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舊字形

舊字形舊字形󠄁),又称傳承字形傳承字形󠄁)、傳統字形傳統字形󠄁[1],指傳統的漢字字形,尤指活字印刷後的印刷字形。该字体於明朝逐步成型,在日本被稱為舊字體、正字體或康熙字典體;在中國大陸也指漢字改革和《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頒佈前所使用的字形。廣義上又指各國制定新字形之前的所有字形,跟大陸規範字形臺灣國字標準字體香港常用字字形表相對立。代表書籍有《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大漢和辭典》、《漢韓大辭典》、《中華大字典》等。

维基百科的繁体中文标识,其中使用了旧字形(作:維基百科)而非更接近手写楷书的官方规范字体(分別作:「維基百科」和「維基百科」)。

舊字形有若干個由文字學者研訂的標準,但並沒有硬性的唯一標準,康熙字典、中國大陸舊字形、韓國印刷字形、台灣部分印刷字形、Windows XP及更早版本中附帶的細明體[註 1],更有甚者认为來自早期非採用正體字的印刷品、照相排版製品之字型都可称为旧字形,并各有些許差異。目前亦有開源社群維護綜合過往學界各大家共識的現代化標準。

起源 编辑

雕版印刷時期往往直接使用書寫體楷書),自宋朝始以木板活版印刷時爲順應木紋理,將漢字的外框和中宮改爲矩形、加粗豎畫以降低雕刻損耗。在橫畫末端、豎起筆處添加三角以提升活字磨損後印出文字辨認度。因其形態與傳統楷書有較大的偏差,套用楷書的處理方法已不適用,出於美觀性而作了些许調整。在明朝時,這種字體正式成型,稱爲明體。於字形筆畫方面,不同於手寫楷書的隨意、多變、易於書寫等性質,更講求點畫分明和結構的對稱美觀,字樣往往比時人的楷書字形更符合字理。

與其他基于手写楷体的字形之间的區別 编辑

下表列出舊字形與楷書以及包括新字形在內等主要基于手寫楷書的各地区現代字體規範[註 2]之間可能出現的一些主要區別。

外觀上 编辑

  • 斷筆[2]:在「𠃊、𠄌、𡿨」等複合筆畫的交接,縱向筆畫切出斜向筆畫,橫向筆畫切出縱向筆畫。或称「折画[3]」「露芒」。(對比「」和「」、「」和「」、「」和「」)
    • 齊足:在「口、囗、凵、山」等部件中,左右兩邊的豎筆同時向下伸出,即遵循「𠃊」的断笔,以維持字形平衡,避免「跛足」。新字形往往难以左右平衡。(對比「嵯峨」和「嵯峨」、「」和「」)
  • 不避重捺:若一個字內本應該出現多個捺畫時,不仿照楷書將次要捺(如「食」的最後一筆、「焚」的第八筆)改作點。(對比「」和「食󠄁」、「」和「」、「」和「」、「」和「」)
  • 末捺的運用:若「木、禾、大」等部件沒必要避讓,例如在字的右旁或下方,末筆都作捺。国字标准字体中,即使不必避讓,也經常改作點,破壞字形平衡。(對比「」和「築󠄁」、「」和「」、「」和「」、「」和「」)
  • 捺畫起筆:部份舊字形中,一些捺起筆增加挑畫(如「乂」、「廴」)或橫畫(如「入、八」)。(對比「」和「更󠄁」、「」和「延󠄁」、「」和「父󠄁」、「」和「文󠄁」、「」和「交󠄁」、「」和「空󠄁」、「」和「公󠄁」、「」和「」、「」和「」)
  • 横畫出头:一部分字或部首中较为靠近中央的横画在旧字形中较其楷书体具有两头加长的写法,如「/冉󠄁」(對比「」和「講󠄁」、「」和「再󠄀」)以及「/彐󠄁」(對比「」和「雪󠄁」、「」和「急󠄁」、「」和「婦󠄁」)
  • 豎畫收筆:一些字、偏旁和組字結構(如「丰󠄁」)在舊字形中的豎筆收鋒較其傳統楷書寫法更長。(對比「/害󠄂」、「/憲󠄂」、「/」、「/周󠄀」、以及「/角󠄀」)
  • ·:末筆作點挑[註 3]。(對比「河流冰冷」和「河流冰冷」)
  • :首筆作撇點,不作撇挑[註 4]。(對比「」和「」、「」和「」)
  • :下方作象絲絮的「𡭔」形,不作「小」或三點[註 5]。(對比「」和「」、「絲絮」和「絲絮」、「系統」和「系統」)
  • :作點-點-橫豎-挑扁捺,不作楷書「⻎」或新字形「⻌」。(對比「遙遠/遙遠」和「遙遠󠄁」)
  • :首筆作直點。[註 6](對比「」和「」)
  • ”字旁:较其楷书形式,该旁在旧字形中的最后一笔上具有额外的突出。(對比「」和「」、「」和「朗󠄂」)
  • :末畫作橫。[註 7](對比「」和「」)
  • 首劃作撇。(對比「」和「」)
  • :旧字形中作“刃󠄁”。(對比「」和「忍󠄁」)
  • :第三畫在新字形中作「𠃍」,與其舊字形書體所相反(對比「」和「」、「」和「」)。
  • :傳統楷書中往往作「」(對比「」和「啓󠄁」)。
  • :旧字形中作「羽󠄀」(對比「」和「弱󠄁」、「」和「習󠄁」)
  • :旧字形中作「率󠄁」(對比「」和「」、「」和「」)
  • 部分在手寫和现代楷体中作『』的部首在旧字形中常作『』或『』(對比「」和「起󠄁」、「」和「 」)。
  • :倒数第二笔在旧字形中作竖弯勾。(如「」和「術󠄁」、「」和「述󠄁」)
  • :楷书及现代汉字规范中作“爫”的笔画在旧字形中往往作“”。(如「」和「采󠄁」、「」和「」)

