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明定陵

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年号万历)及其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十三陵
定陵
定陵,202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昌平区
坐标40°17′42″N 116°12′57″E / 40.29500°N 116.21583°E / 40.29500; 116.21583坐标40°17′42″N 116°12′57″E / 40.29500°N 116.21583°E / 40.29500; 116.21583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1-178
登录1961年

历史

兴建

陵寝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历时六年,耗银800万两。陵墓建成时明神宗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闲置30年之久。[1]

入葬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驾崩,享年58岁。同年九月上尊谥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十月三日葬定陵,庙号“神宗”。[1]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孝端显皇后王氏(明神宗元配)病故,谥“孝端”。万历四十八年八月,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上尊谥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十月三日葬定陵。[1]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皇贵妃王氏(明光宗生母)病故,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坟园建在天寿山陵区东井左侧。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即皇位,下诏追谥生母为皇太后,其礼未行,明光宗先于同年九月初一驾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方为王氏上尊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并补充一些随葬品。[1]

发掘

 
明定陵开棺后的一瞬间(左为郑振铎,中为夏鼐)。

起自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提出发掘长陵。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人联名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给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报告转给主管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并呈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得知后认为条件不成熟,强烈反对贸然发掘,高层形成一场争论。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点头后,周恩来批下“原则同意”四字。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夏鼐负责发掘的技术指导,便让其学生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做前期调研。赵其昌带探工在长陵未找到发掘线索。在向夏鼐、吴晗等人汇报后,经商讨决定先试掘献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后来吴晗和夏鼐认为试掘献陵对长陵的发掘参考价值不大,吴晗提议试掘永陵,遭夏鼐强烈反对,认为这与发掘长陵无异;试掘思陵,吴晗认为太小,是妃子墓改建。此后吴晗和夏鼐才想到定陵。杨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认为,吴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第二,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2]

现状与保护

定陵玄宫(俗称“地下宫殿”)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帝王陵寝。经国务院批准,1956年5月中旬开始以「探溝法」方式试掘,历时一年,於1957年9月19日打开玄宫14噸重的大石門。其玄宫由前室、中室、后室、左配室、右配室组成,石条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总面积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1958年7月清理完成。1958年5月24日,万历开棺。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郭沫若题写馆名。同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3]

然而這卻是考古史上最沉重的教訓之一,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出土的大批文物无法保存,发掘出土的丝织品变硬腐化。郑振铎、夏鼐为此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定陵挖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自此成为中国考古界的定规。[4]

此外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定陵更遭到嚴重破壞,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萬曆帝、后的屍骨被紅衛兵以「打倒地主階級的頭子萬曆」的口號被揪出。1966年8月24日,萬曆帝、后的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的广场上批斗并焚毁。[2]

1956年起,定陵发掘出土明神宗、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多件,此后这些出土文物一直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平房内,因为平房内不能做到恒温恒湿,对文物造成很大破坏。2012年,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修建了建筑面积2435平米的地下文物库。2014年底,上述3000多件文物被转移到地下文物库内。[5][6]

建筑

 
明定陵中轴线鸟瞰图,左东右西

明定陵坐西朝东,地面建筑布局呈前方后圆,一说象征“天圆地方”,但无实证。应为明孝陵明长陵近圆形宝城形制的延续(孝陵宝城为包砌自然山体而成,平面近似圆形可避免山涧洪水的正面冲刷)。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规模仅次于明成祖长陵、明世宗永陵。地面建筑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前有院落三进,后有宝城一座。主要建筑自东到西有:[1]

  • 石桥:三座汉白玉石桥,并列位于碑亭以东。
  • 碑亭:内有无字碑。碑亭已毁。
    • 宰牲亭:位于外罗城之前左侧。现已毁。
    • 祠祭署:位于外罗城之前左侧。祠祭署前为门,中为公座(办公用正厅),后为官舍。现已毁。
    • 神宫监:位于外罗城之前右侧。神宫监有重门厅室,房屋300余间。现已毁。
    • 神马房:位于外罗城之前右侧。现已毁。
  • 外罗城、宫门:陵宫总体布局也呈前方后圆。外罗城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将宝城、宝城前方所有院落围绕在内。外罗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朝梁份《帝陵图说》介绍外罗城:“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称:“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中设宫门一座,位于碑亭以西,是外罗城的正门,为陵寝第一道门。宫门为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外罗城及宫门现已无存。
 
