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卜弼德

卜弼德(1903年4月8日—1972年6月29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德贝格(英文:Peter Alekseevich Budberg,俄文: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дберг),也名彼得·冯·布德贝格男爵(Baron Peter von Budberg)、彼得·亚历克西斯·布德伯格(Peter Alexis Boodberg),为著名俄裔美籍汉学家,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卜弼德学风博学深邃,被认为是20世纪功勋显著的汉语汉字中国历史的推广者和教育家。他与学生的研究自成一派,称作「卜派汉学」(Boodbergian)。

卜弼德
Peter A. Boodberg
原文名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дберг
出生(1903-04-08)1903年4月8日
俄羅斯帝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逝世1972年6月29日(1972歲—06—29)(69歲)
美國, 加利福利亞州
母校柏克萊加州大學(B.A., Ph.D.)
儿女Xenia Boodberg Lee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漢語, 中國歷史; 阿爾泰語系
机构柏克萊加州大學
博士導師E. T. Williams
其他指导者Yoshi S. Kuno, William Popper
著名學生鲍则岳英语William Boltz, 馬瑞志英语Richard B. Mather, 薛愛華

生平 编辑

卜弼德1903年4月8日生於俄國海参崴,他的父親是俄羅斯駐海參崴軍隊指揮官,他的祖先則是來自美因茨、於13世紀定居於愛沙尼亞的一支波罗的海德国人一戰爆發後,卜弼德在聖彼得堡軍事學校受訓,於1915年前往僞滿洲哈爾濱,開始研究語言學,後返回海參崴東方研究所研習漢語言。

1920年,卜弼德一家因俄國革命而逃往美國,定居於三藩市。他進入加州大學進修,於1924年取得東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於1930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2年開始受僱於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任教。1937年成爲副教授,1940年任系主任,1948年升爲全職教授,1964年任美國東方學會主席。他還於1938年、1956年及1963年三度獲得古根海姆基金

1972年6月29日,卜弼德因心臟病發作而與世長辭。

学派 编辑

1930年起,卜弼德在柏克萊講授漢學,於時間上屬於高本漢那一輩的人物,所以他的及門和私塾弟子特別多,在美國漢學界,所謂「卜派漢學」(Boodbergian)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學術風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卜派漢學家講究對於中國古典(尤其是唐朝以前的文史哲典籍)的絕對把握,於字彙和辭句的質理做澈底的了解,不苟且,不放鬆,追索文字的源頭,分析文字的發展,凡事以歷代字書的證據為依歸,輔之以西方文字訓詁學的知識,不惜與現實中國社會的傳承相違背。卜派漢學的優點在承認隋唐以前已經成立的書籍的權威,把「漢學」當做是一種直指古典的探索,因此破除許多初學者投機取巧避免古典的機會,強迫他們鑽研那些連中國人都覺得疲倦的故紙。[1]

著作 编辑

主要研究论著包括:

  • "Some Proleptical Remarks on the Evolution of Archaic Chines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2 (1937), 329-372.
  • "'Ideography' or Iconolatry?", Toung Pao, 35 (1940), 266-288.
  • "The Chinese Script: An Essay on Nomenclature (the First Hecato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39 (1957), 113-120
  • "The Language of the T'o-Pa Wei"
  • "Two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rontier"
  • "Marginalia to The Historie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 "Chinese Zoographic Names as Chronograms"
  • "Three Notes on the T'u-chüeh Turk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Semitic Philolog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v.11, (1951)
  • "An Early Mongolian Toponym",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 (Dec. 1956), 407-408
  • "Philological Notes on Chapter One of The Lao Tzu"
  • Alvin P. Cohen (ed.), Selected Works of Peter A. Boodber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Review)

参考 编辑

  1. ^ 楊牧. 卜弼德先生. 柏克萊精神. 洪範. 1977-02-01. ISBN 9789579525510. 
  • John DeFrancis: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Univ.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1989, 2005. ISBN 0-8248-1068-6
  • E. Schafer, A. Cohen, "Peter A. Boodberg, 1903-197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4(1974), 1-13.

