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王安 (天启宦官)

王安(?年—1621年),字允逸,号宁宇,直隸保定府雄縣人,明末重要人物。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太監陳矩推薦,命為皇太子伴讀。當鄭貴妃謀立己子為皇太子,皇太子處於危機之時,多由王安保護。明光宗即位,擢司禮秉筆太監,並勸光宗重用東林黨人楊漣、劉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協助天啓將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住噦鸞宮。明光宗時期的司礼监秉筆太监、明熹宗時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為人剛直,與東林黨人士友善,勸明熹宗行善政,但由于身体多病,故逐漸失勢。他曾提拔許多宦官如魏忠賢曹化淳王体乾王裕民、惠進皋、楊公春等。後遭明熹宗的乳母客氏魏忠賢缢杀。

生平 编辑

王安最早隸屬於宦官馮保名下。萬曆六年(1578年)時選入內書堂讀書。

萬曆二十二年,王安由陳矩推薦給皇帝,受命為皇長子朱常洛的伴讀。當時鄭貴妃圖謀立自己生的兒子為太子,所以經常使人蒐集皇長子的過失。然而皇長子在王安周旋保護下,使得鄭貴妃一無所獲。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中午,張差手執木棍,闖進太子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張差被抓後供出是由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引進。因此人們便懷疑鄭貴妃欲謀殺太子。梃擊案發生後,鄭貴妃心懷恐懼。王安給太子起草詔書,頒下令旨,解除羣臣的疑慮,以安鄭貴妃之心,皇帝對此也甚為滿意。

明光宗即位後,王安被提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後,王安採用門客中書舍人汪文言的意見,勸皇帝實行各種有利於國家的政治措施,發帑金接濟邊費,起用忠直的大臣鄒元標、王德完等,朝廷內外都異口同聲的稱讚他品德好。大學士劉一燝、給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都很尊重他。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为帝后,提拔为司礼监秉筆太监。但明光宗即位一個月即駕崩,他的寵妃李選侍和心腹宦官李進忠等,圖謀挾持皇長子以擴張自己的權力,王安知曉後向楊漣揭發了這個陰謀。在楊漣和劉一燝等入內和光宗遺體告別時,王安騙李選侍把皇長子朱由校搶了出來,並擇吉日登帝位,是為明熹宗。後來又把李選侍從西宮遷到了另一宮中居住。

萬曆年間,魏忠賢淨身當了宦官,剛入宮時魏忠賢結交了王安名下的魏朝,並通過魏朝博得了王安的信任。在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為“對食”時,魏朝便被王安勒令退出。此後,魏忠賢與客氏日益得意,不過對於為人正直的王安也頗為忌憚,私下裏魏、客兩人也開始盤算着除掉王安。

天啓元年(1621年)五月,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禮監,王安根據過去的慣例加以推辭,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便趁機勸皇帝答應了王安的請求,接着又和魏忠賢圖謀殺死他。起初魏忠賢猶豫不忍下手,後經客氏的勸説拿定了主意,並唆使給事中霍維華抨擊王安,把王安降職充當南海子淨軍,而後以劉朝任南海子提督,讓他殺死王安。劉朝上任後下令不準給王安送食物,王安只好刨取籬笆底下的蘿蔔吃。三天後劉朝見王安還沒有被餓死,便直接缢殺了他。[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出自《酌中志·卷九正監蒙難紀略》。後葬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村北。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崇禎帝即位後,賜給王安祠堂的匾額為“昭忠”。

