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復華村

復華村,又名福華村,是一處已拆卸的平房區,沿著香港九龍龍山依山而建,屬於牛頭角徙置區(英語:Ngau Tau Kok Resettlement Area)的主要部份,在1951年設立,徙置事務處在1954年成立後,徙置區把名稱改為「牛頭角平房徙置區」,後簡稱「牛頭角平房區」。連接復華村的唯一道路取名為振華道

早年東九龍地區與牛頭角一帶盡是荒涼山頭,在山谷中偶有幾戶農家。該地帶於1950年代初期已為當局規劃為徙置區,唯待開闢道路及水利設施供居民使用,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11月設立,由瑪利諾女修會負責籌建,初期主要用作遷徙於1951年11月21日發生的東頭村火災災民,以解決迫切的住房需要,首批安置的居民163戶,共計600餘人,遷徙所需費用共計72,000港元[1],同時亦暫時收容不少因政治局勢影響而從中國大陸投奔到香港的「政治難民」。政府在開村初期辦理施飯,使災民不會因為飲食問題而阻礙建屋工作[2]

隨著平房區的開發,不少市民向當局申請到該平房區建屋,亦吸引商家到該處開設工廠,帶動附近一帶居民的就業機會[3],而居民亦為當時觀塘工業區的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4]

復華村亦成為一批國民黨舊部在香港的聚居地,每年雙十節皆會籌辦慶祝活動。作為區內重要志願團體,瑪利諾女修會在村內興辦福利中心、小學、英文夜班、商科專修班、手藝訓練學校和健康中心等[5]

復華村內劃分為十區,沿振華道入村內見四條分路,其中一條可右轉到鱷魚山,再上是另一條路,可右轉出功樂道,再上就可見到左右分岔,左轉可到村內唯一小學庇護十二學校,右轉則為七區,而九區和十區則較接近佐敦谷水塘[6]。1970年代中期當局為配合「鱷魚山/振華道公共房屋計劃」,分三期將村內平房全部清拆[7],第一、二期拆遷第一至六區居民,房屋署於1979年9月去信七至十區居民通知第三期清拆行動,並進行賠償及安排入住公共房屋,大部份居民獲安排搬遷到公共屋邨彩雲邨順利邨順安邨[8],而原址闢建為公共屋邨樂華邨(原計劃稱為「牛頭角東邨」[9])及居屋樂雅苑,約於1982年至1985年間陸續落成。

平房區清拆後,鄰近以本村命名的遊樂場仍保留原稱。千禧年前後,康文署曾於場內進行更新及維修工程,工程完成後即更新場名作樂華遊樂場,故「復華村」一名已不存在。[10]

參見

參考資料

  1. ^ 《華僑日報》:東頭村最貧苦的災民六百人安置復華村社會局長披露政府積極工作-1952年3月11日
  2. ^ 《工商晚報》:牛頭角復華村近況-1952年3月11日
  3. ^ 《華僑日報》:牛頭角復華村區平民自建的磚屋-1952年5月23日
  4. ^ 《漫遊九龍屋邨》爾東著,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第50-51頁
  5. ^ 《彩色香港1970s-1980s》高添強著,三聯書店,2014年,第114頁
  6. ^ 《文匯報》:書若蜉蝣:水塘山復華村-2015年10月3日
  7. ^ 《華僑日報》:復華村平房區居民徙置新村仍須等候-1979年9月18日
  8. ^ 《香港工商日報》:復華村七區居民要求賠償或補地否則將拒絕遷出-1980年3月17日
  9. ^ 《工商晚報》-1980年8月4日
  10. ^ 《2002 年公眾宪生及市政條例 (公眾遊樂場地) (修訂附表 4) 令》

10. 洪松勲:「牛頭角復華村的歷史任務」( 刊登在《 旅行家》( 正剛旅行隊成立四十七周年纪念特刊〉)( 香山學社出版 香港旺角)

