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李泰 (唐朝)

李泰(620年-653年1月20日[1]),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擅書法,工於草行[2],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3]。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由于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太宗为免眾子重蹈自己起兵奪位的覆轍,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降封為顺阳郡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今郧县),后进封濮王。高宗接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

李泰
濮恭王
李姓
惠褒
封號宜都王→衛王→越王→魏王→順陽郡王→濮王
出生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年
逝世唐高宗永徽四年
653年1月20日(653歲-01-20)(33歲)
谥号
親屬
父親 唐太宗李世民
母親 長孫皇后
元配 閻婉
元配之父 大安郡公閻立德
濮王李欣
新安郡王李徽
其他親屬 養父:衛懷王李玄霸

生平

李泰是李世民与長孫皇后的次子。他出生时,李世民还是秦王。620年,封宜都王,621年,封衛王,過繼为早夭的叔父卫怀王李玄霸的后嗣。李世民登基后,李泰归宗。628年,改封越王、揚州大都督。631年,兼左武候大都督,633年,封鄜州大都督。634年,任雍州牧兼左武候大将軍。636年,改封魏王,领相州都督。贞观十二年(638年),奏请撰《括地志》,四年书成,修书五百五十卷。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因失宠而和吏部尚書侯君集共谋刺杀李世民,准备政变,事败之后被废。李世民有意立李泰为太子,已经当李泰面许诺了,李泰也表态,自己将来身后将杀掉自己的儿子,传位胞弟晋王李治,李世民很感动,但谏议大夫褚遂良却指出李泰此言有悖常理,说:“过分宠爱李泰是造成李承乾之祸的根源,要立魏王,就先把晋王处置了吧。”而李世民却不忍处置晋王,而长孙无忌等人也支持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待群臣退朝后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说:“我三个儿子(指李承乾、李泰、李祐)一个弟弟(指李元昌)都做出这种(图谋帝位的)事来,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甚至作取佩刀自刺状,长孙无忌等上前抱持制止,夺下刀给李治,然后问李世民想立谁为储,李世民说想立李治,长孙无忌当即表示奉诏,于是李治被立为太子。[4]

李泰对此并不知情,照常来见父皇,被囚于北苑,李世民下诏歷数李泰结党夺嫡之过,罢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废为东莱郡王、順陽郡王,迁均州郧乡。后来李世民说:“如果我立李泰为太子,等于说太子之位是可以通过经营得来的,这是给后世做示范。以后再有太子无道、藩王窥伺的,两个都废黜。”“如果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活不成;如果立李治,李承乾和李泰都能保全。”647年,李泰被復封为濮王。

唐太宗驾崩后,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允许众兄弟回京参加葬礼,但李泰不在此列。高宗在车服饮食方面予李泰以优待,允许他开府置僚属。永徽三年十二月,李泰死于郧乡。唐高宗追封为太尉、雍州牧,谥号恭。子李欣嗣。

李泰著有《濮王泰集》二十卷,已失传。

评价

苏辙评唐太宗立太子: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复宠魏王泰,使兄弟相倾。承乾既废,晋王(李治),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刺,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

作品

括地志

《括地志》是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留傳《括地志辑校》四卷,约13万字。

文集

李泰另有《濮王泰集》二十卷,现已失传。《全唐文》有收錄他的一篇文章《请释法恭为戒师书》[5]

芙蓉园

贞观中,唐太宗把在长安城东南部,曲江南岸一带的原隋朝离宫芙蓉园赐给了儿子李泰,此园“居地三十顷,大唐芙蓉园周回十七里”,园中“广厦修廊,连亘屈曲,其地延袤爽垲,跨带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绿被冈阜,东坂下有凉堂,堂东有临水亭……”李泰去世后,高宗将此园赐给了太子,开元时唐玄宗作为御苑,这座御苑里,水边至南岸高地建有紫云楼、彩霞亭等仙山楼阁般的宏伟宫殿群。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有写生图画传世,宋人有变体摹本一并保存至今。[6][7]

都城之盛

贞观中,唐太宗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李泰大宅,且在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宅邸还是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有堤以便人们来往,故名魏王池及魏王堤。魏王池与魏王堤古时被称为“都城之盛”,是文人墨客的游赏圣地。特别是每年春天,这里堤上杨柳依依,堤下河水清清,堤外湖水湖光水色,招来无数游人。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咏叹(唐代韩愈、白居易、韦庄、刘禹锡、宋代施宜生、梅尧臣、邵雍等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还在这里举行“修禊”等活动。古时以来,形成一种民俗,即在农历三月上已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这就叫做“修禊”。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是因魏王李泰之名而闻名于世。[8][9][10]

