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虎子 (器物)

虎子,又稱溲瓶兽子,是起源於中国的一種尿壺,後來傳至朝鮮半島日本。背有提梁,一側有一向上的小口供盛載尿液,因經常製成老虎造型而得名。最早的虎子文物是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質溲瓶。而最早的老虎造型的虎子則是春秋晚期的一件铜虎子,同属东周战国虎子也有出土,东周的虎子已初成虎形,汉代文物中已有陶瓷虎子出现,且已经比较象形,后风行于六朝,以青瓷为主,更加具象[1]

三國東吳的青瓷虎子

历史

“虎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献,是当时对溺器的俗称,而已发现的虎型虎子中年代最早的是东周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文人遂淡漠仕途,追求现实生活的精细与艺术,助推了青瓷虎子的生产,使虎子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2]

关于虎子的起源,在东晋成书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3],说汉代名将李广曾铸造虎形的夜壶,以示对虎的厌恶,被认为是便壶被称为虎子的由来[4]

根据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记载“马子,溲便之器也,唐人讳虎,始改为马。”说唐朝因避唐高祖李渊父亲李虎的名讳,又把“虎子”改称为“马子”。[4]但这种说法也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质疑,如冯双元《也谈“虎子”与“马子”》[5]中认为虎子与马子不同,马子为女性溺器。

文献记载

年代 文献记载 说明
东汉 《周礼注疏》中有“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6]。燕衣服者,巾絮、寢衣、袍襗之屬,皆良貨賄所成。笫,簀也。鄭司農云:‘衽席,單席也。褻器,清器,虎子之屬。’”[7] 其中为《周礼》作注的“郑司农”是东汉经学家郑众
晋代 史记·大宛列传》“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8]注:集解: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 晋灼是晋朝尚书郎,著有《汉书音义》十七卷。
唐代 汉书·张骞传》“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韋昭曰:「飲器,椑榼也。」晉灼曰:「飲器,虎子屬也,或曰飲酒之器也。」師古曰:「匈奴傳云『以所破月氏王頭共飲血盟』,然則飲酒之器是也。韋云椑榼,晉云獸子,皆非也。椑榼,即今之偏榼,所以盛酒耳,非用飲者也。獸子褻器,所以溲便者也。椑音鼙。」[9] “师古”是指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

