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冕洞

冕洞太陽日冕中因為能量和氣體比平均密度低,而使溫度較低所形成的黑暗區域。冕洞是太陽日冕中的一部分,並且由於日冕的不均勻而不斷的變化和重塑。太陽包含的磁場拱弧會遠離因為能量和氣體稀薄的日冕區域[1],當它不再落回時就會出現冕洞。因此,太陽粒子從該地區以較高的速度逃逸,而創造出氣體和能量密度較低的低溫區域[2]

最早的發現  编辑

在1960年代,雪梨的在1960年代,雪梨的克里斯卡羅斯電波望遠鏡(Chris Cross radio telescope)英语Mills Cross Telescope拍攝了太陽的X射線影像,但不清楚這是甚麼。一些研究指出冕洞最早是在1970年代初期發現的[2][3],這指的是飛行在地球大氣層之上的天空實驗室使用X射線望遠鏡揭露日冕結構時的發現。

太陽週期 编辑

冕洞的大小和數量與太陽週期相對應。當太陽週期趨向極大值時,冕洞會越來越接近太陽的兩極[3]。在太陽極大值時,冕洞的數量減少,直到太陽的磁場反轉。之後,新的冕洞出現在新的集點附近。然後冕洞的大小和數量都會增加,而當太陽趨向極小時,冕洞會拉開到離兩極較遠的地區 [4]。太陽的南極和北極上有永久性的冕洞[1]

 
冕洞磁力線的圖像,顯示當磁力線不落回太陽的情況,會造成從太陽逃逸的太陽風。

冕洞和太陽風 编辑

冕洞通常以太陽風平均速度的兩倍速度釋放帶電粒子[3]。據悉,逃逸的太陽風沿著穿過冕洞的開放磁力線傳播[4]。由於冕洞是太陽日冕中密度和溫度比大多數日冕要低得多的區域,因此這些區域非常稀薄。這種稀薄導致色球中的粒子更容易穿透,而成為太陽風。

對太空天氣的影響 编辑

在太陽極小期,冕洞是太空天氣擾動的主要來源。通常情況下,來自冕洞的地磁(和質子)風暴是逐漸開始(會超過好幾小時),不會像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風暴那麼嚴重,而且是突然的發作。由於冕洞會持續好幾個月,因此通常可以比日冕物質拋射提早許多預測到這種類型的擾動[2]

影像 编辑

 
太陽盤面與冕洞。
這段視覺化的冕洞是以每分鐘拍攝一次,持續超過24小時的縮時攝影。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Freedman, Roger A., and William J. Kaufmann III. "Our Star, the Sun." Universe. 8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2008. 419–420. Print.
  2. ^ 2.0 2.1 2.2 .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3. ^ 3.0 3.1 3.2 Massive Coronal Hole on the Sun. NASA. [31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于2020-12-19). 
  4. ^ 4.0 4.1 Fox, Karen. Large Coronal Hole Near the Sun’s North Pole. NASA. [31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于2020-11-12). 

進階讀物 编辑

  1. Gombosi, Tamas. Physic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521-59264-X. 
  2. Jiang, Yunchun; Chen, Huadong; Shen, Yuandeng; Yang, Liheng; Li, Kejun. Hα Dimm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ruption of a Coronal Sigmoid in the Quiet Sun. Solar Physics. 2007-01, 240 (1): 77–87. ISSN 0038-0938. doi:10.1007/s11207-006-0257-4 (英语). 

冕洞, 是太陽的日冕中因為能量和氣體比平均密度低, 而使溫度較低所形成的黑暗區域, 是太陽日冕中的一部分, 並且由於日冕的不均勻而不斷的變化和重塑, 太陽包含的磁場拱弧會遠離因為能量和氣體稀薄的日冕區域, 當它不再落回時就會出現, 因此, 太陽粒子從該地區以較高的速度逃逸, 而創造出氣體和能量密度較低的低溫區域, 目录, 最早的發現, 太陽週期, 和太陽風, 對太空天氣的影響, 影像,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進階讀物最早的發現, 编辑在1960年代, 雪梨的在1960年代, 雪梨的克里斯卡羅斯電波望遠鏡, chr. 冕洞是太陽的日冕中因為能量和氣體比平均密度低 而使溫度較低所形成的黑暗區域 冕洞是太陽日冕中的一部分 並且由於日冕的不均勻而不斷的變化和重塑 太陽包含的磁場拱弧會遠離因為能量和氣體稀薄的日冕區域 1 當它不再落回時就會出現冕洞 因此 太陽粒子從該地區以較高的速度逃逸 而創造出氣體和能量密度較低的低溫區域 2 目录 1 最早的發現 2 太陽週期 3 冕洞和太陽風 4 對太空天氣的影響 5 影像 6 相關條目 7 參考資料 8 進階讀物最早的發現 编辑在1960年代 雪梨的在1960年代 雪梨的克里斯卡羅斯電波望遠鏡 Chris Cross radio telescope 英语 Mills Cross Telescope 拍攝了太陽的X射線影像 但不清楚這是甚麼 一些研究指出冕洞最早是在1970年代初期發現的 2 3 這指的是飛行在地球大氣層之上的天空實驗室使用X射線望遠鏡揭露日冕結構時的發現 太陽週期 编辑冕洞的大小和數量與太陽週期相對應 當太陽週期趨向極大值時 冕洞會越來越接近太陽的兩極 3 在太陽極大值時 冕洞的數量減少 直到太陽的磁場反轉 之後 新的冕洞出現在新的集點附近 然後冕洞的大小和數量都會增加 而當太陽趨向極小時 冕洞會拉開到離兩極較遠的地區 4 太陽的南極和北極上有永久性的冕洞 1 nbsp 冕洞磁力線的圖像 顯示當磁力線不落回太陽的情況 會造成從太陽逃逸的太陽風 冕洞和太陽風 编辑冕洞通常以太陽風平均速度的兩倍速度釋放帶電粒子 3 據悉 逃逸的太陽風沿著穿過冕洞的開放磁力線傳播 4 由於冕洞是太陽日冕中密度和溫度比大多數日冕要低得多的區域 因此這些區域非常稀薄 這種稀薄導致色球中的粒子更容易穿透 而成為太陽風 對太空天氣的影響 编辑在太陽極小期 冕洞是太空天氣擾動的主要來源 通常情況下 來自冕洞的地磁 和質子 風暴是逐漸開始 會超過好幾小時 不會像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風暴那麼嚴重 而且是突然的發作 由於冕洞會持續好幾個月 因此通常可以比日冕物質拋射提早許多預測到這種類型的擾動 2 影像 编辑 nbsp 太陽盤面與冕洞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這段視覺化的冕洞是以每分鐘拍攝一次 持續超過24小時的縮時攝影 相關條目 编辑太陽圈物理 英语 Heliophysics 太陽風暴列表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Freedman Roger A and William J Kaufmann III Our Star the Sun Universe 8th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8 419 420 Print 2 0 2 1 2 2 SWS The Sun and Solar Activity What is a Coronal Hole 2022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12 3 0 3 1 3 2 Massive Coronal Hole on the Sun NASA 31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9 4 0 4 1 Fox Karen Large Coronal Hole Near the Sun s North Pole NASA 31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2 進階讀物 编辑Gombosi Tamas Physic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 521 59264 X Jiang Yunchun Chen Huadong Shen Yuandeng Yang Liheng Li Kejun Ha Dimm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ruption of a Coronal Sigmoid in the Quiet Sun Solar Physics 2007 01 240 1 77 87 ISSN 0038 0938 doi 10 1007 s11207 006 0257 4 英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冕洞 amp oldid 7111841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