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李炳祥

李炳祥(1905年8月1日—1959年6月12日),又名李永孝霍斯特·李,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今属中山市南朗镇李屋边村),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华侨家庭,中国与菲律宾政治人物。

李炳祥
性别
出生1905年8月1日
美屬菲律宾马尼拉市
逝世1959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居住地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
别名李永孝霍斯特·李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王亚璋

生平 编辑

李炳祥父亲李雄壁是轮船锅炉修理技师,洪门致公堂成员。李炳祥17岁时,父母送他和弟弟回中国读书[1]。他先入读上海复旦中学,后转入青年会中学。之后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讲习所[2]。1924年秋,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国语,不久受陈独秀委派到张家口冯玉祥部队担任翻译。中途停留北京,暂时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3]

1926年春,中共中央安排李炳祥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当翻译,随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顾问团一起北伐。北伐后受中央委派到汉口,他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进行七一五事变,中共中央决定让李炳祥随鲍罗廷由蒙古撤回苏联,留在莫斯科学习[4]。后因其妻子王亚璋己怀孕,不能经受长途跋涉,经周恩来同意,返回菲律宾从事革命活动[3]

李炳祥会讲当地他加禄语和英语,后学会了西班牙语。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在马尼拉创办英文日报,宣传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菲共吕宋局委员许立许敬诚)等,发动华侨支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5]。他身为旅菲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顾问,动员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抗日进步力量,发动华侨募捐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并组织一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新四军。他还创办《建国周报》,推动旅菲华侨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成立中国之友社,经常组织举办《中国问题》讨论会,编印以英语为主的宣传手册,并组织考察团到中国武汉徐州等地考察中国的抗日情况[6]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的臂章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李炳祥作为华侨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积极发动由马尼拉撤至中吕宋的华侨青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7]。中国侨民组成独立的抗日队伍,在异邦山河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8]。1942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华支)建立,被编为菲律宾游击队第48支队,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60多次,歼敌2020人,战绩辉煌。李炳祥担任菲共吕宋局翻译,兼任华支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总部的联络员。1943年3月,日军为对付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雨季攻势,向中吕宋开展全面清剿,调动5000兵力和5000伪保安队;同时飞机轰炸相配合,对以阿拉悦山树林为中心的抗日军进行围剿,他因此被捕受到严刑拷打,之后因日军撤退而逃脱[9]

1945年1月,美军在菲律宾重新登陆。2月4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和菲律宾抗日游击队进入马尼拉城,李炳祥负责对美军、菲律宾政府和华侨各界进行联络工作。之后,华支派六个大队配合美军十一空运师,开赴南吕宋共同向山地搜索残余日军。菲律宾光复初期,华支向美城防司令提供日军的数量和驻地、军火库等准确情报。当肃清南、 北吕宋残敌后,美军要求配合作战的游击队在离开前把武器交还,唯独华支被允许全部人员携带武器,开到墨菲兵营集中[10]

1946年底,李炳祥从菲律宾转移到香港,在中共华南分局领导下继续从事海外华侨工作,后从香港转往解放区,在北京协助筹备亚澳工会代表大会和亚澳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后他在中央机关工作,1957年秋,因风湿性心脏病发作而瘫痪;1959年6月12日,李炳祥在北京因病逝世,年仅54岁[11]

家庭 编辑

妻子王亚璋共生育两女:李丽君和李丽琼[10]

荣誉 编辑

为表彰他在菲律宾抗击日军战斗中作出的贡献,1988年夏,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追授他奖状和奖章[12]

参考 编辑

  1. ^ 杜埃著. 风雨太平洋 第1部.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12: 6–7. ISBN 978-7-218-06557-1. 
  2. ^ 陈汉初主编;汕头市社科联编. 周恩来在潮汕.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07: 609. ISBN 7-5073-1662-9. 
  3. ^ 3.0 3.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 中山文史 总第14辑、15辑合刊.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1994.12: 50–52. 
  4. ^ 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舟山晚报编. 文史天地 上.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3.03: 264. ISBN 7-80554-413-1. 
  5. ^ 刘浩然主编. 许立同志追思纪念刊 1905-1995. 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 1995.08: 30. 
  6. ^ 杨保筠主编.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人物卷.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1.02: 264. ISBN 7-80120-427-1. 
  7. ^ 中山市外事侨务局,中山市港澳事务局编. 中山市华侨志 Annals of Zhongsha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12: 30. ISBN 978-7-218-07893-9. 
  8. ^ 龚陶怡编著. 黄薇纪念集.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4.02: 52. ISBN 7-80179-040-5. 
  9. ^ 梁上苑,蔡建华合著. 华侨抗日支队.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0.11: 85. 
  10. ^ 10.0 10.1 黎细玲编著. 香山人物传略 2.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08: 180–182. ISBN 978-7-5034-5235-2. 
  11. ^ 曾梅生,黄夏莹主编.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厦门:鹭江出版社. 1991.05: 226. ISBN 7-80533-412-9. 
  12. ^ 李蓉,张延忠主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6: 314–315. ISBN 978-7-5098-0330-1. 

