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

约瑟夫·海顿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目錄7b之2,或作品101[註 1])作於1783年,是海頓為尼古劳斯·埃施特哈齐宮廷麾下的首席大提琴安東寧·卡夫特(Antonín Kraft)特別創作的。古典時期的獨奏型協奏曲作品以鋼琴、小提琴為大宗,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不但是當代少見的例子,也是大提琴文獻中重要的協奏曲代表。[註 2]

這首作品的原創性曾受到質疑,有觀點認為實際的創作者是卡夫特,海頓僅是托名。[3]1951年,作品的手稿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被發現,此一討論遂塵埃落定。[註 3]

分析

相較於早期所寫的第1號大提琴協奏曲(六〇年代),第2號的音樂較接近古典主義風格,織度上也以主音音樂手法為主。[註 4]此曲每個樂章皆有裝飾奏,在演奏技法上應用了許多高把位、雙弦奏法,亦是當代一大特色。

今日演奏此曲時所採用的編曲,多為1890年版。[註 5]

配器

  • 獨奏大提琴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0 2 0 0—2 0 0 0—str"。[5]

樂章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為古典協奏曲標準的三樂章體裁:

  1.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2. 慢板(Adagio)
  3.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Cello Concerto in D, 1st movement
John Michel[譯名請求]演奏大提琴

Cello Concerto in D, 3rd movement
John Michel演奏大提琴

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请参见媒體幫助
第一樂章

D大調, 
 
拍子,中庸的快板,奏鳴曲式

溫暖閑適的音樂。採取雙呈示部的形式(常見於古典時期協奏曲作品),使得此樂章的篇幅甚長,超過其餘二樂章的總和。

多名演奏家曾為第一樂章撰寫裝飾奏,使用較為廣泛的是Maurice Gendron[譯名請求]的版本。

第二樂章

A大調, 
 
拍子,慢板

第二樂章所採的速度較大多數的海頓慢板樂章更慢。[註 6]

第三樂章

D大調, 
 
拍子,輪旋曲

此樂章的獨奏是全曲最為困難的一段,結合了高把位、雙音、琶音等技巧,挑戰甚大。然而不同於第1號協奏曲華麗的結束,此樂章以相對平穩的語氣作結。

商業錄音

註釋

  1. ^ 作品101並不是海頓的編號,而是出版商所附加。[1]:116
  2. ^ 此曲與舒曼、德弗乍克作品並稱「三大」,其餘兩者皆是浪漫主義作品,海頓是唯一的古典代表。[2]:17
  3. ^ 除了作品手稿之外,根據手稿所出版的印刷譜(1806年)亦支持了海頓的創作可信度。[2]:18[4]:34
  4. ^ 由於第1號、第2號之間的風格差距太大,一度有論者認為這點正是第2號並非出自海頓之手的「證據」。
  5. ^ 由比利時人朱貝爾所編,附加了長笛、單簧管和低音管等木管樂器。[1]:116
  6. ^ 海頓筆下大部分的慢板樂章皆採行板(andante)。不同於今日的理解,行板在當代是較快的一種速度。

參考資料

參照
  1. ^ 1.0 1.1 邵義強維基數據所列Q114389319. 協奏曲欣賞 上. 台北市: 全音樂譜出版社. 1975. 
  2. ^ 2.0 2.1 劉慧芬. 探討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1 (碩士论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9. 
  3. ^ Donald Tovey,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Concertos.
  4. ^ 李凡萱. 海頓《第二號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之分析與詮釋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 
  5.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178. ISBN 0-8108-3228-3. 