用途争议

中國虎子文物列表

名稱 年代 图像 出土时间和地点 收藏单位 简介 备注
青銅虎子 春秋 1985年江苏镇江谏壁王家山春秋墓出土 器身椭圆中空,作虎形伏卧状,流口圆形微翘,提梁自臀部与颈肩相连似上卷的长尾,素面,惟有两侧分别铸有两只蜷曲的浮雕式兽足。[1][2][10]
戰國漆虎子 战国 1980年湖南长沙五里牌战国墓出土 全器用两块木料拼合而成,镂空雕刻出口、腹、眼、耳、四肢,尾巴卷到脑后成为把手,器内外髹黑漆表面用黄褐色绘成云凤纹[2]
汉代铜虎子 寿县博物馆 造型简练,筒体横卧,呈虎形椭圆,流口圆形上翘向前凸出,提梁扁条形,素面、中空、圆臀、平底,没有具体的虎形细节装饰,仅在器口和提梁稍加修饰,形似虎首和虎尾状。[1]
汉代彩绘陶虎子 龙门博物馆 形状似虎,昂首匍匐,突目高鼻,尖耳竖立,张嘴大吼,口部作流,身似茧形,腰生飞翼,尾成提梁,下有四足。[1]
東漢釉陶虎子 东汉 1972年江苏镇江金坛香草河出土 镇江博物馆 长24.5厘米,高21厘米,腹径14.5厘米。黄褐色釉,通体作一虎伏状。虎首左转,四肢屈曲,张口露齿,以右耳为流,左耳与上翘的尾巴相连,形成把手,纹饰刻以羽毛,全器施釉。[11]
青瓷虎子 三国· 1964年江苏南京中央门外五塘村1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0厘米,宽13.5厘米,高18厘米。灰胎,淡青釉,内施釉不全,尾底部亦无釉,体似蚕茧,流口朝上,圆腹,腰部稍内收,四足俯卧腹下,每足三爪,提梁作螭虎,腰脊隆起作柄,头部刻划细腻,长尾卷曲下垂,背脊刻五道直线纹。[12]
青瓷虎子 三国·吴 1995年江苏南京栖霞大山口村M3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2.5厘米,宽11.5厘米,高18.2厘米。灰胎,釉色青灰,圆筒状口,略向上仰,口沿处刻两道弦纹,体似蚕茧,腰部内收,腹下四足作俯卧状,每足五爪。平臀内凹,背部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短尾,竖直垂向臀部。[12]
青瓷虎子 三国·吴 1979年江苏南京江宁殷巷公社五库大队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8厘米,宽17.8厘米,高19.3厘米。灰胎,淡青釉。虎头作流,虎首高昂,虎张口,眼、耳、鼻贴塑细致。虎身后半部比前半部高大,腰部内收,腹下有四短足,腿部肌肉丰健,圆臀翘起。提梁呈拱形,提梁末端塑一圈尾。尾和提梁均饰虎斑纹。[12]
青瓷虎子 三国·吴 1958年江苏南京北京东路电力学校草场门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1.8厘米,宽11.3厘米,高17厘米。灰胎,剥釉。流口管状,弯曲前伸。体似蚕茧,腰部略内收,腹部刻划双翼,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平臀内凹。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虎尾,横搭在一侧。[12]
青瓷圆虎子 三国·吴 2000年江苏南京玄武区唐家山吴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2厘米,腹径18.5厘米,底径12厘米,高18.7厘米。灰色胎,剥釉。体似圆球。虎头作流,虎张口,眼、耳、鼻贴塑细致。圆球腹,平底。拱形提梁。[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西晋 1959年江苏南京中华门外凤凰山1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3.7厘米,宽13.2厘米,高18厘米厘米。灰胎,釉色青灰,口部呈圆筒状,流口向上约呈45度角,口沿处刻两道弦纹。腰部内收,腹部刻划双翼,四足俯卧于腹下,每足五爪。平臀内凹无釉,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短尾,弯曲盘向一侧。[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邓府山87YDM18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5.5厘米,宽13.3厘米,高17.5厘米。灰胎,剥釉,圆筒状口,略向上仰,口沿处有一道弦纹,体似蚕茧,腰部内收,腹部刻划简单飞翼纹,腹下有四足,呈跪卧状,平臀无釉,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短尾,呈“S”状弯曲。[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邓府山87YDM30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2.7厘米,宽12.1厘米,高16厘米。灰胎,釉色青灰,虎头作流,昂首上仰,双眼圆瞪,张牙露齿,五官刻划生动逼真。体似蚕茧,腰部内收,腹部刻划双翼,纹饰刻划清晰,刀法有力。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腿部肌肉丰健。圆臀。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尾,呈“S”状弯曲。[12]
青瓷圆虎子 吴-西晋 1996年江苏南京纬八路李家山M2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7厘米,腹径23.3厘米,底径13.1厘米,高19.7厘米。灰色胎,剥釉。体似圆球。虎头作流,虎张口,眼、耳、鼻贴塑细致。圆球腹,平底。上腹饰两道凹弦纹。拱形提梁,提梁末端贴饰虎尾,垂直向下,上有菱形装饰。[12]
