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桑黃

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又稱桑耳桑臣,為刺革菌科桑黃屬的物種,也是桑黃孔菌屬的模式種[1]。本種生長於桑屬植物的樹幹上[2]。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抗癌、護肝、抗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預防、抗過敏 (過敏性鼻炎、濕疹、類風濕性關節炎)、舒眠、鎮痛 (如經痛)、抑制尿酸及皮膚保養等功效。安全無毒性[3]。桑黃為廣效型且具有積極功效的藥用真菌,中國大陸譽為「森林黃金」。真假桑黃不易分辨。市售數量較多的桑黃孔菌屬是長在山楊樹幹的楊樹桑黃 (S. vaninii) 以及長在丁香樹幹的暴馬桑黃 (S. baumii)。真正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優於楊樹桑黃以及暴馬桑黃。在中、日、韓廣泛栽培的所謂桑黃子實體並非真正桑黃,而是楊樹桑黃 (簡稱楊黃)[3]

桑黃
桑黃標本,攝於科博館
科学分类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目: 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
科: 刺革菌科 Hymenochaetaceae
属: 桑黃孔菌屬 Sanghuangporus
种: 桑黃 S. sanghuang
二名法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 Wu et al.) Sheng H. Wu et al.
異名
  • Inonotus sanghuang

描述

擔子果多年生,無。蕈傘扁平(applanate)或凸面狀(convex),質地堅硬。蕈傘背面褐色至近黑色,蕈傘腹面黃色,有圓形小孔,每mm間6-8個孔[4]

菌絲屬雙系菌絲型(dimitic),生殖菌絲中隔 (septa),欠缺扣子體(clamp connections),偶有分支,呈無色或黃棕色,薄壁;骨骼菌絲黃色至黃棕色,無分支,厚壁。剛毛 18-35 × 7-14 μm。孢子廣橢圓形,光滑,黃褐色,約4-5 × 3-4 μm[4]

利用歷史

關於桑黃最早的藥用記載可以追溯至東漢神農本草》,當時記載為「桑耳」,文中提到桑黃具有抗發炎、止血、以及治療婦女病功效。桑黃之名則最早出現於唐甄權所著《藥性論》[5],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也有提到相關記述[2]

發現歷史

中國利用桑黃的記載長達千年,但桑黃的分類學卻長期混沌不明。自1939年鄧叔群院士的《中國高等真菌》到2010年期間戴玉成的中國刺革菌科研究,都沒有文獻或標本記載中國境內有長在桑樹上的桑黃。日、韓學者以裂蹄熱帶孔菌Phellinus linteus)作為桑黃的學名,但其實該物種分布於中美洲,東亞並無野生紀錄。因此當時中國學者認為中、日、韓所產的桑黃應該是暴馬子(Phellinus baumii)。但暴馬子生於丁香樹上,而非桑樹上[2]

2012年,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吳聲華博士等在研究後認為桑黃為纖孔菌屬中一未曾發表過的物種,故將其發表為 Inonotus sanghuang [4]。2016年,吳聲華等人發表新屬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以該種為模式種,桑黃的拉丁學名因此改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1][5][6]

分布

本種分布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緬甸以及台灣[3]

參考文獻

  1. ^ 1.0 1.1 Zhou, Li-Wei; Vlasák, Josef; Decock, Cony; Assefa, Addisu; Stenlid, Jan; Abate, Dawit; Wu, Sheng-Hua; Dai, Yu-Cheng. Global diversity and taxonomy of the Inonotus linteus complex (Hymenochaetales, Basidiomycota): Sanghuangporus gen. nov., Tropicoporus excentrodendri and T. guanacastensis gen. et spp. nov., and 17 new combinations. Fungal Diversity. 2015-04-26, 77 (1): 335–347 [2018-07-21]. ISSN 1560-2745. doi:10.1007/s13225-015-0335-8. (原始内容于2018-07-21) (英语). 
  2. ^ 2.0 2.1 2.2 吳聲華. 桑黃 -- 古老的治癌新藥. 科學人. [2018-07-21]. (原始内容于2018-07-21). 
  3. ^ 3.0 3.1 3.2 Wu, S.H.; Huang, G.J.; Chen, Y.P.; Dai, Y.C.; Zhou, L.W. Taxonomy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of Sanghuang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Fungal Research. 2016, 14 (04): 187–200+185 [2019-02-18]. ISSN 1672-3538. doi:10.13341/j.jfr.2014.6401. (原始内容于2019-02-19). 
  4. ^ 4.0 4.1 4.2 S.H., Wu,; Y.C., Dai,; T., Hattori,; T.W., Yu,; D.M., Wang,; E., Parmasto,; H.Y., Chang,; S.Y., Shih,. Species clarification for the medicinally valuable 'sanghuang' mushroom (PDF). 2012 [2018-07-21]. ISSN 1817-406X.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3-04). 
  5. ^ 5.0 5.1 吳聲華. 桑黃分類研究的意義 (PDF). 科博館訊320期. [2018-07-21].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7-21). 
  6. ^ 吳聲華. 桑黃屬的誕生 (PDF). 館訊第333期. [2018-07-21].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7-21). 

