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約翰·穆德

约翰·穆德John Raleigh Mott,1865年5月25日—1955年1月31日)美國的基督教領袖、[1]佈道家及社會工作者。為十九和二十世紀基督教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最為重要的人物。[2]他曾長期領導基督教青年會(YMCA)和學生志願宣教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組織國內外青年投入宣教及社會服務工作。他又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曾主持歷史性的愛丁堡宣教會議(Edinburgh Missionary Conference, 1910年),聯合各宗派在宣教大使命下合一,此一會議成為二十世紀教會合一運動的起頭,並啟發及指示了許多二十世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重要人物。[3]當1948年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hristian Council)成立時,大會尊崇他對教會合一運動的偉大貢獻,而推舉他為終身榮譽會長。他也在1946年獲頒诺贝尔和平奖,以表揚對跨越國界溝通與事工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4]

穆德

生平 编辑

穆德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洛克蘭,隨後與經營木材生意的父母(John Mott, Sr.和Elmira (Dodge) Mott)搬遷至愛阿華州的普斯維爾(Postville,Iowa),其父並被選認為該鎮第一位市長, 家境經濟環境頗為優裕。穆德和父親及兩位姊姊是在1879年2月,愛阿華州青年會所舉辦的跨宗派佈道聚會中,因著貴格派奮興佈道家狄堅(J. W. Dean)的佈道會中決志,此後成為熱心的信徒。[5]十五歲時就讀上愛阿華大學(Upper Iowa University)的預備班,成為該校青年會創會成員,這是一所位於費耶特的小型衛理公會預備學校和學院。他是該校歷史和文學的學生,就讀期間在辯論和演講比賽中也有出色的成績。[4]1885年轉學至康乃爾大學,也先後被選為該校青年會的主席及副主席。在就讀大學期間曾修讀希臘文及一些神學科目,但其一生未曾接受正規神學訓練,也未接受任何宗派按立。[6]次年1月14日他參加了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C. T. Studd)所主領的聚會。施達德的一句話深入他心:「你為自己求大事嗎?不要求這些。你要先求上帝的國。」[7],穆德決志參與海外宣教行列。 這次決志後,穆德改變生活作息,美日至少研讀聖經一小時,並利用星期日前往監獄義務性主持聚會。同年暑假,他參加了大奮興佈道家慕廸(Dwight L. Moody)在麻州北田(Northfield)營地所舉行的大專夏令聖經聚會,在為其一個月的聚會中有一百位青年學生決志要成為海外宣教士,他是其中之一。

大學畢業後穆德投身加入基督教青年會擔任巡迴幹事,主責各大專院校青年會的聯繫工作,穆德任職巡迴幹事一年後,升任為高級學生幹事,主責青年會海外拓展工作。在1890-91年間穆德就累積了三萬一千英里的旅行里程,參與了二十三個會議或營會,接觸了上千位的學生。[8]在與各地學生領袖的接觸後,促使穆德有了成立普世學生組織的夢想。

1895年穆德前往歐洲,在8月17日於瑞典瓦士敦納城堡(Vadstena Castle),與別的國家的領袖組織了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SCF,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穆德在會中被選任為總幹事,此後穆德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世界巡迴,在此期間他先訪問了歐洲國家,而後訪問中東、錫蘭、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地,分別倡議及協助成立了印度與錫蘭、澳洲學生聯會。造訪中國和日本,[7]並將他的行程報告編撰成書《征服世界的戰略要點:與基督教進步有關的大學和學院,1897》。[9]其後任職該職務二十八年直到1922年。

1910年6月10日的蘇格蘭愛丁堡,在穆德與其他來自各國一千二百位差會代表、宣教士與教會領袖參與討論下,穆德作為會議主席,主持並在會議中報告會議成果:再次確認向未信基督的民族傳福音是教會最高的使命,全世界各地教會及信徒必須共同合作,才能更快更有效達成使命。[10]

