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濱世市

濱世市(英語:City of Burnside)是南澳州地方政府區域,位於阿德萊德以東。西至阿德萊德柏蘭英语Adelaide Parklands,東至阿德萊德山英语Adelaide Hills,面積為2,753公頃(6,800英畝)。濱世市主要是上層中產階級住宅區,幾乎沒有工業地區、其商業區範圍亦非常小。全市超過257公頃(640英畝)的地區為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可說是阿德萊德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來源請求]

濱世市
濱世市
坐标:34°56′S 138°40′E / 34.93°S 138.67°E / -34.93; 138.67
国家 澳大利亞
一级行政区南澳大利亚州
地區東阿德萊德英语Eastern Adelaide[1]
建立1856
政府所在地德士摩英语Tusmore, South Australia
政府
 • 市長Anne Monceaux
面积
 • 总计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人口(2016年普查)[2]
 • 總計43,911人
 • 密度1,595人/平方公里(4,131人/平方英里)
州選區Adelaide、Bragg、Dunstan、Morialta、Hartley、Heysen
聯邦選區阿德萊德選區史都華選區
網站濱世市

濱世市前身為濱世區議會(英語: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並於1943年獲升格為市。濱世市被阿德萊德市阿德萊德山區議會金寶城市美知咸市諾活卑尼咸及聖彼得市安利市包圍。 濱世市是歐洲移民遷入阿德萊德第一個定居的地區,其中早期落成的住宅區包括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濱世英语Burnside, South Australia巴文治英语Beaumont, South Australia己連柯士文英语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濱世市的SEIFA英语SEIFA評分為1108分,是南澳州之中獲得最高分的地方政府區域。[3]

濱世的英文地名「Burnside」是蘇格蘭蓋爾語英語混合詞;「Burn」在蘇格蘭蓋爾語意指小溪、溪流、而「Side」則是英文的旁邊之意。[4]

歷史 编辑

在歐洲人移民澳洲前,現時濱世市所在的區域是澳洲原住民加雲拿人英语Kaurna的傳統土地上。當地原住民在夏季期間於多倫士河英语River Torrens一帶居住,冬季期間則遷入阿德萊德山英语Adelaide Hills避寒。1839年,蘇格蘭移民彼得·安達臣(Peter Anderson)遷至此地定居。因為此處鄰近多倫士河,而在蘇格蘭蓋爾語中,Burn意指小溪、溪流;故他隨即將此命名為濱世(Burnside),即河畔之意。[4]不久之後,濱世村(Village of Burnside)落成,成為區內首個住宅區。

1856年,政府刊憲濱世地區脫離東多倫士區議會英语District Council of East Torrens,成立濱世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首任區議會主席是彭福酒莊英语Penfolds的家族成員克里斯托弗·彭福英语Penfolds#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5]最早期之時,釀酒、採礦及售賣橄欖樹是濱世區的重要經濟支柱。己連柯士文英语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擁有大量礦藏、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設有世界一流的葡萄園。

第一代區議會議事堂於1869年落成,是由時任主席喬治·蘇厄德(George Soward)設計、由托馬斯·希爾(Thomas Hill)和威廉·亞特曼(William Yateman)建造。[5]而現時位於德士摩英语Tusmore, South Australia的市政局議事堂於1927至1928年建成。濱世區於1935年升格為自治市,其後隨著整個地區的急速增長和發展,於1943年升格為濱世市。1960年代,濱世市政局圖書館及游泳池等康樂設施啓用,後來分別在1997及2001年進行翻新工程。

地理 编辑

 
阿德萊德山英语Adelaide Hills向南遠眺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

濱世市面積為2,753公頃(6,800英畝),位於阿德萊德市中心的東南部。西邊主要為平原,而東邊為位於樂富泰山脈英语Mount Lofty Ranges潔蘭郊野公園英语Cleland Conservation Park,而多倫士河由山脈向西經過濱世一帶平原流出大海。

在歐洲人移民至此之前,濱世市西部所在的阿德萊德平原英语Adelaide Plains大部份地區是沼澤林地。在北部的第一河及第二河的河漫灘有不少藍桉及紅桉。鄰近山腳的柯士文山英语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瀑布涌英语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植物,但主要為甘露桉和藍桉。殖民地建立後,許多原生葉子被砍伐,使該地耕作及放牧之處。阿德萊德山上的園藝農業令水源減少,而部份山丘主要用於採石。早期的農作物包括橄欖,釀酒用的葡萄,小麥和大麥。隨着農業需求大大下降,現時只有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和瀑布涌兩處還設有葡萄園。

二十世紀,濱世區議會雄心勃勃打算進行大規模植樹,美化和保護計劃,以減緩並扭轉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第一楷段將190公頃的地區劃為自然保護區及公園,區內街道共種植35,000棵樹。自1993年以來,濱世市政局實施第二期植樹計劃,比較為人熟知的公園及自然保護區包括:針八士涌英语Chambers Gully塱文自然保護區英语Langman Reserve希世活柏英语Hazelwood Park, Adelaide

