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贵族等级

贵族等级制度是國家區分各类貴族身份尊卑、特权大小的体系,常为多种制度的复合体,一般主要包括针对世袭贵族爵位制度,针对官僚阶层(文官及军官)阶层的“勋位制度”、“虚衔加恩制”等,如英国勋位中“世袭贵族”以外的封号,因不能世袭,均属于“勋位”;又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十二转”赠勋制度,用于嘉奖有功劳的官员;中国唐朝时则采取“虚衔”制度表示尊荣。

东亚 编辑

中國 编辑

中國爵位即貴族等級隨朝代更替有所變化。最早期的贵族等级制度确立于商周时期,主要由“爵位制度”组成,以“爵”来代表其秩位尊卑,故称“爵位”。据文献载,周朝实行五等爵制,有五等[1];除爵位制度以外,诸侯国实行“世卿世禄制”,由诸侯分封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等五个卿大夫等级,是没有爵位的世袭贵族等级[2]。在1912年清朝滅亡前夕的貴族分級[3],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行“五等爵”制,五爵以上通常是指限於皇室成員,封為亲王郡王两个等级,其稱謂、財產、以及特權是經由世襲的方式所維持與延續傳承下去。

朝鮮 编辑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王朝貴族等級以“两班”為主要區分。這制度主要組成為东班(文官)和西班(武官)。但是实际上两班更接近于中華世族,而非贵族。李朝君主的儿子封大君和君。其中储君世子嫡子大君庶子;嫡女稱公主,庶女稱翁主。1896年大韩帝国仿照日本帝國華族制度设立亲王及五等爵位。1910年日韩合并后,朝鲜王朝贵族系统转入日本贵族系统(李王家朝鲜貴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為共和,貴族爵位被废除。而日本本身則在1947年日本國憲法通過後,憲法第14條日语日本国憲法第14条中不承認華族和貴族制度,因此全面停止實施。至此整個東亞迄今再無任何貴族制度。

欧洲 编辑

汉语中,通常以英國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貴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級,依序是:

  • 公爵(Duke):最早是君士坦丁之后的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时期的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现在的国家卢森堡大公就是从当年的卢森堡公爵转化而来的。
  • 侯爵(Marquess,在联合王国以外的侯爵稱 Marquis):法兰西帝国时期的边区长官,其拉丁文意思为“藩侯”,历史上也有一些侯国,如勃兰登堡侯国。
  • 伯爵(Earl,在联合王国以外的伯爵稱 Count):罗马帝国时期的边防军队长官(Comes)后为法兰克皇帝的侍从,意为“勇士”,一般一位伯爵的领地只有一个县左右的大小,這就是英語中 "county" 一詞的由來。
  • 子爵(Viscount):伯爵的副手。
  • 男爵(Baron):大封建主的附庸。拉丁文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

除此另外还有作為王室亲王王子,五爵以下又有从男爵爵士骑士等贵族封号,但這些稱號的地位不同於狹義貴族。

其實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雖与联合王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国的爵位分为15等,波兰的爵位分为4等(没有子爵),匈牙利的爵位分为3等(没有侯爵、子爵)。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 《礼记·王制》载:“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3.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貴族階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2011年4月8日查閱。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贵族等级,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2月28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制度是國家區分各类貴族身份尊卑, 特权大小的体系, 常为多种制度的复合体, 一般主要包括针对世袭贵族的爵位制度, 针对官僚阶层, 文官及军官, 阶层的, 勋位制度, 虚衔加恩制, 如英国勋位中, 世袭贵族, 以外的封号, 因不能.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2月28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贵族等级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贵族等级制度是國家區分各类貴族身份尊卑 特权大小的体系 常为多种制度的复合体 一般主要包括针对世袭贵族的爵位制度 针对官僚阶层 文官及军官 阶层的 勋位制度 虚衔加恩制 等 如英国勋位中 世袭贵族 以外的封号 因不能世袭 均属于 勋位 又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 十二转 赠勋制度 用于嘉奖有功劳的官员 中国唐朝时则采取 虚衔 制度表示尊荣 目录 1 东亚 1 1 中國 1 2 朝鮮 2 欧洲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5 参见东亚 编辑中國 编辑 中國爵位即貴族等級隨朝代更替有所變化 最早期的贵族等级制度确立于商周时期 主要由 爵位制度 组成 以 爵 来代表其秩位尊卑 故称 爵位 据文献载 周朝实行五等爵制 有公 侯 伯 子 男五等 1 除爵位制度以外 诸侯国实行 世卿世禄制 由诸侯分封上大夫卿 下大夫 上士 中士 下士等五个卿大夫等级 是没有爵位的世袭贵族等级 2 在1912年清朝滅亡前夕的貴族分級 3 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 行 五等爵 制 五爵以上通常是指限於皇室成員 封為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 其稱謂 財產 以及特權是經由世襲的方式所維持與延續傳承下去 朝鮮 编辑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王朝貴族等級以 两班 為主要區分 這制度主要組成為东班 文官 和西班 武官 但是实际上两班更接近于中華的世族 而非贵族 李朝君主的儿子封大君和君 其中储君称世子 嫡子称大君 庶子称君 嫡女稱公主 庶女稱翁主 1896年大韩帝国仿照日本帝國華族制度设立亲王及五等爵位 1910年日韩合并后 朝鲜王朝贵族系统转入日本贵族系统 李王家與朝鲜貴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為共和 貴族爵位被废除 而日本本身則在1947年日本國憲法通過後 憲法第14條 日语 日本国憲法第14条 中不承認華族和貴族制度 因此全面停止實施 至此整個東亞迄今再無任何貴族制度 欧洲 编辑汉语中 通常以英國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 将西方貴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級 依序是 公爵 Duke 最早是君士坦丁之后的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时期的地方军政长官 其拉丁文原意为 统帅 现在的国家卢森堡大公就是从当年的卢森堡公爵转化而来的 侯爵 Marquess 在联合王国以外的侯爵稱 Marquis 法兰西帝国时期的边区长官 其拉丁文意思为 藩侯 历史上也有一些侯国 如勃兰登堡侯国 伯爵 Earl 在联合王国以外的伯爵稱 Count 罗马帝国时期的边防军队长官 Comes 后为法兰克皇帝的侍从 意为 勇士 一般一位伯爵的领地只有一个县左右的大小 這就是英語中 county 一詞的由來 子爵 Viscount 伯爵的副手 男爵 Baron 大封建主的附庸 拉丁文本义为 只不过是普通的人 除此另外还有作為王室的亲王 王子 五爵以下又有从男爵 爵士 骑士等贵族封号 但這些稱號的地位不同於狹義貴族 其實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雖与联合王国的五等爵位相似 但亦有出入 比如 德国的爵位分为15等 波兰的爵位分为4等 没有子爵 匈牙利的爵位分为3等 没有侯爵 子爵 参考文献 编辑 礼记 王制 载 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 凡五等 礼记 王制 载 诸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 上士中士下士 凡五等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 貴族階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於2011年4月8日查閱 外部链接 编辑参见 编辑貴族 等級制度 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 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 中国爵位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贵族等级 amp oldid 7904151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