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英語: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缩写作IAD),亦作不当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网瘾,泛指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以致影响日常生活。网络成瘾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也随之发展。研究表明,青少年(12至17岁)和成年初期(18-29岁)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上网更加普遍,与此同时也有更大成瘾的风险[1]

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可能是技术成瘾的一種
类型行為成癮[*], 电脑成瘾[*],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Internet use[*]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精神病学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患者一般表现为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使用网络就感到焦虑、模仿网络上的不正确行为以及吸收不正确的知识。许多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网络会打断个人的时间利用,对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但是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是否存在,在学界仍然存在争议。2013年,最新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提到,要把网络游戏成瘾症(网络成瘾症的一种)列为一种精神疾病,仍然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支持[2]。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电玩成瘾」(gaming disorder)加入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的「精神疾病」当中,而当中的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网络游戏」、「将电玩放于其他生活兴趣或爱好之前」和「即使有负面效果也持续游玩」等[3][4]

定义

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最初由精神病专家Ivan K. Goldberg于1995年提出。最初,他出于戲仿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严格性和复杂性目的,杜撰出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并将其描述为具有以下症状:“重要的社会和职业活动由于个人使用网络而减少乃至放弃”,“出现关于网络的幻想和梦”,以及“自愿或非自愿地出现手指输入(键盘)行为”[5]

但从网络成瘾症被提出至今,关于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总体而言,尽管网络成瘾现象已经受到广泛的大众和学界关注,目前尚无对此的标准化定义[6][7]。下面是一些常被研究领域采纳的定义。

1998年,dr. Jonathan J. Kandell定义网络成瘾为“一种一旦登录网络,不管从事何种网络活动,出现的对网络的心理依赖。”[8]

英国心理学家Mark D. Griffiths在1998年认为,网络成瘾症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科技成瘾,也是行为成瘾的一种[9]

Dr. Keith W. Beard在2005年提到“一旦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心理和情感状态,与学习的、职业的和社会的互动行为受到过度使用媒介行为(网络)的损伤,即出现成瘾行为。”[10]

因网络成瘾现象的复杂性,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明确提供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至今,有诸多术语用来形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7]。不当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和病态网络使用通常和网络成瘾症等同。有时,过度使用网络(Internet overuse),不当电脑使用(problematic computer use),强迫型的网络使用(compulsive Internet use),网络滥用(Internet abuse),有害的网络使用(harmful use of the Internet)和网络依赖(Internet dependency)也被用来指代网络成瘾症。

症状

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

  1.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4.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5.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11]

爭議

精神病學家戈德伯格醫生認為,網路成癮症不是真正的成癮,真正的成癮症比他所杜撰的「網路成癮症」嚴重很多[12]。成癮定義過於空泛而令每種補償行為都能被稱為上癮[13]。例如,某人長時間地與朋友用電話交談,以宣洩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說成「電話上癮」,同理喜歡上網與渴望與朋友交流無異。

此外,有人認為,許多患者過度或不適當地使用網絡,只是他們抑鬱焦慮衝動的表現[14]。如同IAD對進食成癮分析,病人暴飲暴食只是抑鬱,焦慮等的自我慰藉,而非是真正的進食成癮。

或許,部份與網絡有關的行為如沉迷拍賣色情影片線上遊戲等是病態行為,但不能說網絡媒體本身就會令人上癮[15]。還有一些重要的網絡活動,如電子郵件、聊天、上網等和病態賭博有很大的差異。網絡有利於社會,而沉迷賭博被視為對社會毫無貢獻的行為[14]。網絡也是另一種社會形式。不上網如同在荒島生活,反而是病態。

医学界认为,成瘾一般用来形容人对毒品烟草酒精等物质的依赖,这些依赖都是在医学上可以被论证的。但是網絡是內容多樣化的媒體,并非如毒品、烟草、酒精那樣單一的化學物質或其他特定單一行為對大腦施加刺激。對于網癮這個問題是否是病癥無論醫學還是理論上都存在爭議。[來源請求]

反對把網路成癮症列為疾病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一個人基本上會對於其過度上網的行為自動改正過來。《紐約時報》記者莎拉·科肖(Sarah Kershaw)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曾請教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及人機互動系教授莎拉·基斯勒(Sara Kiesler)。科肖後來在2005年12月1日她的星期四專欄這樣引述這次訪談[16]

It was Professor Kiesler who called Internet addiction a fad illness. In her view, she said, television addiction is worse. She added that she was completing a study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which showed the majority had sharply reduced their time on the computer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indicating that even problematic use was self-corrective.

這些自我改正的策略包括:安装内容过滤软件(但這樣做會使他們無法看到某些資訊,從而使政府找到控制資訊的辦法)、接受輔導及接受行為認知治療[17][18][19][20]

诊断

网络成瘾的诊断在实操中存在诸多困难,研究和实际治疗中,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筛选和诊断标准,但尚且缺乏一致性。

困境

互联网尽管现在已经普及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但究其发展,历史也不过几十年。此外,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在学术界缺乏统一,在实操中,网络成瘾症的诊断无法做到清晰明确。对于网络成瘾的科学研究,由美国的dr. Kimberly S. Young于1996年肇始,至今才不过20余年[21]。对网络成瘾症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困境:

  • 普遍且频繁的网络使用:由于网络使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化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诊断网络成瘾往往比物质成瘾(substance addiction)的诊断更加复杂。也因此,不当的乃至成瘾性的网络使用常常被掩盖或正当化[22]。此外,网络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亲社会的(pro-social)、互动的以及信息导向的媒介,而相比之下,许多其他公认的成瘾症(如赌博成瘾)通常被认为是单一的、反社会的、具有机上社会价值的行为。许多所谓的网络成瘾症患者(根据一些标准被归类为成瘾者),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公认成瘾行为的患者一样因网络使用而在健康和社会关系上遭受危害[23]
  • 并发症:网络成瘾症往往伴随着许多其他精神疾病,诸如人格障碍和智力迟钝[22][24][25][26][27]。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在86%的案例中,有其他伴生的DSM-IV类精神疾病[28]。在一项研究中,30%的网络成瘾症患者有伴生性的症状,诸如焦虑、抑郁,另外30%患者有伴生性的精神疾病,例如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29]。另一项韩国的研究表明,在他们的患者样本中,平均每个网络成瘾患者有1.5个其他精神疾病的确诊[28]。另外,许多病患唯有受到其他精神疾病困扰时才会求助于医疗机构,而网络成瘾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求医[22][28]。对许多人而言,过度或者不当的网络使用,是他们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诸如抑郁(depression)、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或者病态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30]。但总体而言,当下研究尚未解答网络成瘾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尽管学界和社会上许多人呼吁网络成瘾应当被列为一种疾病[29][3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在1995和2013年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都未将网络成瘾症列为一种心理疾病[32]。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中,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首次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列为一种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证的精神状况(condition)[2][33][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即将出版的2018年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一版中也包含了游戏成瘾(video gaming disorder)[34][35]。总体而言,关于网络成瘾是否需要被列为精神疾病仍然存在较大的社会争议[36]

诊断标准

基于DSM的诊断标准

当前关于网络成瘾的主要诊断标准都是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关于其他精神疾病标准的改编[7]

首先提出网络成瘾症的Ivan K. Goldberg博士,基于2009年第四版DSM(DSM-IV)手册中的精神疾病标准,提出了关于网络成瘾症的一些标准,包括“希望增加时间在网络上”和“梦见网络”[7]。基于DSM-IV中关于病态赌博的判断标准,Kimberly S. Young博士首先提出了一系列整合性的,用于诊断网络成瘾症的标准,称为网络成瘾诊断性问卷(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YDQ)。根据这一测量,但凡满足下列8项标准中的5项,即可被认为是网络成瘾[22][37][38]

  1. 高度专注于网络;
  2. 为达到同样的满足感,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3. 不断努力尝试缩短上网时间;
  4. 当网络使用受限时,产生易怒、抑郁或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5. 上网时间超出预判;
  6. 为了上网甚至危害工作或社会关系;
  7. 关于自己上网时间,向他人撒谎;
  8. 利用网络作为一种管理情绪的方法。

尽管Young的YDQ测定法具有简单、方便使用的好处,研究者Keith W. Beard和Eve M. Wolf在2001年进一步声称,更为确切、客观的评估应当是:只有满足上述YDQ8项标准中全部前5项和后3项中至少1项标准,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网络成瘾[39]

Kimberly S. Young博士在她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展了YDQ测定标准,并将之发展成现在广泛使用的网络成瘾测试(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22][40][41],该IAT测试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用一个5分的李克特量表衡量。IAT中的问题扩展了原有的YDQ标准,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描述,比如“当其他人询问你在网络上干什么,你是否变得具有防范性或者遮遮掩掩的?”以及“你是否发现自己在重新上网之后,变得充满期待?”完整的问题列表可以在Young博士1998年出版的书《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和研究者Laura Widyanto和Mary McMurran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中找到。IAT测试的取值范围是20至100,分数越高代表网络成瘾越严重:20-39分代表普通的网络用户;40-69分代表潜在的网络成瘾者;70-100代表网络成瘾患者。

至今,学术界已发展出相当数量的筛查和诊断标准,包括上面提到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和测试(IAT),网络相关成瘾行为清单(Internet-Related Addictive Behavior Inventory,IRABI)[42],中国网络成瘾清单(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Inventory,CIAI)[43],韩国网络成瘾自测表(Korean Internet Addiction Self-Assessment Scale,KS Scale)[44],强迫型网络使用量表(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CIUS)[45],广义不当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Scale,GPIUS)[46],网络后果量表(Internet Consequence Scale,ICONS)[47]以及不当网络使用量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Scale,PIUS)[48]。其中,Kimberly S. Young博士1998年开发的网络成瘾测试IAT展示出了良好的信效度,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49][50][41]

尽管上述提到,学术界开发出了多种筛查和诊断法,并植根于各自的研究、文化环境,但以下四个维度均显著体现在所有测量中[26][51]

  • 过度使用:强制型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上的过度的时间消耗;
  • 戒斷症状:在限制网络使用时,患者出现诸如抑郁和愤怒的断瘾症状;
  • 耐受性:患者出现明显的对更好设备、延长上网时间和更多应用软件的渴求;
  • 消极后果:患者出现多种由于网络使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社会、学业和工作情境中的不良表现。

研究人员如Mark D. Griffiths (2000)和Jason C. Northrup等(2015)进一步提出,网络本身只是一种媒介,而真正令人成瘾的是那些网络促成的进程(processes)[51][52]。基于网络成瘾测试IAT,他们进一步提出网络程序成瘾测试(Internet Process Addiction Test,IPAT)用以进一步区分网络成瘾的四项具体进程:网络游戏(online video game playing),网络社交媒体(online social networking),网络色情活动(online sexual activity)和网页浏览(web surfing)[51]

上述测量方法都基于DSM中常用的诊断法,一些研究利用上述同源(都基于DSM)不同型(具体测量又有所差异)的测量法,对同一批样本进行测量,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基于DSM的测量方法也被批评为缺乏共识[53]。此外,对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展开,不同的研究往往基于自己研究需要而对原始量表进行修改,即便是基于同一原始量表的测量,往往到实际應用中有所差别,也使得标准化测量网络成瘾变得更为困难[7]

单一问题测量

有些研究者和相关从业者也尝试利用单一的问题来定义网络成瘾,通常是根据上网时间[29][54]。然而,这样的测量法被批评为无法判断上网是否带来了不良的健康后果[7],后者对于网络成瘾的疾病定义十分关键。

分類

對於某些網上活動,例如:在網上發生的強迫賭博強迫購物,有時會被綜合起來稱為強迫上網行為(net compulsions)而其他類型的行為,例如:閱讀、玩電腦遊戲,亦只限於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才足以構成強迫行為。而對於支持把網路成癮症歸類為失調的支持者,他們往往會再為各種網路成癮行為再細分,例如:

网络成瘾的盛行

《渥太華太陽報》曾經引述一份在1996年發表的英國研究報告《精神治療的進展》(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指稱「有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士有過度上網的行為("significant minority" suffer from "Internet addiction")[56]。而在亞洲多國,特別是中國和韓國,均有為數不少的沉迷於網路者的年輕人,位列世界之冠。根據《紐約時報》在2007年的一篇報導,引述了位於韓國首爾漢陽大學兒童精神病專家、漢陽大學醫院精神科教授[57]安東賢[58](안동현Ahn Dong-hyun)的發現。在這項由政府資助、為期三年的調查中,安教授發現在南韓佔人口240萬人的18歲以下年輕人,約有3成(即72萬人)很可能會成為網路成癮者[59]。為此,有關當局為這些青少年設立了復康中心,希望他們能夠從沉溺上網中恢復過來。

各地网络成瘾流行率

网络成瘾率
国家或地区 比例或人口数 样本 年份 测量方法
全球 6%[40] 基于荟萃分析的估计 1994-2012 YDQ和IAT
亚洲
亚洲 20%[60]
中国大陆 10.4%[61] 基于10158位青少年 2016 IAT
香港 17-26.7%[62] 基于超过3000名高中学生的追踪调查 2009-2015 IAT
臺灣 13.8%[63] 基于1708名高中生 未提供 YDQ
韩国 2.1%[28] 基于全韩6至19岁的青少年人口估计 2006
日本國 2.0%[64] 基于853位12-15岁青少年 2014 IAT
欧洲
欧洲 4.4%[65] 基于欧洲11国11956位青少年 2009-2010 YDQ
德国 150万[66] 基于德国全部人口的估计 未提供
西班牙 16.3%[67] 基于40955位12-17岁的在校青少年 2016 PIUS-a
挪威 0.7%[68] 基于3399名16-74岁被访者 2007 YDQ
英国 18.3%[69] 基于371名大学生 未提供 PIUS
北美洲
美国 0.3-0.7%[70] 基于2513名成年被访者 2004 非标准化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研究使用的样本和方法迥异,在阅读和比较上述数据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数据适用的人口、可比性。

风险因素

社会性因素

人际困难

许多研究表明,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人,如内向、社交问题[71]和匮乏的面对面交流能力[72]的人常常更容易网络成瘾。基于网络的社交关系为这些在现实中社交困难的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替代品,让他们能够逃脱社交中潜在的被拒绝和焦虑风险[22]

缺乏社会支持

研究发现,那些缺乏足够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的人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风险。社会支持缺乏者诉诸于虚拟中的关系和支持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73][74]。事实上,在网络成瘾者中最流行的,正是聊天室、互动性游戏、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等应用[22]。此外,有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与母亲分离等因素,显著地与网络成瘾成正相关[75]。相反地,保护性措施,诸如子女与父母交流的质量[76],以及积极的青年期发展[77],能够有效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心理健康因素

研究表明,成瘾和其他精神疾病史显著影响网络成瘾症的发生[75][78]。一些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例如患有抑郁和焦虑,常常转向强迫型行为来避免消极情绪,他们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相较于物质成瘾倾向更为安全的替代。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中的证据不足以表明其他精神疾病与网络成瘾的因果关系,部分原因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症患者中高企的并发症

而关于那些没有以往精神疾病史的人成为网络成瘾症患者的原因,研究者通常认为与网络使用本身的特征有关:匿名性(anonymous)、可达性(accessible)和互动性(interactive)[22]。他们被网络使用中的这些特征所吸引而逐渐成瘾。

生物学因素

最近的研究逐渐开始关注于网络成瘾的生物学原因。更为具体而系统的解释,请移步Christian Montag和Martin Reuter编辑的2017年Springer书籍:Internet Addiction: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 Including Smartphone Addiction (2nd edition).

