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元缅战争

元缅战争(မွန်ဂို–မြန်မာ စစ် (၁၂၇၇–၁၂၈၇))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發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

元緬戰爭
日期1277年–1287年
地点
结果

元朝勝利

  • 蒲甘王朝瓦解
  • 撣族王國興起
参战方
元朝 蒲甘王朝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1277–78: 12000[1]或700[2]


1283–85: 24000以上[3]


1287: 20000以上[4]

1277–78: 40000–60000[1][2]


1283–85: 未知


1287: 未知
伤亡与损失

1277–78: 未知


1283–85: 未知


1287: 7000[2]

1277–78: 未知


1283–85: 10000以上[2]


1287: 未知

背景

1271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派遣使節乞脫因出使蒲甘,要求蒲甘王朝國王那羅梯訶波帝歸順元朝。那羅梯訶波帝拒見使臣,朝臣們商議後派出價博,攜帶友好國書前往北京。[5]1272年,那羅梯訶波帝派兵攻打內附元朝的金齒部落,虜走頭目阿郭的父親阿必,得到贖金後才放還。[6][7][8][9]

1273年,蒲甘使節價博在忽必烈的允許下瞻仰了北京的舍利。他帶回了元朝的使節馬剌失里、乞脫因,以及忽必烈的詔書,忽必烈要求那羅梯訶波帝派遣王族子弟或貴重大臣到北京以示友好,不然兩國可能兵戎相交。[10]琉璃宮史》記載那羅梯訶波帝認為元朝使臣不懂禮節,不顧首相阿難多畢悉英语Ananda Pyissi的反對,處死了元使,《元史》則記載使節無恙。[11][12]1274年,雲南上報朝廷説緬王那羅梯訶波帝沒有歸降的意思,使節一去不返,建議征討,忽必烈則下諭姑且緩之。[13][14]

戰事

牙嵩延之戰

1277年4月,那羅梯訶波帝以阿難多畢悉英语Ananda Pyissi揚達畢悉英语Yanda Pyissi為將率軍攻打金齒千額總管阿禾,阿禾向大理路元將忽都告急。忽都與信苴日、脫羅脫孩率元軍與緬軍於牙嵩延遭遇,史稱牙嵩延之戰。牙嵩延的位置一說在永昌府(今保山市)西南,一說在南甸府(今梁河縣),另說牙嵩延一詞即為南宋甸。《元史》記載此役元軍有700人、緬軍有四五萬人、800戰象、一萬匹馬,《馬可波羅行紀》載元軍有12000騎兵,緬軍有60000步騎、2000戰象。兩軍交接之初,元軍戰馬受緬軍戰象驚嚇,向後退卻。忽都令軍士系馬於附近森林,以密林為掩護,步戰射象,不久緬軍戰象死傷大半,逃象回奔緬軍方向,緬軍受踩踏死傷無數。元軍上馬續戰,大敗緬軍。[15][16][17]

江心之戰

1277年10月,元將納速剌丁率軍3800餘人攻佔江心英语Kaungsin城(或稱江頭城),毀去緬軍大量城寨,招降許多周邊部落,後因氣候炎熱還師。[18][19][20]

第二次牙嵩延之戰

1283年,元宗王相吾答兒與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率軍征緬,兵分二路進攻牙嵩延,元軍圍城兩月後牙嵩延陷落。《琉璃宮史》對此役有誇張的記載,據說參戰緬軍共四十萬人,元軍兩千萬人、馬六百萬匹。[21][19][8]6天後,元軍再度攻佔江心城,擊殺萬餘緬軍,後留袁世安守城。[22][18][23]

緬境戰事

1284年,元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攻佔太公英语Tagaung, Mandalay城。1285年1月,元軍攻佔罕林英语Hanlin, Burma城,離蒲甘城只剩270公里的距離。[24][25]那羅梯訶波帝驚惶失措,他南逃到德拉,後又轉移至長子烏沙那鎮守的勃生,蒲甘王國境內叛亂四起。[22]那羅梯訶波帝因其懦弱的表現而被冠以稱號德由披敏(Taruk-Pyay Min),意為「對蒙古軍怯戰逃跑的王」。[26][27]

