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山东军区

山东军区,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军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军区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其范围从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东至黄海渤海,西临津浦路与冀鲁豫軍区,北抵天津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东抗日根据地,南至陇海路与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相连。

其军区部队主要为原山东地区游击队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为林彪统帅的老部队。抗战胜利前夕,其主力部队发展到8个师。1945年9到10月间,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1、2、3、5、6、7师共计6万余人进入东北,加上黄克诚率领的从江苏淮安出发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3.5万余人,共同组建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即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之前身。

山东军区所辖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进东北之后,山东军区转由新四军接管和进一步发展。

1946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并同时组建一支野战部队。据此,1946年1月7日,以山东军区留守山东的第4师、第8师及其它地方部队,与从皖北、苏北北上的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江北部队,合并组建山东野战军,由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率领的由江南新四军编成的华中野战军共同编组为华东野战军,隶属华东军区陈毅兼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1949年1月,按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历史

 
率领115师进入山东、并组建山东军区的罗荣桓

1937年,中共山东省委先后组织徂徕山、天福山、黑铁山、泰西等地组织武装起义,陆续开辟胶东、鲁中、鲁西、清河、湖西、鲁南等小范围抗日根据地。1938年,成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任党委书记。山东各起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王建安任指挥,黎玉为政治委员。

1939年,罗荣桓陈光八路军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鲁西地区,参与指挥樊坝战斗、梁山战斗等。1939年,山东纵队正式组建为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各小型抗日根据地合并为山东抗日根据地。1945年,罗荣桓指挥部队在山东进行大反攻,控制山东境内的津浦铁路胶济铁路陇海铁路,收复除济南、青岛少数城市之外的山东大部地区,日军活动范围被遏制在城市[1]。山东军区部队也上升至27万正规军,占当时共产党军队的三分之一。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总司令朱德发布大反攻命令,山东省境内除铁路沿线及西部几座县城外,均获攻占[2]

1947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山东军区撤销。同时被撤销的还有华中军区以及新四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3支部队番号。以原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并组建华东军区,以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均由陈毅担任。

1949年2月,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主力南下后,又建立山东军区,张云逸为司令员(后许世友),康生为政治委员,许世友袁也烈任副司令员,傅秋涛向明任副政治委员,袁也烈兼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下辖渤海、胶东、鲁中南军区,昌潍保安司令部,济南、徐州警备司令部,第32军。1950年,第32军划归第10兵团指挥。1952年,渤海、胶东、鲁中南军区全部撤销,所属军分区由山东军区直辖。

1955年,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1961年10月,以济南军区动员部为基础,建立山东省军区

军区编制

1945年8月初,山东军区辖5个军区,22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县大队),800多个区中队,总兵力达23万余人。

战斗序列

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1月

1945年8月11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于召开联席会议,重新部署部队整编、城市接管、动员参军、支援前线和维持后方治安等项工作。山东军区根据集总指示,将各军区的主力部队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解放军,辖8个野战师、12个警备旅。至9月初,连同地方武装共27万余人[3]

