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九三砲戰

九三炮戰,又稱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英語: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是中華民國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軍事衝突,爆發於1954年9月3日,砲戰地點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該砲戰引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最大的砲戰。

九三炮戰
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一部分

金門(紅色部份)。
日期1954年9月3日-1954年9月20日
地点
结果 中華民國國軍成功保衛金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則认为这是对金门造成打击的一次炮战。隨後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大幅提升駐台美軍人數。
参战方

 中華民國

支援
 美國(協護海上補給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蔣中正
俞鴻鈞
劉玉章
毛澤東
周恩來
彭德懷
徐向前
伤亡与损失
519人陣亡[1]
2人陣亡[2]
393人陣亡[1]

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登步島戰役登陸失敗後,積極研究海島攻擊戰術,攻取大陸東南沿海島嶼。但解放軍於1950年在大擔島戰役登陸再度失敗後,對海島放棄直接登陸作戰的戰術,改用密集砲擊。[3]1953年由於朝鲜战争停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撤回參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部署金門對岸,形成三面環伺,對金門造成極大威脅。

1954年5月,當時劉玉章中將接替胡璉中將,到任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

戰前準備

1954年8月下旬起,解放軍在廈門東海岸、蓮河、深江、大嶝小嶝等處部署百餘門俄製122公釐與152公釐口徑火砲,以中華民國海軍停泊在金門水頭碼頭的艦艇為目標。[3]

经过

1954年9月3日下午五時許,解放军集結數百門重砲,突然向金門發射炮彈,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12小時內發射了6,000枚炮彈。[3]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载:击沉击伤国军舰船7艘,摧毁金门炮阵地9处。[4][5]

1954年9月5日上午,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部隊奉令實施全面報復性攻擊,集群砲火力實施彈幕射擊。當時守軍缺乏長射程火砲,所以採取機動集中方式,形成局部優勢反擊。[6]同時,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也前往廈門進行轟炸,解放軍在厦门方面则迅速组织起强大的防空力量,共击落中華民國国军战机12架,击伤42架[7]

爾後間歇性炮戰不斷,解放军炮擊落彈共約7萬餘枚,以1954年9月22日那天的炮战最為猛烈。到9月15日,金門國軍改裝155公釐榴彈砲,又獲得三個砲兵營增援,共反擊解放軍炮擊五十餘次,摧毀解放军野戰砲陣地18處,高射砲陣地4處,擊斃解放军300餘人。[6]以解放军為攻擊一方的九三砲戰開啟國共兩方軍隊的互相中小規模砲擊。

民間傷亡

據統計,仅金門方面,1954年-1957年間的大小砲戰中,在地居民就有63人死亡。[來源請求]

影響

紀念

  • 志願來華的美軍顧問法蘭克·林恩(Frank W. Lynn)中校與孟登道(Alfred Medendorp)中校在水頭碼頭中彈陣亡,中華民國國防部在水頭碼頭分別設立紀念碑以茲紀念。[9]2020年8月23日,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隨同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前赴金門出席追思活動,成為首位出席八二三紀念活動的AIT處長。[10]追悼活動後,酈英傑前往水頭碼頭,在孟登道中校和法蘭克.林恩中校的紀念碑前獻花致意。AIT並在臉書稱,這兩位軍官於1954年金門九三砲戰中與臺灣同袍一同抵禦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猛烈砲火攻擊中英勇殉職。並稱臺美合作是建立在「真朋友,真進展」的歷史之上。[11][12]

引用

  1. ^ 1.0 1.1 Han Cheung. . Taipei Times. 2020-01-12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2. ^ "Kinmen unveils monument in honor of US officer". Taipei Times. 2011-12-08. The Kinmen Defense Command (KDC) unveiled a cenotaph on Tuesday to commemorate the late Lieutenant Colonel Frank Lynn of the US, who died in a Chinese artillery bombardment on Sept. 3, 1954, on Kinmen.{...}It was placed next to the cenotaph of Lieutenant Colonel Alfred Medendorp, which was installed at the wharf in August 1992. Medendorp was killed in the same bombing. 
  3. ^ 3.0 3.1 3.2 鄧惠鴻(2014年),第204页
  4. ^ 叶飞(1988年),第643页,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炮击
  5. ^ 叶飞(1988年),第686页,书末 叶飞生平大事年表
  6. ^ 6.0 6.1 鄧惠鴻(2014年),第205页
  7. ^ 叶飞,第647页,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炮击
  8. ^ 藍弋丰. 【藍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兩次台海危機看斷交風波發展. 民報. 
  9. ^ 鄧惠鴻(2014年),第206页
  10. ^ 總統金門追悼八二三砲戰將士 AIT處長首度出席. 中央社. 2020-08-23 [2020-08-25]. [失效連結]
  11. ^ 金門紀念823 AIT處長首出席 酈英傑悼「聯台抗中」殉職美軍. 自由時報. 2020-08-24 [2020-08-25]. (原始内容于2021-01-25). 
  12. ^ 社評:酈英傑的金門行是明確的政治表態. 上報. 2020-08-26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20-08-29). 

參考文獻

  • 鄧惠鴻 (编). 〈九三砲戰〉. 《鐵血映丹心:九十星霜止戈留芳》.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 2014-12-01. ISBN 9789578625570. 
  • 叶飞. 《叶飞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1988年. ISBN 978-7-5065-0292-4. 

