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滿洲國軍

滿洲國軍滿洲國武裝力量。成立於1932年,在1945年解散。成立時將「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設為主要任務,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多於戰鬥部隊。但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总兵力达20万人。日本投降后,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后正式解散。

滿洲國國徽

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认可满洲国的合法性,故又將满洲国军称为伪满军伪满洲国军

軍制

指揮系統

 
愛新覺羅溥傑(左)身穿中尉正裝照片。1938年4月3日。

制度上各軍(起初擁有6軍,之後擴充至11軍)之長為司令,警備司令官(陸軍)、艦隊司令官(海軍)皆直接受滿洲國執政(皇帝即位後即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指揮(溥儀和日本天皇一樣,擔任軍隊統帥之大元帥)。不過這只是制度上的規定,實際上滿洲國的軍事權力受關東軍支配,無論部隊變動、演習、裝備變更、人事升格等皆需經過關東軍之批准。

士官以上的階級

滿洲國士官以上階級分為「將」「校」「尉」,並各分為三級的三等九級。

 
 
 
                         
 
 
     
總司令 上將(將軍)[1] 上將 中將 少將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准尉 上士 中士 下士 下士勤務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

滿洲國軍於軍官學校畢業後,以少尉任官。少尉滿2年後晉升為中尉、中尉滿2年晉升為上尉、上尉滿3年晉升為少校、少校滿3年晉升為中校、中校滿3年晉升為上校、上校任官4年後晉升為少將、少將滿3年晉升為中將、中將滿4年後晉升為上將。上將則為軍隊的最高位置,採終身職。

歷史

滿洲國軍創設時

根據1932年4月15日公布的《陸海軍條令》創設滿洲國軍,起初是將軍閥部隊與關東軍顧問編制而成。主要任務為「維持國內治安與國境周邊、河川警備。」(陸海軍條例第1條)

而根據1932年9月15日締結的《日滿議定書》,滿洲國之國防由滿洲國與日本共同負責,以此承認關東軍之駐屯。此處的關東軍也就被宣稱為「作為滿洲國軍的關東軍支援部隊」。滿洲國的防衛工作實質上由日本軍隊擔任,使滿洲國成為傀儡政權

1932年部隊構成

 
訓練中的滿洲國士兵
 
滿洲國軍將校們合影
 
滿洲國軍將校們合影
 
滿洲國軍樂隊
  • 軍政部(兵數:130人)
“负责军队的装备、编制、军队配置、作战警备、教育训练”等。日满制定了《军政部组织条例》、《警备司令部组织条例》、《暂行给予条例》等基本的章程制度。整编军队,规定了混成旅、骑兵旅、步兵旅的编制,令各司令部依据统一编号隶属部队,统一官级名称,统一全军的薪饷和服制。延聘军事教官,加强顾问部组织,普及日本军官的指导。1932年4月15日,军政部在沈阳宣布成立,1932年7月迁至长春。同时,满洲国执政溥仪特任马占山为军政总长。但马占山此时已举旗抗日,“军政总长”位置出现空缺。伪满国务院总理郑孝胥暂时兼任这一职位。1932年8月3日,伪满参议府议长张景惠兼任此职。
  • 洮遼警備軍(兵數:16,200人)
負責區域:通遼、奉平、昌圓、梨樹、懷德、雙山、遼源、開通、膽楡、安廣、鎮東、洮安、洮南、秦來、突泉縣東部、景星縣西南部
新京長春西側、北至齊齊哈爾南側、南至奉天北側為管轄範圍。)
  • 奉天省警備軍(兵數:17,153人)
負責區域: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外的奉天省
  • 吉林省警備軍(兵數:44,692人)
負責區域:吉林省
  • 黒龍江省警備軍(兵數:43,485人)驻齐齐哈尔。1932年4月以原驻黑龙江省的国防军程志远骑兵旅、卫队团、炮兵团朴大同部、田奎生骑兵团、第55团、工兵营、辎重营,省防军中的吴松林骑兵第一旅、马占山混成第三旅等部,在江桥抗战失败后投降日满。苑崇谷旅投降后成为第三教导队的步兵主力。
負責區域: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以外的黑龍江省
負責區域:興安省
(於1932年4月滿洲國軍創設時尚未存在,同年9月才設置的樣子)
負責區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國境河川以及渤海沿岸

以上部隊的數量為1932年9月時,根據當時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多田駿少將呈給陸軍省《滿洲國軍事顧問並軍事教官一覧表外の件》。

日系軍官

滿洲國軍於創設時開始便雇用日本人做為顧問教官,此外部隊長等也有由日本軍轉籍的日系軍官(詳細請參照滿洲國軍軍事顧問列表)。

顧問中以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主謀東宮鐵男上尉最為有名。

軍備擴大期(1934年7月后)

