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安維峻

安维峻(1854年-1925年),字晓峰,号槃阿道人甘肃秦安人。清朝政治人物。[1]

生平

光绪元年(1875年),安维峻中举人,曾任七品京官。光緒六年(1880年),安维峻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光緒十九年(1893年),由编修補授福建道監察御史[4]。任内他接连上书光绪帝,请修内政、强武备,并上奏六十余疏,参劾了督抚、亲贵等几十位官员。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后,江苏崇明县的盐商买通官府,借设盐引的机会盘剥盐民,激起民愤,安维峻乃参劾浙江盐运使等官员,光绪帝下旨命两江总督派员查办,平息了崇明盐案。安维峻还参劾陕甘总督杨昌濬等官员滥建祠堂,鱼肉百姓,建议朝廷降旨慎重祀典,以免扰民,朝廷乃下谕禁止杨昌濬为下属阵亡官兵建祠堂。[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李鸿章遭到主战派官员猛烈抨击,安维峻乘机上奏弹劾李鸿章,并要求尽快开战。后来他又多次上奏,反对北洋水师停于港内自保,称其“名为防守,实则藏拙。假若倭人直犯海口,则我之兵船又适为敌炮之呆物。”他提出派一部分舰船游弋于洋面,伺机进攻日本海军,并令闽粤水师在中国东南沿海招募水勇,然后会同北洋水师残存船舰与日舰决战。当时慈禧太后准备庆祝六旬大寿,筹办“万寿庆典”,安维峻上疏称,“今者辱师辱国,电报直遍欧洲,讳之无可讳矣。我皇太后璇闱颐养,亦岂不以军国大计为兢兢。”安维峻所上《力阻和议疏》称,日本已师老兵疲,国力不济,“四境土寇窃发,商民嗟怨”,背负外债,难以持久,他认为“倭虽屡胜,终必覆亡;我虽屡挫,终必克捷。”他还举中法战争冯子材谅山大捷,孙开华基隆克敌的往事为例,“安见外洋必胜,而中国必败者?”他认为一旦议和,“至此以后,将赔兵费,割重地,视为救急之良图,无复自强之一日矣。”[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日军攻占旅顺。清廷主和派更占上风。安维峻上《请诛李鸿章疏》,请光绪帝诛杀李鸿章以谢天下,并指出“皇太后既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且严斥总管太监李莲英干预朝政,要求采用清朝祖宗律法惩办李莲英。慈禧太后大怒。光绪帝怕慈禧太后严惩安维峻,乃提前颁上谕,斥责安维峻听信传闻,妄言无忌,将安维峻褫职发往军台效力。[1]

安维峻反对议和,弹劾李鸿章,因而同帝傅翁同龢、侍读学士文廷式等人关系较为密切。安维峻遭发配时,翁同龢、文廷式等官僚赠银为其送行,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赠其“陇上铁汉”印章一枚。甘肃省晋京参加会试举人侯乙青等亲自将其护送到张家口。抵达戍所后,安维峻受到都统以下官员的友好接待,后获聘主持抡才书院。[1]

光绪廿四年(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安维峻反对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他们“变乱祖宗旧章,欲胥天下而夷狄之,禽兽之。”并称若朝廷实行变法,则“如饮毒药以疗渴,此不过乱我大清天下耳。”光绪廿四年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于瀛台,维新派人士遭捕杀,变法失败。安维峻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在给朋友的信中赞赏慈禧太后终止维新变法的行动。[1]

光绪廿五年(1899年),安维峻获释回乡。光绪廿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同年底,各国公使同清廷代表拟定《议和大纲》,预备签订《辛丑条约》。安维峻上《庚子之变大局是非论》,认为“津沽之事,诸夷实先攻我炮台,是兵端自彼开之。”他反对议和,认为“与其拱手援敌,坐而待毙,不如战也。战而胜,京师自可收复。”他的主张未被清廷接受。[1]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安维峻获起用为内阁侍读,总纂《甘肃新通志》,不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十多个省响应。安维峻“誓不与革党共戴天日。”他在《董统领讨革党檄》中,称革命党“叛逆”为“天理所不容,王法所不赦之贼。”他还致信清廷诸位统兵大员称“凡为大清臣子,各宜手提义旅,力翦凶讐。”同年九月(1911年),他获庆亲王奕劻批准,离开北京赴甘肃,企图集合兵马进攻陕西山西,取道四川进攻武汉。不久,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1]

