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英語:Brutalism,又称蠻橫主義粗犷主义)是一種起源於1950年代英國建筑风格[1][2][3][4][5],主要興起於戰後重建項目,特別在戰後的共產主義國家中廣泛使用而聞名。被視為建築流派的一種,可歸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當中,其特色包括由功能主义發展而來的極簡主義結構,突顯出建筑材料结构工程的裸露,避免裝飾性設計。[6][7]此風格常使用未塗漆的钢筋混凝土[8][7],呈現角形幾何形狀和主要單色調色板,同時還使用其他材料如鋼材木材玻璃等。[9]

粗野主义
年份全球(1950-1970年代)

粗獷主義的起源源自現代主義運動,被視為對1940年代建築懷舊情感的反應[10]。該詞最早由英國建築師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英语Alison_and_Peter_Smithson的計畫和理論著作提出,用於形容他們對設計的創新方法。建築評論家雷納·班漢姆英语Reyner_Banham在1955年進一步推廣了這一運動,將其與法語詞語「béton brut」(清水混凝土)和「art brut」(非主流藝術)聯繫。[11][12]隨後,粗獷主義主由史密森夫婦、匈牙利出生的埃爾諾·戈德芬格英语Ernő Goldfinger、英國的查姆伯林·鮑威爾和邦英语Chamberlin,_Powell_and_Bon建築公司等建築師發展,有時與其他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品相呼應,如法國-瑞士的勒·柯布西耶、愛沙尼亞-美國的路易斯·康、德國-美國的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芬蘭的阿尔瓦尔·阿尔托等人。[7][13]

在英國,粗獷主義受到社会主义原則影響的實用、低成本公營住宅的設計中得到體現,並迅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東歐[14][6][7][15]。粗獷主義的設計最常見於機構建築,如省議會、公共工程項目、大學圖書館法院市政廳。這一運動的流行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下降,有些人將其與都市衰退極權主義聯繫在一起。粗獷主義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國家中的流行,歸因於將傳統風格與資產階級聯想在一起,而混凝土則強調平等。[16]


歷史上,粗獷主義的評價有著多個分歧;部分特定建築以及整個運動都受到一系列批評(通常被描述為『冷漠』或『無靈魂』),但也得到了建築師和當地社區的支持,近幾十年來,這一運動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2006年,一些波士頓建築師呼籲將這一風格重新定位為「英勇建築」,以擺脫「粗獷」這一術語的負面含義。[17]同時許多粗獷建築已成為文化偶像,獲得了受保護的地位。

歷史 编辑

這一詞彙最早由瑞典建築師漢斯·阿斯普隆德(Hans Asplund)所起,以描述烏普薩拉的建築“Villa Göth”(1950年建成)。當時他所用的是瑞典語“nybrutalism”(新粗野主義),後來迈克尔·文特里斯等英格蘭建築師也埰用了這一名稱。其概念在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手上得到進一步發展[18][19]。建築評論家雷納·班海姆在1966年出版《The New Brutalism: Ethic or Aesthetic?》一書,使得這個詞彙流傳開。[19]

勒·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法院。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打磨,甚至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

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爵士(莱汉姆住宅)、美国保罗·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系馆)、美国路易·康(李查醫學研究中心)、德国哥特佛萊德·伯姆日本前川国男(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会馆)及其学生丹下健三(山梨县文化会馆)等人。