1934年实行“帝制”后,军政总长改称军政部大臣。

補充海軍兵力

配備四艘砲艦。詳細請參考滿洲國軍艦隊

陸軍組織改革

將起初由軍閥部隊編成的軍隊重新訓練,並於1935年4月根據滿洲國行政區劃進行陸軍再編成。

  • 第1軍管區(兵數:12,321人)沈阳
  • 第2軍管區(兵數:13,185人)吉林
  • 第3軍管區(兵數:13,938人)齐齐哈尔,负责龙江省黑河省的安全。司令官张文铸/王之佑,参谋长于治功。
    • 第五警备地区:黑河省,司令官赵振邦
    • 第六警备地区:龙江省,司令官张文铸兼任
    • 副官处
    • 军需处
    • 军医处
    • 军法处
    • 齐齐哈尔炮兵队
    • 齐齐哈尔机动车队
    • 黑河国境线监视队
    • 齐齐哈尔军乐队
    • 齐齐哈尔陆军监狱
    • 齐齐哈尔陆军病院
    • 黑河陆军分病院
    • 混成第11旅,旅长杨镇凯,驻泰来。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 混成第12旅,旅长周作霖,驻黑河。1939年转驻北安。
    • 混成第13旅,旅长贾金铭,驻海伦。1938年改编为第三教导队,于治功任队长,驻洮南。1940年裁撤。
    • 混成第14旅,旅长朱凤阳,驻克山。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辖步兵第17、第19团、骑兵连、无线电队、军鸽三分队,在濛江县、辉南县追剿抗联武装。1939年第四军管区混成第18旅步兵第24团与混成第14旅步兵第17团合编为步兵第4旅,旅长王作震/王家善,驻海伦、庆城。1943年调第五军管区。
    • 混成第15旅,旅长冯广友。1938年调第四军管区参加“三江大讨伐”。1938年底改编为独立第2旅,旅长张魁英,驻集贤镇
    • 骑兵第4旅,旅长王之安。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 骑兵第5旅,旅长涂全胜,驻讷河
    • 第三教导队,队长李静,辖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1个炮兵营,驻齐齐哈尔。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队长石兰斌,辖教导步兵第3团、第16团、教导骑兵第3团,在金川、柳河地区疯狂集家并村。1938年改编为独立第一旅。1938年8月石兰斌率领步兵团、骑兵团各1个,编为“石兰部队”共2500人,归第五军管区指挥,经古北口进驻怀柔县高丽营子一带剿共,1938年11月撤回齐齐哈尔。1939年“石兰部队”参加诺门坎战役,8月20日晚22:30,步兵第14团234人第一营在营长率领下击毙日本顾问官,向苏蒙军投诚。1939年9月,石兰斌被撤职,关成山接任旅长。1940年独立第一旅裁撤。
  • 第4軍管區(兵數:17,827人)滨江省
  • 第5軍管區(兵數:9,294人)承德
  • 興安東警備軍(兵數:929人)
  • 興安西警備軍(兵數:858人)
  • 興安南警備軍(兵數:1,052人)
  • 興安北警備軍(兵數:656人)
  • 江防艦隊(兵數:719人)

后期,还设有:

  • 第六军管区,牡丹江省和间岛省一带,总兵力5600人。1936年7月成立。
  • 第七军管区,三江省一带,总兵力4500人
  • 第八军管区,北安省、黑河省一带,总兵力5000人
  • 第九军管区,兴安南省、兴安西省一带,总兵力5500人,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 第十军管区,兴安东省、兴安北省一带,总兵力2000人,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 第十一军管区,东安省一带,总兵力7500人

設立飛行隊

1937年設立飛行航空軍隊。詳細請參考滿洲國飛行隊

中日戰争開始後(1937年以後)

中日戰争轉變為全面戰爭後,日本將部隊投入山海關以南的戰場。原先「關東軍為中心的國防」的構想遭到挑戰,滿洲國軍將中心方針轉換為「自力更生的國防」。1937年7月1日,依据满洲国务院机构改革令,军政部改为“治安部”,原隶属于民政部的警务司及其下属的警察系统并入治安部。“治安部”内设:大臣官房、参谋司、军政司、警务司,并对参谋司和军政司的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一元化领导,对内“维持治安”,对外配合关东军作战。1940年6月,溥仪从日本迎来“天照大神”,大肆推行“惟神之道”,强制东北人民供奉“天照大神”,治安部内新增加了“神道教育”的职能,参谋司改组成了精军科和报道部。

制定國防法(1938年)

1940年4月,满洲国颁布实施《国兵法》,施行徵兵制,治安部成立兵事课,各军管区兼征兵管区,下设若干的征兵区。每年春天招集20萬名20歲至23歲的男性服3年兵役,參與軍事訓練、補充工兵、構築堡壘、以及輔助地方警察等工作,不適應軍職者則須進行3年的土木工程等勞役。

后期

1943年4月1日,日本的战局开始走下坡路,为了稳定其作为战争基地的东北局势,减轻关东军抗衡远东苏军的压力,改军警一体的“治安部”为“军事部”,将“治安部”的警务司升格为警务总局,并直辖于满国务院总务厅领导,建立起政警合一的体制。军事部大臣由邢士廉充任。

  • 第三军管区:司令官赵秋航,参谋长任广福,总兵力7400人
    • 步兵第4旅:旅长黄方刚,在热河南部剿共。
    • 第三辎重队:队长范鹏飞,驻齐齐哈尔
    • 第三自动车队:驻三间房
    • 四个工兵队,队长分别为:王永锟、田生库、张书田、蔡,分驻齐齐哈尔、讷河、洮南。
    • 第三通信队
    • 军乐队
    • 骑兵团:团长张子贞,驻洮南
    • 炮兵队,队长菊敌,驻齐齐哈尔

815后解散

由多民族構成的滿洲國軍身為傀儡政權之軍隊,實質上受關東軍支配。對此感到不滿的軍人也相當多,諾門罕戰役時石蘭支隊步兵第14團第1營便發起叛變,蘇日戰爭時也有少量部隊投降蘇聯。 东北保安第二总队是完整由刘德溥的铁石部队改编而成。

后续沿革

陈诚主持东北时,把大批满洲國军官、兵员组成的东北地方保安部队改编为正规军:[2]

