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荐福寺

荐福寺或称大荐福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友谊西路上,寺内坐落着著名的小雁塔,现在是西安博物院的一部分。

荐福寺正门
钟楼,雁塔晨钟 (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属于密檐式砖塔

历史沿革 编辑

荐福寺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改建为寺院,以为高宗追献冥福,取名“献福寺”。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称“荐福寺”,并赐御书荐福寺匾额。著名的小雁塔建于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景龍四年三月三日,被认为是十一面观音化身泗州僧伽大師,駐薦福寺圓寂時,世壽八十三歲。中宗即令於薦福寺起塔漆身。

荐福寺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唐武宗会昌毀佛时,荐福寺為少數被敕令保留的佛寺之一[1],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虽发愿重修。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就是当年英宗皇帝的亲笔。

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由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辛亥革命后,荐福寺伴随着战乱再次走向低落,并受到了战火的摧残。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国军占住。其间天主教会的英国人曾开设过苦儿院来收容战争孤儿。但1938年后就成为军营,小雁塔也成为高级军事指挥部。胡宗南撤离后,中央党校五分部进驻。1949年至1957年寺内殿宇被党校、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期间,荐福寺的东、西院又被小学和部队占用,直到1989年以后才清退干净。

建筑特色 编辑

唐朝时的荐福寺是由王府改造而成,因此那时应是多层庭院布局。今日的荐福寺已成为西安一处有名的园林。主要建筑自南而北如下:

  • 山门:晚清建造,歇山式蓝色琉璃瓦顶,南刻“敕赐荐福寺”,北刻“最胜法门”。
  • 慈氏阁:明代修建的重檐歇山式楼台,重檐间悬明代英宗的“敕赐荐福寺”木匾。
  • 大雄宝殿:清代建造,单檐硬山顶。
  • 鼓楼、钟楼:清代时建造,钟楼内保存着“雁塔晨钟”的金代古钟。
  • 藏经楼:晚清建造,重檐歇山式。
  • 小雁塔:见小雁塔
  • 白衣阁:明代创建,清代重修,为单檐歇山式楼台,“白衣阁”石匾额为明代所留。

收藏文物 编辑

  • 石刻:荐福寺存有大量石刻,以明清的碑刻居多,最早的是小雁塔塔底南北弓形青石门楣,上有唐代石刻。
  • 古钟:现保存于钟楼内,金代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造,重8000公斤,有铭文约千字。民国时期,此钟被“某军驻寺时毁裂”,使“雁塔晨钟”绝响多年。1993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主持焊修了裂痕。1998年又重新铸了一口新钟供游人敲击。

另外,寺内钟楼旁的铁架上还悬有一口明弘治七年(1494年)造的小铁钟。

  • 古槐:寺中千年古槐10余棵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卷18上):“秋七月庚子,敕並省天下佛寺。中書門下條疏聞奏:‘據令式,諸上州國忌日官吏行香于寺,其上州望各留寺一所,有列聖尊容,便令移於寺內;其下州寺並廢。其上都、東都兩街請留十寺,寺僧十人。’敕曰:‘上州合留寺,工作精妙者留之;如破落,亦宜廢毀。其合行香日,官吏宜於道觀。其上都、下都每街留寺兩所,寺留僧三十人。上都左街留慈恩、薦福,右街留西明、莊嚴。’”