其他因素

一项在欧洲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自身使用网络的初龄、以及社交网络和游戏的使用都与青少年网络的过度使用成正相关[79]

在中国,相关标准的制定者对病因尚存不同看法[80]

  • 姜奇平:和应试教育有关,应试教育越极端,网络成瘾现象越多。
  • 熊丙奇:可能源于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交流障碍,缺乏沟通。
  • 陶然:“多动注意力缺陷”这种精神疾病是导致网瘾的根源。

后果

健康后果

心理健康后果

一项针对中国高中学生的追踪调查(2010)表明,具有中度至高度成瘾风险的学生平均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比无网瘾风险的同伴高2.5倍[81]

脑功能后果

利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国青少年样本,周滟等(2009)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的“左前侧扣带皮层、左后扣带回皮层、左脑岛和左舌回区脑灰质密度(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GMD)”都较控制组青少年更低,从而表明网络成瘾症患者出现了脑结构变化[82]

Weng Chuan-bo等(2011)对比一组17岁网络游戏成瘾者和同龄控制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他们的研究中,成瘾者的“左眶额叶皮层、左内侧前额叶皮层、双侧岛叶、左后扣带回皮层和左辅助运动区的脑灰质容量都更低。”[83]

社会后果

现有的研究证明,网络成瘾症最直接的影响是打乱时间[6],进而干扰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欧洲[79]和台湾[53]的一些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症会破坏社会关系。但也有一份台湾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症尽管会对师生关系和家庭代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同时会有利于同辈关系[84]

社会关注

网络成瘾症已经在亚洲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当做一项主要的危害公共健康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28][85]

日本

在日本,人们把沉迷网络者戏称为「引き篭り」(隐蔽青年)。这个名词指个性较为内向,成天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家中,且和网络为伍,极少面对社交者。

中国

网络成瘾症在中国常常被称为“电子鸦片”[86]或“电子海洛因”[8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08年首先正式将网络成瘾归类为一项精神疾病,并推出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88]。中国政府同实施了许多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尤其是网络游戏使用的规范,包括限制每日游戏时间、实名制认证和防沉迷系统[89]

韩国

在韩国,网络通达度极高,网络游戏同时也是作为一项专业的竞技体育,韩国政府已经将网络成瘾症作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90],认为它是一次“全国性的危机”[91]。大约80%的韩国人口拥有智能手机。根据韩国政府数据,大约2百万人口(韩国总人口5千万)有网络成瘾问题,大约68000的10到19岁青少年有网络成瘾症,大约占到了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0%[92]。甚至最年轻的一代也面临着严重的网络使用问题:40%的3至5岁婴幼儿每周使用多于3次智能手机。韩国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长期被智能手机刺激,那么他们的大脑会难以平衡发展和网络成瘾风险[93]

因为网络成瘾问题,在韩国已经发生了许多惨剧:一母亲玩腻了网络游戏之后杀死了自己3岁的儿子;一对夫妇,沉迷网络孩子养成类游戏,忽略自己现实中的女儿,令其营养不良而死;一15岁少年因其母阻挠自己玩游戏,杀死母亲后自杀[94];一网瘾者玩网络暴力游戏之后杀死自己的姐妹;另一网瘾患者杀死1人,7人受伤[91]

因此,韩国政府拨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瘾预防治疗中心,Jump Up Internet Rescue School。韩国境内最严重的网络成瘾症患者被送到这里接受治疗,并由韩国政府拨款支持(每人每日300美金)[91]。截至2007年,韩国政府建立了140所网络成瘾症咨询中心和100所医院内的网络成瘾症治疗项目[95]。在这些项目和中心内,主要的治疗法是咨询师或导师主导的音乐疗法、骑马疗法和其他现实生活团队活动,包括军训课程和治疗式的陶艺工作坊、击鼓工作坊等,用来分散网瘾患者注意力[91][95]

在2011年,韩国政府又推出了“关机法(Shutdown Law)”,也被称为“辛德瑞拉法(Cinderella Law)”来预防16岁以下青少年网络成瘾,该法案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在午夜时间(12点到次日6点)玩游戏,游戏通道在此时间段内对青少年屏蔽[92]

治疗

当前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基本都来源于物质成瘾等精神疾病的治疗经验。在缺乏“方法上成熟的研究”的条件下,很多治疗项目都没有得到实证[96]。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心理疗法[36]。在实操中,治疗中心一般采用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方式[43]

社会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网络成瘾症的治疗(CBT-IA),起源于该疗法在冲动控制障碍中的应用(impulse control disorder)[22][97]

该疗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85][98]

  •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 认识到网络的利弊;
  • 增强自我意识和对周边人、环境的认知;
  • 认知到触发“暴饮暴食”式的网络使用的因素,比如特定的网络应用、情绪状态、认知上的适应不良和其他人生事件;
  • 学习与上网相关的情绪管理和冲动控制,比如肌肉和呼吸放松训练;
  • 提升人际交流和互动的技巧;
  • 提升应对策略;
  • 培养对替代性活动的兴趣。

实际应用该疗法主要有3个步骤[22][97]

  • 通过改正修正来控制网络使用:检验电脑(上网)行为和非电脑(上网)行为,并且管理网络成瘾症患者网上、网下时间;
  • 通过认知重构来挑战和修正认知偏差:认知、挑战和修正过度上网背后的合理化过程;
  • 减少危害疗法来应对并发症问题:应对任何与网络成瘾症相关的并发因素,维持治疗,防止复发。

Kimberly S. Young在研究中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后6个月仍能有效维持效果[22]。RESTORE RECOVERY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一个标准化网络成瘾症中认知行为疗法的训练项目,它可以帮助实操人员评估和治疗网络成瘾症。

动机访谈疗法

动机访谈疗法在网络成瘾症治疗中的应用,源于它在酒精成瘾中的治疗应用[98]。该疗法是一个直接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通过一种尊重式的治疗法来帮助患者探索和解决矛盾情绪,从而引发行为改变。除非患者希望行为改变,一般情况下但它并不直接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案[85]

此疗法的核心要素在于[22]

  • 向患者提开放式问题;
  • 向患者提供肯定;
  • 反射性倾听。

其他社会心理疗法包括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psychotherapy),团体疗法(group therapy)、家庭疗法(family therapy)和多重心理治疗法(multimodal psychotherapy)等[85]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也有国内的研究人员测评了2/100赫兹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Hz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疗法对网瘾治疗的效用。两项国内的研究表明,2/100赫兹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调整中枢神经地址递质,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瘾症患者的上网时间并且减轻他们的网瘾症状[99][100]

药理疗法

因为网瘾症患者常常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药理疗法(pharmacologic therapy)有时也被用来治疗几种病症的共同的背后机制[36]。当前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其中一项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症患者身上展现出的冲动具有与物质依赖(substance dependency)类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43][101]。尽管已有一些相关证据,但药理疗法对网络成瘾症治疗的真正效用,仍待进一步的评估[36][43]

治疗中心

中国

中国政府于2004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网络成瘾治疗中心[102]。连续三个月、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者,即可认定为网络成瘾。收治的网瘾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半军事化的训练。在他们严格的作息中(通常是早上6:30到晚上9:30),患者需要进行诸如军训、治疗、阅读和运动。随着网络成瘾人数的迅速增加,除了这样的正规机构以外,国内还出现了许多非法治疗机构。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全国13.2%的青少年患有网络成瘾(2005)[103],这一数字在2007年是9.72%[104],2009年达到了14.1%[105]。具有争议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当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有潜在网络成瘾症状的时候就会被送到戒除中心去,往往未经过子女同意甚至知情[106][107]

截至2007年3月,北京的首家网瘾戒除中心已经收治了1500名患者,主要都是14至19岁的青少年[102]。据称,在此经过治疗的70%的青少年都成功治愈[108]。截至2017年,该中心已收治超过6000名患者[109]

据估计,在国内大约有65至300家治疗中心,散布在全国各地。一项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9年的调查显示,国内大约有400家私人的网瘾康复中心。在各类网瘾康复中心里,切断上网渠道、军训、体罚乃至电击疗法常常被使用。尽管在这些中心内,训练非常严格且极具争议,并时常违反当地法律,但至今仍然没有研究评估这些治疗中心和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22]

韩国

韩国政府已经开设了140个心理咨询中心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特殊的训练营,这种训练营结合了军事训练、体质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接受治疗的16到18岁的网虫们通常花12天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骑马、训练战斗、制作陶器甚至打鼓都被用作治疗方法。与此同时,在这样的训练营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无法使用网络,无法打游戏,每天只有1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92]

韩国的骑马疗法利用了人与马的关系来帮助患者从电脑和网络中分散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们戒除过度的网络使用。除了学习怎么骑马之外,网瘾青少年还需要接受一系列专业的咨询服务。但新闻报道提到,这些青少年认为骑马最为有效,因为他们与马建立了一种情感联系[92]。自采纳骑马疗法始,韩国的新闻媒体已经报道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92]。该疗法也被认为对戒除其他心理健康疾病(如物质成瘾)有效果[110]

美国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附近的Fall City,坐落着美国第一家网瘾康复中心:Heavensfield Retreat Center。这家戒除所有一个卓有成效的试验项目:reSTA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项目。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reSTART一个疗程有45天,它采用直接的方法:通过提供重新建立生活习惯平衡的机会来克服网络成瘾症。但这一项目非常昂贵,每一个疗程只接受6名患者,花费超过14500美金。并且因为美国尚未认可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的存在,所以这一花费通常无法通过保险公司报销[111]

在中國的不当療法

在缺乏中国政府官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各式可疑的治疗机构散布在全国各地[29]。有些机构将体罚甚至电击法作为治疗的一部分,从而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许多治疗存在着诸多法律上的问题[29][112]。至今为止,大量新闻报道记录下了一些不当治疗的方式和案例:

违背患者意愿

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治疗,中国父母往往通过网瘾戒除中心来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大量新闻报道表明,许多青少年都是在违背自身意愿的情况下,被父母骗至戒网瘾中心,有一些甚至被父母下药弄晕带到中心,还有一些网瘾戒除机构主动派人强行掳走“父母认为有网瘾问题的”青少年[107][113][114][115]

体罚

在许多治疗中心,体罚是治疗网瘾必不可少的课程,包括数公里长跑、高强度蛙跳、罚站、禁止吃饭、关禁闭、非法拘禁等等[22][116][117][118]。2009年,一青少年在戒网瘾中心被报道死亡之后,中国政府官方禁止网瘾戒除中心使用暴力治疗网瘾患者。但在此之后,全国各地仍然出现了多起暴力伤害乃至死亡的相关案例。

经历过所谓“治疗”的青少年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巨大创伤,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或被治疗者非正常死亡[119][120]。一方面,中国对国内网瘾治疗行业缺乏管理,导致此类非法治疗机构泛滥[121];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无能,甚至寻找快速的解决办法,助长了此类机构肆意妄为[122]

2017年,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引起了舆论高潮,多名前学员公开揭露豫章书院使用体罚和暴力对待学员[123][124]。据报道,学员声称学院工作人员使用戒尺和钢筋“龙鞭”笞打学生,将学生关禁闭长达一周之久。高压下甚至出现了多起学员尝试自杀事故。当年11月,由于大量媒体曝光和警方涉入,豫章书院停止办学[125]

电击法治疗

在中国,电痉挛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通常被称为电休克法或电击法,最常使用合法使用于精神分裂治疗和情绪失控问题。但此种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非法使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使得电击痉挛疗法的正当使用受到污名化[126]

此种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最广泛被媒体报道、也是最具争议的就是杨永信及其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病院)[29]。该院网瘾治疗项目在杨永信的主持下于2006年建立[127]。大量对杨永信的电视访谈和报道指出,杨永信为治疗网络成瘾症自创了一种“醒脑疗法”,包括跪拜操、电击法和“戒网饮”(一种自创的中药药物,其药理性和合法性存疑)等。杨声称,电击法只使用微弱的1-5毫安电流治疗病患,并不会带给患者痛苦[128][129]。报道指出,杨所在的临沂第四医院是一所精神病医院,有权对“精神病患”实施电击疗法,且在入院之前,患者家长被要求签署转让部分监护权的协议[112]。因而,电击法常常被任意使用在病患身上,但凡破坏杨所立规矩,患者即被强制执行电击,这些规则包括“擅自吃巧克力”,“锁卫生间”,“未经许可坐在杨永信的位子上”等等[112]。在央视12套的新闻采访中发现,杨所用的DX-IIA型号电休克仪是一款非法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并有可能对受治者带来巨大痛苦与痉挛症状,尤其是对未成年人[130][131]。许多先前的受治者纷纷指出,此疗法极其痛苦[29],像“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114],甚至导致失禁[127][132]。但也有受治者指出,杨通常使用极小的电流量,不存在痛苦。

2009年,因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疑,卫生部禁止戒治中心使用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症[133]

据报道,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也使用过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119]

其他不当治疗

洗脑

包括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在内的许多家网瘾治疗机构都存在对被治疗者进行洗脑的现象,洗脑的内容包括树立绝对权威(通常是对杨永信等网戒中心运营者的绝对权威)、集体喊口号(比如“誓与网瘾血战到底”等)、特殊专用语(比如患者必须互称“盟友”,电击必须称为“治疗”)等等。这些网戒中心还会对被治疗者的家长进行洗脑,被洗脑的家长也会表现出对绝对权威者的服从,接受他们包括索取金钱在内的要求,这些家长还承担者机构内的义务,包括负责站岗,防止被治疗者出逃,或对机构进行推广。

