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人獸形玉耳飾

人獸形玉耳飾,或稱人獸形玉器人獸形玉玦,是見於臺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由於造型上具有器孔與缺縫加上出土資料的佐證,學者大多認為是用作耳飾[1][2]。其主要形制為下方雕鑿兩個並立人形,雙手叉腰且雙腿分開,頭部頂著一個類似貓科鹿科動物的獸形,獸足與人形頭部相連。除了雙人獸形之外,偶見單人獸形及多環形等變形,整體而言,人獸形玉耳飾罕見於臺灣以外,是十分獨特的形式[3]

卑南遺址出土之國寶人獸形玉玦(©Pbdragonwang)

發現紀錄 编辑

人獸形玉耳飾全臺可見,但以北部及東部為多,主要發現於卑南文化、花岡山文化、圓山文化、丸山文化等,目前計有9處遺址41件紀錄[4][5]。包含:臺北芝山岩遺址14件、臺東卑南遺址6件、花蓮石梯坪遺址1件、花蓮港口遺址4件、花蓮大坑遺址1件、宜蘭丸山遺址11件、屏東Chula遺址2件、臺南三寶埤遺址1件、新北十三行遺址1件。

指定國寶 编辑

目前僅有1件於1984年於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耳飾於2012年被指定為國寶[6],文資名稱為「人獸形玉玦」,此件國寶出自卑南遺址石板棺,同時伴隨出土之陪葬品尚有矛鏃、管珠、錛鑿形器等109件,推測為複體葬之大型棺葬[7],其年代約在距今2,800至2,300年前。

本件國寶以透雕方式雕鑿出人形,人形立於橫板上且橫板帶有乳突;獸首及獸尾上揚,然陪葬前獸身已斷裂,斷裂處兩端各見一修補孔。量測資訊顯示本件標本約長69mm、寬39mm,厚4.5mm,重17g[7]

學者認為其獸形可能象徵著部族起源的祖靈動物或圖騰[7][8],或者代表著獵物豐收、凱旋而歸的象徵[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宋文薰; 連照美. 〈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1984, (44). 
  2. ^ 劉益昌. 人獸形玉玦.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23-02-23]. (原始内容于2020-02-02). 
  3. ^ 何傳坤. 台灣考古誌: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人獸形玉器. [2023-02-23]. (原始内容于2018-12-20). 
  4. ^ 江美英. 〈台灣出土玉器的技與藝-兼談古物分級〉 (PDF). 《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刊》: 77-94. [2023-02-23].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2-23). 
  5. ^ 5.0 5.1 黃翠梅. 〈玉見史前臺灣-側身動物形突玉玦和人獸形玉玦〉. 《前世今生臺灣玉》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0. 
  6. ^ 人獸形玉玦.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3-02-23]. (原始内容于2018-04-02). 
  7. ^ 7.0 7.1 7.2 夏麗芳. 〈人獸形玉耳飾〉.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2003-07-01, (14) [2023-02-23]. (原始内容于2023-02-23). 
  8. ^ 葉美珍. 〈臺灣東海岸出土獸形玉飾初步研究〉. 《2009南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0. 

人獸形玉耳飾, 或稱人獸形玉器, 人獸形玉玦, 是見於臺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 由於造型上具有器孔與缺縫加上出土資料的佐證, 學者大多認為是用作耳飾, 其主要形制為下方雕鑿兩個並立人形, 雙手叉腰且雙腿分開, 頭部頂著一個類似貓科或豬, 鹿科動物的獸形, 獸足與人形頭部相連, 除了雙人獸形之外, 偶見單人獸形及多環形等變形, 整體而言, 罕見於臺灣以外, 是十分獨特的形式, 卑南遺址出土之國寶人獸形玉玦, pbdragonwang, 發現紀錄, 编辑全臺可見, 但以北部及東部為多, 主要發現於卑南文化, 花岡山文化,. 人獸形玉耳飾 或稱人獸形玉器 人獸形玉玦 是見於臺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 由於造型上具有器孔與缺縫加上出土資料的佐證 學者大多認為是用作耳飾 1 2 其主要形制為下方雕鑿兩個並立人形 雙手叉腰且雙腿分開 頭部頂著一個類似貓科或豬 鹿科動物的獸形 獸足與人形頭部相連 除了雙人獸形之外 偶見單人獸形及多環形等變形 整體而言 人獸形玉耳飾罕見於臺灣以外 是十分獨特的形式 3 卑南遺址出土之國寶人獸形玉玦 c Pbdragonwang 發現紀錄 编辑人獸形玉耳飾全臺可見 但以北部及東部為多 主要發現於卑南文化 花岡山文化 圓山文化 丸山文化等 目前計有9處遺址41件紀錄 4 5 包含 臺北芝山岩遺址14件 臺東卑南遺址6件 花蓮石梯坪遺址1件 花蓮港口遺址4件 花蓮大坑遺址1件 宜蘭丸山遺址11件 屏東Chula遺址2件 臺南三寶埤遺址1件 新北十三行遺址1件 指定國寶 编辑目前僅有1件於1984年於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耳飾於2012年被指定為國寶 6 文資名稱為 人獸形玉玦 此件國寶出自卑南遺址石板棺 同時伴隨出土之陪葬品尚有矛鏃 管珠 錛鑿形器等109件 推測為複體葬之大型棺葬 7 其年代約在距今2 800至2 300年前 本件國寶以透雕方式雕鑿出人形 人形立於橫板上且橫板帶有乳突 獸首及獸尾上揚 然陪葬前獸身已斷裂 斷裂處兩端各見一修補孔 量測資訊顯示本件標本約長69mm 寬39mm 厚4 5mm 重17g 7 學者認為其獸形可能象徵著部族起源的祖靈動物或圖騰 7 8 或者代表著獵物豐收 凱旋而歸的象徵 5 參考資料 编辑 宋文薰 連照美 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1984 44 劉益昌 人獸形玉玦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23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2 何傳坤 台灣考古誌 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人獸形玉器 2023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20 江美英 台灣出土玉器的技與藝 兼談古物分級 PDF 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刊 77 94 2023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2 23 5 0 5 1 黃翠梅 玉見史前臺灣 側身動物形突玉玦和人獸形玉玦 前世今生臺灣玉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0 人獸形玉玦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3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4 02 7 0 7 1 7 2 夏麗芳 人獸形玉耳飾 發現 史前館電子報 2003 07 01 14 2023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2 23 葉美珍 臺灣東海岸出土獸形玉飾初步研究 2009南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人獸形玉耳飾 amp oldid 7783690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