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庐江郡

庐江郡中国古代的

历代变更
設置 西漢
使用状况 安徽省廬江縣
西漢 廬江郡
新朝 廬江郡
東漢 廬江郡
三國 廬江郡(魏)
廬江郡(吳)
西晉 廬江郡
東晉/十六國 會稽郡
南北朝 廬江郡(宋)
廬江郡(齊)
廬江郡(梁)
廬江郡(北齊)
廬江郡(陳)
廬江郡(北周)
隋朝 廬州→廬江郡(607年)
改稱為廬州(620年)
唐朝 廬州→廬江郡(742年)
改稱為廬州(758年)

建置沿革 编辑

兩漢 编辑

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設在長江南岸的廬江郡廢郡,東部劃屬丹陽郡,西部劃屬豫章郡,爾後在江北的衡山郡東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重設庐江郡。郡治設在舒县,共轄12個县,除英山黄梅县外,其餘十县皆在現今安徽境内,分別是舒县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太湖县东)、松滋县宿松柳溪乡)、潜县(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無為縣襄安镇、临湖县(無為縣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枞阳县城南枞阳镇)、居巢县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篡漢後除改舒县昆乡,直至東漢建立才復名及把襄安县改為庐江亭大體未變。東漢时,廬江郡屬揚州,郡治仍在舒县,章和二年原西漢已是轄地的舒县、皖县、居巢侯国、临湖侯国、龙舒侯国、襄安县、潜县仍在保留,並把六安侯国(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霍邱县临水镇)併入廬江郡。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庐江郡一分为二,由魏、吳分治。

三國 编辑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封宗室曹徽為廬江王,改廬江郡為廬江國,四年(223年)廢國為郡。[1]曹魏廬江郡治六安縣(今安徽省六安市北),領六安、灊、陽泉、雩婁、蓼、安豐、安風7縣。黃初年間(220-226)分陽泉、雩婁、蓼、安豐、安風5縣置安豐郡。[2]正元二年(255年)安豐郡安風、陽泉、雩婁、蓼、安豐、松滋6縣來隸。曹魏末領六安、灊、安風、陽泉、雩婁、蓼、安豐、松滋8縣。

孫吳廬江郡治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領皖、尋陽2縣。黃初二年(221年)尋陽縣移屬武昌郡。吳末領皖縣。

兩晉 编辑

泰始年間(265-274)安風、雩婁、蓼、安豐、松滋5縣移屬安豐郡。晉平吳後,領原孫吳廬江郡皖縣,並增置舒、龍舒、居巢、臨湖、襄安5縣。太康二年(281年)武昌郡尋陽縣來隸。永興元年(304年)尋陽縣移屬尋陽郡。永興元年(304年)至光熙元年(306年)為成都王司馬穎之子司馬普封國,稱廬江國。西晉末領六安、灊、陽泉、皖、舒、居巢、臨湖、襄安、龍舒9縣。

東晉時,六安、陽泉、皖、居巢、臨湖、襄安、龍舒等縣均已廢棄,僅存舒、灊2縣。義熙八年(412年)實行土斷,改屬豫州。

南北朝 编辑

南朝廬江郡屬南豫州(梁時改稱合州),梁末陷於北齊,太建五年(573年)為陳將黄法𣰋收復。太建十一年被北周攻佔。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省廬江郡入廬州。

隋朝以後 编辑

隋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廬州為廬江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天寶元年(742年),復名廬江郡。下辖合肥县慎县庐江县巢县舒城县(今安徽省舒城县)。至德二年(758年)十二月,復名廬州。

唐朝庐江郡太守
  • 李祗(天宝年间)
  • 李昊(754年—755年)
  • 元瓘(756年—758年)

徵引文獻 编辑

  1. ^ 《三國志》卷19〈武文世王公傳〉:「東平靈王徽……〔黃初〕三年,為廬江王。四年,徙封壽張王。」
  2. ^ 《宋書》卷69〈州郡志二〉:「安豐太守,魏文帝分廬江立。」

