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史惟亮

史惟亮(1926年9月3日-1977年2月14日)中華民國作曲家。是臺灣近代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人物之一,對台灣的民族音樂有卓越的貢獻[1]。1977年因肺癌病逝,享年50歲。

生平

生于遼寧省营口市。在中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在地下作抗日工作,化名“石立”。十多歲時參加以印刷廠為掩護的地下情報工作,還曾被捕入獄。

二次大战结束后,[1]1949年原就讀北平藝專音樂系的史惟亮,因国共内战爆发,他以“流亡学生”的身份转到了臺湾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二年級就讀,這期間參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國青年救國團的前身)的藝術工作隊,積極參與各項勞軍活動,並曾創作《民國四十年大合唱》、《反共大合唱》等多首愛國歌曲。畢業後的史惟亮先後在省立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師大附中、桃園農校、省立基隆中學以及臺北師範學校任教,同時製作主持中國廣播公司「空中音樂廳」節目。

留學生涯

1955年,史惟亮通過教育部留學考試,然而當時的經濟狀況卻無法支付出國費用,在幾位好友籌錢幫助下終於順利成行。[2]史惟亮進入西班牙馬德里音樂院主修作曲,但因教授們的年齡太大,讓一心追求最新知識的史惟亮感到失望。翌年(1959)透過天主教「聖言會」(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神父歐樂思(Alois Osterwalder)的居中協助,順利取得獎學金,並轉至維也納音樂院就讀,隨後(1960年)又到德國斯圖佳(Stuttgart)向他孺慕已久的當代作曲大師約翰.大衛(Johann Nepomuk David,1895-1977)學習作曲。留歐期間,史惟亮為了撰寫一本關於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的中文傳記而四處蒐集資料,但在德國斯圖佳城的館藏書籍卻無法滿足他的需求,為此他還特地跑到維也納的圖書館,找齊了所有他需要的參考書籍、樂譜和唱片。

職業生涯

1964年底,史惟亮結束六年的歐洲留學生涯返回台灣。在六年留學生涯,史惟亮生活相當困苦,曾在西班牙作礦工(弄壞了肺卻不自知[3])、在德國搬運貨物、在波昂電器工廠做低級工人,來支付在歐洲的一切開銷。返國後也將其在歐洲遊學之經歷寫在《一個中國人在歐洲》一書。

爾後,擔任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科教師,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重視民間歌謠與山地歌謠的採集,對於台灣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史惟亮非常重視藝術深耕,為了讓藝術向下扎根,進入小學教書,1973年在台中雙十國中光復國小創建音樂班[1],推動音樂教育。

作品

著名的曲目有:《諧和》(豎笛與長笛二重奏)、《小祖母》(獨唱曲)、《青玉案》(獨唱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歌

家庭

其子史擷詠亦為著名作曲家。

貢獻

1965年在台北創設的「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2]

軼聞

史惟亮和名作家紀綱在抗日時期是東北地下抗日工作的同事,據紀剛所述,在其所著的抗戰諜報小說《滾滾遼河》中那位名叫史惟亮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這位史惟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1. ^ 1.0 1.1 1.2 生平介紹. 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2022-12-03]. (原始内容于2022-12-03). 
  2. ^ 2.0 2.1 李志銘. 類比時代的音樂圖書館在台灣(上):作為開路先鋒的史惟亮. UDN鳴人堂. [2022-12-04]. (原始内容于2022-12-04). 
  3. ^ 林恭平. 早期研究者----史惟亮. 古城思想起. [2022-12-04]. (原始内容于2022-12-04). 