药物治疗

杨永信网戒中心等网戒机构会要求被治疗者服用精神病药物,杨永信还开发了一种名为“戒网饮”的用多种中药制成的药物。据报道,其合法性和效用均存疑[107]

牟利

许多网瘾治疗机构往往收费高昂,陶宏开的打出戒除网瘾口号的「素质教育家庭夏令营」,从其发布的广告上来看,5天的活动,收费达5800元人民币,但是陶宏开否认他收费一事。据央视报道,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三年收入8100万元人民币,在该中心,存在着一种名为“加圈”的收费制度。若被治疗者违反中心的制度,有可能会遭到电击的惩罚,其家长必须上交罚款,少则10元,多则上万元。

死亡案例

在各类戒网瘾中心,已经被报道的暴力侵害未成年人网瘾患者的案例达12起,其中死亡7例[109][134]

2009年,15岁的邓森山被送入广西南宁一家戒网瘾中心后8小时死亡。据报道,邓死前遭受4名训练营工作人员的暴打[113]

同年,另一名14岁青少年浦亮,被送到四川一所戒网瘾中心之后,胸腔骨折、腹腔积水、肾功能紊乱、眼睛和四肢都被打伤[129]

2014年,19岁的河南少女郭玲玲被迫“加训”后死在了郑州一家戒网瘾中心,浑身受伤[113]

2016年,另一名16岁的黑龙江少女,在被亲戚和母亲送到山东一家戒网瘾中心数月后,逃离中心,回到家中报复母亲,致母亲饿死[113]

2017年8月,一18岁网瘾患者李敖,被其父母送至安徽阜阳一所戒网瘾训练营2天之后死亡,身上遍布伤痕[135]

延伸阅读

  • Anderson, E. L., Steen, E., & Stavropoulos, V. (2017). Internet use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trends in adolescence and emergent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 22(4), 430-454 https://doi.org/10.1080/02673843.2016.1227716.
  • Bax, T. (2013). 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Vol. 1). Routledge.
  • Beard, K. W. (2005). Internet addic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assessment question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8(1), 7-14 https://doi.org/10.1089/cpb.2005.8.7.
  • Block, J.J. (2008).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5:3; March 2008; p. 306-307.
  • Caruso, D. (1998). Critics Pick Apart Study on Internet and Depression. available online.
  • Chopra, D. (1997). Overcoming Addictions. New York: Harmony Books.
  • Chou, C., Condron, L., & Belland, J. C. (2005).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7(4), 363-388 https://doi.org/10.1007/s10648-005-8138-1.
  • Douglas, A. C., Mills, J. E., Niang, M., Stepchenkova, S., Byun, S., Ruffini, C., ... & Blanton, M. (2008). Internet addiction: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the decade 1996–2006.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6), 3027-3044 https://doi.org/10.1016/j.chb.2008.05.009.
  • Dowling, N. A., & Quirk, K. L. (2008). Screening for Internet Dependence: Do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Differentiate Normal from Dependent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 12 (1), 1.
  • Garcia Duran, M. (2003, December 14).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llpsych .
  • Grohol, J. M. (2005, April 16).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 Psych Central .
  • Hansen, S. (2002). "Excessive Internet usage or 'Internet Addic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categories for studen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2) pp. 232-236.
  • Kuss, D., & Lopez-Fernandez, O. (2016). Internet-use related addiction: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clinical research. European Psychiatry, 33, S366.
  • Montag, C., & Reuter, M. (Eds.). (2017). Internet addiction: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 including smartphone addiction. Springer.
  • Potera, C. (1998). "Trapped in the Web?" Psychology Today, Mar/Apr 98, 31(2) pp. 66-70.
  • Quinn, M. J. (2009). Eth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3rd ed.). (M. Hirsch, Ed.) Boston: Pearson.
  • Starcevic, V., & Aboujaoude, E. (2017). Internet addiction: Reappraisal of an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concept. CNS spectrums, 22(1), 7-13.
  • Surratt, Carla G (1999). Netaholics? : the creation of a pathology Commack, NY :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 University, T. A. (2007, August 18). What exactly i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What is the Treatment? Science Daily .
  • Welch, E. T. (2001). Addictions: a Banquet in the Grave. Phillipsburg, Pennsylvania: P & R Publishing.
  • Young, Kimberly S. (2001).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現時有關人類在網路上的行為,是網路心理學的範疇。現時學術界有兩份可供發表有關網路成癮行為的專門期刊,分別為:

  • 《網路心理、行為及社會網路期刊》(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Bimonthly: ISSN 2152-2715 ; Online: ISSN 2152-2723 )[136]
  • 《網路心理學期刊》(Cyber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Cyberspace[137]