字理和字源上 编辑

  • 字形返源:一部分舊字形漢字,相較其對應的主流手寫楷書體,在部分或整体字形结构上更接近它們的篆書體或其字源本字,如:「叙/敘」和「」( )、「」和「」( )。
    • 結構拆分:一些在手寫楷書體已合併的漢字及字體結構在其舊字形中基於字源又被重新拆分,如:「」和「」、「」和「」、「」和「」。
  • :部分字中楷書作點[註 8],舊字形作直點,如「立、文、亢、高、市」(對比於「立、文󠄁、亢、高、市」)。字源上其第一筆可能來自人的頭部象形或建築物的頂部。
  • 𠄞:部分字中楷書作點[註 9],舊字形作橫,如「帝、童、龍、言、音」(對比「帝󠄁 龍󠄂音󠄁」)。字源上其第一筆多來自「辛」或「䇂」部件,或者像「言」字般作指示符號(表示之上)的橫筆。
  • :不作「亽」。(對比「」和「今、令、食󠄁」)
    • 」,在舊字形中作「𩙿」,除上述差異之外,該旁的楷書體中最後兩畫為豎折點,而其舊字形則分別為三畫和豎橫橫。
  • 部:作为字顶偏旁使用时不作「⺈」(即“斜刀头”)而直接使用本字。(對比「」和「免󠄁、負󠄁、絕」)
  • :在舊字形中作「」(對比「」和「偉󠄁」)
  • /部:部分在楷书和现代规范中从“人”部的字以及偏旁在旧字形中作“入”。(如「/」和「/全󠄁」)
    • / :除将“人”部改为“”之外亦有其他笔画上的不同,如左下角在楷书作“ ⺝”部中的两横在旧字形改作两点“ ゛”,此外“刂 ”作“ㄍ”。(對比「」和「」)
  • :上方從「𠄞」(形同「二」),不作「礻」。(對比「神祇祝福」和「神祇祝福」)
  • :在旧字形中作「」,其基于字源,中间为“目”和“丨”(對比「」和「」)。
  • :在旧字形中作「」(對比「」和「」、「」和「」)。
  • :在旧字形中作「𥁕」,上方從「囚」,不作「曰」。(對比「」和「」)
  • :在旧字形中作「」,上方從「爪」(對比「」和「」)。
  • :從「犬」加撇,不作(「友」加點)。(對比「」和「」、「」和「」)
  • 等字:從「冫」,不作兩點。(對比「寒冬」和「寒󠄁冬󠄀」)
  • :下半部的“㐅”在旧字形中通常作“又”。(對比「」和「級󠄁」、「」和「吸󠄁」)
  • :從「ㄗ」[註 10],是着的人,不從「マ」。(對比「」和「令、領」)
  • :右旁從「人」,不從「卜」。(對比「」和「」、「」和「」)
  • :第三筆作撇,不作點。[註 11](對比「」和「」、「」和「」)

