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續英烈傳

續英烈傳》,作者明代紀振倫,明萬歷刊本,五卷三十四回。敘述明朝靖難之變。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太孫朱允炆繼位,國號建文。朱允炆即帝位後,開始與齊泰黃子澄商量削藩,引起燕王朱棣不服起兵叛變之故事。

內容概述 编辑

太子朱標(朱元璋的長子)死後,朱元璋立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燕王朱棣(朱元璋四子)不服,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之役。在姚廣的輔佐下舉兵南進,起兵反叛,以平建文帝四輔臣為名奪取天下。建文帝朱允炆出走為僧[1]朱棣登上帝位,為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即永樂皇帝[2][3]

參見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曾永義,〈帝王的命運──由享壽、在位、繼位與死亡方式加以觀察〉,《歷史月刊》第42期(1991年7月),頁68-78。
  2. ^ 陳學霖,〈明永樂宦禍探索-黃儼奉使朝鮮事蹟考釋〉,收入於《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世變、群體與個人》,臺北市: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5。
  3. ^ 衛國,〈明代宦官與中朝交往〉,《韓國學報》,第11期(1992.06),頁135-149。

參考文獻 编辑

  • 孫一診:《明代小說簡史(上) 》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12 ISBN:9787538217056 / 7538217053
  • 陳學霖:《明代人物與傳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年)。
  • 司馬遷:《史記》(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1984年)。
  • 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 朴元熇著、何桂玲譯:〈朝鮮對「靖難之變」的肆應〉,收錄於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編,《中韓關係史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1983。

續英烈傳, 作者明代紀振倫, 明萬歷刊本, 五卷三十四回, 敘述明朝靖難之變,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太孫朱允炆繼位, 國號建文, 朱允炆即帝位後, 開始與齊泰, 黃子澄商量削藩, 引起燕王朱棣不服起兵叛變之故事, 目录, 內容概述,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內容概述, 编辑太子朱標, 朱元璋的長子, 死後, 朱元璋立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燕王朱棣, 朱元璋四子, 不服, 清君側, 為名, 起兵靖難之役, 在姚廣的輔佐下舉兵南進, 起兵反叛, 以平建文帝四輔臣為名奪取天下, 建文帝朱允炆出走為僧, 朱棣登上帝位, 為明. 續英烈傳 作者明代紀振倫 明萬歷刊本 五卷三十四回 敘述明朝靖難之變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太孫朱允炆繼位 國號建文 朱允炆即帝位後 開始與齊泰 黃子澄商量削藩 引起燕王朱棣不服起兵叛變之故事 目录 1 內容概述 2 參見 3 注釋 4 參考文獻內容概述 编辑太子朱標 朱元璋的長子 死後 朱元璋立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燕王朱棣 朱元璋四子 不服 以 清君側 為名 起兵靖難之役 在姚廣的輔佐下舉兵南進 起兵反叛 以平建文帝四輔臣為名奪取天下 建文帝朱允炆出走為僧 1 朱棣登上帝位 為明朝第三代皇帝 公元1402年 1424年 年號永樂 即永樂皇帝 2 3 參見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續英烈傳英烈傳 承運傳注釋 编辑 曾永義 帝王的命運 由享壽 在位 繼位與死亡方式加以觀察 歷史月刊 第42期 1991年7月 頁68 78 陳學霖 明永樂宦禍探索 黃儼奉使朝鮮事蹟考釋 收入於 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世變 群體與個人 臺北市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995 衛國 明代宦官與中朝交往 韓國學報 第11期 1992 06 頁135 149 參考文獻 编辑孫一診 明代小說簡史 上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 12 ISBN 9787538217056 7538217053 陳學霖 明代人物與傳說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7年 司馬遷 史記 臺北市 臺灣中華書局 據武英殿本校刊 1984年 張廷玉等 明史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年 朴元熇著 何桂玲譯 朝鮮對 靖難之變 的肆應 收錄於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編 中韓關係史論文集 臺北 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 1983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續英烈傳 amp oldid 7287106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