青瓷虎子 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偃师南蔡庄出土 高7.1厘米,长25厘米,器呈虎形,通体浑圆,昂首怒吼,四肢跪卧,凸目翘鼻,圆口尖耳,背塑提梁,腰刻飞翼。全身施淡青釉,莹润匀净,灰白色胎,质地细腻。[1]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2001年江苏南京郭家山出土M11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4.7厘米,宽13.3厘米,高19.6厘米。灰胎,青灰釉。虎头作流,流口弯曲前伸,虎眼、鼻、耳刻划生动,体似蚕茧,腹下四足作俯卧状,腹部刻划双翼,平臀内凹无釉,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虎尾弯曲盘向一侧。[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1998年江苏南京下关张王庙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3.2厘米,宽13.1厘米,高18.2厘米。灰胎,青釉,釉色湿润细腻。卧虎状,形体丰满。口部呈圆筒状,流口向上约呈45度角,口沿处刻两道弦纹。腰部内收,腹部刻划双翼,四足俯卧于腹下,每足三爪。平臀内凹无釉,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短尾,竖直垂向臀部,尾上有凹点。[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1965年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鼓楼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5.8厘米,宽13.5厘米,高19.3厘米。灰胎,釉色青灰,虎头作流,约45度角上仰。虎张口,昂首挺胸,张牙露齿,面部凶猛,体似蚕茧,腰部内收,腹部雕刻飞翼,纹饰清晰,刀法有力。腹下四足,作俯卧状,形态丰满健壮。平臀内凹。背脊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虎尾,呈“S”状弯曲。[12]
青瓷圆虎子 西晋 1998年江苏南京江宁上湖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8厘米,腹径18.7厘米,底径12.7厘米,高16.6厘米。灰色胎,釉色青灰,局部剥落。体似圆球。虎口作流,虎张口,作45度角上仰。虎头双眼圆瞪,张牙露齿,五官刻划细致逼真。圆球腹,平底略内凹。上腹饰多道凹弦纹。提梁作拱形,上刻绳纹,提梁末端贴饰虎尾,呈“S”状弯曲。[12]
青銅虎子 东晋 江苏淮安钵池乡山头村 淮安市博物馆 长20厘米,底宽11厘米,高20厘米,器型为虎型,作竖尾卧地长啸状。虎头高昂,嘴部张开成圆口形。它圆口方唇,张牙露齿,鼻孔上仰,双目鼓凸,两耳上耸,挺胸圆臀,胸肌突出。背上有扁平细长提梁,以便提起。下有蹲伏四足,足有五爪,虎身布满天蓝色的铜锈。[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2年江苏南京雨花台区红花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0.8厘米,宽11.2厘米,高18厘米。灰白胎,青釉,流口管状,弯曲前伸,略向上仰,口沿处刻划两道凹弦纹。体似蚕茧,腰部内收,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平臀内凹,提梁呈拱形,上刻绳纹,末端附一虎尾,呈蕉叶状。[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70年江苏南京象山7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9.6厘米,宽15.1厘米,高18.7厘米。灰白胎,青绿色釉,有细碎开片,虎头作流,虎张口,虎眼、鼻、耳清晰可辨,体似蚕茧,腰部略内收,腹下有四足,四足弯曲成俯卧状。圆臀。背上有弧形提梁,末端附一长尾,竖直垂挂至臀部。[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7年江苏南京富贵山M4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8.2厘米,宽16.6厘米,高20.2厘米。灰白胎,施青黄釉,剥釉,有细碎开片。虎头形,虎头作流,虎张口,虎眼、鼻、耳清晰可辨,体似蚕茧,器体肥硕,横截面近圆形,背部左侧有一大块褐斑彩。腰部略内收,腹下有四足,四足弯曲成俯卧状。圆臀。背上有弧形提梁,末端附一长尾,竖直垂挂至臀部。[12]
青瓷圆虎子 东晋 1997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铁心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1.1厘米,宽18.5厘米,高16.3厘米。灰白胎,青黄釉,有细碎开片。体似圆球。圆筒状口,略向上仰,口沿处有一道弦纹。圆球腹,平底无釉。上腹饰多道凹弦纹。提梁作拱形,上有褐斑彩。[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8年江苏南京铁心桥道班房M2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7.2厘米,腹径19.1厘米,底径13.2厘米,高18.8厘米。灰白胎,釉色青灰。体似圆球。虎口作流,虎张口,作45度角上仰。虎头双眼圆瞪,张牙露齿,五官刻划细致逼真。圆球腹,平底略内凹。上腹饰两道凹弦纹。拱形提梁,提梁末端贴饰虎尾,呈“S”状弯曲。虎尾下方有一小洞。[12]
釉陶虎子 南北朝·东魏   1972年山东聊城高唐县东魏放悦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

