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1]是中國史上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春秋左氏傳》稱此事為燭之武退秦師。魯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晉文公秦穆公聯手攻打鄭國,鄭國大夫燭之武成功說服了秦穆公,於是秦國不再攻打鄭國,並且還派兵協防鄭國,最後晉國不得已也退兵。鄭國得以保全。

前因 编辑

公元前630年(周襄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三十年、鄭文公四十三年、晉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時,晉文公率兵入侵鄭國首都,進行武力包圍。而秦穆公也應晉文公所請,也率兵加入包圍行列。兩軍分駐兩地。 而秦晉兩國圍兵於鄭的原因有二:

  1. 鄭國當年對晉文公無禮。
  2. 對晉國有貳心,私底下和楚國親近。[2]

勸說 编辑

當時,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去說服秦國退兵,鄭文公去請託燭之武,燭之武認為自己年輕時就不受重用,直到老了,國家有難才任命他,所以不願意去。鄭文公先卑微地道歉,但卻以鄭國即將滅亡,會損害燭之武的身家性命,加以要脅。

燭之武於是奔到秦營,主要說辭如下:

  1. 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只是單獨圖利晉國,使其增加領土。
  2. 鄭國的地理位置在秦、楚、晉的邊境上,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鄭國是秦國的東道主(後勤中心)。
  3. 燭之武說完利害後,再批晉國向來不守信用。當年晉惠公不守當年與秦穆公說好的條件,將(焦、瑕,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附近)兩城池送給秦國的事,暗示就算鄭國被滅了,秦國也拿不到好處。[3]
  4. 燭之武最後語重心長地說:晉國要擴張領土,首先吞併鄭國,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

而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率軍防衛鄭國;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請求攻擊秦軍,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並隨之退兵。

不過,此事之後,秦晉兩國的邦交關係已然出現裂痕,並且亦為爾後的殽山之戰埋下了伏筆。

評價 编辑

呂祖謙在《東萊左傳博議》中指出:「秦穆背晉親鄭,棄晉如涕唾,亦何有於鄭乎?他日利有大於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原文 编辑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參見 编辑

注释 编辑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燭之武退秦師
  2. 春秋左氏傳
  1. ^ 左傳·僖公·三十年
  2. ^ 西元前632年(魯僖公28年、周襄王20年、鄭文公41年、晉文公5年、楚成王40年)四月,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當時,鄭國先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經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同年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這亦是為何晉國發兵圍鄭之因。
  3. ^ 公元前650年(魯僖公10年、晉惠公元年、秦穆公1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後,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後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而將焦、瑕兩城送給秦國則是公元前651年(魯僖公9年、晉獻公26年、秦穆公9年)答應予秦河東之地的事

燭之武退秦師,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3月24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是中國史上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 春秋左氏傳, 稱此事為, 魯僖公三十年, 前630年, 晉文公與秦穆公聯手攻打鄭國, 鄭國大夫燭之武成功說服了秦穆公, 於是秦國不再攻打鄭國, 並且還派兵協防鄭國, 最後晉國不得已也退兵, 鄭國得以保全, 目录, 前因, 勸說, 評價, 原文, 參見, 注释前因, 编辑公元前630年, 周襄王二十二.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3月24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燭之武退秦師 1 是中國史上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 春秋左氏傳 稱此事為燭之武退秦師 魯僖公三十年 前630年 晉文公與秦穆公聯手攻打鄭國 鄭國大夫燭之武成功說服了秦穆公 於是秦國不再攻打鄭國 並且還派兵協防鄭國 最後晉國不得已也退兵 鄭國得以保全 目录 1 前因 2 勸說 3 評價 4 原文 5 參見 6 注释前因 编辑公元前630年 周襄王二十二年 魯僖公三十年 鄭文公四十三年 晉文公七年 秦穆公三十年 時 晉文公率兵入侵鄭國首都 進行武力包圍 而秦穆公也應晉文公所請 也率兵加入包圍行列 兩軍分駐兩地 而秦晉兩國圍兵於鄭的原因有二 鄭國當年對晉文公無禮 對晉國有貳心 私底下和楚國親近 2 勸說 编辑當時 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去說服秦國退兵 鄭文公去請託燭之武 燭之武認為自己年輕時就不受重用 直到老了 國家有難才任命他 所以不願意去 鄭文公先卑微地道歉 但卻以鄭國即將滅亡 會損害燭之武的身家性命 加以要脅 燭之武於是奔到秦營 主要說辭如下 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 只是單獨圖利晉國 使其增加領土 鄭國的地理位置在秦 楚 晉的邊境上 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 鄭國是秦國的東道主 後勤中心 燭之武說完利害後 再批晉國向來不守信用 當年晉惠公不守當年與秦穆公說好的條件 將焦 瑕 焦 瑕 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附近 兩城池送給秦國的事 暗示就算鄭國被滅了 秦國也拿不到好處 3 燭之武最後語重心長地說 晉國要擴張領土 首先吞併鄭國 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 而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 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 杞子 逢孫 楊孫三人率軍防衛鄭國 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 請求攻擊秦軍 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 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 並隨之退兵 不過 此事之後 秦晉兩國的邦交關係已然出現裂痕 並且亦為爾後的殽山之戰埋下了伏筆 評價 编辑呂祖謙在 東萊左傳博議 中指出 秦穆背晉親鄭 棄晉如涕唾 亦何有於鄭乎 他日利有大於燭之武者 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原文 编辑晉侯 秦伯圍鄭 以其無禮于晉 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 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 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 曰 秦 晉圍鄭 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 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 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晉 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 惟君圖之 秦伯說 與鄭人盟 使杞子 逢孫 楊孫戍之 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與 不知 以亂易整 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參見 编辑殽之戰 東道主 東周列國志注释 编辑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燭之武退秦師 春秋左氏傳 左傳 僖公 三十年 西元前632年 魯僖公28年 周襄王20年 鄭文公41年 晉文公5年 楚成王40年 四月 晉楚爭霸中原 戰於城濮 楚軍大敗 晉文公尊周攘夷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當時 鄭國先處四戰之地 無險可據 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 故背晉助楚 因此 鄭文公曾經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 楚敗 鄭文公內心恐懼 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 同年五月 晉侯 鄭伯盟于衡雍 今河南原陽西 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 在衡雍之西 晉文公為盟主 鄭參與踐土之盟 但晉 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 這亦是為何晉國發兵圍鄭之因 公元前650年 魯僖公10年 晉惠公元年 秦穆公10年 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後 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後悔 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 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 而將焦 瑕兩城送給秦國則是公元前651年 魯僖公9年 晉獻公26年 秦穆公9年 答應予秦河東之地的事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燭之武退秦師 amp oldid 7962989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