另有一插曲,在愛丁堡大會後,1912-13年穆德做了一次重要的環球之旅,目的在於宣傳愛丁堡續行委辦會的異象,協助各國成立全國性基督教組職級學生佈道工作;[11]也在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舉辦了 21 次區域性宣教大會。在1912 年,當時一位對表示支持的白星航運公司的官員,想提供鐵達尼號的免費船票給穆德和他的一位同事,但他們拒絕了,並選擇乘坐了較小且內裝較為樸實的拉普蘭號。根據霍華德·霍普金斯的傳記,在紐約市聽到這個消息後,兩人對視一眼,說:“上帝一定有更多的工作要我們去做。”[12]

1928年穆德在國際宣教協會於耶路撒冷舉行的會議後宣布退休,離開基督教青年會的工作。但仍持續在全球各地主持講座,並將講稿印刷出版。穆德對基督教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貢獻,是在青年及宣教方面,同時也在平信徒運動與跨宗派合作上,有著極為重大的貢獻。[13]

1946年12月穆德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以表揚對跨越國界溝通與事工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7]

穆德於1955年1月31日安息主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美秀,段琦,文庸,樂峰等,《基督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P382。
  2.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香港:明風出版,1998),P318。
  3. ^ 華爾克(Williston Walker),《基督教會史》,謝受靈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0),P924-5。
  4. ^ 4.0 4.1 MLA 風格:John R. Mott – Facts。諾貝爾獎.org。諾貝爾媒體 AB 2021。週五。2021 年 6 月 11 日。<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eace/1946/mott/fac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P320。
  6.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P319。
  7. ^ 7.0 7.1 7.2 Frederick W. Haberman,諾貝爾講座,和平 1926-1950。
  8. ^ 同上,P324。
  9.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P330。
  10.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P334。
  11. ^ 同上,P334。
  12. ^ Greg Daugherty (March 2012). "Seven Famous People Who Missed the Titanic". Smithsonian Magazine.
  13. ^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P336。