区分的部件 编辑

  • :前者如「匡、匱、匯」,後者如「匿󠄁、匾、匹󠄁」。
  • /:在旧字形中,「」在「半、平、肖」等「撇-點」結構位於竖画两侧的一些字中作「」(對比「半󠄁、平󠄁、肖󠄁」),在沒有豎畫的結構中則常作「」(對比「」和「」、「」和「兼󠄁」),此外,在諸如「常」、「堂」等字中則基於習慣保留「」的寫法(但作為此二字部首的「尚」字在舊字形中則作「」)。
  • :前者如「免󠄁、負󠄁、絕」,後者如「龜、陷、色」。
  • 𠤎:前者如「能、比、此、鹿」,後者如「化󠄁、花󠄁」。
  • 𣏟:前者如「焚、淋、霖」,後者如「麻󠄁、磨󠄁、痲」。
  • ”部和“”部:前者如「冰、馮、冷」,後者如「次󠄁、匀󠄀」。
  • 字右旁[註 12]:前者如「迅󠄁、訊、汛」,後者如「築󠄁、恐󠄁、筑󠄁」。
  • 字右旁[註 13]:前者如「丸、紈、汍」,後者如「熟、熱、執、藝」。
  • [註 14][註 15]朕󠄂字左旁[註 16]:作为不同的偏旁分别可作「明、期、朗󠄀」,「肌、胎、胡」,「靑、淸、靜」,「勝󠄁、服󠄁、朕󠄂」。
    • [註 17]:前者如「」,後者如「冑、冒󠄁、最󠄁」。
  • “皀”部和“艮”部:“皀”旁在旧字形中一般可分写为“既󠄀”和“”,该偏旁在现代的多数汉字规范中大部分归类合并为“艮”部,而后者在楷书中对应各字的写法均同“”的左旁(但“艮”旁的旧字形与其楷书写法存在一定的区别,为“ ”)。
  • 的右旁[註 18]:前者如「設、般、段」,後者如「沒、歿、」。
  • 者󠄁字頭[註 19]:前者如「孝、考、嗜」,後者如「者󠄁、諸󠄀、都󠄀」。
  • 𧶠:前者如「續、讀、櫝、竇、瀆」,「𧶠」一般是形聲字裏的聲符(而且包含其自身皆是以[-k]結尾的入聲字);後者如「」。

電腦字型分類 编辑

康熙字典 编辑

《康熙字典》所使用的字形,通常被認爲是舊字形的規範。在臺灣地區有時代指舊字形(廣義)。此外,有時亦爲字型 「TypeLand 康熙字典體」的簡稱。事實上《康熙字典》有少數避諱字,如「弘」「玄」等,當前使用時應將其糾正。

代表字体 编辑

  • TypeLand 康熙字典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OCR製作的雕版宋體,字量少,字形早於舊字形,存在無法對齊的情況但現已被過度使用,未購買(盜版)使用情形廣泛。
  • 文悦古典明朝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5]
  • 康熙字典體傳承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康熙字典網上版》2022年重新校對《康熙字典》字頭所開發的字體)
  • 文悦古体仿宋(聚珍仿宋)
  • 浙江民間書刻體
  • 汲古書體

《傳承字形檢校表》標準 编辑

民间開源組織「一點字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編製了《傳承字形檢校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6]》,该《檢校表》攷證字源並旨在制定一份兼顧字源、字理、使用習慣和美觀性[7]的標準,拆分和規範一些被混淆的異源部件,並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傳承字形形體作爲「推薦形體」。《檢校表》也另外提供日常生活可见的、符合字理的其他异体写法,让字体厂商可以以更加灵活调整字形。[8]

代表字体 编辑

  • I.明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9](I.Ming,又稱「一點明體」),修改與補充自IPAmj明朝[10]
  • 香港民間字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的傳承字形版字型

