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親職教養

親職教養(parenting)也稱為養育育兒,是指促進及支持兒童體適能情绪社會智力的發展,從嬰兒期間一直拓展到成人。教養也就是將一個兒童培養成長成成人的過程[1]

尼泊尔女性將小孩背在背上

很多人直觀上認為自己受父母教養的影響,也常把自己行為中好的一面給歸功於父母正確的教養,像是胡適就曾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2]近期也有研究指出家長能在子女人格特質之外,獨立地對子女造成長期的影響。[3]

雖然研究並不認為一個人的將來完全是教養所致,像是很多對人格特質的研究都指出遺傳的影響,研究也指出在人格特質方面,養子女跟自己的親生父母而非養父母比較類似,分開扶養的同卵雙胞胎,其人格特質還是比一起長大的普通兄弟姊妹更類似;然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無庸置疑地有重要的影響,研究支持教養會對子女的未來,造成強烈的影響,尤其負面的經驗更會對子女的發展造成影響。[4][5][6]盡管茱蒂·哈里斯出版的《教養的迷思》一書認為,父母教養對子女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一般學界的共識認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都對心理發展有影響,且在後天因素中,父母教養的影響是不容否認的。研究一般認為,不論其他先天與後天的因素,教養本身對子女將來的成就有20%至50%的影響。[7]不論親生父母或領養父母,其教養對子女將來的福祉都有影響,雖然不同狀況的養子女,會因其先天因素之故,而出現不同的侵略性和心理健康狀況,但養父母對養子女展現愛與關懷,會減少養子女的未來和福祉出現負面結果的可能。[8]養子女的身心狀況會受收養前的因素影響,但養父母對養子女展現特別多的愛與溫暖,對養子女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正面幫助。[9]

不同時代、不同族群、不同社經地位或有各種不同特性的人,其教養方式會有所不同,[10]中文語境中也有許多論及教養影響的說法,如「孟母三遷」的故事;此外,傳統的幼學啟蒙教材《三字經》中也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而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中,亦有論及教養的內容;不過所有的家長都有自己的教養方式,根據金貝立·科普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Kimberly Kopko)的定義,教養方式可以「由兩個層面來定義:控制與溫暖。控制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管理程度;而溫暖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接受和回應程度。」[12]

教養過程中,最常見的照顧者是兒童血緣上的父母,不過像年紀最大的哥哥或姊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法定監護人、家中其他的親戚或是友人也可能擔任照顧者[13]政府社會在教養過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參與。許多情形下,孤兒或是被領養的小孩其養育者是會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有些情形下,小孩會在寄養在其他家庭中,或是在育幼院長大。教養技巧會隨人、環境、文化及時代而不同,若有良好教養技巧的父母就會稱為是「好的父母」[14]

