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繩文人

繩文人(日语:縄文人じょうもんじん Jōmon-jin)是日本列島繩文時代的原住民團體,他們與之後的彌生人人類學上有著顯著區別。

名称 编辑

繩文是指利用繩纏繞棒子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所加上的記號。

起源 编辑

 
繩文時代晚期的男性頭骨。宮野貝塚(岩手県)出土,於国立科学博物館展示[1]
 
繩文時代後、晚期的女性頭骨。蝦島貝塚(岩手県)出土,於国立科学博物館展示[1]

繩文人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約自前145世紀至前10世紀左右,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這個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繩文人按照地域可以分為4到9個集團。

後來彌生人朝鮮半島遷入並征服了繩文人,與繩文人不斷融合混血形成了今日的日本大和民族。而彌生人也把繩文人驅往蝦夷地北海道)和西南諸島琉球等地,該地居民仍舊保持著與繩文文化類似的文化與人種,分別為擦文文化貝塚文化。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与国立遗传学研究所、东京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绳文人的全基因组解读。由此可以推断绳文人是在3.8万~1.8万年前从大陆集团中分离出来的。在人类学研究中引入最新的基因组解析的趋势在世界上也被推进,目前已经诞生了改变传统观念的划时代成果。通过对绳文人基因组的完全解读,探寻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

现代日本人的基因主要来自古时迁居日本列岛绳文人和弥生人,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率领的研究团队解构了一具女性绳文人遗骸的DNA,推定绳文人大约从3.8万年至1.8万年前从亚洲大陆去到日本。

研究团队化验在北海道礼文岛出土、有3500至3800年历史的女性绳文人骸骨,以现代高精度科技采取其大臼齿的DNA。解析结果显示,绳文人的基因与现今的南北韩人、台湾原住民等族群相近;他们抵达日本后,过着小规模群居生活,主要以狩猎维生。

研究亦发现,绳文人有较黄的肤色、褐色眼瞳、毛发幼细。据指,绳文人能适应高脂肪的饮食,同时具有较强的酒精耐受性。据指,现代本州人从绳文人继承了15%基因,冲绳人继承了30%,北海道爱奴族人更继承了70%。[2]

特徵 编辑

绳文人体质特征,基本形态以蒙古人种形态为主,夹杂着一定低纬度人種特征;也有学者认为绳文人是原始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日本人类学家埴原和郎和尾本恵市将这种特征称为古蒙古人种,目前发现绳文时代人骨有91具,其中男性有35个,女性有18个,其余的是性别不明。其中男性有165cm以上高个子,也有154cm低个子,女性的平均身高和绳文时代中晚期的平均推测身高一样是148cm,绳文人是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遗传学家最有争议的问题。以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还无法确定绳文人的起源。

日本考古學者發掘出多個繩文人骨骼遺址,可供研究者分析繩文時代的地理環境異同,不過這些早期研究裡所報告的地理方面差異並不大。(如 Ogata, 1981; Dodo, 1982; Yamaguchi, 1982; Hanihara and Uchida, 1985; Mouri, 1988; Kondo, 1993, 1994),因此學者認為繩文人在型態上是一致的。[3] Tsunehiko Hanihara認為伊豆群島的青島的居民、沖繩人、港川人、繩文人、現今的愛奴人,可能是舊石器時代的原蒙古人種的直系後裔。[4] 考古學教授 Akazawa Takeru (1996)則提出繩文人是古蒙古人種。[5]

口腔型態學研究顯示繩文人與愛奴人各有其獨特的牙齒構造,但關係大致還是比東南亞常見的巽他型牙齒接近。[6] 不過愛奴人的牙齒型態與巽他型牙齒相比,牙齒較小。.[7]

Brace (1990)則認為繩文人的身體特徵有多處與高加索人種相似,但與現代歐洲人相比則是不同的遺傳品系。 [8] Brace等人對顱骨的研究(2001)顯示繩文人與愛奴人與史前與現代歐洲人的關係,要比與現代東亞人種的關係接近。對顱骨的研究。該研究認為繩文人是舊石器時代,一群移居歐亞大陸北部並遷移至美洲的歐亞人的後代,其時間要比現代東亞人在亞洲的擴張要早得多。[9]

但人類學的研究顯示繩文人並不是單一族群,Ishida等人在2009年指出大部分的繩文人似乎與青銅時期的南部西伯利亞人相似。[7] 但九州、四國、本州南部某些地區的繩文人則與東亞人相似。[10]