韓國印刷字形 编辑

KS X 1001和KS X 1002所規定的字形,通常可以被直接作爲「舊字形」使用,但某些字形並不符合康熙字典體,如「音」的首筆作豎、一些「儿」構件誤作「几」構件等。

日本舊字體 编辑

日本公佈 JIS X 0208(而後擴充爲 JIS X 2013)前使用的字形。但在 2004 年修訂公佈 JIS X 0213:2004 中某些字形被重新調整爲「舊字形」[12]。一些字因妥協而被列出兩種或多種寫法。

其他無定型標準 编辑

「漢字改革」前的字形 编辑

當代無標準舊字形代表電腦字型 编辑

風格上延續舊字形寫法及風格,但少部分字型的筆畫設計順應當代當代寫法而「新字形」化,而非全然按照舊字形或康熙字典體之字面設計。以下分為版權字型及民間修改字型兩類。

版權字型 编辑
  • 台灣廠商出品
  • 中國大陸廠商出品
    • 方正新秀麗
    • 方正平黑
    • 方正粗黑
    • 華光秀麗體
    • 方正幼線_BIG5
    • 方正粗圓_BIG5
    • 方正彩雲_BIG5
    • 方正琥珀_BIG5
  • 韓國廠商出品
    • New Batang/New Gungsuh(明體)
    • New Gulim
  • 日本廠商出品
    • 森澤UD黎明體B5HK
民間修改字型 编辑
  • 明蘭(合併和修改自メイリオ和方正蘭亭黑)
  • 新明蘭(合併和修改自メイリオ、方正蘭亭黑和微軟雅黑)
  • 新月蘭(合併和修改自新ゴ和方正蘭亭黑)
  • 不明體(合併和修改自ヒラギノ明朝、小塚明朝等)
  • 靑楓黑體(曾用名:Zauri Sans/塚源黑體)(修改和合併自小塚黑體及思源黑體)
  • 雲林黑體(曾用名:冬青黑體舊字形;修改自冬青黑體)
  • 源樣黑體(修改自思源黑體)
  • 汀明體(修改自細明體)
  • 韓明體(修改自韓國的New Batang)
  • 光明體(修改自華康明朝體W3-A)
  • 一點明體(修改自TB明朝)
  • 小塚明朝舊字形(修改自小塚明朝)