参考文献

引用

  1. ^ Anderson, E. L. Steen, E.; Stavropoulos, V.. Internet use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trends in adolescence and emergent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 2017, 4 (22): 430-454 [2018-03-07]. doi:10.1080/02673843.2016.1227716. (原始内容于2021-09-03). 
  2. ^ 2.0 2.1 Campanella, M. Mucci, F.; Baroni, S.; Nardi, L.; Marazziti, D..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Pilot Study in a Group of Italian Students (PDF).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 2015, (4): 90-93 [2018-03-07].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3-08). 
  3. ^ 游戏障碍 - 何为游戏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 September 2018 [2018-06-26]. (原始内容于2020-10-19). 
  4. ^ 世卫组织更新《国际疾病分类》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新华网. 2018-06-20 [2018-10-24].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中文(中国大陆)). 
  5. ^ Wallis, David. Just Click No. The New Yorker. 1997-01-06 [2018-03-07]. ISSN 0028-792X. (原始内容于2020-11-26) (英语). 
  6. ^ 6.0 6.1 Chou, Chien; Condron, Linda; Belland, John C.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5-12-01, 17 (4): 363–388 [2018-03-07]. ISSN 1040-726X. doi:10.1007/s10648-005-8138-1. (原始内容于2019-02-04) (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7.5 Byun, Sookeun; Ruffini, Celestino; Mills, Juline E.; Douglas, Alecia C.; Niang, Mamadou; Stepchenkova, Svetlana; Lee, Seul Ki; Loutfi, Jihad; Lee, Jung-Kook. Internet Addiction: Metasynthesis of 1996–2006 Quantitative Research.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04-10, 12 (2): 203–207. doi:10.1089/cpb.2008.0102 (英语). 
  8. ^ KANDELL, JONATHAN J. 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01-29, 1 (1): 11–17. doi:10.1089/cpb.1998.1.11 (英语). 
  9. ^ PsycNET. psycnet.apa.org. [2018-03-07]. (原始内容于2021-01-25) (英语). 
  10. ^ Beard, Keith W. Internet Addic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Assessment Question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5-02-28, 8 (1): 7–14. doi:10.1089/cpb.2005.8.7 (英语). 
  11. ^ 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www.gov.cn. [2020-06-05]. (原始内容于2019-09-20). 
  12. ^ Experts debate Internet addiction. Physorg.com. 2006-11-14 [2009-08-09]. (原始内容于2008-12-08). 
  13. ^ . [201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14. ^ 14.0 14.1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2009-12-26]. (原始内容于2015-02-16). 
  15. ^ Press Release #4 at netaddiction.com. [2009-12-26]. (原始内容于2008-12-17). 
  16. ^ Kershaw, Sarah.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2005-12-01 [2009-08-05]. (原始内容于2015-01-03) (英语). 
  17. ^ . [200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2). 
  18. ^ Preventions. [2009-08-05]. (原始内容于2009-09-26). 
  19. ^ Post-treatments. [200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20. ^ Self-help strategies. [2009-08-05]. (原始内容于2009-09-26). 
  21. ^ Brand, Matthias.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Springer, Cham. 2017: 19–34 [2018-03-07]. ISBN 9783319462752. doi:10.1007/978-3-319-46276-9_2. (原始内容于2019-06-29) (英语).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Young, Kimberly.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Springer, Cham. 2017: 3–18 [2018-03-07]. ISBN 9783319462752. doi:10.1007/978-3-319-46276-9_1.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英语). 
  23. ^ Kershaw, Sarah.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The New York Times. 2005-12-01 [2018-03-07].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于2021-01-25) (美国英语). 
  24. ^ Ko, Chih-Hung; Yen, Ju-Yu; Chen, Cheng-Sheng; Chen, Cheng-Chung; Yen, Cheng-Fang.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n Interview Study. CNS Spectrums. 2008/02, 13 (2): 147–153 [2018-03-07]. ISSN 1092-8529. doi:10.1017/s1092852900016308. (原始内容于2020-11-11) (英语). 
  25. ^ Floros, Georgios; Siomos, Konstantinos; Stogiannidou, Ariadni; Giouzepas, Ioannis; Garyfallos, Georgios. Comorbidit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in a clinical sampl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ty, defense style and psychopathology. Addictive Behaviors: 1839–1845. [2018-03-07]. doi:10.1016/j.addbeh.2014.07.031. (原始内容于2019-06-26). 
  26. ^ 26.0 26.1 Shapira, Nathan A.; Goldsmith, Toby D.; Keck, Paul E.; Khosla, Uday M.; McElroy, Susan L. Psychiatric features of individuals with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7–272. [2018-03-07]. doi:10.1016/s0165-0327(99)00107-x. (原始内容于2020-09-20). 
  27. ^ Black, D. W.; Belsare, G.; Schlosser, S. Clinical features,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reporting compulsive computer us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December 1999, 60 (12): 839–844 [2018-03-07]. ISSN 0160-6689. PMID 10665630. (原始内容于2019-06-07).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Block, Jerald J.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8-03-01, 165 (3): 306–307 [2018-03-07]. ISSN 0002-953X. doi:10.1176/appi.ajp.2007.07101556. (原始内容于2016-06-18).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Stone, Richard. China Reins in Wilder Impulses in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Science. 2009-06-26, 324 (5935): 1630-1631 [2018-03-07]. doi:10.1126/science.324_1630. (原始内容于2020-08-08). 
  30. ^ Hawi, Nazir S.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Leban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44–1053. [2018-03-07]. doi:10.1016/j.chb.2012.01.007. (原始内容于2018-06-24). 
  31. ^ Bai, Ya-Mei; Lin, Chao-Cheng; Chen, Jen-Yeu.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Clients of a Virtual Clinic. Psychiatric Services. 2001-10-01, 52 (10): 1397–1397. ISSN 1075-2730. doi:10.1176/appi.ps.52.10.1397. 
  32. ^ 32.0 32.1 Lopez-Fernandez, Olatz. How Has Internet Addiction Research Evolved Since the Advent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n Overview of Cyberaddictions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 2015-09-01, 2 (3): 263–271 [2018-03-07]. ISSN 2196-2952. doi:10.1007/s40429-015-0067-6. (原始内容于2019-06-29) (英语). 
  33. ^ . www.psychiatry.org. [201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1). 
  34. ^ Gaming disorder. 世界卫生组织. 2018-01 [2018-03-07]. (原始内容于2019-02-06) (英国英语). 
  35. ^ 游戏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 2018-01 [2018-06-26]. (原始内容于2020-10-19) (中文). 
  36. ^ 36.0 36.1 36.2 36.3 Aviv Weinstein.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PD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 277-283 [2018-03-07]. doi:10.3109/00952990.2010.491880.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3-08). 
  37. ^ YOUNG, KIMBERLY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01-29, 1 (3): 237–244. doi:10.1089/cpb.1998.1.237 (英语). 
  38. ^ Yellowlees, Peter M.; Marks, Shayna.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47–1453. [2018-03-07]. doi:10.1016/j.chb.2005.05.004. (原始内容于2022-02-19). 
  39. ^ Beard, Keith W.; Wolf, Eve 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4-07-05, 4 (3): 377–383. doi:10.1089/109493101300210286 (英语). 
  40. ^ 40.0 40.1 Cheng, Cecilia; Li, Angel Yee-lam. Internet Addiction Prevalence and Quality of (Real) Life: A Meta-Analysis of 31 Nations Across Seven World Region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4-12-09, 17 (12): 755–760. doi:10.1089/cyber.2014.0317 (英语). 
  41. ^ 41.0 41.1 Widyanto, Laura; McMurran, Mary.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4-09-29, 7 (4): 443–450. doi:10.1089/cpb.2004.7.443 (英语). 
  42. ^ Brenner, Viktor.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7-06, 80 (3): 879–882. PMID 9198388. doi:10.2466/pr0.1997.80.3.879. 
  43. ^ 43.0 43.1 43.2 43.3 Huang, Zheng; Wang, Mo; Qian, Mingyi; Zhong, Jie; Tao, Ran.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Inventory: Developing a Measure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7-12-17, 10 (6): 805–812. doi:10.1089/cpb.2007.9950 (英语). 
  44. ^ Heo, Jongho; Oh, Juhwan; Subramanian, S. V.; Kim, Yoon; Kawachi, Ichiro. Addictive Internet Use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A National Survey. PLOS ONE. 2014-02-05, 9 (2): e87819 [2021-06-24]. ISSN 1932-6203. doi:10.1371/journal.pone.0087819. (原始内容于2021-02-25) (英语). 
  45. ^ Meerkerk, G.-J.; Eijnden, R. J. J. M. Van Den; Vermulst, A. A.; Garretsen, H. F. L. 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US): Som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02-10, 12 (1): 1–6. doi:10.1089/cpb.2008.0181 (英语). 
  46. ^ Caplan, Scott 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two-step approa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9–1097. [2018-03-07]. doi:10.1016/j.chb.2010.03.012. (原始内容于2022-03-10). 
  47. ^ Clark, Deborah J. Frith, Karen H.. 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the Internet Consequences Scales (ICONS). 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 285–291. [2018-03-07].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48. ^ Demetrovics, Zsolt; Szeredi, Beatrix; Rózsa, Sándor. The three-factor model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Questionnaire.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05-01, 40 (2): 563–574 [2018-03-07]. ISSN 1554-351X. doi:10.3758/brm.40.2.563. (原始内容于2021-03-09) (英语). 
  49. ^ Chang, Man Kit; Law, Sally Pui Man. Factor structure for Young’s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A confirmatory stud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97–2619. [2018-03-07]. doi:10.1016/j.chb.2008.03.001. (原始内容于2021-03-11). 
  50. ^ Widyanto, Laura; Griffiths, Mark D.; Brunsden, Vivienne. A Psychometric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the Internet-Related Problem Scale, and Self-Diagnosi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03-17, 14 (3): 141–149. doi:10.1089/cyber.2010.0151 (英语). 
  51. ^ 51.0 51.1 51.2 Northrup, Jason C.; Lapierre, Coady; Kirk, Jeffrey; Rae, Cosette. The Internet Process Addiction Test: Screening for Addictions to Processes Facilitated by the Internet.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07-28, 5 (3): 341–352 [2018-03-07]. doi:10.3390/bs5030341. (原始内容于2020-09-29) (英语). 
  52. ^ Griffiths, M. Internet addiction-time to be taken seriously?. Addiction research. 2000, 5 (8): 413–418. 
  53. ^ 53.0 53.1 Chou, Chien; Hsiao, Ming-Chun.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ers & Education: 65–80. [2018-03-07]. doi:10.1016/s0360-1315(00)00019-1. (原始内容于2020-06-07). 
  54. ^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 (44): 64–73. 
  55. ^ eBay Addiction. [2009-08-05]. (原始内容于2008-06-08). 
  56. ^ Sharon Kirkey. . Internet addiction. The Ottawa Citizen. 2007 [200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5). 
  57. ^ 安東賢教授. [2009-08-07] (韩语). [永久失效連結]
  58. ^ 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0lq3XqfdoycJ:littlemomnest.net/board/board.php%3Fbcode%3Djar%26tmode%3Ddown%26id%3D124%26n%3D1+%22%E5%AE%89%E6%9D%B1%22+%22%E5%A4%A7%E9%9F%93%E7%A5%9E%E7%B6%93%22&cd=8&hl=zh-TW&ct=clnk&gl=hk&client=firefox-a[永久失效連結]
  59. ^ Martin Fackler. In Korea, a Boot Camp Cure for Web Obsession. New York Times. 2007 [2008-05-07]. (原始内容于2016-01-17). 
  60. ^ E.,, Adams, Margaret. Internet addiction :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health effects. Hauppauge, New York. ISBN 9781536104363. OCLC 961923990. 
  61. ^ Wu, Xiao-Shuang; Zhang, Zhi-Hua; Zhao, Feng; Wang, Wen-Jing; Li, Yi-Feng; Bi, Linda; Qian, Zhen-Zhong; Lu, Shan-Shan; Feng, Fang.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03–111. [2018-03-08]. doi:10.1016/j.adolescence.2016.07.012. (原始内容于2018-06-23). 
  62. ^ Shek, Daniel T.L.; Yu, Lu.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in Hong Kong: Prevalence, Change, and Correlates. 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S22–S30. [2018-03-08]. doi:10.1016/j.jpag.2015.10.005.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63. ^ Yang, Shu Ching; Tung, Chieh-Ju. Comparison of Internet addicts and non-addicts in Taiwanese high schoo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9–96. [2018-03-08]. doi:10.1016/j.chb.2004.03.037. (原始内容于2020-06-04). 
  64. ^ Kawabe, Kentaro; Horiuchi, Fumie; Ochi, Marina; Oka, Yasunori; Ueno, Shu-ichi. Internet addictio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with mental states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6-09-01, 70 (9): 405–412 [2018-03-08]. ISSN 1440-1819. doi:10.1111/pcn.12402. (原始内容于2018-03-08) (英语). 
  65. ^ Durkee, Tony; Kaess, Michael; Carli, Vladimir; Parzer, Peter; Wasserman, Camilla; Floderus, Birgitta; Apter, Alan; Balazs, Judit; Barzilay, Shira.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adolescents in Europe: demographic and social factors. Addiction. 2012-12-01, 107 (12): 2210–2222 [2018-03-08]. ISSN 1360-0443. doi:10.1111/j.1360-0443.2012.03946.x. (原始内容于2018-03-08) (英语). 
  66. ^ Wölfling, K.; Bühler, M.; Leménager, T.; Mörsen, C.; Mann, K. Glücksspiel- und Internetsucht. Der Nervenarzt. 2009-09-01, 80 (9): 1030–1039 [2018-03-08]. ISSN 0028-2804. doi:10.1007/s00115-009-2741-1. (原始内容于2019-06-29) (德语). 
  67. ^ Gómez, Patricia; Rial, Antonio; Braña, Teresa; Golpe, Sandra; Varela, Jesús. Screening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mong Spanish Adolescents: Prevalence and Related Variabl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7-04-01, 20 (4): 259–267. doi:10.1089/cyber.2016.0262 (英语). 
  68. ^ Bakken, Inger Johanne; Wenzel, Hanne Gro; Götestam, K. Gunnar; Johansson, Agneta; Øren, Anita.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Norwegian adults: A stratified probability sample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9-04-01, 50 (2): 121–127 [2018-03-08]. ISSN 1467-9450. doi:10.1111/j.1467-9450.2008.00685.x. (原始内容于2018-03-08) (英语). 
  69. ^ Niemz, Katie; Griffiths, Mark; Banyard, Phil.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rrelations with Self-Esteem,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and Disinhibitio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5-12-06, 8 (6): 562–570. doi:10.1089/cpb.2005.8.562 (英语). 
  70. ^ Aboujaoude, Elias; Koran, Lorrin M.; Gamel, Nona; Large, Michael D.; Serpe, Richard T. Potential Markers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Telephone Survey of 2,513 Adults. CNS Spectrums. 2006/10, 11 (10): 750–755 [2018-03-08]. ISSN 1092-8529. doi:10.1017/s1092852900014875. (原始内容于2020-08-01) (英语). 
  71. ^ Ebeling-Witte, Susan; Frank, Michael L.; Lester, David. Shyness, Internet Use, and Personality.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7-10-10, 10 (5): 713–716. doi:10.1089/cpb.2007.9964 (英语). 
  72. ^ Leung, Louis.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7-05-02, 10 (2): 204–214. doi:10.1089/cpb.2006.9967 (英语). 
  73. ^ MORAHAN-MARTIN, JAN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Internet Use and Abus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01-29, 2 (5): 431–439. doi:10.1089/cpb.1999.2.431 (英语). 
  74. ^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 Discovery Service f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eds.b.ebscohost.com. [2018-03-08]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75. ^ 75.0 75.1 Ko, Chih-Hung; Yen, Ju-Yu; Chen, Cheng-Sheng; Yeh, Yi-Chun; Yen, Cheng-Fang. Predictive Value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09-10-05, 163 (10). ISSN 1072-4710. doi:10.1001/archpediatrics.2009.159 (英语). 
  76. ^ Eijnden, Regina J. J. M. van den; Spijkerman, Renske; Vermulst, Ad A.; Rooij, Tony J. van; Engels, Rutger C. M. 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Among Adolescents: Bidirectional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10-01-01, 38 (1): 77–89 [2018-03-08]. ISSN 0091-0627. doi:10.1007/s10802-009-9347-8. (原始内容于2019-06-28) (英语). 
  77. ^ Yu, Lu; Shek, Daniel Tan Lei. Internet Addict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S10–S17. [2018-03-08]. doi:10.1016/j.jpag.2013.03.010. (原始内容于2020-09-03). 
  78. ^ Cho, Sun-Mi; Sung, Min-Je; Shin, Kyoung-Min; Lim, Ki Young; Shin, Yun-Mi. Does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hood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 in Male Adolescents?. 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 2013-08-01, 44 (4): 549–555 [2018-03-08]. ISSN 0009-398X. doi:10.1007/s10578-012-0348-4. (原始内容于2020-02-10) (英语). 
  79. ^ 79.0 79.1 Tsitsika, Artemis; Janikian, Mari; Schoenmakers, Tim M.; Tzavela, Eleni C.; Ólafsson, Kjartan; Wójcik, Szymon; Macarie, George Florian; Tzavara, Chara; Richardson, Clive. Internet Addictive Behavior in Adolescenc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even European Countri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4-07-31, 17 (8): 528–535. doi:10.1089/cyber.2013.0382 (英语). 
  80. ^ 王俊秀; 张永炳. 网瘾到底该谁来治. 中國青年報. 2009-08-07 [2009-08-10]. (原始内容于2018-10-06) (中文(简体)). 
  81. ^ Lam, Lawrence T.; Peng, Zi-Wen. Effect of Pathological Use of the Internet o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 Prospective Study.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10-10-04, 164 (10): 901–906 [2018-03-08]. ISSN 1072-4710. doi:10.1001/archpediatrics.2010.159. (原始内容于2020-11-12) (英语). 
  82. ^ Zhou, Yan; Lin, Fu-chun; Du, Ya-song; Qin, Ling-di; Zhao, Zhi-min; Xu, Jian-rong; Lei, Hao. Gray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Internet addiction: 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92–95. [2018-03-08]. doi:10.1016/j.ejrad.2009.10.025. (原始内容于2021-03-08). 
  83. ^ Weng, CB; Qian, RB; Fu, XM; Lin, B; Ji, XB; Niu, CS; Wang, YH. [A voxel-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brain gray matter in online game addict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2/12, 92 (45). ISSN 0376-2491 (英语). 
  84. ^ Chin-Chung, Lin, Sunny S. J.|Tsai,.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High Schoolers in Taiwan.. 1999/08/00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0-10-22) (英语). 
  85. ^ 85.0 85.1 85.2 85.3 Huang, Xui-qin; Li, Meng-chen; Tao, Ran.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10-10-01, 12 (5): 462–470 [2018-03-08]. ISSN 1523-3812. doi:10.1007/s11920-010-0147-1. (原始内容于2019-06-29) (英语). 
  86. ^ Trent,, Bax,. 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New York. ISBN 9781135096953. OCLC 866851409. 
  87. ^ Phillips, Tom. 'Electronic heroin': China's boot camps get tough on internet addicts. the Guardian. 2017-08-28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1-31) (英语). 
  88. ^ 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www.gov.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9-20). 
  89. ^ China moves to zap online game addiction. Financial Times. 2005-08-23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0-11-09) (英国英语). 
  90. ^ Leonard, Tom. First boot camp for internet-addicted teenagers. 2007-11-19 [2018-03-08]. ISSN 0307-1235. (原始内容于2020-09-20) (英国英语). 
  91. ^ 91.0 91.1 91.2 91.3 Korea’s Internet Addicts. News.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8-10-15) (英语). 
  92. ^ 92.0 92.1 92.2 92.3 92.4 Horses to the rescue of Korea's Internet-addicted teens. Reuters. Wed Jan 09 02:03:42 UTC 2013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08). 
  93. ^ Smith, Leesa. Internet-addicted teens are being sent to rehab to "get clean". www.kidspot.com.au.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8-08-15) (英语). 
  94. ^ Fifield, Anna. In South Korea, a rehab camp for Internet-addicted teenagers. Washington Post. 2016-01-24 [2018-03-08].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于2020-11-08) (美国英语). 
  95. ^ 95.0 95.1 Fackler, Martin. In Korea, a Boot Camp Cure for Web Obsess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1-18 [2018-03-0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于2020-11-09) (美国英语). 
  96. ^ Petersen, K; Weymann, N; Schelb, Y; Thiel, R; Thomasius, R. . 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 · Psychiatrie. 2009/05, 77 (05): 263–271 [2021-06-24]. ISSN 0720-4299. doi:10.1055/s-0028-1109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德语). 
  97. ^ 97.0 97.1 Young, Kimberly 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Internet Addicts: Treatment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7-10-10, 10 (5): 671–679. doi:10.1089/cpb.2007.9971 (英语). 
  98. ^ 98.0 98.1 Orzack, Maressa Hecht; Voluse, Andrew C.; Wolf, David; Hennen, John. An Ongoing Study of Group Treatment for Men Involved in Problematic Internet-Enabled Sexual Behavio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6-06-16, 9 (3): 348–360. doi:10.1089/cpb.2006.9.348 (英语). 
  99. ^ 朱天民; 金荣疆; 钟晓鸣; 陈骥; 李辉. 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网瘾患者焦虑状态及血清NE变化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08, 28 (8)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2-25). 
  100. ^ TREATMENT ON 27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BY 2/100 HZ 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HANS)--《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2007年01期. en.cnki.com.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0-02-23). 
  101. ^ Ko, Chih-Hung; Liu, Gin-Chung; Hsiao, Sigmund; Yen, Ju-Yu; Yang, Ming-Jen; Lin, Wei-Chen; Yen, Cheng-Fang; Chen, Cheng-Sheng. Brain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gaming urge of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739–747. [2018-03-08]. doi:10.1016/j.jpsychires.2008.09.012. (原始内容于2021-03-10). 
  102. ^ 102.0 102.1 Game over for China's net addicts at Beijing boot camp. Reuters. Tue Mar 13 01:38:25 UTC 2007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103. ^ . theory.people.com.cn.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104. ^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青少年网瘾比例下降. www.fmprc.gov.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2-26). 
  105. ^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www.infzm.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17). 
  106. ^ 青少年“网瘾”者矫治措施的合法性研究--《中国卫生法制》2007年03期. www.cnki.com.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5-19). 
  107. ^ 107.0 107.1 107.2 “戒网专家”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zqb.cyol.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09-05-10). 
  108. ^ . Techly. 2017-10-30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美国英语). 
  109. ^ 109.0 109.1 Kuo, Lily. China’s cure for teenage internet addiction is worse than the supposed disease. Quartz.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0-12-13) (美国英语). 
  110. ^ How Equine Therapy Helps with Addiction Recovery. Teen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Center. 2015-03-26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8-03-08) (美国英语). 
  111. ^ Parr, Ben. First U.S. Rehab Center for Internet Addiction Opens Its Doors. Mashable.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英语). 
  112. ^ 112.0 112.1 112.2 . health.sohu.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5). 
  113. ^ 113.0 113.1 113.2 113.3 Wang, Amy B. A teen checked into an Internet-addiction camp in China. He was dead two days later.. Washington Post. 2017-08-14 [2018-03-08].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于2020-11-29) (美国英语). 
  114. ^ 114.0 114.1 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 zqb.cyol.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09-05-11). 
  115. ^ It’s the addiction gripping thousands of Chinese teenagers. NewsComAu.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0-11-08). 
  116. ^ CNN, By Deb Krajnak. China probe of abuse at Web addiction camp - CNN.com. www.cnn.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8-03-08) (英语). 
  117. ^ “我在‘网瘾集中营’的生活”. zqb.cyol.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09-08-08). 
  118. ^ 南方周末 - 86条规定. www.infzm.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12). 
  119. ^ 119.0 119.1 “我在‘网瘾集中营’的生活”. 中國青年報. 2009-08-07 [2009-08-10]. (原始内容于2009-08-08) (中文(简体)). 
  120. ^ 王俊秀. 为什么我们爱孩子却遭孩子恨. 中國青年報. 2009-08-07 [2009-08-10]. (原始内容于2018-10-06) (中文(简体)). 
  121. ^ 谢, 飞君. 网瘾治疗不能“以暴制暴”. 新闻晚报. 2009-08-04: A06 [2009-08-05]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122. ^ 广西一未满16岁网瘾少年疑被辅导教师打死. cnBeta. 2009-08-02 [2009-08-03]. (原始内容于2018-11-15) (中文(简体)). 
  123. ^ Chinese digital rehab camp whipped and imprisoned students. Mail Online.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7-12-23). 
  124. ^ Times, Global. Shock over abusive methods used at Internet addiction center - Global Times. www.globaltimes.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2-25). 
  125. ^ 南昌豫章书院学生陆续被接走,警方正调查书院是否涉嫌违法_教育家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7-11-15). 
  126. ^ Tang, Yi-lang; Jiang, Wei; Ren, Yan-ping; Ma, Xin; Cotes, Robert O.; McDonald, William M.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China: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Efficacy. The Journal of ECT. December 2012, 28 (4): 206 [2018-03-08]. ISSN 1095-0680. doi:10.1097/YCT.0b013e31825957b1. (原始内容于2018-11-19) (美国英语). 
  127. ^ 127.0 127.1 . tech.qq.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128. ^ 南方周末 - “电击”可治网瘾?卫生部叫停. www.infzm.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06). 
  129. ^ 129.0 129.1 Branigan, Tania. China bans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 used to 'cure' young internet addicts. the Guardian. 2009-07-14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3-02) (英语). 
  130. ^ 网易. . discover.news.163.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131. ^ 网易. . tech.163.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3). 
  132. ^ 经济半小时:杨永信网戒中心入账可达8100万_互联网_科技时代_新浪网. tech.sina.com.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11). 
  133. ^ 卫生部通知停止电刺激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 www.gov.cn.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09-07-17). 
  134. ^ chinanews. 盘点12起被曝光戒网瘾学校事件:9成涉体罚 致7人亡-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135. ^ China 'internet addict' death sparks fury. BBC News. 2017-08-14 [2018-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3-02) (英国英语). 
  136. ^ 存档副本. [2010-03-12]. (原始内容于2012-01-15). 
  137. ^ 存档副本. [2010-03-12]. (原始内容于2021-03-18). 