  • 暂编50师吴宝云
  • 暂编51师许颖
  • 暂编52师刘伯中:原满軍“铁石部队”改编,由长城沿线调来、增援58师打通中长铁路南段。1947年夏刚刚进驻大石桥,即被歼灭。
  • 暂编53师许赓扬
  • 暂编54师马廷选
  • 暂编55师王天任:东北暂编保安第一总队,保安第三师。东北保安第7区。1947年5月从热河调辽南,5月30日在大石桥被全歼。1948年10月在锦西投共
  • 暂编56师刘德溥:东北暂编保安第二总队,东北保安第11区。1948年10月在长春投共
  • 暂编57师陈天熹:前身为抗战后的国民革命军华北先遣军新编第27军(军长姜鹏飞)第9师、东北暂编保安第三总队、暂编第6师、东北保安第12区。第169团在彰武被歼;另外两个团在新立屯被东野七纵歼灭。
  • 暂编58师王家善:1946年初以满洲国军溃散官兵和地主武装中招收,在长春市组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隶属东北行辕,暂编师级别,人事、后勤、供给由东北行辕负责,作战行动受长官部指挥。总队长和副总队长由东北行辕任命。武器装备为日满投降后苏联红军在长春市内外收缴的武器移交给东北行营。苏联红军撤退回国后,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14日第一次解放长春,全歼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长陈家祯和大部分校尉级军官。东北行营派遣少将高参王家善和高参王化兴到铁岭收容长春守军溃散与被东北民主联军释放人员,到4月末,共收容官兵7000余人,重新编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因原总队长被俘,其他军官无号召力,就启用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长王家善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1946年5月6日,王家善被任命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总队长。1946年6月3日移驻长春。王家善用两个月时间健全了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司令部和三个步兵团干部人选,收编1万余人,任命史维中为总队参谋长,任命樵明远(乔遇春)、戴逢源(满洲国军第二旅少将旅长)、贾绍华(伪满军官学校的军官候补生)为团长,军需处长孔昭天,总队参谋处长、各营、连长及参谋、后勤部的科长以上军官,都是满洲國军官学校受过王家善教育的军官候补生或王家善的亲属和契友,排以下军官和士兵多是满洲国国兵。1946年11月,第四总队从长春开拔到岫岩庄河大孤山一带,配属新六军第十四师指挥围剿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对外称独立第九师。新6军前进指挥所与独立第9师师部同住岫岩县城。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初期,退守营口大石桥,归属第52军指挥。1947年5月10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打垮了守卫大石桥的王部第三团。东北保安第一总队在大石桥被全歼后,王家善担任营(口)大(石桥)地区防守司令兼营口市市长。1947年7月末东北保安第四总队被陈诚改编为国军暂编五十八师(东北保安第13区),划入第52军建制。1947年7月7日第二次围攻营口,交警三总队驰援。东北秋季攻势中,1947年10月3日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攻克海城,随即围攻营口,国军海军长治舰等三艘军舰迫岸猛烈火力支援守军,战斗惨烈。战后,52军少将副军长郑明新率军搜索营一部于1947年10月上旬到营口,成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暂编58师与交警三总队。在中共东北中央局社会部辽南情报站长期工作下,1948年2月25日正月十六在辽宁营口起义。2月28日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1948年4月辽东军区派谢甫生为该师政委,率120名政工干部组建师、团政治机关,担任营教导员、连指导员。1948年11月改称人民解放军第167师。1949年6月改称解放军第50军第150师,入关参加鄂西战役,解放重庆,解放成都等战役。后参加韓戰第一、二、三、四次战役,特别是在汉江阻击战中战功显著。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步兵独立师。1981年10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1991年5月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1993年初撤编。
  • 暂编59师梁铁豹
  • 暂编60师李应华

滿洲國軍參與過的戰役

宪兵

1932年以原奉天、 吉林、 黑龙江三省宪兵营改称奉天、 吉林、 黑龙江宪兵队,另在长春设新京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为德楞额。

1933年夏在沈阳东大营的中央陆军训练处增设宪兵养成部。部长应振复中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张作霖时代的北京卫戌司令。主事冈村铁彦退役宪兵少将。副主事山田,庶务河内缴,翻译王鸿业。柔道教官石井亲孝,剑道教官重村,军事敦官少校刘达、工翊东。

1934年设第一至第五宪兵队和国都宪兵队。1934年10月,宪兵养成部迁到吉林市东郊东大营,成立了以石黑贞藏中佐为顾问的宪兵训练处,驻吉林市,培训宪兵骨干360人,以此为基础,1935年3月,新京宪兵司令部与军政部宪兵课合编为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应振复,直属于军政部大臣,统辖6个宪兵队(新京宪兵队、第一宪兵队、第二宪兵队、第三宪兵队、第四宪兵队、第五宪兵队)每队250人,及兴安东、西、南、北宪兵队和其它。为与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相区别,1939年5月改为宪兵总团司令部。

宪兵总团司令部
  • 司令官:王遇甲、杨镇凯、关成山、郭若霖、刘尚华
  • 参谋长
  • 参谋处
    • 第一课
    • 第二课
    • 第三课
  • 副官处
  • 军需处
    • 兵器室
    • 医务室
    • 兽医室
宪兵团编制
  • 团长
  • 警务课:主任
  • 司法课:主任
  • 特务课:主任
  • 副官室
  • 军需室
宪兵分团编制表
  • 分团长:日籍
  • 分团副:汉蒙满人
  • 警务班:市街巡察,对外出士兵军风纪纠察,逮捕犯人等勤务
  • 特高班:侦察反日反满活动,军政机关内部肃谍
    • 特务
    • 情报
  • 司法班
  • 庶务班
宪兵部队序列
  • 国都宪兵团 团长金济春
  • 第一宪兵团 团长于百清。辖:抚顺宪兵分团、鞍山宪兵分团(1944年9月鞍山宪兵分队升格为分团)、安东宪兵分团、通化宪兵分团、本溪宪兵分团
  • 第二宪兵团 团长佐泽上校。辖:昌图宪兵分团、磐石宪兵分团、延吉宪兵分团(遗址位于延吉市北山小学北侧一处东西100米,南北200米青砖灰瓦,四合院式庭院)、四平宪兵分团
  • 第三宪兵团 团长冯希云上校。辖:昂昂溪宪兵分团、讷河宪兵分团、洮南宪兵分团
  • 第四宪兵团 团长谷家上校。辖:阿城宪兵分团、珠河宪兵分团
  • 第五宪兵团 团长木鸠昇少将。辖:赤峰宪兵分团、古北口宪兵分团、丰宁宪兵分团、平泉宪兵分团、凌源宪兵分团、围场宪兵分团
  • 第六宪兵团 团长杨增纯中校。辖:宁安宪兵分团、间岛宪兵分团
  • 第七宪兵团 团长朱干臣中校。辖:富锦宪兵分团、依兰宪兵分团
  • 第八宪兵团 团长 原冈 中校 黑河宪兵分团 海伦宪兵分团 鸡宁宪兵分团 塔西宪兵分团
  • 第九宪兵团 团长河野右卫中校 林西宪兵分团 林东宪兵分团 王爷庙宪兵分团
  • 第十宪兵团 团长内海仂中校 博克图宪兵分团、扎兰屯宪兵分团
  • 第十一宪兵团:团长根本中校。辖:勃力宪兵分团、宝清宪兵分团
  • 第十二宪兵团:团长立元中校。辖:山海关宪兵分团、打虎山宪兵分团、黑山宪兵分团
  • 第十三宪兵团:团长寺尾甚内中校。辖:六户宪兵分团
  • 第十四宪兵团:团长铃木友吉中校。辖:营口宪兵分团、岫岩宪兵分团