地域行政分區及郵政編碼 编辑

地區(英) 地區(中) 郵便編號
Auldana 柯丹拿英语Auldana, South Australia 5072
Beaumont 巴文治英语Beaumont, South Australia 5066
Beulah Park 巴拿柏英语Beulah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7
Burnside 濱世英语Burnside, South Australia 5067
Dulwich 都威治英语Dulwich, South Australia 5065
Eastwood 伊士活英语Eastwood, South Australia 5063
Erindale 柯連帶英语Erindale, South Australia 5066
Frewville 菲路圍英语Frewville, South Australia 5063
Glen Osmond 己連柯士文英语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 5064
Glenside 己連世德英语Glenside, South Australia 5065
Glenunga 己連倫加英语Glenunga, South Australia 5064
Hazelwood Park 希世活柏英语Hazelwood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6
Kensington Gardens 京盛頓花園英语Kensington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068
Kensington Park 京盛頓公園英语Kensingto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8
Leabrook 利保祿英语Leabrook, South Australia 5068
Leawood Gardens 禮活花園英语Leawood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150
Linden Park 連登柏英语Linde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5
Magill 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 5072
Mount Osmond 柯士文山英语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 5064
Rose Park 羅士柏英语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7
Rosslyn Park 羅士連柏英语Rossly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72
Skye 士皆英语Skye, South Australia 5072
St. Georges 聖佐治英语St. Georges, South Australia 5064
Stonyfell 士敦尼埠英语Stonyfell, South Australia 5066
Toorak Gardens 圖勒花園英语Toorak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065
Tusmore 德士摩英语Tusmore, South Australia 5065
Waterfall Gully 瀑布涌英语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 5066
Wattle Park 窩圖柏英语Wattle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6

市政局 编辑

濱世市政局(英語:City Council of Burnside)是濱世市的市政機關。

議員 编辑

市政局為民選議會,目前有十三名議員。[6]

選區 議員[7] 備註
市長 Anne Monceaux
巴文治
(Beaumont)
Harvey Jones
Paul Huebl
濱世
(Burnside)
Jennifer Turnbull
Mike Daws
伊士活/己連倫加
(Eastwood & Glenunga )
Helga Lemon
Julian Carbone
京盛頓花園/墨喬
(Kensington Gardens & Magill)
Grant Piggott
Henry Davis
京盛頓公園
(Kensington Park)
Jane Davey
Sarah Hughes
羅士柏/圖勒花園
(Rose Park & Toorak)
Lilian Henschke
Peter Cornish

選區 编辑

濱世市市長一職由直選產生,其餘十二名議員均由選區直選。全市分為六個選區,每區共有兩名議員代表:

選區 地域行政分區
巴文治選區 巴文治英语Beaumont, South Australia禮活花園英语Leawood Gardens, South Australia連登柏英语Linden Park, South Australia柯士文山英语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聖佐治英语St. Georges, South Australia瀑布涌英语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
濱世選區 濱世英语Burnside, South Australia柯連帶英语Erindale, South Australia士敦尼埠英语Stonyfell, South Australia窩圖柏英语Wattle Park, South Australia
伊士活/己連倫加選區 伊士活英语Eastwood, South Australia菲路圍英语Frewville, South Australia己連柯士文英语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己連世德英语Glenside, South Australia己連倫加英语Glenunga,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花園/墨喬選區 柯丹拿英语Auldana, South Australia京盛頓花園英语Kensington Gardens, South Australia墨喬英语Magill, South Australia羅士連柏英语Rosslyn Park, South Australia士皆英语Skye,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公園選區 巴拿柏英语Beulah Park, South Australia希世活柏英语Hazelwood Park, South Australia京盛頓公園英语Kensington Park, South Australia利保祿英语Leabrook, South Australia
羅士柏/圖勒花園選區 都威治英语Dulwich, South Australia羅士柏英语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圖勒花園英语Toorak Gardens, South Australia德士摩英语Tusmore, South Australia

市政局圖書館 编辑

 
濱世圖書館

濱世圖書館英语Burnside library是市內唯一的公共圖書館,於濱世市政局辦事處及社區中心旁邊。圖書館開放時間為:

  • 星期一至三、五: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六時
  • 星期四: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九時
  • 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
  • 星期日:下午二時至五時

市政局圖書館提供公共電腦予持圖書證者使用,借用時間為每小時一節,每日可借用最多三小時;另外亦設無線上網、手提電話列印、影印等服務。[8]

政治 编辑

濱世市在南澳州政府中,絕大部份範圍都劃分為卑吉選區英语Electoral district of Bragg內,屬於澳洲自由黨的第三大票倉。自由黨在濱世市的椿腳在巴文治附近一帶的山腳區域,而北部的諾活附近則是澳洲工黨的票倉。現任南澳州副州長英语Deputy Premier of South Australia律政司習文慧英语Vickie Chapman,自2002年開始就一直連任為卑吉選區的議員。

在聯邦選舉中,濱世市屬於史都華選區,自由黨一直長期佔據此席超過三十年,屬自由黨的安全選區。在2007年澳洲聯邦大選中,自由黨僅險勝工黨1,712票。現任史都華選區之議員為克里斯多福·派恩,自1993年一直連任,曾任聯邦政府教育與培訓部長、眾議院領袖等重要職位。

2009年,南澳州地方政務司紀國基英语Gail Gago就濱世市政局就騷擾、霸凌和不當行為等指控發起調查,[9]市政局批出20萬元、州政府亦撥出130萬元用於調查。後來一批前議員採取法律行動阻止公開相關調查報告。[10]最終於2011年5月27日,最高法院裁定報告部份職權範圍有關的內容可以公開。[11]

