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基督的最後誘惑

基督的最後誘惑》(希臘語Ο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羅馬化O Teleutaíos Peirasmós英語The Last Temptation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是希臘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所寫的一部歷史小說,于1955年出版,英文版則於1960年出版,由平民生活開始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基督的最後誘惑發行以來一直極具爭議性,其中由於小說將耶穌作為一個普通人去描寫,他同樣有各種如性慾等的凡人誘惑與煩惱,起初他更是一個自卑與膽小的人。當中很多的觀點與性描寫,被部份基督徒認為改寫聖經及有敵基督的取向。

基督的最後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第一版英國版
原名Ο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
作者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译者Peter A. Bien(美國)
类型宗教、歷史小說
语言希臘語
發行信息
出版机构西蒙與舒斯特(美國)
Bruno Cassirer英语Bruno Cassirer(英國)
出版時間1960年
出版地希臘
媒介實體書(精裝書平裝書
页数506頁(第一版,精裝書)
规范控制
ISBN0-684-85256-X
OCLC38925790

故事

基督的最後誘惑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耶穌木匠的兒子,年輕時以造十字架為業,為殖民者羅馬人造十字架,把同時代的眾猶太先知拉比一個一個的釘死。當時耶穌的家鄉加利利一帶都漫著極端的反羅馬帝國主義,造十字架是一種被認為背叛宗族的可恥職業。耶穌之所以背負著這千夫所指的罪名,其實是因為他一直以來有一個內心深處的包袱,並非同時代的人所能理解。耶穌一生從來沒有快樂過,一直活在誘惑與道德的爭鬥痛苦之中。耶穌後來接受了自己的包袱與使命,克服了痛苦,努力對抗誘惑,認識了自己的靈魂,走上了已經鋪設好的道路。他開始講道,收門徒,最後更被釘在十字架上。可是當他以為一切終於照原定的計劃進行時,原來真正致命的"最後誘惑"才正式開始。

訊息

小說中的耶穌跟普通人一樣,有著很多的煩惱,能力有限,有著諸如性慾等的各種誘惑。故事一開始,耶穌甚至比很多普通人還要懦弱,自卑。可是經過認識了自己,耶穌漸漸變得自信,努力地跟各種誘惑與害怕爭鬥。作者想從中要讀者知道,我們之所以要愛基督,並非他無所不能,是因為他跟普通人一樣軟弱,可是仍努力的與各種誘惑爭鬥。耶穌在小說中透過的痛苦自我爭鬥以獲取的精神升華,經常被認為是尼可斯·卡赞扎基斯一生價值觀痛苦爭鬥的反映。故事中的最後誘惑,更帶出與一切偉業對著幹的破壞者,其實是我們在心中對平凡物質生活的渴求。根據作者的自序,他寫基督的最後誘惑的目的其實希望讀者能真正的更愛基督,是經過真正體驗耶穌痛苦後而對他所作的真正的愛,並非隨波逐流的跟從教會所云。

電影改編

小說在1988年改編為同名電影,由馬田·史高西斯執導,再次成為議論焦點。

流行文化

小說《達文西密碼》中,Sophie在回憶中記起她的祖父曾經為《基督的最後誘惑》電影版辯護。[1]

參看

參考資料

  1. ^ Sandra Miesel. Dismantling The Da Vinci Code. Crisis Magazine. 2003-08-31 [2016-11-15]. (原始内容于2016-11-16) (英语). 

外部連結

基督的最後誘惑, 希臘語,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 羅馬化, teleutaíos, peirasmós, 英語, last, temptation, last, temptation, christ, 是希臘作家尼可斯, 卡赞扎基斯所寫的一部歷史小說, 于1955年出版, 英文版則於1960年出版, 由平民生活開始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 發行以來一直極具爭議性, 其中由於小說將耶穌作為一個普通人去描寫, 他同樣有各種如性慾等的凡人誘惑與煩惱, 起初他更是一個自卑與膽小的人, 當中很多的觀點與性. 基督的最後誘惑 希臘語 O Teleytaios Peirasmos 羅馬化 O Teleutaios Peirasmos 英語 The Last Temptation 或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是希臘作家尼可斯 卡赞扎基斯所寫的一部歷史小說 于1955年出版 英文版則於1960年出版 由平民生活開始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 基督的最後誘惑發行以來一直極具爭議性 其中由於小說將耶穌作為一個普通人去描寫 他同樣有各種如性慾等的凡人誘惑與煩惱 起初他更是一個自卑與膽小的人 當中很多的觀點與性描寫 被部份基督徒認為改寫聖經及有敵基督的取向 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第一版英國版原名O Teleytaios Peirasmos作者尼可斯 卡赞扎基斯译者Peter A Bien 美國 类型宗教 歷史小說语言希臘語發行信息出版机构西蒙與舒斯特 美國 Bruno Cassirer 英语 Bruno Cassirer 英國 出版時間1960年出版地希臘媒介實體書 精裝書及平裝書 页数506頁 第一版 精裝書 规范控制ISBN0 684 85256 XOCLC38925790 目录 1 故事 2 訊息 3 電影改編 4 流行文化 5 參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故事 编辑基督的最後誘惑講述耶穌基督的一生 耶穌是木匠的兒子 年輕時以造十字架為業 為殖民者羅馬人造十字架 把同時代的眾猶太先知與拉比一個一個的釘死 當時耶穌的家鄉加利利一帶都漫著極端的反羅馬帝國主義 造十字架是一種被認為背叛宗族的可恥職業 耶穌之所以背負著這千夫所指的罪名 其實是因為他一直以來有一個內心深處的包袱 並非同時代的人所能理解 耶穌一生從來沒有快樂過 一直活在誘惑與道德的爭鬥痛苦之中 耶穌後來接受了自己的包袱與使命 克服了痛苦 努力對抗誘惑 認識了自己的靈魂 走上了已經鋪設好的道路 他開始講道 收門徒 最後更被釘在十字架上 可是當他以為一切終於照原定的計劃進行時 原來真正致命的 最後誘惑 才正式開始 訊息 编辑小說中的耶穌跟普通人一樣 有著很多的煩惱 能力有限 有著諸如性慾等的各種誘惑 故事一開始 耶穌甚至比很多普通人還要懦弱 自卑 可是經過認識了自己 耶穌漸漸變得自信 努力地跟各種誘惑與害怕爭鬥 作者想從中要讀者知道 我們之所以要愛基督 並非他無所不能 是因為他跟普通人一樣軟弱 可是仍努力的與各種誘惑爭鬥 耶穌在小說中透過靈與肉的痛苦自我爭鬥以獲取的精神升華 經常被認為是尼可斯 卡赞扎基斯一生價值觀痛苦爭鬥的反映 故事中的最後誘惑 更帶出與一切偉業對著幹的破壞者 其實是我們在心中對平凡物質生活的渴求 根據作者的自序 他寫基督的最後誘惑的目的其實希望讀者能真正的更愛基督 是經過真正體驗耶穌痛苦後而對他所作的真正的愛 並非隨波逐流的跟從教會所云 電影改編 编辑主条目 基督的最後誘惑 電影 小說在1988年改編為同名電影 由馬田 史高西斯執導 再次成為議論焦點 流行文化 编辑小說 達文西密碼 中 Sophie在回憶中記起她的祖父曾經為 基督的最後誘惑 電影版辯護 1 參看 编辑耶穌受試探參考資料 编辑 Sandra Miesel Dismantling The Da Vinci Code Crisis Magazine 2003 08 31 2016 11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6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基督最後的誘惑 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基督的最後誘惑 amp oldid 718148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