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天心阁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坐落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城南,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阁楼与城墙、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1]

2006年天心阁

名称 编辑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后改名,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古城墙 编辑

长沙城的城墙辛亥革命以后随城区修筑环城公路相继拆除,仅存今天心阁古城墙部分。现城墙长226.2米、高13.4米、顶部宽6.1米,占地总面积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政府和长沙市政府拨款全面修复。1993年4月,以“天心阁古城墙”之名被定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013年,中国国务院将“天心阁古城墙”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

城墙原为土筑。明朝洪武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营建长沙城垣,将元朝土筑城墙全部改为石基砖砌。明朝末期,张献忠攻打长沙时城墙遭到破坏。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复城墙;咸丰十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以后,抚台骆秉章、刘坤等人先后重修,加固天心阁古城墙,并于此处设炮台9处,增建月城,城墙变为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

阁楼 编辑

天心阁阁楼始建年代不详。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湖广通志》的长沙府城图,标有天心阁。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长沙府志》有“天心阁在旧南门上,旧为昭勋亭,今存遗址”的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年),巡抚恽世临、李翰章扩建天心阁,“增五丈,广倍之”。清朝李绍隽有“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的诗句。1924年,赵恒锡,对阁宇进行全面整修,增建轩、廊与主楼相连,并以阁为主体辟公园。1938年,天心阁内建筑毁于文夕大火

 
20世纪上半叶的老天心阁
 
文夕大火前的天心閣(李銳留)

自清乾隆以来,长沙地方志皆有天心阁的记载。清同治《善化县志》记载:天心阁为供奉文昌帝君与奎星像之处。李汪度的《重修天心阁记》“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由此可见,天心阁初为文化祭祀性建筑。至后来,天心阁与长沙的城南书院关系密切,曾为城南书院所辖,其建筑为城南书院建筑群的一部分。1985年,在天心阁城墙西麓基建工地出土的“城南书院界碑”一通,证明了志记载的属实。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此处曾一度成为长沙官府的军事防御重地。1905年,长沙成立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时,首任会长禹之谟曾设立办事处于天心阁内。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及湖南光复前,刘文锦、陈作新等先后在天心阁内密谋议事。1930年7月31日,彭德怀将军率领红军攻打长沙曾在天心阁向红军作报告。1938年,文夕大火烧毁城墙及楼阁。[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沙市府开辟出天心公园,并置茶室,供游人小熄。1982年,市府决定复修,1983年动工修建,1984年11月全面竣工,12月1日举行落成仪式。[3]重建的天心阁主体建筑面积846平方米。其中主阁仍沿旧制,均为三层。栗瓦石栏,檐牙高啄,高14.6米。左右增建游廊连接二副阁。全阁系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构成,气势恢宏,为长沙重要的人文景观。2013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公园 编辑

 
天心公园

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公顷,为古典园林袖珍公园。分为历史文化区、休闲区二部分,主要包括古城墙、天心阁主建筑、茶楼、凉亭、假山和游乐设施构成。根据2006年新的规划,扩建后的天心公园东起建湘路,南临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锷路,总面积8.82公顷。

天心公园也是戏迷聚集之地。早上、白天均有中年、老年人戏迷聚集于凉亭、小山一带演唱、交流。

崇烈塔 编辑

 
崇烈塔

崇烈塔,又名白塔、守望塔,始建于1946年,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由圆盘和石柱构成,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立有一头石狮。

崇烈门 编辑

 
崇烈门

崇烈门,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为牌坊式建筑,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捐赠。门宽8.5米,高5.9米,花岗岩结构。两对门柱分别刻有对联“氣吞胡羯,勇衛山河”和“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该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2006年重建。

崇烈亭 编辑

 
崇烈亭(2023)

崇烈亭又名“入胜亭”,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曾有联曰:“有亭冀然,览风物睹江流之胜;是真勇者,执干戈为社稷而亡”。该亭为十六柱斗拱状,建八角歇山顶,石台阶有护栏,为登天心阁必经之处。