1287年,那羅梯訶波帝遣使至雲南乞降,元廷應允,派遣達魯花赤出使其國。[28][29]那羅梯訶波帝計劃先到卑謬召集軍隊,再北上回蒲甘城,然而在卑謬,那羅梯訶波帝被鎮守此地的梯訶都逼迫服毒而死。[30]那羅梯訶波帝死後,元雲南王也先帖木兒、元將張萬等人率軍攻破蒲甘城,元軍死傷七千餘人,元緬戰事自此消停,戰後元軍留兵駐紮,範圍南至卑謬附近的多盧末(Tarokmaw)。[31][32]但近來的研究認為元軍不曾攻至蒲甘,而是被撣族三兄弟阿散哥也阿剌者僧加藍僧哥速率軍擊退。[33][34][35][36]

後續

梯訶都謀殺父王之後,又到勃生殺了兄長烏沙那。梯訶都隨後進攻德拉憍苴,被憍苴擊退。後來梯訶都在進攻勃固的戰事中身死。1289年,憍苴北上返回蒲甘即位為王。1297年,憍苴派遣長子信合八的英语Theingapati去北京朝覲元成宗鐵穆耳,鐵穆耳封憍苴為緬王、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37][38]

1298年,阿散哥也等撣族三兄弟起兵推翻憍苴,立憍苴子鄒聶為王,阿散哥也將憍苴囚禁在敏象英语Myinsaing城(或稱木連城)。1299年,阿散哥也處死了憍苴、信合八的。[39][40]1300年,鐵穆耳命忙兀都魯迷失、薛超兀兒、劉德祿、高阿康等人率元軍12000人征討阿散哥也。元軍圍敏象城數月,但始终未能破城。而敏象城中糧食匱乏,阿散哥也重金賄賂了元軍眾將。[41][42]1301年,元軍以氣候炎熱、瘴癘為由退兵。元完澤查處此事,領軍將帥大多受到重罰,元軍於1303年徹底退出緬甸。[43][44][45][46]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0–123頁
  2. ^ 2.0 2.1 2.2 2.3 《元史》卷二百十
  3. ^ Wade 2009,36–37頁
  4. ^ Wade 2009,27頁
  5. ^ 《元史》卷二百十:世祖至元八年,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遣乞脫因等使緬國,招諭其主內附。四月,乞脫因等導其使價博來,以聞。
  6. ^ 《元史》卷二百十:金齒頭目阿郭之言曰:「乞脫因之使緬,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緬王恨父阿必,故領兵數萬來侵,執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獻其國,乃得釋之。⋯⋯」
  7. ^ Wade 2009,20頁
  8. ^ 8.0 8.1 Than Tun 1964,136頁
  9.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19–120頁
  10. ^ 《元史》卷二百十:誠能謹事大之禮,遣其子弟若貴近臣僚一來,以彰我國家無外之義,用敦永好,時乃之休。至若用兵,夫誰所好。王其思之。
  11. ^ 《元史》卷二百十:雲南省始報:「差人探伺國使消息,而蒲賊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齒千額緫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
  12. ^ Hmannan Yazawin 1908,第一卷,357頁
  13. ^ 《元史》卷二百十:雲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去使不返,必須征討。六月,樞密院以聞。帝曰:「姑緩之。」
  14.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0頁、156頁
  15.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0–123頁、158頁
  16. ^ Myint-U 2006,60–61頁
  17. ^ 《元史》卷二百十:十四年三月,緬人以阿禾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永昌之間。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蒲、驃、阿昌、金齒未降部族,駐劄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晝夜行,與緬軍遇一河邊,其衆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忽都等軍僅七百人。緬人前乘馬,次象,次步卒;象被甲,背負戰樓,兩旁挾大竹筩,置短槍數十於其中,乘象者取以擊刺。忽都下令:「賊衆我寡,當先衝河北軍。」親率二百八十一騎為一隊,信苴日以二百三十三騎傍河為一隊,脫羅脫孩以一百八十七人依山為一隊。交戰良久,賊敗走。信苴日追之三里,抵寨門,旋濘而退。忽南面賊兵萬餘,繞出官軍後。信苴日馳報,忽都復列為三陣,進至河岸,擊之,又敗走。追破其十七寨,逐北至窄山口,轉戰三十餘里,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日暮,忽都中傷,遂收兵。明日,追之,至千額,不及而還。捕虜甚衆,軍中以一帽或一兩靴一氊衣易一生口。其脫者又為阿禾、阿昌邀殺,歸者無幾。官軍負傷者雖多,惟蒙古軍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餘無死者。
