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曾約農

曾約農(1893年11月24日—1986年12月31日),湖南湘鄉人,中國教育家。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孫,東海大學首任校長與終身榮譽校長。[1][2]

曾約農
性别
出生(1893-11-23)1893年11月23日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
逝世1986年12月31日(1986歲—12—31)(93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台北榮民總醫院
国籍 中華民國
籍贯湖南湘鄉
民族漢族
母校皇家礦冶學院
信仰基督新教
父母父:曾廣銓
家族伯父:曾廣鈞

生平

生於光緒十九年農曆10月17日(西元1893年11月24日)[3][4]。為清朝名臣曾國藩嫡系曾孫,晚清首任驻俄公使,名臣曾纪泽是祖父,父親曾廣銓,曾任清政府兵部員外郎、駐英使館參贊。襁褓時,隨時任駐英使館參贊的父親赴英。自幼博通經史,卓爾不群。弱冠考取第一屆庚子賠款赴英留學,在倫敦大學攻讀礦冶。1916年畢業後,旋入劍橋皇家礦冶學院研究,學成歸國後與堂姐曾寶蓀創辦藝芳女校於長沙,藝芳蓋紀念祖母之名。1925年任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參與籌建省立湖南大學。對日抗戰勝利後,王東原將軍乃合併湖南原有的各專科學校,擴創為「省立克強學院」,聘曾約農任院長一職。1949年避難香港,隨後轉赴台灣,受聘為台灣大學教授,後於1955年被東海大學董事會推舉為首任校長。1956年中華民國政府派其為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席代表,以其博識宏論蜚聲國際論壇。 1966年,國民政府選拔好人好事代表,曾約農入選,接受表揚。不久,應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2]

曾約農校長接獲聘書之時,即致函東海大學董事會杭立武董事長,縷陳其對此一大學的構想。認為大學主要的目的,在於保存與培養文化,因此課程之選訂,務使能建立一種包括古風之文化環境,再進一步地溝通東西、古今文化。其次,基督教育與其他性質之訓練皆有賴知識與經驗,因此教職員生必須維持高度標準,校內團體生活應受基督教條管制,以及學校當局應與政府合作。最後,並提出關於行政方面的諸項指導原則。凡此,均獲董事會的支持與嘉許。勞作教育和通才教育兩項制度,最能表現東海的建校理想與曾校長的貢獻。[1][2]

1958年曾約農先生任期屆滿退休。東海全校師生極力慰留,甚至有學生絕食以示其慰留之意。臨別前,曾約農先生賦有〈留別東海〉一詩抒懷:

1973年,東海大學為紀念曾約農先生,遂將校門口連接到教學區的主要道路命名為約農路。在曾任内,延聘名建筑师贝聿铭建路思义教堂,至今仍为风景名圣校园,也是对太平天国的纪念,据说贝聿铭童时住苏州祖宅即太平忠王府,贝后亨寿103岁逝于美国

1986年12月31日,因多種老人病併發,逝世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耆壽九十三歲。[1][2]

家族

先祖
 
 
 
 
 
 
 
 
 
 
 
 
 
 
 
 
 
 
曾祖父:曾國藩
 
 
 
 
 
 
 
 
 
 
 
祖父:曾紀澤
 
 
 
 
 
 
 
 
 
 
 
 
 
 
曾祖母:賀氏
 
 
 
 
 
 
 
 
 
 
 
父:曾廣銓
 
 
 
 
 
 
 
 
 
 
 
 
 
 
 
 
 
祖母:劉氏
 
 
 
 
 
 
 
 
 
 
 
 
 
 
曾約農(1893-1986)
 
 
 
 
 
 
 
 
 
 
 
 
 
 
 
 
 
 
 
 
外祖父:李元度
 
 
 
 
 
 
 
 
 
 
 
 
 
 
母:李氏
 
 
 
 
 
 
 
 
 
 
 
 
 
 
 
 

參見

引用

  1. ^ 1.0 1.1 1.2 1.3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海大學
  2. ^ 2.0 2.1 2.2 2.3 曾約農校長專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海大學
  3. ^ 清德宗光緒十九年(癸巳)十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時間規範資料庫,佛學規範資料庫,法鼓佛教學院
  4. ^ 清德宗光緒19年10月,1893-11-08~1893-12-07,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外部連結