亭上曾有楹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无私心自宽”,横批“天心”。现已更换为“百战靖胡尘,精忠争日月辉光,大节壮山河气色;四阿延楚望,长剑指天狼落处,神弦迓甲马来时”(民国时期湖南大学教授徐桢立撰写),横批亦更换为牌匾“崇烈亭”。

太平军魂雕塑 编辑

 
太平军魂群雕

1852年西王萧朝贵太平天国农民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中弹殉难于天心阁,太平军以失败而告终。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塑像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


重修天心阁记 编辑

  • 郭嵩涛《重修天心阁记》
  • 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王习加 (2014),第20頁.
  2. ^ . 长沙文化遗产网.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4). 
  3. ^ 3.0 3.1 王习加 (2014),第21頁.

参考书目 编辑

  • 王习加 (编). 文化古迹. 《长沙史话》. 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097-6662-0. 

外部链接 编辑

坐标28°11′22″N 112°59′17″E / 28.189358°N 112.987988°E / 28.189358; 112.987988

天心阁, 原名天星阁, 坐落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城南, 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 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 阁楼与城墙, 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 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 2006年, 目录, 名称, 古城墙, 阁楼, 公园, 崇烈塔, 崇烈门, 崇烈亭, 太平军魂雕塑, 重修记,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名称, 编辑原名, 天星阁, 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 星野, 之说, 按星宿分野, 天星阁, 正对应天上, 长沙星, 而得名, 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 祭祀天神之所, 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 天心阁 原名天星阁 坐落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城南 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 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 阁楼与城墙 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 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 1 2006年天心阁 目录 1 名称 2 古城墙 3 阁楼 4 公园 4 1 崇烈塔 4 2 崇烈门 4 3 崇烈亭 4 4 太平军魂雕塑 5 重修天心阁记 6 参考文献 6 1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名称 编辑天心阁原名 天星阁 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 星野 之说 按星宿分野 天星阁 正对应天上 长沙星 而得名 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 祭祀天神之所 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 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 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 强世兴家 后改名 阁名引 尚书 咸有一德 克享天心 之意得名 古城墙 编辑主条目 天心阁古城墙 长沙城的城墙在辛亥革命以后随城区修筑环城公路相继拆除 仅存今天心阁古城墙部分 现城墙长226 2米 高13 4米 顶部宽6 1米 占地总面积5125平方米 1983年湖南省政府和长沙市政府拨款全面修复 1993年4月 以 天心阁古城墙 之名被定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 2013年 中国国务院将 天心阁古城墙 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城墙原为土筑 明朝洪武年间 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营建长沙城垣 将元朝土筑城墙全部改为石基砖砌 明朝末期 张献忠攻打长沙时城墙遭到破坏 清朝顺治十一年 1654年 洪承畴驻节长沙 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复城墙 咸丰十二年 1852年 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以后 抚台骆秉章 刘坤等人先后重修 加固天心阁古城墙 并于此处设炮台9处 增建月城 城墙变为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 阁楼 编辑天心阁阁楼始建年代不详 清朝雍正十一年 1733年 湖广通志 的长沙府城图 标有天心阁 