人口 编辑

2001年人口普查,濱世市人口為40,398人;對比1996年,人口增加1,308人。全市人口53.3%為女性,73.6%的人口於澳洲出生。濱世市的特徵是人口統計學中所說的「城市混合」(英語:Urban Mix),包含各種年齡、家庭和家庭類型。濱世市共有16,835戶家庭,其中10,917戶自稱為家庭。有45%的家庭代表有子女的夫婦,有11.%的家庭是單親家庭,有43.1%的是沒有子女(或子女已離家)的夫婦。大量的沒有孩子的夫婦(比阿德萊德的平均水平高出5.6%)歸功於龐大的老年人口。 60%或以上的人口中有將近四分之一(23.7%),24歲以下的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29.9%);成熟的成年人是最大的人口群體,佔46.4%。這表明主要由成熟家庭和退休人員組成的結構,沒有成年人的年輕人(儘管這並非濱世獨有的現象,但在阿德萊德大部分地區亦普遍); 18至24歲年齡段的人群在1996年至2001年之間減少了330人。

有26.3%人口於外國出生,低於阿德萊德的平均水平。9%來自英語國家,而14.3%則不是。外國出生的人口(以遞減的順序)來自英國、意大利、馬來西亞、紐西蘭、德國、希臘、香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個情況大體上與整個澳洲一致;不少都是來自其他英聯邦國家(如英國及紐西蘭),其他例如地中海國家及亞洲移民。

濱世市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共71.7%,而17.7%則自稱沒有宗教信仰(無神論不可知論等)。濱世市宗教信仰的人口比阿德萊德甚至全國的要高。67.6%信奉傳統基督宗教教派,其十大宗教/教派(以降序排列)包括:天主教聖公宗澳洲團結教會英语Uniting Church in Australia東正教信義宗浸禮宗佛教長老宗猶太教印度教。其中在1996至2001年間,濱世市天主教信徒增加575人,而其他宗教人數則保持穩定或略有下降。

經濟 编辑

 
濱世村商場英语Burnside Village

濱世市沒有製造業,但仍然有以葡萄園的形式存在著少量的農業用地,[來源請求]不少高科技及商業寫字樓位於阿德萊德柏蘭英语Adelaide park lands對出。濱世市勞動人口主要分為:受僱於教育、衞生和社區服務行業(27%);金融、保險和商業服務(22.5%);批發和零售貿易(16%);娛樂和個人服務(11.2%);製造業(7.7%)。在這些行業之中,他們被分為:專業人員(35.5%); 文員,銷售人員和服務人員(26.2%); 準專業人員(13.7%); 經理和行政人員(12.4%)和商人(4.8%)。[來源請求]

教育 编辑

濱世市內共有兩間官立中學,分別是己連倫加國際中學英语Glenunga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諾活摩利亞老打中學英语Norwood Morialta High School高中部(初中部位於金寶城市)。己連倫加國際中學於1898年設立,最初是位於北邊臺英语North Terrace, Adelaide南澳礦業學院(South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 and Industries)。1918年,更名為阿德萊德技術中學(Adelaide Technical High School)。1963年,該校遷至現址的己連倫加英语Glenunga, South Australia;十年後更名為己連倫加中學。1990年,該校開辦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校名加上國際一詞。而小學方面有濱世小學(Burnside Primary School)及連登柏小學(Linden Park Primary School),均為七年制小學。

另一間瑪麗埠中學英语Marryatville High School雖然位於市外,但因為鄰近濱世市,故亦有不少居住於濱世的學生入讀。

文化 编辑

 
位於濱世村商場的一棟桉樹已於2013年被移除。

音樂 编辑

濱世交響樂團英语Burnside Symphony Orchestra每年會於大會堂舉辦四場音樂會。[12]此外,市政局每年都會在濱世大會堂舉行名為「Battle of the Bands」的音樂比賽。[來源請求]

建築 编辑

濱世大會堂獲評為二十世紀南澳州重要建築名冊英语List of Nationally Significant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 in South Australia之一。

基礎建設 编辑

醫院 编辑

 
位於京盛敦道英语Kensington Road, Adelaide的濱世醫院。

濱世戰爭紀念醫院英语Burnside War Memorial Hospital(一般簡稱為濱世醫院),是市內唯一的醫院。1944年,投資人奧托·格奧爾格·路德維希·範·里本(Otto Georg Ludwig van Rieben)將其住宅用於興建醫院。[13]區議會最初建議在1943年8月建造一個社區醫院,作為戰後重建及發展委員會的一部份計劃;其成本不超過100,000鎊,並用於紀念濱世戰爭死者的紀念館。1949年4月,範·里本的住宅第一次改建工程完成,設有21個牀位。醫院曾在1956年關閉一個月,在重新開放後更至現名。濱世醫院是非營利機構,所有盈餘用於升級設施,設備和服務。

域多利皇后醫院英语Queen Victoria Hospital, Adelaide是濱世市曾經存在的醫院,位於羅士柏英语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富來頓道與關志路(Grant Avenue)交界,於1902年啓用;並獲得2,550英鎊的贈款。最初因為於1902年5月24日(維多利亞女皇生日)啓用而被稱為「女皇之家」。1939年,醫院更名為域多利皇后婦產科醫院(Queen Victoria Maternity Hospital),並根據1946年的醫院福利條例改組成公立醫院。直至1995年,與婦女兒童醫院合併;原來醫院所在地被改建成住宅。

交通 编辑

 
濱世市道路網

早期有馬拉巴士和無軌電車連接濱世及阿德萊德市中心,正正因為有電車和無軌電車,使早期濱世迅速成為熱門的住宅區。[14]不過隨着戰後民間認為電車過慢及耗電,電車服務於五十年代已被取消。