註釋 编辑

  1. ^ 到 3.21 版為止,新版本採用國字標準字體
  2. ^ 一部分当代的字體規範相較傳統楷書體和以此為基礎的港台現代繁體/正體標準來看更接近於舊字形(如「花」,該字在舊字形中作「花󠄁」,中国大陆新字形和台湾國字標準字體則分別作「」和「
  3. ^ 顏體中,此畫可以被認爲是一種點畫。
  4. ^ 某些楷書(如柳體)中,此畫也是作撇點。
  5. ^ 某些楷書(如柳體)中,下方也是作絲絮的「𡭔」形。
  6. ^ 某些楷書中,此畫也作直點。
  7. ^ 某些楷書中,此畫也作橫。
  8. ^ 某些楷書中,此畫也是作直點。
  9. ^ 某些時候也作橫。
  10. ^ 「卩」的變體。
  11. ^ 某些楷書中,此畫也是作撇。
  12. ^ 「丮」的變體。
  13. ^ 」的變體。
  14. ^ 」的變體。
  15. ^ 」的變體。
  16. ^ 」的變體。
  17. ^ 「⺼」在下方的變體。
  18. ^ 𠬛」。
  19. ^  」,「耂」於右下增加一點。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阿傑仔. 是谁写错字?(一). 2009-01-23 [2020-04-27]. (原始内容于2019-10-13). 
  2. ^ Derek Zech. 大陆新字形宋体中的「避重捺」是什么?有何优势?. 2015-07-18 [2020-04-27]. (原始内容于2020-06-23). 
  3. ^ 趙瑾昀. 宋體、明朝體等印刷體是如何產生的?. 2014-05-15 [2020-04-27]. (原始内容于2019-09-22). 
  4. ^ .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5. ^ .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6. ^ . [2019-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7. ^ Zonz. .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8. ^ 傳承字形標準化文件. GitHub. [2020-05-25]. (原始内容于2020-03-28). 
  9. ^ .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10. ^ 開源字型「I.明體」. 刻石錄. [2020-05-25]. (原始内容于2016-08-15). 
  11. ^ .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12. ^ Wikipedia - JIS X 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舊字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4月2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又称傳承字形, 傳承字形, 傳統字形, 傳統字形, 指傳統的漢字字形, 尤指活字印刷後的印刷字形, 该字体於明朝逐步成型, 在日本被稱為舊字體, 正字體或康熙字典體, 在中國大陸也指漢字改革和,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 頒佈前所使用.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4月2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舊字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舊字形 舊字形 又称傳承字形 傳承字形 傳統字形 傳統字形 1 指傳統的漢字字形 尤指活字印刷後的印刷字形 该字体於明朝逐步成型 在日本被稱為舊字體 正字體或康熙字典體 在中國大陸也指漢字改革和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 頒佈前所使用的字形 廣義上又指各國制定新字形之前的所有字形 跟大陸規範字形 臺灣國字標準字體 香港常用字字形表相對立 代表書籍有 康熙字典 中文大辭典 大漢和辭典 漢韓大辭典 中華大字典 等 维基百科的繁体中文标识 其中使用了旧字形 作 維基百科 而非更接近手写楷书的港台官方规范字体 分別作 維基百科 和 維基百科 此條目介紹的是廣義的傳統漢字字形 关于日文漢字的舊式標準字體 请见 舊字體 关于在汉字简化中 描述未简化汉字的汉字字汇 请见 傳承字 舊字形有若干個由文字學者研訂的標準 但並沒有硬性的唯一標準 康熙字典 中國大陸舊字形 韓國印刷字形 台灣部分印刷字形 Windows XP及更早版本中附帶的細明體 註 1 更有甚者认为來自早期非採用正體字的印刷品 照相排版製品之字型都可称为旧字形 