铁路警护军

  • 奉天旅:旅长立川太郎。辖奉天团、鞍山团、本溪团、安东团、四平团、新京团、瓦房店团
  • 锦州旅:旅长 佐克龙佑。辖打虎山团、锦州团、山海关团、金岭寺团、叶柏寿团、承德团、古北口团、赤峰团、阜新团、彰武团、通辽团
  • 吉林旅:旅长 原弘志。辖吉林团、新站团、敦化团、朝阳川团、图们团、磐石团、梅河口团、清原团、通化团、辑安团、大栗子团
  • 牡丹江旅:旅长有马虎雄。辖牡丹江团、横道河子团、绥芬河团、鹿道团、林口团、佳木斯团、鸡宁团、东安团、虎林团、东宁团、老黑山团
  • 哈尔滨旅:旅长川村近。辖哈尔滨团、三棵树团、哈尔滨水上团、双城堡团、德惠团、帽儿山团、安达团、绥化团、海伦团、北安团、孙吴团、南岔团、汤原团、五常团、铁三包团
  • 齐齐哈尔旅:旅长富永。辖齐齐哈尔团 宁年团 嫩江团 昂昂溪团 博克图团 海拉尔团 满州里团 开通团 白城子团 郑家屯团 前郭旗团 索伦团

軍校

满洲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39年3月於新京市(現長春市)設立的陸軍軍官學校即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負責訓練將領。除了滿人學生外,也擁有許多日系學生(亦包含處於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與朝鮮人),第一期入學生中擁有172名以上日系學生。 由於地理關係,校內有許多朝鮮學生,其中許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入韓國軍隊。如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朴正熙與歷任國會議長及國務總理等職的丁一權等,後來以政客身分活躍的人物。

另一方面,曾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長期以來也不滿滿洲國軍人成為韓國軍隊的骨幹,甚至在韓國擁有政治影響力。 2005年8月29日,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相關特別法的民族問題研究所與親日人名辭典編纂委員會發表親日人名辭典名簿中,共列入3090親日派分子,包括所有曾任滿洲國軍將校的朝鮮人。

高等军事学校

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处日语中央陸軍訓練処,1933年4月于辽宁省沈阳市设立,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学校,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陆军高等军事学校并迁至吉林省长春市,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现职团长以上的满洲国军高级军官为主,类似于日本的陆军大学校,也是满洲国的第一所军事教育机构

兴安军官学校

满洲国兴安军官学校1934年7月于四平市设立。1938年迁至王爷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兴安陆军军官学校,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军官为主。

军用通信养成部

满洲国军用通信本处,1933年7月于沈阳设立,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养成部,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队并迁至吉林市,该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洲国军通信方面的人才,为建立满洲国军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服务。

军医学校

满洲国军医学校,1935年4月于哈尔滨市设立,负责培养满洲国军的军医军官。中學畢業生接受4年醫學教育後,便擔任軍醫少尉。而卫生兵方面的培养则由位于锦州的军事部直属医院负责。

飞行学校

满洲国飞行学校,1940年于沈阳市设立,培养满洲国军飞行队的飞行员以及地勤管理人员,学员在满洲国军尉级军官中选拔,包括满洲航空的民航机飞行员也有在此深造学习的。

宪兵训练处

满洲国宪兵训练处,1934年7月于吉林市设立,由军政部直辖,主要培养满洲国宪兵,包括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宪兵。

自动车学校

满洲国自动车学校,1942年秋季于沈阳市设立,学习后勤运输、汽车保养、驾驶维修为主,毕业后大多配属于关东军作战体系为日军后勤保障服务。

陆军兽医学校

满洲国陆军兽医学校,1936年于长春市设立,负责军马防疫和蹄铁改良的研究事宜,拥有独立的附属军马厂和蹄铁厂作为学员实习。

军需学校

满洲国军需学校,1939年于吉林省长春市设立,培养军需军官和军需兵的必要知识与技能,包括日常以及战时军用物资和器材的调配和保管。

軍服

軍旗列表

图集

註釋

  1. ^ 上將之上設置相當日本元帥府的將軍府,並授予張景惠張海鵬于芷山吉興4人「將軍」之名譽稱號。
  2. ^ 《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1947年国军战斗序列

参考文献

  • 国務院総務庁『満洲國政府公報日譯』、1932年(大同元年)- 1934年(大同3年)(日語)
  • 国務院総務庁『政府公報日譯』、1934年(康徳元年)- 1935年(康徳2年)(日語)
  • 国務院総務庁『政府公報』、1936年(康徳3年)- 1945年(康徳12年)(日語)
  • 国務院法制処編『満洲国法令輯覧』第壹巻「基本法 帝室篇」「官制篇」、満洲行政学会、1943年(康徳10年)(日語)

外部連結

  • Military Flags of Manchuku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Russian Officer Corps of the Manchukuo Army