外部連結

  • 上網成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上網成癮的診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 - 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繁體中文)
  • 「沒有FB不能活」 全球3億人臉書成癮(繁體中文)

參見

网络成瘾症,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8年12月26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9月23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英語,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缩写作iad, 亦作不当网络使.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8年12月26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9月23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网络成瘾症 英語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缩写作IAD 亦作不当网络使用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或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网瘾 泛指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使用 以致影响日常生活 网络成瘾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也随之发展 研究表明 青少年 12至17岁 和成年初期 18 29岁 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 上网更加普遍 与此同时也有更大成瘾的风险 1 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可能是技术成瘾的一種类型行為成癮 电脑成瘾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Internet use 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学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患者一般表现为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不使用网络就感到焦虑 模仿网络上的不正确行为以及吸收不正确的知识 许多研究表明 过度使用网络会打断个人的时间利用 对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 但是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是否存在 在学界仍然存在争议 2013年 最新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V 提到 要把网络游戏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的一种 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仍然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支持 2 然而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经将 电玩成瘾 gaming disorder 加入第11版 国际疾病分类 的 精神疾病 当中 而当中的症状包括 无节制沉溺于网络游戏 将电玩放于其他生活兴趣或爱好之前 和 即使有负面效果也持续游玩 等 3 4 目录 1 定义 2 症状 3 爭議 4 诊断 4 1 困境 4 2 诊断标准 5 分類 6 网络成瘾的盛行 6 1 各地网络成瘾流行率 7 风险因素 7 1 社会性因素 7 1 1 人际困难 7 1 2 缺乏社会支持 7 2 心理健康因素 7 3 生物学因素 7 4 其他因素 8 后果 8 1 健康后果 8 1 1 心理健康后果 8 1 2 脑功能后果 8 2 社会后果 9 社会关注 9 1 日本 9 2 中国 9 3 韩国 10 治疗 10 1 社会心理疗法 10 1 1 认知行为疗法 10 1 2 动机访谈疗法 10 2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10 3 药理疗法 10 4 治疗中心 10 4 1 中国 10 4 2 韩国 10 4 3 美国 11 在中國的不当療法 11 1 违背患者意愿 11 2 体罚 11 3 电击法治疗 11 4 其他不当治疗 11 4 1 洗脑 11 4 2 药物治疗 11 4 3 牟利 11 5 死亡案例 12 延伸阅读 13 参考文献 13 1 引用 14 外部連結 15 參見定义 编辑网络成瘾症 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 最初由精神病专家Ivan K Goldberg于1995年提出 最初 他出于戲仿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的严格性和复杂性目的 杜撰出网络成瘾症的概念 并将其描述为具有以下症状 重要的社会和职业活动由于个人使用网络而减少乃至放弃 出现关于网络的幻想和梦 以及 自愿或非自愿地出现手指输入 键盘 行为 5 但从网络成瘾症被提出至今 关于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 总体而言 尽管网络成瘾现象已经受到广泛的大众和学界关注 目前尚无对此的标准化定义 6 7 下面是一些常被研究领域采纳的定义 1998年 dr Jonathan J Kandell定义网络成瘾为 一种一旦登录网络 不管从事何种网络活动 出现的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8 英国心理学家Mark D Griffiths在1998年认为 网络成瘾症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科技成瘾 也是行为成瘾的一种 9 Dr Keith W Beard在2005年提到 一旦个人的心理状态 包括心理和情感状态 与学习的 职业的和社会的互动行为受到过度使用媒介行为 网络 的损伤 即出现成瘾行为 10 因网络成瘾现象的复杂性 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明确提供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 至今 有诸多术语用来形容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 7 不当网络使用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和病态网络使用通常和网络成瘾症等同 有时 过度使用网络 Internet overuse 不当电脑使用 problematic computer use 强迫型的网络使用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网络滥用 Internet abuse 有害的网络使用 harmful use of the Internet 和网络依赖 Internet dependency 也被用来指代网络成瘾症 症状 编辑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 烦躁 易激惹 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 如电视 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 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 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 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11 爭議 编辑精神病學家戈德伯格醫生認為 網路成癮症不是真正的成癮 真正的成癮症比他所杜撰的 網路成癮症 嚴重很多 12 成癮定義過於空泛而令每種補償行為都能被稱為上癮 13 例如 某人長時間地與朋友用電話交談 以宣洩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說成 電話上癮 同理喜歡上網與渴望與朋友交流無異 此外 有人認為 許多患者過度或不適當地使用網絡 只是他們抑鬱 焦慮 衝動的表現 14 如同IAD對進食成癮分析 病人暴飲暴食只是抑鬱 焦慮等的自我慰藉 而非是真正的進食成癮 或許 部份與網絡有關的行為如沉迷拍賣 色情影片 線上遊戲等是病態行為 但不能說網絡媒體本身就會令人上癮 15 還有一些重要的網絡活動 如電子郵件 聊天 上網等和病態賭博有很大的差異 網絡有利於社會 而沉迷賭博被視為對社會毫無貢獻的行為 14 網絡也是另一種社會形式 不上網如同在荒島生活 反而是病態 医学界认为 成瘾一般用来形容人对毒品 烟草 酒精等物质的依赖 这些依赖都是在医学上可以被论证的 但是網絡是內容多樣化的媒體 并非如毒品 烟草 酒精那樣單一的化學物質或其他特定單一行為對大腦施加刺激 對于網癮這個問題是否是病癥無論醫學還是理論上都存在爭議 來源請求 反對把網路成癮症列為疾病的其中一個理由是 一個人基本上會對於其過度上網的行為自動改正過來 紐約時報 記者莎拉 科肖 Sarah Kershaw 在探討這個問題時 曾請教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及人機互動系教授莎拉 基斯勒 Sara Kiesler 科肖後來在2005年12月1日她的星期四專欄這樣引述這次訪談 16 基斯勒教授認為 所謂網路成癮症 只不過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潮流病 在她來看 電視成癮症比這更嚴重 現時 她正在完成一項有關互聯網重度使用者的研究 在研究裡 她發現在一年之後 大多數使用者都把他們花在電腦的時間大幅減少 這顯示了即使問題使用者都能夠自我改正 It was Professor Kiesler who called Internet addiction a fad illness In her view she said television addiction is worse She added that she was completing a study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which showed the majority had sharply reduced their time on the computer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indicating that even problematic use was self corrective 這些自我改正的策略包括 安装内容过滤软件 但這樣做會使他們無法看到某些資訊 從而使政府找到控制資訊的辦法 接受輔導及接受行為認知治療 17 18 19 20 诊断 编辑网络成瘾的诊断在实操中存在诸多困难 研究和实际治疗中 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筛选和诊断标准 但尚且缺乏一致性 困境 编辑 互联网尽管现在已经普及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但究其发展 历史也不过几十年 此外 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在学术界缺乏统一 在实操中 网络成瘾症的诊断无法做到清晰明确 对于网络成瘾的科学研究 由美国的dr Kimberly S Young于1996年肇始 至今才不过20余年 21 对网络成瘾症的诊断 主要有以下困境 普遍且频繁的网络使用 由于网络使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化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诊断网络成瘾往往比物质成瘾 substance addiction 的诊断更加复杂 也因此 不当的乃至成瘾性的网络使用常常被掩盖或正当化 22 此外 网络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亲社会的 pro social 互动的以及信息导向的媒介 而相比之下 许多其他公认的成瘾症 如赌博成瘾 通常被认为是单一的 反社会的 具有机上社会价值的行为 许多所谓的网络成瘾症患者 根据一些标准被归类为成瘾者 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公认成瘾行为的患者一样因网络使用而在健康和社会关系上遭受危害 23 并发症 网络成瘾症往往伴随着许多其他精神疾病 诸如人格障碍和智力迟钝 22 24 25 26 27 研究发现 网络成瘾在86 的案例中 有其他伴生的DSM IV类精神疾病 28 在一项研究中 30 的网络成瘾症患者有伴生性的症状 诸如焦虑 抑郁 另外30 患者有伴生性的精神疾病 例如过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29 另一项韩国的研究表明 在他们的患者样本中 平均每个网络成瘾患者有1 5个其他精神疾病的确诊 28 另外 许多病患唯有受到其他精神疾病困扰时才会求助于医疗机构 而网络成瘾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求医 22 28 对许多人而言 过度或者不当的网络使用 是他们其他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 诸如抑郁 depression 社交恐惧症 social anxiety disorders 冲动控制障碍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或者病态赌博 pathological gambling 30 但总体而言 当下研究尚未解答网络成瘾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尽管学界和社会上许多人呼吁网络成瘾应当被列为一种疾病 29 31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APA 在1995和2013年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都未将网络成瘾症列为一种心理疾病 32 值得注意的是 在2013年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V 中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APA 首次将游戏障碍 gaming disorder 列为一种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证的精神状况 condition 2 33 32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即将出版的2018年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一版中也包含了游戏成瘾 video gaming disorder 34 35 总体而言 关于网络成瘾是否需要被列为精神疾病仍然存在较大的社会争议 36 诊断标准 编辑 基于DSM的诊断标准当前关于网络成瘾的主要诊断标准都是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关于其他精神疾病标准的改编 7 首先提出网络成瘾症的Ivan K Goldberg博士 基于2009年第四版DSM DSM IV 手册中的精神疾病标准 提出了关于网络成瘾症的一些标准 包括 希望增加时间在网络上 和 梦见网络 7 基于DSM IV中关于病态赌博的判断标准 Kimberly S Young博士首先提出了一系列整合性的 用于诊断网络成瘾症的标准 称为网络成瘾诊断性问卷 Young 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YDQ 根据这一测量 但凡满足下列8项标准中的5项 即可被认为是网络成瘾 22 37 38 高度专注于网络 为达到同样的满足感 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不断努力尝试缩短上网时间 当网络使用受限时 产生易怒 抑郁或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上网时间超出预判 为了上网甚至危害工作或社会关系 关于自己上网时间 向他人撒谎 利用网络作为一种管理情绪的方法 尽管Young的YDQ测定法具有简单 方便使用的好处 研究者Keith W Beard和Eve M Wolf在2001年进一步声称 更为确切 客观的评估应当是 只有满足上述YDQ8项标准中全部前5项和后3项中至少1项标准 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网络成瘾 39 Kimberly S Young博士在她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展了YDQ测定标准 并将之发展成现在广泛使用的网络成瘾测试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22 40 41 该IAT测试包含20个条目 每个条目用一个5分的李克特量表衡量 IAT中的问题扩展了原有的YDQ标准 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描述 比如 当其他人询问你在网络上干什么 你是否变得具有防范性或者遮遮掩掩的 以及 你是否发现自己在重新上网之后 变得充满期待 完整的问题列表可以在Young博士1998年出版的书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和研究者Laura Widyanto和Mary McMurran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中找到 IAT测试的取值范围是20至100 分数越高代表网络成瘾越严重 20 39分代表普通的网络用户 40 69分代表潜在的网络成瘾者 70 100代表网络成瘾患者 至今 学术界已发展出相当数量的筛查和诊断标准 包括上面提到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YDQ 和测试 IAT 网络相关成瘾行为清单 Internet Related Addictive Behavior Inventory IRABI 42 中国网络成瘾清单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Inventory CIAI 43 韩国网络成瘾自测表 Korean Internet Addiction Self Assessment Scale KS Scale 44 强迫型网络使用量表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US 45 广义不当网络使用量表 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Scale GPIUS 46 网络后果量表 Internet Consequence Scale ICONS 47 以及不当网络使用量表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Scale PIUS 48 其中 Kimberly S Young博士1998年开发的网络成瘾测试IAT展示出了良好的信效度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49 50 41 尽管上述提到 学术界开发出了多种筛查和诊断法 并植根于各自的研究 文化环境 但以下四个维度均显著体现在所有测量中 26 51 过度使用 强制型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上的过度的时间消耗 戒斷症状 在限制网络使用时 患者出现诸如抑郁和愤怒的断瘾症状 耐受性 患者出现明显的对更好设备 延长上网时间和更多应用软件的渴求 消极后果 患者出现多种由于网络使用导致的消极影响 包括社会 学业和工作情境中的不良表现 研究人员如Mark D Griffiths 2000 和Jason C Northrup等 2015 进一步提出 网络本身只是一种媒介 而真正令人成瘾的是那些网络促成的进程 processes 51 52 基于网络成瘾测试IAT 他们进一步提出网络程序成瘾测试 Internet Process Addiction Test IPAT 用以进一步区分网络成瘾的四项具体进程 网络游戏 online video game playing 网络社交媒体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网络色情活动 online sexual activity 和网页浏览 web surfing 51 上述测量方法都基于DSM中常用的诊断法 一些研究利用上述同源 都基于DSM 不同型 具体测量又有所差异 的测量法 对同一批样本进行测量 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 因此基于DSM的测量方法也被批评为缺乏共识 53 此外 对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展开 不同的研究往往基于自己研究需要而对原始量表进行修改 即便是基于同一原始量表的测量 往往到实际應用中有所差别 也使得标准化测量网络成瘾变得更为困难 7 单一问题测量有些研究者和相关从业者也尝试利用单一的问题来定义网络成瘾 通常是根据上网时间 29 54 然而 这样的测量法被批评为无法判断上网是否带来了不良的健康后果 7 后者对于网络成瘾的疾病定义十分关键 分類 编辑對於某些網上活動 例如 在網上發生的強迫賭博或強迫購物 有時會被綜合起來稱為強迫上網行為 net compulsions 而其他類型的行為 例如 閱讀 玩電腦遊戲 亦只限於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 才足以構成強迫行為 而對於支持把網路成癮症歸類為失調的支持者 他們往往會再為各種網路成癮行為再細分 例如 沉溺網上色情資訊 沉溺網上遊戲 於社交網站過度投入 錯失恐懼症 沉溺網上購物 55 或網上賭博等消費性行為网络成瘾的盛行 编辑 渥太華太陽報 曾經引述一份在1996年發表的英國研究報告 精神治療的進展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指稱 有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士有過度上網的行為 significant minority suffer from Internet addiction 56 而在亞洲多國 特別是中國和韓國 均有為數不少的沉迷於網路者的年輕人 位列世界之冠 根據 紐約時報 在2007年的一篇報導 引述了位於韓國首爾的漢陽大學兒童精神病專家 漢陽大學醫院精神科教授 57 安東賢 58 안동현 Ahn Dong hyun 的發現 在這項由政府資助 為期三年的調查中 安教授發現在南韓佔人口240萬人的18歲以下年輕人 約有3成 即72萬人 很可能會成為網路成癮者 59 為此 有關當局為這些青少年設立了復康中心 希望他們能夠從沉溺上網中恢復過來 各地网络成瘾流行率 编辑 网络成瘾率 国家或地区 比例或人口数 样本 年份 测量方法全球 6 40 基于荟萃分析的估计 1994 2012 YDQ和IAT亚洲亚洲 20 60 中国大陆 10 4 61 基于10158位青少年 2016 IAT香港 17 26 7 62 基于超过3000名高中学生的追踪调查 2009 2015 IAT臺灣 13 8 63 基于1708名高中生 未提供 YDQ韩国 2 1 28 基于全韩6至19岁的青少年人口估计 2006日本國 2 0 64 基于853位12 15岁青少年 2014 IAT欧洲欧洲 4 4 65 基于欧洲11国11956位青少年 2009 2010 YDQ德国 150万 66 基于德国全部人口的估计 未提供西班牙 16 3 67 基于40955位12 17岁的在校青少年 2016 PIUS a挪威 0 7 68 基于3399名16 74岁被访者 2007 YDQ英国 18 3 69 基于371名大学生 未提供 PIUS北美洲美国 0 3 0 7 70 基于2513名成年被访者 2004 非标准化值得注意的是 各类研究使用的样本和方法迥异 在阅读和比较上述数据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数据适用的人口 可比性 风险因素 编辑社会性因素 编辑 人际困难 编辑 许多研究表明 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人 如内向 社交问题 71 和匮乏的面对面交流能力 72 的人常常更容易网络成瘾 基于网络的社交关系为这些在现实中社交困难的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替代品 让他们能够逃脱社交中潜在的被拒绝和焦虑风险 22 缺乏社会支持 编辑 研究发现 那些缺乏足够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的人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风险 社会支持缺乏者诉诸于虚拟中的关系和支持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73 74 事实上 在网络成瘾者中最流行的 正是聊天室 互动性游戏 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等应用 22 此外 有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和子女的矛盾 与母亲分离等因素 显著地与网络成瘾成正相关 75 相反地 保护性措施 诸如子女与父母交流的质量 76 以及积极的青年期发展 77 能够有效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心理健康因素 编辑 研究表明 成瘾和其他精神疾病史显著影响网络成瘾症的发生 75 78 一些有精神疾病史的人 例如患有抑郁和焦虑 常常转向强迫型行为来避免消极情绪 他们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相较于物质成瘾倾向更为安全的替代 但总体而言 已有研究中的证据不足以表明其他精神疾病与网络成瘾的因果关系 部分原因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症患者中高企的并发症 而关于那些没有以往精神疾病史的人成为网络成瘾症患者的原因 研究者通常认为与网络使用本身的特征有关 匿名性 anonymous 可达性 accessible 和互动性 interactive 22 他们被网络使用中的这些特征所吸引而逐渐成瘾 生物学因素 编辑 最近的研究逐渐开始关注于网络成瘾的生物学原因 更为具体而系统的解释 请移步Christian Montag和Martin Reuter编辑的2017年Springer书籍 Internet Addiction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 Including Smartphone Addiction 2nd edition 其他因素 编辑 一项在欧洲的研究表明 父母受教育水平 自身使用网络的初龄 以及社交网络和游戏的使用都与青少年网络的过度使用成正相关 79 在中国 相关标准的制定者对病因尚存不同看法 80 姜奇平 和应试教育有关 应试教育越极端 网络成瘾现象越多 熊丙奇 可能源于心理方面的原因 比如交流障碍 缺乏沟通 陶然 多动注意力缺陷 这种精神疾病是导致网瘾的根源 后果 编辑健康后果 编辑 心理健康后果 编辑 一项针对中国高中学生的追踪调查 2010 表明 具有中度至高度成瘾风险的学生平均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比无网瘾风险的同伴高2 5倍 81 脑功能后果 编辑 利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国青少年样本 