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屯門軍鎮

屯門軍鎮,是唐朝時期為保護海上貿易而設立的一個軍港[1],舊日屬於廣州的外港,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設置時間為公元736 年,該軍鎮當時隸屬安南都護府,其確實位置並無文獻記載。史學界對古之屯門的位置主要説法有二,分別是「屯門即屯門說」與「屯門即南頭說」。

「屯門說」:

  1. 《新唐書》曾引用唐朝地理學家賈耽撰《古今郡縣道四夷述》之「廣州通海夷道」條:「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據此得知屯門山在唐代已是知名的地標,而此山現今位於新界屯門
  2. 宋代蔣之奇《杯渡山紀略》一文記載,南漢曾在屯門設置管理屯門鎮的靖海都巡,並在屯門山北麓上建立軍寨。南漢承襲唐代軍事體制,它在屯門的軍事設置,是否即唐代屯門鎮,則無法稽考。
  3. 宋代蔣之奇《杯渡山詩並序》謂:「廣州圖經:杯渡山在東莞屯門界三百八十里。書舊相傳,昔有杯渡師來居屯門,因以為名。」是則杯渡山之名,於趙宋間已被使用。宋蔣之奇《杯渡山詩並序》更載:「所謂屯門者,即杯渡山也。」
  4. 明正德(1506-1521)年間,廣東進士陳文輔曾指出「瀕海之患,莫東莞為最。海之關隘,實在屯門澳口,而南頭則切近之」,明言屯門澳口與南頭「切近之」,則亦可證明屯門與南頭為兩處地方。
  5. 明萬曆郭棐《粵大記》附〈廣東沿海圖〉,圖中「屯門」繪於聖山之東、掃管笏之西的海濱平地,聖山即今之青山,掃管笏即今之九徑山,屯門的位置與現在吻合。
  6. 嘉慶《新安縣志》卷四〈山水略〉記「九徑山在縣南四十里,下臨屯門澳」,清楚指明屯門澳在九徑山下,因此屯門澳即今之青山灣。


「南頭說」: 以清初顧炎武《天下郡南利病書》〈廣東下〉卷四十三云「東莞南頭,古之屯門鎮,乃中路也」為所本,明清以前未見此說。

背景

漢武帝時始設有鹽官統領軍隊與船艇,駐紮於屯門一帶,監督九龍灣沿海及沙頭角等鹽田作業[2]。到唐朝與外域的海上貿易日益發達,對象包括波斯大食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等地。而屯門地區扼珠江口對外交通要衝,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部份,外地船隻會先經屯門地區,然後北上廣州進行貿易及補給。船隻一般會在每年5月至8月乘西南季候風抵達屯門地區,等候通知後方可進入廣州;交易完成後則在屯門地區等待,在10月之後的東北季候風才離開。

由於當時屯門地區的著名,「屯門」一詞也可見於當時的文學作品。《新唐書》曾引用唐朝地理學賈耽撰《古今郡縣道四夷述》之「廣州通海夷道」條:「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韓愈在《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中寫道:「屯門雲雖高,亦映波濤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劉禹錫在《踏浪歌》中寫道:「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目前尚未有史料證實韓、劉兩位到過屯門。屯門的景色出現在他們的詩作中,已說明由於海上交通便利,該地在唐朝已經聞名。

沿革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屯門軍鎮設立,隸屬安南都護府,轄管地域為南海郡寶安縣[註 1],屯門一名乃有「屯兵之門」之意。[3]軍鎮內除了有設施外,還駐有2,000名士兵,以保護海上貿易[4]天寶二年(743年),浙江海賊吳令光於溫州作亂,當時南海郡守劉巨麟便從屯門軍鎮調兵平亂。[來源請求][5]

及至五代十國時期,屯門一帶為南漢政權的領土,改屯門軍鎮為「靖海都廵」,並增建軍寨。宋朝時該地則設「屯門砦」,仍設置營壘派兵駐守;元朝則於該區設置「屯門巡檢司」;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立「南海衛」,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立「東莞守禦千戶所[6],由广州左卫千户崔皓主持在南头半岛修建所城南北500米,东西680米,驻兵328名[來源請求]正德十六年(1521年)和嘉靖元年(1522年)间,明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與佛朗機艦隊爆發屯門海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设立南头水寨。至万历年间,南头水寨辖佛堂门、龙船湾、洛格大澳、浪淘湾、浪白六处营汛,兵员3000多名,大小战船112艘。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立新安县,东莞所城改为县城,辖今日香港与深圳市地域。