亲属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酌中志·卷九·正監蒙難紀略》

參考文獻 编辑

  • 《酌中志·卷九·正監蒙難紀略》

故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公諱安,字允逸,號寧宇,直隸保定府雄縣人。萬曆六年選入皇城內書堂讀書,撥司禮監為掌印馮太監保名下,已故秉筆曾任承天監守備太監杜茂照管。杜陝西人,耿介好學。監少之時,讀書習,多玩嬉,不勤苦,杜將監坐於凳上,用繩縛監股仿桌之兩腳,或書仿不中程,即以夏楚從事,其嚴督如此。及馮籍沒後,監以年幼未經退下,蓋張宏輩卵翼庇護之也。神廟二十年後,廉知監學問優博,性孤介,又有先監矩密薦,遂於光廟未膺冊立之前,御點為皇長子伴讀。光廟之乳媼姓曾,直隸人也。光廟升遐發引後,神主虞祭回,進德勝門,曾氏長跪路傍,伏塵號痛,時禮臣周道登等,大金吾駱思恭等感歎之。見吏科侯震暘疏,光廟生母恭妃王老娘娘居景陽宮,是以母子同住,曾氏毫無怠肆。光廟髫齔,曾氏即出宮不入矣。萬曆二十九年春,光廟移居慈慶宮,從此母子暌隔不相見,惟監擁護保衛之功為多。

及是年十月十五日,光廟膺冊立後,神廟點徐文兆為典璽局郎,韓本用為紀事,吳進忠為典璽局寫字,鄒義、王安、李實等伴讀,盧進為典膳,張忠、劉忠、劉朝等各為典兵等局官。陳應科、王輔等為近侍。及光廟大婚禮後,講讀漸稀,佞臣王輔、劉朝等日以鼓樂、毯馬、弓矢導引獻諛,甚而私向外廷指稱令旨,以囑托事情。初徐文兆與典兵張忠相爭,光廟奏聞,神廟震怒,俱降做淨軍墩鎖,皇貴妃鄭娘娘再三懇赦。後知其曲在張不在徐,遂復原職,而張忠遇赦不赦,至四十八年七月始釋,竟以病廢。此張忠非承奉張忠也,而徐文兆、盧進皆年老病卒。

先是萬曆四十幾年,王輔有罪,被東廠盧太監受奏,神廟下輔法司獄,輔在獄中益狂肆不悛,復將所使小廝打死,夜沉於井,事發問絞。至天啟六年,王體乾奉旨,五年大審,逆賢力救出之,後升天壽山定陵簽書,改姓馬,蓋輔亦監之仇也。所以逆賢臭味同焉。初光廟在青宮時,偶宮人王秋榮縊死,監執欲實奏神廟,而鄒義等恐滋事端,遂以病故奏聞。於是光廟每憚監嚴直,優禮雖加,而心疏畏之。乙卯五月挺擊時,光廟令旨稱本官云云。監視草也。神廟賜光廟銀數千兩以慰之,始升監玉帶。監是時已久謝病家居,幾年節冬至千秋等節,或入宮叩見,一日半日而已。近侍魏朝、施大用等皆監名下也。朝後改名王國,升管事,掌兵仗局印,天啟元年為逆賢所害。施大用素占風望氣,善躲閃得苟存。監既萬曆年間頻杜門養屙,時沉酣典籍,無書不窺,每寫扇送相知士大夫,而門多正人,凡事多效法先監之所為。先監形不魁梧,而耳白過面,兩目如曙星,闊口黑齒,然聲甚啞,十步之外人不能聞。監頗效其啞,蓋拘於惜氣養生之術,又以為先監之賢在皋陶之喑也,人多以此少之。

光廟登極,監匡輔秉政,凡潛邸著勞者各營求美印,監惟掌巾帽局一印,而納約自牖,知無不言。八月初六日,周朝瑞疏言「慎初三要」,光廟震怒,欲因金花銀兩杖朝瑞,賴監力救得降調。光廟孝養神廟皇貴妃鄭老娘娘於慈慶宮,及保全久事神廟管事牌子魏學顏、胡進、常雲等各升秩子告,及發內帑助邊,起鄒元標、王德元等議興大工。一月之間,善政種種,皆監獨力讚導之也。

