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奥 (慕尼黑)

(德語:Au)是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东南部洼地的一个市分区德语Stadtteil,也是市辖第5区——奥-海德豪森的组成部分,其面积为149.5公顷,常住人口为29195人(截至2010年12月)。慕尼黑县政府德语Landratsamt München的总部办事处即设于奥的圣母进教之佑广场德语Mariahilfplatz旁。

圣母进教之佑教堂德语Mariahilfkirche (München),奥区的地标
奥吉亚喷泉,寓意市分区奥

方位 编辑

奥在伊萨尔河右岸的范围是从南部的维特尔斯巴赫桥德语Wittelsbacherbrücke一直延伸至北部的路德维希桥德语Ludwigsbrücke (München)。位于伊萨尔河高岸坡缘下方的部分被称为“下奥(Untere Au,88.6公顷/16519居民)”,坡缘上方的部分则被称为“上奥(Obere Au,61公顷/12676居民)”。

奥在北部至东部是通过罗森海姆大街(Rosenheimerstraße)、高街(Hochstraße)、拉布尔大街(Rablstraße)和巴兰大街(Balanstraße)沿线来划界,这里与属于同一个市辖区的海德豪森相连。东南部和南部的铁路线形成了奥与上吉辛德语Obergiesing的边界,它与下吉辛德语Untergiesing则通过洪堡大街德语Humboldtstraße分隔。奥的西北部边界由伊萨尔河构成。

位于区中心的圣母进教之佑广场德语Mariahilfplatz是奥曾一度作为独立城市的标志性地点(集市广场)。

历史 编辑

奥是在1340年12月12日以“Awe ze Gyesingen”的名义首次被记载于文献中。其中的Awe意指水边的土地。奥在传统上会划分为伊萨尔社区(Isarviertel)、萨默尔社区(Sammerviertel)、木堆社区(Klafterviertel)和漕溪社区(Bachviertel[1]

早在世俗化以前的1806年,奥便拥有超过6000居民。它共设有五座教堂并作为卫戍驻地。1808年,奥以“近郊奥(Vorstadt Au)”的名义升格为城市,并获授予举办年集德语Jahrmarkt奥的年集德语Auer Dult)的权利。自1818年起,它与下吉兴(当时对诺克赫山德语Nockherberg临近定居点的称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城市社区。1854年10月1日,奥最终被并入王国首都兼宫城慕尼黑[2]。至19世纪末,居住在奥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已是19世纪初的三倍之多[3]。奥的大部分社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慕尼黑空袭德语Luftangriffe auf München中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如今的建筑均以战后时期兴建的为主。

前市徽 编辑

 
奥的市徽

在奥于1808年由市镇升格为城市后,便于1808年7月25日通过巴伐利亚王国地方专署办事处颁发了属于自己的城市纹章。据估计它也同样用作海德豪森的市徽。

描述:在蓝色的背景之前、三座绿色的高地(诺克赫山德语Nockherberg格布萨特尔山德语Gebsattelbrücke和百合山)之上,突起一个绿色的茎并带有6片叶子和3朵银色百合花(圣母奉献的象征)。

含义:暗示在奥之上以及奉献给圣母无染原罪的百合山修道院。

在被并入王国首都兼宫城慕尼黑后,慕尼黑市议会获得了指导这一纹章的所有权利。

参考文献 编辑

  • Egon Johannes Greipl (Hrsg.), Münchner Lebenswelten im Wandel - Au, Haidhausen und Giesing 1890-1914, München: Volk Verlag. 2008, ISBN 978-3-937200-51-4 (德文) 
  • Helmuth Stahleder, Von Allach bis Zamilapark. Namen und historische Grunddaten zur Geschichte Münchens und seiner eingemeindeten Vororte. Hrsg. v. Stadtarchiv München, München: Buchendorfer Verlag. 2001, ISBN 3-934036-46-5 (德文) 
  • Hermann Wilhelm, In der Münchner Vorstadt Au - Vergessene Lebenswelten des siebzehnten, achtzehnten und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 München: MünchenVerlag. 2004, ISBN 978-3-937090-00-9 (德文) 
  • Alexander Langheiter (Text), Johann Bentele, Linda Märkl (Fotos): Münchens Auer Dult. MünchenVerlag, München 2010, ISBN 978-3-937090-46-7.
  • Peter Klimesch: Drunt in der grünen Au. Die Nockherstraße im Wandel der Zeit. Norderstedt 2014, ISBN 978-3-7357-4929-1.

注释 编辑

  1. ^ Joseph von Hazzi: Statistische Aufschlüsse über das Herzogthum Baiern, aus ächten Quellen geschöpft. Ein allgemeiner Beitrag Zur Länder- u. Menschenkunde. Dritter Band. Nürnber 1808, S. 226. [2016-06-01]. (原始内容于2014-02-24). 
  2. ^ Wilhelm Volkert (Hrsg.),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Ä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1980, München: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ISBN 3-406-09669-7 (德文)  Seite 601
  3. ^ Die Mariahilfkirch’n in der A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ünchener Ratsch-Kathl, I. Jg. Nr. 16, 24. August 1889.

