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潼川府

潼川府北宋时设置的

重和元年(1118年)升梓州置,治所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下领十县:郪县、中江县、涪城县、射洪县盐亭县通泉县、飞鸟县、铜山县、东关县、永泰县[1],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中江射洪盐亭等县地。属潼川府路元朝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为潼川州[2]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升为府。治所在三台县,領縣八。三臺縣射洪縣鹽亭縣中江縣遂寧縣蓬溪縣安岳縣樂至縣[3]。1913年废。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潼川府路。府二:潼川,遂寧。州九......潼川府,緊,梓潼郡,劍南東川節度。本梓州。乾德四年,改靜戎軍,置東關縣。太平興國中,改安靜軍。端拱二年,為東川;元豐三年,復加「劍南」二字。重和元年,升為府。舊兼提舉梓州果、渠、懷安、廣安軍兵馬巡檢盜賊公事。乾道六年,升瀘南為潼川府路安撫使。崇寧戶一十萬九千六百九,口四十四萬七千五百六十五。貢綾、曾青、空青。縣十:郪,[望。有三十四鹽井。]中江,[望。隋玄武縣。大中祥府五年改。有鹽井。]涪城,[望。有四鎮、二十七鹽井。]射洪,[緊。有鹽井。]鹽亭,[緊。熙寧五年,省永泰縣為鎮入焉。有六鹽井。]通泉,[上。有三鐵治。]飛烏,[中。有五鹽井。]銅山,[中。有銅冶。]東關,[中下。有四鹽井。]永泰。[中下。本尉司,南渡後為縣。]遂寧府......
  2.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东川军民府......潼川州元潼川府,直隶四川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郪县省入,直隶布政司。北有涪江,南有中江流合焉。又西南有郪江,有盐井。西南距布政司三百里。领县七:射洪......
  3. ^ 『潼川府:中,繁,難。隸川北道。明,潼川州。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隸州。領縣七。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三臺縣。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廣三百八十里,袤五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六分。京師偏西十一度十六分。領縣八。三臺繁,難。倚。東:東山,在縣東四里。又黃龍、鼓樓。西:三臺山,縣以此名,南:印臺、金魚。西南:牛頭。東北:萬峰。中江即古五城水,自中江入,逕城西南入涪江。涪江自緜州入,逕縣東北入射洪。又東桃花溪,亦入射洪。縣產鹽,上井三,中井九,下井二百十六。縣丞駐葫蘆溪。射洪繁,難。府東南六十里。南:白巖。東:東武。北:金華。東南:通泉山。東北:公成山。涪江自三臺入,逕城東,又南流入蓬溪。梓潼水一名射江,亦曰瀰江,又曰白馬河,自鹽亭入,南流,逕東南獨坐山下入涪江。東:黃滸溪亦自鹽亭入,與梓潼水合。桃花水自三臺入,南流入涪江。通判一,駐太和鎮。鹽課大使駐青隄渡。鹽亭簡。府東少北百二十里。西:負戴山。東:光祿。南:寶蓮。北:金紫。鹽亭水亦名小沙河,發源縣東北境,下流入梓潼水。梓潼水自緜州梓潼入,逕城南,合鵝溪入射洪。有鹽井二十。中江難。府西百二十里。城內斗山。東五城與西棲妙隔江對峙。西南:銅官山。中江水名凱江,自羅江入,逕城西南,又東北流入三臺。雙橋河源出縣西北白蓮洞,東南流,逕城西,轉南至銅魚山下入中江。巡司一,駐胖子店。遂寧繁,難。府東南二百十五里。東:銅盤、龍頭。西:箕山。北:廣山。西南:書臺,與寶嘉、金魚二山相連為三峰。涪江自蓬溪入,逕城東,又東南入合州。東北:郪江有三源,並東北流至蓬萊鎮,合入涪江。安居水一名關箭溪,自安岳入,逕城西南入銅梁。鹽井五十二。縣丞兼批驗大使駐梓潼鎮。蓬溪繁,難。府東南百九十里。東:蓬萊、赤城。西:龍門。南:銅金本。北:石龍。西北:龍馬山。涪江自射洪入,逕城西南流入遂寧。西北:郪江,東流至黃龍鋪入涪江。又北蓬溪,源出西充,西南流,逕城北,入遂寧。鹽井七百九十五。縣丞駐蓬萊鎮。鹽課大使駐康家渡。安岳繁,難。府南三百八十里。治後鐵峰山。東:紫薇、白雲。西:大雲。南:安泉。東南:雲居山。安居水自樂至入,逕城北,又東南入遂寧。魚海河有二源,一東流至城東,合入安居水。南:岳陽溪,東南流入大足。樂至簡。府南少西三百九十里。南:棋盤山。東:玉欄坡山、金金本山。西:周鼎。東南:乾峩山。安居水源出縣東北,東流,玉帶溪源出縣西清水潭,東南流,並入安岳。又樂至池在縣東二里,縣以此名。』。《清史稿》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四川/潼川府