周滟等 2009 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的 左前侧扣带皮层 左后扣带回皮层 左脑岛和左舌回区脑灰质密度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GMD 都较控制组青少年更低 从而表明网络成瘾症患者出现了脑结构变化 82 Weng Chuan bo等 2011 对比一组17岁网络游戏成瘾者和同龄控制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在他们的研究中 成瘾者的 左眶额叶皮层 左内侧前额叶皮层 双侧岛叶 左后扣带回皮层和左辅助运动区的脑灰质容量都更低 83 社会后果 编辑 现有的研究证明 网络成瘾症最直接的影响是打乱时间 6 进而干扰学习 工作和日常生活 欧洲 79 和台湾 53 的一些研究表明 网络成瘾症会破坏社会关系 但也有一份台湾的研究表明 网络成瘾症尽管会对师生关系和家庭代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同时会有利于同辈关系 84 社会关注 编辑网络成瘾症已经在亚洲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当做一项主要的危害公共健康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 28 85 日本 编辑 在日本 人们把沉迷网络者戏称为 引き篭り 隐蔽青年 这个名词指个性较为内向 成天除了工作 就是窝在家中 且和网络为伍 极少面对社交者 中国 编辑 网络成瘾症在中国常常被称为 电子鸦片 86 或 电子海洛因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08年首先正式将网络成瘾归类为一项精神疾病 并推出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88 中国政府同实施了许多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 尤其是网络游戏使用的规范 包括限制每日游戏时间 实名制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89 韩国 编辑 在韩国 网络通达度极高 网络游戏同时也是作为一项专业的竞技体育 韩国政府已经将网络成瘾症作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90 认为它是一次 全国性的危机 91 大约80 的韩国人口拥有智能手机 根据韩国政府数据 大约2百万人口 韩国总人口5千万 有网络成瘾问题 大约68000的10到19岁青少年有网络成瘾症 大约占到了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0 92 甚至最年轻的一代也面临着严重的网络使用问题 40 的3至5岁婴幼儿每周使用多于3次智能手机 韩国专家认为 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长期被智能手机刺激 那么他们的大脑会难以平衡发展和网络成瘾风险 93 因为网络成瘾问题 在韩国已经发生了许多惨剧 一母亲玩腻了网络游戏之后杀死了自己3岁的儿子 一对夫妇 沉迷网络孩子养成类游戏 忽略自己现实中的女儿 令其营养不良而死 一15岁少年因其母阻挠自己玩游戏 杀死母亲后自杀 94 一网瘾者玩网络暴力游戏之后杀死自己的姐妹 另一网瘾患者杀死1人 7人受伤 91 因此 韩国政府拨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瘾预防治疗中心 Jump Up Internet Rescue School 韩国境内最严重的网络成瘾症患者被送到这里接受治疗 并由韩国政府拨款支持 每人每日300美金 91 截至2007年 韩国政府建立了140所网络成瘾症咨询中心和100所医院内的网络成瘾症治疗项目 95 在这些项目和中心内 主要的治疗法是咨询师或导师主导的音乐疗法 骑马疗法和其他现实生活团队活动 包括军训课程和治疗式的陶艺工作坊 击鼓工作坊等 用来分散网瘾患者注意力 91 95 在2011年 韩国政府又推出了 关机法 Shutdown Law 也被称为 辛德瑞拉法 Cinderella Law 来预防16岁以下青少年网络成瘾 该法案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在午夜时间 12点到次日6点 玩游戏 游戏通道在此时间段内对青少年屏蔽 92 治疗 编辑当前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基本都来源于物质成瘾等精神疾病的治疗经验 在缺乏 方法上成熟的研究 的条件下 很多治疗项目都没有得到实证 96 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心理疗法 36 在实操中 治疗中心一般采用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方式 43 社会心理疗法 编辑 认知行为疗法 编辑 认知行为疗法在网络成瘾症的治疗 CBT IA 起源于该疗法在冲动控制障碍中的应用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22 97 该疗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85 98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认识到网络的利弊 增强自我意识和对周边人 环境的认知 认知到触发 暴饮暴食 式的网络使用的因素 比如特定的网络应用 情绪状态 认知上的适应不良和其他人生事件 学习与上网相关的情绪管理和冲动控制 比如肌肉和呼吸放松训练 提升人际交流和互动的技巧 提升应对策略 培养对替代性活动的兴趣 实际应用该疗法主要有3个步骤 22 97 通过改正修正来控制网络使用 检验电脑 上网 行为和非电脑 上网 行为 并且管理网络成瘾症患者网上 网下时间 通过认知重构来挑战和修正认知偏差 认知 挑战和修正过度上网背后的合理化过程 减少危害疗法来应对并发症问题 应对任何与网络成瘾症相关的并发因素 维持治疗 防止复发 Kimberly S Young在研究中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后6个月仍能有效维持效果 22 RESTORE RECOVERY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是一个标准化网络成瘾症中认知行为疗法的训练项目 它可以帮助实操人员评估和治疗网络成瘾症 动机访谈疗法 编辑 动机访谈疗法在网络成瘾症治疗中的应用 源于它在酒精成瘾中的治疗应用 98 该疗法是一个直接的 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 通过一种尊重式的治疗法来帮助患者探索和解决矛盾情绪 从而引发行为改变 除非患者希望行为改变 一般情况下但它并不直接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案 85 此疗法的核心要素在于 22 向患者提开放式问题 向患者提供肯定 反射性倾听 其他社会心理疗法包括现实疗法 reality therapy 内观认知疗法 Naikan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团体疗法 group therapy 家庭疗法 family therapy 和多重心理治疗法 multimodal psychotherapy 等 85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编辑 也有国内的研究人员测评了2 100赫兹经皮穴位电刺激 2 100 Hz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疗法对网瘾治疗的效用 两项国内的研究表明 2 100赫兹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调整中枢神经地址递质 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瘾症患者的上网时间并且减轻他们的网瘾症状 99 100 药理疗法 编辑 因为网瘾症患者常常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 药理疗法 pharmacologic therapy 有时也被用来治疗几种病症的共同的背后机制 36 当前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 网络游戏成瘾症患者身上展现出的冲动具有与物质依赖 substance dependency 类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43 101 尽管已有一些相关证据 但药理疗法对网络成瘾症治疗的真正效用 仍待进一步的评估 36 43 治疗中心 编辑 中国 编辑 中国政府于2004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网络成瘾治疗中心 102 连续三个月 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者 即可认定为网络成瘾 收治的网瘾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 半军事化的训练 在他们严格的作息中 通常是早上6 30到晚上9 30 患者需要进行诸如军训 治疗 阅读和运动 随着网络成瘾人数的迅速增加 除了这样的正规机构以外 国内还出现了许多非法治疗机构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全国13 2 的青少年患有网络成瘾 2005 103 这一数字在2007年是9 72 104 2009年达到了14 1 105 具有争议的是 在很多情况下 当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有潜在网络成瘾症状的时候就会被送到戒除中心去 往往未经过子女同意甚至知情 106 107 截至2007年3月 北京的首家网瘾戒除中心已经收治了1500名患者 主要都是14至19岁的青少年 102 据称 在此经过治疗的70 的青少年都成功治愈 108 截至2017年 该中心已收治超过6000名患者 109 据估计 在国内大约有65至300家治疗中心 散布在全国各地 一项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9年的调查显示 国内大约有400家私人的网瘾康复中心 在各类网瘾康复中心里 切断上网渠道 军训 体罚乃至电击疗法常常被使用 尽管在这些中心内 训练非常严格且极具争议 并时常违反当地法律 但至今仍然没有研究评估这些治疗中心和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22 韩国 编辑 韩国政府已经开设了140个心理咨询中心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 其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特殊的训练营 这种训练营结合了军事训练 体质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 接受治疗的16到18岁的网虫们通常花12天在这个训练过程中 骑马 训练战斗 制作陶器甚至打鼓都被用作治疗方法 与此同时 在这样的训练营中 接受治疗的患者无法使用网络 无法打游戏 每天只有1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 92 韩国的骑马疗法利用了人与马的关系来帮助患者从电脑和网络中分散注意力 从而帮助他们戒除过度的网络使用 除了学习怎么骑马之外 网瘾青少年还需要接受一系列专业的咨询服务 但新闻报道提到 这些青少年认为骑马最为有效 因为他们与马建立了一种情感联系 92 自采纳骑马疗法始 韩国的新闻媒体已经报道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 92 该疗法也被认为对戒除其他心理健康疾病 如物质成瘾 有效果 110 美国 编辑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附近的Fall City 坐落着美国第一家网瘾康复中心 Heavensfield Retreat Center 这家戒除所有一个卓有成效的试验项目 reSTAR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项目 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reSTART一个疗程有45天 它采用直接的方法 通过提供重新建立生活习惯平衡的机会来克服网络成瘾症 但这一项目非常昂贵 每一个疗程只接受6名患者 花费超过14500美金 并且因为美国尚未认可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的存在 所以这一花费通常无法通过保险公司报销 111 在中國的不当療法 编辑在缺乏中国政府官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网络成瘾症的确切定义 各式可疑的治疗机构散布在全国各地 29 有些机构将体罚甚至电击法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从而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 许多治疗存在着诸多法律上的问题 29 112 至今为止 大量新闻报道记录下了一些不当治疗的方式和案例 违背患者意愿 编辑 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治疗 中国父母往往通过网瘾戒除中心来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大量新闻报道表明 许多青少年都是在违背自身意愿的情况下 被父母骗至戒网瘾中心 有一些甚至被父母下药弄晕带到中心 还有一些网瘾戒除机构主动派人强行掳走 父母认为有网瘾问题的 青少年 107 113 114 115 体罚 编辑 在许多治疗中心 体罚是治疗网瘾必不可少的课程 包括数公里长跑 高强度蛙跳 罚站 禁止吃饭 关禁闭 非法拘禁等等 22 116 117 118 2009年 一青少年在戒网瘾中心被报道死亡之后 中国政府官方禁止网瘾戒除中心使用暴力治疗网瘾患者 但在此之后 全国各地仍然出现了多起暴力伤害乃至死亡的相关案例 经历过所谓 治疗 的青少年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巨大创伤 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或被治疗者非正常死亡 119 120 一方面 中国对国内网瘾治疗行业缺乏管理 导致此类非法治疗机构泛滥 121 另一方面 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无能 甚至寻找快速的解决办法 助长了此类机构肆意妄为 122 2017年 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引起了舆论高潮 多名前学员公开揭露豫章书院使用体罚和暴力对待学员 123 124 据报道 学员声称学院工作人员使用戒尺和钢筋 龙鞭 笞打学生 将学生关禁闭长达一周之久 高压下甚至出现了多起学员尝试自杀事故 当年11月 由于大量媒体曝光和警方涉入 豫章书院停止办学 125 电击法治疗 编辑 主条目 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 在中国 电痉挛疗法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通常被称为电休克法或电击法 最常使用合法使用于精神分裂治疗和情绪失控问题 但此种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非法使用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也使得电击痉挛疗法的正当使用受到污名化 126 此种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 最广泛被媒体报道 也是最具争议的就是杨永信及其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临沂市精神病院 29 该院网瘾治疗项目在杨永信的主持下于2006年建立 127 大量对杨永信的电视访谈和报道指出 杨永信为治疗网络成瘾症自创了一种 醒脑疗法 包括跪拜操 电击法和 戒网饮 一种自创的中药药物 其药理性和合法性存疑 等 杨声称 电击法只使用微弱的1 5毫安电流治疗病患 并不会带给患者痛苦 128 129 报道指出 杨所在的临沂第四医院是一所精神病医院 有权对 精神病患 实施电击疗法 且在入院之前 患者家长被要求签署转让部分监护权的协议 112 因而 电击法常常被任意使用在病患身上 但凡破坏杨所立规矩 患者即被强制执行电击 这些规则包括 擅自吃巧克力 锁卫生间 未经许可坐在杨永信的位子上 等等 112 在央视12套的新闻采访中发现 杨所用的DX IIA型号电休克仪是一款非法产品 存在安全隐患 并有可能对受治者带来巨大痛苦与痉挛症状 尤其是对未成年人 130 131 许多先前的受治者纷纷指出 此疗法极其痛苦 29 像 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 114 甚至导致失禁 127 132 但也有受治者指出 杨通常使用极小的电流量 不存在痛苦 2009年 因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疑 卫生部禁止戒治中心使用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症 133 据报道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也使用过电击法治疗网络成瘾 119 其他不当治疗 编辑 洗脑 编辑 包括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在内的许多家网瘾治疗机构都存在对被治疗者进行洗脑的现象 洗脑的内容包括树立绝对权威 通常是对杨永信等网戒中心运营者的绝对权威 集体喊口号 比如 誓与网瘾血战到底 等 特殊专用语 比如患者必须互称 盟友 电击必须称为 治疗 等等 这些网戒中心还会对被治疗者的家长进行洗脑 被洗脑的家长也会表现出对绝对权威者的服从 接受他们包括索取金钱在内的要求 这些家长还承担者机构内的义务 包括负责站岗 防止被治疗者出逃 或对机构进行推广 药物治疗 编辑 杨永信网戒中心等网戒机构会要求被治疗者服用精神病药物 杨永信还开发了一种名为 戒网饮 的用多种中药制成的药物 据报道 其合法性和效用均存疑 107 牟利 编辑 许多网瘾治疗机构往往收费高昂 陶宏开的打出戒除网瘾口号的 素质教育家庭夏令营 从其发布的广告上来看 5天的活动 收费达5800元人民币 但是陶宏开否认他收费一事 据央视报道 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三年收入8100万元人民币 在该中心 存在着一种名为 加圈 的收费制度 若被治疗者违反中心的制度 有可能会遭到电击的惩罚 其家长必须上交罚款 少则10元 多则上万元 死亡案例 编辑 在各类戒网瘾中心 已经被报道的暴力侵害未成年人网瘾患者的案例达12起 其中死亡7例 109 134 2009年 15岁的邓森山被送入广西南宁一家戒网瘾中心后8小时死亡 据报道 邓死前遭受4名训练营工作人员的暴打 113 同年 另一名14岁青少年浦亮 被送到四川一所戒网瘾中心之后 胸腔骨折 腹腔积水 肾功能紊乱 眼睛和四肢都被打伤 129 2014年 19岁的河南少女郭玲玲被迫 加训 后死在了郑州一家戒网瘾中心 浑身受伤 113 2016年 另一名16岁的黑龙江少女 在被亲戚和母亲送到山东一家戒网瘾中心数月后 逃离中心 回到家中报复母亲 致母亲饿死 113 2017年8月 一18岁网瘾患者李敖 被其父母送至安徽阜阳一所戒网瘾训练营2天之后死亡 身上遍布伤痕 135 延伸阅读 编辑Anderson E L Steen E amp Stavropoulos V 2017 Internet use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trends in adolescence and emergent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 22 4 430 454 https doi org 10 1080 02673843 2016 1227716 Bax T 2013 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Vol 1 Routledge Beard K W 2005 Internet addic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assessment question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8 1 7 14 https doi org 10 1089 cpb 2005 8 7 Block J J 2008 Issues for DSM V Internet Addi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5 3 March 2008 p 306 307 Caruso D 1998 Critics Pick Apart Study on Internet and Depression available online Chopra D 1997 Overcoming Addictions New York Harmony Books Chou C Condron L amp Belland J C 2005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7 4 363 388 https doi org 10 1007 s10648 005 8138 1 Douglas A C Mills J E Niang M Stepchenkova S Byun S Ruffini C amp Blanton M 2008 Internet addiction Meta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the decade 1996 2006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 6 3027 3044 https doi org 10 1016 j chb 2008 05 009 Dowling N A amp Quirk K L 2008 Screening for Internet Dependence Do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Differentiate Normal from Dependent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12 1 1 Garcia Duran M 2003 December 14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llpsych Grohol J M 2005 April 16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 Psych Central Hansen S 2002 Excessive Internet usage or Internet Addic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categories for studen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 2 pp 232 236 Kuss D amp Lopez Fernandez O 2016 Internet use related addiction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clinical research European Psychiatry 33 S366 Montag C amp Reuter M Eds 2017 Internet addiction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al implications including smartphone addiction Springer Potera C 1998 Trapped in the Web Psychology Today Mar Apr 98 31 2 pp 66 70 Quinn M J 2009 Eth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3rd ed M Hirsch Ed Boston Pearson Starcevic V amp Aboujaoude E 2017 Internet addiction Reappraisal of an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concept CNS spectrums 22 1 7 13 Surratt Carla G 1999 Netaholics the creation of a pathology Commack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University T A 2007 August 18 What exactly i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What is the Treatment Science Daily Welch E T 2001 Addictions a Banquet in the Grave Phillipsburg Pennsylvania P amp R Publishing Young Kimberly S 2001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現時有關人類在網路上的行為 是網路心理學的範疇 現時學術界有兩份可供發表有關網路成癮行為的專門期刊 分別為 網路心理 行為及社會網路期刊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Bimonthly ISSN 2152 2715 Online ISSN 2152 2723 136 網路心理學期刊 Cyber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Cyberspace 137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Anderson E L Steen E Stavropoulos V Internet use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trends in adolescence and emergent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 2017 4 22 430 454 2018 03 07 doi 10 1080 02673843 2016 1227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03 2 0 2 1 Campanella M Mucci F Baroni S Nardi L Marazziti D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 Pilot Study in a Group of Italian Students PDF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 2015 4 90 93 2018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3 08 游戏障碍 何为游戏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 September 2018 2018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9 世卫组织更新 国际疾病分类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新华网 2018 06 20 2018 