外部链接 编辑

  • 市分区官方网站于www.muenchen.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慕尼黑, 德語, 是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东南部洼地的一个市分区, 德语, stadtteil, 也是市辖第5区, 海德豪森的组成部分, 其面积为149, 5公顷, 常住人口为29195人, 截至2010年12月, 慕尼黑县政府, 德语, landratsamt, münchen, 的总部办事处即设于奥的圣母进教之佑广场, 德语, mariahilfplatz, 圣母进教之佑教堂, 德语, mariahilfkirche, münchen, 奥区的地标奥吉亚喷泉, 寓意市分区奥, 目录, 方位, 历史, 前市. 奥 德語 Au 是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东南部洼地的一个市分区 德语 Stadtteil 也是市辖第5区 奥 海德豪森的组成部分 其面积为149 5公顷 常住人口为29195人 截至2010年12月 慕尼黑县政府 德语 Landratsamt Munchen 的总部办事处即设于奥的圣母进教之佑广场 德语 Mariahilfplatz 旁 圣母进教之佑教堂 德语 Mariahilfkirche Munchen 奥区的地标奥吉亚喷泉 寓意市分区奥 目录 1 方位 2 历史 3 前市徽 4 参考文献 5 注释 6 外部链接方位 编辑奥在伊萨尔河右岸的范围是从南部的维特尔斯巴赫桥 德语 Wittelsbacherbrucke 一直延伸至北部的路德维希桥 德语 Ludwigsbrucke Munchen 位于伊萨尔河高岸坡缘下方的部分被称为 下奥 Untere Au 88 6公顷 16519居民 坡缘上方的部分则被称为 上奥 Obere Au 61公顷 12676居民 奥在北部至东部是通过罗森海姆大街 Rosenheimerstrasse 高街 Hochstrasse 拉布尔大街 Rablstrasse 和巴兰大街 Balanstrasse 沿线来划界 这里与属于同一个市辖区的海德豪森相连 东南部和南部的铁路线形成了奥与上吉辛 德语 Obergiesing 的边界 它与下吉辛 德语 Untergiesing 则通过洪堡大街 德语 Humboldtstrasse 分隔 奥的西北部边界由伊萨尔河构成 位于区中心的圣母进教之佑广场 德语 Mariahilfplatz 是奥曾一度作为独立城市的标志性地点 集市广场 历史 编辑奥是在1340年12月12日以 Awe ze Gyesingen 的名义首次被记载于文献中 其中的Awe 意指水边的土地 奥在传统上会划分为伊萨尔社区 Isarviertel 萨默尔社区 Sammerviertel 木堆社区 Klafterviertel 和漕溪社区 Bachviertel 1 早在世俗化以前的1806年 奥便拥有超过6000居民 它共设有五座教堂并作为卫戍驻地 1808年 奥以 近郊奥 Vorstadt Au 的名义升格为城市 并获授予举办年集 德语 Jahrmarkt 奥的年集 德语 Auer Dult 的权利 自1818年起 它与下吉兴 当时对诺克赫山 德语 Nockherberg 临近定居点的称谓 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城市社区 1854年10月1日 奥最终被并入王国首都兼宫城慕尼黑 2 至19世纪末 居住在奥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已是19世纪初的三倍之多 3 奥的大部分社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慕尼黑空袭 德语 Luftangriffe auf Munchen 中遭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如今的建筑均以战后时期兴建的为主 前市徽 编辑 nbsp 奥的市徽在奥于1808年由市镇升格为城市后 便于1808年7月25日通过巴伐利亚王国地方专署办事处颁发了属于自己的城市纹章 据估计它也同样用作海德豪森的市徽 描述 在蓝色的背景之前 三座绿色的高地 诺克赫山 德语 Nockherberg 格布萨特尔山 德语 Gebsattelbrucke 和百合山 之上 突起一个绿色的茎并带有6片叶子和3朵银色百合花 圣母奉献的象征 含义 暗示在奥之上以及奉献给圣母无染原罪的百合山修道院 在被并入王国首都兼宫城慕尼黑后 慕尼黑市议会获得了指导这一纹章的所有权利 参考文献 编辑Egon Johannes Greipl Hrsg Munchner Lebenswelten im Wandel Au Haidhausen und Giesing 1890 1914 Munchen Volk Verlag 2008 ISBN 978 3 937200 51 4 德文 Helmuth Stahleder Von Allach bis Zamilapark Namen und historische Grunddaten zur Geschichte Munchens und seiner eingemeindeten Vororte Hrsg v Stadtarchiv Munchen Munchen Buchendorfer Verlag 2001 ISBN 3 934036 46 5 德文 Hermann Wilhelm In der Munchner Vorstadt Au Vergessene Lebenswelten des siebzehnten achtzehnten und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 Munchen MunchenVerlag 2004 ISBN 978 3 937090 00 9 德文 Alexander Langheiter Text Johann Bentele Linda Markl Fotos Munchens Auer Dult MunchenVerlag Munchen 2010 ISBN 978 3 937090 46 7 Peter Klimesch Drunt in der grunen Au Die Nockherstrasse im Wandel der Zeit Norderstedt 2014 ISBN 978 3 7357 4929 1 注释 编辑 Joseph von Hazzi Statistische Aufschlusse uber das Herzogthum Baiern aus achten Quellen geschopft Ein allgemeiner Beitrag Zur Lander u Menschenkunde Dritter Band Nurnber 1808 S 226 201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4 Wilhelm Volkert Hrsg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A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 1980 Munchen C H Beck 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ISBN 3 406 09669 7 德文 Seite 601 Die Mariahilfkirch n in der Au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nchener Ratsch Kathl I Jg Nr 16 24 August 1889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奥 慕尼黑 市分区官方网站于www muenchen d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奥 慕尼黑 amp oldid 675101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