桑黃,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又稱桑耳, 桑臣, 為刺革菌科屬的物種, 也是孔菌屬的模式種, 本種生長於桑屬植物的樹幹上, 具有抗氧化, 抗發炎, 提升免疫力, 抗癌, 護肝, 抗失智症, 心血管疾病預防, 抗過敏, 過敏性鼻炎, 濕疹, 類風濕性關節炎, 舒眠, 鎮痛, 如經痛, 抑制尿酸及皮膚保養等功效, 安全無毒性, 為廣效型且具有積極功效的藥用真菌, 中國大陸譽為, 森林黃金, 真假不易分辨, 市售數量較多的孔菌屬是長在山楊樹幹的楊樹, vaninii, 以及長在丁香樹幹的暴. 桑黃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又稱桑耳 桑臣 為刺革菌科桑黃屬的物種 也是桑黃孔菌屬的模式種 1 本種生長於桑屬植物的樹幹上 2 具有抗氧化 抗發炎 提升免疫力 抗癌 護肝 抗失智症 心血管疾病預防 抗過敏 過敏性鼻炎 濕疹 類風濕性關節炎 舒眠 鎮痛 如經痛 抑制尿酸及皮膚保養等功效 安全無毒性 3 桑黃為廣效型且具有積極功效的藥用真菌 中國大陸譽為 森林黃金 真假桑黃不易分辨 市售數量較多的桑黃孔菌屬是長在山楊樹幹的楊樹桑黃 S vaninii 以及長在丁香樹幹的暴馬桑黃 S baumii 真正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優於楊樹桑黃以及暴馬桑黃 在中 日 韓廣泛栽培的所謂桑黃子實體並非真正桑黃 而是楊樹桑黃 簡稱楊黃 3 桑黃桑黃標本 攝於科博館 科学分类界 真菌界 Fungi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纲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目 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科 刺革菌科 Hymenochaetaceae属 桑黃孔菌屬 Sanghuangporus种 桑黃 S sanghuang二名法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 Wu et al Sheng H Wu et al 異名Inonotus sanghuang 目录 1 描述 2 利用歷史 3 發現歷史 4 分布 5 參考文獻描述 编辑擔子果多年生 無柄 蕈傘扁平 applanate 或凸面狀 convex 質地堅硬 蕈傘背面褐色至近黑色 蕈傘腹面黃色 有圓形小孔 每mm間6 8個孔 4 菌絲屬雙系菌絲型 dimitic 生殖菌絲中隔 septa 欠缺扣子體 clamp connections 偶有分支 呈無色或黃棕色 薄壁 骨骼菌絲黃色至黃棕色 無分支 厚壁 剛毛 18 35 7 14 mm 孢子廣橢圓形 光滑 黃褐色 約4 5 3 4 mm 4 利用歷史 编辑關於桑黃最早的藥用記載可以追溯至東漢 神農本草 當時記載為 桑耳 文中提到桑黃具有抗發炎 止血 以及治療婦女病功效 桑黃之名則最早出現於唐甄權所著 藥性論 5 明朝李時珍所著 本草綱目 也有提到相關記述 2 發現歷史 编辑中國利用桑黃的記載長達千年 但桑黃的分類學卻長期混沌不明 自1939年鄧叔群院士的 中國高等真菌 到2010年期間戴玉成的中國刺革菌科研究 都沒有文獻或標本記載中國境內有長在桑樹上的桑黃 日 韓學者以裂蹄熱帶孔菌 Phellinus linteus 作為桑黃的學名 但其實該物種分布於中美洲 東亞並無野生紀錄 因此當時中國學者認為中 日 韓所產的桑黃應該是暴馬子 Phellinus baumii 但暴馬子生於丁香樹上 而非桑樹上 2 2012年 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吳聲華博士等在研究後認為桑黃為纖孔菌屬中一未曾發表過的物種 故將其發表為 Inonotus sanghuang 4 2016年 吳聲華等人發表新屬桑黃孔菌屬 Sanghuangporus 以該種為模式種 桑黃的拉丁學名因此改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1 5 6 分布 编辑本種分布於中國大陸 韓國 日本 緬甸以及台灣 3 參考文獻 编辑 真菌主题 1 0 1 1 Zhou Li Wei Vlasak Josef Decock Cony Assefa Addisu Stenlid Jan Abate Dawit Wu Sheng Hua Dai Yu Cheng Global diversity and taxonomy of the Inonotus linteus complex Hymenochaetales Basidiomycota Sanghuangporus gen nov Tropicoporus excentrodendri and T guanacastensis gen et spp nov and 17 new combinations Fungal Diversity 2015 04 26 77 1 335 347 2018 07 21 ISSN 1560 2745 doi 10 1007 s13225 015 0335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21 英语 2 0 2 1 2 2 吳聲華 桑黃 古老的治癌新藥 科學人 2018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21 3 0 3 1 3 2 Wu S H Huang G J Chen Y P Dai Y C Zhou L W Taxonomy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of Sanghuang 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Fungal Research 2016 14 04 187 200 185 2019 02 18 ISSN 1672 3538 doi 10 13341 j jfr 2014 6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9 4 0 4 1 4 2 S H Wu Y C Dai T Hattori T W Yu D M Wang E Parmasto H Y Chang S Y Shih Species clarification for the medicinally valuable sanghuang mushroom PDF 2012 2018 07 21 ISSN 1817 406X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3 04 5 0 5 1 吳聲華 桑黃分類研究的意義 PDF 科博館訊320期 2018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7 21 吳聲華 桑黃屬的誕生 PDF 館訊第333期 2018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7 2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桑黃 amp oldid 6944758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