潼川府, 北宋时设置的府, 重和元年, 1118年, 升梓州置, 治所在郪县, 今四川省三台县, 下领十县, 郪县, 中江县, 涪城县, 射洪县, 盐亭县, 通泉县, 飞鸟县, 铜山县, 东关县, 永泰县, 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 中江, 射洪, 盐亭等县地, 属路, 元朝时, 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九年, 1376年, 四月, 降为潼川州, 清朝雍正十二年, 1734年, 复升为府, 治所在三台县, 領縣八, 三臺縣, 射洪縣, 鹽亭縣, 中江縣, 遂寧縣, 蓬溪縣, 安岳縣, 樂至縣, 1913年废, . 潼川府 北宋时设置的府 重和元年 1118年 升梓州置 治所在郪县 今四川省三台县 下领十县 郪县 中江县 涪城县 射洪县 盐亭县 通泉县 飞鸟县 铜山县 东关县 永泰县 1 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 中江 射洪 盐亭等县地 属潼川府路 元朝时 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九年 1376年 四月 降为潼川州 2 清朝雍正十二年 1734年 复升为府 治所在三台县 領縣八 三臺縣 射洪縣 鹽亭縣 中江縣 遂寧縣 蓬溪縣 安岳縣 樂至縣 3 1913年废 參考文獻 编辑 宋史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潼川府路 府二 潼川 遂寧 州九 潼川府 緊 梓潼郡 劍南東川節度 本梓州 乾德四年 改靜戎軍 置東關縣 太平興國中 改安靜軍 端拱二年 為東川 元豐三年 復加 劍南 二字 重和元年 升為府 舊兼提舉梓州果 渠 懷安 廣安軍兵馬巡檢盜賊公事 乾道六年 升瀘南為潼川府路安撫使 崇寧戶一十萬九千六百九 口四十四萬七千五百六十五 貢綾 曾青 空青 縣十 郪 望 有三十四鹽井 中江 望 隋玄武縣 大中祥府五年改 有鹽井 涪城 望 有四鎮 二十七鹽井 射洪 緊 有鹽井 鹽亭 緊 熙寧五年 省永泰縣為鎮入焉 有六鹽井 通泉 上 有三鐵治 飛烏 中 有五鹽井 銅山 中 有銅冶 東關 中下 有四鹽井 永泰 中下 本尉司 南渡後為縣 遂寧府 明史 志第十九 地理四 东川军民府 潼川州元潼川府 直隶四川行省 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 以州治郪县省入 直隶布政司 北有涪江 南有中江流合焉 又西南有郪江 有盐井 西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领县七 射洪 潼川府 中 繁 難 隸川北道 明 潼川州 順治初 因明制 為直隸州 領縣七 雍正十二年升府 以其地置三臺縣 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 廣三百八十里 袤五百七十里 北極高三十一度六分 京師偏西十一度十六分 領縣八 三臺繁 難 倚 東 東山 在縣東四里 又黃龍 鼓樓 西 三臺山 縣以此名 南 印臺 金魚 西南 牛頭 東北 萬峰 中江即古五城水 自中江入 逕城西南入涪江 涪江自緜州入 逕縣東北入射洪 又東桃花溪 亦入射洪 縣產鹽 上井三 中井九 下井二百十六 縣丞駐葫蘆溪 射洪繁 難 府東南六十里 南 白巖 東 東武 北 金華 東南 通泉山 東北 公成山 涪江自三臺入 逕城東 又南流入蓬溪 梓潼水一名射江 亦曰瀰江 又曰白馬河 自鹽亭入 南流 逕東南獨坐山下入涪江 東 黃滸溪亦自鹽亭入 與梓潼水合 桃花水自三臺入 南流入涪江 通判一 駐太和鎮 鹽課大使駐青隄渡 鹽亭簡 府東少北百二十里 西 負戴山 東 光祿 南 寶蓮 北 金紫 鹽亭水亦名小沙河 發源縣東北境 下流入梓潼水 梓潼水自緜州梓潼入 逕城南 合鵝溪入射洪 有鹽井二十 中江難 府西百二十里 城內斗山 東五城與西棲妙隔江對峙 西南 銅官山 中江水名凱江 自羅江入 逕城西南 又東北流入三臺 雙橋河源出縣西北白蓮洞 東南流 逕城西 轉南至銅魚山下入中江 巡司一 駐胖子店 遂寧繁 難 府東南二百十五里 東 銅盤 龍頭 西 箕山 北 廣山 西南 書臺 與寶嘉 金魚二山相連為三峰 涪江自蓬溪入 逕城東 又東南入合州 東北 郪江有三源 並東北流至蓬萊鎮 合入涪江 安居水一名關箭溪 自安岳入 逕城西南入銅梁 鹽井五十二 縣丞兼批驗大使駐梓潼鎮 蓬溪繁 難 府東南百九十里 東 蓬萊 赤城 西 龍門 南 銅金 本 北 石龍 西北 龍馬山 涪江自射洪入 逕城西南流入遂寧 西北 郪江 東流至黃龍鋪入涪江 又北蓬溪 源出西充 西南流 逕城北 入遂寧 鹽井七百九十五 縣丞駐蓬萊鎮 鹽課大使駐康家渡 安岳繁 難 府南三百八十里 治後鐵峰山 東 紫薇 白雲 西 大雲 南 安泉 東南 雲居山 安居水自樂至入 逕城北 又東南入遂寧 魚海河有二源 一東流至城東 合入安居水 南 岳陽溪 東南流入大足 樂至簡 府南少西三百九十里 南 棋盤山 東 玉欄坡山 金金 本山 西 周鼎 東南 乾峩山 安居水源出縣東北 東流 玉帶溪源出縣西清水潭 東南流 並入安岳 又樂至池在縣東二里 縣以此名 清史稿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四川 潼川府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潼川府 amp oldid 7757795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