荐福寺, 或称大,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友谊西路上, 寺内坐落着著名的小雁塔, 现在是西安博物院的一部分, 正门钟楼, 雁塔晨钟, 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属于密檐式砖塔, 目录,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收藏文物, 参见, 参考文献历史沿革, 编辑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 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 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 改建为寺院, 以为高宗追献冥福, 取名, 献福寺, 到武则天天授元年, 690年, 改称, 并赐御书匾额, 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 707年, 710年, 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 荐福寺或称大荐福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友谊西路上 寺内坐落着著名的小雁塔 现在是西安博物院的一部分 荐福寺正门钟楼 雁塔晨钟 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属于密檐式砖塔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建筑特色 3 收藏文物 4 参见 5 参考文献历史沿革 编辑荐福寺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 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 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 改建为寺院 以为高宗追献冥福 取名 献福寺 到武则天天授元年 690年 改称 荐福寺 并赐御书荐福寺匾额 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 707年 710年 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 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 景龍四年三月三日 被认为是十一面观音化身的泗州僧伽大師 駐薦福寺圓寂時 世壽八十三歲 中宗即令於薦福寺起塔漆身 荐福寺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 唐武宗会昌毀佛时 荐福寺為少數被敕令保留的佛寺之一 1 由盛至衰 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 荐福寺屡遭破坏 寺院毁废 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 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 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 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 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 明宣德元年 1426年 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 到荐福寺住坐 见这里殿堂荒废 虽发愿重修 正统十四年 1449年 大修竣工 勺思吉向朝廷乞赐寺名 如今的 敕赐荐福寺 就是当年英宗皇帝的亲笔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 以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 的整修规模最大 晚清时期由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后 荐福寺伴随着战乱再次走向低落 并受到了战火的摧残 1926年 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国军占住 其间天主教会的英国人曾开设过苦儿院来收容战争孤儿 但1938年后就成为军营 小雁塔也成为高级军事指挥部 胡宗南撤离后 中央党校五分部进驻 1949年至1957年寺内殿宇被党校 人民法院 检察院 公安派出所 农业技术推广站 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 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 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 1964年 1965年对寺 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 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 文革期间 荐福寺的东 西院又被小学和部队占用 直到1989年以后才清退干净 建筑特色 编辑唐朝时的荐福寺是由王府改造而成 因此那时应是多层庭院布局 今日的荐福寺已成为西安一处有名的园林 主要建筑自南而北如下 山门 晚清建造 歇山式蓝色琉璃瓦顶 南刻 敕赐荐福寺 北刻 最胜法门 慈氏阁 明代修建的重檐歇山式楼台 重檐间悬明代英宗的 敕赐荐福寺 木匾 大雄宝殿 清代建造 单檐硬山顶 鼓楼 钟楼 清代时建造 钟楼内保存着 雁塔晨钟 的金代古钟 藏经楼 晚清建造 重檐歇山式 小雁塔 见小雁塔 白衣阁 明代创建 清代重修 为单檐歇山式楼台 白衣阁 石匾额为明代所留 收藏文物 编辑石刻 荐福寺存有大量石刻 以明清的碑刻居多 最早的是小雁塔塔底南北弓形青石门楣 上有唐代石刻 古钟 现保存于钟楼内 金代章宗明昌三年 1192年 造 重8000公斤 有铭文约千字 民国时期 此钟被 某军驻寺时毁裂 使 雁塔晨钟 绝响多年 1993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主持焊修了裂痕 1998年又重新铸了一口新钟供游人敲击 另外 寺内钟楼旁的铁架上还悬有一口明弘治七年 1494年 造的小铁钟 古槐 寺中千年古槐10余棵参见 编辑慧超 金刚智参考文献 编辑 後晉 劉昫等 舊唐書 卷18上 秋七月庚子 敕並省天下佛寺 中書門下條疏聞奏 據令式 諸上州國忌日官吏行香于寺 其上州望各留寺一所 有列聖尊容 便令移於寺內 其下州寺並廢 其上都 東都兩街請留十寺 寺僧十人 敕曰 上州合留寺 工作精妙者留之 如破落 亦宜廢毀 其合行香日 官吏宜於道觀 其上都 下都每街留寺兩所 寺留僧三十人 上都左街留慈恩 薦福 右街留西明 莊嚴 孔正一编著 西安小雁塔 三秦出版社 2003年 ISBN 7 80628 732 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荐福寺 amp oldid 7405554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