  • 第一师:原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西元
    • 第一团,原滨海第六团,团长唐青山,政治委员吴岱;
    • 第二团,原滨海第十三团,团长江拥辉,政治委员高先贵;
    • 第三团,原滨海独立第三团,原系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六团,曾称莒中独立团、独立第三团,团长刘善福,政治委员钟生栋。
  • 第二师:原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参谋长贺东生,政治部主任王树君。
    • 第四团,原滨海第四团,团长杨大易,政治委员杨廷昌;
    • 第五团,原滨海第二十三团,团长叶健民,政治委员黎新民;
    • 第六团,原海陵独立团,团长江潮,政治委员李振邦。
  • 第三师:原鲁中军区部队。师长王建安,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师长胡奇才,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王文轩
    • 第七团,原鲁中第一团,团长钟本才,政治委员李改;
    • 第八团,原鲁中第二团,团长叶荫庭,政治委员胡寅;
    • 第九团,原特务营、边防独立营、蒙阴独立营,团长汤景仲、岳峻,政治委员苟在松。
  • 第四师:原鲁中军区部队。师长廖容标孙继先,政治委员王一平,副师长、参谋长周长胜,政治部主任欧阳平
    • 第十团,原鲁中第四团,团长高文然,政治委员曹普南;
    • 第十一团,原鲁中第十团,团长翟明仁,政治委员张俄;
    • 第十二团,原鲁中第十一团,团长方明胜,政治委员张健。
  • 第五师:原胶东军区部队。师长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
    • 第十三团,原胶东第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政治委员车学藻;
    • 第十四团,原胶东第十六团,团长杜永海,政治委员王伟之;
    • 第十五团,原东海独立第一团,副团长李洪茂,政治处主任郝亮。
  • 第六师:原胶东军区部队。师长聂凤智,政治委员李丙令,副师长、参谋长蔡正国,政治部主任李冠元
    • 第十六团,原胶东第十四团,团长江燮元,政治委员田野;
    • 第十七团,原西海独立团;
    • 第十八团,原中海独立团,团长官峻亭,政治委员姜子宽。
  • 第七师:原渤海军区部队。师长杨国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师长龙书金,参谋长阎捷三,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 第十九团,原渤海直属团,团长郑大林,政治委员孙正;
    • 第二十团,原渤海第四军分区直属第一营、博兴独立营及沾化地方武装,团长陈乙斋,政治委员李雪炎;
    • 第二十一团,原渤海第二军分区3个独立大队,团长赖金池,政治委员王洪模。
  • 第八师:原鲁南军区部队。师长、政治委员王麓水,副师长何以祥,政治部主任曾明桃、丁秋生,参谋主任马冠三
    • 第二十二团,原鲁南第三团,团长王吉文,政治委员陈德先;
    • 第二十三团,原鲁南第五团,团长陈士法,政治委员王六生;
    • 第二十四团,原鲁南独立大队、铁道大队、微山湖第一大队合编,团长贾耀祥,政治委员李荆山。

1946年1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 军长兼司令员 陈毅
  • 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 饶漱石
  • 副军长兼副司令员 张云逸
  • 副政委 黎玉
  • 司令部 参谋长 陈士榘
  • 政治部 政治部主任 舒同 政治部副主任 唐亮
  • 后勤部 部长宋裕和 副部长彭显伦
    • 供给部 部长宋裕和兼 政委彭显伦兼 副部长寇明、孔峭帆
    • 军工部 部长程望 政委罗湘涛
    • 卫生部 部长崔义田 副部长宫乃泉、白备五、戴季民
    • 兵站部 部长黄若华,副部长黄河
    • 军需处 处长吴农,副处长钟能康
    • 财粮处 处长甄子明
  • 山东军区独立旅 旅长张俊升(1955年开国大校) 政委王仲良(原为新四军三北工委书记、浙东行政公署副主任) 政治部主任朱人俊(原为新四军浙东行政公署秘书处长)。1945年7月11日第三战区第五挺进纵队张俊升率部起义,7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2旅,张俊升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第2旅旅长。1945年10月随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1945年11月第2旅在涟水整编为新四军独立1旅。后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特务团、炮兵团、教导团。
  • 鲁中军区 司令员王建安 政委向明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邝任农 副政委高克亭李培南(兼政治部主任)
    • 独立第1旅
    • 独立第4旅
    • 警备第1旅
    • 第4师
    • 第9师
    • 第1军分区
    • 第2军分区
    • 第3军分区
  • 鲁南军区
    • 警备第8旅
    • 警备第9旅
    • 第1军分区
    • 第2军分区
    • 第3军分区
  • 胶东军区
    • 警备第4旅
    • 警备第5旅
    • 第1军分区
    • 第2军分区
    • 第3军分区
    • 第4军分区
  • 渤海军区
    • 警备第10旅
    • 警备第11旅
    • 第1军分区
    • 第2军分区
    • 第3军分区
    • 第4军分区
  • 山东野战军
    • 新四军第7师
    • 山东第8师
    • 新四军第一纵队(辖第1、2、3旅)
    • 新四军第二纵队(辖第4、5、9旅)