監為人清臒多病,後服人參始漸腴,然不甚強壯,凡隨侍先帝朝講,皆賴人扶掖始行。初移宮時,亦曾聽魏朝之言,曲救逆賢之命,見《客魏始末》語中。監白皙,兩目炯炯,素與文書房金太監忠契厚,金所刊《御世仁風》列監名焉。逆賢擅政之日,此書人皆不敢蓄。後金亦蒙今上眷注,升秉筆御用監印。金性寬緩,而監性卞急,然同年契愛,無逾兩人者。先帝登極月餘,客氏寵伊始,曾欽賜客氏人參一袋,約重二三十斤,逆賢即攘奪抱赴監直房曰:天賜富貴,叩獻作湯用。其趨附諂諛如此。監自秦昌元年八月,至天啟元年五月,其直房先在乾清門裹之西南廊,後遷住於隆道閣西小房。每稱病靜坐,曾蒙先帝御書「輔朕為仁明之主」七字於扇以賜之。不常在御前,或有事,但挽拽一至而已。凡有文書,皆趙恩、張永齡等呈稟,監不開口明說,止於膝上或案上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間不能會意而致怒遭責者比比也。初監作伴讀時,杜任承天守備,叔侄曾失和,先監每調劑之。及監侍先帝奏薦杜某舊人多學,升秉筆未久任,以老病卒。又謀欲於留都,改葬馮太監骸骨未果而罹禍焉。監性雖峭直嚴急,然頗樂道人善,凡有寸長者,皆不忍泯。天啟元年三月,初興光廟陵工大工,秉筆高公諱時明者掌內官監印,恐不勝任而辭印之第三疏有曰:微臣局量已盈,敞車難以任重云云。監擊節賞之曰:破車硬著好,路兒化得妙。此誰筆也?高公曰:本監寫字劉時泰也。累臣原名時泰,避光廟年號改此。監曰:名下果無虛士,老公宜厚遇之。高公至直房隨喚累臣慰勉,以銀兩錢幣旌之,且顧左右曰:怎得滿皇城官人,多好學讀書,如劉長官,我方喜也。又先監矩於萬曆乙巳冬,奏請神廟重刊《大學衍義補》,至卒後十餘年始刊完。累臣曾具草募化同會之人,捐資印造,焚化一部,以慰泉下。供安一部,以示永久。其單前弁言乃己未年罪中語。監後見而愛之,遂留置之案側,凡夙望多學,如邊靜寧、趙思諸人,間指示之曰:此我華中有志懷本人也。其獎誘後人如此。

監於天啟元年五月得告,隨奉旨著掌司禮監印,乃眺遊西山,辭不即赴。其疏有云:臣願領罪不領官等語。蓋一腔忠憤氣稍不平,致小人乘隙,攘其印而阻於內,又有邪人建議於外而阻其出,仍復構謀陷害以畢其命。方逆賢欲下手殺監,尚懷前救命恩,猶預未忍時,王體乾急欲掌印,遂以危言動客氏,客氏密向逆賢曰:外邊或有人救他,聖心若一回,你我比西李何如?終吃他虧。賢意始決。遂降監南海子淨軍,即升劉朝南海子總提督,令代宋太監晉,以宋長者不忍殺監,而朝敢任之,亦以朝平素與監不合也。朝到任之後,遂禁其家人,絕其飲食,今日改調某園,明日改調某鋪,漸漸危迫。一二村民不忍監餒,或暗餉一糕一餅者,即痛遠斥之。監饑甚,自於籬落間[A12D]刨蘿蔔,袖藏於夜半竊食之,又數日不死。朝欲徼客、魏之喜,遂密授意於下手者撲而縊殺之,備見崇禎元年十二月內曹太監化淳等參丁紹等疏中。

