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聖母院樂派

聖母院樂派是1160年至1250年之間以巴黎聖母院和鄰近地區的音樂家所形成的一種音樂流派,被認為是舊藝術時期音樂的代表。列歐寧佩羅坦是聖母院樂派代表的作曲家,現代人從一位被稱為Anonymous IV英语Anonymous IV的佚名英國學生的紀錄中了解這兩位作曲家,他將他們稱為「最佳的奧干農作曲家」並提到他們邊有一本《奧干農大全英语Magnus Liber Organi》(Magnus Liber Organi)。[1]

音樂在這個時期形成了六組三分法的節奏型英语Rhythmic mode,作品主要以奧干農為主,並從奧干農中具有第士坎特英语Discant風格的克勞蘇拉英语Clausula (music)樂段發展出經文歌,此外還有一種富有節奏律動感的康都曲[2]

六種三分法的節奏型英语Rhythmic mode,三在宗教上隱喻完美。[2]

隨這節奏型的發明,在這個時期也發展出了有量記譜(musica mensurabilis)。[3]

音樂形式

奧干農

列歐寧時期的奧干農以二聲部為主,其中低音部為節奏緩慢的長音素歌,而在上編寫一個第二聲部(duplum)。在一首奧干農中,通常會包含兩種不同風格的幾個段落,第一種是將低音部的素歌旋律拉長,並在第二聲部(高音聲部,即duplum)眾多音符對應,稱為純奧干農風格(organum purum);第二種稱為第士坎特英语Discant風格,在這種風格中低音部素歌會使用節奏型英语Rhythmic mode,與律動活潑的第二聲部較為接近,這樣的段落稱為克勞蘇拉樂段。到了佩羅坦的時代,他的作品主要以三聲部為主 ,他在節奏運用上較為脫離節奏型,而在固定聲部的音符也較列歐寧來的短,且在純奧干農風格的段落便使用一些反覆的節奏。在第士坎特風格中也更為活潑。[2]

康都曲

聖母院樂派的作曲家也寫作一種各聲部律動一致,較富節奏感的祈禱行進聖歌(英文:)又稱康都曲。通常包含一到三個聲部,各聲部一致的節奏不同於當時主要的奧干農複音作品,在樂曲旋律上也不向奧干農使用素歌旋律,而是全曲都由作曲家創作,曲式上早期作品以反覆曲式(strophic)為主,1200年後開始出現 通作式英语Through-composed music的作品。康都一詞源自動詞conducere,可以表示引導、引導或護送,這種作品通常被用在人員行進中的伴奏。[2][4]

重要作曲家

  • 巴黎的艾伯杜斯(Albertus Parisiensis, fl. 1146 – 1177)
  • 列歐寧(Léonin, fl. 1150s — d. c.1201)
  • 佩羅坦(Pérotin, c.1170 — c.1236)[2]

參考文獻

  1. ^ 何靜宜. 滿級分中西音樂史精要. 台中市: 古韻文化. 2014-5. ISBN 9789869054621. 
  2. ^ 2.0 2.1 2.2 2.3 2.4 楊沛仁. 楊沛仁 , 编. 音樂史與欣賞. 臺北市: 美樂出版社. 2001-02-20. ISBN 9578442521 (中文). 
  3. ^ . publications.cedarville.edu.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 ^ Everist, Mark. Discovering Medieval Song: Latin Poetry and Music in the Conductu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280. ISBN 9781108606011. 

聖母院樂派, 是1160年至1250年之間以巴黎聖母院和鄰近地區的音樂家所形成的一種音樂流派, 被認為是舊藝術時期音樂的代表, 列歐寧和佩羅坦是代表的作曲家, 現代人從一位被稱為anonymous, 英语, anonymous, 的佚名英國學生的紀錄中了解這兩位作曲家, 他將他們稱為, 最佳的奧干農作曲家, 並提到他們邊有一本, 奧干農大全, 英语, magnus, liber, organi, magnus, liber, organi, 音樂在這個時期形成了六組三分法的節奏型, 英语, rhythmic, mo. 聖母院樂派是1160年至1250年之間以巴黎聖母院和鄰近地區的音樂家所形成的一種音樂流派 被認為是舊藝術時期音樂的代表 列歐寧和佩羅坦是聖母院樂派代表的作曲家 現代人從一位被稱為Anonymous IV 英语 Anonymous IV 的佚名英國學生的紀錄中了解這兩位作曲家 他將他們稱為 最佳的奧干農作曲家 並提到他們邊有一本 奧干農大全 英语 Magnus Liber Organi Magnus Liber Organi 1 音樂在這個時期形成了六組三分法的節奏型 英语 Rhythmic mode 作品主要以奧干農為主 並從奧干農中具有第士坎特 英语 Discant 風格的克勞蘇拉 英语 Clausula music 樂段發展出經文歌 此外還有一種富有節奏律動感的康都曲 2 六種三分法的節奏型 英语 Rhythmic mode 三在宗教上隱喻完美 2 隨這節奏型的發明 在這個時期也發展出了有量記譜 musica mensurabilis 3 目录 1 音樂形式 1 1 奧干農 1 2 康都曲 2 重要作曲家 3 參考文獻音樂形式 编辑奧干農 编辑 在列歐寧時期的奧干農以二聲部為主 其中低音部為節奏緩慢的長音素歌 而在上編寫一個第二聲部 duplum 在一首奧干農中 通常會包含兩種不同風格的幾個段落 第一種是將低音部的素歌旋律拉長 並在第二聲部 高音聲部 即duplum 眾多音符對應 稱為純奧干農風格 organum purum 第二種稱為第士坎特 英语 Discant 風格 在這種風格中低音部素歌會使用節奏型 英语 Rhythmic mode 與律動活潑的第二聲部較為接近 這樣的段落稱為克勞蘇拉樂段 到了佩羅坦的時代 他的作品主要以三聲部為主 他在節奏運用上較為脫離節奏型 而在固定聲部的音符也較列歐寧來的短 且在純奧干農風格的段落便使用一些反覆的節奏 在第士坎特風格中也更為活潑 2 康都曲 编辑 聖母院樂派的作曲家也寫作一種各聲部律動一致 較富節奏感的祈禱行進聖歌 英文 又稱康都曲 通常包含一到三個聲部 各聲部一致的節奏不同於當時主要的奧干農複音作品 在樂曲旋律上也不向奧干農使用素歌旋律 而是全曲都由作曲家創作 曲式上早期作品以反覆曲式 strophic 為主 1200年後開始出現 通作式 英语 Through composed music 的作品 康都一詞源自動詞conducere 可以表示引導 引導或護送 這種作品通常被用在人員行進中的伴奏 2 4 重要作曲家 编辑巴黎的艾伯杜斯 Albertus Parisiensis fl 1146 1177 列歐寧 Leonin fl 1150s d c 1201 佩羅坦 Perotin c 1170 c 1236 2 參考文獻 编辑 何靜宜 滿級分中西音樂史精要 台中市 古韻文化 2014 5 ISBN 978986905462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2 0 2 1 2 2 2 3 2 4 楊沛仁 楊沛仁 编 音樂史與欣賞 臺北市 美樂出版社 2001 02 20 ISBN 9578442521 中文 Magnus liber publications cedarville edu 2020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06 Everist Mark Discovering Medieval Song Latin Poetry and Music in the Conductu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280 ISBN 978110860601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聖母院樂派 amp oldid 7269521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