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後村堰

坐标24°57′42″N 121°22′53″E / 24.96167°N 121.38139°E / 24.96167; 121.38139

後村堰,是臺灣一座已廢棄的攔河堰,原址位於新北市樹林區鶯歌區(時為臺北縣樹林鎮和鶯歌鎮)交界,座落於大漢溪中游,鳶山堰下游約6公里,也就是樹林垃圾焚化廠前方、柑園大橋上游約1.5公里處。興建於1978年,原本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第12區管理處管理,主要功能為攔蓄其上游石門水庫及鳶山堰之放流水,提供後村圳新海灌區灌溉用水,包括樹林三多、坡內及新莊等地區農田灌溉之用。在2004年艾利颱風侵襲時遭到沖毀,並未修復而廢棄,曾計畫於2013年拆除[3]。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拆除。

後村堰
毀壞的後村堰,位於樹林與鶯歌交界的大漢溪上
後村堰在臺灣的位置
国家 中華民國
位置新北市樹林區鶯歌區
现状已廢棄
始建1978年
啟用1983年[1]
拆除2013年
耗资新臺幣6億元
所有者台灣自來水公司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混凝土重力壩
高度3.0米(10英尺)[2]
长度282.7米(927英尺)
溢洪道自由溢流堰
溢洪道类型Gated overflow, service
形成後村堰水庫
总容量134.7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58.8萬立方公尺(1997年)
集水面积882.5平方公里
表面积0.9平方公里
正常水位28米(92英尺)

沿革 编辑

後村堰於1978年由於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及桃園農田水利會為了樹林鎮柑園地區特定農業區灌溉水的問題,在大漢溪開闢興建後村堰[4],後來集水區擴大,附近約有13公頃的私有農地遭淹沒。1994年,樹林鎮公所開始在後村堰水域舉辦龍舟[5]。除此之外,由於後村堰水域廣大,豐水期的滿水位面積更可達90公頃左右,不少民眾到此玩風浪板(風帆)、充氣獨木舟,甚至在夏天飆水上摩托車、汽艇等水上活動[6]

設施 编辑

水庫 编辑

  • 集水區面積:882.5 平方公里[7]
  • 總容量:134.7 萬立方公尺
  • 有效容量:58.8 萬立方公尺

主要構造物 编辑

  • 攔河堰:[7]
    • 型式:浮式混凝土堰 + 混凝土心牆堆石壩
    • 沖刷道固定輪閘門:1門,寬15.0公尺,高1.7公尺
    • 堰高:3.0公尺
    • 堰長:混凝土堰282.7公尺,堆石堰:273.6公尺
  • 取水口:
    • 滑動閘門:1門,寬15.0公尺,高 1.2 公尺
    • 設計取水量:3,946 cms

輸水渠道 编辑

  • 在距離取水口下游1,100公尺處(在山佳車站西南方430公尺)誇仙橋下,

有一處桃園農田水利會設置的分汴頭,分為兩條圳道, 一為十二股圳的取水口,另一為後村圳, 其下游流過佳園路之後, 與鹿角溪匯流,此水道之間埋設一條寬約一公尺的暗管, 暗管入口在後村圳與十二股圳分汴之後, 而此攔河堰自入水口引入的大漢溪水是否灌溉後村圳下游的農田, 令人存疑,原因在於,自樹林博愛街的地下是後村圳的主要幹線, 但此段幹線在民國70年左右即已無大漢溪水流入,早已成為污水及雨水下水道。

堰體毀損 编辑

1986年即已發現後村堰的壩體有表面沈陷、河床沖刷嚴重的現象[8]。2004年艾利颱風侵襲北台灣,造成後村堰攔砂壩和附近堤防被大水沖毀。艾利風災後,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於2005年初耗資新台幣3000多萬元築堤修復,但不到半年又因為馬莎颱風的洪水造成後村堰再度崩坍[9]。原本台灣自來水公司與河川局打算花費新臺幣1億5000萬元修復,但由於附近居民抗議自來水公司興建之初占用私有地做攔砂壩卻不發補償金[10],並且由於艾利颱風侵襲後造成後村堰與附近大漢溪右岸堤防1200公尺崩塌,無法再提供集水功能,附近居民也紛紛棄農轉工,使後村堰原本灌溉的功能盡失[11],因此經濟部水利署及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地方民意代表達成共識,於2011年解除後村堰附近的樹林西園里自來水保護區之開發限制,並承諾將計劃拆除後村堰。

2015年10月,新北市政府規劃利用後村堰一部份殘留壩體改建做為極限運動園區,預定於2016年啟用。

註釋 编辑

  1. ^ 2003-04-25/聯合晚報/23版/中台灣
  2. ^ 現有水庫或壩堰. 經濟部. 2007 [2013-06-24]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3. ^ . 台灣自來水公司. 2013-05-03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中文(臺灣)). 
  4. ^ 1999-10-29/聯合報
  5. ^ 2001-06-14/聯合報/18版/台北縣海山區新聞
  6. ^ 2002-11-26/聯合報/19版/大台北生活圈
  7. ^ 7.0 7.1 (PDF). 水利土木季刊. [2014-0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16) (中文(臺灣)). 
  8. ^ 1986-07-28/聯合報/03版/第三版
  9. ^ 2005-08-11/聯合報/C1版/北縣.文教
  10. ^ 2004-09-10/聯合報/B2版/北縣要聞
  11. ^ 中國時報,[壞八年沒人理 後村堰25日拆定] 記者謝文瑄/新北市報導(2012.03.17)