初監奉有掌司禮監印之旨也,原擬疏辭,再奉溫旨即出,不意科臣霍維華有疏規刺,監以抄揭差名下曹公見高公。是時,高公已居林下,頗為谘嗟,然已無可奈何。又經略熊廷弼再起赴遼,雅敬重監,及都憲鄒元標等後聞監亡,咸為之流涕悼惜也。監受窘未卒之先,秋雨霖霪,霏微慘黯,天日無光,怒風悲號,高公徐步簷前,仰天歎息曰:王老爺難矣。又數日復密向累臣曰:我夢王老爺青衣小帽來見,默而不言,其必西歸乎?主仆私語,淚不覺盈盈下,恐人見隨拭之。累臣得《舊唐書·列傳》讀之,有張柬之等五人不得令終狀誦與高聽,又至別讚有曰:天地為籠,去將安所?更心如刺,促收之不忍聽焉。至翌日,聞監果死矣。時辛酉九月二十四日也。其名下惠公進皋、曹公化淳、王公裕民、楊公春、張公若愚等,皆重責,酷刑備至。凡發南京者,晝則墩鎖,夜則打更。曹公等數人先在北京更鼓房打更,不數月亦發南京。又文書房趙恩數人、張永齡、寫字史輔民皆監之經理本章者,及監掌家張和等俱被逆賢害死。

嗚呼!惜哉,監之為人也!器宇嚴毅,鶴立昂霄,始惑魏朝之言力救逆賢之命,而認賊為子,誤中妖媼之諂,遂為所圖。視王體乾為道義友,卒攘其位而斃其命,世事糾紛翏轕,誠有出於意料外,真不可以成敗論英雄也。當辛酉五月初,高公最先告病候旨,詣河邊直房,監尚在官,曾具密奏薦留高公,內引云「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之句,高公力止之。若此奏曾上則高公必繼監受害,豈能至今日哉!自光廟寵眷西李老娘娘,遠在東李、傅兩位老娘娘之上,監恒不懌,見西李老娘娘未嘗叩也。西李老娘娘下用事之李進忠、姚進忠、劉遜、劉尚禮、薑昇等諸人,招權納賄,無所不至。既移宮之後,便該以正義尊崇。神廟昭妃劉老娘娘,俾先帝朔望朝謁,盡承重之禮。凡有應議之事,間有奏請,一一施行之,亟屏退客氏於外,而制馭逆賢,優以金帛,隆其虛銜可也。乃西李既退,而客氏炎炎,體乾縮朒,而逆賢日盛,誰作厲階毒痛中外哉?於此見監讀書極博,呂極高,守極介,性極骨鯁,有大臣風。其實於經國之體,圖事之機,曾不無疏漏,蓋有未能盡善者焉。悲夫,痛哉!當今之世能再得憐才勉學之人如監者,誰耶?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豈非天哉?今上登極後即沾恩恤,崇禎二年夏,曹太監化淳等復具疏,催部覆改祠額名「復蒙聖恩」,賜祠額曰:昭忠。為後世榮也。監廣交遊,善貿易,靈濟宮西有布鋪一處,歲出息若干,各處房租又若干,是以雖處青宮冷局二十餘年,而財用充裕,未嘗乏也。監又善書好奕,奕或輸則必詭著以求勝方已,又矜滿孤立,卞急馭下,頗為知道脫俗者惜之。是以知其涵養,尚未純粹如先監矩也,或亦各成其是而已矣。


