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焚书 (李贽)

焚书》(意为不容于世,早晚必将付之一炬)是李贽最为著名且争议最大的一部书,是他反封建思想、政治哲学社会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体现。近来,更被评论界誉为“影响中国的百部书籍”之一。全书卷一、卷二为书答,卷三、卷四为杂述,卷五为读史,卷六为诗文。

万历十六年(1588年),62岁的李贽迁至龙潭湖芝佛上院,开始编辑此书。1590年在麻城刻印出版,大同巡抚梅国桢为之作序。梅国桢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忤者;然犹虑人必忤,而托言于焚,亦可矣!”,但亦赞曰:“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今焚后而宏甫之传乃愈广。然则此书之焚,其布之有火浣哉!”

李贽自知此书必遭非议,故在自序中就坦言:“……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之,言当焚而弃之……欲焚者,谓其逆人之耳也。”在給焦竑的《答焦漪园》中说:“《李氏焚书》,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门人汪本轲辑录李贽遗文编成《续焚书》五卷。分《书汇》、《序汇》、《读史汇》、《杂著汇》、《诗汇》。其中《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最为脍炙人口。

主旨 编辑

李贽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对孔子的偶像崇拜。他在《答耿中丞》中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矣。”[1]

李贽強調尊重個性,要“合乎民情之所欲”。他認為“夫人之與已不相若也。有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無諸已矣,而望人之同無……于是有條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所以他主張“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2]他還说:“不必矫情,不必违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是为真佛。”[3]

李贽更揭露和批判“假道学”。他认为道学家崇尚的所谓“经典”,是骗人的,“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藐”,并讽刺道学家“依仿陈言,规迹往事”,“瞻前虑后,左顾右盼”,这些人平日只会“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一旦社会有变,“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伦理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在日常生活之外。他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重视物质,赞同“泰州学派”的观点。他更斥责道学家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衣冠禽兽,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的两面派、伪君子。

李贄在文論方面,有《童心說》、《雜說》、《忠義水滸傳序》等,最重要有主张“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2]

影响 编辑

《焚书》的问世,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孔子,向几千年的神圣权威发起了挑战,猛烈抨击了宋明程朱理学,即刻引起当权道学家们的攻击,首当其冲者即是理学家、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户部尚书耿定向。耿立即写了《求儆书》,指责李贽的“异端”思想,称李贽使“后学承风步影,毒流万世之下”,把他和李贽的论战形容为“为天下人争所以异于禽兽者几杀界限耳”。接着耿的门徒、礼部右侍郎蔡弘甫抛出《焚书辩》,对李贽进行诽谤和诬隐。但正如梅国桢所言,争辩的结果,反倒益增李贽的声誉。

民间士人欢欣鼓舞,朱國楨《涌幢小品》提到“今日士風猖狂,实开于此。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夹一册,以为奇货。”

禁毁 编辑

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乙卯,东林党人、礼部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李贽,必欲将李贽置于死地而后快。《焚书》第一次遭禁毁:“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至清朝乾隆时,李贽的著作仍列入禁书目录。但,禁毁自禁毁,民间自流行。顾亭林日知录》记载:“虽奉严旨,而其书行于人间自若也……士大夫多喜其书,往往收藏,至今未灭。”