滿洲國軍, 此條目可参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為滿洲國的武裝力量, 成立於1932年, 在1945年解散, 成立時將, 維持國內治安, . 此條目可参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滿洲國軍為滿洲國的武裝力量 成立於1932年 在1945年解散 成立時將 維持國內治安 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 設為主要任務 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 多於戰鬥部隊 但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 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 滿洲國開始進行武裝总兵力达20万人 日本投降后 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后正式解散 滿洲國軍滿洲國國旗存在時期1932年 1945年國家或地區 滿洲國效忠於 滿洲國 大日本帝国種類陸軍參與戰役第二次中日战争日苏国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日苏战争滿洲國國徽 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认可满洲国的合法性 故又將满洲国军称为伪满军或伪满洲国军 目录 1 軍制 1 1 指揮系統 1 2 士官以上的階級 2 歷史 2 1 滿洲國軍創設時 2 1 1 1932年部隊構成 2 1 2 日系軍官 2 2 軍備擴大期 1934年7月后 2 2 1 補充海軍兵力 2 2 2 陸軍組織改革 2 2 3 設立飛行隊 2 3 中日戰争開始後 1937年以後 2 3 1 制定國防法 1938年 2 4 后期 2 5 815后解散 2 6 后续沿革 3 滿洲國軍參與過的戰役 4 宪兵 5 铁路警护军 6 軍校 6 1 满洲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6 2 高等军事学校 6 3 兴安军官学校 6 4 军用通信养成部 6 5 军医学校 6 6 飞行学校 6 7 宪兵训练处 6 8 自动车学校 6 9 陆军兽医学校 6 10 军需学校 7 軍服 8 軍旗列表 9 图集 10 註釋 11 参考文献 12 外部連結軍制 编辑指揮系統 编辑 愛新覺羅溥傑 左 身穿中尉正裝照片 1938年4月3日 制度上各軍 起初擁有6軍 之後擴充至11軍 之長為司令 警備司令官 陸軍 艦隊司令官 海軍 皆直接受滿洲國執政 皇帝即位後即滿洲國皇帝 愛新覺羅 溥儀指揮 溥儀和日本天皇一樣 擔任軍隊統帥之大元帥 不過這只是制度上的規定 實際上滿洲國的軍事權力受關東軍支配 無論部隊變動 演習 裝備變更 人事升格等皆需經過關東軍之批准 士官以上的階級 编辑 滿洲國士官以上階級分為 將 校 尉 並各分為三級的三等九級 總司令 上將 將軍 1 上將 中將 少將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准尉 上士 中士 下士 下士勤務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滿洲國軍於軍官學校畢業後 以少尉任官 少尉滿2年後晉升為中尉 中尉滿2年晉升為上尉 上尉滿3年晉升為少校 少校滿3年晉升為中校 中校滿3年晉升為上校 上校任官4年後晉升為少將 少將滿3年晉升為中將 中將滿4年後晉升為上將 上將則為軍隊的最高位置 採終身職 歷史 编辑滿洲國軍創設時 编辑 根據1932年4月15日公布的 陸海軍條令 創設滿洲國軍 起初是將軍閥部隊與關東軍顧問編制而成 主要任務為 維持國內治安與國境周邊 河川警備 陸海軍條例第1條 而根據1932年9月15日締結的 日滿議定書 滿洲國之國防由滿洲國與日本共同負責 以此承認關東軍之駐屯 此處的關東軍也就被宣稱為 作為滿洲國軍的關東軍支援部隊 滿洲國的防衛工作實質上由日本軍隊擔任 使滿洲國成為傀儡政權 1932年部隊構成 编辑 訓練中的滿洲國士兵 滿洲國軍將校們合影 滿洲國軍將校們合影 滿洲國軍樂隊 軍政部 兵數 130人 负责军队的装备 编制 军队配置 作战警备 教育训练 等 日满制定了 军政部组织条例 警备司令部组织条例 暂行给予条例 等基本的章程制度 整编军队 规定了混成旅 骑兵旅 步兵旅的编制 令各司令部依据统一编号隶属部队 统一官级名称 统一全军的薪饷和服制 延聘军事教官 加强顾问部组织 普及日本军官的指导 1932年4月15日 军政部在沈阳宣布成立 1932年7月迁至长春 同时 满洲国执政溥仪特任马占山为军政总长 但马占山此时已举旗抗日 军政总长 位置出现空缺 伪满国务院总理郑孝胥暂时兼任这一职位 1932年8月3日 伪满参议府议长张景惠兼任此职 洮遼警備軍 兵數 16 200人 負責區域 通遼 奉平 昌圓 梨樹 懷德 雙山 遼源 開通 膽楡 安廣 鎮東 洮安 洮南 秦來 突泉縣東部 景星縣西南部 新京 長春 西側 北至齊齊哈爾南側 南至奉天北側為管轄範圍 奉天省警備軍 兵數 17 153人 負責區域 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外的奉天省 吉林省警備軍 兵數 44 692人 負責區域 吉林省黒龍江省警備軍 兵數 43 485人 驻齐齐哈尔 1932年4月以原驻黑龙江省的国防军程志远骑兵旅 卫队团 炮兵团朴大同部 田奎生骑兵团 第55团 工兵营 辎重营 省防军中的吴松林骑兵第一旅 马占山混成第三旅等部 在江桥抗战失败后投降日满 苑崇谷旅投降后成为第三教导队的步兵主力 負責區域 洮遼警備軍負責區域以外的黑龍江省興安省警備軍 兵數 12 921人 負責區域 興安省 於1932年4月滿洲國軍創設時尚未存在 同年9月才設置的樣子 江防艦隊 兵數 392人 負責區域 黑龍江 烏蘇里江等國境河川以及渤海沿岸以上部隊的數量為1932年9月時 根據當時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多田駿少將呈給陸軍省 滿洲國軍事顧問並軍事教官一覧表外の件 日系軍官 编辑 滿洲國軍於創設時開始便雇用日本人做為顧問教官 此外部隊長等也有由日本軍轉籍的日系軍官 詳細請參照滿洲國軍軍事顧問列表 顧問中以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主謀東宮鐵男上尉最為有名 軍備擴大期 1934年7月后 编辑 1934年实行 帝制 后 军政总长改称军政部大臣 補充海軍兵力 编辑 配備四艘砲艦 詳細請參考滿洲國軍艦隊 陸軍組織改革 编辑 將起初由軍閥部隊編成的軍隊重新訓練 並於1935年4月根據滿洲國行政區劃進行陸軍再編成 第1軍管區 兵數 12 321人 沈阳 第2軍管區 兵數 13 185人 吉林 第3軍管區 兵數 13 938人 齐齐哈尔 负责龙江省 