英國的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威尼科特描述了一種「好的教養方式」,是可以讓兒童健康發展英语child development的最低要求。唐纳德·威尼科特提到:「好的媽媽在嬰兒出生時幾乎適應且滿足嬰兒所有的要求,隨著兒童的成長,她會隨著兒童的成長及能力的提昇,她適應及滿足兒童需求的部份越來越少,讓兒童有機會面對及處理自身的挫折。」[15]。有關哪些特質才算是「好的父母」的觀點會隨著文化而不同。而且研究發現父母的個人史,不論是不同情形下的依附程度以及個人的精神疾病史(特別是在有不良经历後的個人史),會顯著的影響其在教養過程中的敏感度,也會影響兒童後來的成長[16][5][1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Jane B. Brooks. The Process of Parenting: Ninth Editi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8 September 2012 [2017-08-29]. ISBN 978-0-07-746918-4. (原始内容于2019-01-06).  For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parenting and parenthood see: Haim Abraham, A Family Is What You Make It? Legal Recognition and Regulation of Multiple Par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
  2. ^ 《母親的教誨》,節選自胡適《四十自述》
  3. ^ Amanda J. Wright; Joshua J. Jackson. Is parent personality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outcomes for their child? A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approach.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6 January 2023 [2023-11-19]. doi:10.1002/icd.2395. 
  4. ^ Schechter, D.S., & Willheim, E. (2009). Disturbances of attachment and parental psychopath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Issue.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3), 665-87.
  5. ^ 5.0 5.1 Grienenberger, J., Kelly, K. & Slade, A. (2005). Matern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Mother-Infant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Infant Attachment: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Mental States and Observed Caregiving. 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7, 299-311.
  6. ^ Lieberman, A.F.; Padrón, E.; Van Horn, P.; Harris, W.W. Angels in the nursery: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benevolent parental influences. Infant Ment. Health J. 2005, 26 (6): 504–20. PMID 28682485. doi:10.1002/imhj.20071. 
  7. ^ Flaherty, Serena Cherry; Sadler, Lois S. A Review of Attach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Parent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1 March 2011, 25 (2): 114–121. PMC 3051370 . PMID 21320683. doi:10.1016/j.pedhc.2010.02.005. 
  8. ^ Rachael Ray Doubledee. The Effects of Adoption on Foster Children's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May 2015 [2021-01-11]. (原始内容于2021-01-12). 
  9. ^ Amy L. Paine; Oliver Perra; Rebecca Anthony; Katherine H. Shelton. Charting the trajectories of adopte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The impact of early adversity and postadoptive parental warmth.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21-08, 33 (3): 922–936 [2023-11-19]. PMID 32366341. doi:10.1017/S0954579420000231. 
  10. ^ JON., WITT. SOC 2018. 5TH. [S.l.]: McGraw-Hill. 2017. ISBN 978-1-259-70272-3. OCLC 968304061. 
  11. ^ .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12. ^ Kopoko, Kimberly. Parenting Styles and Adolescents (PDF). Cornell University Cooperative Extension. 2007: 1–8 [20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2-26). 
  13. ^ Bernstein, Robert. Majority of Children Live With Two Biological Parents. 20 February 2008 [26 March 2009]. (原始内容于2008-04-20). 
  14. ^ Johri, Ashish. 6 Steps for Parents So Your Child is Successful. humanenrich.com. [2 March 2014]. (原始内容于2017-07-03). 
  15. ^ Winnicott, D.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89-97
  16. ^ Schechter, D.S., & Willheim, E. (2009). Disturbances of attachment and parental psychopath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Issue.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3), 665-687.
  17. ^ Lieberman, A. F., Padrón, E., Van Horn, P. and Harris, W. W. (2005), Angels in the nursery: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benevolent parental influences. Infant Ment. Health J., 26: 504–520. doi: 10.1002/imhj.20071

延伸阅读 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教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相關條目 编辑