参考

  1. ^ 1.0 1.1 1.2 1.3 1.4 王蔚波. 浅析古代虎子造型装饰艺术. 盛世收藏-《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06-22]. (原始内容于2016-03-06). 
  2. ^ 2.0 2.1 2.2 2.3 国宝竟被当夜壶青铜虎子有来历. 石狮日报网. [永久失效連結]
  3. ^ 西京杂记在线阅读. 汉典古籍. [2014-06-22]. (原始内容于2016-08-21). 
  4. ^ 4.0 4.1 万事由来——虎子和马子. 老年生活报. 2012年4月20日 [2014年6月22日]. (原始内容于2016年3月4日). 
  5. ^ 冯双元. 也谈“虎子”与“马子”. 东南文化. [2019-09-01]. (原始内容于2019-09-01). 
  6. ^ 周礼 天官冢宰第一. [2014-06-22]. (原始内容于2017-07-07). 
  7. ^ 周礼注疏 卷六. [2014-06-22]. (原始内容于2017-09-26). 
  8.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2014-06-26]. (原始内容于2015-01-04). 
  9. ^ 漢書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2014-06-28].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10. ^ .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 釉陶虎子 详细情况. [2014-06-21].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馆藏六朝青瓷虎子刍议[永久失效連結]

虎子, 器物, 虎子, 又稱溲瓶, 兽子, 是起源於中国的一種尿壺, 後來傳至朝鮮半島, 日本, 背有提梁, 一側有一向上的小口供盛載尿液, 因經常製成老虎造型而得名, 最早的虎子文物是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質溲瓶, 而最早的老虎造型的虎子則是春秋晚期的一件铜虎子, 同属东周的战国虎子也有出土, 东周的虎子已初成虎形, 汉代文物中已有陶瓷虎子出现, 且已经比较象形, 后风行于六朝, 以青瓷为主, 更加具象, 三國東吳的青瓷虎子, 目录, 历史, 文献记载, 用途争议, 中國虎子文物列表, 参考历史, 编辑,. 虎子 又稱溲瓶 楲 兽子 是起源於中国的一種尿壺 後來傳至朝鮮半島 日本 背有提梁 一側有一向上的小口供盛載尿液 因經常製成老虎造型而得名 最早的虎子文物是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質溲瓶 而最早的老虎造型的虎子則是春秋晚期的一件铜虎子 同属东周的战国虎子也有出土 东周的虎子已初成虎形 汉代文物中已有陶瓷虎子出现 且已经比较象形 后风行于六朝 以青瓷为主 更加具象 1 三國東吳的青瓷虎子 目录 1 历史 2 文献记载 3 用途争议 4 中國虎子文物列表 5 参考历史 编辑 虎子 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献 是当时对溺器的俗称 而已发现的虎型虎子中年代最早的是东周时期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社会的动荡 文人遂淡漠仕途 追求现实生活的精细与艺术 助推了青瓷虎子的生产 使虎子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 2 关于虎子的起源 在东晋成书的 西京杂记 中记载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 见卧虎焉 射之 一矢即毙 断其髑髅以为枕 示服猛也 铸铜象其形为溲器 示厌辱之也 3 说汉代名将李广曾铸造虎形的夜壶 以示对虎的厌恶 被认为是便壶被称为虎子的由来 4 根据宋人赵彦卫在 云麓漫钞 记载 马子 溲便之器也 唐人讳虎 始改为马 说唐朝因避唐高祖李渊父亲李虎的名讳 又把 虎子 改称为 马子 4 但这种说法也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质疑 如冯双元 也谈 虎子 与 马子 5 中认为虎子与马子不同 马子为女性溺器 文献记载 编辑年代 文献记载 说明东汉 周礼注疏 中有 掌王之燕衣服 衽 席 床 笫 凡褻器 6 燕衣服者 巾絮 寢衣 袍襗之屬 皆良貨賄所成 笫 簀也 鄭司農云 衽席 單席也 褻器 清器 虎子之屬 7 其中为 周礼 作注的 郑司农 是东汉经学家郑众 晋代 史记 大宛列传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皆言匈奴破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无与共击之 