明定陵重门,目前为定陵博物馆入口。
  • 重门:为陵寝第二道门,也是陵宫区围墙的正门,现为定陵博物馆正门。单檐歇山顶式,制如外罗城门。其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道。重门内的院落无建筑,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 裬恩门:设在前墙之间,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两间(通深11.46米),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上四周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及大小螭首。前后各设三出踏跺。现已毁。
  • 裬恩殿: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上四周的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出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左右各设一出踏跺。棱恩殿有后门,故台基后亦设一出踏跺。其中,后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一出踏跺设御路石,刻有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涯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一座随墙式掖门。现已毁。
    • 南、北配殿:位于棱恩殿前南北两侧,现已毁。
  • 棂星门:两柱牌楼门,位于棱恩殿后。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方形,顶部坐龙,前后戗石抱鼓。
  • 石几筵:一套,位于宝城前。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为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两座)、花瓶(两座)组成。形制如长陵、永陵等陵。
  • 宝城:定陵地下宫殿在地下27米处,规模宏大。墓室由5个极其高大宽敞的石筑殿堂联结组成;从进口到后墙长87米;前、中、后三殿和左右配殿有5重雕刻精美的石门。
  • 定陵卫的营房建于昌平城内。[1]

出土文物

《定陵》(文物出版社1990版)发掘报告记载的定陵帝宫内文物,包括丝绸疋料、袍服、冠带、佩饰、首饰、梳妆用品、金银器、玉器、瓷器、琉璃器、金银锭和各种钱币、铜锡明器、漆木器、木俑、武器和仪仗、谥册谥宝、圹志等,计约2648件。

  • 整疋衣料177匹,其中龙袍料53匹,整卷袍料124匹。
  • 丝织衣物及生活用品467件,其中各种袍服袄裤等385件,被褥34件,丝织生活用品(鞋、靴、袜等,包括孝靖皇后棺内卫生巾1条等)48件。
  • 冠10顶,其中冕冠2顶,金丝翼善冠1顶,乌纱翼善冠2顶(其中1顶在万历帝头上),皮弁冠1顶,三龙二凤冠1顶,九龙九凤冠1顶,十二龙九凤冠1顶,六龙三凤冠1顶。
  • 革带12条,佩饰7副14件,玉圭8件,金累丝珍珠霞帔2件。
  • 梳妆用具23件。
  • 首饰248件。金及金嵌珠宝首饰为主,另有少量银首饰、铜首饰、乌木首饰。
  • 金器289件,其中金锭103锭,金饼1饼,金钱117枚。其余为金酒注、金酒爵、金盘盏、金罐、金杯、金碗、金水壶、金漱盂、金水盆、金皂盒等生活用品
  • 银器271件,多为壶、罐、盆、壶、杯等生活用品。另有银锭65锭,银饼1饼,鎏金银钱192枚。
  • 铜器65件,其中生活用品5件,明器60件。
  • 锡器370件,少数为明器,其他多为生活用品。
  • 瓷器16件,琉璃器15件(一帝二后神座前的琉璃五供)。
  • 玉器51件,其中有金托玉爵、金托玉执壶、金托玉盖碗等。另有玉料32件。
  • 石器(石宝座、石踏座、石五供、长明灯石座等)36件。
  • 宝石12包313块,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猫睛石、祖母绿等。珍珠4包,年久糟朽难以清点数量。
  • 念珠6串,其中4串为菩提子念珠,2串为琥珀念珠。
  • 漆器84件
  • 木器25件,多为抬运棺椁用的抬杠。
  • 木俑7箱,较完好的有248件。
  • 武器40件,其中铁刀1件,箭34支,盔1顶,铁铠甲1领,箭袋2件。
  • 仪仗用品37件
  • 谥册7件(木谥册4件,锡谥册3件),谥宝4件(包括孝靖皇后的皇贵妃谥宝),孝靖皇后皇贵妃圹志1件
  • 铜钱1712枚,多为万历通宝。
  • 圣髪和指甲3件,夹在绵纸中,放置于万历帝头部两侧。
  • 蜡烛4支
  • 檀香3支
  • 白木香12公斤
  • 木炭2.5公斤,在孝靖皇后棺内靠近头部,圆棒形
  • 纸钱,年久糟朽,数目难以清点,在孝靖皇后棺内