親職教養, parenting, 也稱為養育或育兒, 是指促進及支持兒童的體適能, 情绪, 社會及智力的發展, 從嬰兒期間一直拓展到成人, 教養也就是將一個兒童培養成長成成人的過程, 尼泊尔女性將小孩背在背上很多人直觀上認為自己受父母教養的影響, 也常把自己行為中好的一面給歸功於父母正確的教養, 像是胡適就曾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好脾氣,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 如果我能寬恕人, 體諒人, 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近期也有研究指出家長能在子女人格特質之外, 獨立地對子女造成長期的影響, 雖然研究並不認. 親職教養 parenting 也稱為養育或育兒 是指促進及支持兒童的體適能 情绪 社會及智力的發展 從嬰兒期間一直拓展到成人 教養也就是將一個兒童培養成長成成人的過程 1 尼泊尔女性將小孩背在背上很多人直觀上認為自己受父母教養的影響 也常把自己行為中好的一面給歸功於父母正確的教養 像是胡適就曾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好脾氣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 如果我能寬恕人 體諒人 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2 近期也有研究指出家長能在子女人格特質之外 獨立地對子女造成長期的影響 3 雖然研究並不認為一個人的將來完全是教養所致 像是很多對人格特質的研究都指出遺傳的影響 研究也指出在人格特質方面 養子女跟自己的親生父母而非養父母比較類似 分開扶養的同卵雙胞胎 其人格特質還是比一起長大的普通兄弟姊妹更類似 然而父母的教養方式 對子女的將來 無庸置疑地有重要的影響 研究支持教養會對子女的未來 造成強烈的影響 尤其負面的經驗更會對子女的發展造成影響 4 5 6 盡管茱蒂 哈里斯出版的 教養的迷思 一書認為 父母教養對子女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一般學界的共識認為 先天與後天的因素 都對心理發展有影響 且在後天因素中 父母教養的影響是不容否認的 研究一般認為 不論其他先天與後天的因素 教養本身對子女將來的成就有20 至50 的影響 7 不論親生父母或領養父母 其教養對子女將來的福祉都有影響 雖然不同狀況的養子女 會因其先天因素之故 而出現不同的侵略性和心理健康狀況 但養父母對養子女展現愛與關懷 會減少養子女的未來和福祉出現負面結果的可能 8 養子女的身心狀況會受收養前的因素影響 但養父母對養子女展現特別多的愛與溫暖 對養子女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正面幫助 9 不同時代 不同族群 不同社經地位或有各種不同特性的人 其教養方式會有所不同 10 中文語境中也有許多論及教養影響的說法 如 孟母三遷 的故事 此外 傳統的幼學啟蒙教材 三字經 中也有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的說法 而北齊顏之推的 顏氏家訓 中 亦有論及教養的內容 不過所有的家長都有自己的教養方式 根據金貝立 科普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Kimberly Kopko 的定義 教養方式可以 由兩個層面來定義 控制與溫暖 控制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管理程度 而溫暖指的是家長對子女行為的接受和回應程度 12 教養過程中 最常見的照顧者是兒童血緣上的父母 不過像年紀最大的哥哥或姊姊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法定監護人 家中其他的親戚或是友人也可能擔任照顧者 13 政府及社會在教養過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參與 許多情形下 孤兒或是被領養的小孩其養育者是會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也有些情形下 小孩會在寄養在其他家庭中 或是在育幼院長大 教養技巧會隨人 環境 文化及時代而不同 若有良好教養技巧的父母就會稱為是 好的父母 14 英國的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 威尼科特描述了一種 好的教養方式 是可以讓兒童健康發展 英语 child development 的最低要求 唐纳德 威尼科特提到 好的媽媽在嬰兒出生時幾乎適應且滿足嬰兒所有的要求 隨著兒童的成長 她會隨著兒童的成長及能力的提昇 她適應及滿足兒童需求的部份越來越少 讓兒童有機會面對及處理自身的挫折 15 有關哪些特質才算是 好的父母 的觀點會隨著文化而不同 而且研究發現父母的個人史 不論是不同情形下的依附程度以及個人的精神疾病史 特別是在有不良经历後的個人史 會顯著的影響其在教養過程中的敏感度 也會影響兒童後來的成長 16 5 17 參考資料 编辑 Jane B Brooks The Process of Parenting Ninth Editio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8 September 2012 2017 08 29 ISBN 978 0 07 746918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06 For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parenting and parenthood see Haim Abraham A Family Is What You Make It Legal Recognition and Regulation of Multiple Paren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 母親的教誨 節選自胡適 四十自述 Amanda J Wright Joshua J Jackson Is parent personality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outcomes for their child A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approach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6 January 2023 2023 11 19 doi 10 1002 icd 2395 Schechter D S amp Willheim E 2009 Disturbances of attachment and parental psychopath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Issue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 3 665 87 5 0 5 1 Grienenberger J Kelly K amp Slade A 2005 Matern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Mother Infant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Infant Attachment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Mental States and Observed Caregiving 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7 299 311 Lieberman A F Padron E Van Horn P Harris W W Angels in the nursery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benevolent parental influences Infant Ment Health J 2005 26 6 504 20 PMID 28682485 doi 10 1002 imhj 20071 Flaherty Serena Cherry Sadler Lois S A Review of Attach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Parent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1 March 2011 25 2 114 121 PMC 3051370 nbsp PMID 21320683 doi 10 1016 j pedhc 2010 02 005 Rachael Ray Doubledee The Effects of Adoption on Foster Children s Well 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May 2015 2021 0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12 Amy L Paine Oliver Perra Rebecca Anthony Katherine H Shelton Charting the trajectories of adopted children 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The impact of early adversity and postadoptive parental warmth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21 08 33 3 922 936 2023 11 19 PMID 32366341 doi 10 1017 S0954579420000231 JON WITT SOC 2018 5TH S l McGraw Hill 2017 ISBN 978 1 259 70272 3 OCLC 968304061 存档副本 2020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03 Kopoko Kimberly Parenting Styles and Adolescents PDF Cornell University Cooperative Extension 2007 1 8 20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2 26 Bernstein Robert Majority of Children Live With Two Biological Parents 20 February 2008 26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4 20 Johri Ashish 6 Steps for Parents So Your Child is Successful humanenrich com 2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Winnicott D 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 89 97 Schechter D S amp Willheim E 2009 Disturbances of attachment and parental psychopath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Issue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 3 665 687 Lieberman A F Padron E Van Horn P and Harris W W 2005 Angels in the nursery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benevolent parental influences Infant Ment Health J 26 504 520 doi 10 1002 imhj 20071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家範典 教子部 出自陈梦雷 古今圖書集成 相關條目 编辑教養方式 無子女 发展心理学 空巢症候群 英语 Empty nest syndrome 家庭法 LGBT抚养 母性系统 英语 Motherhood constellation 依附理論 父母異化 英语 Parental alienation 家長監督 英语 Parental supervision 育兒協調員 英语 Parenting coordinator 父親照顧 英语 Paternal care 教育学 曬娃 英语 Sharenting 體罰 先天與後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親職教養 amp oldid 7981160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