卜弼德, 1903年4月8日, 1972年6月29日, 原名彼得, 阿列克谢耶维奇, 布德贝格, 英文, peter, alekseevich, budberg, 俄文, 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дберг, 也名彼得, 布德贝格男爵, baron, peter, budberg, 彼得, 亚历克西斯, 布德伯格, peter, alexis, boodberg, 为著名俄裔美籍汉学家, 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学风博学深邃, 被认为是20世纪功勋显著的汉语, 汉字, 中国历史的推广者和教. 卜弼德 1903年4月8日 1972年6月29日 原名彼得 阿列克谢耶维奇 布德贝格 英文 Peter Alekseevich Budberg 俄文 Pyotr Alekseevich Budberg 也名彼得 冯 布德贝格男爵 Baron Peter von Budberg 彼得 亚历克西斯 布德伯格 Peter Alexis Boodberg 为著名俄裔美籍汉学家 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卜弼德学风博学深邃 被认为是20世纪功勋显著的汉语 汉字 中国历史的推广者和教育家 他与学生的研究自成一派 称作 卜派汉学 Boodbergian 卜弼德Peter A Boodberg原文名Pyotr Alekseevich Budberg出生 1903 04 08 1903年4月8日俄羅斯帝國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參崴 逝世1972年6月29日 1972歲 06 29 69歲 美國 加利福利亞州母校柏克萊加州大學 B A Ph D 儿女Xenia Boodberg Lee科学生涯研究领域漢語 中國歷史 阿爾泰語系机构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導師E T Williams其他指导者Yoshi S Kuno William Popper著名學生鲍则岳 英语 William Boltz 馬瑞志 英语 Richard B Mather 薛愛華 目录 1 生平 2 学派 3 著作 4 参考生平 编辑卜弼德1903年4月8日生於俄國海参崴 他的父親是俄羅斯駐海參崴軍隊指揮官 他的祖先則是來自美因茨 於13世紀定居於愛沙尼亞的一支波罗的海德国人 一戰爆發後 卜弼德在聖彼得堡軍事學校受訓 於1915年前往僞滿洲哈爾濱 開始研究語言學 後返回海參崴東方研究所研習漢語言 1920年 卜弼德一家因俄國革命而逃往美國 定居於三藩市 他進入加州大學進修 於1924年取得東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於1930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1932年開始受僱於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任教 1937年成爲副教授 1940年任系主任 1948年升爲全職教授 1964年任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他還於1938年 1956年及1963年三度獲得古根海姆基金 1972年6月29日 卜弼德因心臟病發作而與世長辭 学派 编辑1930年起 卜弼德在柏克萊講授漢學 於時間上屬於高本漢那一輩的人物 所以他的及門和私塾弟子特別多 在美國漢學界 所謂 卜派漢學 Boodbergian 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學術風尚 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卜派漢學家講究對於中國古典 尤其是唐朝以前的文史哲典籍 的絕對把握 於字彙和辭句的質理做澈底的了解 不苟且 不放鬆 追索文字的源頭 分析文字的發展 凡事以歷代字書的證據為依歸 輔之以西方文字訓詁學的知識 不惜與現實中國社會的傳承相違背 卜派漢學的優點在承認隋唐以前已經成立的書籍的權威 把 漢學 當做是一種直指古典的探索 因此破除許多初學者投機取巧避免古典的機會 強迫他們鑽研那些連中國人都覺得疲倦的故紙 1 著作 编辑主要研究论著包括 Some Proleptical Remarks on the Evolution of Archaic Chines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2 1937 329 372 Ideography or Iconolatry Toung Pao 35 1940 266 288 The Chinese Script An Essay on Nomenclature the First Hecato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39 1957 113 120 The Language of the T o Pa Wei Two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rontier Marginalia to The Historie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Chinese Zoographic Names as Chronograms Three Notes on the T u chueh Turk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Semitic Philolog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v 11 1951 An Early Mongolian Toponym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 Dec 1956 407 408 Philological Notes on Chapter One of The Lao Tzu Alvin P Cohen ed Selected Works of Peter A Boodber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Review 参考 编辑 楊牧 卜弼德先生 柏克萊精神 洪範 1977 02 01 ISBN 9789579525510 John DeFrancis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Univ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1989 2005 ISBN 0 8248 1068 6 E Schafer A Cohen Peter A Boodberg 1903 197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4 1974 1 13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卜弼德 amp oldid 7243497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