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民国四大名校

民国四大名校一般指中华民国大陆時期的四所著名高校,即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1]。其中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在民國其他時期也有稱之為民國五大名校的。[2]

缘起与背景 编辑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

七八月间,各地试卷集中于南京中央大学校园评阅。时有日本飞机到南京轰炸,阅卷工作受到极大的骚扰。特别是参加阅卷工作的教授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负责组织这次评阅试卷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及国立武汉大学的曾昭安等人安排阅卷完的教授们尽快离开南京。8月19日19时前后,日机飞临南京上空,日机的轰炸目标有中央大学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楼,图书馆周围房屋的窗户玻璃全被震碎,礼堂的后墙被炸毁,科学楼没有击中而炸毁了化学实验室,猛烈的轰炸使国立中央大学女生宿舍倒塌。由此拉开了迁校序幕。国难当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最后迁至云南昆明,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国立浙江大学迁至贵州遵义,国立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

师资力量 编辑

1934年,上述五大名校教授总数如下[3]:中央大学197人(副教授0人),清华大学87人(副教授16人),北京大学56人(副教授11人),浙江大学2人(副教授75人),武汉大学80人(副教授0人)。

復校及其他 编辑

1947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发表《争取中国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学应有十年计划,第一个五年先培植起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此五所大学战前已有基础,如集中经济力量,预先充实,必可成为世界有名学府”,且胡适将此建议直接跟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中正提出。[4]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华民国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2][5][6]

社會評價 编辑

這些學校學術水平之高,現在看來也嘆為觀止。如浙江大學被英國學者在《自然》雜誌​​上稱為“東方劍橋”,就是因為有一批優秀教授做出了一流成果,在極其艱苦的日子裡,在《自然》、《科學》等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高品質文章。1945年至1952年時期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中國院士的學者最多也出自這幾所學校,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為清大25人、浙大22人、中大 21人、北大14人、武大12人。

抗日戰爭結束後,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遴選了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入選教授最多,名列前四強。

注释 编辑

  • 本条目中大学排列的先后顺序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reyn, Hubert.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War. Taipei: Kelly & Walsh; Ch'eng Weng Publishing Company. 1940: 105. 
  2. ^ 2.0 2.1 2.2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 [2012-03-21]. (原始内容于2013-10-16). 
  3. ^ 中国大学的去向:基于民国大学史的观察. 凤凰网. [2012-10-21]. (原始内容于2012-12-20). 
  4. ^ 俞和荪. 胡适谈建国根本要图:大学应有十年计划. 新闻报, 1947-09-06(7).
  5. ^ . [201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6. ^ 校名最讲究的八所大学. [2012-03-21]. (原始内容于2013-10-29). 

参见 编辑

民国四大名校,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18年1月14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8年1月1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一般指中华民国大陆時期的四所著名高校, 即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西南.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18年1月14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8年1月1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民国四大名校一般指中华民国大陆時期的四所著名高校 即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私立南開大學 和國立武漢大學 1 其中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在民國其他時期也有稱之為民國五大名校的 2 目录 1 缘起与背景 2 师资力量 3 復校及其他 4 社會評價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7 参见缘起与背景 编辑1937年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 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 抗战时期清华 北大 南开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 七八月间 各地试卷集中于南京中央大学校园评阅 时有日本飞机到南京轰炸 阅卷工作受到极大的骚扰 特别是参加阅卷工作的教授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负责组织这次评阅试卷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 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及国立武汉大学的曾昭安等人安排阅卷完的教授们尽快离开南京 8月19日19时前后 日机飞临南京上空 日机的轰炸目标有中央大学图书馆 大礼堂和科学楼 图书馆周围房屋的窗户玻璃全被震碎 礼堂的后墙被炸毁 科学楼没有击中而炸毁了化学实验室 猛烈的轰炸使国立中央大学女生宿舍倒塌 由此拉开了迁校序幕 国难当头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最后迁至云南昆明 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 国立浙江大学迁至贵州遵义 国立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 师资力量 编辑1934年 上述五大名校教授总数如下 3 中央大学197人 副教授0人 清华大学87人 副教授16人 北京大学56人 副教授11人 浙江大学2人 副教授75人 武汉大学80人 副教授0人 復校及其他 编辑1947年9月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发表 争取中国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他认为 中国大学应有十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先培植起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此五所大学战前已有基础 如集中经济力量 预先充实 必可成为世界有名学府 且胡适将此建议直接跟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中正提出 4 1948年 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华民国教育部 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 享有 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2 5 6 社會評價 编辑這些學校學術水平之高 現在看來也嘆為觀止 如浙江大學被英國學者在 自然 雜誌 上稱為 東方劍橋 就是因為有一批優秀教授做出了一流成果 在極其艱苦的日子裡 在 自然 科學 等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0餘篇高品質文章 1945年至1952年時期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中國院士的學者最多也出自這幾所學校 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為清大25人 浙大22人 中大 21人 北大14人 武大12人 抗日戰爭結束後 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遴選了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 其中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中央大學入選教授最多 名列前四強 注释 编辑本条目中大学排列的先后顺序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编辑 Freyn Hubert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War Taipei Kelly amp Walsh Ch eng Weng Publishing Company 1940 105 2 0 2 1 2 2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 2012 03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6 中国大学的去向 基于民国大学史的观察 凤凰网 2012 10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20 俞和荪 胡适谈建国根本要图 大学应有十年计划 新闻报 1947 09 06 7 武大校史之信步杂谈 2012 03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09 校名最讲究的八所大学 2012 03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29 参见 编辑 nbsp 大学主题 nbsp 中华民国主题 nbs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西迁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民国四大名校 amp oldid 789225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