約翰, 穆德, 约翰, 穆德, john, raleigh, mott, 1865年5月25日, 1955年1月31日, 美國的基督教領袖, 佈道家及社會工作者, 為十九和二十世紀基督教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最為重要的人物, 他曾長期領導基督教青年會, ymca, 和學生志願宣教運動,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組織國內外青年投入宣教及社會服務工作, 他又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曾主持歷史性的愛丁堡宣教會議, edinburgh, missionary, conference, 1910. 约翰 穆德 John Raleigh Mott 1865年5月25日 1955年1月31日 美國的基督教領袖 1 佈道家及社會工作者 為十九和二十世紀基督教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最為重要的人物 2 他曾長期領導基督教青年會 YMCA 和學生志願宣教運動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組織國內外青年投入宣教及社會服務工作 他又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曾主持歷史性的愛丁堡宣教會議 Edinburgh Missionary Conference 1910年 聯合各宗派在宣教大使命下合一 此一會議成為二十世紀教會合一運動的起頭 並啟發及指示了許多二十世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重要人物 3 當1948年普世教会协会 World Christian Council 成立時 大會尊崇他對教會合一運動的偉大貢獻 而推舉他為終身榮譽會長 他也在1946年獲頒诺贝尔和平奖 以表揚對跨越國界溝通與事工合作 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 4 穆德生平 编辑穆德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洛克蘭 隨後與經營木材生意的父母 John Mott Sr 和Elmira Dodge Mott 搬遷至愛阿華州的普斯維爾 Postville Iowa 其父並被選認為該鎮第一位市長 家境經濟環境頗為優裕 穆德和父親及兩位姊姊是在1879年2月 愛阿華州青年會所舉辦的跨宗派佈道聚會中 因著貴格派奮興佈道家狄堅 J W Dean 的佈道會中決志 此後成為熱心的信徒 5 十五歲時就讀上愛阿華大學 Upper Iowa University 的預備班 成為該校青年會創會成員 這是一所位於費耶特的小型衛理公會預備學校和學院 他是該校歷史和文學的學生 就讀期間在辯論和演講比賽中也有出色的成績 4 1885年轉學至康乃爾大學 也先後被選為該校青年會的主席及副主席 在就讀大學期間曾修讀希臘文及一些神學科目 但其一生未曾接受正規神學訓練 也未接受任何宗派按立 6 次年1月14日他參加了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 C T Studd 所主領的聚會 施達德的一句話深入他心 你為自己求大事嗎 不要求這些 你要先求上帝的國 7 穆德決志參與海外宣教行列 這次決志後 穆德改變生活作息 美日至少研讀聖經一小時 並利用星期日前往監獄義務性主持聚會 同年暑假 他參加了大奮興佈道家慕廸 Dwight L Moody 在麻州北田 Northfield 營地所舉行的大專夏令聖經聚會 在為其一個月的聚會中有一百位青年學生決志要成為海外宣教士 他是其中之一 大學畢業後穆德投身加入基督教青年會擔任巡迴幹事 主責各大專院校青年會的聯繫工作 穆德任職巡迴幹事一年後 升任為高級學生幹事 主責青年會海外拓展工作 在1890 91年間穆德就累積了三萬一千英里的旅行里程 參與了二十三個會議或營會 接觸了上千位的學生 8 在與各地學生領袖的接觸後 促使穆德有了成立普世學生組織的夢想 1895年穆德前往歐洲 在8月17日於瑞典瓦士敦納城堡 Vadstena Castle 與別的國家的領袖組織了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 WSCF 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 穆德在會中被選任為總幹事 此後穆德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世界巡迴 在此期間他先訪問了歐洲國家 而後訪問中東 錫蘭 印度 澳洲 紐西蘭等地 分別倡議及協助成立了印度與錫蘭 澳洲學生聯會 造訪中國和日本 7 並將他的行程報告編撰成書 征服世界的戰略要點 與基督教進步有關的大學和學院 1897 9 其後任職該職務二十八年直到1922年 1910年6月10日的蘇格蘭愛丁堡 在穆德與其他來自各國一千二百位差會代表 宣教士與教會領袖參與討論下 穆德作為會議主席 主持並在會議中報告會議成果 再次確認向未信基督的民族傳福音是教會最高的使命 全世界各地教會及信徒必須共同合作 才能更快更有效達成使命 10 另有一插曲 在愛丁堡大會後 1912 13年穆德做了一次重要的環球之旅 目的在於宣傳愛丁堡續行委辦會的異象 協助各國成立全國性基督教組職級學生佈道工作 11 也在印度 中國 日本和韓國舉辦了 21 次區域性宣教大會 在1912 年 當時一位對表示支持的白星航運公司的官員 想提供鐵達尼號的免費船票給穆德和他的一位同事 但他們拒絕了 並選擇乘坐了較小且內裝較為樸實的拉普蘭號 根據霍華德 霍普金斯的傳記 在紐約市聽到這個消息後 兩人對視一眼 說 上帝一定有更多的工作要我們去做 12 1928年穆德在國際宣教協會於耶路撒冷舉行的會議後宣布退休 離開基督教青年會的工作 但仍持續在全球各地主持講座 並將講稿印刷出版 穆德對基督教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貢獻 是在青年及宣教方面 同時也在平信徒運動與跨宗派合作上 有著極為重大的貢獻 13 1946年12月穆德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以表揚對跨越國界溝通與事工合作 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 7 穆德於1955年1月31日安息主懷 参考文献 编辑 王美秀 段琦 文庸 樂峰等 基督教史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6 P382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香港 明風出版 1998 P318 華爾克 Williston Walker 基督教會史 謝受靈譯 香港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70 P924 5 4 0 4 1 MLA 風格 John R Mott Facts 諾貝爾獎 org 諾貝爾媒體 AB 2021 週五 2021 年 6 月 11 日 lt https www nobelprize org prizes peace 1946 mott fac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t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P320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P319 7 0 7 1 7 2 Frederick W Haberman 諾貝爾講座 和平 1926 1950 同上 P324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P330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P334 同上 P334 Greg Daugherty March 2012 Seven Famous People Who Missed the Titanic Smithsonian Magazine 梁家麟 基督教會史略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P33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約翰 穆德 amp oldid 726326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