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是二十世紀德國二度對盧森堡大公國發動的首次軍事佔領。1914年8月起至1918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盧森堡國境完全被德意志帝國所侵佔。德國政府對此辯稱是為了支援他們鄰近法國軍隊,但無論是當時或現今的盧森堡人,普遍不認同德國的說法。

盧森堡人在停戰後,慶祝盧森堡解放並迎接協約國軍隊的到來,1918年9月。

在此期間,盧森堡仍保有其政府與政治體制,但皆受德國軍隊操弄。雖然遭到專橫霸道的侵占,盧森堡人仍盡其所能、嘗試過著正常的生活。政黨則將精力投身於其他事務上,如經濟教育與憲法改革等。

盧森堡的國內政治環境在已任27年首相保羅·艾申逝後雪上加霜、更顯混亂。艾申的驟逝,加上德軍撤出國境,盧森堡接連出現了短命政府,終結以叛亂,並產生憲法動盪的情況。

背景 编辑

1867年倫敦條約後,盧森堡成為一個明顯的中立國。在盧森堡危機中,普魯士阻止法國荷蘭購買盧森堡大公國,而盧森堡的中立性被當時的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承認,他表示:「在盧森堡要塞被拆除的條件下,我們換來盧森堡的中立地位,並且其中立性會被永久保證」。[1]

侵略 编辑

艾申政府 编辑

艾申之後 编辑

戰後 编辑

海外的盧森堡人 编辑

參見 编辑

  • 二次大戰德軍佔領盧森堡

注釋 编辑

關於各第一手引用文獻的連結,包括演說稿、電報與往來急件等,可於「參考文獻」段落查詢。
  1. ^ Speech by Bismarck to the North German Reichstag (in German), 27 September 1867.

參考文獻 编辑

  • (法文)/(德文) 《德國侵占盧森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GWPDA,1998年5月21日。2006年7月23日查閱。
  • (英文) Calmes, Christian. 1815年至今的國家的創建. 盧森堡市: Saint-Paul. 1989. 
  • (英文) Dostert, Paul; Margue, Paul. (PDF). 盧森堡市: Service Information et Presse. 2002年9月 [2006年7月23日]. ISBN 2-87999-018-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年6月30日). 
  • (德文) Faber, Ernest. Luxemburg im Kriege 1914–1918. Mersch id=. 1932. 
  • (法文) Kreins, Jean-Marie. 盧森堡歷史 3版. 巴黎: 法國大學出版. 2003. ISBN 978-21-3053-852-3. 
  • (英文) O'Shaughnessy, Edith. 瑪麗·阿德萊德 — 盧森堡女大公、拿索女公爵. 倫敦: Jonathan Cape. 1932. 
  • (法文) Thewes, Guy. Les gouvernements du 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depuis 1848 (PDF) Édition limitée. 盧森堡市: Service Information et Presse. 2003年7月 [2006年7月23日]. ISBN 2-87999-118-8. (原始内容 (PDF)于2006年7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 此條目不完整, 請幫忙改善本條目, 或到討論頁去討論该條目的問題, 是二十世紀德國二度對盧森堡大公國發動的首次軍事佔領, 1914年8月起至1918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盧森堡國境完全被德意志帝國所侵佔, 德國政府對此辯稱是為了支援他們鄰近法國的軍隊, 但無論是當時或現今的盧森堡人, 普遍不認同德國的說法, 盧森堡人在停戰後, 慶祝盧森堡解放並迎接協約國軍隊的到來, 1918年9月, 在此期間, 盧森堡仍保有其政府與政治體制, 但皆受德國軍隊操弄, 雖然遭到專橫霸道的侵占, 盧. 此條目不完整 請幫忙改善本條目 或到討論頁去討論该條目的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是二十世紀德國二度對盧森堡大公國發動的首次軍事佔領 1914年8月起至1918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盧森堡國境完全被德意志帝國所侵佔 德國政府對此辯稱是為了支援他們鄰近法國的軍隊 但無論是當時或現今的盧森堡人 普遍不認同德國的說法 盧森堡人在停戰後 慶祝盧森堡解放並迎接協約國軍隊的到來 1918年9月 在此期間 盧森堡仍保有其政府與政治體制 但皆受德國軍隊操弄 雖然遭到專橫霸道的侵占 盧森堡人仍盡其所能 嘗試過著正常的生活 政黨則將精力投身於其他事務上 如經濟 教育與憲法改革等 盧森堡的國內政治環境在已任27年首相的保羅 艾申逝後雪上加霜 更顯混亂 艾申的驟逝 加上德軍撤出國境 盧森堡接連出現了短命政府 終結以叛亂 並產生憲法動盪的情況 目录 1 背景 2 侵略 3 艾申政府 4 艾申之後 5 戰後 6 海外的盧森堡人 7 參見 8 注釋 9 參考文獻背景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在1867年倫敦條約後 盧森堡成為一個明顯的中立國 在盧森堡危機中 普魯士阻止法國從荷蘭購買盧森堡大公國 而盧森堡的中立性被當時的普魯士首相奧托 馮 俾斯麥承認 他表示 在盧森堡要塞被拆除的條件下 我們換來盧森堡的中立地位 並且其中立性會被永久保證 1 侵略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艾申政府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艾申之後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戰後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海外的盧森堡人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需要扩充 參見 编辑 nbsp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题 二次大戰德軍佔領盧森堡注釋 编辑關於各第一手引用文獻的連結 包括演說稿 電報與往來急件等 可於 參考文獻 段落查詢 Speech by Bismarck to the North German Reichstag in German 27 September 1867 參考文獻 编辑 法文 德文 德國侵占盧森堡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WPDA 1998年5月21日 2006年7月23日查閱 英文 Calmes Christian 1815年至今的國家的創建 盧森堡市 Saint Paul 1989 英文 Dostert Paul Margue Paul 盧森堡大公國皇室 PDF 盧森堡市 Service Information et Presse 2002年9月 2006年7月23日 ISBN 2 87999 018 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年6月30日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德文 Faber Ernest Luxemburg im Kriege 1914 1918 Mersch id 1932 法文 Kreins Jean Marie 盧森堡歷史 3版 巴黎 法國大學出版 2003 ISBN 978 21 3053 852 3 英文 O Shaughnessy Edith 瑪麗 阿德萊德 盧森堡女大公 拿索女公爵 倫敦 Jonathan Cape 1932 法文 Thewes Guy Les gouvernements du Grand Duche de Luxembourg depuis 1848 PDF Edition limitee 盧森堡市 Service Information et Presse 2003年7月 2006年7月23日 ISBN 2 87999 118 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6年7月9日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 amp oldid 7846407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