  18. ^ 18.0 18.1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3頁
  19. ^ 19.0 19.1 Coedès 1968,193頁
  20. ^ 《元史》卷二百十:十月,雲南省遣雲南諸路宣慰使元帥納速剌丁率蒙古、爨、僰、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餘人征緬,至江頭,深蹂酋首細安立寨之所,招降其磨欲等三百餘寨土官曲蠟蒲折戶四千、孟磨愛呂戶一千、磨柰蒙匡里荅八剌戶二萬、蒙忙甸土官甫祿堡戶一萬、木都彈禿戶二百,凡三萬五千二百戶,以天熱還師。
  21. ^ Hmannan Yazawin 2003,第一卷,352頁
  22. ^ 22.0 22.1 Coedès 1968,194頁
  23. ^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
  24. ^ Aung-Thwin 1985,195頁
  25. ^ Yazawin Thit 2012,第一卷,148頁
  26. ^ Coedès 1968,183頁
  27. ^ Yian 2010,125頁
  28. ^ Than Tun 1964,136–137頁
  29. ^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二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後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
  30. ^ Htin Aung 1967,71頁
  31.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23–126頁、160–161頁
  32. ^ 《元史》卷二百十:二十三年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敕造戰船,將兵六千人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緫之。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徵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撥軍一千人。是月,發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二十四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執,囚於昔里怯荅剌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與大官木浪周等四人為逆,雲南王所命官阿難荅等亦受害。二月,怯烈自忙乃甸登舟,留元送軍五百人於彼。雲南省請今秋進討,不聽。既而雲南王與諸王進征,至蒲甘,喪師七千餘,緬始平,乃定歲貢方物。
  33. ^ Aung-Thwin and Hall 2011,34–35頁
  34. ^ Lieberman 2003,121頁
  35. ^ Stuart-Fox 2001,88–90頁
  36.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既而雲南王與諸將進至蒲甘,緬人誘使深入,大軍失利,死七千餘人。緬遣使謝罪納款,雲南王允之,就命其渠長為帥,定三歲一貢。
  37.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64頁
  38. ^ 《元史》卷二百十:大德元年二月,以緬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嘗遣其子信合八的奉表入朝,請歲輸銀二千五百兩、帛千匹、馴象二十、糧萬石,詔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王,賜銀印,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賜以虎符。
  39. ^ Htin Aung 1967,74頁
  40.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三人合兵攻蒲甘,執王及世子僧加八的、次子朝乞力朝普,囚於木連城,凡十有一月。三年四月十日,阿散哥也令弟阿難答速殺緬王並二子,餘子康吉弄古馬剌加失巴遁去,放世子於蒲甘,而奪其妻。又分據王妻妾。共立王孽弟鄒聶,方十六歲,誅不附己者。
  41. ^ Than Tun 1959,122頁
  42.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四年閏八月,雲南平章政事薛超兀兒、忙兀都魯迷失等發中慶,期至大理西永昌、騰衝會集。十月,入緬境。十二月五日,至馬來城大會。十五日,至阿散哥也兄弟三人所守木連城,三城相接,賊出戰,敗之,賊閉門拒守。忙兀都魯迷失、劉左丞據城東北面,薛超兀兒、高阿康參政據西面,正南無軍守之。賊日出戰,城內四面立三梢單梢炮,向外攻擊。官軍尋立排沙傅其城。五年正月,分軍破石山寨,又召白衣催糧軍二千人攻其城南面。十九日,城上發矢石擂木,殺官軍五百餘人。二月二日,阿散哥也令十餘人呼曰:「我非叛人,乃皇帝良民。以緬王作違理三事,我等收之,彼自飲藥而死,非我等殺之。我等與蒙古人無甚作惡,若許我投降,顧永受約束。」又使人持金銀禮物出見。分省官諭賊,三人親出方可,不然難信,若一年不出,我軍亦住一年。賊竟不肯親出。