黑河省的安全 司令官张文铸 王之佑 参谋长于治功 第五警备地区 黑河省 司令官赵振邦 第六警备地区 龙江省 司令官张文铸兼任 副官处 军需处 军医处 军法处 齐齐哈尔炮兵队 齐齐哈尔机动车队 黑河国境线监视队 齐齐哈尔军乐队 齐齐哈尔陆军监狱 齐齐哈尔陆军病院 黑河陆军分病院 混成第11旅 旅长杨镇凯 驻泰来 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混成第12旅 旅长周作霖 驻黑河 1939年转驻北安 混成第13旅 旅长贾金铭 驻海伦 1938年改编为第三教导队 于治功任队长 驻洮南 1940年裁撤 混成第14旅 旅长朱凤阳 驻克山 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 辖步兵第17 第19团 骑兵连 无线电队 军鸽三分队 在濛江县 辉南县追剿抗联武装 1939年第四军管区混成第18旅步兵第24团与混成第14旅步兵第17团合编为步兵第4旅 旅长王作震 王家善 驻海伦 庆城 1943年调第五军管区 混成第15旅 旅长冯广友 1938年调第四军管区参加 三江大讨伐 1938年底改编为独立第2旅 旅长张魁英 驻集贤镇 骑兵第4旅 旅长王之安 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骑兵第5旅 旅长涂全胜 驻讷河 第三教导队 队长李静 辖3个步兵团 1个骑兵团 1个炮兵营 驻齐齐哈尔 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 队长石兰斌 辖教导步兵第3团 第16团 教导骑兵第3团 在金川 柳河地区疯狂集家并村 1938年改编为独立第一旅 1938年8月石兰斌率领步兵团 骑兵团各1个 编为 石兰部队 共2500人 归第五军管区指挥 经古北口进驻怀柔县高丽营子一带剿共 1938年11月撤回齐齐哈尔 1939年 石兰部队 参加诺门坎战役 8月20日晚22 30 步兵第14团234人第一营在营长率领下击毙日本顾问官 向苏蒙军投诚 1939年9月 石兰斌被撤职 关成山接任旅长 1940年独立第一旅裁撤 第4軍管區 兵數 17 827人 滨江省 第5軍管區 兵數 9 294人 承德 興安東警備軍 兵數 929人 興安西警備軍 兵數 858人 興安南警備軍 兵數 1 052人 興安北警備軍 兵數 656人 江防艦隊 兵數 719人 后期 还设有 第六军管区 牡丹江省和间岛省一带 总兵力5600人 1936年7月成立 第七军管区 三江省一带 总兵力4500人 第八军管区 北安省 黑河省一带 总兵力5000人 第九军管区 兴安南省 兴安西省一带 总兵力5500人 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第十军管区 兴安东省 兴安北省一带 总兵力2000人 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第十一军管区 东安省一带 总兵力7500人設立飛行隊 编辑 1937年設立飛行航空軍隊 詳細請參考滿洲國飛行隊 中日戰争開始後 1937年以後 编辑 中日戰争轉變為全面戰爭後 日本將部隊投入山海關以南的戰場 原先 關東軍為中心的國防 的構想遭到挑戰 滿洲國軍將中心方針轉換為 自力更生的國防 1937年7月1日 依据满洲国务院机构改革令 军政部改为 治安部 原隶属于民政部的警务司及其下属的警察系统并入治安部 治安部 内设 大臣官房 参谋司 军政司 警务司 并对参谋司和军政司的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 实行一元化领导 对内 维持治安 对外配合关东军作战 1940年6月 溥仪从日本迎来 天照大神 大肆推行 惟神之道 强制东北人民供奉 天照大神 治安部内新增加了 神道教育 的职能 参谋司改组成了精军科和报道部 制定國防法 1938年 编辑 1940年4月 满洲国颁布实施 国兵法 施行徵兵制 治安部成立兵事课 各军管区兼征兵管区 下设若干的征兵区 每年春天招集20萬名20歲至23歲的男性服3年兵役 參與軍事訓練 補充工兵 構築堡壘 以及輔助地方警察等工作 不適應軍職者則須進行3年的土木工程等勞役 第三征兵管区 驻齐齐哈尔 征兵官黄富俊 龙江省长兼 第一征兵区 辖齐齐哈尔 龙江县 富裕县 依克明安县 讷河县 甘南县 第二征兵区 辖林甸县 景星县 泰来县 镇东县 大赉县 杜尔伯特旗 第三征兵区 辖白城县 安广县 洮南县 开通县 瞻榆县 后期 编辑 1943年4月1日 日本的战局开始走下坡路 为了稳定其作为战争基地的东北局势 减轻关东军抗衡远东苏军的压力 改军警一体的 治安部 为 军事部 将 治安部 的警务司升格为警务总局 并直辖于满国务院总务厅领导 建立起政警合一的体制 军事部大臣由邢士廉充任 第三军管区 司令官赵秋航 参谋长任广福 总兵力7400人 步兵第4旅 旅长黄方刚 在热河南部剿共 第三辎重队 队长范鹏飞 驻齐齐哈尔 第三自动车队 驻三间房 四个工兵队 队长分别为 王永锟 田生库 张书田 蔡 分驻齐齐哈尔 讷河 洮南 第三通信队 军乐队 骑兵团 团长张子贞 驻洮南 炮兵队 队长菊敌 驻齐齐哈尔815后解散 编辑 由多民族構成的滿洲國軍身為傀儡政權之軍隊 實質上受關東軍支配 對此感到不滿的軍人也相當多 諾門罕戰役時石蘭支隊步兵第14團第1營便發起叛變 蘇日戰爭時也有少量部隊投降蘇聯 东北保安第二总队是完整由刘德溥的铁石部队改编而成 后续沿革 编辑 陈诚主持东北时 把大批满洲國军官 兵员组成的东北地方保安部队改编为正规军 2 暂编50师吴宝云 暂编51师许颖 暂编52师刘伯中 原满軍 铁石部队 改编 由长城沿线调来 增援58师打通中长铁路南段 1947年夏刚刚进驻大石桥 即被歼灭 暂编53师许赓扬 暂编54师马廷选 暂编55师王天任 东北暂编保安第一总队 保安第三师 东北保安第7区 1947年5月从热河调辽南 5月30日在大石桥被全歼 1948年10月在锦西投共 暂编56师刘德溥 东北暂编保安第二总队 东北保安第11区 1948年10月在长春投共 暂编57师陈天熹 前身为抗战后的国民革命军华北先遣军新编第27军 军长姜鹏飞 第9师 东北暂编保安第三总队 暂编第6师 东北保安第12区 第169团在彰武被歼 另外两个团在新立屯被东野七纵歼灭 暂编58师王家善 1946年初以满洲国军溃散官兵和地主武装中招收 在长春市组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 隶属东北行辕 暂编师级别 人事 后勤 供给由东北行辕负责 作战行动受长官部指挥 总队长和副总队长由东北行辕任命 武器装备为日满投降后苏联红军在长春市内外收缴的武器移交给东北行营 苏联红军撤退回国后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14日第一次解放长春 全歼东北保安第四总队 总队长长陈家祯和大部分校尉级军官 东北行营派遣少将高参王家善和高参王化兴到铁岭收容长春守军溃散与被东北民主联军释放人员 到4月末 共收容官兵7000余人 重新编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 