史惟亮, 1926年9月3日, 1977年2月14日, 中華民國作曲家, 是臺灣近代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人物之一, 對台灣的民族音樂有卓越的貢獻, 1977年因肺癌病逝, 享年50歲, 目录, 生平, 留學生涯, 職業生涯, 作品, 家庭, 貢獻, 軼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生于遼寧省营口市, 在中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国民党, 东北党务专员, 在地下作抗日工作, 化名, 石立, 十多歲時參加以印刷廠為掩護的地下情報工作, 還曾被捕入獄, 二次大战结束后, 1949年原就讀北平藝專音樂系的, 因国共. 史惟亮 1926年9月3日 1977年2月14日 中華民國作曲家 是臺灣近代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人物之一 對台灣的民族音樂有卓越的貢獻 1 1977年因肺癌病逝 享年50歲 目录 1 生平 2 留學生涯 3 職業生涯 4 作品 5 家庭 6 貢獻 7 軼聞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生于遼寧省营口市 在中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国民党 东北党务专员 在地下作抗日工作 化名 石立 十多歲時參加以印刷廠為掩護的地下情報工作 還曾被捕入獄 二次大战结束后 1 1949年原就讀北平藝專音樂系的史惟亮 因国共内战爆发 他以 流亡学生 的身份转到了臺湾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二年級就讀 這期間參與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的前身 的藝術工作隊 積極參與各項勞軍活動 並曾創作 民國四十年大合唱 反共大合唱 等多首愛國歌曲 畢業後的史惟亮先後在省立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 師大附中 桃園農校 省立基隆中學以及臺北師範學校任教 同時製作主持中國廣播公司 空中音樂廳 節目 留學生涯 编辑1955年 史惟亮通過教育部留學考試 然而當時的經濟狀況卻無法支付出國費用 在幾位好友籌錢幫助下終於順利成行 2 史惟亮進入西班牙馬德里音樂院主修作曲 但因教授們的年齡太大 讓一心追求最新知識的史惟亮感到失望 翌年 1959 透過天主教 聖言會 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 神父歐樂思 Alois Osterwalder 的居中協助 順利取得獎學金 並轉至維也納音樂院就讀 隨後 1960年 又到德國斯圖佳 Stuttgart 向他孺慕已久的當代作曲大師約翰 大衛 Johann Nepomuk David 1895 1977 學習作曲 留歐期間 史惟亮為了撰寫一本關於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 Bela Bartok 1881 1945 的中文傳記而四處蒐集資料 但在德國斯圖佳城的館藏書籍卻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為此他還特地跑到維也納的圖書館 找齊了所有他需要的參考書籍 樂譜和唱片 職業生涯 编辑1964年底 史惟亮結束六年的歐洲留學生涯返回台灣 在六年留學生涯 史惟亮生活相當困苦 曾在西班牙作礦工 弄壞了肺卻不自知 3 在德國搬運貨物 在波昂電器工廠做低級工人 來支付在歐洲的一切開銷 返國後也將其在歐洲遊學之經歷寫在 一個中國人在歐洲 一書 爾後 擔任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科教師 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 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 重視民間歌謠與山地歌謠的採集 對於台灣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史惟亮非常重視藝術深耕 為了讓藝術向下扎根 進入小學教書 1973年在台中雙十國中和光復國小創建音樂班 1 推動音樂教育 作品 编辑著名的曲目有 諧和 豎笛與長笛二重奏 小祖母 獨唱曲 青玉案 獨唱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歌 家庭 编辑其子史擷詠亦為著名作曲家 貢獻 编辑1965年在台北創設的 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 2 軼聞 编辑史惟亮和名作家紀綱在抗日時期是東北地下抗日工作的同事 據紀剛所述 在其所著的抗戰諜報小說 滾滾遼河 中那位名叫史惟亮的角色 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這位史惟亮參考資料 编辑許常惠 陳達 樂界大動員 紀念音樂會向史惟亮致敬 自由時報 史惟亮 音樂創作道路上的苦行僧 大紀元文化網 这是一篇與台灣藝術家相關的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论编外部連結 编辑臺灣音樂家群像 史惟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照片 史惟亮與唐鎮合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0 1 1 1 2 生平介紹 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2022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3 2 0 2 1 李志銘 類比時代的音樂圖書館在台灣 上 作為開路先鋒的史惟亮 UDN鳴人堂 2022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4 林恭平 早期研究者 史惟亮 古城思想起 2022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史惟亮 amp oldid 7659170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