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东南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东南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简称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县城城郊的围湖造田工程。该工程旨在解决贵池县城(今池州市主城区)城郊的东南湖(又称白沙湖,今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夏季洪水泛滥带来的耕地淹没以及日本血吸虫的寄主钉螺的孳生问题。该工程动工于1965年11月,完工于1975年10月。完工后,东南湖面积大幅缩小,池州城南从此不再湖圩相连,沿湖四乡一镇[註 1]十余万人民不再受血吸虫病威胁。2015年12月,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池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原东南湖区的开发与建设[1]

背景

家住湖边小村寨,
女人肚子男人带。[註 2]
要想死里来逃生,
只有外出当乞丐。
贵池县东南湖民谣,1950年[2]
 
光绪九年(1883年)池州府治地图
 
围垦前的东南湖,约1960年

贵池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大小湖泊纵横,丘陵起伏,山间溪水终年不断,溪岸曲折,年平均气温16℃,有利于血吸虫宿主钉螺的生长。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池州府“夏秋炎凉失和,多成痢”[3]、“江南卑湿、多女少男”[4],均与血吸虫病的症状相似[5]。当地人称之为“臌胀病”“大肚子病”[5][2][6],是当地流行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地方病[5][6]。经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部门历次普查[5],池州是安徽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其中贵池县和东至县的病人总数占全省病人总数的四分之一[5][7]。1950年,贵池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列为全国十大血吸虫重点流行县之一[8][9]。1957年4月2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指出安徽省贵池县血吸虫病疫情严重[6][7][8][10]

东南湖位于池州城南,北连长江,东南西三面环山[11][12],在1956年至1966年之间,雨季时平均湖面面积38.8平方公里[12][9]。 湖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由于无防洪堤坝设施,每年汛期内有白洋河山洪侵入、外有江水倒灌,形成一片汪洋[7][12][9]。 加上泥沙流入,河道淤塞,致使湖床逐渐抬高,杂草丛生、钉螺密布,东南湖及周边地区成为血吸虫滋生的病源区[2][7]。所以1950至1970年代,每年汛期,池州市区和周边农村受到洪水侵袭,城市道路严重水浸,严重阻碍城市建设[5][7][8];当时贵池对外的唯一通道——贵池至芜湖公路(今318国道安徽段)中断[7][11][13];血吸虫及其寄主大量滋生,1951-1965年几乎每年都发生急性感染[5][2][9][14],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周边农民因生产、生活接触含有钉螺的湖水,大批感染血吸虫病;城镇居民和干部感染也日益增多,急性患病死亡率不断升高[9][14]。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不仅致当地人畜大量死亡、耕地荒芜,也使周边乡村耕地无法耕种[7][10][9]。为改善生活环境、扩大生产,1960年,中共贵池县委曾组织民工围垦东南湖,但因经费不足不久停工[7][12][13][9]

施工过程

 
围垦中的东南湖,1968年

施工预备

中共贵池县委、贵池县人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对东南湖进行围垦的努力[7][13]。据原贵池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副主任医师钟读敏(1937-)回忆,1962年,安徽省水利厅派出勘察设计人员,会同贵池县水电局技术人员对围垦工程进行测量规划[11]。当时提出三套方案[7][11][12]

  • 方案一:将白洋河改道,即从上清溪至十里岗开挖新的河道,与秋浦河县城西门汇合,流入长江;
  • 方案二:沿里山和齐山山麓,开挖一条运河,与白沙河汇合,在下清溪流入长江;
  • 方案三:在原来河道两边修筑堤坝,使汛期河水不得流入城内与湖滩;

当时工程师们为三种方案争论许久[11]。时任贵池县水电局工程股长的钱正基提出一个新方案,即实行方案一,但改从地势较低的杏花村开挖河道,这样不仅减少了工程量,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7][11]。最终,这一方案经过上级审议通过[12]

