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譚德

譚德(1368年—1381年),人稱譚公明朝初年的廣東惠州神童歸善縣大嶺(今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人。過世後被奉為海神,今日港澳民眾多所奉祀。

五代福建泉州有另外一位神祇譚峭,亦被稱為譚公,但與譚德並非同一神祇。

簡介 编辑

生於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3歲時父母雙亡,由外婆撫養,在多祝鎮麥田村長大。相傳7、8歲時已能呼風喚雨、降龍伏蛇,生性純樸善良,智慧超人,為人熱心,積善好德,他有“稔葉為魚施力”、“杯茶化雨救羅城”、“唐牛好駛”、“定風救船”等神蹟,更為惠州民間廣泛傳頌。

13歲時在九龍峰羽化”。當時羽化登仙之地,現稱之為“得道亭”。傳說譚公得道後,擁有呼風喚雨和治病救人的神通,經常治療患病的鄉民,又幫助附近的漁民預測天氣,深受敬仰,其後漁民更設廟供奉這位神童,譚公也成為了廣東一帶著名的「海神」。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年)群眾為紀念譚德,在他登仙的地方建“得道亭”。宣德九年(1434年)建九龍峰祖廟,供人祈拜。

咸豐四年(1854年)惠州翟火姑起事,圍攻惠州城,譚公託夢祐助守城官兵。朝廷敕封「襄濟真人」,賜「譚公仙聖權杖」;惠州知府獻有“神恩廣被”匾額

香港開埠初年,對石材需求甚殷,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來港,同時把譚公信仰帶來香港。

參見 编辑

譚德, 此生者传记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供查證的来源, 2010年8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 无法查证的在世人物内容将被立即移除, 1368年, 1381年, 人稱譚公, 明朝初年的廣東惠州神童, 歸善縣大嶺, 今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 過世後被奉為海神, 今日港澳民眾多所奉祀, 五代時福建泉州有另外一位神祇譚峭, 亦被稱為譚公, 但與並非同一神祇, 簡介, 编辑生於元朝末至正二十八年, 1368年,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 3歲時父母雙亡, 由外婆撫養, 在多祝鎮麥田村長大, 相傳7, 8歲時已能呼風喚雨, 降龍. 此生者传记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供查證的来源 2010年8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 无法查证的在世人物内容将被立即移除 譚德 1368年 1381年 人稱譚公 明朝初年的廣東惠州神童 歸善縣大嶺 今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 人 過世後被奉為海神 今日港澳民眾多所奉祀 五代時福建泉州有另外一位神祇譚峭 亦被稱為譚公 但與譚德並非同一神祇 簡介 编辑生於元朝末至正二十八年 1368年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 3歲時父母雙亡 由外婆撫養 在多祝鎮麥田村長大 相傳7 8歲時已能呼風喚雨 降龍伏蛇 生性純樸善良 智慧超人 為人熱心 積善好德 他有 稔葉為魚施力 杯茶化雨救羅城 唐牛好駛 定風救船 等神蹟 更為惠州民間廣泛傳頌 13歲時在九龍峰 羽化 當時羽化登仙之地 現稱之為 得道亭 傳說譚公得道後 擁有呼風喚雨和治病救人的神通 經常治療患病的鄉民 又幫助附近的漁民預測天氣 深受敬仰 其後漁民更設廟供奉這位神童 譚公也成為了廣東一帶著名的 海神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1383年 群眾為紀念譚德 在他登仙的地方建 得道亭 明宣德九年 1434年 建九龍峰祖廟 供人祈拜 清咸豐四年 1854年 惠州翟火姑起事 圍攻惠州城 譚公託夢祐助守城官兵 朝廷敕封 襄濟真人 賜 譚公仙聖權杖 惠州知府獻有 神恩廣被 匾額 香港開埠初年 對石材需求甚殷 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來港 同時把譚公信仰帶來香港 參見 编辑筲箕灣譚公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譚德 amp oldid 577743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