万历帝棺木材质为楠木,盖、底、挡头、侧壁板均为整块板材制成。外髹朱漆,无纹饰。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棺盖长3.34米,前宽1.48米,后宽1.35米。头挡板高1.42米,足挡板高1.35米。外椁用松木板拼接制成,表面粗糙,未经加工直接施漆。孝端后棺椁与万历帝相同,楠木棺、松木椁,惟尺寸略小。孝靖后棺椁用松木制成,尺寸与孝端后棺椁接近。皆髹朱漆,无纹饰。

图集

參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明定陵简介,明十三陵,2009-04-18.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15-06-14). 
  2. ^ 2.0 2.1 .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3. ^ 地下宫殿———北京定陵博物馆,人民网,2000-07-18.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20-04-08). 
  4. ^ 考古之痛: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南方都市報,2010-08-30. [2010-08-30]. (原始内容于2018-07-12). 
  5. ^ 十三陵定陵文物将重归地下 曾因遇氧遭破坏严重,新华网,2014-08-28.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16-09-15). 
  6. ^ 揭秘皇陵发掘:为何13个陵中只挖开了定陵,人民网,2014-08-28.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15-09-05). 

明定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 明十三陵之一, 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 1563年, 1620年, 年号万历, 及其孝端顯皇后, 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十三陵定陵定陵, 20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北京市昌平区坐标40, 29500, 21583, 29500, 21583, 坐标, 29500, 21583, 29500, 21583分类古墓葬时代明编号1, 178登录1961年, 目录, 历史, 兴建, 入葬, 发掘, 现状与保护, 建筑, 出土文物, 图集, 參考文. 明定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 明十三陵之一 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 1563年 1620年 年号万历 及其孝端顯皇后 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十三陵定陵定陵 20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北京市昌平区坐标40 17 42 N 116 12 57 E 40 29500 N 116 21583 E 40 29500 116 21583 坐标 40 17 42 N 116 12 57 E 40 29500 N 116 21583 E 40 29500 116 21583分类古墓葬时代明编号1 178登录1961年 目录 1 历史 1 1 兴建 1 2 入葬 1 3 发掘 1 4 现状与保护 2 建筑 3 出土文物 4 图集 5 參考文献历史 编辑兴建 编辑 陵寝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 1584年 十一月 万历十八年 1590年 六月竣工 历时六年 耗银800万两 陵墓建成时明神宗只有28岁 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 该陵墓闲置30年之久 1 入葬 编辑 万历四十八年 1620年 七月二十一日 明神宗驾崩 享年58岁 同年九月上尊谥为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十月三日葬定陵 庙号 神宗 1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 孝端显皇后王氏 明神宗元配 病故 谥 孝端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 明光宗朱常洛继位 上尊谥为 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十月三日葬定陵 1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 皇贵妃王氏 明光宗生母 病故 谥 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 坟园建在天寿山陵区东井左侧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 明光宗朱常洛即皇位 下诏追谥生母为皇太后 其礼未行 明光宗先于同年九月初一驾崩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 方为王氏上尊谥为 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迁葬定陵 并补充一些随葬品 1 发掘 编辑 明定陵开棺后的一瞬间 左为郑振铎 中为夏鼐 起自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提出发掘长陵 1955年10月4日 郭沫若 沈雁冰 吴晗 邓拓 范文澜 张苏等人联名提交 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给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 