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 长沙府志 有 天心阁在旧南门上 旧为昭勋亭 今存遗址 的记载 清同治二年 1863年 巡抚恽世临 李翰章扩建天心阁 增五丈 广倍之 清朝李绍隽有 城南耸高阁 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 扪着星斗落 的诗句 1924年 赵恒锡主湘 对阁宇进行全面整修 增建轩 廊与主楼相连 并以阁为主体辟公园 1938年 天心阁内建筑毁于文夕大火 nbsp 20世纪上半叶的老天心阁 nbsp 文夕大火前的天心閣 李銳留 自清乾隆以来 长沙地方志皆有天心阁的记载 清同治 善化县志 记载 天心阁为供奉文昌帝君与奎星像之处 李汪度的 重修天心阁记 上建天心 文昌二阁 以振其势 后乃额 天心 于文昌而省其一焉 由此可见 天心阁初为文化祭祀性建筑 至后来 天心阁与长沙的城南书院关系密切 曾为城南书院所辖 其建筑为城南书院建筑群的一部分 1985年 在天心阁城墙西麓基建工地出土的 城南书院界碑 一通 证明了志记载的属实 清咸丰二年 1852年 太平军攻打长沙时 此处曾一度成为长沙官府的军事防御重地 1905年 长沙成立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时 首任会长禹之谟曾设立办事处于天心阁内 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及湖南光复前 刘文锦 陈作新等先后在天心阁内密谋议事 1930年7月31日 彭德怀将军率领红军攻打长沙曾在天心阁向红军作报告 1938年 文夕大火烧毁城墙及楼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长沙市府开辟出天心公园 并置茶室 供游人小熄 1982年 市府决定复修 1983年动工修建 1984年11月全面竣工 12月1日举行落成仪式 3 重建的天心阁主体建筑面积846平方米 其中主阁仍沿旧制 均为三层 栗瓦石栏 檐牙高啄 高14 6米 左右增建游廊连接二副阁 全阁系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构成 气势恢宏 为长沙重要的人文景观 2013年 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公园 编辑 nbsp 天心公园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公顷 为古典园林袖珍公园 分为历史文化区 休闲区二部分 主要包括古城墙 天心阁主建筑 茶楼 凉亭 假山和游乐设施构成 根据2006年新的规划 扩建后的天心公园东起建湘路 南临城南路 北向人民路 西接蔡锷路 总面积8 82公顷 天心公园也是戏迷聚集之地 早上 白天均有中年 老年人戏迷聚集于凉亭 小山一带演唱 交流 崇烈塔 编辑 nbsp 崇烈塔崇烈塔 又名白塔 守望塔 始建于1946年 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 塔高6 6米 全麻石结构 塔基为六边形 塔身由圆盘和石柱构成 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 球面刻有中国地图 球的上方立有一头石狮 崇烈门 编辑 nbsp 崇烈门崇烈门 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 为牌坊式建筑 由蒋介石 陈诚 张治中捐赠 门宽8 5米 高5 9米 花岗岩结构 两对门柱分别刻有对联 氣吞胡羯 勇衛山河 和 犯難而忘其死 所欲有甚於生 该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2006年重建 崇烈亭 编辑 nbsp 崇烈亭 2023 崇烈亭又名 入胜亭 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 曾有联曰 有亭冀然 览风物睹江流之胜 是真勇者 执干戈为社稷而亡 该亭为十六柱斗拱状 建八角歇山顶 石台阶有护栏 为登天心阁必经之处 亭上曾有楹联为 天若有情天亦老 心到无私心自宽 横批 天心 现已更换为 百战靖胡尘 精忠争日月辉光 大节壮山河气色 四阿延楚望 长剑指天狼落处 神弦迓甲马来时 民国时期湖南大学教授徐桢立撰写 横批亦更换为牌匾 崇烈亭 太平军魂雕塑 编辑 nbsp 太平军魂群雕1852年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天国农民军攻打长沙 与清军鏖战 中弹殉难于天心阁 太平军以失败而告终 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 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 塑像重100吨 占地54平方米 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 重修天心阁记 编辑郭嵩涛 重修天心阁记 李汪度 重修天心阁记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王习加 2014 第20頁 天心区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长沙文化遗产网 2009 06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3 04 3 0 3 1 王习加 2014 第21頁 参考书目 编辑 王习加 编 文化古迹 长沙史话 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ISBN 978 7 5097 6662 0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天心阁坐标 28 11 22 N 112 59 17 E 28 189358 N 112 987988 E 28 189358 112 98798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天心阁 amp oldid 7976237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