在前蘇聯國家的建築師中,設計這種建築不單單是為了藝術,而是因為共產黨為了應付大量建設需求,產生了政治意味濃厚的赫鲁晓夫楼所致,成為了社會主義影響地區的主要風格。

亞洲例子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Reclaiming Polish Brutalism: Discover the Emblems of Communism. ArchDaily. 28 October 2018 [18 October 2023] (美国英语). 
  2. ^ Larsson, Naomi. Socialist modernism: remember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astern bloc. The Guardian. 6 August 2023 [18 October 2023].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3. ^ Definition of BRUTALISM. www.merriam-webster.com. [2019-07-11] (英语). 
  4. ^ Bull, Alun, What is Brutalism?, 8 November 2013 [10 October 2018] 
  5. ^ Đorđe, Alfirević & Simonović Alfirević, Sanja: Brutalism in Serbian Architecture: Style or Necessity? Facta Universitatis: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iš), Vol. 15, No. 3 (2017), pp. 317–331.
  6. ^ 6.0 6.1 Hopkins, Owen. The Dezeen guide to Brutalist architecture. Dezeen. 10 September 2014 [19 April 2020]. 
  7. ^ 7.0 7.1 7.2 7.3 Editorial Staff. Brutalist architecture - a retrospectiv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19 April 2020]. 
  8. ^ Brutalist Architecture London | A Guide To Brutalism. 20 Bedford Way. 2014-06-23 [2020-05-11] (英国英语). 
  9. ^ Harwood, Elain. The concrete truth? Brutalism can be beautiful. BBC Arts. [11 May 2020]. 
  10. ^ Rasmus Wærn. Guide till Sveriges Arkitektur : Byggnadskonst Under 1000 År. Stockholm: Arkitektur Förlag. 2001. ISBN 9789186050559. 
  1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Snyder, Michael. The Unexpectedly Tropical History of Brutalism. The New York Times. 15 August 2019 [11 May 2020]. 
  13. ^ A Movement in a Moment: Brutalism | Architecture | Agenda. Phaidon. [2020-05-11]. 
  14. ^ Andrei, Mihai. Brutalist architecture and its unusual, raw appeal. ZME Science. 15 May 2022 [18 October 2023] (美国英语). 
  15. ^ Plitt, Amy. The history of Brutalist architecture in NYC affordable housing. Curbed NY. 11 November 2019 [30 April 2020] (英语). 
  16. ^ Levanier, Johnny. Brutalism in design: its history and evolution in modern websites. 99designs. 
  17. ^ Byrnes, Mark. The Case for Calling Brutalism 'Heroic' Instead. Bloomberg.com. 25 November 2015 [2020-06-01] (英语). 
  18. ^ Meades, Jonathan. . The Guardian. 13 February 2014 [11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19. ^ 19.0 19.1 Golan 2003, p.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omy Golan, Historian of the Immediate Future: Reyner Banham – Book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rt Bulletin June 2003, Retrieved 29 December 2014