报告转给主管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 并呈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得知后认为条件不成熟 强烈反对贸然发掘 高层形成一场争论 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点头后 周恩来批下 原则同意 四字 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夏鼐负责发掘的技术指导 便让其学生赵其昌 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 做前期调研 赵其昌带探工在长陵未找到发掘线索 在向夏鼐 吴晗等人汇报后 经商讨决定先试掘献陵 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 后来吴晗和夏鼐认为试掘献陵对长陵的发掘参考价值不大 吴晗提议试掘永陵 遭夏鼐强烈反对 认为这与发掘长陵无异 试掘思陵 吴晗认为太小 是妃子墓改建 此后吴晗和夏鼐才想到定陵 杨仕 岳南合著的 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 认为 吴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 第一 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 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 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 第二 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 做了48年皇帝 可能史料会多一些 2 现状与保护 编辑 定陵玄宫 俗称 地下宫殿 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帝王陵寝 经国务院批准 1956年5月中旬开始以 探溝法 方式试掘 历时一年 於1957年9月19日打开玄宫14噸重的大石門 其玄宫由前室 中室 后室 左配室 右配室组成 石条起券 前室前面有隧道券 总面积1195平方米 出土文物3000多件 1958年7月清理完成 1958年5月24日 万历开棺 1959年9月30日 就定陵原址建为 定陵博物馆 郭沫若题写馆名 同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 3 然而這卻是考古史上最沉重的教訓之一 由于技术水平落后 出土的大批文物无法保存 发掘出土的丝织品变硬腐化 郑振铎 夏鼐为此上书国务院 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定陵挖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自此成为中国考古界的定规 4 此外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定陵更遭到嚴重破壞 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萬曆帝 后的屍骨被紅衛兵以 打倒地主階級的頭子萬曆 的口號被揪出 1966年8月24日 萬曆帝 后的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 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的广场上批斗并焚毁 2 1956年起 定陵发掘出土明神宗 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多件 此后这些出土文物一直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平房内 因为平房内不能做到恒温恒湿 对文物造成很大破坏 2012年 十三陵斥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修建了建筑面积2435平米的地下文物库 2014年底 上述3000多件文物被转移到地下文物库内 5 6 建筑 编辑 明定陵中轴线鸟瞰图 左东右西 明定陵坐西朝东 地面建筑布局呈前方后圆 一说象征 天圆地方 但无实证 应为明孝陵 明长陵近圆形宝城形制的延续 孝陵宝城为包砌自然山体而成 平面近似圆形可避免山涧洪水的正面冲刷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 规模仅次于明成祖长陵 明世宗永陵 地面建筑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前有院落三进 后有宝城一座 主要建筑自东到西有 1 石桥 三座汉白玉石桥 并列位于碑亭以东 碑亭 内有无字碑 碑亭已毁 宰牲亭 位于外罗城之前左侧 现已毁 祠祭署 位于外罗城之前左侧 祠祭署前为门 中为公座 办公用正厅 后为官舍 现已毁 神宫监 位于外罗城之前右侧 神宫监有重门厅室 房屋300余间 现已毁 神马房 位于外罗城之前右侧 现已毁 外罗城 宫门 陵宫总体布局也呈前方后圆 外罗城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 将宝城 宝城前方所有院落围绕在内 外罗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 清朝梁份 帝陵图说 介绍外罗城 铺地墙基 其石皆文石 滑泽如新 微尘不能染 左右长垣琢为山水 花卉 龙凤 麒麟 海马 龟蛇之壮 状 莫不宛然逼肖 真巧夺天工也 又称 覆墙黄同瓦瓦 刻砖为斗拱 檐牙玲珑嵌空 光莹如玉石 甲申之变 寸寸毁之 而不能尽毁也 外罗城仅前部正中设宫门一座 位于碑亭以西 是外罗城的正门 为陵寝第一道门 宫门为黄瓦朱扉 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及宫门现已无存 明定陵重门 