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巴爾科赫巴起義

巴爾科赫巴起義,也稱巴柯巴之亂第三次猶太–羅馬戰爭,是西元132年-135年發生於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一次叛亂事件。此次戰爭是羅馬帝國境內猶太人發起的第三次(如果不計主要不在猶太行省發生的基多斯戰爭,則為第二次)大規模的叛亂,同時也是猶太人與羅馬帝國最後一次的戰爭。

巴爾科赫巴起義
מֶרֶד בַּר כּוֹכְבָא
猶太-羅馬戰爭的一部分

以色列國會燈台上的巴爾科赫巴
日期132年–136年
(主要階段: 132年秋天至135年夏天)
地点
结果 羅馬勝利、
犹太行省改为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
羅馬軍隊屠殺猶太民眾、
皇帝哈德良壓制猶太人的宗教/政治自治、
猶太人流散直至1948年
领土变更 羅馬軍隊摧毀了叛軍的猶太國家
参战方
 羅馬帝國 猶太叛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 羅馬皇帝哈德良
  • 昆圖斯·蒂內烏斯·魯弗斯英语Quintus Tineius Rufus (consul 127)
  • 塞克斯圖斯·尤利烏斯·西弗勒斯英语Sextus Julius Severus
  • 蓋烏斯·波布利修斯·馬塞勒斯英语Gaius Quinctius Certus Poblicius Marcellus
  • 提多·哈特留斯英语Titus Haterius Nepos (consul)
  • 昆圖斯·洛利烏斯·烏比庫斯英语Quintus Lollius Urbicus
  • 巴爾·科赫巴  
  • 莫迪姆的以利亞撒英语Eleazar of Modi'im 
  • 阿奇巴‧本‧尤素福 
  • 约書亞·本·加爾古拉英语Yeshua ben Galgula 
  • 約那坦·本·巴林
  • 馬斯貝拉·本·西蒙
  • 以利亞撒·本·希塔
  • 傑胡達·巴爾·梅納什
  • 西蒙本·本·馬塔尼亞
参战单位
第三昔蘭尼加軍團
第十海峽軍團
第六裝甲軍團
第三高盧軍團
第二十二德尤塔盧斯軍團
第二圖拉真軍團
第十合組軍團
第九「西班牙」軍團?
第五馬其頓軍團 (部分)
第十一克勞狄軍團 (部分)
第十二雷電軍團 (部分)
幸運者弗拉維烏斯第四軍團 (部分)
巴爾·科赫巴的叛軍
• 巴爾·科赫巴的衛隊
•當地民兵
撒馬利亞人青年
兵力
2個羅馬軍團 – 20,000名士兵 (132–133年)
5個羅馬軍團 – 80,000名士兵 (133–134年)
6–7個完整羅馬軍團, 5-6個以上的步兵隊,30-50個輔助軍團 – 120,000名士兵 (134–135年)
200,000–400,000名民兵
• 12,000名巴爾·科赫巴衛隊
伤亡与损失
第二十二德尤塔盧斯軍團可能被叛軍消滅[1]
第十海峽軍團傷亡慘重[2]
200,000–400,000名民兵全軍覆沒,不是被殺就是被奴役
巴爾·科赫巴的四德拉克馬幣,一面是耶路撒冷聖殿正面,另一面是棗椰樹枝條及文字「為了耶路撒冷的自由」

巴爾·科赫巴指揮叛亂,曾經在猶太行省的部分地區建立起一個以色列國並維持達二年之久。羅馬皇帝哈德良出動6萬至12萬人的兵力鎮壓,135年,攻佔叛亂者最後一個要塞貝塔。根據卡西烏斯·狄奧記載,有58萬猶太人被殺,50個設防城鎮及985條村被摧毀,也有眾多羅馬人戰死。叛亂過後,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把它與敘利亞行省合併成立新的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

藍色為起義軍控制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L. J. F. Keppie (2000) Legions and veterans: Roman army papers 1971–2000 Franz Steiner Verlag, ISBN 3-515-07744-8 pp. 228–229
  2. ^ Mor, M. The Second Jewish Revolt: The Bar Kokhba War, 132-136 CE. Brill, 2016. p. 334.