三龛记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其次子魏王李泰在龙门山宾阳洞开凿佛窟,为母求取冥福。于宾阳南洞正壁雕造了五尊大佛像,主尊阿弥陀佛高约8.20米,面相饱满,额方颐丰,颈部刻横纹二条,头作高肉髻,刻波状发纹。内着僧祗支,胸间束带,外披双领下垂袈裟。两侧侍立的二弟子高约5.80米,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神情谦恭。外侧侍立的二菩萨高约6.50米,头戴高花蔓冠,颈下戴项圈,身披披帛和联珠纹璎珞,下身着百褶长裙,身体呈直筒状,立于莲台上。

《伊阙佛龛碑》又名《三龛记》、《褚遂良碑》,是李泰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在宾阳洞完成造像后镌刻的发愿文,碑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共计一千八百余字。此碑现存洛阳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和南洞之间,虽名为碑,实为摩崖刻石,通高约5.00米、宽1.90米,是龙门石窟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碑首上有蟠螭形浮雕,上有仿木结构的屋檐建筑,正脊两端配鸱尾,脊正中有迦陵频伽鸟,龟跌座首已残毁。关于该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嘉佑六年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传世墨拓以明代何良俊清森阁旧藏明初拓本为最佳,拓工精致、字口如新;比《金石萃编》所载犹多五十余字,1960年发现一宋代拓本,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

家庭

李泰妃阎婉(622-690年),工部尚書阎立德之女,育有二子:

  • 長子:李欣(633-685年?),字伯悦,嗣濮王、潁州刺史。
    • 孙:李峤,嗣濮王,国子祭酒。
  • 次子:李徽(644-683年),字玄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封顺阳县开国侯,永徽四年(653年),封新安郡王;永淳二年(683年)九月廿三日,死于郧乡县,时年40岁,嗣圣元年(684年)三月十四日,迁葬于马山。顺阳县开国侯、新安郡王。

家族墓

李泰家族墓地,位于湖北郧县城东1公里处的棒棰河西岸,唐代称此为马山,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墓主是李泰、阎婉、李欣、李徽。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李泰墓为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小龛、墓室组成。1975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阳地区及各县文物干部联合对李泰墓进行发掘。发掘时,发现此墓已被盗过,本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442件。其中,陶器99件、瓷器9件、银器13件、金器121件(重3102.35克)、玻璃器9件、石器7件、铁器2件、珍珠2件、水晶珠2件、铜器178件以及残存墓内壁画若干幅。县博物馆收藏225件。省博物馆收藏217件。其中,陶器42件、瓷器3件、铜器18件、银器11件、金器121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陈列价值的文物品有陶俑、仪仗俑、乐队俑、金狮子、墓志铭等。

阎婉墓位於李泰墓西北隅。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的砖室,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共34件,其中陶瓷器2件。其余为银铜器和铁器。银下颌托、铜境、壁画以及墓志铭,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依据。

李欣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此墓被盗2次,墓内大量积水,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小铜马镫、鎏金小马镫、铜饰花片、石饰牌、白素珠、镏金开元铜钱等。具有科研价值的主要是墓志铭和壁画。

李徽墓为砖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共82件,以陶瓷为主,次为铜器、铁器、少部分金、银、骨、蚌器。珍贵文物有三彩龙首杯、三彩瓶、三彩盂、三彩角杯、瓷砚、石熏、银勺、铁斧、陶甑以及墓志铭和壁画。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舊唐書·卷76》,出自刘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080》,出自《新唐書