10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中文 中国大陆 Wallis David Just Click No The New Yorker 1997 01 06 2018 03 07 ISSN 0028 7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6 英语 6 0 6 1 Chou Chien Condron Linda Belland John C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5 12 01 17 4 363 388 2018 03 07 ISSN 1040 726X doi 10 1007 s10648 005 8138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4 英语 7 0 7 1 7 2 7 3 7 4 7 5 Byun Sookeun Ruffini Celestino Mills Juline E Douglas Alecia C Niang Mamadou Stepchenkova Svetlana Lee Seul Ki Loutfi Jihad Lee Jung Kook Internet Addiction Metasynthesis of 1996 2006 Quantitative Research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04 10 12 2 203 207 doi 10 1089 cpb 2008 0102 英语 KANDELL JONATHAN J 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01 29 1 1 11 17 doi 10 1089 cpb 1998 1 11 英语 PsycNET psycnet apa org 2018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5 英语 Beard Keith W Internet Addic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Assessment Question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5 02 28 8 1 7 14 doi 10 1089 cpb 2005 8 7 英语 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个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通过专家论证 www gov cn 2020 06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0 Experts debate Internet addiction Physorg com 2006 11 14 2009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8 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 應診治 夏念慈 高雄 中央社 2011 11 10 16 05 2013 11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3 14 0 14 1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2009 1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16 Press Release 4 at netaddiction com 2009 1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17 Kershaw Sarah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2005 12 01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03 英语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Counceling Center Self help Lost in Cyberspace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2 Preventions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9 26 Post treatments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13 Self help strategies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9 26 Brand Matthias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Springer Cham 2017 19 34 2018 03 07 ISBN 9783319462752 doi 10 1007 978 3 319 46276 9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9 英语 22 00 22 01 22 02 22 03 22 04 22 05 22 06 22 07 22 08 22 09 22 10 22 11 22 12 22 13 Young Kimberly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ternet Addiction Studie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Springer Cham 2017 3 18 2018 03 07 ISBN 9783319462752 doi 10 1007 978 3 319 46276 9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英语 Kershaw Sarah Hooked on the Web Help Is on the Way The New York Times 2005 12 01 2018 03 07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5 美国英语 Ko Chih Hung Yen Ju Yu Chen Cheng Sheng Chen Cheng Chung Yen Cheng Fang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n Interview Study CNS Spectrums 2008 02 13 2 147 153 2018 03 07 ISSN 1092 8529 doi 10 1017 s1092852900016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1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Floros Georgios Siomos Konstantinos Stogiannidou Ariadni Giouzepas Ioannis Garyfallos Georgios Comorbidit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in a clinical sampl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ty defense style and psychopathology Addictive Behaviors 1839 1845 2018 03 07 doi 10 1016 j addbeh 2014 07 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6 26 0 26 1 Shapira Nathan A Goldsmith Toby D Keck Paul E Khosla Uday M McElroy Susan L Psychiatric features of individuals with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7 272 2018 03 07 doi 10 1016 s0165 0327 99 00107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0 Black D W Belsare G Schlosser S Clinical features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reporting compulsive computer us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December 1999 60 12 839 844 2018 03 07 ISSN 0160 6689 PMID 10665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7 28 0 28 1 28 2 28 3 28 4 Block Jerald J Issues for DSM V Internet Addi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8 03 01 165 3 306 307 2018 03 07 ISSN 0002 953X doi 10 1176 appi ajp 2007 071015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18 29 0 29 1 29 2 29 3 29 4 29 5 29 6 Stone Richard China Reins in Wilder Impulses in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Science 2009 06 26 324 5935 1630 1631 2018 03 07 doi 10 1126 science 324 1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8 Hawi Nazir S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Leban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44 1053 2018 03 07 doi 10 1016 j chb 2012 01 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24 Bai Ya Mei Lin Chao Cheng Chen Jen Yeu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Clients of a Virtual Clinic Psychiatric Services 2001 10 01 52 10 1397 1397 ISSN 1075 2730 doi 10 1176 appi ps 52 10 1397 32 0 32 1 Lopez Fernandez Olatz How Has Internet Addiction Research Evolved Since the Advent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n Overview of Cyberaddictions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 2015 09 01 2 3 263 271 2018 03 07 ISSN 2196 2952 doi 10 1007 s40429 015 0067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9 英语 DSM 5 www psychiatry org 2018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7 31 Gaming disorder 世界卫生组织 2018 01 2018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6 英国英语 游戏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 2018 01 2018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9 中文 36 0 36 1 36 2 36 3 Aviv Weinstein Internet Addiction or Excessive Internet Use PD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 277 283 2018 03 07 doi 10 3109 00952990 2010 49188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3 08 YOUNG KIMBERLY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01 29 1 3 237 244 doi 10 1089 cpb 1998 1 237 英语 Yellowlees Peter M Marks Shayna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47 1453 2018 03 07 doi 10 1016 j chb 2005 05 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9 Beard Keith W Wolf Eve 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4 07 05 4 3 377 383 doi 10 1089 109493101300210286 英语 40 0 40 1 Cheng Cecilia Li Angel Yee lam Internet Addiction Prevalence and Quality of Real Life A Meta Analysis of 31 Nations Across Seven World Region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4 12 09 17 12 755 760 doi 10 1089 cyber 2014 0317 英语 41 0 41 1 Widyanto Laura McMurran Mary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4 09 29 7 4 443 450 doi 10 1089 cpb 2004 7 443 英语 Brenner Viktor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7 06 80 3 879 882 PMID 9198388 doi 10 2466 pr0 1997 80 3 879 43 0 43 1 43 2 43 3 Huang Zheng Wang Mo Qian Mingyi Zhong Jie Tao Ran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Inventory Developing a Measure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7 12 17 10 6 805 812 doi 10 1089 cpb 2007 9950 英语 Heo Jongho Oh Juhwan Subramanian S V Kim Yoon Kawachi Ichiro Addictive Internet Use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A National Survey PLOS ONE 2014 02 05 9 2 e87819 2021 06 24 ISSN 1932 6203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87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英语 Meerkerk G J Eijnden R J J M Van Den Vermulst A A Garretsen H F L 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US Som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02 10 12 1 1 6 doi 10 1089 cpb 2008 0181 英语 Caplan Scott 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generaliz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two step approa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9 1097 2018 03 07 doi 10 1016 j chb 2010 03 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0 Clark Deborah J Frith Karen H 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the Internet Consequences Scales ICONS 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 285 291 2018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Demetrovics Zsolt Szeredi Beatrix Rozsa Sandor The three factor model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Questionnaire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 05 01 40 2 563 574 2018 03 07 ISSN 1554 351X doi 10 3758 brm 40 2 5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9 英语 Chang Man Kit Law Sally Pui Man Factor structure for Young s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A confirmatory stud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97 2619 2018 03 07 doi 10 1016 j chb 2008 03 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1 Widyanto Laura Griffiths Mark D Brunsden Vivienne A Psychometric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the Internet Related Problem Scale and Self Diagnosi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03 17 14 3 141 149 doi 10 1089 cyber 2010 0151 英语 51 0 51 1 51 2 Northrup Jason C Lapierre Coady Kirk Jeffrey Rae Cosette The Internet Process Addiction Test Screening for Addictions to Processes Facilitated by the Internet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07 28 5 3 341 352 2018 03 07 doi 10 3390 bs50303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9 英语 Griffiths M Internet addiction time to be taken seriously Addiction research 2000 5 8 413 418 53 0 53 1 Chou Chien Hsiao Ming Chun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5 80 2018 03 07 doi 10 1016 s0360 1315 00 00019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7 Soule L C Shell L W Kleen B A Exploring Internet addic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ereotypes of heavy Internet users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 44 64 73 eBay Addiction 2009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08 Sharon Kirkey Recognize Internet addiction as a mental illnes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Ottawa Citizen 2007 2008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05 安東賢教授 2009 08 07 韩语 永久失效連結 http 74 125 153 132 search q cache 0lq3XqfdoycJ littlemomnest net board board php 3Fbcode 3Djar 26tmode 3Ddown 26id 3D124 26n 3D1 22 E5 AE 89 E6 9D B1 22 22 E5 A4 A7 E9 9F 93 E7 A5 9E E7 B6 93 22 amp cd 8 amp hl zh TW amp ct clnk amp gl hk amp client firefox a 永久失效連結 Martin Fackler In Korea a Boot Camp Cure for Web Obsession New York Times 2007 2008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17 E Adams Margaret Internet addiction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health effects Hauppauge New York ISBN 9781536104363 OCLC 961923990 Wu Xiao Shuang Zhang Zhi Hua Zhao Feng Wang Wen Jing Li Yi Feng Bi Linda Qian Zhen Zhong Lu Shan Shan Feng Fang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03 111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adolescence 2016 07 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23 Shek Daniel T L Yu Lu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in Hong Kong Prevalence Change and Correlates 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S22 S30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jpag 2015 10 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Yang Shu Ching Tung Chieh Ju Comparison of Internet addicts and non addicts in Taiwanese high schoo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9 96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chb 2004 03 0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4 Kawabe Kentaro Horiuchi Fumie Ochi Marina Oka Yasunori Ueno Shu ichi Internet addictio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 with mental states in adolescents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6 09 01 70 9 405 412 2018 03 08 ISSN 1440 1819 doi 10 1111 pcn 12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英语 Durkee Tony Kaess Michael Carli Vladimir Parzer Peter Wasserman Camilla Floderus Birgitta Apter Alan Balazs Judit Barzilay Shira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adolescents in Europe demographic and social factors Addiction 2012 12 01 107 12 2210 2222 2018 03 08 ISSN 1360 0443 doi 10 1111 j 1360 0443 2012 03946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英语 Wolfling K Buhler M Lemenager T Morsen C Mann K Glucksspiel und Internetsucht Der Nervenarzt 2009 09 01 80 9 1030 1039 2018 03 08 ISSN 0028 2804 doi 10 1007 s00115 009 274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9 德语 Gomez Patricia Rial Antonio Brana Teresa Golpe Sandra Varela Jesus Screening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mong Spanish Adolescents Prevalence and Related Variabl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7 04 01 20 4 259 267 doi 10 1089 cyber 2016 0262 英语 Bakken Inger Johanne Wenzel Hanne Gro Gotestam K Gunnar Johansson Agneta Oren Anita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Norwegian