Kura等人在2014年則基於顱骨與基因特徵,認為愛奴人來自北方;北方繩文人與愛奴人的故鄉可能在歐亞大陸的北極地區。繩文人被認為祖源在北方,具有單被群 D-M55(北亞人的特徵)。雖然型態學上與高加索人種類似,但愛奴人實際上來自北亞。[11] 繩文人基因上則與東亞人最接近,而非歐亞大陸西部人種。其單倍群也與東亞人接近,而非高加索人。[12] 此研究也發現繩文人基因上與東亞海岸區域(由俄羅斯遠東至朝鮮半島,以及台灣原住民)的族群相近。.[1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縄文人の頭骨の特徴 国立科学博物館. [2017-04-29].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2. ^ 東網. 研究解構繩文人DNA 證與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2019-05-14 [2020-01-11]. (原始内容于2020-01-11). 
  3. ^ Matsumura, Hirofumi; Anezaki, Tomoko; Ishida, Hajime. A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Jomon Skeletons from the Funadomari Site on Rebun Island, Hokkaido, Japan.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2001, 109: 1–21. doi:10.1537/ase.109.1. 
  4. ^ Hanihara, Tsunehiko. (1990). Dental Anthropological Evidence of Affinities among the Oceania and the Pan-Pacific Populations: The Basic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II. 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 98(3). Page 242. Retrieved January 12, 2018, from lin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Takeru Akazawa and Emóke J.E. Sathmåry.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 ^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 Volume 101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Jomon Culture and the peopling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s of morphometrics and ancient DNA. ResearchGate. [2019-08-18]. (原始内容于2020-04-23) (英语). 
  8. ^ Koppel, Tom. Lost World: Rewriting Prehistory---How New Science Is Tracing. Simon and Schuster. 2010: 389– [2020-01-09]. ISBN 978-1-4391-1800-9. (原始内容于2020-07-01). 
  9. ^ C. Loring Brace, A. Russell Nelson, Noriko Seguchi, Hiroaki Oe, Leslie Sering, Pan Qifeng, Li Yongyi, and Dashtseveg Tumen. Old World sources of the first New World human inhabitants: A comparative craniofacial vie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1, 98 (17): 10017–10022. doi:10.1073/pnas.171305898. 
  10. ^ 上田正昭他『日本古代史の謎再考(エコール・ド・ロイヤル 古代日本を考える1)』 学生社 1983年 pp.52より
  11. ^ Kura, Kenya; Armstrong, Elijah L.; Templer, Donald I.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the Ainu people. Intelligence. 2014-05-01, 44: 149–154. ISSN 0160-2896. doi:10.1016/j.intell.2014.04.001. 
  12. ^ Kanzawa-Kiriyama, Hideaki; Kryukov, Kirill; Jinam, Timothy A; Hosomichi, Kazuyoshi; Saso, Aiko; Suwa, Gen; Ueda, Shintaroh; Yoneda, Minoru; Tajima, Atsushi. A partial nuclear genome of the Jomons who lived 3000 years ago in Fukushima, Jap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6-09-01, 62 (2): 213–221. ISSN 1434-5161. PMC 5285490 . PMID 27581845. doi:10.1038/jhg.2016.110 (英语). 
  13. ^ Decoding of Jomon woman's genome suggests common ancestor unites Japanese and Han Chinese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繩文人,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日语, 縄文人, じょうもんじん, jōmon, 是日本列島在繩文時代的原住民團體, 他們與之後的彌生人在人類學上有著顯著區別, 目录, 名称, 起源, 特徵, 參考資料名称, 编辑繩文是指利用繩纏繞棒子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所加上的.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繩文人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繩文人 日语 縄文人 じょうもんじん Jōmon jin 是日本列島在繩文時代的原住民團體 他們與之後的彌生人在人類學上有著顯著區別 目录 1 名称 2 起源 3 特徵 4 參考資料名称 编辑繩文是指利用繩纏繞棒子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所加上的記號 起源 编辑 nbsp 繩文時代晚期的男性頭骨 宮野貝塚 岩手県 出土 於国立科学博物館展示 1 nbsp 繩文時代後 晚期的女性頭骨 蝦島貝塚 岩手県 出土 於国立科学博物館展示 1 繩文人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後期 約自前145世紀至前10世紀左右 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 這個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 繩文人按照地域可以分為4到9個集團 後來彌生人自朝鮮半島遷入並征服了繩文人 與繩文人不斷融合混血形成了今日的日本大和民族 而彌生人也把繩文人驅往蝦夷地 北海道 和西南諸島 琉球等地 該地居民仍舊保持著與繩文文化類似的文化與人種 分別為擦文文化和貝塚文化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与国立遗传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绳文人的全基因组解读 由此可以推断绳文人是在3 8万 1 8万年前从大陆集团中分离出来的 在人类学研究中引入最新的基因组解析的趋势在世界上也被推进 目前已经诞生了改变传统观念的划时代成果 通过对绳文人基因组的完全解读 探寻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 