并各有些許差異 目前亦有開源社群維護綜合過往學界各大家共識的現代化標準 目录 1 起源 2 與其他基于手写楷体的字形之间的區別 2 1 外觀上 2 2 字理和字源上 2 3 区分的部件 3 電腦字型分類 3 1 康熙字典 3 1 1 代表字体 3 2 傳承字形檢校表 標準 3 2 1 代表字体 3 3 韓國印刷字形 3 4 日本舊字體 3 5 其他無定型標準 3 5 1 漢字改革 前的字形 3 5 2 當代無標準舊字形代表電腦字型 3 5 2 1 版權字型 3 5 2 2 民間修改字型 4 註釋 5 參考文獻 6 參見 7 外部連結起源 编辑雕版印刷時期往往直接使用書寫體 楷書 自宋朝始以木板作活版印刷時爲順應木紋理 將漢字的外框和中宮改爲矩形 加粗豎畫以降低雕刻損耗 在橫畫末端 豎起筆處添加三角以提升活字磨損後印出文字辨認度 因其形態與傳統楷書有較大的偏差 套用楷書的處理方法已不適用 出於美觀性而作了些许調整 在明朝時 這種字體正式成型 稱爲明體 於字形筆畫方面 不同於手寫楷書的隨意 多變 易於書寫等性質 更講求點畫分明和結構的對稱美觀 字樣往往比時人的楷書字形更符合字理 與其他基于手写楷体的字形之间的區別 编辑注意 本页有Unihan新版汉字 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下表列出舊字形與楷書以及包括新字形在內等主要基于手寫楷書的各地区現代字體規範 註 2 之間可能出現的一些主要區別 外觀上 编辑 斷筆 2 在 𠃊 𠄌 𡿨 等複合筆畫的交接 縱向筆畫切出斜向筆畫 橫向筆畫切出縱向筆畫 或称 折画 3 露芒 對比 斷 和 斷 比 和 比 女 和 女 齊足 在 口 囗 凵 山 等部件中 左右兩邊的豎筆同時向下伸出 即遵循 𠃊 的断笔 以維持字形平衡 避免 跛足 新字形往往难以左右平衡 對比 嵯峨 和 嵯峨 嘰 和 嘰 不避重捺 若一個字內本應該出現多個捺畫時 不仿照楷書將次要捺 如 食 的最後一筆 焚 的第八筆 改作點 對比 食 和 食 餐 和 餐 焚 和 焚 葵 和 葵 末捺的運用 若 木 禾 大 等部件沒必要避讓 例如在字的右旁或下方 末筆都作捺 国字标准字体中 即使不必避讓 也經常改作點 破壞字形平衡 對比 築 和 築 樊 和 樊 美 和 美 稟 和 稟 捺畫起筆 部份舊字形中 一些捺起筆增加挑畫 如 乂 廴 或橫畫 如 入 八 對比 更 和 更 延 和 延 父 和 父 文 和 文 交 和 交 空 和 空 公 和 公 八 和 八 入 和 入 横畫出头 一部分字或部首中较为靠近中央的横画在旧字形中较其楷书体具有两头加长的写法 如 冉 冉 對比 講 和 講 再 和 再 以及 彐 彐 對比 雪 和 雪 急 和 急 婦 和 婦 豎畫收筆 一些字 偏旁和組字結構 如 丰 在舊字形中的豎筆收鋒較其傳統楷書寫法更長 對比 害 害 憲 憲 告 吿 周 周 以及 角 角 氵 冫 末筆作點挑 註 3 對比 河流冰冷 和 河流冰冷 幺 首筆作撇點 不作撇挑 註 4 對比 幺 和 幺 麼 和 麼 糸 下方作象絲絮的 𡭔 形 不作 小 或三點 註 5 對比 糸 和 糸 絲絮 和 絲絮 系統 和 系統 作點 點 橫豎 挑扁捺 不作楷書 或新字形 對比 遙遠 遙遠 和 遙遠 宀 首筆作直點 註 6 對比 宋 和 宋 良 字旁 较其楷书形式 该旁在旧字形中的最后一笔上具有额外的突出 對比 郎 和 郞 朗 和 朗 氐 末畫作橫 註 7 對比 低 和 低 屯 首劃作撇 對比 飩 和 飩 刃 旧字形中作 刃 對比 忍 和 忍 冎 第三畫在新字形中作 𠃍 與其舊字形書體所相反 對比 咼 和 咼 骨 和 骨 戶 傳統楷書中往往作 户 對比 啓 和 啓 羽 旧字形中作 羽 對比 弱 和 弱 習 和 習 率 旧字形中作 率 對比 摔 和 摔 蟀 和 蟀 部分在手寫和现代楷体中作 己 的部首在旧字形中常作 巳 或 已 對比 起 和 起 紀 和 nbsp 术 倒数第二笔在旧字形中作竖弯勾 如 術 和 術 述 和 述 爫 楷书及现代汉字规范中作 爫 的笔画在旧字形中往往作 爫 如 采 和 采 爭 和 爭 字理和字源上 编辑 字形返源 一部分舊字形漢字 相較其對應的主流手寫楷書體 在部分或整体字形结构上更接近它們的篆書體或其字源本字 如 叙 敘 和 敍 nbsp 黄 和 黃 nbsp 結構拆分 一些在手寫楷書體已合併的漢字及字體結構在其舊字形中基於字源又被重新拆分 如 並 和 竝 并 和 幷 开 和 幵 亠 部分字中楷書作點 註 8 舊字形作直點 如 立 文 亢 高 市 對比於 立 文 亢 高 市 字源上其第一筆可能來自人的頭部象形或建築物的頂部 𠄞 部分字中楷書作點 註 9 舊字形作橫 如 帝 童 龍 言 音 對比 帝 nbsp 龍 言 音 字源上其第一筆多來自 辛 或 䇂 部件 或者像 言 字般作指示符號 表示舌之上 的橫筆 亼 不作 亽 對比 今 令 食 和 今 令 食 飠 在舊字形中作 𩙿 除上述差異之外 該旁的楷書體中最後兩畫為豎折點 而其舊字形則分別為三畫和豎橫橫 刀部 作为字顶偏旁使用时不作 即 斜刀头 而直接使用本字 對比 免 負 絶 和 免 負 絕 㐄 在舊字形中作 ヰ 對比 偉 和 偉 人 入 部 部分在楷书和现代规范中从 