清朝灭亡后,安维峻自居清室遗民,退居家乡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的柏崖,一心著述,并抄《桃花源记》悬于门楣。他还命子孙在其死后于坟前“书一圆石曰:大清孤臣安某之墓。”[1]

民国十四年(1925年),安维峻逝世。[1]

著作

  • 《谏垣存稿》
  • 《望云山房文集》
  • 《望云山房馆课诗》
  • 《望云山房馆课赋》
  • 《四书讲义》[1]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44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六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5-109页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光绪六年。庚辰。五月。……○引见新科进士。得旨。黄思永、曹诒孙、谭鑫振、业经授职外。戴彬元、庞鸿书、吕佩芬、张星炳、刘沛然、黄绍箕、朱福诜、彭士芳、吴维藩、郭曾炘、陈夔麟、杨澍先、丁立钧、吴保龄、崔永安、王懿荣、盛炳纬、志锐、陈与冏、叶大遒、崇宽、蒋艮、汪概、刘焕、安维峻、吴树棻……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二):光绪九年。癸未。夏四月。○引见庚辰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黄思永、编修余联沅、曹诒孙、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黄绍箕、汪概、刘名誉、谢隽杭、陈与冏、丁立钧、志锐、蒋艮、周克宽、福楙、崔永安、张星炳、谢希铨、国炳、吴树棻、杨崇伊、盛炳纬、梁锦奎、叶大遒、安维峻、王懿荣、徐琪、戴彬元、王濂、陈景鎏、刘桂文、溥良、庞鸿书、柏锦林、李经世、吴同甲、王丕厘、梁鼎芬、刘沛然、张鼎华、萨廉、吕佩芬、赵曾重、褚成博、朱福诜、李佩铭、冯应荣、裴维侒、俱著授为编修。
  4. ^ 清朝御史題名錄 ,532