参见 编辑

巴爾科赫巴起義, 也稱巴柯巴之亂或第三次猶太, 羅馬戰爭, 是西元132年, 135年發生於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一次叛亂事件, 此次戰爭是羅馬帝國境內猶太人發起的第三次, 如果不計主要不在猶太行省發生的基多斯戰爭, 則為第二次, 大規模的叛亂, 同時也是猶太人與羅馬帝國最後一次的戰爭, 猶太, 羅馬戰爭的一部分以色列國會燈台上的巴爾科赫巴日期132年, 136年, 主要階段, 132年秋天至135年夏天, 地点, 羅馬帝國犹太行省结果羅馬勝利, 犹太行省改为敘利亞, 巴勒斯坦行省, 羅馬軍隊屠殺猶太民眾, 皇帝哈德良. 巴爾科赫巴起義 也稱巴柯巴之亂或第三次猶太 羅馬戰爭 是西元132年 135年發生於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一次叛亂事件 此次戰爭是羅馬帝國境內猶太人發起的第三次 如果不計主要不在猶太行省發生的基多斯戰爭 則為第二次 大規模的叛亂 同時也是猶太人與羅馬帝國最後一次的戰爭 巴爾科赫巴起義מ ר ד ב ר כ ו כ ב א 猶太 羅馬戰爭的一部分以色列國會燈台上的巴爾科赫巴日期132年 136年 主要階段 132年秋天至135年夏天 地点 羅馬帝國犹太行省结果羅馬勝利 犹太行省改为敘利亞 巴勒斯坦行省 羅馬軍隊屠殺猶太民眾 皇帝哈德良壓制猶太人的宗教 政治自治 猶太人流散 直至1948年 领土变更羅馬軍隊摧毀了叛軍的猶太國家参战方 羅馬帝國猶太叛軍指挥官与领导者羅馬皇帝哈德良昆圖斯 蒂內烏斯 魯弗斯 英语 Quintus Tineius Rufus consul 127 塞克斯圖斯 尤利烏斯 西弗勒斯 英语 Sextus Julius Severus 蓋烏斯 波布利修斯 馬塞勒斯 英语 Gaius Quinctius Certus Poblicius Marcellus 提多 哈特留斯 英语 Titus Haterius Nepos consul 昆圖斯 洛利烏斯 烏比庫斯 英语 Quintus Lollius Urbicus 巴爾 科赫巴 莫迪姆的以利亞撒 英语 Eleazar of Modi im 阿奇巴 本 尤素福 约書亞 本 加爾古拉 英语 Yeshua ben Galgula 約那坦 本 巴林馬斯貝拉 本 西蒙以利亞撒 本 希塔傑胡達 巴爾 梅納什西蒙本 本 馬塔尼亞参战单位第三昔蘭尼加軍團第十海峽軍團第六裝甲軍團第三高盧軍團第二十二德尤塔盧斯軍團第二圖拉真軍團第十合組軍團第九 西班牙 軍團 第五馬其頓軍團 部分 第十一克勞狄軍團 部分 第十二雷電軍團 部分 幸運者弗拉維烏斯第四軍團 部分 巴爾 科赫巴的叛軍 巴爾 科赫巴的衛隊 當地民兵撒馬利亞人青年兵力2個羅馬軍團 20 000名士兵 132 133年 5個羅馬軍團 80 000名士兵 133 134年 6 7個完整羅馬軍團 5 6個以上的步兵隊 30 50個輔助軍團 120 000名士兵 134 135年 200 000 400 000名民兵 12 000名巴爾 科赫巴衛隊伤亡与损失第二十二德尤塔盧斯軍團可能被叛軍消滅 1 第十海峽軍團傷亡慘重 2 200 000 400 000名民兵全軍覆沒 不是被殺就是被奴役 巴爾 科赫巴的四德拉克馬幣 一面是耶路撒冷聖殿正面 另一面是棗椰樹枝條及文字 為了耶路撒冷的自由 巴爾 科赫巴指揮叛亂 曾經在猶太行省的部分地區建立起一個以色列國並維持達二年之久 羅馬皇帝哈德良出動6萬至12萬人的兵力鎮壓 135年 攻佔叛亂者最後一個要塞貝塔 根據卡西烏斯 狄奧記載 有58萬猶太人被殺 50個設防城鎮及985條村被摧毀 也有眾多羅馬人戰死 叛亂過後 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 把它與敘利亞行省合併成立新的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 藍色為起義軍控制區参考文献 编辑 L J F Keppie 2000 Legions and veterans Roman army papers 1971 2000 Franz Steiner Verlag ISBN 3 515 07744 8 pp 228 229 Mor M The Second Jewish Revolt The Bar Kokhba War 132 136 CE Brill 2016 p 334 参见 编辑 nbsp 古罗马主题 nbsp 以色列主题 nbsp 军事主题 nbsp 历史主题 第一次猶太 羅馬戰爭 第二次猶太 羅馬戰爭 猶太人流散 以色列历史 耶路撒冷历史 第二圣殿 nbsp nbsp 这是一篇欧洲历史相关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论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巴爾科赫巴起義 amp oldid 8239743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