1964年10月,中共贵池县委再次报告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继续围垦东南湖[11][13]。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示:由安徽省水电厅、安庆专区水电局、贵池县水电局、交通局、血防站组织第二次勘探,提出规划意见,由安庆专署上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註 4]。12月23日,安庆专署以583号文件向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提交《关于兴建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的通知》,安徽当局基本同意[15][16]。1965年3月,安徽当局批准设计任务书[7][13]。11月,成立该工程指挥部[17],时任中共贵池县委副书记郭景孝任指挥(后改为时任县长何自清[11]),县委书记张成钧任政治委员[7][8][11]

正式建设

1965年11月,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正式开始动工。该工程一共分三期建设[2][12][13]。原计划三年建成、五年配套,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工程时断时续[5][2][7][11][12][13]

第一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始于1965年11月,终于1967年2月[7][11][12][13]。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7][13]

  1. 杏花村切岗。是东南湖围垦关键工程,全长约2,555米,新开河底宽70米,中上层土质粘性很大,下层为砂砾,开挖困难。为加快工程进度,采用炸药爆破和人力车等措施。
  2. 修筑池口至下清溪的江堤。1965年12月,中共贵池县委组织3,740名民工修筑2,950米的江堤;
  3. 修建云子畈的白洋河堤,堤长2,750米;
  4. 修筑杏花村大桥。该桥1965年底动工,1966年底建成,长162米,全宽10米(其中路面宽7米)。1997年修建右半幅桥面以改善交通[12]
  5. 兴建白沙湖堤。堤长4,030米、顶宽3米,外坡坡度1:3,内坡 1:2.5;
  6. 退建民生圩。由于白洋河改道,经秋浦河入江,为不影响秋浦河泄洪,须退建1,500米长的民生圩堤;
  7. 建立下清溪闸站,为5孔拱涵,每孔净宽3米、高3米,其中3孔排白沙湖水、2孔排东南湖水。

第一期工程总共动用民工20,225人[7][13]

第二期工程

1967年2月19日,工程指挥部被造反派夺权。施工队伍,内部分歧越来越大,以至发生武斗[11],至3月份工程进度暂时停滞[7][11]。直到年底,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才复工[11]。第二期工程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7][12][13]

  • 下清溪排灌站:1967年开工,1968年春竣工,装机容量420千瓦;
  • 齐山埂加高:在完成杏花村切岗和大桥工程后,为使东湖片先发挥效益,当局将齐山埂加高2米,修埂长2100米。南段因基础软弱,曾抛石、打桩固脚。该工程1968年冬开工,1969 年春竣工。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在南门通济桥堵坝,将白洋河故道截断[12][18]。并新垦旱地1300多公顷,增加保收面积2267公顷,对不能垦植的特殊环境,采取药物灭螺[18]

第三期工程

第三期工程为总工程的配套工程,始于1969年冬至1975年10月。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7][12][13]

  • 白洋河大堤:因1969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导致贵池县城大面积淹没[19],中共贵池县委决定从老河口至杏花村大桥沿白洋河兴建全长9,000米白洋河堤。1969年冬,当地政府组织5万民工参与,仅60天全部完成。
  • 杏村闸站:杏村闸站总装机容量5×155千瓦,与白洋河堤同时在1969年冬开工,1970年春基本建成。

1984年原杏村闸站扩建为杏花村电力排灌站.新增两台5×155千瓦机组,1987年全部装齐[12]。如今,该排灌站依然承担池州市区汛期排涝工作的主要任务[12][19]

影响

 
烟柳园公园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期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投资503.40万元,群众自筹243.5万元,共动员10万民工,完成土石方544.06万立方米,保护3.5万亩耕地免受血吸虫病的威胁[5][13][20]。至1980年,该工程一共消灭29,000,000平方米土地上的血吸虫及其寄主,占有螺面积的99%[12][13][16]。1976年,当局组织30余人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钉螺面积比原来减少98%以上[11]。东南湖圩内陆续建起了农场、渔场、蔬菜队(即贵池县东南湖农场,行政上属贵池县,业务上直属安徽省农业厅[21]),曾是钉螺孳生地的池州镇翠微村[註 5]建成了如今池州市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园——烟柳园公园[2][18]。2008年12月16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池州市贵池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2]