王安, 天启宦官,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王安, 王安, 1621年, 字允逸, 号宁宇, 直隸保定府雄縣人, 明末重要人物, 萬曆二十二年, 1594年, 由太監陳矩推薦, 命為皇太子伴讀, 當鄭貴妃謀立己子為皇太子, 皇太子處於危機之時, 多由王安保護, 明光宗即位, 擢司禮秉筆太監, 並勸光宗重用東林黨人楊漣, 劉一燝等人, 光宗去世, 熹宗即位, 王安協助天啓將李選侍移出乾清宮, 遷住噦鸞宮, 明光宗時期的司礼监秉筆太监, 明熹宗時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他為人剛直, 與東林黨人士友善, . 关于与 王安 天启宦官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王安 王安 年 1621年 字允逸 号宁宇 直隸保定府雄縣人 明末重要人物 萬曆二十二年 1594年 由太監陳矩推薦 命為皇太子伴讀 當鄭貴妃謀立己子為皇太子 皇太子處於危機之時 多由王安保護 明光宗即位 擢司禮秉筆太監 並勸光宗重用東林黨人楊漣 劉一燝等人 光宗去世 熹宗即位 王安協助天啓將李選侍移出乾清宮 遷住噦鸞宮 明光宗時期的司礼监秉筆太监 明熹宗時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他為人剛直 與東林黨人士友善 勸明熹宗行善政 但由于身体多病 故逐漸失勢 他曾提拔許多宦官如魏忠賢 曹化淳 王体乾 王裕民 惠進皋 楊公春等 後遭明熹宗的乳母客氏與魏忠賢缢杀 目录 1 生平 2 亲属 3 参考资料 4 參考文獻生平 编辑王安最早隸屬於宦官馮保名下 萬曆六年 1578年 時選入內書堂讀書 萬曆二十二年 王安由陳矩推薦給皇帝 受命為皇長子朱常洛的伴讀 當時鄭貴妃圖謀立自己生的兒子為太子 所以經常使人蒐集皇長子的過失 然而皇長子在王安周旋保護下 使得鄭貴妃一無所獲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 1615年5月30日 中午 張差手執木棍 闖進太子住的慈慶宮 打傷守門太監 張差被抓後供出是由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 劉成引進 因此人們便懷疑鄭貴妃欲謀殺太子 梃擊案發生後 鄭貴妃心懷恐懼 王安給太子起草詔書 頒下令旨 解除羣臣的疑慮 以安鄭貴妃之心 皇帝對此也甚為滿意 明光宗即位後 王安被提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之後 王安採用門客中書舍人汪文言的意見 勸皇帝實行各種有利於國家的政治措施 發帑金接濟邊費 起用忠直的大臣鄒元標 王德完等 朝廷內外都異口同聲的稱讚他品德好 大學士劉一燝 給事中杨涟 御史左光斗等 都很尊重他 泰昌元年 1620年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为帝后 提拔为司礼监秉筆太监 但明光宗即位一個月即駕崩 他的寵妃李選侍和心腹宦官李進忠等 圖謀挾持皇長子以擴張自己的權力 王安知曉後向楊漣揭發了這個陰謀 在楊漣和劉一燝等入內和光宗遺體告別時 王安騙李選侍把皇長子朱由校搶了出來 並擇吉日登帝位 是為明熹宗 後來又把李選侍從西宮遷到了另一宮中居住 萬曆年間 魏忠賢淨身當了宦官 