後村堰,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 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坐标, 96167, 38139, 96167, 38139, 是臺灣一座已廢棄的攔河堰, 原址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及鶯歌區, 時為臺北縣樹林鎮和鶯歌鎮, 交界, 座落於大漢溪中游, 鳶山堰下游約6公里, 也就是樹林垃圾焚化廠前方, 柑園大橋上游約1, 5公里處, 興建於1978年, 原本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第12區管理處管理, 主要功能為攔蓄其上游石門水庫及鳶山堰之放流水, 提供後村圳新海灌區灌溉用水, 包括樹林.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 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坐标 24 57 42 N 121 22 53 E 24 96167 N 121 38139 E 24 96167 121 38139 後村堰 是臺灣一座已廢棄的攔河堰 原址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及鶯歌區 時為臺北縣樹林鎮和鶯歌鎮 交界 座落於大漢溪中游 鳶山堰下游約6公里 也就是樹林垃圾焚化廠前方 柑園大橋上游約1 5公里處 興建於1978年 原本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第12區管理處管理 主要功能為攔蓄其上游石門水庫及鳶山堰之放流水 提供後村圳新海灌區灌溉用水 包括樹林三多 坡內及新莊等地區農田灌溉之用 在2004年艾利颱風侵襲時遭到沖毀 並未修復而廢棄 曾計畫於2013年拆除 3 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拆除 後村堰毀壞的後村堰 位於樹林與鶯歌交界的大漢溪上後村堰在臺灣的位置国家 中華民國位置新北市樹林區 鶯歌區现状已廢棄始建1978年啟用1983年 1 拆除2013年耗资新臺幣6億元所有者台灣自來水公司水坝和溢洪道水坝类型混凝土重力壩高度3 0米 10英尺 2 长度282 7米 927英尺 溢洪道自由溢流堰溢洪道类型Gated overflow service形成後村堰水庫总容量134 7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58 8萬立方公尺 1997年 集水面积882 5平方公里表面积0 9平方公里正常水位28米 92英尺 目录 1 沿革 2 設施 2 1 水庫 2 2 主要構造物 2 3 輸水渠道 3 堰體毀損 4 註釋沿革 编辑後村堰於1978年由於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及桃園農田水利會為了樹林鎮柑園地區特定農業區灌溉水的問題 在大漢溪開闢興建後村堰 4 後來集水區擴大 附近約有13公頃的私有農地遭淹沒 1994年 樹林鎮公所開始在後村堰水域舉辦龍舟賽 5 除此之外 由於後村堰水域廣大 豐水期的滿水位面積更可達90公頃左右 不少民眾到此玩風浪板 風帆 充氣獨木舟 甚至在夏天飆水上摩托車 汽艇等水上活動 6 設施 编辑水庫 编辑 集水區面積 882 5 平方公里 7 總容量 134 7 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 58 8 萬立方公尺主要構造物 编辑 攔河堰 7 型式 浮式混凝土堰 混凝土心牆堆石壩 沖刷道固定輪閘門 1門 寬15 0公尺 高1 7公尺 堰高 3 0公尺 堰長 混凝土堰282 7公尺 堆石堰 273 6公尺 取水口 滑動閘門 1門 寬15 0公尺 高 1 2 公尺 設計取水量 3 946 cms輸水渠道 编辑 在距離取水口下游1 100公尺處 在山佳車站西南方430公尺 誇仙橋下 有一處桃園農田水利會設置的分汴頭 分為兩條圳道 一為十二股圳的取水口 另一為後村圳 其下游流過佳園路之後 與鹿角溪匯流 此水道之間埋設一條寬約一公尺的暗管 暗管入口在後村圳與十二股圳分汴之後 而此攔河堰自入水口引入的大漢溪水是否灌溉後村圳下游的農田 令人存疑 原因在於 自樹林博愛街的地下是後村圳的主要幹線 但此段幹線在民國70年左右即已無大漢溪水流入 早已成為污水及雨水下水道 堰體毀損 编辑1986年即已發現後村堰的壩體有表面沈陷 河床沖刷嚴重的現象 8 2004年艾利颱風侵襲北台灣 造成後村堰攔砂壩和附近堤防被大水沖毀 艾利風災後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於2005年初耗資新台幣3000多萬元築堤修復 但不到半年又因為馬莎颱風的洪水造成後村堰再度崩坍 9 原本台灣自來水公司與河川局打算花費新臺幣1億5000萬元修復 但由於附近居民抗議自來水公司興建之初占用私有地做攔砂壩卻不發補償金 10 並且由於艾利颱風侵襲後造成後村堰與附近大漢溪右岸堤防1200公尺崩塌 無法再提供集水功能 附近居民也紛紛棄農轉工 使後村堰原本灌溉的功能盡失 11 因此經濟部水利署及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地方民意代表達成共識 於2011年解除後村堰附近的樹林西園里自來水保護區之開發限制 並承諾將計劃拆除後村堰 2015年10月 新北市政府規劃利用後村堰一部份殘留壩體改建做為極限運動園區 預定於2016年啟用 註釋 编辑 2003 04 25 聯合晚報 23版 中台灣 現有水庫或壩堰 經濟部 2007 2013 06 24 中文 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後村堰廢棄堰體拆除計畫及細部設計 委託技術服務 台灣自來水公司 2013 05 03 2013 06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26 中文 臺灣 1999 10 29 聯合報 2001 06 14 聯合報 18版 台北縣海山區新聞 2002 11 26 聯合報 19版 大台北生活圈 7 0 7 1 封面照片說明 大漢溪後村堰 PDF 水利土木季刊 2014 01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1 16 中文 臺灣 1986 07 28 聯合報 03版 第三版 2005 08 11 聯合報 C1版 北縣 文教 2004 09 10 聯合報 B2版 北縣要聞 中國時報 壞八年沒人理 後村堰25日拆定 記者謝文瑄 新北市報導 2012 03 1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後村堰 amp oldid 723642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