因原总队长被俘 其他军官无号召力 就启用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长王家善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 1946年5月6日 王家善被任命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总队长 1946年6月3日移驻长春 王家善用两个月时间健全了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司令部和三个步兵团干部人选 收编1万余人 任命史维中为总队参谋长 任命樵明远 乔遇春 戴逢源 满洲国军第二旅少将旅长 贾绍华 伪满军官学校的军官候补生 为团长 军需处长孔昭天 总队参谋处长 各营 连长及参谋 后勤部的科长以上军官 都是满洲國军官学校受过王家善教育的军官候补生或王家善的亲属和契友 排以下军官和士兵多是满洲国国兵 1946年11月 第四总队从长春开拔到岫岩 庄河和大孤山一带 配属新六军第十四师指挥围剿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 对外称独立第九师 新6军前进指挥所与独立第9师师部同住岫岩县城 1947年 东北夏季攻势 初期 退守营口 大石桥 归属第52军指挥 1947年5月10日 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打垮了守卫大石桥的王部第三团 东北保安第一总队在大石桥被全歼后 王家善担任营 口 大 石桥 地区防守司令兼营口市市长 1947年7月末东北保安第四总队被陈诚改编为国军暂编五十八师 东北保安第13区 划入第52军建制 1947年7月7日第二次围攻营口 交警三总队驰援 东北秋季攻势中 1947年10月3日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攻克海城 随即围攻营口 国军海军长治舰等三艘军舰迫岸猛烈火力支援守军 战斗惨烈 战后 52军少将副军长郑明新率军搜索营一部于1947年10月上旬到营口 成立前进指挥所 统一指挥暂编58师与交警三总队 在中共东北中央局社会部辽南情报站长期工作下 1948年2月25日正月十六在辽宁营口起义 2月28日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 1948年4月辽东军区派谢甫生为该师政委 率120名政工干部组建师 团政治机关 担任营教导员 连指导员 1948年11月改称人民解放军第167师 1949年6月改称解放军第50军第150师 入关参加鄂西战役 解放重庆 解放成都等战役 后参加韓戰第一 二 三 四次战役 特别是在汉江阻击战中战功显著 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步兵独立师 1981年10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 1991年5月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 1993年初撤编 暂编59师梁铁豹 暂编60师李应华滿洲國軍參與過的戰役 编辑1933年 熱河戰役 1937年 1945年 中日戰爭 1939年 諾門罕戰役 1941年 1945年 太平洋戰爭 1945年 蘇日戰爭宪兵 编辑1932年以原奉天 吉林 黑龙江三省宪兵营改称奉天 吉林 黑龙江宪兵队 另在长春设新京宪兵司令部 司令官为德楞额 1933年夏在沈阳东大营的中央陆军训练处增设宪兵养成部 部长应振复中将 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曾任张作霖时代的北京卫戌司令 主事冈村铁彦退役宪兵少将 副主事山田 庶务河内缴 翻译王鸿业 柔道教官石井亲孝 剑道教官重村 军事敦官少校刘达 工翊东 1934年设第一至第五宪兵队和国都宪兵队 1934年10月 宪兵养成部迁到吉林市东郊东大营 成立了以石黑贞藏中佐为顾问的宪兵训练处 驻吉林市 培训宪兵骨干360人 以此为基础 1935年3月 新京宪兵司令部与军政部宪兵课合编为宪兵司令部 司令官应振复 直属于军政部大臣 统辖6个宪兵队 新京宪兵队 第一宪兵队 第二宪兵队 第三宪兵队 第四宪兵队 第五宪兵队 每队250人 及兴安东 西 南 北宪兵队和其它 为与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相区别 1939年5月改为宪兵总团司令部 宪兵总团司令部司令官 王遇甲 杨镇凯 关成山 郭若霖 刘尚华 参谋长 参谋处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副官处 军需处 兵器室 医务室 兽医室宪兵团编制团长 警务课 主任 司法课 主任 特务课 主任 副官室 军需室宪兵分团编制表分团长 日籍 分团副 汉蒙满人 警务班 市街巡察 对外出士兵军风纪纠察 逮捕犯人等勤务 特高班 侦察反日反满活动 军政机关内部肃谍 特务 情报 司法班 庶务班宪兵部队序列国都宪兵团 团长金济春 第一宪兵团 团长于百清 辖 抚顺宪兵分团 鞍山宪兵分团 1944年9月鞍山宪兵分队升格为分团 安东宪兵分团 通化宪兵分团 本溪宪兵分团 第二宪兵团 团长佐泽上校 辖 昌图宪兵分团 磐石宪兵分团 延吉宪兵分团 遗址位于延吉市北山小学北侧一处东西100米 南北200米青砖灰瓦 四合院式庭院 四平宪兵分团 第三宪兵团 团长冯希云上校 辖 昂昂溪宪兵分团 讷河宪兵分团 洮南宪兵分团 第四宪兵团 团长谷家上校 辖 阿城宪兵分团 珠河宪兵分团 第五宪兵团 团长木鸠昇少将 辖 赤峰宪兵分团 古北口宪兵分团 丰宁宪兵分团 平泉宪兵分团 凌源宪兵分团 围场宪兵分团 第六宪兵团 团长杨增纯中校 辖 宁安宪兵分团 间岛宪兵分团 第七宪兵团 团长朱干臣中校 辖 富锦宪兵分团 依兰宪兵分团 第八宪兵团 团长 原冈 中校 黑河宪兵分团 海伦宪兵分团 鸡宁宪兵分团 塔西宪兵分团 第九宪兵团 团长河野右卫中校 林西宪兵分团 林东宪兵分团 王爷庙宪兵分团 第十宪兵团 团长内海仂中校 博克图宪兵分团 扎兰屯宪兵分团 第十一宪兵团 团长根本中校 辖 勃力宪兵分团 宝清宪兵分团 第十二宪兵团 团长立元中校 辖 山海关宪兵分团 打虎山宪兵分团 黑山宪兵分团 第十三宪兵团 团长寺尾甚内中校 辖 六户宪兵分团 第十四宪兵团 团长铃木友吉中校 辖 营口宪兵分团 岫岩宪兵分团铁路警护军 编辑奉天旅 旅长立川太郎 辖奉天团 鞍山团 本溪团 安东团 四平团 新京团 瓦房店团 锦州旅 旅长 佐克龙佑 辖打虎山团 锦州团 山海关团 金岭寺团 叶柏寿团 承德团 古北口团 赤峰团 阜新团 彰武团 通辽团 吉林旅 旅长 原弘志 辖吉林团 新站团 敦化团 朝阳川团 图们团 磐石团 梅河口团 清原团 通化团 辑安团 大栗子团 牡丹江旅 旅长有马虎雄 辖牡丹江团 横道河子团 绥芬河团 鹿道团 林口团 佳木斯团 鸡宁团 东安团 虎林团 东宁团 老黑山团 哈尔滨旅 旅长川村近 辖哈尔滨团 