影响

山东军区的部队分别参与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大野战军的两支部队。军区司令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主力1、2、3、5、6、7师6万余人海陆两路开进东北,与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部3.5万人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即后来所向披靡,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兵力上百万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前身。

而留在山东的第4、第8师和部分军区部队,与新四军1、2、4、6、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后主要参与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山东军区的部署和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毛泽东曾在1962年赞扬罗荣桓在山东时间的功勋道,“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4]

参考文献

  1. ^ 山东军区反攻战役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1-12-12.
  2. ^ 继续夺取日伪军控制的中小城镇山东军区部队的作战行动[永久失效連結]
  3. ^ 山东军区的成立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10-12
  4. ^ .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参见

山东军区,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山东省军区, 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山东抗日根据地, 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 其范围从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 安徽, 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 东至黄海, 渤海, 西临津浦路与冀鲁豫軍区, 北抵天津与冀中抗日根据地, 冀东抗日根据地, 南至陇海路与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相连, 其军区部队主要为原山东地区游击队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为林彪统帅的老部队, 抗战胜利前夕, 其主力部队发展到.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山东省军区 山东军区 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军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军区 山东抗日根据地 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 其范围从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 安徽 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 东至黄海 渤海 西临津浦路与冀鲁豫軍区 北抵天津与冀中抗日根据地 冀东抗日根据地 南至陇海路与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相连 其军区部队主要为原山东地区游击队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为林彪统帅的老部队 抗战胜利前夕 其主力部队发展到8个师 1945年9到10月间 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1 2 3 5 6 7师共计6万余人进入东北 加上黄克诚率领的从江苏淮安出发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3 5万余人 共同组建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即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之前身 山东军区所辖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进东北之后 山东军区转由新四军接管和进一步发展 1946年1月 中共中央军委电令 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 并同时组建一支野战部队 据此 1946年1月7日 以山东军区留守山东的第4师 第8师及其它地方部队 与从皖北 苏北北上的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江北部队 合并组建山东野战军 由新四军军长 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员 饶漱石任政委 1947年2月 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率领的由江南新四军编成的华中野战军共同编组为华东野战军 隶属华东军区陈毅兼任司令员兼政委 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 1949年1月 按中央军委命令 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目录 1 历史 2 军区编制 3 战斗序列 3 1 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1月 3 2 1946年1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4 影响 5 参考文献 6 参见历史 编辑 率领115师进入山东 并组建山东军区的罗荣桓 1937年 中共山东省委先后组织徂徕山 天福山 黑铁山 泰西等地组织武装起义 陆续开辟胶东 