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婁子匡

婁子匡(1905年8月20日—2005年8月5日)[註 1],筆名適翁浙江紹興安昌镇人,民俗學家,中國民俗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自立晚報》社長、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台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婁子匡
出生(1905-08-20)1905年8月20日
 清朝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安昌镇
逝世2005年8月5日(2005歲—08—05)(99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陽明醫院
国籍 中華民國
籍贯江西上饒
母校浙江省立第五中學
政党 中國國民黨
配偶
  • 陳敏慎
    1923年结婚—1924年结束)
  • 仲全英
    1930年结婚—1949年结束)
  • 仲有家1950年结婚)
  • 許秀娥1954年结婚)
奖项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名譽學位(1951年
经历
    • 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執行委員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浙江省黨部調查統計室主任
    • 《中央日報》總社祕書
    •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
    • 《自立晚報》社長
    •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受影响于

家世 编辑

婁子匡出身山陰安昌娄氏,為地方望族。據《山陰安昌婁氏宗譜》所記,該族系係由江西上饒播遷到浙江紹興。據婁子匡本人所言,唐代名丞婁師德為其十六世祖。娄子匡父親婁彝,江蘇省吳縣地方法院法官,母親長侍父親於任所。[4][1][5]

生平 编辑

早年經歷 编辑

教育經歷 编辑

婁子匡于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曆七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安昌鎮(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排行長子。[4]民國5年(1916)入讀安昌鎮私立婁氏儲英初等小學,1921年就讀紹興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其間亦接受過私塾教育。[4][1]1925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紹興縣浙江省立第五中學,受教於文藝作家趙景深,受其啟迪,從此投身民俗學領域。[6] 1927年,婁子匡將收錄的一百首紹興民謠、兒歌的本文呈給趙景深審閱,經修訂後被推薦到廣州中山大学民俗學會。1928年8月,其第一本民俗學著作《紹興歌謠》出版,被收入《中山大學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17[7]1930年,出版《越歌百曲》。[8]

師從鐘氏 编辑

1930年,婁子匡在杭州拜會任教於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的鐘敬文,由此展開了長久而密切的師生關係。[1]同年7月,他与江绍原、钟敬文在西湖發起創立中國民俗學會[3][9]:376為中國民俗學界第個全國性學術團體。[1]:428月,婁子匡在《杭州民國日報》創辦副刊《民俗週刊》(此後共出版了60期[9]:395)。[1]:311930年代,參與創辦了南京寧波紹興汕頭等多地的《民俗週刊》。[9]:396

遷居台灣 编辑

1949年5月,婁子匡隨國軍由杭州撤退來台。[4]擔任《自立晚報》社長,主導社務。1950年11月,《自立晚報》刊文因涉嫌「蓄意侮辱元首」被查封。婁子匡隨後開始籌建出版社,1951年成立東方文化供應社,主編出版臺灣民間故事、各種東西方新舊叢書、期刊。[1][2]

1951年8月,婁子匡与林衡道獲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的邀請,參加第22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英语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1952年6月,兩人又獲日本民俗學會、日本亞細亞學友會之邀以中國民俗學會代表身分参加中日民俗研究會和東亞學術會議。[1]1957年起,婁子匡開始旅居歐洲,同年9月在慕尼黑參加第24屆東方學者會議,此後續留西德作研究。返臺後,翻譯並出版英文版《臺灣民間故事》。[2]1958年,先後擔任《東方文藝》半月刊主編、中國文藝協會新設民俗文藝委員會理事長。1964年,受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聘任,主講俗文學課程。[1]

晚年歲月 编辑

婁子匡晚年居住在台北市至善路附近小巷中一座曲尺形平房裡,環境簡樸。[10]因早年从私立中國文化學院退休時,尚無退休金,僅靠出版發行書籍維持生計,生活並不寬裕。[10]