注釋 编辑

  1. ^ 《焚書》卷一《答耿中丞》
  2. ^ 2.0 2.1 《焚書》卷三
  3. ^ 《焚書》卷二《失言三首》

外部連結 编辑

焚书, 李贽, 此条目的主題是一部書, 关于秦始皇焚燒書籍的行動, 請見, 焚书坑儒, 焚书, 意为不容于世, 早晚必将付之一炬, 是李贽最为著名且争议最大的一部书, 是他反封建思想, 政治, 哲学, 社会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体现, 近来, 更被评论界誉为, 影响中国的百部书籍, 之一, 全书卷一, 卷二为书答, 卷三, 卷四为杂述, 卷五为读史, 卷六为诗文, 万历十六年, 1588年, 62岁的李贽迁至龙潭湖芝佛上院, 开始编辑此书, 1590年在麻城刻印出版, 大同巡抚梅国桢为之作序, 梅国桢序, 宏甫快口直. 此条目的主題是一部書 关于秦始皇焚燒書籍的行動 請見 焚书坑儒 焚书 意为不容于世 早晚必将付之一炬 是李贽最为著名且争议最大的一部书 是他反封建思想 政治 哲学 社会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体现 近来 更被评论界誉为 影响中国的百部书籍 之一 全书卷一 卷二为书答 卷三 卷四为杂述 卷五为读史 卷六为诗文 万历十六年 1588年 62岁的李贽迁至龙潭湖芝佛上院 开始编辑此书 1590年在麻城刻印出版 大同巡抚梅国桢为之作序 梅国桢序 宏甫快口直肠 目空一世 愤激过甚 不顾人有忤者 然犹虑人必忤 而托言于焚 亦可悲矣 但亦赞曰 断管残沈 等于吉光片羽 今焚后而宏甫之传乃愈广 然则此书之焚 其布之有火浣哉 李贽自知此书必遭非议 故在自序中就坦言 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 既中其痼疾 则必欲杀之 言当焚而弃之 欲焚者 谓其逆人之耳也 在給焦竑的 答焦漪园 中说 李氏焚书 大抵多因缘语 忿激语 不比寻常套语 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 门人汪本轲辑录李贽遗文编成 续焚书 五卷 分 书汇 序汇 读史汇 杂著汇 诗汇 其中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最为脍炙人口 目录 1 主旨 2 影响 3 禁毁 4 注釋 5 外部連結主旨 编辑李贽反对迷信 反对盲从 反对对孔子的偶像崇拜 他在 答耿中丞 中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夫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 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 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矣 1 李贽強調尊重個性 要 合乎民情之所欲 他認為 夫人之與已不相若也 有諸己矣 而望人之同有 無諸已矣 而望人之同無 于是有條教之繁 有刑法之施 而民日以多事矣 所以他主張 因其政 不易其俗 順其性 不拂其能 2 他還说 不必矫情 不必违性 不必昧心 不必抑志 直心而动 是为真佛 3 李贽更揭露和批判 假道学 他认为道学家崇尚的所谓 经典 是骗人的 道学之口实 假人之渊藐 并讽刺道学家 依仿陈言 规迹往事 瞻前虑后 左顾右盼 这些人平日只会 打恭作揖 终日匡坐 同于泥塑 一旦社会有变 则面面相觑 绝无人色 他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认为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伦理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而不在日常生活之外 他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重视物质 赞同 泰州学派 的观点 他更斥责道学家是 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 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的衣冠禽兽 是 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 志在巨富 的两面派 伪君子 李贄在文論方面 有 童心說 雜說 忠義水滸傳序 等 最重要有主张 童心说 童心者 真心也 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2 影响 编辑 焚书 的问世 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孔子 向几千年的神圣权威发起了挑战 猛烈抨击了宋明程朱理学 即刻引起当权道学家们的攻击 首当其冲者即是理学家 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刑部左侍郎 户部尚书的耿定向 耿立即写了 求儆书 指责李贽的 异端 思想 称李贽使 后学承风步影 毒流万世之下 把他和李贽的论战形容为 为天下人争所以异于禽兽者几杀界限耳 接着耿的门徒 礼部右侍郎蔡弘甫抛出 焚书辩 对李贽进行诽谤和诬隐 但正如梅国桢所言 争辩的结果 反倒益增李贽的声誉 民间士人欢欣鼓舞 朱國楨 涌幢小品 提到 今日士風猖狂 实开于此 全不读 四书 本经 而李氏 藏书 焚书 人夹一册 以为奇货 禁毁 编辑万历三十年 1602年 闰二月乙卯 东林党人 礼部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李贽 必欲将李贽置于死地而后快 焚书 第一次遭禁毁 其书籍已刊未刊者 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 不许存留 至清朝乾隆时 李贽的著作仍列入禁书目录 但 禁毁自禁毁 民间自流行 顾亭林 日知录 记载 虽奉严旨 而其书行于人间自若也 士大夫多喜其书 往往收藏 至今未灭 注釋 编辑 焚書 卷一 答耿中丞 2 0 2 1 焚書 卷三 焚書 卷二 失言三首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焚書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焚书 李贽 amp oldid 7708237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