后续

 
疫区新貌
 
疫区新貌

虽然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成功抵挡了数次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5][2][12][19],成功保护了池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居民免受血吸虫病的威胁[5][7][12],但由于该工程设计不周,将清溪河故道截断不能贯通,污泥淤积,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污水排入河道,遂形成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当地城市环境[23][24][25],直到1990年代的最后几年都未能解决[12][23]。2002年3月,池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号议案批准疏浚清溪河故道,两岸建成开放式公园(即清溪河景观公园)[26];城区的污水不再向故道排放,改为修建管道直通下游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长江[27]。该工程自2003年12月12日正式动工,至2006年12月结束[24][26],共投资3.3亿元,极大改善了池州的人居环境与城市形象[24][26]

相关条目

注释

  1. ^ 池州镇江口乡、双桥乡、里山乡清溪乡。池州镇,原贵池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今属于贵池区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清风街道杏花村街道的全部辖区以及清溪街道办事处辖区北半部。江口乡,今江口街道办事处。双桥乡,今涓桥镇。里山乡,今里山街道办事处。清溪乡,今清溪街道办事处南半部。
  2. ^ 指男人得了血吸虫病以后,腹部因腹水膨胀得就像孕妇一般。
  3. ^ 今属于杏花村街道杏花村居委会辖区。
  4. ^ 安徽省人民政府
  5. ^ 今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