  43.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165–168頁
  44. ^ Than Tun 1964,137頁
  45. ^ 《元史》卷二百十:五年九月,雲南參知政事高慶、宣撫使察罕不花伏誅。初,慶等從薛超兀而圍緬兩月,城中薪食俱盡,勢將出降,慶等受其重賂,以炎暑瘴疫為辭,輒引兵還。故誅之。十月,緬遣使入貢。
  46.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萬戶章吉察兒等言:「炎天瘴發,軍勞苦,不還實懼死傷獲罪。⋯⋯我等今當回軍。」⋯⋯分省官命追回先行軍,皆言:「已去遠,無及矣。」次日,分省官遂下令班師。⋯⋯丞相完澤等奏遣河南平章政事二哥等赴雲南,雜問之。⋯⋯是役也,自宗王以下皆以納賂麗於罰,辱國莫甚焉。
書籍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
  • 《元史》卷二百十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3 1908. Mandalay: Upper Burma Press. 1832 (缅甸语).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3 2003. Yangon: Myanmar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1832 (缅甸语). 
  • Coedès, George. Walter F. Vella , 编.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0-8248-0368-1. 
  • Yian, Goh Geok. The Question of 'china' in Burmese Chronicl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Htin Aung, Maung. A History of Burma.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 Wade, Geoff. Eugene Perry Link , 编. The Scholar's Mind: Essays in Honor of Frederick W. Mot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629964030. 
  • Than Tun. Studies in Burmese History 1. Yangon: Maha Dagon. 1964 (缅甸语). 
  • Myint-U, Thant. 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Histories of Burm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6. ISBN 978-0-374-16342-6. 
  • Aung-Thwin, Michael. Pagan: The Origins of Modern Burm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ISBN 0-8248-0960-2. 
  • Maha Sithu. Myint Swe; Kyaw Win , 编. Yazawin Thit 1–3 2012, 2nd printing. Yangon: Ya-Pyei Publishing. 1798 (缅甸语). 
  • Aung-Thwin, Michael Arthur; Hall, Kenneth R.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f Southeast Asia. Routledge. 2011. ISBN 9781136819643. 
  • Lieberman, Victor B. Strange Parallels: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Context, c. 800–1830, volume 1, Integration on the Main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521-80496-7. 
  • Stuart-Fox, Martin. Review of "Myth and Hist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Early Burma" by Michael A. Aung-Thwin.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Brill). 2001, 44 (1): 88–90. JSTOR 3632565. 
  • Than Tun. History of Burma: A.D. 1300–1400. Journal of Burma Research Society. 1959, XLII (II). 