三棵树团 哈尔滨水上团 双城堡团 德惠团 帽儿山团 安达团 绥化团 海伦团 北安团 孙吴团 南岔团 汤原团 五常团 铁三包团 齐齐哈尔旅 旅长富永 辖齐齐哈尔团 宁年团 嫩江团 昂昂溪团 博克图团 海拉尔团 满州里团 开通团 白城子团 郑家屯团 前郭旗团 索伦团軍校 编辑满洲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编辑 主条目 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 1939年3月於新京市 現長春市 設立的陸軍軍官學校即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 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 負責訓練將領 除了滿人學生外 也擁有許多日系學生 亦包含處於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與朝鮮人 第一期入學生中擁有172名以上日系學生 由於地理關係 校內有許多朝鮮學生 其中許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入韓國軍隊 如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朴正熙與歷任國會議長及國務總理等職的丁一權等 後來以政客身分活躍的人物 另一方面 曾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 長期以來也不滿滿洲國軍人成為韓國軍隊的骨幹 甚至在韓國擁有政治影響力 2005年8月29日 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相關特別法的民族問題研究所與親日人名辭典編纂委員會發表親日人名辭典名簿中 共列入3090親日派分子 包括所有曾任滿洲國軍將校的朝鮮人 白善燁 韓國 1941年軍官學校畢業 二戰結束時為中尉官階 之後擔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上將 朴正熙 韓國 1940年4月進入軍官學校 1942年新京軍官學校第一名畢業 1942年10月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57期 留學 1944年4月畢業 二戰結束時為中尉 後來任韓國總統 高等军事学校 编辑 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处 日语 中央陸軍訓練処 1933年4月于辽宁省沈阳市设立 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学校 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陆军高等军事学校并迁至吉林省长春市 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现职团长以上的满洲国军高级军官为主 类似于日本的陆军大学校 也是满洲国的第一所军事教育机构 兴安军官学校 编辑 满洲国兴安军官学校1934年7月于四平市设立 1938年迁至王爷庙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 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兴安陆军军官学校 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军官为主 军用通信养成部 编辑 满洲国军用通信本处 1933年7月于沈阳设立 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养成部 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队并迁至吉林市 该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洲国军通信方面的人才 为建立满洲国军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服务 军医学校 编辑 满洲国军医学校 1935年4月于哈尔滨市设立 负责培养满洲国军的军医军官 中學畢業生接受4年醫學教育後 便擔任軍醫少尉 而卫生兵方面的培养则由位于锦州的军事部直属医院负责 飞行学校 编辑 满洲国飞行学校 1940年于沈阳市设立 培养满洲国军飞行队的飞行员以及地勤管理人员 学员在满洲国军尉级军官中选拔 包括满洲航空的民航机飞行员也有在此深造学习的 宪兵训练处 编辑 满洲国宪兵训练处 1934年7月于吉林市设立 由军政部直辖 主要培养满洲国宪兵 包括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宪兵 自动车学校 编辑 满洲国自动车学校 1942年秋季于沈阳市设立 学习后勤运输 汽车保养 驾驶维修为主 毕业后大多配属于关东军作战体系为日军后勤保障服务 陆军兽医学校 编辑 满洲国陆军兽医学校 1936年于长春市设立 负责军马防疫和蹄铁改良的研究事宜 拥有独立的附属军马厂和蹄铁厂作为学员实习 军需学校 编辑 满洲国军需学校 1939年于吉林省长春市设立 培养军需军官和军需兵的必要知识与技能 包括日常以及战时军用物资和器材的调配和保管 軍服 编辑主条目 滿洲國軍服軍旗列表 编辑 軍艦旗 政府船旗 民船旗 滿洲國飛行隊國籍標誌图集 编辑 满洲国陆军骑兵部队 满洲国军军乐队 满洲国军仪仗队 满洲国禁衛隊士兵 满洲国江防艦隊 满洲国江上軍 满洲国江上军 满洲国江上军陆战队 满洲国军飞行队註釋 编辑 上將之上設置相當日本元帥府的將軍府 並授予張景惠 張海鵬 于芷山 吉興4人 將軍 之名譽稱號 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 1947年国军战斗序列参考文献 编辑国務院総務庁 満洲國政府公報日譯 1932年 大同元年 1934年 大同3年 日語 国務院総務庁 政府公報日譯 1934年 康徳元年 1935年 康徳2年 日語 国務院総務庁 政府公報 1936年 康徳3年 1945年 康徳12年 日語 国務院法制処編 満洲国法令輯覧 第壹巻 基本法 帝室篇 官制篇 満洲行政学会 1943年 康徳10年 日語 外部連結 编辑Military Flags of Manchuku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ussian Officer Corps of the Manchukuo Army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滿洲國軍 amp oldid 7675553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