参考文献列表

  1. ^ 池州市人民政府. .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12月16日 平天湖风景区党工委、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挂牌成立。新设立的平天湖风景区由原池州市站前区和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整合设立。全区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万人,辖区1个街道、10个社区和村。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池州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五章 疫区新貌. 池州地区卫生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7-09: 243–244. ISBN 7-80630-182-8. 
  3. ^ 明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
  4. ^ 清光绪九年《贵池县志·风土篇》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员会. 第二十二篇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 第三章 卫生 第五节 血防. 《池州市志·第五册》. 李剑军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12: 2644-2658. ISBN 978-7-5144-1933-7. 
  6. ^ 6.0 6.1 6.2 . 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21-06-21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安徽省贵池县棠溪乡碾子下村,百余年前有120户,现在只有曹雨金一户4口人,其中有3人仍患血吸虫病。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 . 中国共产党池州历史 第二卷 1949-1978 (合肥: 黄山书社). 2017-12: 156–158 [2021-09-02]. ISBN 978-7-212-0994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8. ^ 8.0 8.1 8.2 8.3 池州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一章 疫情概述. 池州地区卫生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7-09: 195. ISBN 7-80630-182-8.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俞凌欣. . 中国知网. 安庆: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 2018-06-15 [2022-07-09]. doi:10.13757/j.cnki.cn34-1329/c.2019.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10. ^ 10.0 10.1 10.2 季昌清主修;池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十六卷 教科文卫 第六章 卫生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池州地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12: 1009. ISBN 7-80122-121-4.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钟读敏. .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1-09-23 [2022-07-04]. (原始内容 (B3版)存档于2022-06-30).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李剑军. 第五篇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设施 第二节 圩区设施. 《池州市志·第二册》. 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12: 515–517. ISBN 978-7-5144-1933-7.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贵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贵池县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4-08: 415–417. ISBN 7-80535-821-4. 
  14. ^ 14.0 14.1 CHIANG TSE-HSIAO, LI SHAO-CHENG, TS'AI SHIH-CH'UN, et al.  INFECTIVITY OF WATER IN RELATION TO THE DISTANCE OFF THE COAST IN THE MARSHLAND OF LAKE TUNGNAN, KWEICHIH HSIEN, ANHUEI PROVI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58,77(06): 571-571.
  15. ^ 贵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贵池县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4-08: 415–417. ISBN 7-80535-821-4. 
  16. ^ 16.0 16.1 16.2 季昌清主修;池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九卷 水利 第三章 灌溉 第二节 河流湖泊治理. 池州地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12. ISBN 7-80122-121-4. 
  17. ^ 池州市人民政府. .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07-23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18. ^ 18.0 18.1 18.2 安徽省志61 卫生志 第六篇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五章 疫区治理选介 第一节 东南湖治理工程
  19. ^ 19.0 19.1 19.2 池州市城市防洪管理处. . 池州市水利局. 2022-06-21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0. ^ 池州市人民政府. .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07-23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1. ^ 安徽省安庆地区贵池县地名委员会. 东南湖农场概况. 安徽省贵池县地名录 (贵池). 1985-07: 150 (中文(简体)). 
  22. ^ 安徽省卫生厅. .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008-12-25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3. ^ 23.0 23.1 记者:余永平. .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8-06-14 [2022-06-14]. (原始内容 (第A1版:头版)存档于2022-07-16). 
  24. ^ 24.0 24.1 24.2 . 中国建设报 (中国建设报社). 2007-12-29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25. ^ 蔡敏. . 新华网. 2003-12-31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26. ^ 26.0 26.1 26.2 记者:刘玉琴. .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8-07-11 [2022-07-04]. (原始内容 (A1:头版)存档于2022-07-06). 