外部链接

九三砲戰, 九三炮戰, 又稱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 英語, 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 是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軍事衝突, 爆發於1954年9月3日, 砲戰地點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 該砲戰引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 最大的砲戰, 九三炮戰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一部分金門, 紅色部份, 日期1954年9月3日, 1954年9月20日地点,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结果中華民國國軍成功保衛金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則认为这是对金门造成打. 九三炮戰 又稱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 英語 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 是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軍事衝突 爆發於1954年9月3日 砲戰地點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 該砲戰引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 最大的砲戰 九三炮戰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一部分金門 紅色部份 日期1954年9月3日 1954年9月20日地点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结果中華民國國軍成功保衛金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則认为这是对金门造成打击的一次炮战 隨後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並大幅提升駐台美軍人數 参战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軍支援 美國 協護海上補給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官与领导者蔣中正 俞鴻鈞 劉玉章毛澤東 周恩來 彭德懷 徐向前伤亡与损失519人陣亡 1 2人陣亡 2 393人陣亡 1 目录 1 背景 2 戰前準備 3 经过 4 民間傷亡 5 影響 6 紀念 7 引用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链接背景 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與登步島戰役登陸失敗後 積極研究海島攻擊戰術 攻取大陸東南沿海島嶼 但解放軍於1950年在大擔島戰役登陸再度失敗後 對海島放棄直接登陸作戰的戰術 改用密集砲擊 3 1953年由於朝鲜战争停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撤回參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並部署金門對岸 形成三面環伺 對金門造成極大威脅 1954年5月 當時劉玉章中將接替胡璉中將 到任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 戰前準備 编辑1954年8月下旬起 解放軍在廈門東海岸 蓮河 深江 大嶝 小嶝等處部署百餘門俄製122公釐與152公釐口徑火砲 以中華民國海軍停泊在金門水頭碼頭的艦艇為目標 3 经过 编辑1954年9月3日下午五時許 解放军集結數百門重砲 突然向金門發射炮彈 巨大的爆炸聲 震耳欲聾 12小時內發射了6 000枚炮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载 击沉击伤国军舰船7艘 摧毁金门炮阵地9处 4 5 1954年9月5日上午 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部隊奉令實施全面報復性攻擊 集群砲火力實施彈幕射擊 當時守軍缺乏長射程火砲 所以採取機動集中方式 形成局部優勢反擊 6 同時 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也前往廈門進行轟炸 解放軍在厦门方面则迅速组织起强大的防空力量 共击落中華民國国军战机12架 击伤42架 7 爾後間歇性炮戰不斷 解放军炮擊落彈共約7萬餘枚 以1954年9月22日那天的炮战最為猛烈 到9月15日 金門國軍改裝155公釐榴彈砲 又獲得三個砲兵營增援 共反擊解放軍炮擊五十餘次 摧毀解放军野戰砲陣地18處 高射砲陣地4處 擊斃解放军300餘人 6 以解放军為攻擊一方的九三砲戰開啟國共兩方軍隊的互相中小規模砲擊 民間傷亡 编辑據統計 仅金門方面 1954年 1957年間的大小砲戰中 在地居民就有63人死亡 來源請求 影響 编辑九三砲戰使得同年9月8日東南亞公約組織條約排除了中華民國 作為補救 美國與中華民國於1954年12月共同簽署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8 該砲戰也是之後八二三砲戰衝突的起端 紀念 编辑志願來華的美軍顧問法蘭克 林恩 Frank W Lynn 中校與孟登道 Alfred Medendorp 中校在水頭碼頭中彈陣亡 中華民國國防部在水頭碼頭分別設立紀念碑以茲紀念 9 2020年8月23日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隨同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前赴金門出席追思活動 成為首位出席八二三紀念活動的AIT處長 10 追悼活動後 酈英傑前往水頭碼頭 在孟登道中校和法蘭克 林恩中校的紀念碑前獻花致意 AIT並在臉書稱 這兩位軍官於1954年金門九三砲戰中與臺灣同袍一同抵禦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猛烈砲火攻擊中英勇殉職 並稱臺美合作是建立在 真朋友 真進展 的歷史之上 11 12 引用 编辑 1 0 1 1 Han Cheung Taiwan in Time Yijiangshan Moving the Americans to action Taipei Times 2020 01 12 2021 10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05 Kinmen unveils monument in honor of US officer Taipei Times 2011 12 08 The Kinmen Defense Command KDC unveiled a cenotaph on Tuesday to commemorate the late Lieutenant Colonel Frank Lynn of the US who died in a Chinese artillery bombardment on Sept 3 1954 on Kinmen It was placed next to the cenotaph of Lieutenant Colonel Alfred Medendorp which was installed at the wharf in August 1992 Medendorp was killed in the same bombing 3 0 3 1 3 2 鄧惠鴻 2014年 第204页 叶飞 1988年 第643页 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 炮击 叶飞 1988年 第686页 书末 叶飞生平大事年表 6 0 6 1 鄧惠鴻 2014年 第205页 叶飞 第647页 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 炮击 藍弋丰 藍圖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從兩次台海危機看斷交風波發展 民報 鄧惠鴻 2014年 第206页 總統金門追悼八二三砲戰將士 AIT處長首度出席 中央社 2020 08 23 2020 08 25 失效連結 金門紀念823 AIT處長首出席 酈英傑悼 聯台抗中 殉職美軍 自由時報 2020 08 24 202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5 社評 酈英傑的金門行是明確的政治表態 上報 2020 08 26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9 參考文獻 编辑鄧惠鴻 编 九三砲戰 鐵血映丹心 九十星霜止戈留芳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 2014 12 01 ISBN 9789578625570 叶飞 叶飞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1988年 ISBN 978 7 5065 0292 4 外部链接 编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九三砲戰 amp oldid 7698035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