剛入宮時魏忠賢結交了王安名下的魏朝 並通過魏朝博得了王安的信任 在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為 對食 時 魏朝便被王安勒令退出 此後 魏忠賢與客氏日益得意 不過對於為人正直的王安也頗為忌憚 私下裏魏 客兩人也開始盤算着除掉王安 天啓元年 1621年 五月 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禮監 王安根據過去的慣例加以推辭 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便趁機勸皇帝答應了王安的請求 接着又和魏忠賢圖謀殺死他 起初魏忠賢猶豫不忍下手 後經客氏的勸説拿定了主意 並唆使給事中霍維華抨擊王安 把王安降職充當南海子淨軍 而後以劉朝任南海子提督 讓他殺死王安 劉朝上任後下令不準給王安送食物 王安只好刨取籬笆底下的蘿蔔吃 三天後劉朝見王安還沒有被餓死 便直接缢殺了他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出自 酌中志 卷九正監蒙難紀略 後葬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村北 崇祯元年 1628年 明思宗崇禎帝即位後 賜給王安祠堂的匾額為 昭忠 亲属 编辑王之佐前任 卢受 明朝宦官 司礼监掌印太监1621年 繼任 王體乾 明朝宦官 参考资料 编辑 酌中志 卷九 正監蒙難紀略 參考文獻 编辑 酌中志 卷九 正監蒙難紀略 故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公諱安 字允逸 號寧宇 直隸保定府雄縣人 萬曆六年選入皇城內書堂讀書 撥司禮監為掌印馮太監保名下 已故秉筆曾任承天監守備太監杜茂照管 杜陝西人 耿介好學 監少之時 讀書習 多玩嬉 不勤苦 杜將監坐於凳上 用繩縛監股仿桌之兩腳 或書仿不中程 即以夏楚從事 其嚴督如此 及馮籍沒後 監以年幼未經退下 蓋張宏輩卵翼庇護之也 神廟二十年後 廉知監學問優博 性孤介 又有先監矩密薦 遂於光廟未膺冊立之前 御點為皇長子伴讀 光廟之乳媼姓曾 直隸人也 光廟升遐發引後 神主虞祭回 進德勝門 曾氏長跪路傍 伏塵號痛 時禮臣周道登等 大金吾駱思恭等感歎之 見吏科侯震暘疏 光廟生母恭妃王老娘娘居景陽宮 是以母子同住 曾氏毫無怠肆 光廟髫齔 曾氏即出宮不入矣 萬曆二十九年春 光廟移居慈慶宮 從此母子暌隔不相見 惟監擁護保衛之功為多 及是年十月十五日 光廟膺冊立後 神廟點徐文兆為典璽局郎 韓本用為紀事 吳進忠為典璽局寫字 鄒義 王安 李實等伴讀 盧進為典膳 張忠 劉忠 劉朝等各為典兵等局官 陳應科 王輔等為近侍 及光廟大婚禮後 講讀漸稀 佞臣王輔 劉朝等日以鼓樂 毯馬 弓矢導引獻諛 甚而私向外廷指稱令旨 以囑托事情 初徐文兆與典兵張忠相爭 光廟奏聞 神廟震怒 俱降做淨軍墩鎖 皇貴妃鄭娘娘再三懇赦 後知其曲在張不在徐 遂復原職 而張忠遇赦不赦 至四十八年七月始釋 竟以病廢 此張忠非承奉張忠也 而徐文兆 盧進皆年老病卒 先是萬曆四十幾年 王輔有罪 被東廠盧太監受奏 神廟下輔法司獄 輔在獄中益狂肆不悛 復將所使小廝打死 夜沉於井 事發問絞 至天啟六年 王體乾奉旨 五年大審 逆賢力救出之 後升天壽山定陵簽書 改姓馬 蓋輔亦監之仇也 所以逆賢臭味同焉 初光廟在青宮時 偶宮人王秋榮縊死 監執欲實奏神廟 而鄒義等恐滋事端 遂以病故奏聞 