  27. ^ 记者:刘纯友. . 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03-11-13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东南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简称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贵池县, 今池州市贵池区, 县城城郊的围湖造田工程, 该工程旨在解决贵池县城, 今池州市主城区, 城郊的东南湖, 又称白沙湖, 今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夏季洪水泛滥带来的耕地淹没以及日本血吸虫的寄主钉螺的孳生问题, 该工程动工于1965年11月, 完工于1975年10月, 完工后, 东南湖面积大幅缩小, 池州城南从此不再湖圩相连, 沿湖四乡一镇, 十余万人民不再受血吸虫病威胁, 2015年12月, 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池. 东南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简称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贵池县 今池州市贵池区 县城城郊的围湖造田工程 该工程旨在解决贵池县城 今池州市主城区 城郊的东南湖 又称白沙湖 今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夏季洪水泛滥带来的耕地淹没以及日本血吸虫的寄主钉螺的孳生问题 该工程动工于1965年11月 完工于1975年10月 完工后 东南湖面积大幅缩小 池州城南从此不再湖圩相连 沿湖四乡一镇 註 1 十余万人民不再受血吸虫病威胁 2015年12月 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池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专门负责原东南湖区的开发与建设 1 目录 1 背景 2 施工过程 2 1 施工预备 2 2 正式建设 2 2 1 第一期工程 2 2 2 第二期工程 2 2 3 第三期工程 3 影响 4 后续 5 相关条目 6 注释 7 参考文献列表背景 编辑家住湖边小村寨 女人肚子男人带 註 2 要想死里来逃生 只有外出当乞丐 贵池县东南湖民谣 1950年 2 清光绪九年 1883年 池州府治地图 围垦前的东南湖 约1960年 贵池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长江中下游南岸 境内大小湖泊纵横 丘陵起伏 山间溪水终年不断 溪岸曲折 年平均气温16 有利于血吸虫宿主钉螺的生长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 池州府 夏秋炎凉失和 多成痢 3 江南卑湿 多女少男 4 均与血吸虫病的症状相似 5 当地人称之为 臌胀病 大肚子病 5 2 6 是当地流行范围最广 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地方病 5 6 经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部门历次普查 5 池州是安徽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其中贵池县和东至县的病人总数占全省病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5 7 1950年 贵池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列为全国十大血吸虫重点流行县之一 8 9 1957年4月20日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 指出安徽省贵池县血吸虫病疫情严重 6 7 8 10 东南湖位于池州城南 北连长江 东南西三面环山 11 12 在1956年至1966年之间 雨季时平均湖面面积38 8平方公里 12 9 湖内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 由于无防洪堤坝设施 每年汛期内有白洋河山洪侵入 外有江水倒灌 形成一片汪洋 7 12 9 加上泥沙流入 河道淤塞 致使湖床逐渐抬高 杂草丛生 钉螺密布 东南湖及周边地区成为血吸虫滋生的病源区 2 7 所以1950至1970年代 每年汛期 池州市区和周边农村受到洪水侵袭 城市道路严重水浸 严重阻碍城市建设 5 7 8 当时贵池对外的唯一通道 贵池至芜湖公路 今318国道安徽段 中断 7 11 13 血吸虫及其寄主大量滋生 1951 1965年几乎每年都发生急性感染 5 2 9 14 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3 1952年 驻贵池县城海军某部战士在东南湖集体下水 发生集体感染 1961年 贵池县池州镇杏花村大队 註 3 23个劳动力 19个到东南湖抢收庄稼 全部急性感染 其中死亡12人 1962年5月 因长江水位上涨 贵池县城居民 机关干部大量到东南湖收割庄稼 一次性集体感染772人 县城新建的百货商店 秋江饭店也作为临时病房安置病人 1996年版 池州地区志 10 和2016年版 池州市志 5 随着经济的发展 周边农民因生产 生活接触含有钉螺的湖水 大批感染血吸虫病 城镇居民和干部感染也日益增多 急性患病死亡率不断升高 9 14 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 不仅致当地人畜大量死亡 耕地荒芜 也使周边乡村耕地无法耕种 7 10 9 为改善生活环境 扩大生产 1960年 中共贵池县委曾组织民工围垦东南湖 但因经费不足不久停工 7 12 13 9 施工过程 编辑 围垦中的东南湖 1968年 施工预备 编辑 中共贵池县委 贵池县人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对东南湖进行围垦的努力 7 13 据原贵池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副主任医师钟读敏 1937 回忆 1962年 安徽省水利厅派出勘察设计人员 会同贵池县水电局技术人员对围垦工程进行测量规划 11 当时提出三套方案 7 11 12 方案一 将白洋河改道 即从上清溪至十里岗开挖新的河道 与秋浦河在县城西门汇合 流入长江 方案二 沿里山和齐山山麓 开挖一条运河 与白沙河汇合 在下清溪流入长江 方案三 在原来河道两边修筑堤坝 使汛期河水不得流入城内与湖滩 当时工程师们为三种方案争论许久 11 时任贵池县水电局工程股长的钱正基提出一个新方案 即实行方案一 但改从地势较低的杏花村开挖河道 这样不仅减少了工程量 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 7 11 最终 这一方案经过上级审议通过 12 1964年10月 中共贵池县委再次报告中共安徽省委 提出继续围垦东南湖 11 13 11月 中共安徽省委批示 由安徽省水电厅 安庆专区水电局 贵池县水电局 交通局 血防站组织第二次勘探 提出规划意见 由安庆专署上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 註 4 12月23日 安庆专署以583号文件向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提交 关于兴建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的通知 安徽当局基本同意 15 16 1965年3月 安徽当局批准设计任务书 7 13 11月 成立该工程指挥部 17 时任中共贵池县委副书记郭景孝任指挥 后改为时任县长何自清 11 县委书记张成钧任政治委员 7 8 11 正式建设 编辑 1965年11月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正式开始动工 该工程一共分三期建设 2 12 13 原计划三年建成 五年配套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 工程时断时续 5 2 7 11 12 13 第一期工程 编辑 第一期工程始于1965年11月 终于1967年2月 7 11 12 13 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 7 13 杏花村切岗 是东南湖围垦关键工程 