元缅战争, စစ, ၁၂၇၇, ၁၂၈၇, 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發的战争, 战争以元军胜利, 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 元緬戰爭日期1277年, 1287年地点雲南, 緬甸结果元朝勝利, 蒲甘王朝瓦解, 撣族王國興起参战方元朝蒲甘王朝指挥官与领导者忽必烈忽都, 1277, 納速剌丁, 1277, 相吾答兒, 1283, 也先帖木兒, 1287, 那羅梯訶波帝阿難多畢悉, 英语, ananda, pyissi, 1277, 揚達畢悉, 英语, yanda, pyiss. 元缅战争 မ န ဂ မ န မ စစ ၁၂၇၇ ၁၂၈၇ 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發的战争 战争以元军胜利 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 元緬戰爭日期1277年 1287年地点雲南 緬甸结果元朝勝利 蒲甘王朝瓦解 撣族王國興起参战方元朝蒲甘王朝指挥官与领导者忽必烈忽都 1277 納速剌丁 1277 78 相吾答兒 1283 85 也先帖木兒 1287 那羅梯訶波帝阿難多畢悉 英语 Ananda Pyissi 1277 85 揚達畢悉 英语 Yanda Pyissi 1277 84 摩訶波 1283 85 阿散哥也 1287 阿剌者僧加藍 1287 僧哥速 1287 兵力1277 78 12000 1 或700 2 1283 85 24000以上 3 1287 20000以上 4 1277 78 40000 60000 1 2 1283 85 未知 1287 未知伤亡与损失1277 78 未知 1283 85 未知 1287 7000 2 1277 78 未知 1283 85 10000以上 2 1287 未知 目录 1 背景 2 戰事 2 1 牙嵩延之戰 2 2 江心之戰 2 3 第二次牙嵩延之戰 2 4 緬境戰事 3 後續 4 参见 5 参考文献背景 编辑1271年 元朝建立后 忽必烈派遣使節乞脫因出使蒲甘 要求蒲甘王朝國王那羅梯訶波帝歸順元朝 那羅梯訶波帝拒見使臣 朝臣們商議後派出價博 攜帶友好國書前往北京 5 1272年 那羅梯訶波帝派兵攻打內附元朝的金齒部落 虜走頭目阿郭的父親阿必 得到贖金後才放還 6 7 8 9 1273年 蒲甘使節價博在忽必烈的允許下瞻仰了北京的舍利 他帶回了元朝的使節馬剌失里 乞脫因 以及忽必烈的詔書 忽必烈要求那羅梯訶波帝派遣王族子弟或貴重大臣到北京以示友好 不然兩國可能兵戎相交 10 琉璃宮史 記載那羅梯訶波帝認為元朝使臣不懂禮節 不顧首相阿難多畢悉 英语 Ananda Pyissi 的反對 處死了元使 元史 則記載使節無恙 11 12 1274年 雲南上報朝廷説緬王那羅梯訶波帝沒有歸降的意思 使節一去不返 建議征討 忽必烈則下諭姑且緩之 13 14 戰事 编辑牙嵩延之戰 编辑 1277年4月 那羅梯訶波帝以阿難多畢悉 英语 Ananda Pyissi 揚達畢悉 英语 Yanda Pyissi 為將率軍攻打金齒千額總管阿禾 阿禾向大理路元將忽都告急 忽都與信苴日 脫羅脫孩率元軍與緬軍於牙嵩延遭遇 史稱牙嵩延之戰 牙嵩延的位置一說在永昌府 今保山市 西南 一說在南甸府 今梁河縣 另說牙嵩延一詞即為南宋甸 元史 記載此役元軍有700人 緬軍有四五萬人 800戰象 一萬匹馬 馬可波羅行紀 載元軍有12000騎兵 緬軍有60000步騎 2000戰象 兩軍交接之初 元軍戰馬受緬軍戰象驚嚇 向後退卻 忽都令軍士系馬於附近森林 以密林為掩護 步戰射象 不久緬軍戰象死傷大半 逃象回奔緬軍方向 緬軍受踩踏死傷無數 元軍上馬續戰 大敗緬軍 15 16 17 江心之戰 编辑 1277年10月 元將納速剌丁率軍3800餘人攻佔江心 英语 Kaungsin 城 或稱江頭城 毀去緬軍大量城寨 招降許多周邊部落 後因氣候炎熱還師 18 19 20 第二次牙嵩延之戰 编辑 1283年 元宗王相吾答兒與右丞太卜 參知政事也罕的斤率軍征緬 兵分二路進攻牙嵩延 元軍圍城兩月後牙嵩延陷落 琉璃宮史 對此役有誇張的記載 據說參戰緬軍共四十萬人 元軍兩千萬人 馬六百萬匹 21 19 8 6天後 元軍再度攻佔江心城 擊殺萬餘緬軍 後留袁世安守城 22 18 23 緬境戰事 编辑 1284年 元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 攻佔太公 英语 Tagaung Mandalay 城 1285年1月 元軍攻佔罕林 英语 Hanlin Burma 城 離蒲甘城只剩270公里的距離 24 25 那羅梯訶波帝驚惶失措 他南逃到德拉 後又轉移至長子烏沙那鎮守的勃生 蒲甘王國境內叛亂四起 22 那羅梯訶波帝因其懦弱的表現而被冠以稱號德由披敏 Taruk Pyay Min 意為 對蒙古軍怯戰逃跑的王 26 27 1287年 那羅梯訶波帝遣使至雲南乞降 元廷應允 派遣達魯花赤出使其國 28 29 那羅梯訶波帝計劃先到卑謬召集軍隊 再北上回蒲甘城 然而在卑謬 那羅梯訶波帝被鎮守此地的梯訶都逼迫服毒而死 30 那羅梯訶波帝死後 元雲南王也先帖木兒 元將張萬等人率軍攻破蒲甘城 元軍死傷七千餘人 元緬戰事自此消停 戰後元軍留兵駐紮 範圍南至卑謬附近的多盧末 Tarokmaw 31 32 但近來的研究認為元軍不曾攻至蒲甘 