李炳祥, 1905年8月1日, 1959年6月12日, 又名李永孝, 霍斯特, 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 今属中山市南朗镇李屋边村, 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华侨家庭, 中国与菲律宾政治人物, 性别男出生1905年8月1日美屬菲律宾马尼拉市逝世1959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居住地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别名李永孝, 霍斯特, 李政党, 中国共产党配偶王亚璋, 目录, 生平, 家庭, 荣誉, 参考生平, 编辑父亲李雄壁是轮船锅炉修理技师, 洪门致公堂成员, 17岁时, 父母送他和弟弟回中国读书, 他先入读上. 李炳祥 1905年8月1日 1959年6月12日 又名李永孝 霍斯特 李 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 今属中山市南朗镇李屋边村 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华侨家庭 中国与菲律宾政治人物 李炳祥性别男出生1905年8月1日美屬菲律宾马尼拉市逝世1959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居住地广东省香山县南朗岐山乡别名李永孝 霍斯特 李政党 中国共产党配偶王亚璋 目录 1 生平 2 家庭 3 荣誉 4 参考生平 编辑李炳祥父亲李雄壁是轮船锅炉修理技师 洪门致公堂成员 李炳祥17岁时 父母送他和弟弟回中国读书 1 他先入读上海复旦中学 后转入青年会中学 之后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讲习所 2 1924年秋 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冬 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国语 不久受陈独秀委派到张家口冯玉祥部队担任翻译 中途停留北京 暂时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 3 1926年春 中共中央安排李炳祥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当翻译 随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顾问团一起北伐 北伐后受中央委派到汉口 他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进行七一五事变 中共中央决定让李炳祥随鲍罗廷由蒙古撤回苏联 留在莫斯科学习 4 后因其妻子王亚璋己怀孕 不能经受长途跋涉 经周恩来同意 返回菲律宾从事革命活动 3 李炳祥会讲当地他加禄语和英语 后学会了西班牙语 1932年一 二八事变后 他在马尼拉创办英文日报 宣传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和菲共吕宋局委员许立 许敬诚 等 发动华侨支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 5 他身为旅菲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顾问 动员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抗日进步力量 发动华侨募捐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 并组织一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新四军 他还创办 建国周报 推动旅菲华侨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成立中国之友社 经常组织举办 中国问题 讨论会 编印以英语为主的宣传手册 并组织考察团到中国武汉 徐州等地考察中国的抗日情况 6 nbsp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华支 的臂章1942年1月2日 日军占领马尼拉 李炳祥作为华侨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 积极发动由马尼拉撤至中吕宋的华侨青年 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 7 中国侨民组成独立的抗日队伍 在异邦山河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 8 1942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华支 建立 被编为菲律宾游击队第48支队 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60多次 歼敌2020人 战绩辉煌 李炳祥担任菲共吕宋局翻译 兼任华支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总部的联络员 1943年3月 日军为对付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雨季攻势 向中吕宋开展全面清剿 调动5000兵力和5000伪保安队 同时飞机轰炸相配合 对以阿拉悦山树林为中心的抗日军进行围剿 他因此被捕受到严刑拷打 之后因日军撤退而逃脱 9 1945年1月 美军在菲律宾重新登陆 2月4日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和菲律宾抗日游击队进入马尼拉城 李炳祥负责对美军 菲律宾政府和华侨各界进行联络工作 之后 华支派六个大队配合美军十一空运师 开赴南吕宋共同向山地搜索残余日军 菲律宾光复初期 华支向美城防司令提供日军的数量和驻地 军火库等准确情报 当肃清南 北吕宋残敌后 美军要求配合作战的游击队在离开前把武器交还 唯独华支被允许全部人员携带武器 开到墨菲兵营集中 10 1946年底 李炳祥从菲律宾转移到香港 在中共华南分局领导下继续从事海外华侨工作 后从香港转往解放区 在北京协助筹备亚澳工会代表大会和亚澳妇女代表大会 1950年后他在中央机关工作 1957年秋 因风湿性心脏病发作而瘫痪 1959年6月12日 李炳祥在北京因病逝世 年仅54岁 11 家庭 编辑妻子王亚璋共生育两女 李丽君和李丽琼 10 荣誉 编辑为表彰他在菲律宾抗击日军战斗中作出的贡献 1988年夏 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追授他奖状和奖章 12 参考 编辑 杜埃著 风雨太平洋 第1部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12 6 7 ISBN 978 7 218 06557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陈汉初主编 汕头市社科联编 周恩来在潮汕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07 609 ISBN 7 5073 1662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3 0 3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 中山文史 总第14辑 15辑合刊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1994 12 50 5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 舟山晚报编 文史天地 上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3 03 264 ISBN 7 80554 413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刘浩然主编 许立同志追思纪念刊 1905 1995 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 1995 08 30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杨保筠主编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人物卷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1 02 264 ISBN 7 80120 427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山市外事侨务局 中山市港澳事务局编 中山市华侨志 Annals of Zhongsha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12 30 ISBN 978 7 218 07893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龚陶怡编著 黄薇纪念集 北京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4 02 52 ISBN 7 80179 040 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梁上苑 蔡建华合著 华侨抗日支队 香港 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0 11 8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10 0 10 1 黎细玲编著 香山人物传略 2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08 180 182 ISBN 978 7 5034 5235 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曾梅生 黄夏莹主编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厦门 鹭江出版社 1991 05 226 ISBN 7 80533 412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李蓉 张延忠主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 06 314 315 ISBN 978 7 5098 0330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李炳祥 amp oldid 6674539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