於是光廟每憚監嚴直 優禮雖加 而心疏畏之 乙卯五月挺擊時 光廟令旨稱本官云云 監視草也 神廟賜光廟銀數千兩以慰之 始升監玉帶 監是時已久謝病家居 幾年節冬至千秋等節 或入宮叩見 一日半日而已 近侍魏朝 施大用等皆監名下也 朝後改名王國 升管事 掌兵仗局印 天啟元年為逆賢所害 施大用素占風望氣 善躲閃得苟存 監既萬曆年間頻杜門養屙 時沉酣典籍 無書不窺 每寫扇送相知士大夫 而門多正人 凡事多效法先監之所為 先監形不魁梧 而耳白過面 兩目如曙星 闊口黑齒 然聲甚啞 十步之外人不能聞 監頗效其啞 蓋拘於惜氣養生之術 又以為先監之賢在皋陶之喑也 人多以此少之 光廟登極 監匡輔秉政 凡潛邸著勞者各營求美印 監惟掌巾帽局一印 而納約自牖 知無不言 八月初六日 周朝瑞疏言 慎初三要 光廟震怒 欲因金花銀兩杖朝瑞 賴監力救得降調 光廟孝養神廟皇貴妃鄭老娘娘於慈慶宮 及保全久事神廟管事牌子魏學顏 胡進 常雲等各升秩子告 及發內帑助邊 起鄒元標 王德元等議興大工 一月之間 善政種種 皆監獨力讚導之也 監為人清臒多病 後服人參始漸腴 然不甚強壯 凡隨侍先帝朝講 皆賴人扶掖始行 初移宮時 亦曾聽魏朝之言 曲救逆賢之命 見 客魏始末 語中 監白皙 兩目炯炯 素與文書房金太監忠契厚 金所刊 御世仁風 列監名焉 逆賢擅政之日 此書人皆不敢蓄 後金亦蒙今上眷注 升秉筆御用監印 金性寬緩 而監性卞急 然同年契愛 無逾兩人者 先帝登極月餘 客氏寵伊始 曾欽賜客氏人參一袋 約重二三十斤 逆賢即攘奪抱赴監直房曰 天賜富貴 叩獻作湯用 其趨附諂諛如此 監自秦昌元年八月 至天啟元年五月 其直房先在乾清門裹之西南廊 後遷住於隆道閣西小房 每稱病靜坐 曾蒙先帝御書 輔朕為仁明之主 七字於扇以賜之 不常在御前 或有事 但挽拽一至而已 凡有文書 皆趙恩 張永齡等呈稟 監不開口明說 止於膝上或案上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 或眼語頤指 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間不能會意而致怒遭責者比比也 初監作伴讀時 杜任承天守備 叔侄曾失和 先監每調劑之 及監侍先帝奏薦杜某舊人多學 升秉筆未久任 以老病卒 又謀欲於留都 改葬馮太監骸骨未果而罹禍焉 監性雖峭直嚴急 然頗樂道人善 凡有寸長者 皆不忍泯 天啟元年三月 初興光廟陵工大工 秉筆高公諱時明者掌內官監印 恐不勝任而辭印之第三疏有曰 微臣局量已盈 敞車難以任重云云 監擊節賞之曰 破車硬著好 路兒化得妙 此誰筆也 高公曰 本監寫字劉時泰也 累臣原名時泰 避光廟年號改此 監曰 名下果無虛士 老公宜厚遇之 高公至直房隨喚累臣慰勉 以銀兩錢幣旌之 且顧左右曰 怎得滿皇城官人 多好學讀書 如劉長官 我方喜也 又先監矩於萬曆乙巳冬 奏請神廟重刊 大學衍義補 至卒後十餘年始刊完 累臣曾具草募化同會之人 捐資印造 焚化一部 以慰泉下 供安一部 以示永久 其單前弁言乃己未年罪中語 監後見而愛之 遂留置之案側 凡夙望多學 如邊靜寧 趙思諸人 間指示之曰 此我華中有志懷本人也 其獎誘後人如此 監於天啟元年五月得告 隨奉旨著掌司禮監印 乃眺遊西山 辭不即赴 其疏有云 臣願領罪不領官等語 蓋一腔忠憤氣稍不平 致小人乘隙 攘其印而阻於內 又有邪人建議於外而阻其出 仍復構謀陷害以畢其命 方逆賢欲下手殺監 尚懷前救命恩 猶預未忍時 王體乾急欲掌印 遂以危言動客氏 客氏密向逆賢曰 外邊或有人救他 聖心若一回 你我比西李何如 終吃他虧 