到了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置「屯門墩台」,二十一年(1682年)改設「屯門寨」,乾隆年間則改為「屯門」,直至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廢除。

參考文獻與註釋

  1. ^ 《城市論壇》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
  2. ^ 王, 賡武.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上冊.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 37–38. ISBN 9789620438851. 
  3. ^ 《新唐書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廣州南海郡,中都督府…… 縣十三:有府二,曰綏南、番禺。有經略軍,屯門鎮兵。南海,上。有南海祠。山峻水深,民不井汲,都督劉巨麟始鑿井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七·畜獸四· 劉巨麟》:「劉巨麟開元末為廣府都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唐傳載》:「劉巨麟,開元中為廣州刺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通典卷第三十三·職官十五·州郡下》:「大唐武德元年,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 天寶中,通計天下凡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總三百二十七州也。時南海太守劉巨麟,以贓罪,詔杖殺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漢語多功能字庫·《讀史方輿紀要》地名·廣東·廣州府·清遠縣·東莞守禦千戶所·《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海衛在東莞縣治南。洪武十四年建。○東莞守禦千戶所,在縣南東莞縣舊城內,洪武二十七年置」
  1. ^ 至德二年(757年)起改名為東莞縣

參考書籍

  • 《屯門風物志》,屯門區議會
  • 高添強:《香港今昔(新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ISBN 9620424565.
  •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廣東〉二之新安縣梧桐山條載