而是被撣族三兄弟阿散哥也 阿剌者僧加藍 僧哥速率軍擊退 33 34 35 36 後續 编辑梯訶都謀殺父王之後 又到勃生殺了兄長烏沙那 梯訶都隨後進攻德拉的憍苴 被憍苴擊退 後來梯訶都在進攻勃固的戰事中身死 1289年 憍苴北上返回蒲甘即位為王 1297年 憍苴派遣長子信合八的 英语 Theingapati 去北京朝覲元成宗鐵穆耳 鐵穆耳封憍苴為緬王 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 37 38 1298年 阿散哥也等撣族三兄弟起兵推翻憍苴 立憍苴子鄒聶為王 阿散哥也將憍苴囚禁在敏象 英语 Myinsaing 城 或稱木連城 1299年 阿散哥也處死了憍苴 信合八的 39 40 1300年 鐵穆耳命忙兀都魯迷失 薛超兀兒 劉德祿 高阿康等人率元軍12000人征討阿散哥也 元軍圍敏象城數月 但始终未能破城 而敏象城中糧食匱乏 阿散哥也重金賄賂了元軍眾將 41 42 1301年 元軍以氣候炎熱 瘴癘為由退兵 元相完澤查處此事 領軍將帥大多受到重罰 元軍於1303年徹底退出緬甸 43 44 45 46 参见 编辑明缅战争 清缅战争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1 0 1 1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20 123頁 2 0 2 1 2 2 2 3 元史 卷二百十 Wade 2009 36 37頁 Wade 2009 27頁 元史 卷二百十 世祖至元八年 大理 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遣乞脫因等使緬國 招諭其主內附 四月 乞脫因等導其使價博來 以聞 元史 卷二百十 金齒頭目阿郭之言曰 乞脫因之使緬 乃故父阿必所指也 至元九年三月 緬王恨父阿必 故領兵數萬來侵 執父阿必而去 不得已厚獻其國 乃得釋之 Wade 2009 20頁 8 0 8 1 Than Tun 1964 136頁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19 120頁 元史 卷二百十 誠能謹事大之禮 遣其子弟若貴近臣僚一來 以彰我國家無外之義 用敦永好 時乃之休 至若用兵 夫誰所好 王其思之 元史 卷二百十 雲南省始報 差人探伺國使消息 而蒲賊阻道 今蒲人多降 道已通 遣金齒千額緫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 Hmannan Yazawin 1908 第一卷 357頁 元史 卷二百十 雲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 去使不返 必須征討 六月 樞密院以聞 帝曰 姑緩之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20頁 156頁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20 123頁 158頁 Myint U 2006 60 61頁 元史 卷二百十 十四年三月 緬人以阿禾內附 怨之 攻其地 欲立寨騰越 永昌之間 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 大理路總管信苴日 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 蒲 驃 阿昌 金齒未降部族 駐劄南甸 阿禾告急 忽都等晝夜行 與緬軍遇一河邊 其衆約四五萬 象八百 馬萬匹 忽都等軍僅七百人 緬人前乘馬 次象 次步卒 象被甲 背負戰樓 兩旁挾大竹筩 置短槍數十於其中 乘象者取以擊刺 忽都下令 賊衆我寡 當先衝河北軍 親率二百八十一騎為一隊 信苴日以二百三十三騎傍河為一隊 脫羅脫孩以一百八十七人依山為一隊 交戰良久 賊敗走 信苴日追之三里 抵寨門 旋濘而退 忽南面賊兵萬餘 繞出官軍後 信苴日馳報 忽都復列為三陣 進至河岸 擊之 又敗走 追破其十七寨 逐北至窄山口 轉戰三十餘里 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 日暮 忽都中傷 遂收兵 明日 追之 至千額 不及而還 捕虜甚衆 軍中以一帽或一兩靴一氊衣易一生口 其脫者又為阿禾 阿昌邀殺 歸者無幾 官軍負傷者雖多 惟蒙古軍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 餘無死者 18 0 18 1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23頁 19 0 19 1 Coedes 1968 193頁 元史 卷二百十 十月 雲南省遣雲南諸路宣慰使元帥納速剌丁率蒙古 爨 僰 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餘人征緬 至江頭 深蹂酋首細安立寨之所 招降其磨欲等三百餘寨土官曲蠟蒲折戶四千 孟磨愛呂戶一千 磨柰蒙匡里荅八剌戶二萬 蒙忙甸土官甫祿堡戶一萬 木都彈禿戶二百 凡三萬五千二百戶 以天熱還師 Hmannan Yazawin 2003 第一卷 352頁 22 0 22 1 Coedes 1968 194頁 元史 卷二百十 二十年十一月 官軍伐緬 克之 