註釋 编辑

  1. ^ 關於婁子匡的出生年代,曾有四種不同說法:一、出生於1905年;二、出生於1907年;三、出生於1930年;四、出生於1909年。上述第三種說法已被驗證明顯不合理。本文採納第一種說法,因其為成功大學陳益源教授經多方對比考證所得結論,且國立臺灣文學館記載娄子匡生平的文章亦採納此說。[1][2][3]

參考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郭英三. 婁子匡先生及其民俗學論著之研究 (碩士论文). 國立中正大學. 2009. 
  2. ^ 2.0 2.1 2.2 婁子匡(1905-2005) (PDF).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4-02-16]. 
  3. ^ 3.0 3.1 陳益源 主編. 紀念婁子匡先生百歲冥誕之民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577399045. 
  4. ^ 4.0 4.1 4.2 4.3 婁子匡. 婁子匡回憶錄. 
  5. ^ (清)婁學忠(編); (宋)葉夢得(序); (清)婁起(序); (清)婁泰(序); (清)婁銳(序). 山陰安昌婁氏宗譜不分卷. 1冊;(全幅27.5 x 18公分) 舊鈔本. 台灣: 國家圖書館. 清代 [2024-02-16]. 
  6. ^ 婁子匡. 我怎樣搞俗文學(上)(下)篇. 中華日報 第9版中華副刊. 1967年6月13日、14日. 
  7. ^ “中国民俗学之父”娄子匡. 绍兴县报. 2010-12-08 [2024-02-16]. 
  8. ^ 陈益源. 娄子匡民俗学论著举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2 (3): 54-55 –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9. ^ 9.0 9.1 9.2 刘锡诚.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059-9587-1. 
  10. ^ 10.0 10.1 叶春生. 访海峡彼岸的民俗老人娄子匡先生. 民俗研究. 1997, (3): 107-108, 120 –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外部連結 编辑

《山陰安昌婁氏宗譜》,(清)婁學忠(編),(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藏)