8 注 集解 晋灼曰 饮器 虎子之属也 或曰 饮酒器也 晋灼是晋朝尚书郎 著有 汉书音义 十七卷 唐代 汉书 张骞传 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 以其頭為飲器 月氏遁而怨匈奴 無與共擊之 韋昭曰 飲器 椑榼也 晉灼曰 飲器 虎子屬也 或曰飲酒之器也 師古曰 匈奴傳云 以所破月氏王頭共飲血盟 然則飲酒之器是也 韋云椑榼 晉云獸子 皆非也 椑榼 即今之偏榼 所以盛酒耳 非用飲者也 獸子褻器 所以溲便者也 椑音鼙 9 师古 是指唐初儒家学者 经学家 语言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颜师古 用途争议 编辑中國虎子文物列表 编辑名稱 年代 图像 出土时间和地点 收藏单位 简介 备注青銅虎子 春秋 1985年江苏镇江谏壁王家山春秋墓出土 器身椭圆中空 作虎形伏卧状 流口圆形微翘 提梁自臀部与颈肩相连似上卷的长尾 素面 惟有两侧分别铸有两只蜷曲的浮雕式兽足 1 2 10 戰國漆虎子 战国 1980年湖南长沙五里牌战国墓出土 全器用两块木料拼合而成 镂空雕刻出口 腹 眼 耳 四肢 尾巴卷到脑后成为把手 器内外髹黑漆表面用黄褐色绘成云凤纹 2 汉代铜虎子 汉 寿县博物馆 造型简练 筒体横卧 呈虎形椭圆 流口圆形上翘向前凸出 提梁扁条形 素面 中空 圆臀 平底 没有具体的虎形细节装饰 仅在器口和提梁稍加修饰 形似虎首和虎尾状 1 汉代彩绘陶虎子 汉 龙门博物馆 形状似虎 昂首匍匐 突目高鼻 尖耳竖立 张嘴大吼 口部作流 身似茧形 腰生飞翼 尾成提梁 下有四足 1 東漢釉陶虎子 东汉 1972年江苏镇江金坛香草河出土 镇江博物馆 长24 5厘米 高21厘米 腹径14 5厘米 黄褐色釉 通体作一虎伏状 虎首左转 四肢屈曲 张口露齿 以右耳为流 左耳与上翘的尾巴相连 形成把手 纹饰刻以羽毛 全器施釉 11 青瓷虎子 三国 吴 1964年江苏南京中央门外五塘村1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0厘米 宽13 5厘米 高18厘米 灰胎 淡青釉 内施釉不全 尾底部亦无釉 体似蚕茧 流口朝上 圆腹 腰部稍内收 四足俯卧腹下 每足三爪 提梁作螭虎 腰脊隆起作柄 头部刻划细腻 长尾卷曲下垂 背脊刻五道直线纹 12 青瓷虎子 三国 吴 1995年江苏南京栖霞大山口村M3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2 5厘米 宽11 5厘米 高18 2厘米 灰胎 釉色青灰 圆筒状口 略向上仰 口沿处刻两道弦纹 体似蚕茧 腰部内收 腹下四足作俯卧状 每足五爪 平臀内凹 背部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短尾 竖直垂向臀部 12 青瓷虎子 三国 吴 1979年江苏南京江宁殷巷公社五库大队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8厘米 宽17 8厘米 高19 3厘米 灰胎 淡青釉 虎头作流 虎首高昂 虎张口 眼 耳 鼻贴塑细致 虎身后半部比前半部高大 腰部内收 腹下有四短足 腿部肌肉丰健 圆臀翘起 提梁呈拱形 提梁末端塑一圈尾 尾和提梁均饰虎斑纹 12 青瓷虎子 三国 吴 1958年江苏南京北京东路电力学校草场门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1 8厘米 宽11 3厘米 高17厘米 灰胎 剥釉 流口管状 弯曲前伸 体似蚕茧 腰部略内收 腹部刻划双翼 腹下有四足 作俯卧状 平臀内凹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虎尾 横搭在一侧 12 青瓷圆虎子 三国 吴 2000年江苏南京玄武区唐家山吴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 2厘米 腹径18 5厘米 底径12厘米 高18 7厘米 灰色胎 剥釉 体似圆球 虎头作流 虎张口 眼 耳 鼻贴塑细致 圆球腹 平底 拱形提梁 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 西晋 1959年江苏南京中华门外凤凰山1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3 7厘米 宽13 2厘米 高18厘米厘米 灰胎 釉色青灰 口部呈圆筒状 流口向上约呈45度角 口沿处刻两道弦纹 腰部内收 腹部刻划双翼 四足俯卧于腹下 每足五爪 平臀内凹无釉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短尾 弯曲盘向一侧 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 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邓府山87YDM18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5 