人 部的字以及偏旁在旧字形中作 入 如 内 內 和 全 全 俞 兪 除将 人 部改为 入 之外亦有其他笔画上的不同 如左下角在楷书作 部中的两横在旧字形改作两点 此外 刂 作 ㄍ 對比 偷 和 偸 上方從 𠄞 形同 二 不作 礻 對比 神祇祝福 和 神祇祝福 直 在旧字形中作 直 其基于字源 中间为 目 和 丨 對比 置 和 置 真 在旧字形中作 眞 對比 鎮 和 鎭 慎 和 愼 昷 在旧字形中作 𥁕 上方從 囚 不作 曰 對比 温 和 溫 為 在旧字形中作 爲 上方從 爪 對比 偽 和 僞 犮 從 犬 加撇 不作犮 友 加點 對比 髮 和 髮 拔 和 拔 冬 寒 於等字 從 冫 不作兩點 對比 寒冬 和 寒 冬 及 下半部的 㐅 在旧字形中通常作 又 對比 級 和 級 吸 和 吸 令 從 ㄗ 註 10 是跪着的人 不從 マ 對比 令 領 和 令 領 处 右旁從 人 不從 卜 對比 咎 和 咎 卧 和 臥 第三筆作撇 不作點 註 11 對比 崔 和 崔 維 和 維 区分的部件 编辑 匚 匸 前者如 匡 匱 匯 後者如 匿 匾 匹 丷 ハ 八 在旧字形中 丷 在 半 平 肖 等 撇 點 結構位於竖画两侧的一些字中作 ハ 對比 半 平 肖 在沒有豎畫的結構中則常作 八 對比 悦 和 悅 兼 和 兼 此外 在諸如 常 堂 等字中則基於習慣保留 丷 的寫法 但作為此二字部首的 尚 字在舊字形中則作 尙 刀 前者如 免 負 絕 後者如 龜 陷 色 匕 𠤎 前者如 能 比 此 鹿 後者如 化 花 林 𣏟 前者如 焚 淋 霖 後者如 麻 磨 痲 冫 部和 二 部 前者如 冰 馮 冷 後者如 次 匀 卂 巩 字右旁 註 12 前者如 迅 訊 汛 後者如 築 恐 筑 丸 執 字右旁 註 13 前者如 丸 紈 汍 後者如 熟 熱 執 藝 月 註 14 円 註 15 朕 字左旁 註 16 作为不同的偏旁分别可作 明 期 朗 肌 胎 胡 靑 淸 靜 勝 服 朕 註 17 冃 前者如 胄 後者如 冑 冒 最 皀 部和 艮 部 皀 旁在旧字形中一般可分写为 既 和 卽 该偏旁在现代的多数汉字规范中大部分归类合并为 艮 部 而后者在楷书中对应各字的写法均同 即 的左旁 但 艮 旁的旧字形与其楷书写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为 nbsp 殳 沒 的右旁 註 18 前者如 設 般 段 後者如 沒 歿 莈 耂 者 字頭 註 19 前者如 孝 考 嗜 後者如 者 諸 都 𧶠 賣 前者如 續 讀 櫝 竇 瀆 𧶠 一般是形聲字裏的聲符 而且包含其自身皆是以 k 結尾的入聲字 後者如 賣 電腦字型分類 编辑参见 國字標準字體和新細明體更新套件 康熙字典 编辑 参见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所使用的字形 通常被認爲是舊字形的規範 在臺灣地區有時代指舊字形 廣義 此外 有時亦爲字型 TypeLand 康熙字典體 的簡稱 事實上 康熙字典 有少數避諱字 如 弘 玄 等 當前使用時應將其糾正 代表字体 编辑 TypeLand 康熙字典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OCR製作的雕版宋體 字量少 字形早於舊字形 存在無法對齊的情況但現已被過度使用 未購買 盜版 使用情形廣泛 文悦古典明朝体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康熙字典體傳承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康熙字典網上版 2022年重新校對 康熙字典 字頭所開發的字體 文悦古体仿宋 聚珍仿宋 浙江民間書刻體 汲古書體 傳承字形檢校表 標準 编辑 民间開源組織 一點字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編製了 傳承字形檢校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该 檢校表 攷證字源並旨在制定一份兼顧字源 字理 使用習慣和美觀性 7 的標準 拆分和規範一些被混淆的異源部件 並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傳承字形形體作爲 推薦形體 檢校表 也另外提供日常生活可见的 符合字理的其他异体写法 让字体厂商可以以更加灵活调整字形 8 代表字体 编辑 I 明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I Ming 又稱 一點明體 修改與補充自IPAmj明朝 10 香港民間字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的傳承字形版字型韓國印刷字形 编辑 主条目 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 KS X 1001和KS X 1002所規定的字形 通常可以被直接作爲 舊字形 使用 但某些字形並不符合康熙字典體 