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張肇康

張肇康(1922年—1992年),生於中國廣東,成長於香港,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在美國、臺灣、香港皆曾從事建築設計。[1]

生平 编辑

張肇康於1922年生於中國的廣東,在香港成長。曾祖父為前清道台,父母出身商人世家。[1]

1946年在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完成建築教育,與沈祖海是同學,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是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張肇康是第一屆畢業生。1948年,張肇康赴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深造,1949年進入哈佛大學並同時於麻省理工學院修習都市計劃與視覺設計。[2][3][4][5]

工作經歷 编辑

張肇康從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畢業後進入基泰工程司,於楊廷寶手下工作。1950年自哈佛大學畢業後留美工作至1954年,期間曾服務於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創設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on, TAC)。1954年在貝聿銘的邀請下,到臺灣參與東海大學建校的建築工作,與陳其寬一起擔任貝聿銘的副手,1959至1966年間於香港加入甘銘(Eric Cumine)建築師事務所,1966至1967在香港成立工作室,1967至1972加入紐約程觀堯(Paul C. Chen)建築師事務所,1972至1975在紐約成立私人事務所,1975-1985回香港參與房地產開發設計,1979至1988於香港大學兼職講師,1983-1988率領港大建築系學生考察中國鄉村與建築。[6]

建築設計風格 编辑

張肇康重視建築的比例、細部和品質,例如設計東海大學理學院的基座時,堅持基牆必須採用臺灣北投陽明山的石材,取其渾厚莊重的質感。以及主張擷取地方材料增添本土人文色彩;到了設計東海大學圖書館時,則使用中國琉璃花格磚作為遮陽的幕牆,並利用陶燒的筒瓦作為穿透性的圍牆。[3]

建築作品 编辑

臺灣 编辑

  • 1954年—1959年:與貝聿銘、陳其寬合作東海大學校內建築規畫,並設計其中男生宿舍第12-16棟、東海書房、女生宿舍第8-10棟、理學院、舊圖書館、附設小學、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與陳其寬合作)等[6]
  • 1963年: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與有巢建築工程事務所合作)[7]
  • 1967年—1970年:新竹新豐高爾夫俱樂部計畫案(與蔡柏鋒建築師事務所合作)[6]
  • 1968年:嘉新大樓(與沈祖海及甘銘建築師事務所合作)[1]

香港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王, 俊雄; 徐, 明松. 粗獷與詩意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新北市: 木馬. 2017: 36-41,158-163. ISBN 9789863594673. 
  2. ^ 文化部-文化新聞. 「張肇康先生百年冥誕建築紀念展」.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2023-04-22]. (原始内容于2023-04-22). 
  3. ^ 3.0 3.1 特刊編輯委員會, 特刊編輯委員會. 東海風 東海大學創校四十週年特刊. 台中市: 東海大學. 1995: 178,206. 
  4. ^ 傅, 朝卿. 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台南市: 臺灣建築史學會. 2019: 661–663. ISBN 9789868519534. 
  5. ^ 王俊雄. 張肇康與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台灣早期現代建築之一 (中文).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徐, 明松; 黃, 瑋庭. 狂喜與節制 張肇康的建築藝術. 新北市: 木馬. 2022: 193–196. ISBN 9786263141957. 
  7. ^ 施, 植明. 台北建築MAP. 新北市: 木馬. 2001: 99. ISBN 9574696472. 

張肇康, 1922年, 1992年, 生於中國廣東, 成長於香港, 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 在美國, 臺灣, 香港皆曾從事建築設計, 目录, 生平, 工作經歷, 建築設計風格, 建築作品, 臺灣, 香港,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於1922年生於中國的廣東, 在香港成長, 曾祖父為前清道台, 父母出身商人世家, 1946年在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完成建築教育, 與沈祖海是同學, 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是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 是第一屆畢業生, 1948年, 赴美國伊利諾理工學. 張肇康 1922年 1992年 生於中國廣東 成長於香港 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 在美國 臺灣 香港皆曾從事建築設計 1 目录 1 生平 2 工作經歷 3 建築設計風格 4 建築作品 4 1 臺灣 4 2 香港 5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張肇康於1922年生於中國的廣東 在香港成長 曾祖父為前清道台 父母出身商人世家 1 1946年在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完成建築教育 與沈祖海是同學 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是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 張肇康是第一屆畢業生 1948年 張肇康赴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深造 1949年進入哈佛大學並同時於麻省理工學院修習都市計劃與視覺設計 2 3 4 5 工作經歷 编辑張肇康從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畢業後進入基泰工程司 於楊廷寶手下工作 1950年自哈佛大學畢業後留美工作至1954年 期間曾服務於葛羅培斯 Walter Gropius 1883 1969 創設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on TAC 1954年在貝聿銘的邀請下 到臺灣參與東海大學建校的建築工作 與陳其寬一起擔任貝聿銘的副手 1959至1966年間於香港加入甘銘 Eric Cumine 建築師事務所 1966至1967在香港成立工作室 1967至1972加入紐約程觀堯 Paul C Chen 建築師事務所 1972至1975在紐約成立私人事務所 1975 1985回香港參與房地產開發設計 1979至1988於香港大學兼職講師 1983 1988率領港大建築系學生考察中國鄉村與建築 6 建築設計風格 编辑張肇康重視建築的比例 細部和品質 例如設計東海大學理學院的基座時 堅持基牆必須採用臺灣北投陽明山的石材 取其渾厚莊重的質感 以及主張擷取地方材料增添本土人文色彩 到了設計東海大學圖書館時 則使用中國琉璃花格磚作為遮陽的幕牆 並利用陶燒的筒瓦作為穿透性的圍牆 3 建築作品 编辑臺灣 编辑 1954年 1959年 與貝聿銘 陳其寬合作東海大學校內建築規畫 並設計其中男生宿舍第12 16棟 東海書房 女生宿舍第8 10棟 理學院 舊圖書館 附設小學 體育館 學生活動中心 與陳其寬合作 等 6 1963年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與有巢建築工程事務所合作 7 1967年 1970年 新竹新豐高爾夫俱樂部計畫案 與蔡柏鋒建築師事務所合作 6 1968年 嘉新大樓 與沈祖海及甘銘建築師事務所合作 1 香港 编辑 1963年 多福大廈 6 1963年 陳樹渠紀念中學 九龍塘校舍 6 1965年 太平行 6 1980年 布力徑豪宅 6 1982年 新寧大廈 與貝聿銘合作 已拆卸 6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王 俊雄 徐 明松 粗獷與詩意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新北市 木馬 2017 36 41 158 163 ISBN 9789863594673 文化部 文化新聞 張肇康先生百年冥誕建築紀念展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2023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22 3 0 3 1 特刊編輯委員會 特刊編輯委員會 東海風 東海大學創校四十週年特刊 台中市 東海大學 1995 178 206 傅 朝卿 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台南市 臺灣建築史學會 2019 661 663 ISBN 9789868519534 王俊雄 張肇康與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台灣早期現代建築之一 中文 6 0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徐 明松 黃 瑋庭 狂喜與節制 張肇康的建築藝術 新北市 木馬 2022 193 196 ISBN 9786263141957 施 植明 台北建築MAP 新北市 木馬 2001 99 ISBN 957469647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張肇康 amp oldid 7862800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