参考

  • 資治通鑑·唐紀十二》
  •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注释

  1. ^ 旧唐书:“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则生于618年,与长子李承乾同岁,现采用墓志铭为33岁,生年为620年(武德三年)。
  2. ^ 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唐汉王元昌,神尧之子,善行书。诸王仲季并有能名,韩王、曹王亦其亚也。曹则妙于飞白,韩则工于草行。魏王、鲁王亦韩王之伦也。
  3. ^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唐朝魏王泰印。〔龟、益〕……已上诸印记千百年可为龟镜
  4. ^ 《太平御覽》:又曰: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惶惑不決。乃御兩儀殿,群臣盡出,獨留長孫無忌及司空房玄齡、李勣,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心無聊。」因自投於床,抽佩刀欲自刺。無忌等驚懼,爭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晉王。無忌等請太宗所欲,報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太宗謂晉王曰:「汝舅許汝也,汝宜拜謝。」晉王因下拜。太宗謂無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論何如?」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乞召問百僚,必無異辭。」於是建立遂定。
  5. ^ 《全唐文》,卷九十九
  6. ^ 《太平御览:居处部:园圃》
  7. ^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
  8. ^ 《新唐书:长宁公主传》
  9. ^ 《河南志》
  10. ^ 《明一统志:卷二十九》