庐江郡, 此条目的主題是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安慶市的廬江郡, 关于其他地望不同但同名的廬江郡, 請見, 廬江郡, 消歧義, 中国古代的郡, 历代变更設置, 西漢使用状况, 安徽省廬江縣西漢, 廬江郡新朝, 廬江郡東漢, 廬江郡三國, 廬江郡, 廬江郡, 西晉, 廬江郡東晉, 十六國, 會稽郡南北朝, 廬江郡, 廬江郡, 廬江郡, 廬江郡, 北齊, 廬江郡, 廬江郡, 北周, 隋朝, 廬州, 廬江郡, 607年, 改稱為廬州, 620年, 唐朝, 廬州, 廬江郡, 742年, 改稱為廬州, 758年, 目录, 建置沿. 此条目的主題是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安慶市的廬江郡 关于其他地望不同但同名的廬江郡 請見 廬江郡 消歧義 庐江郡 中国古代的郡 历代变更設置 西漢使用状况 安徽省廬江縣西漢 廬江郡新朝 廬江郡東漢 廬江郡三國 廬江郡 魏 廬江郡 吳 西晉 廬江郡東晉 十六國 會稽郡南北朝 廬江郡 宋 廬江郡 齊 廬江郡 梁 廬江郡 北齊 廬江郡 陳 廬江郡 北周 隋朝 廬州 廬江郡 607年 改稱為廬州 620年 唐朝 廬州 廬江郡 742年 改稱為廬州 758年 目录 1 建置沿革 1 1 兩漢 1 2 三國 1 3 兩晉 1 4 南北朝 2 隋朝以後 3 徵引文獻建置沿革 编辑兩漢 编辑 在元狩二年 前121年 七月 設在長江南岸的廬江郡廢郡 東部劃屬丹陽郡 西部劃屬豫章郡 爾後在江北的衡山郡東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 重設庐江郡 郡治設在舒县 共轄12個县 除英山及黄梅县外 其餘十县皆在現今安徽境内 分別是舒县 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 龙舒县 舒城县龙河口 皖县 潜山县梅城镇 湖陵邑 太湖县东 松滋县 宿松柳溪乡 潜县 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 襄安县無為縣襄安镇 临湖县 無為縣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 枞阳县 枞阳县城南枞阳镇 居巢县 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篡漢後除改舒县为昆乡 直至東漢建立才復名及把襄安县改為庐江亭大體未變 東漢时 廬江郡屬揚州 郡治仍在舒县 章和二年原西漢已是轄地的舒县 皖县 居巢侯国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县 潜县仍在保留 並把六安侯国 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 安风侯国 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 阳泉侯国 霍邱县临水镇 併入廬江郡 建安四年 199年 庐江郡治迁皖城 潜山县梅城镇 改六县为六安县 建安十九年 214年 庐江郡一分为二 由魏 吳分治 三國 编辑 三國魏黃初三年 222年 封宗室曹徽為廬江王 改廬江郡為廬江國 四年 223年 廢國為郡 1 曹魏廬江郡治六安縣 今安徽省六安市北 領六安 灊 陽泉 雩婁 蓼 安豐 安風7縣 黃初年間 220 226 分陽泉 雩婁 蓼 安豐 安風5縣置安豐郡 2 正元二年 255年 安豐郡安風 陽泉 雩婁 蓼 安豐 松滋6縣來隸 曹魏末領六安 灊 安風 陽泉 雩婁 蓼 安豐 松滋8縣 孫吳廬江郡治皖縣 今安徽省潛山縣 領皖 尋陽2縣 黃初二年 221年 尋陽縣移屬武昌郡 吳末領皖縣 兩晉 编辑 泰始年間 265 274 安風 雩婁 蓼 安豐 松滋5縣移屬安豐郡 晉平吳後 領原孫吳廬江郡皖縣 並增置舒 龍舒 居巢 臨湖 襄安5縣 太康二年 281年 武昌郡尋陽縣來隸 永興元年 304年 尋陽縣移屬尋陽郡 永興元年 304年 至光熙元年 306年 為成都王司馬穎之子司馬普封國 稱廬江國 西晉末領六安 灊 陽泉 皖 舒 居巢 臨湖 襄安 龍舒9縣 東晉時 六安 陽泉 皖 居巢 臨湖 襄安 龍舒等縣均已廢棄 僅存舒 灊2縣 義熙八年 412年 實行土斷 改屬豫州 南北朝 编辑 南朝廬江郡屬南豫州 梁時改稱合州 梁末陷於北齊 太建五年 573年 為陳將黄法𣰋收復 太建十一年被北周攻佔 隋朝開皇三年 583年 廢郡存州 省廬江郡入廬州 隋朝以後 编辑隋朝大業三年 607年 四月 改廬州為廬江郡 唐朝武德三年 620年 改廬江郡為廬州 天寶元年 742年 復名廬江郡 下辖合肥县 慎县 庐江县 巢县 舒城县 今安徽省舒城县 至德二年 758年 十二月 復名廬州 唐朝庐江郡太守李祗 天宝年间 李昊 754年 755年 元瓘 756年 758年 徵引文獻 编辑 三國志 卷19 武文世王公傳 東平靈王徽 黃初 三年 為廬江王 四年 徙封壽張王 宋書 卷69 州郡志二 安豐太守 魏文帝分廬江立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唐代卷 唐刺史考全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庐江郡 amp oldid 6880649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