復華村,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5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又名福華村, 是一處已拆卸的平房區, 沿著香港九龍龍山依山而建, 屬於牛頭角徙置區, 英語, ngau, resettlement, area, 的主要部份, 在1951年設立, 徙置事務處在1954年成立後, 徙置區把名稱改為, 牛.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5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復華村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復華村 又名福華村 是一處已拆卸的平房區 沿著香港九龍龍山依山而建 屬於牛頭角徙置區 英語 Ngau Tau Kok Resettlement Area 的主要部份 在1951年設立 徙置事務處在1954年成立後 徙置區把名稱改為 牛頭角平房徙置區 後簡稱 牛頭角平房區 連接復華村的唯一道路取名為振華道 早年東九龍地區與牛頭角一帶盡是荒涼山頭 在山谷中偶有幾戶農家 該地帶於1950年代初期已為當局規劃為徙置區 唯待開闢道路及水利設施供居民使用 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11月設立 由瑪利諾女修會負責籌建 初期主要用作遷徙於1951年11月21日發生的東頭村火災災民 以解決迫切的住房需要 首批安置的居民163戶 共計600餘人 遷徙所需費用共計72 000港元 1 同時亦暫時收容不少因政治局勢影響而從中國大陸投奔到香港的 政治難民 政府在開村初期辦理施飯 使災民不會因為飲食問題而阻礙建屋工作 2 隨著平房區的開發 不少市民向當局申請到該平房區建屋 亦吸引商家到該處開設工廠 帶動附近一帶居民的就業機會 3 而居民亦為當時觀塘工業區的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 4 復華村亦成為一批國民黨舊部在香港的聚居地 每年雙十節皆會籌辦慶祝活動 作為區內重要志願團體 瑪利諾女修會在村內興辦福利中心 小學 英文夜班 商科專修班 手藝訓練學校和健康中心等 5 復華村內劃分為十區 沿振華道入村內見四條分路 其中一條可右轉到鱷魚山 再上是另一條路 可右轉出功樂道 再上就可見到左右分岔 左轉可到村內唯一小學庇護十二學校 右轉則為七區 而九區和十區則較接近佐敦谷水塘 6 1970年代中期當局為配合 鱷魚山 振華道公共房屋計劃 分三期將村內平房全部清拆 7 第一 二期拆遷第一至六區居民 房屋署於1979年9月去信七至十區居民通知第三期清拆行動 並進行賠償及安排入住公共房屋 大部份居民獲安排搬遷到公共屋邨如彩雲邨 順利邨及順安邨等 8 而原址闢建為公共屋邨樂華邨 原計劃稱為 牛頭角東邨 9 及居屋樂雅苑 約於1982年至1985年間陸續落成 平房區清拆後 鄰近以本村命名的遊樂場仍保留原稱 千禧年前後 康文署曾於場內進行更新及維修工程 工程完成後即更新場名作樂華遊樂場 故 復華村 一名已不存在 10 參見 编辑龍山 九龍 庇護十二學校參考資料 编辑 華僑日報 東頭村最貧苦的災民六百人安置復華村社會局長披露政府積極工作 1952年3月11日 工商晚報 牛頭角復華村近況 1952年3月11日 華僑日報 牛頭角復華村區平民自建的磚屋 1952年5月23日 漫遊九龍屋邨 爾東著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50 51頁 彩色香港1970s 1980s 高添強著 三聯書店 2014年 第114頁 文匯報 書若蜉蝣 水塘山復華村 2015年10月3日 華僑日報 復華村平房區居民徙置新村仍須等候 1979年9月18日 香港工商日報 復華村七區居民要求賠償或補地否則將拒絕遷出 1980年3月17日 工商晚報 1980年8月4日 2002 年公眾宪生及市政條例 公眾遊樂場地 修訂附表 4 令 10 洪松勲 牛頭角復華村的歷史任務 刊登在 旅行家 正剛旅行隊成立四十七周年纪念特刊 香山學社出版 香港旺角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復華村 amp oldid 7362612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