全长约2 555米 新开河底宽70米 中上层土质粘性很大 下层为砂砾 开挖困难 为加快工程进度 采用炸药爆破和人力车等措施 修筑池口至下清溪的江堤 1965年12月 中共贵池县委组织3 740名民工修筑2 950米的江堤 修建云子畈的白洋河堤 堤长2 750米 修筑杏花村大桥 该桥1965年底动工 1966年底建成 长162米 全宽10米 其中路面宽7米 1997年修建右半幅桥面以改善交通 12 兴建白沙湖堤 堤长4 030米 顶宽3米 外坡坡度1 3 内坡 1 2 5 退建民生圩 由于白洋河改道 经秋浦河入江 为不影响秋浦河泄洪 须退建1 500米长的民生圩堤 建立下清溪闸站 为5孔拱涵 每孔净宽3米 高3米 其中3孔排白沙湖水 2孔排东南湖水 第一期工程总共动用民工20 225人 7 13 第二期工程 编辑 1967年2月19日 工程指挥部被造反派夺权 施工队伍 内部分歧越来越大 以至发生武斗 11 至3月份工程进度暂时停滞 7 11 直到年底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才复工 11 第二期工程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 7 12 13 下清溪排灌站 1967年开工 1968年春竣工 装机容量420千瓦 齐山埂加高 在完成杏花村切岗和大桥工程后 为使东湖片先发挥效益 当局将齐山埂加高2米 修埂长2100米 南段因基础软弱 曾抛石 打桩固脚 该工程1968年冬开工 1969 年春竣工 与此同时 当地政府在南门通济桥堵坝 将白洋河故道截断 12 18 并新垦旱地1300多公顷 增加保收面积2267公顷 对不能垦植的特殊环境 采取药物灭螺 18 第三期工程 编辑 第三期工程为总工程的配套工程 始于1969年冬至1975年10月 共执行下列几项关键工程 7 12 13 白洋河大堤 因1969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导致贵池县城大面积淹没 19 中共贵池县委决定从老河口至杏花村大桥沿白洋河兴建全长9 000米白洋河堤 1969年冬 当地政府组织5万民工参与 仅60天全部完成 杏村闸站 杏村闸站总装机容量5 155千瓦 与白洋河堤同时在1969年冬开工 1970年春基本建成 1984年原杏村闸站扩建为杏花村电力排灌站 新增两台5 155千瓦机组 1987年全部装齐 12 如今 该排灌站依然承担池州市区汛期排涝工作的主要任务 12 19 影响 编辑 烟柳园公园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期间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投资503 40万元 群众自筹243 5万元 共动员10万民工 完成土石方544 06万立方米 保护3 5万亩耕地免受血吸虫病的威胁 5 13 20 至1980年 该工程一共消灭29 000 000平方米土地上的血吸虫及其寄主 占有螺面积的99 12 13 16 1976年 当局组织30余人进行全面调查 发现钉螺面积比原来减少98 以上 11 东南湖圩内陆续建起了农场 渔场 蔬菜队 即贵池县东南湖农场 行政上属贵池县 业务上直属安徽省农业厅 21 曾是钉螺孳生地的池州镇翠微村 註 5 建成了如今池州市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烟柳园公园 2 18 2008年12月16日 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批复 池州市贵池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2 后续 编辑 疫区新貌 疫区新貌 虽然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成功抵挡了数次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 5 2 12 19 成功保护了池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居民免受血吸虫病的威胁 5 7 12 但由于该工程设计不周 将清溪河故道截断不能贯通 污泥淤积 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污水排入河道 遂形成黑臭水体 严重影响当地城市环境 23 24 25 直到1990年代的最后几年都未能解决 12 23 2002年3月 池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号议案批准疏浚清溪河故道 两岸建成开放式公园 即清溪河景观公园 26 城区的污水不再向故道排放 改为修建管道直通下游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排入长江 27 该工程自2003年12月12日正式动工 至2006年12月结束 24 26 共投资3 3亿元 极大改善了池州的人居环境与城市形象 24 26 相关条目 编辑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 东南湖 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七里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同时期安徽省东至县进行的类似工程 16 注释 编辑 指池州镇 江口乡 双桥乡 里山乡 清溪乡 池州镇 原贵池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今属于贵池区池阳街道 秋浦街道 清风街道 杏花村街道的全部辖区以及清溪街道办事处辖区北半部 江口乡 今江口街道办事处 双桥乡 今涓桥镇 里山乡 今里山街道办事处 清溪乡 今清溪街道办事处南半部 指男人得了血吸虫病以后 腹部因腹水膨胀得就像孕妇一般 今属于杏花村街道杏花村居委会辖区 今安徽省人民政府 今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 参考文献列表 编辑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 2015年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2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12月16日 平天湖风景区党工委 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挂牌成立 新设立的平天湖风景区由原池州市站前区和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整合设立 全区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8万人 辖区1个街道 10个社区和村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池州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五章 疫区新貌 池州地区卫生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7 09 243 244 ISBN 7 80630 182 8 明嘉靖 池州府志 风土篇 清光绪九年 贵池县志 风土篇 5 00 5 01 5 02 5 03 5 04 5 05 5 06 5 07 5 08 5 09 5 10 5 11 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员会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技 卫生 体育 第三章 卫生 第五节 血防 池州市志 第五册 李剑军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 12 2644 2658 ISBN 978 7 5144 1933 7 6 0 6 1 6 2 战天斗地送 瘟神 鱼米之乡换新颜 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21 06 21 2022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4 安徽省贵池县棠溪乡碾子下村 百余年前有120户 现在只有曹雨金一户4口人 其中有3人仍患血吸虫病 7 00 7 01 7 02 7 03 7 04 7 05 7 06 7 07 7 08 7 09 7 10 7 11 7 12 7 13 7 14 7 15 7 16 7 17 7 18 7 19 7 20 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十一章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第三节 