教育職務
東海大學
首任 東海大學校長
第一任

1955年-1958年
繼任:
吳德耀

曾約農, 1893年11月24日, 1986年12月31日, 湖南湘鄉人, 中國教育家, 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孫, 東海大學首任校長與終身榮譽校長, 性别男出生, 1893, 1893年11月23日,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逝世1986年12月31日, 1986歲, 93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台北榮民總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籍贯湖南湘鄉民族漢族母校皇家礦冶學院信仰基督新教父母父, 曾廣銓家族伯父, 曾廣鈞经历, 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東海大學校長, 目录, 生平, 家族, 參見, 引用, 外. 曾約農 1893年11月24日 1986年12月31日 湖南湘鄉人 中國教育家 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孫 東海大學首任校長與終身榮譽校長 1 2 曾約農性别男出生 1893 11 23 1893年11月23日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逝世1986年12月31日 1986歲 12 31 93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台北榮民總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籍贯湖南湘鄉民族漢族母校皇家礦冶學院信仰基督新教父母父 曾廣銓家族伯父 曾廣鈞经历 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東海大學校長 目录 1 生平 2 家族 3 參見 4 引用 5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生於清光緒十九年農曆10月17日 西元1893年11月24日 3 4 為清朝名臣曾國藩嫡系曾孫 晚清首任驻俄公使 名臣曾纪泽是祖父 父親曾廣銓 曾任清政府兵部員外郎 駐英使館參贊 襁褓時 隨時任駐英使館參贊的父親赴英 自幼博通經史 卓爾不群 弱冠考取第一屆庚子賠款赴英留學 在倫敦大學攻讀礦冶 1916年畢業後 旋入劍橋皇家礦冶學院研究 學成歸國後與堂姐曾寶蓀創辦藝芳女校於長沙 藝芳蓋紀念祖母之名 1925年任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參與籌建省立湖南大學 對日抗戰勝利後 王東原將軍乃合併湖南原有的各專科學校 擴創為 省立克強學院 聘曾約農任院長一職 1949年避難香港 隨後轉赴台灣 受聘為台灣大學教授 後於1955年被東海大學董事會推舉為首任校長 1956年中華民國政府派其為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席代表 以其博識宏論蜚聲國際論壇 1966年 國民政府選拔好人好事代表 曾約農入選 接受表揚 不久 應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1 2 曾約農校長接獲聘書之時 即致函東海大學董事會杭立武董事長 縷陳其對此一大學的構想 認為大學主要的目的 在於保存與培養文化 因此課程之選訂 務使能建立一種包括古風之文化環境 再進一步地溝通東西 古今文化 其次 基督教育與其他性質之訓練皆有賴知識與經驗 因此教職員生必須維持高度標準 校內團體生活應受基督教條管制 以及學校當局應與政府合作 最後 並提出關於行政方面的諸項指導原則 凡此 均獲董事會的支持與嘉許 勞作教育和通才教育兩項制度 最能表現東海的建校理想與曾校長的貢獻 1 2 1958年曾約農先生任期屆滿退休 東海全校師生極力慰留 甚至有學生絕食以示其慰留之意 臨別前 曾約農先生賦有 留別東海 一詩抒懷 兩載桃畦手自栽 橫渠孤負叩鐘來 武城弦誦慚宗緒 沂水風雩愜素懷 借得寒鶴耽落拓 非關雞肋委塵埃 相期東海鯨吹浪 一為中原洗劫灰 曾約農 留別東海 1973年 東海大學為紀念曾約農先生 遂將校門口連接到教學區的主要道路命名為約農路 在曾任内 延聘名建筑师贝聿铭建路思义教堂 至今仍为风景名圣校园 也是对太平天国的纪念 据说贝聿铭童时住苏州祖宅即太平忠王府 贝后亨寿103岁逝于美国1986年12月31日 因多種老人病併發 逝世於台北榮民總醫院 享耆壽九十三歲 1 2 家族 编辑先祖 曾祖父 曾國藩 祖父 曾紀澤 曾祖母 賀氏 父 曾廣銓 祖母 劉氏 曾約農 1893 1986 外祖父 李元度 母 李氏 參見 编辑東海大學引用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海大學 2 0 2 1 2 2 2 3 曾約農校長專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海大學 清德宗光緒十九年 癸巳 十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時間規範資料庫 佛學規範資料庫 法鼓佛教學院 清德宗光緒19年10月 1893 11 08 1893 12 07 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 國立臺灣大學外部連結 编辑東海大學曾約農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海大學名人錄 曾約農 永久失效連結 教育職務東海大學首任 東海大學校長第一任1955年 1958年 繼任 吳德耀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曾約農 amp oldid 7605375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