鲁中 鲁西 清河 湖西 鲁南等小范围抗日根据地 1938年 成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郭洪涛任党委书记 山东各起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 张经武 王建安任指挥 黎玉为政治委员 1939年 罗荣桓与陈光率八路军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鲁西地区 参与指挥樊坝战斗 梁山战斗等 1939年 山东纵队正式组建为八路军第一纵队 徐向前任司令员 朱瑞任政治委员 各小型抗日根据地合并为山东抗日根据地 1945年 罗荣桓指挥部队在山东进行大反攻 控制山东境内的津浦铁路 胶济铁路 陇海铁路 收复除济南 青岛少数城市之外的山东大部地区 日军活动范围被遏制在城市 1 山东军区部队也上升至27万正规军 占当时共产党军队的三分之一 1945年8月10日 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 总司令朱德发布大反攻命令 山东省境内除铁路沿线及西部几座县城外 均获攻占 2 1947年2月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 山东军区撤销 同时被撤销的还有华中军区以及新四军 山东野战军 华中野战军3支部队番号 以原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并组建华东军区 以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均由陈毅担任 1949年2月 华东军区 第三野战军主力南下后 又建立山东军区 张云逸为司令员 后许世友 康生为政治委员 许世友 袁也烈任副司令员 傅秋涛 向明任副政治委员 袁也烈兼参谋长 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 山东军区下辖渤海 胶东 鲁中南军区 昌潍保安司令部 济南 徐州警备司令部 第32军 1950年 第32军划归第10兵团指挥 1952年 渤海 胶东 鲁中南军区全部撤销 所属军分区由山东军区直辖 1955年 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 1961年10月 以济南军区动员部为基础 建立山东省军区 军区编制 编辑1945年8月初 山东军区辖5个军区 22个军分区 3个教导团 18个独立团 24个基干团 4个独立旅 2个支队 1个海军支队 113个独立营 县大队 800多个区中队 总兵力达23万余人 山东军区兼八路军第115师司令员 政治委员罗荣桓 副政治委员黎玉 政治部主任肖华 参谋长李作鹏 渤海军区 司令员杨国夫 政治委员景晓村 副政治委员刘其人 参谋长袁也烈 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辖5个军分区和1个直属团 鲁中军区 司令员王建安 政治委员罗舜初 副司令员邝任农 副政治委员李培南 政治部主任周赤萍 李培南 参谋处长胡奇才 下辖5个军分区 3个直属团 胶东军区 司令员许世友 政治委员林浩 副司令员吴克华 袁仲贤 参谋长袁仲贤 兼 政治部主任彭嘉庆 政治部副主任欧阳文 先后辖5个军分区 1个海军支队和6个团 鲁南军区 司令员张光中 政治委员王麓水 傅秋涛 副司令员万春圃 副政治委员张雨帆 政治部主任曾明桃 丁秋生 张雄 参谋处长来光祖 辖3个军分区 滨海军区 司令员陈士榘 政治委员符竹庭 唐亮 副司令员万毅 参谋长何以祥 胡继成 张仁初 政治部主任刘兴元 赖可可 先后辖3个军分区 1个支队 6个团 战斗序列 编辑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1月 编辑 1945年8月11日 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于召开联席会议 重新部署部队整编 城市接管 动员参军 支援前线和维持后方治安等项工作 山东军区根据集总指示 将各军区的主力部队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解放军 辖8个野战师 12个警备旅 至9月初 连同地方武装共27万余人 3 第一师 原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 师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梁必业 参谋长李梓斌 政治部主任刘西元 第一团 原滨海第六团 团长唐青山 政治委员吴岱 第二团 原滨海第十三团 团长江拥辉 政治委员高先贵 第三团 原滨海独立第三团 原系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六团 曾称莒中独立团 独立第三团 团长刘善福 政治委员钟生栋 第二师 原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 师长罗华生 政治委员刘兴元 参谋长贺东生 政治部主任王树君 第四团 原滨海第四团 团长杨大易 政治委员杨廷昌 第五团 原滨海第二十三团 团长叶健民 政治委员黎新民 第六团 原海陵独立团 团长江潮 政治委员李振邦 第三师 原鲁中军区部队 师长王建安 政治委员周赤萍 副师长胡奇才 参谋长李福泽 政治部主任王文轩 第七团 原鲁中第一团 团长钟本才 政治委员李改 第八团 原鲁中第二团 团长叶荫庭 政治委员胡寅 第九团 原特务营 边防独立营 蒙阴独立营 团长汤景仲 岳峻 政治委员苟在松 第四师 原鲁中军区部队 师长廖容标 孙继先 政治委员王一平 副师长 参谋长周长胜 政治部主任欧阳平 第十团 原鲁中第四团 团长高文然 政治委员曹普南 第十一团 原鲁中第十团 团长翟明仁 政治委员张俄 第十二团 原鲁中第十一团 团长方明胜 政治委员张健 第五师 原胶东军区部队 师长吴克华 政治委员彭嘉庆 参谋长肖镜海 政治部主任刘浩天 第十三团 原胶东第十三团 团长夏侯苏民 政治委员车学藻 第十四团 原胶东第十六团 团长杜永海 政治委员王伟之 第十五团 原东海独立第一团 副团长李洪茂 政治处主任郝亮 第六师 原胶东军区部队 师长聂凤智 政治委员李丙令 副师长 参谋长蔡正国 政治部主任李冠元 第十六团 原胶东第十四团 团长江燮元 政治委员田野 第十七团 原西海独立团 第十八团 原中海独立团 团长官峻亭 政治委员姜子宽 第七师 原渤海军区部队 师长杨国夫 政治委员周贯五 副师长龙书金 参谋长阎捷三 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第十九团 原渤海直属团 团长郑大林 政治委员孙正 第二十团 原渤海第四军分区直属第一营 博兴独立营及沾化地方武装 团长陈乙斋 政治委员李雪炎 第二十一团 原渤海第二军分区3个独立大队 团长赖金池 政治委员王洪模 第八师 原鲁南军区部队 师长 政治委员王麓水 副师长何以祥 