李泰, 唐朝,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李泰, 李泰, 620年, 653年1月20日, 字惠褒, 小字青雀, 唐太宗第四子, 母长孙皇后, 雅好文学, 擅書法, 工於草行, 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 李泰才华横溢, 聪敏绝伦, 倍受宠爱, 史载, 宠冠诸王, 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 不得长驻京畿, 但李泰因太宗偏爱, 特许, 不之官, 李泰好士爱文学, 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 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由于宠禄过骄, 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 后因涉嫌与太子争. 关于与 李泰 唐朝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李泰 李泰 620年 653年1月20日 1 字惠褒 小字青雀 唐太宗第四子 母长孙皇后 雅好文学 擅書法 工於草行 2 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 3 李泰才华横溢 聪敏绝伦 倍受宠爱 史载 宠冠诸王 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 不得长驻京畿 但李泰因太宗偏爱 特许 不之官 李泰好士爱文学 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 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由于宠禄过骄 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 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 太宗为免眾子重蹈自己起兵奪位的覆轍 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 只好采取隔离政策 降封為顺阳郡王 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今郧县 后进封濮王 高宗接位后 优惠有加 永徽三年 652年 死于郧乡 李泰濮恭王姓李姓名泰字惠褒封號宜都王 衛王 越王 魏王 順陽郡王 濮王出生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逝世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1月20日 653歲 01 20 33歲 谥号恭親屬父親 唐太宗李世民母親 長孫皇后元配 閻婉元配之父 大安郡公閻立德子 濮王李欣新安郡王李徽其他親屬 養父 衛懷王李玄霸 目录 1 生平 2 评价 3 作品 3 1 括地志 3 2 文集 4 芙蓉园 5 都城之盛 6 三龛记 7 家庭 8 家族墓 9 延伸阅读 10 参考 11 注释生平 编辑李泰是李世民与長孫皇后的次子 他出生时 李世民还是秦王 620年 封宜都王 621年 封衛王 過繼为早夭的叔父卫怀王李玄霸的后嗣 李世民登基后 李泰归宗 628年 改封越王 揚州大都督 631年 兼左武候大都督 633年 封鄜州大都督 634年 任雍州牧兼左武候大将軍 636年 改封魏王 领相州都督 贞观十二年 638年 奏请撰 括地志 四年书成 修书五百五十卷 贞观十七年 643年 太子李承乾因失宠而和吏部尚書侯君集共谋刺杀李世民 准备政变 事败之后被废 李世民有意立李泰为太子 已经当李泰面许诺了 李泰也表态 自己将来身后将杀掉自己的儿子 传位胞弟晋王李治 李世民很感动 但谏议大夫褚遂良却指出李泰此言有悖常理 说 过分宠爱李泰是造成李承乾之祸的根源 要立魏王 就先把晋王处置了吧 而李世民却不忍处置晋王 而长孙无忌等人也支持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 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 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 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 待群臣退朝后留下长孙无忌 房玄龄 李勣 褚遂良 说 我三个儿子 指李承乾 李泰 李祐 一个弟弟 指李元昌 都做出这种 图谋帝位的 事来 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甚至作取佩刀自刺状 长孙无忌等上前抱持制止 夺下刀给李治 然后问李世民想立谁为储 李世民说想立李治 长孙无忌当即表示奉诏 于是李治被立为太子 4 李泰对此并不知情 照常来见父皇 被囚于北苑 李世民下诏歷数李泰结党夺嫡之过 罢雍州牧 相州都督 左武侯大将军 废为东莱郡王 順陽郡王 迁均州郧乡 后来李世民说 如果我立李泰为太子 等于说太子之位是可以通过经营得来的 这是给后世做示范 以后再有太子无道 藩王窥伺的 两个都废黜 如果立李泰为太子 李承乾和李治都活不成 如果立李治 李承乾和李泰都能保全 647年 李泰被復封为濮王 唐太宗驾崩后 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允许众兄弟回京参加葬礼 但李泰不在此列 高宗在车服饮食方面予李泰以优待 允许他开府置僚属 永徽三年十二月 李泰死于郧乡 唐高宗追封为太尉 雍州牧 谥号恭 子李欣嗣 李泰著有 濮王泰集 二十卷 已失传 评价 编辑苏辙评唐太宗立太子 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 复宠魏王泰 使兄弟相倾 承乾既废 晋王 李治 嫡子也 欲立泰 而使异日传位晋王 疑不能决 至引佩刀自刺 大臣救之而止 父子之间 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 作品 编辑括地志 编辑 括地志 是一部大型地理著作 由魏王李泰主编 全书正文550卷 序略5卷 它吸收了 汉书 地理志 和顾野王 舆地志 两书编簒上的特点 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 为后来的 元和郡县志 太平寰宇记 开了先河 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 再以州为单位 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 地望 得名 山川 城池 古迹 神话传说 重大历史事件等 征引广博 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原书字数无考 今留傳 括地志辑校 四卷 约13万字 文集 编辑 李泰另有 濮王泰集 二十卷 现已失传 全唐文 有收錄他的一篇文章 请释法恭为戒师书 5 芙蓉园 编辑贞观中 唐太宗把在长安城东南部 曲江南岸一带的原隋朝离宫芙蓉园赐给了儿子李泰 此园 居地三十顷 大唐芙蓉园周回十七里 园中 广厦修廊 连亘屈曲 其地延袤爽垲 跨带原隰 又有修竹茂林 绿被冈阜 东坂下有凉堂 堂东有临水亭 李泰去世后 高宗将此园赐给了太子 开元时唐玄宗作为御苑 这座御苑里 