婁子匡, 1905年8月20日, 2005年8月5日, 筆名適翁, 浙江紹興安昌镇人, 民俗學家, 中國民俗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曾任, 自立晚報, 社長,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台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出生, 1905, 1905年8月20日, 清朝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安昌镇逝世2005年8月5日, 2005歲, 99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陽明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籍贯江西上饒母校浙江省立第五中學政党, 中國國民黨配偶陳敏慎, 1923年, 结婚, 1924年, 结束, 仲全英, 193. 婁子匡 1905年8月20日 2005年8月5日 註 1 筆名適翁 浙江紹興安昌镇人 民俗學家 中國民俗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曾任 自立晚報 社長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台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婁子匡出生 1905 08 20 1905年8月20日 清朝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安昌镇逝世2005年8月5日 2005歲 08 05 99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陽明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籍贯江西上饒母校浙江省立第五中學政党 中國國民黨配偶陳敏慎 1923年 结婚 1924年 结束 仲全英 1930年 结婚 1949年 结束 仲有家 1950年 结婚 許秀娥 1954年 结婚 奖项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名譽學位 1951年 经历 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執行委員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浙江省黨部調查統計室主任 中央日報 總社祕書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 自立晚報 社長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受影响于 趙景深 鍾敬文 目录 1 家世 2 生平 2 1 早年經歷 2 1 1 教育經歷 2 1 2 師從鐘氏 2 2 遷居台灣 2 3 晚年歲月 3 註釋 4 參考 5 外部連結家世 编辑婁子匡出身山陰安昌娄氏 為地方望族 據 山陰安昌婁氏宗譜 所記 該族系係由江西上饒播遷到浙江紹興 據婁子匡本人所言 唐代名丞婁師德為其十六世祖 娄子匡父親婁彝 江蘇省吳縣地方法院法官 母親長侍父親於任所 4 1 5 生平 编辑早年經歷 编辑 教育經歷 编辑 婁子匡于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曆七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安昌鎮 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 排行長子 4 民國5年 1916 入讀安昌鎮私立婁氏儲英初等小學 1921年就讀紹興縣立第一高等小學 其間亦接受過私塾教育 4 1 1925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紹興縣浙江省立第五中學 受教於文藝作家趙景深 受其啟迪 從此投身民俗學領域 6 1927年 婁子匡將收錄的一百首紹興民謠 兒歌的本文呈給趙景深審閱 經修訂後被推薦到廣州中山大学民俗學會 1928年8月 其第一本民俗學著作 紹興歌謠 出版 被收入 中山大學民俗學會民俗叢書 1 17 7 1930年 出版 越歌百曲 8 師從鐘氏 编辑 1930年 婁子匡在杭州拜會任教於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的鐘敬文 由此展開了長久而密切的師生關係 1 同年7月 他与江绍原 钟敬文在西湖發起創立中國民俗學會 3 9 376為中國民俗學界第個全國性學術團體 1 428月 婁子匡在 杭州民國日報 創辦副刊 民俗週刊 此後共出版了60期 9 395 1 311930年代 參與創辦了南京 寧波 紹興 汕頭等多地的 民俗週刊 9 396 遷居台灣 编辑 1949年5月 婁子匡隨國軍由杭州撤退來台 4 擔任 自立晚報 社長 主導社務 1950年11月 自立晚報 刊文因涉嫌 蓄意侮辱元首 被查封 婁子匡隨後開始籌建出版社 1951年成立東方文化供應社 主編出版臺灣民間故事 各種東西方新舊叢書 期刊 1 2 1951年8月 婁子匡与林衡道獲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的邀請 參加第22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英语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 1952年6月 兩人又獲日本民俗學會 日本亞細亞學友會之邀以中國民俗學會代表身分参加中日民俗研究會和東亞學術會議 1 1957年起 婁子匡開始旅居歐洲 同年9月在慕尼黑參加第24屆東方學者會議 此後續留西德作研究 返臺後 翻譯並出版英文版 臺灣民間故事 2 1958年 先後擔任 東方文藝 半月刊主編 中國文藝協會新設民俗文藝委員會理事長 1964年 受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聘任 主講俗文學課程 1 晚年歲月 编辑 婁子匡晚年居住在台北市至善路附近小巷中一座曲尺形平房裡 環境簡樸 10 因早年从私立中國文化學院退休時 尚無退休金 僅靠出版發行書籍維持生計 生活並不寬裕 10 註釋 编辑 關於婁子匡的出生年代 曾有四種不同說法 一 出生於1905年 二 出生於1907年 三 出生於1930年 四 出生於1909年 上述第三種說法已被驗證明顯不合理 本文採納第一種說法 因其為成功大學陳益源教授經多方對比考證所得結論 且國立臺灣文學館記載娄子匡生平的文章亦採納此說 1 2 3 參考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郭英三 婁子匡先生及其民俗學論著之研究 碩士论文 國立中正大學 2009 2 0 2 1 2 2 婁子匡 1905 2005 PDF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4 02 16 3 0 3 1 陳益源 主編 紀念婁子匡先生百歲冥誕之民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577399045 4 0 4 1 4 2 4 3 婁子匡 婁子匡回憶錄 清 婁學忠 編 宋 葉夢得 序 清 婁起 序 清 婁泰 序 清 婁銳 序 山陰安昌婁氏宗譜不分卷 1冊 全幅27 5 x 18公分 舊鈔本 台灣 國家圖書館 清代 2024 02 1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婁子匡 我怎樣搞俗文學 上 下 篇 中華日報 第9版中華副刊 1967年6月13日 14日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国民俗学之父 娄子匡 绍兴县报 2010 12 08 2024 02 16 陈益源 娄子匡民俗学论著举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2 3 54 55 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9 0 9 1 9 2 刘锡诚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 ISBN 978 7 5059 9587 1 10 0 10 1 叶春生 访海峡彼岸的民俗老人娄子匡先生 民俗研究 1997 3 107 108 120 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外部連結 编辑 山陰安昌婁氏宗譜 清 婁學忠 編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藏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婁子匡 amp oldid 821896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