这个说法 同时也可以指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主义早期阶段 目录 1 历史 2 内容 3 评价 4 其他 5 参看 6 参考文献 6 1 引用 6 2 来源历史 编辑资本主义萌芽论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史论战 据现有文献 最早的相关论述是1935年邓拓的研究 他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产生 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 此后吕振羽在1940年明确提出明末已经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的手工业工场的雏形 清朝则已 培养着资本主义的因素 1 1952年出版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时 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加入了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一段话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1954年对 红楼梦 的时代背景的讨论 引发了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 傅衣凌 侯外庐 吴晗 尚钺 翦伯赞 吴大琨 黎澍等中国历史学家相继撰文 后来汇编为1957年的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和1960年的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续编 2 3 他们确定了一些发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经济进步 包括农业进步和手工艺技术的提高 市场的改善和扩大 以及工资和劳动关系的变化 4 5 文革结束后 讨论继续 值得注意是许涤新 吴承明主编的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一卷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于1985年出版 集中反映了中国学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学术成果 1990年代后 相关讨论在中国学术界沉寂下来 6 内容 编辑 nbsp 陶瓷和丝绸业工作人员 18世纪初 如何定义 资本主义萌芽 吴承明提出 第一 应把资本主义萌芽如实地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 第二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 而不是一厂一店 不能举例论证 第三 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 先进的生产关系 将导向新的生产方式 7 研究者已经指出 晚明和清初 雇傭勞動在纺织品 纸张和其他行业增加 8 9 然而 他们缺乏欧洲工厂中生产的会计方法 10 中国出口到西方 来自美洲的银流入 扩大货币供应量 驱动商业化 市场和税收 11 12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是区域专业化和农村市场的一体化 12 评价 编辑日本的中国史专家在20世纪50年代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尽管他们总结说 决定性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20世纪80年代 日本晚明史学家护雅夫说这项工作 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理论成果 虽然它发现了丰富的迄今未知的历史事实 13 西方的经济历史学家倾向于否认这些发展预示着朝资本主义转变 3 14 罗兹 墨菲则评价说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把明代的这些发展趋势称为 资本主义早期的萌芽 这些见解是非常合理的 15 李伯重认为 资本主义萌芽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由 别人有 我们也有 的 争气 心态引起的 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因此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 年轻学者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兴趣随之减弱 16 经济学家菲利普 黄和李伯重抨击 资本主义萌芽 理论 他们质疑这一基本假设仅仅基于欧洲的发展经验 并认为这种类比是以欧洲式的方法扭曲地研究中国历史 17 18 19 王学典认为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内的 五朵金花 问题是 假问题 但蕴含着 真学术 黄仁宇认为需要把资本主义看成一种组织和运动 说中国已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实无意义 就像是把小孩子叫做 预备成人 20 其他 编辑朝鲜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接受萌芽论 以反对认为朝鲜工业化是日本工业化的结果的观点 21 根据这一理论 17世纪的劳力短缺下 农民采用更有效耕作方法 导致商业化和原始工业化 这被日本19世纪后期的干扰截断 22 这成为南 北朝鲜的学校教科书的正统理论 23 然而 自1980年代以来 韩国历史学家对这个理论失望 24 参看 编辑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经济史 大分流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仲 2003 第224 225頁 Feuerwerker 1961 第327頁 3 0 3 1 Brook 2002 第150頁 Myers amp Wang 2002 第643 644頁 Faure 2006 第16 17頁 仲 2003 第227頁 仲 2003 第234頁 Faure 2006 第17頁 Rowe 2002 第526頁 Faure 2006 第18頁 Myers amp Wang 2002 第589 590頁 12 0 12 1 Von Glahn 1996 第2頁 Brook 2002 第151 152頁 Pomeranz 2000 第217頁 墨菲 2004 第296頁 李 2000 第23頁 Huang 1991 第313 314頁 Li 1998 第161 163頁 Ma 2004 第261頁 黄 2008 第295頁 Eckert 1996 第2頁 Cha 2004 第279 280頁 Cha 2004 第278頁 Cha 2004 第278 288 289頁 来源 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 编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上 下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编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续编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60年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赵 晓华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学术研究与论争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6477687 黄 仁宇 中国大历史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8 ISBN 9787108030153 李 伯重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 历史研究 2000 2 22 24 仲 伟民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学术界 2003 4 223 240 杜 丽红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讨论 兰州学刊 2016 2 65 75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范式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 墨菲 罗兹 亚洲史 由黄 磷翻译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 ISBN 978 0 312 17529 0 Brook Timothy Capitalism and the writing of modern history in China Brook Timothy Blue Gregory 编 China and Historical Capitalism Genealogies of Sinological Knowledge Studies in Modern Capit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0 157 2002 ISBN 978 0 521 52591 6 Cha Myung Soo Facts and Myths about Korea s Economic Past PDF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04 44 3 278 293 2018 12 03 doi 10 1111 j 1467 8446 2004 00122 x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 01 02 Dirlik Arif Chinese Historians and the Marxist Concept of Capitalism A Critical Examination Modern China 1982 8 1 105 132 JSTOR 188834 doi 10 1177 009770048200800103 Eckert Carter J Offspring of empire the Koch ang Kims and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Korean capitalism 1876 1945 Korean studies of the 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6 ISBN 978 0 295 97533 7 Faure David China and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 Understanding China New Viewpoints on History And Cultur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 962 209 784 1 Feuerwerker Albert China s History in Marxian Dres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61 66 2 323 353 JSTOR 1844030 doi 10 2307 1844030 Huang Philip C C The Paradigmatic Crisis in Chinese Studies Paradox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Modern China 1991 17 3 299 341 JSTOR 189244 doi 10 1177 009770049101700301 Kwan Man Bun Chinese Business History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Gardella Robert Leonard Jane Kate McElderry Andrea Lee 编 Chinese Business History Interpretive Trends and Priorities for the Future M E Sharpe 35 64 1998 ISBN 978 0 7656 0346 3 Li Bozh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 1620 1850 New York St Martin s Press 1998 ISBN 978 0 312 17529 0 Li Lillian M China 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 1937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97 Harvard Univ Asia Center 1981 ISBN 978 0 674 11962 8 Ma Debin Growth institutions and knowledge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18th 20th century China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04 44 3 259 277 doi 10 1111 j 1467 8446 2004 00121 x Myers H Ramon Wang Yeh Chien Economic developments 1644 1800 Peterson Willard 编 The Ch ing Empire to 1800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63 647 2002 ISBN 978 0 521 24334 6 Pomeranz Kenneth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 0 691 09010 8 Rowe William T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change Peterson Willard 编 The Ch ing Empire to 1800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73 562 2002 ISBN 978 0 521 24334 6 Von Glahn Richard Fountain of fortune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1000 17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978 0 520 20408 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资本主义萌芽 amp oldid 786345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