5厘米 宽13 3厘米 高17 5厘米 灰胎 剥釉 圆筒状口 略向上仰 口沿处有一道弦纹 体似蚕茧 腰部内收 腹部刻划简单飞翼纹 腹下有四足 呈跪卧状 平臀无釉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短尾 呈 S 状弯曲 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吴 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邓府山87YDM30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2 7厘米 宽12 1厘米 高16厘米 灰胎 釉色青灰 虎头作流 昂首上仰 双眼圆瞪 张牙露齿 五官刻划生动逼真 体似蚕茧 腰部内收 腹部刻划双翼 纹饰刻划清晰 刀法有力 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 腿部肌肉丰健 圆臀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尾 呈 S 状弯曲 12 青瓷圆虎子 吴 西晋 1996年江苏南京纬八路李家山M2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 7厘米 腹径23 3厘米 底径13 1厘米 高19 7厘米 灰色胎 剥釉 体似圆球 虎头作流 虎张口 眼 耳 鼻贴塑细致 圆球腹 平底 上腹饰两道凹弦纹 拱形提梁 提梁末端贴饰虎尾 垂直向下 上有菱形装饰 12 青瓷虎子 西晋 1987年江苏南京偃师南蔡庄出土 高7 1厘米 长25厘米 器呈虎形 通体浑圆 昂首怒吼 四肢跪卧 凸目翘鼻 圆口尖耳 背塑提梁 腰刻飞翼 全身施淡青釉 莹润匀净 灰白色胎 质地细腻 1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2001年江苏南京郭家山出土M11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4 7厘米 宽13 3厘米 高19 6厘米 灰胎 青灰釉 虎头作流 流口弯曲前伸 虎眼 鼻 耳刻划生动 体似蚕茧 腹下四足作俯卧状 腹部刻划双翼 平臀内凹无釉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虎尾弯曲盘向一侧 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1998年江苏南京下关张王庙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3 2厘米 宽13 1厘米 高18 2厘米 灰胎 青釉 釉色湿润细腻 卧虎状 形体丰满 口部呈圆筒状 流口向上约呈45度角 口沿处刻两道弦纹 腰部内收 腹部刻划双翼 四足俯卧于腹下 每足三爪 平臀内凹无釉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短尾 竖直垂向臀部 尾上有凹点 12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西晋 1965年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鼓楼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5 8厘米 宽13 5厘米 高19 3厘米 灰胎 釉色青灰 虎头作流 约45度角上仰 虎张口 昂首挺胸 张牙露齿 面部凶猛 体似蚕茧 腰部内收 腹部雕刻飞翼 纹饰清晰 刀法有力 腹下四足 作俯卧状 形态丰满健壮 平臀内凹 背脊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虎尾 呈 S 状弯曲 12 青瓷圆虎子 西晋 1998年江苏南京江宁上湖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5 8厘米 腹径18 7厘米 底径12 7厘米 高16 6厘米 灰色胎 釉色青灰 局部剥落 体似圆球 虎口作流 虎张口 作45度角上仰 虎头双眼圆瞪 张牙露齿 五官刻划细致逼真 圆球腹 平底略内凹 上腹饰多道凹弦纹 提梁作拱形 上刻绳纹 提梁末端贴饰虎尾 呈 S 状弯曲 12 青銅虎子 东晋 江苏淮安钵池乡山头村 淮安市博物馆 长20厘米 底宽11厘米 高20厘米 器型为虎型 作竖尾卧地长啸状 虎头高昂 嘴部张开成圆口形 它圆口方唇 张牙露齿 鼻孔上仰 双目鼓凸 两耳上耸 挺胸圆臀 胸肌突出 背上有扁平细长提梁 以便提起 下有蹲伏四足 足有五爪 虎身布满天蓝色的铜锈 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2年江苏南京雨花台区红花砖瓦厂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0 8厘米 宽11 2厘米 高18厘米 灰白胎 青釉 流口管状 弯曲前伸 略向上仰 口沿处刻划两道凹弦纹 体似蚕茧 