濱世市位處全國貨物運輸的交界,所有來往南澳州及其他州份的貨運服務都會途經此處,是三大主要道路的交匯處;分別是東南公路己連柯士文道砵屈殊道英语Portrush Road, Adelaide。東南公路是通往維多利亞省的主要道路,大部份貨車均會途經此道(1999年前取道白加山道英语Mount Barker Road;己連柯士文道通往阿德萊德機場外港英语Outer Harbor, South Australia;而砵屈殊道則連接北部工業區、南澳州北部、西澳州北領地。此外,它們亦充當阿德萊德山的主要通勤動脈,東南公路(阿德萊德至嘉佛士段)在1999年通車、而砵屈殊道亦於2003至2004年間進行改善工程。

市內其他主要通勤道路包括:東西走向的京盛敦道英语Kensington Road, Adelaide墨喬道英语Magill Road, Adelaide青山道;以及南北走向的堅濱道英语Glynburn Road, Adelaide富來頓道英语Fullarton Road, Adelaide,兩條道路都大大紓緩已飽和的砵屈殊道擠塞情況。由於這數條道路都是全國貨物運輸的必經之路,聯邦政府亦因此負責該批道路的維護事宜。市政局亦為此提供建議,包括路邊、行人路、交通標誌等保養事務。

大部份濱世居民都駕駛汽車通勤上班;64.3%居民為駕駛人士、5.6%為乘客。5.8%居民乘搭阿德萊德交通英语Adelaide Metro巴士;1.2%騎單車、2.3%步行。越來越多居民不再駕駛汽車通勤,在1996至2001年間,其比例亦高於阿德萊德其他地區。有38%家庭擁有一輛汽車、26.8%家庭擁有兩輛、12.3%家庭擁有三輛或更多的汽車。

 
南北走向的砵屈殊道是市內的主要道路

二十世紀中葉,隨着汽車獲市民廣泛使用;居民傾向駕駛汽車通勤,以及來往阿德萊德市中心及附近地區。因此亦開始有一些飛車黨聯群結隊到處飆車,在區內窄路高速行駛;因為濱世市地理位置,居民長期受到嚴重困擾。故此市政局在區內街道設置減速帶令車輛慢駛、甚至封閉部份街道,迫使車輛走迂迴曲折的走線,從而誘使車輛回到主幹道上。

公共設施 编辑

濱世市與阿德萊德的水、電、媒氣管相連。

南澳電力網絡英语SA Power Networks是濱世市的配電商,大約有十家零售商提供電力服務。濱世透過阿德萊德電網由多倫士島英语Torrens Island,South Australia的燃氣電廠獲取電力。而濱世市食水由阿德萊德地區水塘提供,包括寶德水塘英语Mount Bold Reservoir快活谷水塘英语Happy Valley Reservoir米邦加水塘英语Myponga Reservoir米埔溪水塘英语Millbrook Reservoir希望谷水庫柏立仔水塘英语Little Para Reservoir、南柏立水塘,甚至從更遠的美利河抽水。

市政局公共設施維修處及車廠設於濱世英语Burnside, South Australia堅濱道英语Glynburn Road, Adelaide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Eastern Adelaide SA Government region (PDF).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17 April 2017].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3-27). 
  2.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Burnside (C). 2016 Census QuickStats. 27 June 2017 [16 November 2017].   
  3.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33.0.55.001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 Australia - Data only, 2006. 25 March 2009 [2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于2018-07-18). 
  4. ^ 4.0 4.1 City of Burnside. Our Early Beginnings.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于2020-04-11). 
  5. ^ 5.0 5.1 How Burnside Grew. The News (Adelaid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30 June 1926: 8 Edition: Home Edition [28 April 2014].  This reference includes a useful list of Chairmen and District Clerks.
  6. ^ Elected Member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于2020-04-02) (英语). 
  7. ^ .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8. ^ Burnside Library General Service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于2020-04-09) (英语). 
  9. ^ Police called to Burnside council meeting. ABC News. 7 July 2009 [2020-04-01]. (原始内容于2010-02-06). 
  10. ^ $195,000 bill for Burnside inquiry. The Advertiser. 16 May 2011 [2020-04-01]. (原始内容于2012-08-15). 
  11. ^ Heather Kennett. Ruling paves way for release of Burnside report. Eastern Courier Messenger. 27 May 2011 [2020-04-01]. (原始内容于2012-03-19). 
  12. ^ Burnside Symphony Orchestra website[永久失效連結]
  13. ^ Burnside Hospital. About Otto von Rieben and Attunga House and Garden.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于2020-03-08). 
  14. ^ See Steele, Christopher, "The Burnside Lines" (1981, Australian Electric Traction Association, ISBN 0909459088).