adults A stratified probability sample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9 04 01 50 2 121 127 2018 03 08 ISSN 1467 9450 doi 10 1111 j 1467 9450 2008 00685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英语 Niemz Katie Griffiths Mark Banyard Phil Prevalence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rrelations with Self Esteem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and Disinhibition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5 12 06 8 6 562 570 doi 10 1089 cpb 2005 8 562 英语 Aboujaoude Elias Koran Lorrin M Gamel Nona Large Michael D Serpe Richard T Potential Markers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Telephone Survey of 2 513 Adults CNS Spectrums 2006 10 11 10 750 755 2018 03 08 ISSN 1092 8529 doi 10 1017 s1092852900014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1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Ebeling Witte Susan Frank Michael L Lester David Shyness Internet Use and Personality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7 10 10 10 5 713 716 doi 10 1089 cpb 2007 9964 英语 Leung Louis Stressful Life Events Motives for Internet Use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Digital Kid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7 05 02 10 2 204 214 doi 10 1089 cpb 2006 9967 英语 MORAHAN MARTIN JAN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Internet Use and Abuse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01 29 2 5 431 439 doi 10 1089 cpb 1999 2 431 英语 Excessive Internet Use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 Discovery Service f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eds b ebscohost com 2018 03 08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75 0 75 1 Ko Chih Hung Yen Ju Yu Chen Cheng Sheng Yeh Yi Chun Yen Cheng Fang Predictive Value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mp Adolescent Medicine 2009 10 05 163 10 ISSN 1072 4710 doi 10 1001 archpediatrics 2009 159 英语 Eijnden Regina J J M van den Spijkerman Renske Vermulst Ad A Rooij Tony J van Engels Rutger C M 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Among Adolescents Bidirectional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10 01 01 38 1 77 89 2018 03 08 ISSN 0091 0627 doi 10 1007 s10802 009 9347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8 英语 Yu Lu Shek Daniel Tan Lei Internet Addict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A Three 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S10 S17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jpag 2013 03 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03 Cho Sun Mi Sung Min Je Shin Kyoung Min Lim Ki Young Shin Yun Mi Does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hood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 in Male Adolescents Child Psychiatry amp Human Development 2013 08 01 44 4 549 555 2018 03 08 ISSN 0009 398X doi 10 1007 s10578 012 0348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0 英语 79 0 79 1 Tsitsika Artemis Janikian Mari Schoenmakers Tim M Tzavela Eleni C olafsson Kjartan Wojcik Szymon Macarie George Florian Tzavara Chara Richardson Clive Internet Addictive Behavior in Adolescence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 Seven European Countri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4 07 31 17 8 528 535 doi 10 1089 cyber 2013 0382 英语 王俊秀 张永炳 网瘾到底该谁来治 中國青年報 2009 08 07 2009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6 中文 简体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Lam Lawrence T Peng Zi Wen Effect of Pathological Use of the Internet o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 Prospective Study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mp Adolescent Medicine 2010 10 04 164 10 901 906 2018 03 08 ISSN 1072 4710 doi 10 1001 archpediatrics 2010 1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2 英语 Zhou Yan Lin Fu chun Du Ya song Qin Ling di Zhao Zhi min Xu Jian rong Lei Hao Gray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Internet addiction A voxel based morphometry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92 95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ejrad 2009 10 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8 Weng CB Qian RB Fu XM Lin B Ji XB Niu CS Wang YH A voxel 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brain gray matter in online game addict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2 12 92 45 ISSN 0376 2491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Chin Chung Lin Sunny S J Tsai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High Schoolers in Taiwan 1999 08 00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2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85 0 85 1 85 2 85 3 Huang Xui qin Li Meng chen Tao Ran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10 10 01 12 5 462 470 2018 03 08 ISSN 1523 3812 doi 10 1007 s11920 010 0147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9 英语 Trent Bax 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New York ISBN 9781135096953 OCLC 866851409 Phillips Tom Electronic heroin China s boot camps get tough on internet addicts the Guardian 2017 08 28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31 英语 我国首个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通过专家论证 www gov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0 China moves to zap online game addiction Financial Times 2005 08 23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9 英国英语 Leonard Tom First boot camp for internet addicted teenagers 2007 11 19 2018 03 08 ISSN 0307 12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0 英国英语 91 0 91 1 91 2 91 3 Korea s Internet Addicts News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15 英语 92 0 92 1 92 2 92 3 92 4 Horses to the rescue of Korea s Internet addicted teens Reuters Wed Jan 09 02 03 42 UTC 2013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8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Smith Leesa Internet addicted teens are being sent to rehab to get clean www kidspot com au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15 英语 Fifield Anna In South Korea a rehab camp for Internet addicted teenagers Washington Post 2016 01 24 2018 03 08 ISSN 0190 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8 美国英语 95 0 95 1 Fackler Martin In Korea a Boot Camp Cure for Web Obsess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07 11 18 2018 03 08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9 美国英语 Petersen K Weymann N Schelb Y Thiel R Thomasius R Pathologischer Internetgebrauch Epidemiologie Diagnostik komorbide Storungen und Behandlungsansatze 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 Psychiatrie 2009 05 77 05 263 271 2021 06 24 ISSN 0720 4299 doi 10 1055 s 0028 1109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05 德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97 0 97 1 Young Kimberly 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Internet Addicts Treatment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7 10 10 10 5 671 679 doi 10 1089 cpb 2007 9971 英语 98 0 98 1 Orzack Maressa Hecht Voluse Andrew C Wolf David Hennen John An Ongoing Study of Group Treatment for Men Involved in Problematic Internet Enabled Sexual Behavior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6 06 16 9 3 348 360 doi 10 1089 cpb 2006 9 348 英语 朱天民 金荣疆 钟晓鸣 陈骥 李辉 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网瘾患者焦虑状态及血清NE变化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08 28 8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TREATMENT ON 27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BY 2 100 HZ HAN 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 HANS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 2007年01期 en cnki com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3 Ko Chih Hung Liu Gin Chung Hsiao Sigmund Yen Ju Yu Yang Ming Jen Lin Wei Chen Yen Cheng Fang Chen Cheng Sheng Brain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gaming urge of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739 747 2018 03 08 doi 10 1016 j jpsychires 2008 09 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0 102 0 102 1 Game over for China s net addicts at Beijing boot camp Reuters Tue Mar 13 01 38 25 UTC 2007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人民网全文发布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 理论 人民网 theory people com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青少年网瘾比例下降 www fmprc gov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6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www infzm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7 青少年 网瘾 者矫治措施的合法性研究 中国卫生法制 2007年03期 www cnki com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9 107 0 107 1 107 2 戒网专家 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zqb cyol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5 10 In China there are military style boot camp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rehabilitation Techly 2017 10 30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美国英语 109 0 109 1 Kuo Lily China s cure for teenage internet addiction is worse than the supposed disease Quartz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3 美国英语 How Equine Therapy Helps with Addiction Recovery Teen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Center 2015 03 26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美国英语 Parr Ben First U S Rehab Center for Internet Addiction Opens Its Doors Mashable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英语 112 0 112 1 112 2 暗访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 杨永信和传销一个样 搜狐健康 health sohu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6 05 113 0 113 1 113 2 113 3 Wang Amy B A teen checked into an Internet addiction camp in China He was dead two days later Washington Post 2017 08 14 2018 03 08 ISSN 0190 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9 美国英语 114 0 114 1 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 zqb cyol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5 11 It s the addiction gripping thousands of Chinese teenagers NewsComAu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8 CNN By Deb Krajnak China probe of abuse at Web addiction camp CNN com www cnn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英语 我在 网瘾集中营 的生活 zqb cyol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8 08 南方周末 86条规定 www infzm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2 119 0 119 1 我在 网瘾集中营 的生活 中國青年報 2009 08 07 2009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8 08 中文 简体 王俊秀 为什么我们爱孩子却遭孩子恨 中國青年報 2009 08 07 2009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6 中文 简体 谢 飞君 网瘾治疗不能 以暴制暴 新闻晚报 2009 08 04 A06 2009 08 05 中文 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广西一未满16岁网瘾少年疑被辅导教师打死 cnBeta 2009 08 02 2009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5 中文 简体 Chinese digital rehab camp whipped and imprisoned students Mail Online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3 Times Global Shock over abusive methods used at Internet addiction center Global Times www globaltimes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南昌豫章书院学生陆续被接走 警方正调查书院是否涉嫌违法 教育家 澎湃新闻 The Paper www thepaper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15 Tang Yi lang Jiang Wei Ren Yan ping Ma Xin Cotes Robert O McDonald William M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China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Efficacy The Journal of ECT December 2012 28 4 206 2018 03 08 ISSN 1095 0680 doi 10 1097 YCT 0b013e31825957b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9 美国英语 127 0 127 1 杨永信网瘾中心再追踪 女孩唱舞娘也遭电击 科技 腾讯网 tech qq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15 南方周末 电击 可治网瘾 卫生部叫停 www infzm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6 129 0 129 1 Branigan Tania China bans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 used to cure young internet addicts the Guardian 2009 07 14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2 英语 网易 杨永信 神话 破灭背后的媒体漩涡 网易新闻 discover news 163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08 网易 新闻调查 曝光杨永信电击真相 网易科技 tech 163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3 03 经济半小时 杨永信网戒中心入账可达8100万 互联网 科技时代 新浪网 tech sina com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1 卫生部通知停止电刺激治疗 网瘾 技术临床应用 www gov cn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7 17 chinanews 盘点12起被曝光戒网瘾学校事件 9成涉体罚 致7人亡 中新网 www chinanews com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China internet addict death sparks fury BBC News 2017 08 14 2018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2 英国英语 存档副本 2010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15 存档副本 2010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8 外部連結 编辑上網成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網成癮的診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現實與虛幻 網路沉迷輔導 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 繁體中文 沒有FB不能活 全球3億人臉書成癮 繁體中文 參見 编辑 互联网主题 社会主题 心理学主题 医学主题 精神鸦片 社交恐懼症 隱蔽青年 宅男 網民 杨永信 陶宏开 延宕 低頭族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另一種網路成癮現象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网络成瘾症 amp oldid 7647987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