政治部主任曾明桃 丁秋生 参谋主任马冠三 第二十二团 原鲁南第三团 团长王吉文 政治委员陈德先 第二十三团 原鲁南第五团 团长陈士法 政治委员王六生 第二十四团 原鲁南独立大队 铁道大队 微山湖第一大队合编 团长贾耀祥 政治委员李荆山 1946年1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编辑 军长兼司令员 陈毅 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 饶漱石 副军长兼副司令员 张云逸 副政委 黎玉 司令部 参谋长 陈士榘 参谋处 处长陈锐霆 情报处 处长邝任农 胡立教 通讯分局 局长曹丹辉 副局长闻述尧 政治部 政治部主任 舒同 政治部副主任 唐亮 组织部 部长张凯 副部长谢有法 宣传部 部长钱俊瑞 副部长陈辛人 保卫部 部长梁国斌 副部长郑文卿 联络部 部长刘贯一 副部长黄远 后勤部 部长宋裕和 副部长彭显伦 供给部 部长宋裕和兼 政委彭显伦兼 副部长寇明 孔峭帆 军工部 部长程望 政委罗湘涛 卫生部 部长崔义田 副部长宫乃泉 白备五 戴季民 兵站部 部长黄若华 副部长黄河 军需处 处长吴农 副处长钟能康 财粮处 处长甄子明 山东军区独立旅 旅长张俊升 1955年开国大校 政委王仲良 原为新四军三北工委书记 浙东行政公署副主任 政治部主任朱人俊 原为新四军浙东行政公署秘书处长 1945年7月11日第三战区第五挺进纵队张俊升率部起义 7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2旅 张俊升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 副司令员兼第2旅旅长 1945年10月随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 1945年11月第2旅在涟水整编为新四军独立1旅 后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特务团 炮兵团 教导团 鲁中军区 司令员王建安 政委向明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邝任农 副政委高克亭 李培南 兼政治部主任 独立第1旅 独立第4旅 警备第1旅 第4师 第9师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鲁南军区 警备第8旅 警备第9旅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胶东军区 警备第4旅 警备第5旅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第4军分区 渤海军区 警备第10旅 警备第11旅 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第3军分区 第4军分区 山东野战军 新四军第7师 山东第8师 新四军第一纵队 辖第1 2 3旅 新四军第二纵队 辖第4 5 9旅 影响 编辑山东军区的部队分别参与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大野战军的两支部队 军区司令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主力1 2 3 5 6 7师6万余人海陆两路开进东北 与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部3 5万人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即后来所向披靡 参与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等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 兵力上百万的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前身 而留在山东的第4 第8师和部分军区部队 与新四军1 2 4 6 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后主要参与孟良崮战役 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等 山东军区的部署和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毛泽东曾在1962年赞扬罗荣桓在山东时间的功勋道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 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山东的棋下活了 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 北占东北 南下长江 4 参考文献 编辑 山东军区反攻战役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1 12 12 继续夺取日伪军控制的中小城镇山东军区部队的作战行动 永久失效連結 山东军区的成立 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0 10 12 罗荣桓 难得的政治元帅 2020 10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13 参见 编辑 军事主题 山东主题 中国共产党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中华民国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 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八路军115师兼山东军区 罗荣桓部 1939年3月至1945年9月 1944年山东军区对日作战 1945年对日大反攻 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区 1946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 陈毅部 1946年1月起至1947年2月 山东野战军 1946年1月成立至1947年2月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 济南军区 山东省军区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山东军区 amp oldid 6966484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