外部連結 编辑

  • City of Burnside

    坐标34°56′S 138°40′E / 34.933°S 138.667°E / -34.933; 138.667

    濱世市, 此條目介紹的是南澳州的地方政府區域, 关于市內同名區域, 请见, 濱世, 英語, city, burnside, 是南澳州的地方政府區域, 位於阿德萊德以東, 西至阿德萊德柏蘭, 英语, adelaide, parklands, 東至阿德萊德山, 英语, adelaide, hills, 面積為2, 753公頃, 800英畝, 主要是上層中產階級住宅區, 幾乎沒有工業地區, 其商業區範圍亦非常小, 全市超過257公頃, 640英畝, 的地區為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可說是阿德萊德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來源請求. 此條目介紹的是南澳州的地方政府區域 关于市內同名區域 请见 濱世 濱世市 英語 City of Burnside 是南澳州的地方政府區域 位於阿德萊德以東 西至阿德萊德柏蘭 英语 Adelaide Parklands 東至阿德萊德山 英语 Adelaide Hills 面積為2 753公頃 6 800英畝 濱世市主要是上層中產階級住宅區 幾乎沒有工業地區 其商業區範圍亦非常小 全市超過257公頃 640英畝 的地區為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可說是阿德萊德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來源請求 濱世市濱世市坐标 34 56 S 138 40 E 34 93 S 138 67 E 34 93 138 67国家 澳大利亞一级行政区南澳大利亚州地區東阿德萊德 英语 Eastern Adelaide 1 建立1856政府所在地德士摩 英语 Tusmore South Australia 政府 市長Anne Monceaux面积 总计27 53 平方公里 10 63 平方英里 人口 2016年普查 2 總計43 911人 密度1 595人 平方公里 4 131人 平方英里 州選區Adelaide Bragg Dunstan Morialta Hartley Heysen聯邦選區阿德萊德選區 史都華選區網站濱世市濱世市前身為濱世區議會 英語 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 並於1943年獲升格為市 濱世市被阿德萊德市 阿德萊德山區議會 金寶城市 美知咸市 諾活卑尼咸及聖彼得市 安利市包圍 濱世市是歐洲移民遷入阿德萊德第一個定居的地區 其中早期落成的住宅區包括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濱世 英语 Burnside South Australia 巴文治 英语 Beaumont South Australia 己連柯士文 英语 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 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 濱世市的SEIFA 英语 SEIFA 評分為1108分 是南澳州之中獲得最高分的地方政府區域 3 濱世的英文地名 Burnside 是蘇格蘭蓋爾語和英語混合詞 Burn 在蘇格蘭蓋爾語意指小溪 溪流 而 Side 則是英文的旁邊之意 4 目录 1 歷史 2 地理 3 地域行政分區及郵政編碼 4 市政局 4 1 議員 4 2 選區 4 3 市政局圖書館 4 4 政治 5 人口 6 經濟 7 教育 8 文化 8 1 音樂 8 2 建築 9 基礎建設 9 1 醫院 9 2 交通 9 3 公共設施 10 參見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在歐洲人移民澳洲前 現時濱世市所在的區域是澳洲原住民加雲拿人 英语 Kaurna 的傳統土地上 當地原住民在夏季期間於多倫士河 英语 River Torrens 一帶居住 冬季期間則遷入阿德萊德山 英语 Adelaide Hills 避寒 1839年 蘇格蘭移民彼得 安達臣 Peter Anderson 遷至此地定居 因為此處鄰近多倫士河 而在蘇格蘭蓋爾語中 Burn意指小溪 溪流 故他隨即將此命名為濱世 Burnside 即河畔之意 4 不久之後 濱世村 Village of Burnside 落成 成為區內首個住宅區 1856年 政府刊憲濱世地區脫離東多倫士區議會 英语 District Council of East Torrens 成立濱世區議會 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 首任區議會主席是彭福酒莊 英语 Penfolds 的家族成員克里斯托弗 彭福 英语 Penfolds 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 5 最早期之時 釀酒 採礦及售賣橄欖樹是濱世區的重要經濟支柱 己連柯士文 英语 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 擁有大量礦藏 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設有世界一流的葡萄園 第一代區議會議事堂於1869年落成 是由時任主席喬治 蘇厄德 George Soward 設計 由托馬斯 希爾 Thomas Hill 和威廉 亞特曼 William Yateman 建造 5 而現時位於德士摩 英语 Tusmore South Australia 的市政局議事堂於1927至1928年建成 濱世區於1935年升格為自治市 其後隨著整個地區的急速增長和發展 於1943年升格為濱世市 1960年代 濱世市政局圖書館及游泳池等康樂設施啓用 後來分別在1997及2001年進行翻新工程 地理 编辑 nbsp 阿德萊德山 英语 Adelaide Hills 向南遠眺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濱世市面積為2 753公頃 6 800英畝 位於阿德萊德市中心的東南部 西邊主要為平原 而東邊為位於樂富泰山脈 英语 Mount Lofty Ranges 的潔蘭郊野公園 英语 Cleland Conservation Park 而多倫士河由山脈向西經過濱世一帶平原流出大海 在歐洲人移民至此之前 濱世市西部所在的阿德萊德平原 英语 Adelaide Plains 大部份地區是沼澤和林地 在北部的第一河及第二河的河漫灘有不少藍桉及紅桉 鄰近山腳的柯士文山 英语 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 及瀑布涌 英语 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 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植物 但主要為甘露桉和藍桉 殖民地建立後 許多原生葉子被砍伐 使該地耕作及放牧之處 阿德萊德山上的園藝農業令水源減少 而部份山丘主要用於採石 早期的農作物包括橄欖 釀酒用的葡萄 小麥和大麥 隨着農業需求大大下降 現時只有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和瀑布涌兩處還設有葡萄園 二十世紀 濱世區議會雄心勃勃打算進行大規模植樹 美化和保護計劃 以減緩並扭轉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 第一楷段將190公頃的地區劃為自然保護區及公園 區內街道共種植35 000棵樹 自1993年以來 