參見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 约瑟夫, 海顿的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目錄7b之2, 或作品101, 作於1783年, 是海頓為尼古劳斯, 埃施特哈齐宮廷麾下的首席大提琴安東寧, 卡夫特, antonín, kraft, 特別創作的, 古典時期的獨奏型協奏曲作品以鋼琴, 小提琴為大宗, 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不但是當代少見的例子, 也是大提琴文獻中重要的協奏曲代表, 這首作品的原創性曾受到質疑, 有觀點認為實際的創作者是卡夫特, 海頓僅是托名, 1951年, 作品的手稿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被發現, 此一討論遂塵埃落定,. 约瑟夫 海顿的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目錄7b之2 或作品101 註 1 作於1783年 是海頓為尼古劳斯 埃施特哈齐宮廷麾下的首席大提琴安東寧 卡夫特 Antonin Kraft 特別創作的 古典時期的獨奏型協奏曲作品以鋼琴 小提琴為大宗 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不但是當代少見的例子 也是大提琴文獻中重要的協奏曲代表 註 2 這首作品的原創性曾受到質疑 有觀點認為實際的創作者是卡夫特 海頓僅是托名 3 1951年 作品的手稿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被發現 此一討論遂塵埃落定 註 3 目录 1 分析 1 1 配器 1 2 樂章 2 商業錄音 3 註釋 4 參考資料 5 參見 6 外部連結分析 编辑相較於早期所寫的第1號大提琴協奏曲 六 年代 第2號的音樂較接近古典主義風格 織度上也以主音音樂手法為主 註 4 此曲每個樂章皆有裝飾奏 在演奏技法上應用了許多高把位 雙弦奏法 亦是當代一大特色 今日演奏此曲時所採用的編曲 多為1890年版 註 5 配器 编辑 獨奏大提琴木管 雙簧管 2 銅管 法國號 2 弦樂器 依照工具書 管弦樂作品手冊 指示 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 0 2 0 0 2 0 0 0 str 5 樂章 编辑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為古典協奏曲標準的三樂章體裁 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慢板 Adagio 輪旋曲 快板 Rondo Allegro Cello Concerto in D 1st movement source source John Michel 譯名請求 演奏大提琴Cello Concerto in D 3rd movement source source John Michel演奏大提琴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 请参见媒體幫助 第一樂章D大調 拍子 中庸的快板 奏鳴曲式溫暖閑適的音樂 採取雙呈示部的形式 常見於古典時期協奏曲作品 使得此樂章的篇幅甚長 超過其餘二樂章的總和 多名演奏家曾為第一樂章撰寫裝飾奏 使用較為廣泛的是Maurice Gendron 譯名請求 的版本 第二樂章A大調 拍子 慢板第二樂章所採的速度較大多數的海頓慢板樂章更慢 註 6 第三樂章D大調 拍子 輪旋曲此樂章的獨奏是全曲最為困難的一段 結合了高把位 雙音 琶音等技巧 挑戰甚大 然而不同於第1號協奏曲華麗的結束 此樂章以相對平穩的語氣作結 商業錄音 编辑年份 大提琴 樂團 廠牌 備註1987 海因里希 席夫 圣马丁室内乐团 内维尔 马里纳1983 林恩 哈瑞爾1981 馬友友 英國室內樂團 Jose Luis Garcia 譯名請求 1983 朱利安 劳埃德 韦伯 英國室內樂團1982 Christophe Coin 譯名請求 古乐学院乐团 英语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克利斯朵夫 霍格伍德 Decca1999 姆斯季斯拉夫 列奥波尔多维奇 罗斯特罗波维奇 圣马丁室内乐团 Iona Brown 譯名請求 2004 Jean Guihen Queyras 譯名請求 弗萊堡巴洛克樂團 英语 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 Petra Mullejans 譯名請求 Harmonia mundi1998 史蒂芬 伊瑟利斯 英语 Steven Isserlis 1991 楚爾斯 莫克 挪威室內樂團 英语 Det Norske Kammerorkester Iona Brown 譯名請求 1990 Anner Bylsma Deutsche harmonia mundi1964 皮埃爾 富尼耶 英语 Pierre Fournier 琉森節慶樂團 魯道夫 包加納 英语 Rudolf Baumgartner Deutsche Grammophon亚诺什 斯塔克Emanuel Feuermann 譯名請求 2011 楊文信1986 米沙 麦斯基 歐洲室內樂團 Deutsche Grammophon1998 杰奎琳 杜 普蕾 伦敦交响乐团 约翰 巴比罗利 此列表不完整 欢迎您扩充内容 註釋 编辑 作品101並不是海頓的編號 而是出版商所附加 1 116 此曲與舒曼 德弗乍克作品並稱 三大 其餘兩者皆是浪漫主義作品 海頓是唯一的古典代表 2 17 除了作品手稿之外 根據手稿所出版的印刷譜 1806年 亦支持了海頓的創作可信度 2 18 4 34 由於第1號 第2號之間的風格差距太大 一度有論者認為這點正是第2號並非出自海頓之手的 證據 由比利時人朱貝爾所編 附加了長笛 單簧管和低音管等木管樂器 1 116 海頓筆下大部分的慢板樂章皆採行板 andante 不同於今日的理解 行板在當代是較快的一種速度 參考資料 编辑參照 1 0 1 1 邵義強 維基數據所列 Q114389319 協奏曲欣賞 上 台北市 全音樂譜出版社 1975 2 0 2 1 劉慧芬 探討海頓 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作品101 碩士论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9 Donald Tovey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Concertos 李凡萱 海頓 第二號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之分析與詮釋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178 ISBN 0 8108 3228 3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參見 编辑 古典音乐主题 海頓協奏曲作品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 海頓 amp oldid 7540502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