外部链接

安維峻, 安维峻, 1854年, 1925年, 字晓峰, 号槃阿道人, 甘肃秦安人, 清朝政治人物, 目录, 生平, 著作,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光绪元年, 1875年, 安维峻中举人, 曾任七品京官, 光緒六年, 1880年, 安维峻中进士, 同年五月, 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九年四月, 散館, 授翰林院編修, 光緒十九年, 1893年, 由编修補授福建道監察御史, 任内他接连上书光绪帝, 请修内政, 强武备, 并上奏六十余疏, 参劾了督抚, 亲贵等几十位官员, 光绪十五年, 1889年,. 安维峻 1854年 1925年 字晓峰 号槃阿道人 甘肃秦安人 清朝政治人物 1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延伸阅读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光绪元年 1875年 安维峻中举人 曾任七品京官 光緒六年 1880年 安维峻中进士 同年五月 改翰林院庶吉士 2 光緒九年四月 散館 授翰林院編修 3 光緒十九年 1893年 由编修補授福建道監察御史 4 任内他接连上书光绪帝 请修内政 强武备 并上奏六十余疏 参劾了督抚 亲贵等几十位官员 光绪十五年 1889年 之后 江苏崇明县的盐商买通官府 借设盐引的机会盘剥盐民 激起民愤 安维峻乃参劾浙江盐运使等官员 光绪帝下旨命两江总督派员查办 平息了崇明盐案 安维峻还参劾陕甘总督杨昌濬等官员滥建祠堂 鱼肉百姓 建议朝廷降旨慎重祀典 以免扰民 朝廷乃下谕禁止杨昌濬为下属阵亡官兵建祠堂 1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六月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李鸿章遭到主战派官员猛烈抨击 安维峻乘机上奏弹劾李鸿章 并要求尽快开战 后来他又多次上奏 反对北洋水师停于港内自保 称其 名为防守 实则藏拙 假若倭人直犯海口 则我之兵船又适为敌炮之呆物 他提出派一部分舰船游弋于洋面 伺机进攻日本海军 并令闽粤水师在中国东南沿海招募水勇 然后会同北洋水师残存船舰与日舰决战 当时慈禧太后准备庆祝六旬大寿 筹办 万寿庆典 安维峻上疏称 今者辱师辱国 电报直遍欧洲 讳之无可讳矣 我皇太后璇闱颐养 亦岂不以军国大计为兢兢 安维峻所上 力阻和议疏 称 日本已师老兵疲 国力不济 四境土寇窃发 商民嗟怨 背负外债 难以持久 他认为 倭虽屡胜 终必覆亡 我虽屡挫 终必克捷 他还举中法战争冯子材谅山大捷 孙开华基隆克敌的往事为例 安见外洋必胜 而中国必败者 他认为一旦议和 至此以后 将赔兵费 割重地 视为救急之良图 无复自强之一日矣 1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十月 日军攻占旅顺 清廷主和派更占上风 安维峻上 请诛李鸿章疏 请光绪帝诛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并指出 皇太后既归政皇上 若仍遇事牵制 将何以上对祖宗 下对天下臣民 且严斥总管太监李莲英干预朝政 要求采用清朝祖宗律法惩办李莲英 慈禧太后大怒 光绪帝怕慈禧太后严惩安维峻 乃提前颁上谕 斥责安维峻听信传闻 妄言无忌 将安维峻褫职发往军台效力 1 安维峻反对议和 弹劾李鸿章 因而同帝傅翁同龢 侍读学士文廷式等人关系较为密切 安维峻遭发配时 翁同龢 文廷式等官僚赠银为其送行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赠其 陇上铁汉 印章一枚 甘肃省晋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侯乙青等亲自将其护送到张家口 抵达戍所后 安维峻受到都统以下官员的友好接待 后获聘主持抡才书院 1 光绪廿四年 1898年 维新变法期间 安维峻反对康有为等维新派 认为他们 变乱祖宗旧章 欲胥天下而夷狄之 禽兽之 并称若朝廷实行变法 则 如饮毒药以疗渴 此不过乱我大清天下耳 光绪廿四年八月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囚于瀛台 维新派人士遭捕杀 变法失败 安维峻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 在给朋友的信中赞赏慈禧太后终止维新变法的行动 1 光绪廿五年 1899年 安维峻获释回乡 光绪廿六年 1900年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同年底 各国公使同清廷代表拟定 议和大纲 预备签订 辛丑条约 安维峻上 庚子之变大局是非论 认为 津沽之事 诸夷实先攻我炮台 是兵端自彼开之 他反对议和 认为 与其拱手援敌 坐而待毙 不如战也 战而胜 京师自可收复 他的主张未被清廷接受 1 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安维峻获起用为内阁侍读 总纂 甘肃新通志 不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1 宣统三年 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 全国十多个省响应 安维峻 誓不与革党共戴天日 他在 董统领讨革党檄 中 称革命党 叛逆 为 天理所不容 王法所不赦之贼 他还致信清廷诸位统兵大员称 凡为大清臣子 各宜手提义旅 力翦凶讐 同年九月 1911年 他获庆亲王奕劻批准 离开北京赴甘肃 企图集合兵马进攻陕西 山西 取道四川进攻武汉 不久 中华民国成立 宣统帝退位 清朝灭亡 1 清朝灭亡后 安维峻自居清室遗民 退居家乡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的柏崖 一心著述 并抄 桃花源记 悬于门楣 他还命子孙在其死后于坟前 书一圆石曰 大清孤臣安某之墓 1 民国十四年 1925年 安维峻逝世 1 著作 编辑 谏垣存稿 望云山房文集 望云山房馆课诗 望云山房馆课赋 四书讲义 1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清史稿 卷445 出自趙爾巽 清史稿 参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清代人物传稿 下 第六卷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 第105 109页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 卷一百十三 光绪六年 庚辰 五月 引见新科进士 得旨 黄思永 曹诒孙 谭鑫振 业经授职外 戴彬元 庞鸿书 吕佩芬 张星炳 刘沛然 黄绍箕 朱福诜 彭士芳 吴维藩 郭曾炘 陈夔麟 杨澍先 丁立钧 吴保龄 崔永安 王懿荣 盛炳纬 志锐 陈与冏 叶大遒 崇宽 蒋艮 汪概 刘焕 安维峻 吴树棻 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 卷一百六十二 光绪九年 癸未 夏四月 引见庚辰科散馆人员 得旨 修撰黄思永 编修余联沅 曹诒孙 业经授职 二甲庶吉士黄绍箕 汪概 刘名誉 谢隽杭 陈与冏 丁立钧 志锐 蒋艮 周克宽 福楙 崔永安 张星炳 谢希铨 国炳 吴树棻 杨崇伊 盛炳纬 梁锦奎 叶大遒 安维峻 王懿荣 徐琪 戴彬元 王濂 陈景鎏 刘桂文 溥良 庞鸿书 柏锦林 李经世 吴同甲 王丕厘 梁鼎芬 刘沛然 张鼎华 萨廉 吕佩芬 赵曾重 褚成博 朱福诜 李佩铭 冯应荣 裴维侒 俱著授为编修 清朝御史題名錄 532外部链接 编辑安維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研院史語所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安維峻 amp oldid 746000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