濱世市政局實施第二期植樹計劃 比較為人熟知的公園及自然保護區包括 針八士涌 英语 Chambers Gully 塱文自然保護區 英语 Langman Reserve 希世活柏 英语 Hazelwood Park Adelaide 地域行政分區及郵政編碼 编辑地區 英 地區 中 郵便編號Auldana 柯丹拿 英语 Auldana South Australia 5072Beaumont 巴文治 英语 Beaumont South Australia 5066Beulah Park 巴拿柏 英语 Beulah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7Burnside 濱世 英语 Burnside South Australia 5067Dulwich 都威治 英语 Dulwich South Australia 5065Eastwood 伊士活 英语 Eastwood South Australia 5063Erindale 柯連帶 英语 Erindale South Australia 5066Frewville 菲路圍 英语 Frewville South Australia 5063Glen Osmond 己連柯士文 英语 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 5064Glenside 己連世德 英语 Glenside South Australia 5065Glenunga 己連倫加 英语 Glenunga South Australia 5064Hazelwood Park 希世活柏 英语 Hazelwood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6Kensington Gardens 京盛頓花園 英语 Kensington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068Kensington Park 京盛頓公園 英语 Kensingto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8Leabrook 利保祿 英语 Leabrook South Australia 5068Leawood Gardens 禮活花園 英语 Leawood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150Linden Park 連登柏 英语 Linde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5Magill 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5072Mount Osmond 柯士文山 英语 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 5064Rose Park 羅士柏 英语 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7Rosslyn Park 羅士連柏 英语 Rosslyn Park South Australia 5072Skye 士皆 英语 Skye South Australia 5072St Georges 聖佐治 英语 St Georges South Australia 5064Stonyfell 士敦尼埠 英语 Stonyfell South Australia 5066Toorak Gardens 圖勒花園 英语 Toorak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5065Tusmore 德士摩 英语 Tusmore South Australia 5065Waterfall Gully 瀑布涌 英语 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 5066Wattle Park 窩圖柏 英语 Wattle Park South Australia 5066市政局 编辑濱世市政局 英語 City Council of Burnside 是濱世市的市政機關 議員 编辑 市政局為民選議會 目前有十三名議員 6 選區 議員 7 備註市長 Anne Monceaux巴文治 Beaumont Harvey JonesPaul Huebl濱世 Burnside Jennifer TurnbullMike Daws伊士活 己連倫加 Eastwood amp Glenunga Helga LemonJulian Carbone京盛頓花園 墨喬 Kensington Gardens amp Magill Grant PiggottHenry Davis京盛頓公園 Kensington Park Jane DaveySarah Hughes羅士柏 圖勒花園 Rose Park amp Toorak Lilian HenschkePeter Cornish選區 编辑 濱世市市長一職由直選產生 其餘十二名議員均由選區直選 全市分為六個選區 每區共有兩名議員代表 選區 地域行政分區巴文治選區 巴文治 英语 Beaumont South Australia 禮活花園 英语 Leawood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連登柏 英语 Linden Park South Australia 柯士文山 英语 Mount Osmond South Australia 聖佐治 英语 St Georges South Australia 瀑布涌 英语 Waterfall Gully South Australia 濱世選區 濱世 英语 Burnside South Australia 柯連帶 英语 Erindale South Australia 士敦尼埠 英语 Stonyfell South Australia 窩圖柏 英语 Wattle Park South Australia 伊士活 己連倫加選區 伊士活 英语 Eastwood South Australia 菲路圍 英语 Frewville South Australia 己連柯士文 英语 Glen Osmond South Australia 己連世德 英语 Glenside South Australia 己連倫加 英语 Glenunga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花園 墨喬選區 柯丹拿 英语 Auldana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花園 英语 Kensington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墨喬 英语 Magill South Australia 羅士連柏 英语 Rosslyn Park South Australia 士皆 英语 Skye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公園選區 巴拿柏 英语 Beulah Park South Australia 希世活柏 英语 Hazelwood Park South Australia 京盛頓公園 英语 Kensington Park South Australia 利保祿 英语 Leabrook South Australia 羅士柏 圖勒花園選區 都威治 英语 Dulwich South Australia 羅士柏 英语 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 圖勒花園 英语 Toorak Gardens South Australia 德士摩 英语 Tusmore South Australia 