先是 詔宗王相吾荅兒 右丞太卜 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 是年九月 大軍發中慶 十月 至南甸 太卜由羅必甸進軍 十一月 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 達鎮西阿禾江 造舟二百 下流至江頭城 斷緬人水路 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 與太卜軍會 令諸將分地攻取 破其江頭城 擊殺萬餘人 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 積糧餉以給軍士 遣使持輿地圖奏上 Aung Thwin 1985 195頁 Yazawin Thit 2012 第一卷 148頁 Coedes 1968 183頁 Yian 2010 125頁 Than Tun 1964 136 137頁 元史 卷二百十 二十二年十一月 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 欲來納款 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 降旨許其悔過 然後差大官赴闕 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 Htin Aung 1967 71頁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23 126頁 160 161頁 元史 卷二百十 二十三年十月 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 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 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 並虎符 敕造戰船 將兵六千人征緬 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緫之 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徵收金齒 察罕迭吉連地 撥軍一千人 是月 發中慶府 繼至永昌府 與征緬省官會 經阿昔甸 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 二十四年正月 至忙乃甸 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執 囚於昔里怯荅剌之地 又害其嫡子三人 與大官木浪周等四人為逆 雲南王所命官阿難荅等亦受害 二月 怯烈自忙乃甸登舟 留元送軍五百人於彼 雲南省請今秋進討 不聽 既而雲南王與諸王進征 至蒲甘 喪師七千餘 緬始平 乃定歲貢方物 Aung Thwin and Hall 2011 34 35頁 Lieberman 2003 121頁 Stuart Fox 2001 88 90頁 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二 既而雲南王與諸將進至蒲甘 緬人誘使深入 大軍失利 死七千餘人 緬遣使謝罪納款 雲南王允之 就命其渠長為帥 定三歲一貢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64頁 元史 卷二百十 大德元年二月 以緬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嘗遣其子信合八的奉表入朝 請歲輸銀二千五百兩 帛千匹 馴象二十 糧萬石 詔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王 賜銀印 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 賜以虎符 Htin Aung 1967 74頁 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二 三人合兵攻蒲甘 執王及世子僧加八的 次子朝乞力朝普 囚於木連城 凡十有一月 三年四月十日 阿散哥也令弟阿難答速殺緬王並二子 餘子康吉弄古馬剌加失巴遁去 放世子於蒲甘 而奪其妻 又分據王妻妾 共立王孽弟鄒聶 方十六歲 誅不附己者 Than Tun 1959 122頁 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二 四年閏八月 雲南平章政事薛超兀兒 忙兀都魯迷失等發中慶 期至大理西永昌 騰衝會集 十月 入緬境 十二月五日 至馬來城大會 十五日 至阿散哥也兄弟三人所守木連城 三城相接 賊出戰 敗之 賊閉門拒守 忙兀都魯迷失 劉左丞據城東北面 薛超兀兒 高阿康參政據西面 正南無軍守之 賊日出戰 城內四面立三梢單梢炮 向外攻擊 官軍尋立排沙傅其城 五年正月 分軍破石山寨 又召白衣催糧軍二千人攻其城南面 十九日 城上發矢石擂木 殺官軍五百餘人 二月二日 阿散哥也令十餘人呼曰 我非叛人 乃皇帝良民 以緬王作違理三事 我等收之 彼自飲藥而死 非我等殺之 我等與蒙古人無甚作惡 若許我投降 顧永受約束 又使人持金銀禮物出見 分省官諭賊 三人親出方可 不然難信 若一年不出 我軍亦住一年 