賢意始決 遂降監南海子淨軍 即升劉朝南海子總提督 令代宋太監晉 以宋長者不忍殺監 而朝敢任之 亦以朝平素與監不合也 朝到任之後 遂禁其家人 絕其飲食 今日改調某園 明日改調某鋪 漸漸危迫 一二村民不忍監餒 或暗餉一糕一餅者 即痛遠斥之 監饑甚 自於籬落間 A12D 刨蘿蔔 袖藏於夜半竊食之 又數日不死 朝欲徼客 魏之喜 遂密授意於下手者撲而縊殺之 備見崇禎元年十二月內曹太監化淳等參丁紹等疏中 初監奉有掌司禮監印之旨也 原擬疏辭 再奉溫旨即出 不意科臣霍維華有疏規刺 監以抄揭差名下曹公見高公 是時 高公已居林下 頗為谘嗟 然已無可奈何 又經略熊廷弼再起赴遼 雅敬重監 及都憲鄒元標等後聞監亡 咸為之流涕悼惜也 監受窘未卒之先 秋雨霖霪 霏微慘黯 天日無光 怒風悲號 高公徐步簷前 仰天歎息曰 王老爺難矣 又數日復密向累臣曰 我夢王老爺青衣小帽來見 默而不言 其必西歸乎 主仆私語 淚不覺盈盈下 恐人見隨拭之 累臣得 舊唐書 列傳 讀之 有張柬之等五人不得令終狀誦與高聽 又至別讚有曰 天地為籠 去將安所 更心如刺 促收之不忍聽焉 至翌日 聞監果死矣 時辛酉九月二十四日也 其名下惠公進皋 曹公化淳 王公裕民 楊公春 張公若愚等 皆重責 酷刑備至 凡發南京者 晝則墩鎖 夜則打更 曹公等數人先在北京更鼓房打更 不數月亦發南京 又文書房趙恩數人 張永齡 寫字史輔民皆監之經理本章者 及監掌家張和等俱被逆賢害死 嗚呼 惜哉 監之為人也 器宇嚴毅 鶴立昂霄 始惑魏朝之言力救逆賢之命 而認賊為子 誤中妖媼之諂 遂為所圖 視王體乾為道義友 卒攘其位而斃其命 世事糾紛翏轕 誠有出於意料外 真不可以成敗論英雄也 當辛酉五月初 高公最先告病候旨 詣河邊直房 監尚在官 曾具密奏薦留高公 內引云 未有仁而遺其親 未有義而後其君 之句 高公力止之 若此奏曾上則高公必繼監受害 豈能至今日哉 自光廟寵眷西李老娘娘 遠在東李 傅兩位老娘娘之上 監恒不懌 見西李老娘娘未嘗叩也 西李老娘娘下用事之李進忠 姚進忠 劉遜 劉尚禮 薑昇等諸人 招權納賄 無所不至 既移宮之後 便該以正義尊崇 神廟昭妃劉老娘娘 俾先帝朔望朝謁 盡承重之禮 凡有應議之事 間有奏請 一一施行之 亟屏退客氏於外 而制馭逆賢 優以金帛 隆其虛銜可也 乃西李既退 而客氏炎炎 體乾縮朒 而逆賢日盛 誰作厲階毒痛中外哉 於此見監讀書極博 呂極高 守極介 性極骨鯁 有大臣風 其實於經國之體 圖事之機 曾不無疏漏 蓋有未能盡善者焉 悲夫 痛哉 當今之世能再得憐才勉學之人如監者 誰耶 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 豈非天哉 今上登極後即沾恩恤 崇禎二年夏 曹太監化淳等復具疏 催部覆改祠額名 復蒙聖恩 賜祠額曰 昭忠 為後世榮也 監廣交遊 善貿易 靈濟宮西有布鋪一處 歲出息若干 各處房租又若干 是以雖處青宮冷局二十餘年 而財用充裕 未嘗乏也 監又善書好奕 奕或輸則必詭著以求勝方已 又矜滿孤立 卞急馭下 頗為知道脫俗者惜之 是以知其涵養 尚未純粹如先監矩也 或亦各成其是而已矣 nbsp 这是一篇明朝政治人物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论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王安 天启宦官 amp oldid 795024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