市政局圖書館 编辑 nbsp 濱世圖書館濱世圖書館 英语 Burnside library 是市內唯一的公共圖書館 於濱世市政局辦事處及社區中心旁邊 圖書館開放時間為 星期一至三 五 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六時 星期四 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九時 星期六 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 星期日 下午二時至五時市政局圖書館提供公共電腦予持圖書證者使用 借用時間為每小時一節 每日可借用最多三小時 另外亦設無線上網 手提電話列印 影印等服務 8 政治 编辑 濱世市在南澳州政府中 絕大部份範圍都劃分為卑吉選區 英语 Electoral district of Bragg 內 屬於澳洲自由黨的第三大票倉 自由黨在濱世市的椿腳在巴文治附近一帶的山腳區域 而北部的諾活附近則是澳洲工黨的票倉 現任南澳州副州長 英语 Deputy Premier of South Australia 及律政司習文慧 英语 Vickie Chapman 自2002年開始就一直連任為卑吉選區的議員 在聯邦選舉中 濱世市屬於史都華選區 自由黨一直長期佔據此席超過三十年 屬自由黨的安全選區 在2007年澳洲聯邦大選中 自由黨僅險勝工黨1 712票 現任史都華選區之議員為克里斯多福 派恩 自1993年一直連任 曾任聯邦政府教育與培訓部長 眾議院領袖等重要職位 2009年 南澳州地方政務司紀國基 英语 Gail Gago 就濱世市政局就騷擾 霸凌和不當行為等指控發起調查 9 市政局批出20萬元 州政府亦撥出130萬元用於調查 後來一批前議員採取法律行動阻止公開相關調查報告 10 最終於2011年5月27日 最高法院裁定報告部份職權範圍有關的內容可以公開 11 人口 编辑2001年人口普查 濱世市人口為40 398人 對比1996年 人口增加1 308人 全市人口53 3 為女性 73 6 的人口於澳洲出生 濱世市的特徵是人口統計學中所說的 城市混合 英語 Urban Mix 包含各種年齡 家庭和家庭類型 濱世市共有16 835戶家庭 其中10 917戶自稱為家庭 有45 的家庭代表有子女的夫婦 有11 的家庭是單親家庭 有43 1 的是沒有子女 或子女已離家 的夫婦 大量的沒有孩子的夫婦 比阿德萊德的平均水平高出5 6 歸功於龐大的老年人口 60 或以上的人口中有將近四分之一 23 7 24歲以下的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 29 9 成熟的成年人是最大的人口群體 佔46 4 這表明主要由成熟家庭和退休人員組成的結構 沒有成年人的年輕人 儘管這並非濱世獨有的現象 但在阿德萊德大部分地區亦普遍 18至24歲年齡段的人群在1996年至2001年之間減少了330人 有26 3 人口於外國出生 低於阿德萊德的平均水平 9 來自英語國家 而14 3 則不是 外國出生的人口 以遞減的順序 來自英國 意大利 馬來西亞 紐西蘭 德國 希臘 香港 印度 中國和南非 這個情況大體上與整個澳洲一致 不少都是來自其他英聯邦國家 如英國及紐西蘭 其他例如地中海國家及亞洲移民 濱世市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共71 7 而17 7 則自稱沒有宗教信仰 無神論 不可知論等 濱世市宗教信仰的人口比阿德萊德甚至全國的要高 67 6 信奉傳統基督宗教教派 其十大宗教 教派 以降序排列 包括 天主教 聖公宗 澳洲團結教會 英语 Uniting Church in Australia 東正教 信義宗 浸禮宗 佛教 長老宗 猶太教及印度教 其中在1996至2001年間 濱世市天主教信徒增加575人 而其他宗教人數則保持穩定或略有下降 經濟 编辑 nbsp 濱世村商場 英语 Burnside Village 濱世市沒有製造業 但仍然有以葡萄園的形式存在著少量的農業用地 來源請求 不少高科技及商業寫字樓位於阿德萊德柏蘭 英语 Adelaide park lands 對出 濱世市勞動人口主要分為 受僱於教育 衞生和社區服務行業 27 金融 保險和商業服務 22 5 批發和零售貿易 16 娛樂和個人服務 11 2 製造業 7 7 在這些行業之中 他們被分為 專業人員 35 5 文員 銷售人員和服務人員 26 2 準專業人員 13 7 經理和行政人員 12 4 和商人 4 8 來源請求 教育 编辑濱世市內共有兩間官立中學 分別是己連倫加國際中學 英语 Glenunga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 及諾活摩利亞老打中學 英语 Norwood Morialta High School 高中部 初中部位於金寶城市 己連倫加國際中學於1898年設立 最初是位於北邊臺 英语 North Terrace Adelaide 的南澳礦業學院 South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 and Industries 1918年 更名為阿德萊德技術中學 Adelaide Technical High School 1963年 該校遷至現址的己連倫加 英语 Glenunga South Australia 十年後更名為己連倫加中學 1990年 該校開辦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校名加上國際一詞 而小學方面有濱世小學 Burnside Primary School 及連登柏小學 Linden Park Primary School 均為七年制小學 另一間瑪麗埠中學 英语 Marryatville High School 雖然位於市外 但因為鄰近濱世市 故亦有不少居住於濱世的學生入讀 文化 编辑 nbsp 位於濱世村商場的一棟桉樹已於2013年被移除 音樂 编辑 濱世交響樂團 英语 Burnside Symphony Orchestra 每年會於大會堂舉辦四場音樂會 12 此外 市政局每年都會在濱世大會堂舉行名為 Battle of the Bands 的音樂比賽 來源請求 建築 编辑 濱世大會堂獲評為二十世紀南澳州重要建築名冊 英语 List of Nationally Significant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in South Australia 之一 基礎建設 编辑醫院 编辑 nbsp 位於京盛敦道 英语 Kensington Road Adelaide 的濱世醫院 濱世戰爭紀念醫院 英语 Burnside War Memorial Hospital 一般簡稱為濱世醫院 是市內唯一的醫院 1944年 投資人奧托 格奧爾格 路德維希 範 里本 Otto Georg Ludwig van Rieben 將其住宅用於興建醫院 13 區議會最初建議在1943年8月建造一個社區醫院 作為戰後重建及發展委員會的一部份計劃 其成本不超過100 000鎊 並用於紀念濱世戰爭死者的紀念館 1949年4月 範 里本的住宅第一次改建工程完成 設有21個牀位 醫院曾在1956年關閉一個月 在重新開放後更至現名 濱世醫院是非營利機構 所有盈餘用於升級設施 設備和服務 域多利皇后醫院 英语 Queen Victoria Hospital Adelaide 是濱世市曾經存在的醫院 位於羅士柏 英语 Rose Park South Australia 富來頓道與關志路 Grant Avenue 交界 於1902年啓用 並獲得2 550英鎊的贈款 最初因為於1902年5月24日 維多利亞女皇生日 啓用而被稱為 女皇之家 1939年 醫院更名為域多利皇后婦產科醫院 Queen Victoria Maternity Hospital 並根據1946年的醫院福利條例改組成公立醫院 直至1995年 與婦女兒童醫院合併 