外部連結 编辑

  • BRUTALISM: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錄世界各地的粗野主義建築
  • "The incredible hulks: Jonathan Meades' A-Z of Brutal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om Here to Modern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unkers, Brutalism and Bloodymindedness" 2-part BBC Document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ymbols in Transition" Documentary film regarding the post-89 handling of the political symbols and buildings of eastern Europ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New Brutalism" Brutalist, Rationalist, Modernist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永久失效連結]
  • Ontario Architecture: Brutal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oogle Community "Architecture of Brutalism" – many current photographs and lin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粗野主义, 英語, brutalism, 又称蠻橫主義或粗犷主义, 是一種起源於1950年代英國的建筑风格, 主要興起於戰後重建項目, 特別在戰後的共產主義國家中廣泛使用而聞名, 被視為建築流派的一種, 可歸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當中, 其特色包括由功能主义發展而來的極簡主義結構, 突顯出建筑材料和结构工程的裸露, 避免裝飾性設計, 此風格常使用未塗漆的钢筋混凝土或磚, 呈現角形幾何形狀和主要單色調色板, 同時還使用其他材料如鋼材, 木材和玻璃等, 由上依序, 特雷莎, 卡雷尼奧文化中心, 波士頓市政廳, 與栖息地67. 粗野主义 英語 Brutalism 又称蠻橫主義或粗犷主义 是一種起源於1950年代英國的建筑风格 1 2 3 4 5 主要興起於戰後重建項目 特別在戰後的共產主義國家中廣泛使用而聞名 被視為建築流派的一種 可歸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當中 其特色包括由功能主义發展而來的極簡主義結構 突顯出建筑材料和结构工程的裸露 避免裝飾性設計 6 7 此風格常使用未塗漆的钢筋混凝土或磚 8 7 呈現角形幾何形狀和主要單色調色板 同時還使用其他材料如鋼材 木材和玻璃等 9 粗野主义由上依序 特雷莎 卡雷尼奧文化中心 波士頓市政廳 與栖息地67年份全球 1950 1970年代 粗獷主義的起源源自現代主義運動 被視為對1940年代建築懷舊情感的反應 10 該詞最早由英國建築師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 英语 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 的計畫和理論著作提出 用於形容他們對設計的創新方法 建築評論家雷納 班漢姆 英语 Reyner Banham 在1955年進一步推廣了這一運動 將其與法語詞語 beton brut 清水混凝土 和 art brut 非主流藝術 聯繫 11 12 隨後 粗獷主義主由史密森夫婦 匈牙利出生的埃爾諾 戈德芬格 英语 Erno Goldfinger 英國的查姆伯林 鮑威爾和邦 英语 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 建築公司等建築師發展 有時與其他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品相呼應 如法國 瑞士的勒 柯布西耶 愛沙尼亞 美國的路易斯 康 德國 美國的路德維希 密斯 凡德羅和芬蘭的阿尔瓦尔 阿尔托等人 7 13 在英國 粗獷主義受到社会主义原則影響的實用 低成本公營住宅的設計中得到體現 並迅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 尤其是東歐 14 6 7 15 粗獷主義的設計最常見於機構建築 如省議會 公共工程項目 大學 圖書館 法院和市政廳 這一運動的流行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下降 有些人將其與都市衰退和極權主義聯繫在一起 粗獷主義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國家中的流行 歸因於將傳統風格與資產階級聯想在一起 而混凝土則強調平等 16 歷史上 粗獷主義的評價有著多個分歧 部分特定建築以及整個運動都受到一系列批評 通常被描述為 冷漠 或 無靈魂 但也得到了建築師和當地社區的支持 近幾十年來 這一運動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2006年 一些波士頓建築師呼籲將這一風格重新定位為 英勇建築 以擺脫 粗獷 這一術語的負面含義 17 同時許多粗獷建築已成為文化偶像 獲得了受保護的地位 目录 1 歷史 2 亞洲例子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這一詞彙最早由瑞典建築師漢斯 阿斯普隆德 Hans Asplund 所起 以描述烏普薩拉的建築 Villa Goth 1950年建成 當時他所用的是瑞典語 nybrutalism 新粗野主義 後來迈克尔 文特里斯等英格蘭建築師也埰用了這一名稱 其概念在英国的史密森夫妇 Alison amp Peter Smithson 手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18 19 建築評論家雷納 班海姆在1966年出版 The New Brutalism Ethic or Aesthetic 一書 使得這個詞彙流傳開 19 勒 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 没有修饰 预制板没有打磨 甚至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 受 粗野主义 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 斯特林爵士 莱汉姆住宅 美国的保罗 鲁道夫 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美国的路易 康 李查醫學研究中心 德国的哥特佛萊德 伯姆 日本的前川国男 京都文化会馆 东京文化会馆 及其学生丹下健三 山梨县文化会馆 等人 在前蘇聯國家的建築師中 設計這種建築不單單是為了藝術 而是因為共產黨為了應付大量建設需求 產生了政治意味濃厚的赫鲁晓夫楼所致 成為了社會主義影響地區的主要風格 亞洲例子 编辑 nbsp 新加坡珍珠苑 英语 Pearl Bank Apartments 已拆卸 nbsp 菲律賓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大樓 nbsp 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nbsp 台灣三信家商波浪大樓 nbsp 香港中文大學胡忠多媒體圖書館参考文献 编辑 Reclaiming Polish Brutalism Discover the Emblems of Communism ArchDaily 28 October 2018 18 October 2023 美国英语 Larsson Naomi Socialist modernism remember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astern bloc The Guardian 6 August 2023 18 October 2023 ISSN 0261 3077 英国英语 Definition of BRUTALISM www merriam webster com 2019 07 11 英语 Bull Alun What is Brutalism 8 November 2013 10 October 2018 Đorđe Alfirevic amp Simonovic Alfirevic Sanja Brutalism in Serbian Architecture Style or Necessity Facta Universitatis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is Vol 15 No 3 2017 pp 317 331 6 0 6 1 Hopkins Owen The Dezeen guide to Brutalist architecture Dezeen 10 September 2014 19 April 2020 7 0 7 1 7 2 7 3 Editorial Staff Brutalist architecture a retrospectiv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19 April 2020 Brutalist Architecture London A Guide To Brutalism 20 Bedford Way 2014 06 23 2020 05 11 英国英语 Harwood Elain The concrete truth Brutalism can be beautiful BBC Arts 11 May 2020 Rasmus Waern Guide till Sveriges Arkitektur Byggnadskonst Under 1000 Ar Stockholm Arkitektur Forlag 2001 ISBN 9789186050559 引证错误 没有为名为 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Snyder Michael The Unexpectedly Tropical History of Brutalism The New York Times 15 August 2019 11 May 2020 A Movement in a Moment Brutalism Architecture Agenda Phaidon 2020 05 11 Andrei Mihai Brutalist architecture and its unusual raw appeal ZME Science 15 May 2022 18 October 2023 美国英语 Plitt Amy The history of Brutalist architecture in NYC affordable housing Curbed NY 11 November 2019 30 April 2020 英语 Levanier Johnny Brutalism in design its history and evolution in modern websites 99designs Byrnes Mark The Case for Calling Brutalism Heroic Instead Bloomberg com 25 November 2015 2020 06 01 英语 Meades Jonathan The incredible hulks Jonathan Meades A Z of brutalism The Guardian 13 February 2014 11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9 19 0 19 1 Golan 2003 p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my Golan Historian of the Immediate Future Reyner Banham Book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rt Bulletin June 2003 Retrieved 29 December 2014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粗獷主義建築BRUTALISM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記錄世界各地的粗野主義建築 The incredible hulks Jonathan Meades A Z of Brutalis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Here to Modernit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nkers Brutalism and Bloodymindedness 2 part BBC Document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ymbols in Transition Documentary film regarding the post 89 handling of the political symbols and buildings of eastern Europ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Brutalism Brutalist Rationalist Modernist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永久失效連結 Ontario Architecture Brutalis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oogle Community Architecture of Brutalism many current photographs and link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粗野主义 amp oldid 798757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