賊竟不肯親出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165 168頁 Than Tun 1964 137頁 元史 卷二百十 五年九月 雲南參知政事高慶 宣撫使察罕不花伏誅 初 慶等從薛超兀而圍緬兩月 城中薪食俱盡 勢將出降 慶等受其重賂 以炎暑瘴疫為辭 輒引兵還 故誅之 十月 緬遣使入貢 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二 萬戶章吉察兒等言 炎天瘴發 軍勞苦 不還實懼死傷獲罪 我等今當回軍 分省官命追回先行軍 皆言 已去遠 無及矣 次日 分省官遂下令班師 丞相完澤等奏遣河南平章政事二哥等赴雲南 雜問之 是役也 自宗王以下皆以納賂麗於罰 辱國莫甚焉 書籍 緬甸史 戈 埃 哈威著 姚梓良譯 商務印書館 1973年出版 元史 卷二百十 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二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 3 1908 Mandalay Upper Burma Press 1832 缅甸语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 3 2003 Yangon Myanmar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1832 缅甸语 Coedes George Walter F Vella 编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 0 8248 0368 1 Yian Goh Geok The Question of china in Burmese Chronicl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Htin Aung Maung A History of Burma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Wade Geoff Eugene Perry Link 编 The Scholar s Mind Essays in Honor of Frederick W Mot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629964030 Than Tun Studies in Burmese History 1 Yangon Maha Dagon 1964 缅甸语 Myint U Thant 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 Histories of Burm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6 ISBN 978 0 374 16342 6 Aung Thwin Michael Pagan The Origins of Modern Burm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1985 ISBN 0 8248 0960 2 Maha Sithu Myint Swe Kyaw Win 编 Yazawin Thit 1 3 2012 2nd printing Yangon Ya Pyei Publishing 1798 缅甸语 Aung Thwin Michael Arthur Hall Kenneth R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f Southeast Asia Routledge 2011 ISBN 9781136819643 Lieberman Victor B Strange Parallels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Context c 800 1830 volume 1 Integration on the Main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 0 521 80496 7 Stuart Fox Martin Review of Myth and Hist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Early Burma by Michael A Aung Thwin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Brill 2001 44 1 88 90 JSTOR 3632565 Than Tun History of Burma A D 1300 1400 Journal of Burma Research Society 1959 XLII II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元缅战争 amp oldid 7085443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