现代日本人的基因主要来自古时迁居日本列岛绳文人和弥生人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率领的研究团队解构了一具女性绳文人遗骸的DNA 推定绳文人大约从3 8万年至1 8万年前从亚洲大陆去到日本 研究团队化验在北海道礼文岛出土 有3500至3800年历史的女性绳文人骸骨 以现代高精度科技采取其大臼齿的DNA 解析结果显示 绳文人的基因与现今的南北韩人 台湾原住民等族群相近 他们抵达日本后 过着小规模群居生活 主要以狩猎维生 研究亦发现 绳文人有较黄的肤色 褐色眼瞳 毛发幼细 据指 绳文人能适应高脂肪的饮食 同时具有较强的酒精耐受性 据指 现代本州人从绳文人继承了15 基因 冲绳人继承了30 北海道爱奴族人更继承了70 2 特徵 编辑绳文人体质特征 基本形态以蒙古人种形态为主 夹杂着一定低纬度人種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绳文人是原始蒙古人种 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 日本人类学家埴原和郎和尾本恵市将这种特征称为古蒙古人种 目前发现绳文时代人骨有91具 其中男性有35个 女性有18个 其余的是性别不明 其中男性有165cm以上高个子 也有154cm低个子 女性的平均身高和绳文时代中晚期的平均推测身高一样是148cm 绳文人是历史学家 民族学家和遗传学家最有争议的问题 以目前的研究而言 学者还无法确定绳文人的起源 日本考古學者發掘出多個繩文人骨骼遺址 可供研究者分析繩文時代的地理環境異同 不過這些早期研究裡所報告的地理方面差異並不大 如 Ogata 1981 Dodo 1982 Yamaguchi 1982 Hanihara and Uchida 1985 Mouri 1988 Kondo 1993 1994 因此學者認為繩文人在型態上是一致的 3 Tsunehiko Hanihara認為伊豆群島的青島的居民 沖繩人 港川人 繩文人 現今的愛奴人 可能是舊石器時代的原蒙古人種的直系後裔 4 考古學教授 Akazawa Takeru 1996 則提出繩文人是古蒙古人種 5 口腔型態學研究顯示繩文人與愛奴人各有其獨特的牙齒構造 但關係大致還是比東南亞常見的巽他型牙齒接近 6 不過愛奴人的牙齒型態與巽他型牙齒相比 牙齒較小 7 Brace 1990 則認為繩文人的身體特徵有多處與高加索人種相似 但與現代歐洲人相比則是不同的遺傳品系 8 Brace等人對顱骨的研究 2001 顯示繩文人與愛奴人與史前與現代歐洲人的關係 要比與現代東亞人種的關係接近 對顱骨的研究 該研究認為繩文人是舊石器時代 一群移居歐亞大陸北部並遷移至美洲的歐亞人的後代 其時間要比現代東亞人在亞洲的擴張要早得多 9 但人類學的研究顯示繩文人並不是單一族群 Ishida等人在2009年指出大部分的繩文人似乎與青銅時期的南部西伯利亞人相似 7 但九州 四國 本州南部某些地區的繩文人則與東亞人相似 10 Kura等人在2014年則基於顱骨與基因特徵 認為愛奴人來自北方 北方繩文人與愛奴人的故鄉可能在歐亞大陸的北極地區 繩文人被認為祖源在北方 具有單被群 D M55 北亞人的特徵 雖然型態學上與高加索人種類似 但愛奴人實際上來自北亞 11 繩文人基因上則與東亞人最接近 而非歐亞大陸西部人種 其單倍群也與東亞人接近 而非高加索人 12 此研究也發現繩文人基因上與東亞海岸區域 由俄羅斯遠東至朝鮮半島 以及台灣原住民 的族群相近 13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縄文人の頭骨の特徴 国立科学博物館 2017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東網 研究解構繩文人DNA 證與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2019 05 14 2020 0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11 Matsumura Hirofumi Anezaki Tomoko Ishida Hajime A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Jomon Skeletons from the Funadomari Site on Rebun Island Hokkaido Japan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2001 109 1 21 doi 10 1537 ase 109 1 Hanihara Tsunehiko 1990 Dental Anthropological Evidence of Affinities among the Oceania and the Pan Pacific Populations The Basic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II 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 98 3 Page 242 Retrieved January 12 2018 from lin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keru Akazawa and Emoke J E Sathmary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 Volume 101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0 7 1 Jomon Culture and the peopling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s of morphometrics and ancient DNA ResearchGate 2019 08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3 英语 Koppel Tom Lost World Rewriting Prehistory How New Science Is Tracing Simon and Schuster 2010 389 2020 01 09 ISBN 978 1 4391 1800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01 C Loring Brace A Russell Nelson Noriko Seguchi Hiroaki Oe Leslie Sering Pan Qifeng Li Yongyi and Dashtseveg Tumen Old World sources of the first New World human inhabitants A comparative craniofacial vie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1 98 17 10017 10022 doi 10 1073 pnas 171305898 上田正昭他 日本古代史の謎再考 エコール ド ロイヤル 古代日本を考える1 学生社 1983年 pp 52より Kura Kenya Armstrong Elijah L Templer Donald I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the Ainu people Intelligence 2014 05 01 44 149 154 ISSN 0160 2896 doi 10 1016 j intell 2014 04 001 Kanzawa Kiriyama Hideaki Kryukov Kirill Jinam Timothy A Hosomichi Kazuyoshi Saso Aiko Suwa Gen Ueda Shintaroh Yoneda Minoru Tajima Atsushi A partial nuclear genome of the Jomons who lived 3000 years ago in Fukushima Jap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6 09 01 62 2 213 221 ISSN 1434 5161 PMC 5285490 nbsp PMID 27581845 doi 10 1038 jhg 2016 110 英语 Decoding of Jomon woman s genome suggests common ancestor unites Japanese and Han Chinese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繩文人 amp oldid 7701334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