原來醫院所在地被改建成住宅 交通 编辑 nbsp 濱世市道路網早期有馬拉巴士和無軌電車連接濱世及阿德萊德市中心 正正因為有電車和無軌電車 使早期濱世迅速成為熱門的住宅區 14 不過隨着戰後民間認為電車過慢及耗電 電車服務於五十年代已被取消 濱世市位處全國貨物運輸的交界 所有來往南澳州及其他州份的貨運服務都會途經此處 是三大主要道路的交匯處 分別是東南公路 己連柯士文道及砵屈殊道 英语 Portrush Road Adelaide 東南公路是通往維多利亞省的主要道路 大部份貨車均會途經此道 1999年前取道白加山道 英语 Mount Barker Road 己連柯士文道通往阿德萊德機場及外港 英语 Outer Harbor South Australia 而砵屈殊道則連接北部工業區 南澳州北部 西澳州及北領地 此外 它們亦充當阿德萊德山的主要通勤動脈 東南公路 阿德萊德至嘉佛士段 在1999年通車 而砵屈殊道亦於2003至2004年間進行改善工程 市內其他主要通勤道路包括 東西走向的京盛敦道 英语 Kensington Road Adelaide 墨喬道 英语 Magill Road Adelaide 及青山道 以及南北走向的堅濱道 英语 Glynburn Road Adelaide 及富來頓道 英语 Fullarton Road Adelaide 兩條道路都大大紓緩已飽和的砵屈殊道擠塞情況 由於這數條道路都是全國貨物運輸的必經之路 聯邦政府亦因此負責該批道路的維護事宜 市政局亦為此提供建議 包括路邊 行人路 交通標誌等保養事務 大部份濱世居民都駕駛汽車通勤上班 64 3 居民為駕駛人士 5 6 為乘客 5 8 居民乘搭阿德萊德交通 英语 Adelaide Metro 巴士 1 2 騎單車 2 3 步行 越來越多居民不再駕駛汽車通勤 在1996至2001年間 其比例亦高於阿德萊德其他地區 有38 家庭擁有一輛汽車 26 8 家庭擁有兩輛 12 3 家庭擁有三輛或更多的汽車 nbsp 南北走向的砵屈殊道是市內的主要道路二十世紀中葉 隨着汽車獲市民廣泛使用 居民傾向駕駛汽車通勤 以及來往阿德萊德市中心及附近地區 因此亦開始有一些飛車黨聯群結隊到處飆車 在區內窄路高速行駛 因為濱世市地理位置 居民長期受到嚴重困擾 故此市政局在區內街道設置減速帶令車輛慢駛 甚至封閉部份街道 迫使車輛走迂迴曲折的走線 從而誘使車輛回到主幹道上 公共設施 编辑 濱世市與阿德萊德的水 電 媒氣管相連 南澳電力網絡 英语 SA Power Networks 是濱世市的配電商 大約有十家零售商提供電力服務 濱世透過阿德萊德電網由多倫士島 英语 Torrens Island South Australia 的燃氣電廠獲取電力 而濱世市食水由阿德萊德地區水塘提供 包括寶德水塘 英语 Mount Bold Reservoir 及快活谷水塘 英语 Happy Valley Reservoir 米邦加水塘 英语 Myponga Reservoir 米埔溪水塘 英语 Millbrook Reservoir 希望谷水庫 柏立仔水塘 英语 Little Para Reservoir 南柏立水塘 甚至從更遠的美利河抽水 市政局公共設施維修處及車廠設於濱世 英语 Burnside South Australia 的堅濱道 英语 Glynburn Road Adelaide 參見 编辑南澳地方政府區域參考文獻 编辑 Eastern Adelaide SA Government region PDF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17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3 27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Burnside C 2016 Census QuickStats 27 June 2017 16 November 2017 nbsp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33 0 55 00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Socio 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 Australia Data only 2006 25 March 2009 2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8 4 0 4 1 City of Burnside Our Early Beginnings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1 5 0 5 1 How Burnside Grew The News Adelaid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30 June 1926 8 Edition Home Edition 28 April 2014 This reference includes a useful list of Chairmen and District Clerks Elected Member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2 英语 Elected Member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0 Burnside Library General Service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9 英语 Police called to Burnside council meeting ABC News 7 July 2009 2020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2 06 195 000 bill for Burnside inquiry The Advertiser 16 May 2011 2020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8 15 Heather Kennett Ruling paves way for release of Burnside report Eastern Courier Messenger 27 May 2011 2020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19 Burnside Symphony Orchestra website 永久失效連結 Burnside Hospital About Otto von Rieben and Attunga House and Garden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08 See Steele Christopher The Burnside Lines 1981 Australian Electric Traction Association ISBN 0909459088 外部連結 编辑City of Burnside community profile City of Burnside Burnside street names and origins坐标 34 56 S 138 40 E 34 933 S 138 667 E 34 933 138 66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濱世市 amp oldid 7520264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