腰部内收 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 平臀内凹 提梁呈拱形 上刻绳纹 末端附一虎尾 呈蕉叶状 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70年江苏南京象山7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9 6厘米 宽15 1厘米 高18 7厘米 灰白胎 青绿色釉 有细碎开片 虎头作流 虎张口 虎眼 鼻 耳清晰可辨 体似蚕茧 腰部略内收 腹下有四足 四足弯曲成俯卧状 圆臀 背上有弧形提梁 末端附一长尾 竖直垂挂至臀部 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7年江苏南京富贵山M4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8 2厘米 宽16 6厘米 高20 2厘米 灰白胎 施青黄釉 剥釉 有细碎开片 虎头形 虎头作流 虎张口 虎眼 鼻 耳清晰可辨 体似蚕茧 器体肥硕 横截面近圆形 背部左侧有一大块褐斑彩 腰部略内收 腹下有四足 四足弯曲成俯卧状 圆臀 背上有弧形提梁 末端附一长尾 竖直垂挂至臀部 12 青瓷圆虎子 东晋 1997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铁心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长21 1厘米 宽18 5厘米 高16 3厘米 灰白胎 青黄釉 有细碎开片 体似圆球 圆筒状口 略向上仰 口沿处有一道弦纹 圆球腹 平底无釉 上腹饰多道凹弦纹 提梁作拱形 上有褐斑彩 12 青瓷虎子 东晋 1998年江苏南京铁心桥道班房M2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口径7 2厘米 腹径19 1厘米 底径13 2厘米 高18 8厘米 灰白胎 釉色青灰 体似圆球 虎口作流 虎张口 作45度角上仰 虎头双眼圆瞪 张牙露齿 五官刻划细致逼真 圆球腹 平底略内凹 上腹饰两道凹弦纹 拱形提梁 提梁末端贴饰虎尾 呈 S 状弯曲 虎尾下方有一小洞 12 釉陶虎子 南北朝 东魏 1972年山东聊城高唐县东魏放悦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参考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王蔚波 浅析古代虎子造型装饰艺术 盛世收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2 0 2 1 2 2 2 3 国宝竟被当夜壶青铜虎子有来历 石狮日报网 永久失效連結 西京杂记在线阅读 汉典古籍 2014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21 4 0 4 1 万事由来 虎子和马子 老年生活报 2012年4月20日 2014年6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冯双元 也谈 虎子 与 马子 东南文化 2019 09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01 周礼 天官冢宰第一 2014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7 周礼注疏 卷六 2014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26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2014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04 漢書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2014 06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虎子 也得称文物 图 2014 06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釉陶虎子 详细情况 2014 06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12 00 12 01 12 02 12 03 12 04 12 05 12 06 12 07 12 08 12 09 12 10 12 11 12 12 12 13 12 14 12 15 12 16 12 17 馆藏六朝青瓷虎子刍议 永久失效連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虎子 器物 amp oldid 7746639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