外部連結

屯門軍鎮, 是唐朝時期為保護海上貿易而設立的一個軍港, 舊日屬於廣州的外港, 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設置時間為公元736, 該軍鎮當時隸屬安南都護府, 其確實位置並無文獻記載, 史學界對古之屯門的位置主要説法有二, 分別是, 屯門即屯門說, 屯門即南頭說, 屯門說, 新唐書, 曾引用唐朝地理學家賈耽撰, 古今郡縣道四夷述, 廣州通海夷道, 廣州東南海行, 二百里至屯門山, 據此得知屯門山在唐代已是知名的地標, 而此山現今位於新界屯門, 宋代蔣之奇, 杯渡山紀略, 一文記載, 南漢曾在屯門設置管理屯門鎮的靖海都巡, 並. 屯門軍鎮 是唐朝時期為保護海上貿易而設立的一個軍港 1 舊日屬於廣州的外港 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設置時間為公元736 年 該軍鎮當時隸屬安南都護府 其確實位置並無文獻記載 史學界對古之屯門的位置主要説法有二 分別是 屯門即屯門說 與 屯門即南頭說 屯門說 新唐書 曾引用唐朝地理學家賈耽撰 古今郡縣道四夷述 之 廣州通海夷道 條 廣州東南海行 二百里至屯門山 據此得知屯門山在唐代已是知名的地標 而此山現今位於新界屯門 宋代蔣之奇 杯渡山紀略 一文記載 南漢曾在屯門設置管理屯門鎮的靖海都巡 並在屯門山北麓上建立軍寨 南漢承襲唐代軍事體制 它在屯門的軍事設置 是否即唐代屯門鎮 則無法稽考 宋代蔣之奇 杯渡山詩並序 謂 廣州圖經 杯渡山在東莞屯門界三百八十里 書舊相傳 昔有杯渡師來居屯門 因以為名 是則杯渡山之名 於趙宋間已被使用 宋蔣之奇 杯渡山詩並序 更載 所謂屯門者 即杯渡山也 明正德 1506 1521 年間 廣東進士陳文輔曾指出 瀕海之患 莫東莞為最 海之關隘 實在屯門澳口 而南頭則切近之 明言屯門澳口與南頭 切近之 則亦可證明屯門與南頭為兩處地方 明萬曆郭棐 粵大記 附 廣東沿海圖 圖中 屯門 繪於聖山之東 掃管笏之西的海濱平地 聖山即今之青山 掃管笏即今之九徑山 屯門的位置與現在吻合 嘉慶 新安縣志 卷四 山水略 記 九徑山在縣南四十里 下臨屯門澳 清楚指明屯門澳在九徑山下 因此屯門澳即今之青山灣 南頭說 以清初顧炎武 天下郡南利病書 廣東下 卷四十三云 東莞南頭 古之屯門鎮 乃中路也 為所本 明清以前未見此說 目录 1 背景 2 沿革 3 參考文獻與註釋 3 1 參考書籍 4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漢武帝時始設有鹽官統領軍隊與船艇 駐紮於屯門一帶 監督九龍灣沿海及沙頭角等鹽田作業 2 到唐朝與外域的海上貿易日益發達 對象包括波斯 大食 印度 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等地 而屯門地區扼珠江口對外交通要衝 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部份 外地船隻會先經屯門地區 然後北上廣州進行貿易及補給 船隻一般會在每年5月至8月乘西南季候風抵達屯門地區 等候通知後方可進入廣州 交易完成後則在屯門地區等待 在10月之後的東北季候風才離開 由於當時屯門地區的著名 屯門 一詞也可見於當時的文學作品 新唐書 曾引用唐朝地理學家賈耽撰 古今郡縣道四夷述 之 廣州通海夷道 條 廣州東南海行 二百里至屯門山 韓愈在 贈別元十八協律 詩之六中寫道 屯門雲雖高 亦映波濤沒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劉禹錫在 踏浪歌 中寫道 屯門積日無回飆 滄波不歸成踏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目前尚未有史料證實韓 劉兩位到過屯門 屯門的景色出現在他們的詩作中 已說明由於海上交通便利 該地在唐朝已經聞名 沿革 编辑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 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7年10月31日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 屯門軍鎮設立 隸屬安南都護府 轄管地域為南海郡寶安縣 註 1 屯門一名乃有 屯兵之門 之意 3 軍鎮內除了有郵驛設施外 還駐有2 000名士兵 以保護海上貿易 4 天寶二年 743年 浙江海賊吳令光於溫州作亂 當時南海郡守劉巨麟便從屯門軍鎮調兵平亂 來源請求 5 及至五代十國時期 屯門一帶為南漢政權的領土 改屯門軍鎮為 靖海都廵 並增建軍寨 宋朝時該地則設 屯門砦 仍設置營壘派兵駐守 元朝則於該區設置 屯門巡檢司 明朝洪武十四年 1381年 设立 南海衛 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 设立 東莞守禦千戶所 6 由广州左卫千户崔皓主持在南头半岛修建所城 南北500米 东西680米 驻兵328名 來源請求 正德十六年 1521年 和嘉靖元年 1522年 间 明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與佛朗機艦隊爆發屯門海戰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 设立南头水寨 至万历年间 南头水寨辖佛堂门 龙船湾 洛格 大澳 浪淘湾 浪白六处营汛 兵员3000多名 大小战船112艘 明万历元年 1573年 设立新安县 东莞所城改为县城 辖今日香港与深圳市地域 到了清朝 康熙七年 1668年 置 屯門墩台 二十一年 1682年 改設 屯門寨 乾隆年間則改為 屯門汛 直至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廢除 參考文獻與註釋 编辑 城市論壇 二 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 王 賡武 香港史新編 增訂版 上冊 香港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2016年 37 38 ISBN 9789620438851 新唐書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 廣州南海郡 中都督府 縣十三 有府二 曰綏南 番禺 有經略軍 屯門鎮兵 南海 上 有南海祠 山峻水深 民不井汲 都督劉巨麟始鑿井四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 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獸四 劉巨麟 劉巨麟開元末為廣府都督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唐傳載 劉巨麟 開元中為廣州刺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通典卷第三十三 職官十五 州郡下 大唐武德元年 改郡為州 改太守為刺史 天寶中 通計天下凡上州一百九 中州二十九 下州一百八十九 總三百二十七州也 時南海太守劉巨麟 以贓罪 詔杖殺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漢語多功能字庫 讀史方輿紀要 地名 廣東 廣州府 清遠縣 東莞守禦千戶所 讀史方輿紀要 注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南海衛在東莞縣治南 洪武十四年建 東莞守禦千戶所 在縣南東莞縣舊城內 洪武二十七年置 至德二年 757年 起改名為東莞縣 參考書籍 编辑 屯門風物志 屯門區議會 高添強 香港今昔 新版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ISBN 9620424565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 卷一百一 廣東 二之新安縣梧桐山條載外部連結 编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屯門軍鎮 amp oldid 7677899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