兴建围垦灭螺的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中国共产党池州历史 第二卷 1949 1978 合肥 黄山书社 2017 12 156 158 2021 09 02 ISBN 978 7 212 09946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02 8 0 8 1 8 2 8 3 池州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一章 疫情概述 池州地区卫生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7 09 195 ISBN 7 80630 182 8 9 0 9 1 9 2 9 3 9 4 9 5 9 6 俞凌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池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述略 中国知网 安庆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 2018 06 15 2022 07 09 doi 10 13757 j cnki cn34 1329 c 2019 01 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9 10 0 10 1 10 2 季昌清主修 池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十六卷 教科文卫 第六章 卫生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池州地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 12 1009 ISBN 7 80122 121 4 11 00 11 01 11 02 11 03 11 04 11 05 11 06 11 07 11 08 11 09 11 10 11 11 11 12 11 13 11 14 钟读敏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回忆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1 09 23 2022 07 04 原始内容 B3版 存档于2022 06 30 12 00 12 01 12 02 12 03 12 04 12 05 12 06 12 07 12 08 12 09 12 10 12 11 12 12 12 13 12 14 12 15 12 16 12 17 12 18 李剑军 第五篇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设施 第二节 圩区设施 池州市志 第二册 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 12 515 517 ISBN 978 7 5144 1933 7 13 00 13 01 13 02 13 03 13 04 13 05 13 06 13 07 13 08 13 09 13 10 13 11 13 12 13 13 13 14 贵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贵池县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4 08 415 417 ISBN 7 80535 821 4 14 0 14 1 CHIANG TSE HSIAO LI SHAO CHENG TS AI SHIH CH UN et al INFECTIVITY OF WATER IN RELATION TO THE DISTANCE OFF THE COAST IN THE MARSHLAND OF LAKE TUNGNAN KWEICHIH HSIEN ANHUEI PROVIN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58 77 06 571 571 贵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贵池县志 合肥 黄山书社 1994 08 415 417 ISBN 7 80535 821 4 16 0 16 1 16 2 季昌清主修 池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九卷 水利 第三章 灌溉 第二节 河流湖泊治理 池州地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 12 ISBN 7 80122 121 4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 1965年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 07 23 2022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6 18 0 18 1 18 2 安徽省志61 卫生志 第六篇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五章 疫区治理选介 第一节 东南湖治理工程 19 0 19 1 19 2 池州市城市防洪管理处 池州市 主城区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池州市水利局 池州市水利局 2022 06 21 2022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8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 1975年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 07 23 2022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8 安徽省安庆地区贵池县地名委员会 东南湖农场概况 安徽省贵池县地名录 贵池 1985 07 150 中文 简体 安徽省卫生厅 省政府血防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池州市贵池区等19个县 区 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批复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008 12 25 2022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8 23 0 23 1 记者 余永平 画出最大同心圆 谱写更美新篇章 访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任朱永能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8 06 14 2022 06 14 原始内容 第A1版 头版 存档于2022 07 16 24 0 24 1 24 2 清溪清我心 安徽省池州市清溪河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侧记 中国建设报 中国建设报社 2007 12 29 2022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5 蔡敏 安徽池州投巨资整治古河道 新华网 2003 12 31 2022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6 26 0 26 1 26 2 记者 刘玉琴 昔日 臭水沟 今成 景观河 访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姚根水 池州日报 池州日报社 2018 07 11 2022 07 04 原始内容 A1 头版 存档于2022 07 06 记者 刘纯友 池州斥资2 6亿整治清溪河 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03 11 13 2022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东南湖围垦灭螺与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amp oldid 7503646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