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德意志邦聯憲法 (1815年)

德意志邦聯憲法德意志邦聯法(德語:Deutsche Bundesakte)是在維也納會議法案通過的前一天頒布的憲法,該法案確立了由39個州組成的德意志邦聯,該邦聯前身是奧地利皇帝的統治下、由360個邦國組成的神聖羅馬帝國。該法案於1815年6月8日生效。

德意志邦聯憲法內容

歷史 编辑

起因 编辑

1814 年春天,反對拿破崙·波拿巴的聯盟的大國同意,根據 1814 年 5 月 30 日的第一個巴黎和平條約第 6 條,德國將來應該是一個國家聯盟。但是,最初的談判失敗了由於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州嚴格的特殊主義。在維也納會議上關於德國未來形態的談判陷入僵局,只有拿破崙的暫時回歸導致了這一結果。普魯士和奧地利 就同​​盟概念達成一致,梅特涅於 1815 年 5 月 23 日將其提交給德意志各州議會。

告別 编辑

1815 年 6 月 2 日的修訂草案於 1815 年 6 月 8 日以多數票通過,符騰堡州和巴登州沒有參加,巴伐利亞州和薩克森州沒有投票,成為聯邦法案。然而,薩克森於 6 月 6 日加入,巴伐利亞於 6 月 8 日加入,因此聯邦法案可以在當天通過並簽署。緊隨其後的是巴登 (Baden) 於 7 月 26 日和符騰堡 (Württemberg) 於 1815 年 9 月 1 日。這項德國聯邦法案是 1815 年 6 月 9 日簽署的維也納國會法案的一部分。維也納會議的簽署國——除了德國列強奧地利和普魯士,即英國、法國、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和俄羅斯——因此成為德意志聯邦的擔保國。

1848年革命 编辑

由於三月革命,國民議會於 1848 年 5 月 18 日在法蘭克福的聖保羅教堂開幕,這是第一個全德意志議會。代表們應該通過起草帝國憲法為統一、自由的德國奠定基礎。根據6 月 28 日關於為德國引入臨時中央權力機構的帝國法,國民議會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即臨時中央權力機構。聯邦議院在 7 月 12 日做出了決定將其權力移交給中央當局並停止其活動。聯邦法在此事實上無效,但在 1848 年革命被鎮壓和普魯士-奧地利發生激烈爭端(1850 年秋季危機)後再次生效。

分裂及縮減為北德 编辑

德意志邦聯以 1866 年的德國戰爭告終。通過1866 年 7 月 26 日尼科爾斯堡初步和平的第二條,奧地利皇帝明確承認邦聯的解散。1866 年 8 月 23 日的布拉格和平條約在第四條中確認了這種法律上的解散。聯邦議會於1866 年 8 月 24 日在奧格斯堡舉行了最後一屆會議,有七名全權代表參加。因此,德國聯邦法也失去了效力。

外部連結 编辑

德意志邦聯憲法, 1815年,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1月16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1月16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1月16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21年5月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德意志邦聯憲法或德意志邦聯法 德語 Deutsche Bundesakte 是在維也納會議法案通過的前一天頒布的憲法 該法案確立了由39個州組成的德意志邦聯 該邦聯前身是奧地利皇帝的統治下 由360個邦國組成的神聖羅馬帝國 該法案於1815年6月8日生效 德意志邦聯憲法內容 目录 1 歷史 1 1 起因 1 2 告別 1 3 1848年革命 1 4 分裂及縮減為北德 2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起因 编辑 1814 年春天 反對拿破崙 波拿巴的聯盟的大國同意 根據 1814 年 5 月 30 日的第一個巴黎和平條約第 6 條 德國將來應該是一個國家聯盟 但是 最初的談判失敗了由於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州嚴格的特殊主義 在維也納會議上關於德國未來形態的談判陷入僵局 只有拿破崙的暫時回歸導致了這一結果 普魯士和奧地利 就同 盟概念達成一致 梅特涅於 1815 年 5 月 23 日將其提交給德意志各州議會 告別 编辑 1815 年 6 月 2 日的修訂草案於 1815 年 6 月 8 日以多數票通過 符騰堡州和巴登州沒有參加 巴伐利亞州和薩克森州沒有投票 成為聯邦法案 然而 薩克森於 6 月 6 日加入 巴伐利亞於 6 月 8 日加入 因此聯邦法案可以在當天通過並簽署 緊隨其後的是巴登 Baden 於 7 月 26 日和符騰堡 Wurttemberg 於 1815 年 9 月 1 日 這項德國聯邦法案是 1815 年 6 月 9 日簽署的維也納國會法案的一部分 維也納會議的簽署國 除了德國列強奧地利和普魯士 即英國 法國 瑞典 葡萄牙 西班牙和俄羅斯 因此成為德意志聯邦的擔保國 1848年革命 编辑 由於三月革命 國民議會於 1848 年 5 月 18 日在法蘭克福的聖保羅教堂開幕 這是第一個全德意志議會 代表們應該通過起草帝國憲法為統一 自由的德國奠定基礎 根據6 月 28 日關於為德國引入臨時中央權力機構的帝國法 國民議會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 即臨時中央權力機構 聯邦議院在 7 月 12 日做出了決定將其權力移交給中央當局並停止其活動 聯邦法在此事實上無效 但在 1848 年革命被鎮壓和普魯士 奧地利發生激烈爭端 1850 年秋季危機 後再次生效 分裂及縮減為北德 编辑 德意志邦聯以 1866 年的德國戰爭告終 通過1866 年 7 月 26 日尼科爾斯堡初步和平的第二條 奧地利皇帝明確承認邦聯的解散 1866 年 8 月 23 日的布拉格和平條約在第四條中確認了這種法律上的解散 聯邦議會於1866 年 8 月 24 日在奧格斯堡舉行了最後一屆會議 有七名全權代表參加 因此 德國聯邦法也失去了效力 外部連結 编辑德語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語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德意志邦聯憲法 1815年 amp oldid 7466507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