如 音 的首筆作豎 一些 儿 構件誤作 几 構件等 日本舊字體 编辑 主条目 舊字體 日本公佈 JIS X 0208 而後擴充爲 JIS X 2013 前使用的字形 但在 2004 年修訂公佈 JIS X 0213 2004 中某些字形被重新調整爲 舊字形 12 一些字因妥協而被列出兩種或多種寫法 其他無定型標準 编辑 漢字改革 前的字形 编辑 主条目 汉字改革 當代無標準舊字形代表電腦字型 编辑 風格上延續舊字形寫法及風格 但少部分字型的筆畫設計順應當代當代寫法而 新字形 化 而非全然按照舊字形或康熙字典體之字面設計 以下分為版權字型及民間修改字型兩類 版權字型 编辑 台灣廠商出品 文鼎黑體 文鼎書苑黑體 文鼎明體 文鼎圓體 華康黑體 細黑體 W3字重除外 細明體 5 03版及以後從國字標準字體 nbsp 新細明體更新後改為國字標準字體 華康明體 華康圓體 華康儷圓 中國大陸廠商出品 方正新秀麗 方正平黑 方正粗黑 華光秀麗體 方正幼線 BIG5 方正粗圓 BIG5 方正彩雲 BIG5 方正琥珀 BIG5 韓國廠商出品 New Batang New Gungsuh 明體 New Gulim 日本廠商出品 森澤UD黎明體B5HK民間修改字型 编辑 明蘭 合併和修改自メイリオ和方正蘭亭黑 新明蘭 合併和修改自メイリオ 方正蘭亭黑和微軟雅黑 新月蘭 合併和修改自新ゴ和方正蘭亭黑 不明體 合併和修改自ヒラギノ明朝 小塚明朝等 靑楓黑體 曾用名 Zauri Sans 塚源黑體 修改和合併自小塚黑體及思源黑體 雲林黑體 曾用名 冬青黑體舊字形 修改自冬青黑體 源樣黑體 修改自思源黑體 汀明體 修改自細明體 韓明體 修改自韓國的New Batang 光明體 修改自華康明朝體W3 A 一點明體 修改自TB明朝 小塚明朝舊字形 修改自小塚明朝 註釋 编辑 到 3 21 版為止 新版本採用國字標準字體 一部分当代的字體規範相較傳統楷書體和以此為基礎的港台現代繁體 正體標準來看更接近於舊字形 如 花 該字在舊字形中作 花 中国大陆新字形和台湾國字標準字體則分別作 花 和 花 顏體中 此畫可以被認爲是一種點畫 某些楷書 如柳體 中 此畫也是作撇點 某些楷書 如柳體 中 下方也是作絲絮的 𡭔 形 某些楷書中 此畫也作直點 某些楷書中 此畫也作橫 某些楷書中 此畫也是作直點 某些時候也作橫 卩 的變體 某些楷書中 此畫也是作撇 丮 的變體 丮 的變體 肉 的變體 丹 的變體 舟 的變體 在下方的變體 𠬛 nbsp 耂 於右下增加一點 參考文獻 编辑 阿傑仔 是谁写错字 一 2009 01 23 2020 04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13 Derek Zech 大陆新字形宋体中的 避重捺 是什么 有何优势 2015 07 18 2020 04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3 趙瑾昀 宋體 明朝體等印刷體是如何產生的 2014 05 15 2020 04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2 存档副本 2018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存档副本 2018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6 存档副本 2019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8 Zonz 傳承字形檢校表 1 10 新版發佈 2018 03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14 傳承字形標準化文件 GitHub 2020 05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8 存档副本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01 開源字型 I 明體 刻石錄 2020 05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15 存档副本 2018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6 Wikipedia JIS X 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7 參見 编辑新字形 宋體 繁體字外部連結 编辑Habitat Hanzi Old Styl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康熙字典體傳承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舊字形 amp oldid 7862845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