水边至南岸高地建有紫云楼 彩霞亭等仙山楼阁般的宏伟宫殿群 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有写生图画传世 宋人有变体摹本一并保存至今 6 7 都城之盛 编辑贞观中 唐太宗在东都洛阳 并坊地 以赐儿子李泰大宅 且在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宅邸还是占了 东西尽一坊 之地 另有 潴沼三百亩 李泰为池 池与洛河之间 修建有堤以便人们来往 故名魏王池及魏王堤 魏王池与魏王堤古时被称为 都城之盛 是文人墨客的游赏圣地 特别是每年春天 这里堤上杨柳依依 堤下河水清清 堤外湖水湖光水色 招来无数游人 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咏叹 唐代韩愈 白居易 韦庄 刘禹锡 宋代施宜生 梅尧臣 邵雍等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还在这里举行 修禊 等活动 古时以来 形成一种民俗 即在农历三月上已日 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到水边嬉游 以消除不祥 这就叫做 修禊 魏王池与魏王堤 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 而如此胜景 又是因魏王李泰之名而闻名于世 8 9 10 三龛记 编辑贞观十年 长孙皇后去世 其次子魏王李泰在龙门山宾阳洞开凿佛窟 为母求取冥福 于宾阳南洞正壁雕造了五尊大佛像 主尊阿弥陀佛高约8 20米 面相饱满 额方颐丰 颈部刻横纹二条 头作高肉髻 刻波状发纹 内着僧祗支 胸间束带 外披双领下垂袈裟 两侧侍立的二弟子高约5 80米 身披袈裟 双手合十 神情谦恭 外侧侍立的二菩萨高约6 50米 头戴高花蔓冠 颈下戴项圈 身披披帛和联珠纹璎珞 下身着百褶长裙 身体呈直筒状 立于莲台上 伊阙佛龛碑 又名 三龛记 褚遂良碑 是李泰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在宾阳洞完成造像后镌刻的发愿文 碑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 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 共计一千八百余字 此碑现存洛阳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和南洞之间 虽名为碑 实为摩崖刻石 通高约5 00米 宽1 90米 是龙门石窟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 碑首上有蟠螭形浮雕 上有仿木结构的屋檐建筑 正脊两端配鸱尾 脊正中有迦陵频伽鸟 龟跌座首已残毁 关于该碑的记载 最早见于宋嘉佑六年欧阳修的 集古录 和赵明诚的 金石录 传世墨拓以明代何良俊清森阁旧藏明初拓本为最佳 拓工精致 字口如新 比 金石萃编 所载犹多五十余字 1960年发现一宋代拓本 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 家庭 编辑李泰妃阎婉 622 690年 工部尚書阎立德之女 育有二子 長子 李欣 633 685年 字伯悦 嗣濮王 潁州刺史 孙 李峤 嗣濮王 国子祭酒 次子 李徽 644 683年 字玄祺 贞观二十一年 647年 封顺阳县开国侯 永徽四年 653年 封新安郡王 永淳二年 683年 九月廿三日 死于郧乡县 时年40岁 嗣圣元年 684年 三月十四日 迁葬于马山 顺阳县开国侯 新安郡王 家族墓 编辑李泰家族墓地 位于湖北郧县城东1公里处的棒棰河西岸 唐代称此为马山 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 小李王坟 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 墓主是李泰 阎婉 李欣 李徽 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李泰墓为砖室墓 由墓道 甬道小龛 墓室组成 1975年3月 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阳地区及各县文物干部联合对李泰墓进行发掘 发掘时 发现此墓已被盗过 本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442件 其中 陶器99件 瓷器9件 银器13件 金器121件 重3102 35克 玻璃器9件 石器7件 铁器2件 珍珠2件 水晶珠2件 铜器178件以及残存墓内壁画若干幅 县博物馆收藏225件 省博物馆收藏217件 其中 陶器42件 瓷器3件 铜器18件 银器11件 金器121件 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陈列价值的文物品有陶俑 仪仗俑 乐队俑 金狮子 墓志铭等 阎婉墓位於李泰墓西北隅 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的砖室 由墓道 过洞 天井 甬道 墓室组成 出土文物共34件 其中陶瓷器2件 其余为银铜器和铁器 银下颌托 铜境 壁画以及墓志铭 为研究唐代政治 文化提供了依据 李欣墓由墓道 过洞 天井 甬道 墓室组成 此墓被盗2次 墓内大量积水 出土文物较少 主要有小铜马镫 鎏金小马镫 铜饰花片 石饰牌 白素珠 镏金开元铜钱等 具有科研价值的主要是墓志铭和壁画 李徽墓为砖室墓 由墓室 甬道 墓道三部分组成 出土文物共82件 以陶瓷为主 次为铜器 铁器 少部分金 银 骨 蚌器 珍贵文物有三彩龙首杯 三彩瓶 三彩盂 三彩角杯 瓷砚 石熏 银勺 铁斧 陶甑以及墓志铭和壁画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舊唐書 卷76 出自刘昫 舊唐書 新唐書 卷080 出自 新唐書 参考 编辑 資治通鑑 唐紀十二 資治通鑑 唐紀十三 注释 编辑 旧唐书 永徽三年 薨于郧乡 年三十有五 则生于618年 与长子李承乾同岁 现采用墓志铭为33岁 生年为620年 武德三年 唐 张怀瓘 书断列传 唐汉王元昌 神尧之子 善行书 诸王仲季并有能名 韩王 曹王亦其亚也 曹则妙于飞白 韩则工于草行 魏王 鲁王亦韩王之伦也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叙古今公私印记 唐朝魏王泰印 龟 益 已上诸印记千百年可为龟镜 太平御覽 又曰 太子承乾得罪 太宗欲立晉王 而限以非次 惶惑不決 乃御兩儀殿 群臣盡出 獨留長孫無忌及司空房玄齡 李勣 謂曰 我三子一弟 所為如此 我心無聊 因自投於床 抽佩刀欲自刺 無忌等驚懼 爭前扶抱 取佩刀以授晉王 無忌等請太宗所欲 報曰 我欲立晉王 無忌曰 謹奉詔 有異議者 臣請斬之 太宗謂晉王曰 汝舅許汝也 汝宜拜謝 晉王因下拜 太宗謂無忌等曰 公等既符我意 未知物論何如 無忌曰 晉王仁孝 天下屬心久矣 乞召問百僚 必無異辭 於是建立遂定 全唐文 卷九十九 太平御览 居处部 园圃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五十三 新唐书 长宁公主传 河南志 明一统志 卷二十九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李泰 唐朝 amp oldid 7459293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