目前为定陵博物馆入口 重门 为陵寝第二道门 也是陵宫区围墙的正门 现为定陵博物馆正门 单檐歇山顶式 制如外罗城门 其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道 重门内的院落无建筑 院落之前 外罗城之内 左侧建有神厨三间 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裬恩门 设在前墙之间 面阔五间 通阔26 47米 进深两间 通深11 46米 一层须弥座式台基 台基上四周有石栏杆 龙凤望柱头及大小螭首 前后各设三出踏跺 现已毁 裬恩殿 重檐顶 面阔七间 通阔50 6米 进深五间 通深28 1米 一层须弥座式台基 台基上四周的围栏雕饰同祾恩门 台基前出月台 月台前设三出踏跺 左右各设一出踏跺 棱恩殿有后门 故台基后亦设一出踏跺 其中 后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一出踏跺设御路石 刻有龙凤戏珠 左升龙 右降凤 及海水江涯图案 祾恩殿左右各设一座随墙式掖门 现已毁 南 北配殿 位于棱恩殿前南北两侧 现已毁 棂星门 两柱牌楼门 位于棱恩殿后 两柱作出头式 白石雕成 截面方形 顶部坐龙 前后戗石抱鼓 石几筵 一套 位于宝城前 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 石供案为须弥座式 石供器由香炉 一座 烛台 两座 花瓶 两座 组成 形制如长陵 永陵等陵 宝城 定陵地下宫殿在地下27米处 规模宏大 墓室由5个极其高大宽敞的石筑殿堂联结组成 从进口到后墙长87米 前 中 后三殿和左右配殿有5重雕刻精美的石门 定陵卫的营房建于昌平城内 1 出土文物 编辑 定陵 文物出版社1990版 发掘报告记载的定陵帝宫内文物 包括丝绸疋料 袍服 冠带 佩饰 首饰 梳妆用品 金银器 玉器 瓷器 琉璃器 金银锭和各种钱币 铜锡明器 漆木器 木俑 武器和仪仗 谥册谥宝 圹志等 计约2648件 整疋衣料177匹 其中龙袍料53匹 整卷袍料124匹 丝织衣物及生活用品467件 其中各种袍服袄裤等385件 被褥34件 丝织生活用品 鞋 靴 袜等 包括孝靖皇后棺内卫生巾1条等 48件 冠10顶 其中冕冠2顶 金丝翼善冠1顶 乌纱翼善冠2顶 其中1顶在万历帝头上 皮弁冠1顶 三龙二凤冠1顶 九龙九凤冠1顶 十二龙九凤冠1顶 六龙三凤冠1顶 革带12条 佩饰7副14件 玉圭8件 金累丝珍珠霞帔2件 梳妆用具23件 首饰248件 金及金嵌珠宝首饰为主 另有少量银首饰 铜首饰 乌木首饰 金器289件 其中金锭103锭 金饼1饼 金钱117枚 其余为金酒注 金酒爵 金盘盏 金罐 金杯 金碗 金水壶 金漱盂 金水盆 金皂盒等生活用品 银器271件 多为壶 罐 盆 壶 杯等生活用品 另有银锭65锭 银饼1饼 鎏金银钱192枚 铜器65件 其中生活用品5件 明器60件 锡器370件 少数为明器 其他多为生活用品 瓷器16件 琉璃器15件 一帝二后神座前的琉璃五供 玉器51件 其中有金托玉爵 金托玉执壶 金托玉盖碗等 另有玉料32件 石器 石宝座 石踏座 石五供 长明灯石座等 36件 宝石12包313块 包括红宝石 蓝宝石 猫睛石 祖母绿等 珍珠4包 年久糟朽难以清点数量 念珠6串 其中4串为菩提子念珠 2串为琥珀念珠 漆器84件 木器25件 多为抬运棺椁用的抬杠 木俑7箱 较完好的有248件 武器40件 其中铁刀1件 箭34支 盔1顶 铁铠甲1领 箭袋2件 仪仗用品37件 谥册7件 木谥册4件 锡谥册3件 谥宝4件 包括孝靖皇后的皇贵妃谥宝 孝靖皇后皇贵妃圹志1件 铜钱1712枚 多为万历通宝 圣髪和指甲3件 夹在绵纸中 放置于万历帝头部两侧 蜡烛4支 檀香3支 白木香12公斤 木炭2 5公斤 在孝靖皇后棺内靠近头部 圆棒形 纸钱 年久糟朽 数目难以清点 在孝靖皇后棺内万历帝棺木材质为楠木 盖 底 挡头 侧壁板均为整块板材制成 外髹朱漆 无纹饰 前高后低 前宽后窄 棺盖长3 34米 前宽1 48米 后宽1 35米 头挡板高1 42米 足挡板高1 35米 外椁用松木板拼接制成 表面粗糙 未经加工直接施漆 孝端后棺椁与万历帝相同 楠木棺 松木椁 惟尺寸略小 孝靖后棺椁用松木制成 尺寸与孝端后棺椁接近 皆髹朱漆 无纹饰 图集 编辑 定陵祾恩殿台基 定陵祾恩殿柱础 定陵石供桌与石五供 定陵明楼 定陵明楼内的圣号碑 定陵地宫入口 定陵金剛牆 定陵地宫内景 定陵地宫棺床及棺椁复制品 定陵出土的 心 形金饰 定陵出土的明神宗十二旒冕冠 定陵出土的明神宗金丝翼善冠复制品 定陵出土的九龙九凤冠 定陵出土的六龙三凤冠 明神宗遺骸參考文献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明定陵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明定陵简介 明十三陵 2009 04 18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4 2 0 2 1 万历皇帝陵寝发掘实录 三百年后被掘的报应之谜 浙江热线 2015 01 25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24 地下宫殿 北京定陵博物馆 人民网 2000 07 18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8 考古之痛 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 南方都市報 2010 08 30 2010 08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2 十三陵定陵文物将重归地下 曾因遇氧遭破坏严重 新华网 2014 08 28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15 揭秘皇陵发掘 为何13个陵中只挖开了定陵 人民网 2014 08 28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0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明定陵 amp oldid 7633087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